2019中国商业航天产业研究报告
- 格式:pdf
- 大小:6.40 MB
- 文档页数:29
关于我国商业航天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思考文|卫征中国遥感应用协会摘要:我国商业航天自2015年全面启动以来,紧跟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最先进水平,已形成商业运载火箭、卫星及其应用、深空探测等多领域全面发展、产业生态加速形成的良好态势。
但与SpaceX、Blue Origin等美国迅速形成的龙头企业相比,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在技术水平、规模化、业务服务能力、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还有明显差距,并存在被拉开代差的风险。
为此,本文对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态势和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就高质量发展策略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商业航天;发展机遇;挑战1.美国商业航天发展启示美国商业航天在“阿波罗”计划等重大工程牵引和“星球大战”等科幻作品影响下,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起步发展,并长期得到卓有远见、紧密衔接的国家政策支持。
尤其是2007年次贷危机之后,奥巴马总统在2010年发布《美国国家航天政策》,及时调整了美国的航天发展战略,坚决把政府资源从费效比明显低下的航天飞机等项目和2020年前重返月球等计划抽调出来,更大程度鼓励私人企业参与太空开发,重振资本界的投资信心,并指导美国航空航空局(NASA)等积极购买和使用美国的商业性航天产品和服务。
在此基础上,特朗普总统进一步高度重视商业航天发展,2017年重新设立了由副总统彭斯领导的国家航天委员会,加强国内力量统筹协调;2018年3月23日发布《国家航天战略》,强调加强国家航天、商业航天和民用航天合作,确保美国在航天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2020年4月签署《太空资源开采和使用保障》,为美国进入外层空间开采太空资源确立了国家政策;任期内也发布了7项总统航天政策指令,从重返月球、简化商业航天监管、促进空间态势感知数据共享和建立空间交通服务管理框架、建立太空部队、保护太空系统网络安全、发展空间核动力和推进系统、新的美国天基PNT计划及其行动指南等方面进行政策引导。
在美国强大的国家政策和不断加强统筹的政府管理机制支持下,SpaceX、Blue Origin、Planet Lab 等大批“明星”级商业航天企业获得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得以顺利创业创新、迅猛成长,并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态势。
航天行业调查报告范文一、引言航天行业作为现代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动国家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了解航天行业的发展情况和未来趋势,本报告将基于实地调研、访谈和数据分析,对航天行业进行全面的调查和研究。
二、行业现状分析1.发展历程航天行业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重大成果。
我国航天行业在火箭技术、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等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2.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球航天市场规模逐年递增,2019年全球航天产值达到1.3万亿美元。
预计未来几年,航天市场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例如,商业航天项目的兴起,将带动航天产业的发展。
3.技术发展航天行业在技术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突破,如载人航天、月球探测、深空探索等。
先进技术的应用将进一步推动航天行业的创新发展。
4.国际竞争力目前,俄罗斯、美国、欧洲等国家都是航天行业的主要竞争对手。
我国航天行业近年来在军事、商业和科研领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与先进国家相比尚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技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三、发展趋势预测1.商业航天项目商业航天项目将是航天行业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
随着商业航天公司的兴起,将有更多的公司参与航天行业,推动行业竞争,促进技术创新。
2.应用领域扩大未来航天行业的应用领域将进一步扩大,包括军事、通信、导航、气象、地质勘探等。
航天技术的应用将带来更多商机和社会福利。
3.技术突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行业的技术将不断突破。
例如,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将进一步增强,太空探索的能力将大幅提升,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将进一步加强。
四、问题与挑战1.资金和人才匮乏航天行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和高素质的人才支撑,但目前我国航天行业仍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人才培养不够的问题。
这将制约航天行业的发展进程。
2.国际竞争压力航天行业是高度竞争的行业,我国需要与先进国家保持竞争力。
技术竞争、市场竞争以及国际合作的能力对我国航天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全球航天市场分析报告一、总体概况航天产业作为现代科技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各国的国家安全、科技发展和经济繁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将对全球航天市场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包括市场规模、发展趋势、主要参与国家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市场规模目前,全球航天市场规模庞大,从近年来的发展趋势看,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航天市场总产值达到5000亿美元,相比上一年增长了10%。
而预计到2025年,全球航天市场总产值有望达到70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5%。
三、市场发展趋势1. 商业航天的兴起:近年来,随着商业航天公司的兴起,商业航天市场开始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SpaceX的成功发射和回收火箭,引领了商业航天发展的潮流。
商业航天的兴起将推动航天技术和产业的创新,进一步丰富和扩大航天市场。
2. 小卫星技术的突破:传统的大型卫星项目需要巨大的投入和复杂的运营,但近年来,小卫星技术的突破使得小型卫星的研制和部署成为可能。
小卫星的成本和运营难度相对较低,更加灵活和便捷,因此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这一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全球卫星产业的发展。
3. 太空旅游的崛起:随着人们对太空旅游的兴趣不断增加,太空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目前,多家企业已开始进行太空旅游的相关尝试,预计未来几年内将有更多的太空旅游项目问世。
太空旅游的崛起将为航天市场带来新的增长点。
四、主要参与国家全球航天市场具有高度国际化的特点,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参与其中,并争夺市场份额。
以下是目前全球航天市场的主要参与国家:1. 美国:作为全球航天科技的领先者,美国在航天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和运营能力。
美国的航天公司包括NASA、SpaceX等,它们不仅在传统卫星和火箭技术上有所突破,还在商业航天和太空探索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2. 俄罗斯:作为传统航天劲旅,俄罗斯在航天科技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实力。
俄罗斯的航天机构Roscosmos是全球最大的航天公司之一,其在载人航天、卫星发射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中国空天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及预测:未来十年,将达到2920亿美元,比前十年增长28空天信息产业是迈入全互联时代涌现的前沿新兴信息产业形态,也是支撑产业和社会数字转型的重要产业,更是引领全球经济发展主线的重要基础设施。
空天信息产业是移动互联时代之后的新阶段。
以卫星通信、卫星遥感、卫星导航为代表的太空领域是军用和民用发展的重点领域,空天信息已广泛应用于国家安全、经济建设和大众民生的诸多领域,不仅具有军民共用的特点,也拥有巨大的市场价值。
在军事上空天信息网络甚至可以起到类似战略导弹的致命拦截作用。
空天信息网络面向政府和公众可提供六项典型场景应用:应急救灾保障、信息普惠服务、移动通信服务、航空网络服务、海洋信息服务、天基中继服务。
我国鼓励空天信息产业的发展大致有两条主线:其一为相关政策从规划卫星制造到规划整体的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其二为鼓励商业航天大力发展,鼓励民营资本参与到建设。
此外,航天法已经列入全国人大立法计划,力争在未来 3-5 年出台。
从各类相关政策可知,国家在顶层设计方面已为空天产业蓬勃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结合航天任务的规划数量和航天技术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空天信息产业已进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
近年来空天产业主要政策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一、导遥一体的空天信息网络截至 2018 年 12 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 8.29 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 59.6%,已经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地面网络;航天技术发展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和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为代表的国家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取得长足进步,截至 2018 年12 月底,我国在轨卫星数量已超过 200 余颗,已经初步建成了通信中继、导航定位、对地观测等系统,通导遥融合发展态势基本形成;空天信息的全面性、灵活性、时效性和准确性大幅提升,定时、定位和遥感观测的综合应用服务日益丰富。
覆盖面上,我国对导航、遥感等天基信息的需求覆盖范围已从国内拓展到全球;在速度上,对空间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的响应速度趋向实时化,对海量天基信息的传输-处理-分发的时效性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分析自从上世纪50年代,苏联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始,全球航天领域开始蓬勃发展。
如今,各国的航天工业已经成为了技术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而中国的航天业也在这个领域里逐渐崭露头角,成为了航天工业的重要力量,在短时间内就取得了一系列惊人的成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分析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
一、中国航天事业的现状1. 中国航天工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航天工业始于1956年,当时中国向苏联购买了一批技术和设备。
1960年,中国成立了航空航天局,开始了自主研发航天技术的尝试。
1970年,中国第一次成功发射了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工业的新时代。
之后,中国陆续发射了一系列卫星,走上了艰辛却充满希望的科技之路。
2003年,中国成功发射了自主研发的“神舟五号”飞船,成为了第三个掌握人类飞行技术的国家。
之后,“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神舟八号”相继发射成功,为后续的空间站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
2021年4月29日,中国将首个长期驻留的空间站核心舱“天和”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中国的空间站工程正式建设启动。
2. 中国航天工业的成就在航天领域,靠小步快跑发展,中国航天在不断地拓展实践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从量的积累到质的飞跃,突破了多项技术瓶颈,成为了当今航天领域里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
(1)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展。
神舟系列飞船是中国自主研发的载人飞船,其发射成功是中国第一次实现载人飞行的重要里程碑。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二号,中国均凭借非常出色的技术,在飞船安全性、性能和技术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2)嫦娥探月工程与嫦娥四号成功着陆。
嫦娥探月工程是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也是中国首个月球探测工程。
2013年12月,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使中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着陆,这是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着陆。
(3)中国自主空间站的建设。
全球及中国民机需求量、采购量、市场规模及民航发动机行业市场空间分析预测一、2019年中国民航行业规模分析2019年,中国民航行业规模稳居世界第二,运输航空实现持续安全飞行112个月、8068万小时的安全新纪录,连续17年7个月实现空防安全零责任事故;完成运输总周转量1292.7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6.6亿人次、货邮运输量752.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1%、7.9%、1.9%。
2019年,全国千万级机场达39个;完成中国民航历史上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次班机航线调整,新增航路航线里程9275公里;民航旅客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占比达32.8%,同比提升1.5个百分点;全行业营业收入1.06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运输机场总数达238个;在航班总量同比增长5.57%等情况下,全国航班正常率达81.65%,连续2年超过80%。
229个机场和主要航空公司可实现“无纸化”出行;37家千万级机场国内旅客平均自助值机比例达71.6%;8家航空公司、29家机场开展跨航司行李直挂试点;12326民航服务质量监督电话开通,国内航空公司投诉响应率达100%;正式发布全国目视飞行航图,通航飞行达112.5万小时,同比增长13.8%,颁证通用机场数量达246座,首次超过运输机场;开展无人机物流配送试点,注册无人机超过39.2万架,无人机商业飞行125万小时。
二、19-38年全球民机需求量预测1、.19-38年全球民机需求量高达44,040架《2020-2026年中国民用航空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未来趋势预测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全球民航机队飞机保有量为25,830架,预计到2038年保有量将增长至50,660架,2019-2038年期间累计交付量为44,040架,价值量6.81万亿美元。
分析2038年全球民航机队结构:新增需求24830架(占交付量的56.4%),老旧机型替代需求为19,210架(占交付量的43.6%),原有飞机仍在使用的数量为6,620架。
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研究一、商业航天行业概况商业航天是按照市场规则配置技术、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以盈利为目的、独立的非政府航天活动。
与传统航天相比,商业航天更重视市场竞争及商业化的市场行为,是将航天从计划经济加速推进至市场经济的行为。
商业航天根据功能可分为运载火箭、人造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及空间站五大方向。
商业航天行业的产业链上游为卫星制造,中游涉及卫星发射和地面设备制造,下游为卫星应用及运营。
在中国商业航天行业各环节中,地面设备制造和卫星应用及运用所占市场规模比重较高,皆为45%,其次为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占市场规模比重分别为7%和3%。
二、商业航天行业发展现状目前我国商业航空可提供的服务有航空器制造、发射服务、航天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等,其中航天器制造包括火箭、卫星和火箭,航天服务包括通信、导航、遥感和空间搭载。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制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累计开展323次发射任务,成功将超过500个航天器送入预定轨道,发射航天器数量占中国发射总数量的93.1%,发射航天器质量占中国发射总质量的98.7%,是中国航天的绝对主力。
2015至2019年期间,我国商业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由3764.2亿元上升至8362.3亿元,年复合利率达到22.1%。
三、商业航天行业竞争格局2019至2020年Q3我国商业航天主要上市企业有航天电子、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海格通信、航天电器等。
其中2019年航天电子总营收为137.1亿元,领跑全国。
中国卫星、航天科技总营收分别为64.6亿元和59.3亿元,位列第二、第三。
四、商业航天行业发展驱动因素未来以下因素会继续驱动商业航天蓬勃发展:1、航天经济与战略为大国刚需,政策扶持完善行业成长环境。
《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中长期发展规划(2015-2025年)》和《关于加快推进“一带一路”空间信息走廊建设与应用的指导意见》等相继出台,商业航天迎来发展机遇。
2014年11月,《国务院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国发〔2014〕60号)提出“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卫星导航地面系统建设。
”开启了民间资本参与国家空间基础设施的大门。
2015年,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防科工局等多个部门陆续出台政策,均明确表示支持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正式拉开了中国商业航天序幕。
在国家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支持下,国内优势资源纷纷参与商业航天发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商业航天生态圈。
5年间,商业航天企业蓬勃兴起,正是在这些企业的发展与探索下,中国商业航天在技术和商业领域不断创新突破,使商业航天已经成为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的重要支撑力量,同时也为传统航天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5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在武汉发起了首届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2017年发布了其在中国商业航天领域发展的新蓝图,启动打造千亿级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
与此同时,众多央企也加入到商业航天的大军中。
然而,在商业航天快速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随之凸显:商业航天企业的重资产状况与商业模式无法匹配;卫星应用产业亟待发展;通导遥综合应用场景还需进一步挖掘……其中的关键之一,就是如何让社会更快航天海鹰卫星运营演绎传承与创新当传统航天遇到商业航天速、便捷、高效的利用卫星资源。
2018年,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因应市场需求与集团发展需要,发起成立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
事业部针对前述痛点,提出“卫星即服务”的理念,在传统航天与商业航天的历史交汇处开启了传承与创新之旅。
短短两年间,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在商业航天的卫星运营能力与应用领域不断深耕,在挖掘市场需求的同时,攻克与积累了大量关键性技术,并开发出一系列解决市场痛点的平台化、解决方案产品和服务。
2020年9月,由航天海鹰卫星运营事业部推出的“航天星云·天基网络地面服务平台”在第22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亮相,并获得空间信息领域创新金奖。
2023年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航天行业是现代高科技产业的代表之一,它不仅是国家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国防建设和民用领域的重要支撑。
随着中国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航天行业市场规模也逐渐扩大。
本文将从以下三个方面对航天行业市场规模进行分析。
一、航天行业市场规模的概况在航天行业中,涉及到国防、科研、民用等多个领域,因此难以准确计算航天行业的市场规模。
不过据相关报告显示,到2025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万亿美元,预计到了2030年则将达到2万亿美元。
在中国市场,中国航天行业市场规模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航天行业总产值达到3613.4亿元,同比增长8.2%;其中,航天器制造业收入为1834亿元,同比增长8.4%,表明我国航天技术已经得到了相当的发展,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二、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分析1. 国际市场:全球航天领域主要由美国、俄罗斯、欧洲、中国等几个国家主导。
2020年全球航天业市场规模达到3526亿美元左右。
其中,美国航天业市场规模最大,达到1686亿美元左右,占全球市场的近一半。
其次是欧洲和俄罗斯,市场规模分别为322亿美元和318亿美元。
而中国航天业市场规模虽然较小,但是增速较快,已跃居全球航天业市场的前列。
2. 国内市场:中国国内航天业市场规模主要由国家航天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等国家级大型企业主导。
近年来,随着民营企业逐渐加入航天产业,航天行业市场呈现出了多元化、开放化的趋势。
目前,国内航天行业市场主要涉及到卫星制造、卫星通信、载人航天等多个领域。
在未来,还将进一步拓展到人工智能、航空无人机等领域。
三、航天行业市场规模前景展望未来几年,全球航天产业市场规模将继续快速增长。
特别是在商业领域,随着私人航天公司的崛起,太空旅游、太空采矿等商业应用也将成为航天行业的一部分,预计到2025年,太空旅游市场价值将达到2万亿美元左右。
太空探索I【中国航天资讯]《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2019年)》发布1月17曰,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北 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空间瞭望智库发布了《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 (2019年)》,从世界航天发展态势、中国航天发射活动、中国航天科 技创新、中国航天应用服务、中国航天国际合作、中国商业航天进展等6 个篇章对航天科技活动进行全面回顾。
世界航天发展态势:2019年,世界各国高度重视航天战略地位,椎进相 关战略部署;航天发射活动持续高度活跃;航天运输系统犮展成果显著;遥感卫星系统规模与性能稳步提升:新型载人飞船取得突破,载人月球 探测计划加速椎进;深空探测聚焦月球,同时兼顾多类目标;空间科学 探测能力持续补充完善。
中国航天发射活动:2019年,中国共执行34次航夭发射任务,发射航夭 器81个,航天器质量79.67吨,发射次数连续两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在 发射的载荷数量和质量上与美国仍有较大差距。
其中长怔五号遥三运载 火箭成功发射、长怔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等备受关注,商业运 载火箭捷龙一号,快舟一号曱、双曲线一号、0S-M1等也取得里程碑式 突破,我国商业发射服务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航天科技创新:空间基砒设施方面,东方红五号卫星平台升展在轨 验证,亚米級立体测绘技术取得突破,导航信号微波遥感技术在轨应用;载人航天方面,夭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受椬离轨,空间站系统核心舱转入 正祥研制;月球和深空探测方面,"嫦娥四号"取得重要科学成果,探 月四期梱关规划公布,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器悬停避障试验圆满完成。
中国航天应用服务:2019年,中国在轨运行应用卫星超过200颗,形成了 气象卫星系列.资源卫星系列、海洋卫星系列、高分卫星系列、导航卫星 星座、通信卫星系列等重要的空间基砒设施,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卫星应用 体系,有力支撐了各行业的综合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商业发射市场研究报告摘要本文是对商业发射市场进行深入研究的报告。
报告首先介绍了商业发射的概念和市场规模,然后分析了商业发射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接着,报告根据不同类型的商业发射公司进行了细分,分别探讨了它们的特点和竞争优势。
最后,报告提出了商业发射市场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给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1. 引言商业发射是指由私营企业或组织进行的航天发射活动,包括卫星发射、货物运输等。
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商业化进程的加快,商业发射市场逐渐成为一个增长迅速且潜力巨大的行业。
2. 市场规模商业发射市场的规模在过去几年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根据市场研究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商业发射市场的规模达到了500亿美元,并预计未来几年将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长率。
3. 市场现状目前,商业发射市场主要由美国、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主导,其中美国占据了市场的70%以上的份额。
这些国家在航天技术、发射能力和市场资源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另外,一些新兴国家也开始积极参与商业发射市场竞争,例如印度、欧洲等。
4. 市场趋势随着商业发射市场的发展,一些新的趋势正在逐渐形成。
首先,小型火箭的兴起使得商业发射变得更加灵活和经济高效。
其次,私人企业和初创公司的涌现加剧了市场的竞争,推动了商业发射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此外,商业发射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也成为趋势,例如互联网、物流等。
预计未来几年,商业发射市场将继续增长,并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发展趋势。
5. 商业发射公司的细分商业发射市场中存在着多种类型的企业和公司,可以按照发射载荷的不同进行细分。
5.1 卫星发射公司卫星发射公司主要从事卫星的设计、制造和发射。
它们通常具有先进的航天技术和强大的发射能力,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
例如,SpaceX、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等。
5.2 载货运输公司载货运输公司主要从事空间站补给、货物运输等活动。
它们通常具有快速可靠的运输能力,能够满足国际空间站和其他空间设施的需求。
2019年我国遥感领域商业航天发展的特征、问题和对策探析文 | 杨少鲜 李宏伟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摘要:2015年以来,我国商业航天蓬勃兴起,尤以遥感领域最为活跃。
从商业遥感卫星研制、火箭发射、测控服务、卫星运营和应用全产业链,探析遥感领域商业航天发展特征和趋势,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从顶层设计、市场主体引导、应用市场拓展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商业航天;遥感卫星;产业链一、发展特征26%;技术验证主要是指已发射用于试验验证的首262020年第8期卫星应用图1 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单位性质分布图3 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单位地域分布图2 商业遥感卫星制造单位注册时间分布从产品结构来看,星座化、高分化成为主流,视频卫星、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高光谱卫星引起更多关注。
从知名度来看,国内主要卫星星座有:长光卫星的吉林一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高景卫星、中科遥感的深圳一号、珠海欧比特的珠海一号、二十一世纪空间的北京二号等。
从注册时间来看(不含高校院所),2015之后注册的企业数量最多(图2)。
从卫星发射时从融资情况来看,大多数企业处于早期融资阶段,单次规模大多为千万量级。
从融资阶段来看,图5 商业火箭公司注册地区分布272020年第8期卫星应用图6 商业航天测控单位注册地分布从融资频次来看,商业测控公司融资次数较从遥感数据获取角度看,企业主要通过自主运控遥感卫星以及代理其他厂商来提供卫星遥感数据产品。
对这类公司而言,遥感卫星是稀缺资源,是形成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资产,卫星运维与数据获取属于重资产业务,较高的折旧与摊销将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
从应用角度来看,我国卫星遥感应用服务企业具有区域性、行业性特点。
在区域方面,北京、武汉的遥感企业最为集中,与两地存在遥感技术研发机构有关;在行业方面,土地利用、遥感测绘类的遥感企业最多,与这两个领域的巨额市场有关。
从用户主体来看,长期以来我国遥感应用的主体主要来自于政府,包括自然资源管理、灾害监测、生态保护等,遥感数据分发也多以相关科研机构为主,数据获取渠道有限,遥感数据的应用价值未被充分挖掘。
我国商业航天企业发展回顾
文|杨榕1李力2
1.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2.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
图1 我国商业航天投资机构词云图(数据来源:天眼查)
创想天使主要倾向于天使轮融资,曾参与蓝箭航天、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微纳星空)、北京宇航智科科技有限公司(宇航智科)等商业航天企业的天使轮融资,并在这些公司后期的历次融资过程中多次跟投。
国内著名投资公司经纬中国,也多次对商业航天企业银河航天、长光卫星、蓝箭航天、星际荣耀、天仪研究院等公司进行投资。
综合来看,经纬中国投资的基本上都是业内非常著名的商业航天企业,拥有较为成熟的产品。
如长光卫星研制有吉林一号卫星,截至2020年,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已有25颗卫星,进入高速组网阶段。
2020年,长光卫星成功。
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作者:盛靖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36期摘要:随着国家对于科研领域的不断投入,我国航天航空事业领域已经逐步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不断迈进。
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史就可以看出,我国目前已经拥有先进的航空航天科学技术以及能够掌握最前沿的航空航天科学信息。
这些技术与信息的掌握,标志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现在已经拥有了赶超世界的水平。
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也随着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得到了长足的进步,飞速的发展完全依赖于我国航空航天领域的不断投入与探索。
关键词:航空航天;商业航天;发展现状;未来展望我国商业航天领域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过去,我国对于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较少,很多科学技术难以掌握,导致民航、军用航天都无法取得进展,发展严重迟缓。
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经济的不断复苏,国家加大了对航空航天领域的投入。
神州飞天、星际荣耀一个又一个可以载入史册的历史事件的发生,使得我国航天航空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
航空航天领域的整体发展带动了我国商业航空领域的发展,创新的技术、政策的扶持、市场的追捧正在一步步的推动我国商业航空领域事业的发展。
1.国内商业航天发展现状1.1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商业航空领域虽然已经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但相比国际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航空领域依然处于发展阶段,绝非发达阶段。
首先,我国商业航空领域基础设施依然处于不断完善当中,只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才能为商业航空领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国际很多商业航天领域的发达国家已经很早的完成这一项工作,所以,目前我国商业航天领域还处于发展之中;其次,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史较短,这也是源于我国航天航空领域投入较晚。
过去,我国经济较为蕭条,无法大量的投入资本在科学技术领域,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苏,科学技术得到了发展,才使得我国商业航天领域得到了发展,所以我国商业航天发展之路还很漫长,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
1.2人才缺口不断补足我国航天航空领域在近些年得到了飞速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之而来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航天信息调研报告航天信息调研报告一、引言航天是现代科技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其涉及到航空航天器的设计、制造、发射和控制等方面。
航天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的军事、经济和科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将对航天信息进行调研,分析其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二、航天信息的现状1. 发展历程: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当时美国和苏联进行了著名的太空竞赛。
自那时起,航天技术取得了巨大突破,并成为一种被广泛研究和应用的技术领域。
2. 应用领域:航天技术的应用领域广泛,包括卫星通信、卫星导航、遥感、空间科学研究等。
其中,卫星通信是航天信息应用的主要领域之一,通过卫星信号实现电话、互联网和电视广播等功能。
此外,航天信息还在战争、军事侦察和天气预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技术进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比如,火箭技术的进步使得卫星发射成为可能。
此外,航天器的制造和控制技术也越来越先进,提高了航天任务的可靠性和效率。
三、航天信息的未来发展方向1. 深空探索:随着对宇宙的认识不断加深,未来的航天任务将更加侧重于探索宇宙的深层次。
比如,人类对太阳系以外的星系进行探索,以及利用宇宙资源等方面的研究。
2. 私人航天旅行:随着航天技术的逐步成熟和商业化的发展,私人航天旅行将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些富豪已经开始投资私人航天公司并计划实现太空旅行的商业化。
3. 卫星应用:随着卫星技术的进步,卫星的应用也将更加广泛。
未来卫星将在通信、导航、气象预测和环境监测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并进一步提高其性能和精度。
四、结论航天信息是一项多领域应用的重要技术,对于国家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未来的应用前景令人充满期待。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航天技术的突破将进一步推动人类对宇宙的认知和未来的探索。
同时,卫星应用的广泛发展也将为人类创造更多的便利和福利。
五、参考文献1. 张晓明. (2019). 航天技术与国家安全战略[M]. 国家安全学院学报, 21(2), 53-62.2. 翟中和, 张世文. (2018). 人工卫星与航天飞行器总体设计[M].北京: 航空航天出版社.以上报告对航天信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以结论部分对航天信息的重要性进行了总结。
2022年·第11期航天工业管理24基于SWOT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现状的分析研究陈阳、施帆、王喜奎 /中国航天标准化研究所商业航天与传统航天、民用航天相比有较大区别,它是企业投资并通过社会市场为政府相关部门、商业用户、社会大众提供航天产品和服务,商业航天覆盖运载火箭发射、卫星制造、卫星应用、航天发射基地等多个领域。
本文的SWOT 方法,是通过运用系统分析对影响我国商业航天发展的主要内部和外部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其中内部因素包括优势(S )和劣势(W ),外部因素包括机会(O )和威胁(T )。
本文通过运用SWOT 方法对我国商业航天发展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其待改进和加强的方面,不断促进我国商业航天的发展。
一、我国商业航天发展内部因素分析内部因素即主动因素,由优势因素(S )和劣势因素(W )组成,覆盖商业航天发展过程中涉及管理、组织、财政、人力等不同方面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1.优势因素(S)分析(1)政府扶持优势近年来国家颁布了多项支持商业航天发展的政策法规,对商业航天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2014年颁布的《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指出,鼓励和支持商业航天发展,允许社会资本等资源参与到商业航天领域;2015年颁布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商业航天已成为全球航天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2019年颁布《关于促进商业运载火箭规范有序发展的通知》,全面规范了商业运载火箭的生命周期过程和技术管理等;2021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建设商业航天发射场的计划;2022年颁布《2021中国的航天》,为商业航天发展制订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鼓励商业航天企业参加重大航天工程项目,共享相关设施设备,同时政府也增加了采购商业航天产品的范围和数量。
随着我国地方政府“十四五”规划的出台,各地规划中不乏商业航天发展的计划,从各地规划中按照对航天产业的政策定位来看,大致可以划分为2类:一是以北京、上海、湖北等地为代表的有一定传统航天产业基础的省份,它们的商业航天发展规划中大多聚焦在制造业方向。
CNC行业研究报告引言近年来,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CNC)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CNC技术通过计算机控制数控机床的运动,实现精密加工。
本文将对CNC行业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市场规模、应用领域、发展趋势等方面,旨在为相关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市场规模目前,全球CNC行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CNC机床市场规模达到了250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400亿美元。
亚太地区是全球CNC机床市场增长最快的地区,其市场规模预计将占据全球市场的50%以上。
发展趋势自动化生产随着智能制造的兴起,CNC技术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成为行业的主要趋势。
传统人工操作的机床逐渐被自动化CNC机床所取代,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个性化定制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增长,CNC技术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生产的能力。
通过CNC技术,企业可以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扩大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创新应用CNC技术的应用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机械制造领域,还广泛应用于3D打印、医疗器械、航空航天等高技术领域。
随着技术的进步,CNC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将更加多样化。
CNC行业应用领域CNC技术在各行各业都有广泛的应用,下面将列举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
机械制造机械制造是CNC行业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之一。
CNC技术可以用于加工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如钢铁、铝合金、塑料等。
在机械制造领域,CNC技术的主要应用包括车床、铣床、钻床等各类加工设备。
汽车制造汽车制造是CNC行业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
CNC技术可以用于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加工,如发动机零部件、底盘零部件等。
对于汽车制造企业而言,CNC技术的应用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D打印随着3D打印技术的飞速发展,CNC技术在3D打印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CNC 技术可以实现对3D打印设备的精确控制,保证打印出的产品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