胬肉手术记录 翼状胬肉切除+干细胞移植术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1
翼状胬肉病历书写范文翼状胬肉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因形状似昆虫翅膀而得名,俗称“攀睛”或“胬肉攀睛”。
多在睑裂斑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近地球赤道部和户外工作的人群(如渔民、农民)发病率较高,地理纬度与翼状胬肉有较大的关系,Cameron(1965年)发现翼状胬肉发病最高的地区为30o~35o纬度。
具体病因不明,可能与紫外线照射、烟尘等有一定关系。
局部角膜缘干细胞受损,失去屏障作用可能也是发病基础。
近年用免疫荧光法发现翼状胬肉组织内存在IgE、IgG,而IgE的存在可能与I型过敏反应有关,组织学检查在翼状胬肉基质中有浆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
也有人认为是结膜组织的增殖变性弹力纤维发育异常而产生的弹力纤维变性所致。
【临床表现】多双眼发病,以鼻侧多见。
一般无明显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异物感,当病变接近角膜瞳孔区时,因引起角膜散光或直接遮挡瞳孔区而引起视力下降。
睑裂区肥厚的球结膜及其下纤维血管组织呈三角形向角膜侵入,当胬肉较大时,可妨碍眼球运动。
按其发展与否,可分为进行性和静止性两型。
进行性翼状胬肉头部隆起、其前端有浸润,有时见色素性铁线(Stocker’s线),体部充血、肥厚,向角膜内逐渐生长。
静止性翼状胬肉头部平坦,体部菲薄,静止不发展。
【诊断与鉴别诊断】检查见睑裂区呈翼状的纤维血管组织侵入角膜即可诊断。
需与睑裂斑和假性胬肉相鉴别。
睑裂斑通常不充血,形态与胬肉不同,底部方向相反,且不向角膜方向发展。
假性胬肉通常有角膜溃疡或创伤病史,与附近结膜组织粘连,可在任何方位形成。
【治疗】减少外界环境的刺激因素对于预防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作用,毕竟日光中的紫外线与翼状胬肉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流行病学发现,在长期佩戴眼镜的人群中,翼状胬肉的发生率较低,因此,佩戴防护镜应该是预防翼状胬肉发生的简便易行的方法。
胬肉小而静止时一般不需治疗,但应尽可能减少风沙、阳光等刺激。
胬肉进行性发展,侵及瞳孔区,可以进行手术治疗,但有一定的复发率。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治疗体会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中不同缝合方式的疗效。
方法:本文选取科室2019年7月至2022年7月(175例175眼)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缝合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99例99眼)术中采用植片连续缝合、颞侧结膜对位缝合,对照组(76例76眼)采用植片间断缝合、颞侧结膜不缝合,进行回顾性研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术后疼痛反应、泪膜稳定性(BUT)、角膜创面愈合的情况。
结果:术中采用植片连续缝合、颞侧结膜对位缝合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操作性,较轻的疼痛反应,较好的角结膜愈合效果。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术中植片连续缝合、结膜对位缝合及精细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可以达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疼痛反应好的疗效。
翼状胬肉(Pterygium)源自希腊(pterygos),代表“翅膀”因其形状如虫翅样赘生而得名,是结膜从角结膜边缘主动性侵入角膜表面的一种三角形、翼状、退行性、纤维血管性、增生性的组织。
是最早有记载的一种眼科疾病[1],全世界均有发病;临床上对翼状胬肉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我国一些地区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如:紫外线、气候干燥、风沙、接触粉尘、地理位置等,也可能与非环境因素有关如:年龄、性别、遗传、病毒感染、全身疾病、种族、受教育程度等[2-3]。
随着病情的发展异常增生的翼状胬肉不仅刺激眼部,同时还可对视力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响外形美观,临床上对于较严重的翼状胬肉一般进行手术治疗。
单纯手术切除术后复发率极高,目前较少采用,当前较多应用联合术式,如联合:羊膜移植、自体结膜移植、带蒂结膜转位、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抗代谢药物应用等[4]。
我科自2017年10月开展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手术,通过优化流程与改善缝合方式,经长期观察多个手术指标,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多家报道结论一致[5]。
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86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 观察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手术效果。
方法:对86例(112眼)翼状胬肉患者于显微镜下行胬肉头颈部切除,取自体颞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移植于胬肉切除处,10-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
观察术后愈合、复发情况。
结果:术后随访6-20月,86例(112眼)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瓣110例均愈合良好,2例缝合线脱落较早,边缘略卷曲,但移植片未脱落。
愈合良好率98.2%。
术后复发3例,复发率2.7%。
结论:翼状胬肉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治疗翼状胬肉,取材方便,成活率高,无排异性,更较之单纯胬肉切除或胬肉头部转移复发率明显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翼状胬肉; 自体干细胞移植【中图分类号】r1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235-02翼状胬肉是临床较多见疾病,药物治疗无效,多采用手术治疗。
我院2006年前多采用单纯胬肉切除或胬肉结膜下转移术,但术后复发率较高。
自2006年后我院手术方式改进,采用显微镜下行胬肉头颈部切除加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本文观察2008年1月-12月86例(112眼)患者,术后结膜瓣愈合率良好,复发率明显降低。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取自2008年1月-12月翼状胬肉住院患者86例,单眼60例,双眼26例,共112眼。
年龄45-71岁。
男性46眼,女性66眼。
胬肉位于鼻侧109眼,颞侧3眼。
复发性翼状胬肉9眼。
胬肉进入角膜缘3mm-6mm.,超过瞳孔缘7眼。
术后随访观察6-20月。
1.2 手术方法: 常规消毒铺巾,0.5%爱尔凯因表面麻醉3次,均在显微镜下手术。
将胬肉头部从角膜剥离,剥离干净,特别角膜缘部,角膜创面要光滑、干净,切除胬肉头颈部。
取颞上或上方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结膜,分离至角膜缘内1mm,结膜较薄,尽量不带筋膜组织,大小同胬肉头颈部切除范围,用10-0无损伤线连续缝合,对位缝合于胬肉头颈部切除区域。
怀集县梁村镇中心卫生院
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岁科别:床号:床住院号:
手术日期:2011年月日
术前诊断:眼翼状胬肉。
术中诊断:眼翼状胬肉。
手术名称:眼翼状胬肉切除术
手术者:助手:
麻醉师:术者麻醉方法:局麻
手术经过:
体位:仰卧位
消毒方法:酒精消毒
手术步骤:
1.行眼内眦侧手术,用利多卡因行球结膜局部浸润麻醉。
2.在手术显微镜下用有齿镊抓住胬肉体部,从胬肉的角膜结膜缘处行一尖端
指向泪阜的“V”形切口,将胬肉的头颈部与体部及其结膜下组织分离。
3.用手术刀背刮除巩膜部分胬肉组织,直至角膜巩膜缘。
4.用手术刀背分离胬肉组织与角膜组织,不残留血管及纤维结缔组织。
5.用含有0.1%的丝裂霉素浸湿的棉片局部敷5分钟后拿开,用平衡液充分
冲洗干净。
6.四环素可的松眼膏包眼,平车送返病房。
手术者签字:
2011 年月日。
手术知情同意书姓名:XXX 性别:年龄:岁科别:眼科床号:住院病历号:术前诊断:左眼翼状胬肉拟行手术名称: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角膜异物剔除术患者因患左眼翼状胬肉,需在局部麻醉下行左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自体干细胞移植术+角膜异物剔除术治疗,本医师针对患者病情,已经告知患者将要进行的手术方式、此次手术及术后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并且解答了患者关于此次手术的相关问题。
是否同意手术,请书面表明意愿并签字。
医师签名:年月日手术潜在风险告知内容:凡来本院做翼状胬肉手术患者,必须如实讲述自己的病情及病史。
翼状胬肉手术,大多数效果很好,但也存在以下意外的可能。
术前医生有责任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有关事宜。
1.我理解任何手术麻醉都存麻醉意外及隐匿性疾病可导致心脑血管意外及心跳骤停。
2.我理解任何所用药物都可能产生副作用,包括轻度的恶心、皮疹等症状到严重的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
3.我理解此手术可能发生的风险及医生的对策:1)术中因患者情绪紧张,可能诱发心脑血管意外或加重原有疾病;2)可能存在麻醉药过敏或中毒,出现麻醉意外及导致球后出血,手术可能因此终止或改期;3)少数患者术中术后可能出血;4)各种手术都有感染的可能性,感染可能导致角、巩膜溃疡,甚至眼球穿孔;5)术后可能导致伤口癒合不良;6)术后可能时致睑球粘连、复视;7)术后可能术区充血;8)术后角膜混浊、散光影响致视力不提高甚至下降;9)术后角膜上皮延迟愈合发生角膜溶解和睑球粘连甚至导致角、巩膜穿孔,继发性青光眼、白内障;10)尽管手术切除的很彻底,术后仍有再复发的可能性;11)出现上述情况,医院积极治疗或转上级医院治疗,费用自理。
12)患者要求羊膜移植,告知患者有可能发生移植羊膜溶解。
130患者因结膜有外伤,术后易引起真菌感染,需抗真菌治疗。
手术知情同意书4.我理解如果我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静脉血栓等疾病或者有吸烟史,以上这些风险可能会加大,或者在术中或术后出现相关的病情加重或心脑血管意外,甚至死亡。
江西省人民医院(眼科专用病历)入院记录住院号:819928姓名:姚桂英性别:女年龄:58岁籍贯:江西南昌入院时间:2011/1/13婚姻:已婚民族:汉族职业:退休地址:江西省新建县现代米罗401室主诉: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现病史:患者自述于近期8年前开始发现双眼内角长有一白色带血管膜状物,经常眼红不适,对视力影响不明显,曾在当地县医院求治,被诊断为“翼状胬肉”,未行特殊治疗,今来我院门诊求治,以“双眼翼状胬肉”收入院。
患者自起病以来,二便饮食正常,精神睡眠可,体重无进行性减轻。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输血史。
预防接种史不详曾患传染病无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及外伤史无疫水接触史无特殊嗜好无家族史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生育月经史14 2-451岁,育28-301男1女。
体格检查体温36.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36/84mmHg 患者神志清楚,精神可,发育正常,营养中等。
自主体位,查体合作,皮肤颜色,纹理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黏膜无异常发现。
头颅大小正常,未见肿物及压痛,颈项双侧对称,活动自如,无肿块。
颈动脉搏动正常,无杂音,未见颈静脉怒张。
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压痛、结节。
胸廓外形正常,双侧对称,无局部隆起、压痛、水肿,双侧呼吸活动度对称,双肺扣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锣音和胸膜摩擦音。
心率78次/分,律齐无杂音,未闻及心包摩擦音。
腹部对称,呼吸运动正常。
全腹柔软,无压痛,反跳痛和叩击痛及异常肿块。
肝脾肋下未触及,双肾无压痛、叩击痛。
腹部叩诊为鼓音。
二阴无异常发现。
脊柱和四肢无畸形。
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眼科专科情况右眼左眼视力光定位正常光定位正常色觉红绿可辨色觉红绿可辨眼压15mmHg16mmHg 眼睑无红肿无红肿泪道冲洗通畅冲洗通畅结膜鼻侧结膜下血管膜性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鼻侧结膜下组织增生,侵入角膜3mm,稍充血巩膜无黄染无黄染角膜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除结膜下组织遮盖外角膜透明前房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中轴约3CT,周边约1/3CT,房闪(—)虹膜纹理清纹理清瞳孔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3×3mm圆,对光反射存在晶体轻混浊轻混浊玻璃体轻混轻混眼底视盘界清,色可,C/D=视盘界清,色可,C/D=备注入院诊断:双眼翼状胬肉记录者:2011/1/13 15:00病程记录2011/1/13 15:00患者姚桂英,女,58岁,汉族,江西南昌人,主因双眼内角长膜状物8年入院。
大理大爱医院翼状胬肉术记录
姓名:年龄:性别:床号:住院号:
术前诊断:眼翼状胬肉
术后诊断:眼翼状胬肉
手术名称: 眼翼状胬肉切除术+角膜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日期:年月日
术者: 助手: 巡回:
手术开始时间:时分,手术结束时间: 时分。
手术经过:
1、患者取仰卧位,用碘伏消毒术眼部四周皮肤10cm范围,铺无菌手术巾及手术洞巾,张贴
眼科专用手术洞巾,置开睑器,碘伏消毒角膜面及结膜表面,复方氯化钠冲洗。
2、用2%利多卡因做胬肉头体部局部浸润麻醉,显微镜下用有齿镊沿胬肉头部撕开,达角膜
上皮层,向胬肉体部分离,达内眦的胬肉体根部,止血彻底,用角膜剪把胬肉切除,暴露一约8×8mm大小的区域于备留移植瓣移植,清理干净暴露区的残留胬肉组织,留号结膜缘以备移植瓣的缝合,用2%利多卡因做眼球10点至1点处的球结膜下局部浸润麻醉,用角膜剪分离出来一约7×7mm大小结膜瓣,达角巩膜缘,取改区域的干细胞,转移至胬肉暴露区域,角膜干细胞面对至胬肉暴露区的角巩膜缘处,用10个0缝线把角膜干细胞移植瓣的四角和胬肉暴露区的结膜固定,把移植瓣整理平整,沿移植瓣的上面、下面、外面用10个0缝线固定好移植瓣面,检查移植瓣无移位,平整,缝线固定后,冲洗眼部残留的血。
3、涂眼膏后无菌纱布包封术眼后,病人自行出手术室返回病房.
术中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结果:
记录者: 年
月日。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500例临床观察房修岭;姜虎林;魏蕾;张辽【摘要】目的探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翼状胬肉手术病例500例(556眼)在手术显微镜下切除胬肉组织,自术眼上方或下方取带角膜缘干细胞的移植片移植到病变切除区缝合.观察术后移植片生长、角膜愈合、翼状胬肉复发情况.结果术后观察半年至2年,复发率3.42%(19/556).结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显著控制了术后复发率,是一种易行、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期刊名称】《青岛医药卫生》【年(卷),期】2015(047)006【总页数】3页(P420-422)【关键词】翼状胬肉;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作者】房修岭;姜虎林;魏蕾;张辽【作者单位】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山东省聊城市光明眼科医院,山东聊城25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7.33翼状胬肉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不但影响美观,还可引起眼部刺激症状,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引起散光、视力下降,严重的复发性翼状胬肉可以引起睑球粘连、眼球运动受限等并发症[1]。
该病的治疗目前临床上仍以手术为主[2]。
多年来手术方式不断改进,复发率也不断下降。
我院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获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翼状胬肉手术病例500例556眼。
其中,男196例208眼,女304例348眼。
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9.4±7.13)岁。
原发性483例539眼,复发性17例17眼。
手术患者均排除泪囊炎、结膜炎、角膜炎、睑内翻、倒睫、严重的糖尿病、凝血障碍等。
1.2 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3d冲洗泪道、测眼压,正常者给予复方硫酸新霉素滴眼液6次/d。
翼状胬肉手术记录
姓名性别年龄床号门诊/住院号:
术前诊断:(双/右/左)眼翼状胬肉术后诊断:(双/右/左)眼翼状胬肉手术方式选择:翼状胬肉切除+干细胞移植术
手术起始时间:20 年月日时分至20 年月日时分
麻醉方式:局部浸润麻醉
1.常规眼皮肤消毒,铺无菌手术巾;开睑器开睑;
2.2%利多卡因加等量0.5%布比卡因行胬肉浸润麻醉;
3.分离结膜与胬肉组织,自角膜缘处剪开结膜,暴露胬肉体部;
4.彻底分离胬肉头部与角膜,使其干净、光滑,向内分离角巩膜缘及巩膜,切除胬肉组织,巩膜表面热灼止血;
5.将浸有0.4mg/ml丝裂霉素的棉片置于结膜瓣下2分钟,生理盐水150ml冲洗;6.于颞上角巩膜缘取带角膜缘干细胞之结膜瓣约4*5mm2, 转移至巩膜暴露区,10-0尼龙线与结膜缘及浅层巩膜缝合固定,角膜缘处与浅层巩膜缝合固定。
7.结膜囊涂红霉素眼膏,单眼包封。
8. 眼(同行/未做)手术。
9. 手术顺利,安返病房。
术者(或第一助手)签名:
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