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提升学生在校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学生在校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学生在校的幸福感

如何提升学生在校的幸福感

第一.要使老师愉快工作,有教育幸福感。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准,让老师们热爱教育事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热爱学生,爱生如子,把教育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老师有了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才能愉快教学。学生在这样的老师教育下,才会觉得温暖。

第二承认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让每一名学生对未来拥有信心.要看到每个孩子的优点,用放大镜将孩子们的优点放大。多些鼓励,少些批评。多与学生谈话与交流,帮孩子们找回自信,让孩子们学生抬头挺胸,自信成长。

第三、课堂上,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给学生不同的选择,让每个学生享受到收获的乐趣。改进“小组竞学”教学模式,既让学生自主学习,也让学生合作学习以起到生教生、生帮生的作用,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同时,分层编制学案和作业,让优秀生吃得饱,让待优生吃得了,让学困生有收获。

第四.要多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主题活动。可以充分发少先队的作用,多开些主题班会,让每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从而达到人人都有表现自我的机会。让音乐,让孩子们的歌声,让孩子们的笑声在校园里回荡。加强体育运动。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寓教于乐的课外活动,使学生对学校产生热爱,觉得在学校学习轻松快乐。

第五,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歧视后进生,不歧视贫困生。考试后不搞分数排队,不公榜。不搞特殊座,按高矮次序排定。并定时调换第六、做好学校的安全防范、教育活动,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安全意识。

努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努力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从化市街口街团星小学谢云金 克服职业倦怠感有以下一些办法,我写出来跟各位老师交流,希望教师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 一、热爱自己的职业 教师这个工作,在我看来应该是一个大多数人羡慕的职业,我自己也一直认为,做教师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首先,作为教师,虽然我们上班的时候忙一点,累一点,操心一点,但我们每年有寒、暑假,周末、节假日都可以照常休息,还可以拿全额的工资,自己的孩子也不愁放假没有人带。要想当一个好老师,当一个好的班主任,对我们的个人素质、能力、教育技巧都有很高的要求。在教育学生的过程,我们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也在不断的提高。如果我们喜欢自己从事的职业,我们就可以在这里收获快乐,付出也就成了享受。 二、享受教育中的幸福。 教师如果能以享受的态度从教,那么教育生涯就是幸福的人生。享受教育每一天,幸福生活到永远。就会让这个阳光下的职业真正体现出阳光的一面。只有教师幸福了,学生才会感到幸福,因为幸福的教师才能够真正去爱学生,师生共同感受幸福的过程正是和谐教育的价值体现,享受教育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这样就会少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要懂得研究教学和合理定位,把教学工作看作是一种简单的重复,那必然厌倦,无幸福可言;但是如果对教学进行了研究,并对自己有合理定位,那么教师就能够从中带来了新鲜感和不断进步的成就感,那就有了幸福感。 三、提升个人素质,提高幸福的能力 要做一个幸福或实现幸福的教师,教师应当具有幸福的能力。要提高幸福的能力要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教师不仅是教育者,而且是学习者、研究者。教师这种职业最需要与时俱进。有人说:“要当一流的教师,就要先当一流的学生。”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同时,要认真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断吸纳和更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 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人一种满足感。幸福是永恒的主题,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幸福的追求。而在追求精神文明的时代,在新世纪的今天,我们依旧追求幸福!下面有XX整理的关于当代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摘要: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 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

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瘦西湖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幸福感

打造高效课堂,提高学生幸福感 发表时间:2020-01-08T10:12:02.283Z 来源:《中小学学校管理》2019年5月总第169期作者:陈建民[导读] 力求统筹兼顾,科学地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以实现高融合、高质量、高效益为教育的最高追求。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白庄矿学校271613 摘要:“幸福课堂”是富有活力的、充满智慧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情感和谐、合作共享的课堂。它有着自由的表达和动情的展示,是老师和学生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学生间思维的碰撞,燃起的火光,将我们心里最幸福的感觉照亮。 关键词:课堂展示快乐幸福“幸福课堂”是富有活力的、充满智慧动态生成的课堂;是师生情感和谐、合作共享的课堂。它有着自由的表达和动情的展示,是老师和学生满腔热情全身心的投入。课堂上,学生间思维的碰撞,燃起的火光,将我们心里最幸福的感觉照亮。我校的“情效大课堂”就是站在生命和谐发展的高度,以师生情感正效为切入点,以情商、智商的正效发展为原则,力求统筹兼顾,科学地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教学资源,以 实现高融合、高质量、高效益为教育的最高追求。 一、从“灌输”到“全员互动”,让学生的学习更自主、更愉悦 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被完全打破:教师不再是滔滔不绝的授课者,而是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展示交流提供指导和帮助;学生也由“被动”变为“主动”,自主学习、展示交流、当堂检测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 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代之以学生自主参与的自主课和展示课。学生们根据老师安排的自主学习情况,将自学情况写在学习模板上,交给老师。次日上午的展示课上,在小组的讨论交流中,每个学生展示前一天下午学习的收获,并与同学讨论,老师在旁指点。“传统教学低估了学生的能力,无限制地占用学生时间,不利于自主学习,学生容易成为被动的旁观者。”传统教学中老师讲得太多,而学生们学习、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往往被老师们挤占,学生们主动参与少,以至于学习效率低,甚至厌学。 “课堂教学改革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突破,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我们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而非教师讲课的规律,教师由单向的灌输者,变成学生课堂学习流程的设计者、活动的组织者、课堂教学的参与者和实践者;与此同时,学生也由被灌输者逐步变成探究知识的自主学习者。 二、学生学得更轻松、快乐,教师必须更“给力” 课堂上“要讲的课少了,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以往上课时,教师只要备够45分钟的上课内容,再按备课内容,从头到尾地背书、念书即可,“不管学生懂不懂,反正完成任务了”。课改之后发现:教师本身必须具备更专业的素质,才能解答同学们有备而来的问题和各种质疑。“这意味着教师必须更‘给力’,才能让学生在较少的时间里掌握同样甚至更多的知识”。“教师需要跳出传统的教学理念。”我们在五年级课改之初,学生回答问题一旦出现错误,老师就急着打断学生进行纠正并把正确答案说出来,这说明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信任。结果,学生的自信心受挫,再让学生展示,没人敢于说话,恐怕再出现错误。面对这种情况,当时显得很无奈,经过分析和研究,也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 偶尔一次,与学校邱校长在探讨课堂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时,提出了这个问题。经过与邱校长的深入交谈后,逐渐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更是科学,需要倡导“尊重、期待、激励、欣赏”等教育的艺术,同时也需要与“严格要求”相结合,需要“实中求实”,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教育中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增强、精神的丰润,夯实学生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各项基础,实现“学乐”与“学好”的有机结合,期待能够实现学生情商、智商的和谐发展,期望能够把孩子们今天的幸福与明天的幸福链接起来,因此,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耐性对待他们。此后,每当我听到学生回答问题有错误时,会等到学生的展示结束后,首先肯定学生对的地方,尝试着欣赏学生、走进学生的心中,再以引导性的语言建议学生进行错误纠正,以鼓励性的语气引导学生自己找到正确答案。 三、从“被动”到“主动”,让学习更高效、更幸福 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需定位于“大处着眼”,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关注知识能力的同时,更要做到目中有“人”。教师指导学生的学,应定位于“小处着手”,应该尊重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成长过程,在学习的过程中发展能力、养成习惯、涵养人格、完善和发展生命。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们的课堂教学教改显现了令人惊喜的效果:教师讲课时间少了,课堂开小差现象没有了;学生负担减轻了,学习成绩提高了,综合素质增强了。 “减少了无效的学习,增加了正效、高效的学习,增强了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课下自主学习,八成的知识都能学会,通过小组的展示又能解决部分困惑,真正需要老师指点的内容很少了,同学们对问题的认识、分析、解答能力明显地提高了。 总之,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课堂是传承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主阵地。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是基础教育课堂的责任。没有素质、明天过不了关;没有成绩,今天过不了关。教育的实际需要我们坦然地面对成绩,正确地追求成绩,只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把学生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让孩子有更多自主支配的时间,发展个人的爱好和特长,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让学生终身受益,为每个学生埋下可能的种子。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当代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形势下,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重要群体,是建设未来的宝贵人才资源。关注并提高大学生的幸福感关乎着国家命运,提高大学生对幸福的认知能力,有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才能、全面发展,进而提高他们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最终实现社会进步。文章主要探讨了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高对策。 标签: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 通信作者:张国顺(1981—),江苏淮安人,南京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文化。 一、幸福感的概述和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1.幸福感的概述 幸福感的特点主要包含以下三方面:①主观性,以评价者内定的标准而非他人标准来评估。②稳定性,主要测量长期而非短期情感反应和生活满意度,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值。③整体性,是综合评价,包括对情感反应的评估和认知判断[1]。 2.大学生幸福的现状 调查表明,大学生中觉得非常幸福、比较幸福和满足的分别占12%、36%、32%,说明大多数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状况是满足的。同时,大学生中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大幸福、非常不幸福的分别占12%、8%,这说明也仍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的生活不满足。因此,我们需要研究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从而使学校和家庭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学生能有效地改变自己[2]。 二、大学生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遗传因素 明尼苏达大学Tellegen 等著名的双生子研究发现:在不同家庭环境中抚养长大的同卵双生子,其SWB 水平的接近程度,比在同一个家庭中抚养长大的异卵双生子要高得多。他们还发现,40% 积极情感的变化、55% 消极情感的变化和48% 生活满意度的变化是由基因引起的。可见不同的基因在先天上对幸福感的影响之大[3]。 2.环境因素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幸福感

如何提高小学教师的幸福感 一般认为,幸福感的构成成分应该包括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提高教师的幸福感,既要从内在幸福感方面找途径,也要从外在幸福感方面寻找策略。 一、外在幸福感 幸福感的产生不仅存在于结果中,也存在于过程中。提高外在幸福感的关键词是成长,在成长中感受幸福,在幸福中促进成长。共同成长是教师获取幸福感的基本策略。 1、与家人共同成长。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中,更来自于生活,来自于家庭。爱人的体贴周到,孩子的天真可爱,父母的健康安乐,是幸福;家人的互相激励,彼此促进,和谐共进,愉悦成长,更是幸福。反之,那种以付出自己或亲人的健康乃至生命为代价换来的杰出、优秀是不可能使人产生幸福感的。作为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教师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共性,需要吃饭穿衣,有七情六欲,也有喜怒哀乐。教师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与学生平等对话的人,一个可以拥有正常生活的现代人。教师会为衣食而忧,会被财富与权势所累,也会被亲情、爱情、友情所困。教师在努力做人、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可以享受天伦之乐,可以享受丰富多彩的现代生活,做一个完完整整的人,一个快乐时尚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教师的幸福首先应该建立在家庭幸福的基础上,与家人共同健康地成长,努力把自己的家庭打造成为和谐家庭的榜样。 2、与学生共同成长。一直以来,人们总是以蜡烛来形容教师,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实际上,教师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教师是与学生一起成长的。在成长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的学业进步而喜悦,为学生的勤奋努力而高兴,也可以为自己的教学进步而欣慰,为师生的教学相长而欢乐。作为教师,看到自己的学生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突破了应试教育的桎梏,在信息素养、技术素养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能不感觉到幸福、自豪吗?当我们看到学生认真完成作业,操作技能有所提高时,当我们接到学生的祝福短信和电话时,当我们收到那一封封、一张张载满崇敬与感激,洋溢着火热激情的书信和贺卡时,我们就会感到自己是幸福的人,就会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新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与学生共同成长。一代代学生的铭记是教师永远的安慰,千万个学生的感激是教师不尽的财富。这种安慰和桃李满天下的财富,正是教师获得幸福感的重要源泉。 3、与同事共同成长。在我们的工作环境中,每天与我们朝夕相处的除了学生,还有我们的同事。我们生活的快乐与烦恼,工作的舒心与不快,都与我们的同事相关联。我们是与同事一起成长的。与同事共同成长,就意味着要与同事一起探讨教育教学问题,研究教育教学方法,通过集体备课、钻研教材、解析课堂、开发课程、听课评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与同事共同成长,就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分析 一:大学生幸福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 (一)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结果:1.追求幸福是即将进入社会的大学生的主要目的。 2.总体感觉:大约一半人觉得比较幸福,少量人觉得非常幸福和不幸福。 3.学校和专业满意度:比较满意和比较不满意的人各占三分之一。少部分人抱着无所谓态度。 4. 人际交往环境:超过四分三的人认为比较融洽。 (二)大学生对主观幸福感的理解 主观幸福感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 主观幸福感的结构:生活满意度、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 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大部分学生认为经济状况好,生活自由愉快就幸福。这观点有点片面,跟现在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时代特征有关。 (三) 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1.就业压力:超过五分之三的学生认为就业压力大,担心找不到工作,感到前途迷惘。 2.恋爱问题: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谈恋爱不能增加幸福感。 3.心理问题:大部分人对自己外貌、身形等的评价比较满意。 由此可见,就业压力对大学生来说是主要的,因为这是大家即将面对的现实问题,而恋爱等问题只是附加因素,个人观点不一。 (四)建议 从学校教育而言:1. 积极引导大学生认识幸福的内涵,加强大学生追求幸福的意志力的培养。 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挫折 与成功的关系。 3. 教育学生正确看待家庭与事业,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个人和集 体、社会需要的关系。 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各种活动使得学生能够了解自己,认识 自己的价值。 从大学生自身而言:1.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价值观,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确立自己的人生理想。 2. 正视自己的人格缺点,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幸福感提高的人格品 质。在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拼搏、努力、奋斗和奉献中追求人生幸福, 实现自己人生价值。 3. 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 4. 多关注企业单位用人的要求、标准,积累人际交往经验,不断提 高人际交往技巧与能力。 总结:当代大学生大都满意现在的生活,主观幸福感较强,这归功于当代大学教育体制的完善,大学生的自身素质水平的提高以及学生家长管理能力的增强等等诸多因素。今后的大学生活将是以积极健康,幸福舒适为主旋律。 二“就业压力大“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报道分析 1.在幸福指数调查中显示就业压力大、感到学习生活空乏、个人期望值过高、生涯规

谈小学英语课堂之学生幸福感

谈小学英语课堂之学生幸福感 大朗镇中心小学:唐丽贞 【教育心得】我的学生上我的课时幸福吗?每每接手一班新学生,我都会问自己这么一个问题。因为反观自己的学生年代,我们不也曾经像我们的学生那样对有些课充满期待,而对某一些课则不怎么期待或者甚至有厌学情绪吗?其实人同此心,心同此理。以我的孩童时代的喜好及看事情的方式来理解我现在的学生,我发现他们都是可爱的,他们的调皮与好动都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有时候,我发现在某些方面,我还不如他们。 【提出问题】反思自己与他人的教学,有一些问题常在我脑中盘旋。工作的这些年,我听过许多的英语课。其中不乏成功的课例,它们曾让我感动、受益良多。但也有一些课(包括我本人,我也曾在上优质课时出现这样的问题),它们表面上或热闹、或整齐划一,但是少有师生之间真实的交流,老师和学生像教与学的工具,少了一些思想的碰撞(而在语文课里,我常能感受到这种真实的交流)。这样的课,它的生命力有多强,会对学生的未来有多大的影响?除了应试的知识,还能留给学生什么?没有真实的交流,一节课就少了思想的火花,就如同一个人少了灵气,徒有或许是华美的空架子。那么,这样一节流于形式、没有灵魂的课里,学生自然体验不到真实的学习幸福感。 让我再问一次本文最开始提的问题:我的学生上我的课时幸福吗?我的答案有时候是肯定的,有时则不一定。同样的,作为老师,我在教学中所体味到有时候是幸福感,而有时则是疑惑。而我的教学幸福感源自我的学生,当他们

在上我的课时,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收获解决问题的喜悦,学有所成,顺利且快乐地完成学习目标时,我便是幸福的。那么如何去提升英语课堂里学生的幸福感呢?我愿意根据自己的经验、体会,谈谈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交流,共同完成我们的教学工作,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有利的指引。 【解题思路】 一、学生学习幸福感的意义。 何为幸福感?幸福感是一种主观感受,是需要得到满足、潜能得到发挥、力量得以增长时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幸福不仅仅意味着因物质条件的满足而获得快乐,而且还包含了通过充分发挥自身潜能而达到完美的体验。这类体验的获得是以个人的自主性和目的性为前提的。在马斯洛需要层次和自我实现理论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按照自我决定理论的解释,人们能否体验到幸福,取决于那些与人们的自我实现需要密切相关的一些基本需要的满足情况。 如果把它应用于解释学生的学习幸福感,我认为学生的学习幸福感可以包括: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积极情绪、学生超越自我后的成就感、参与课堂活动的充实感。 曾在一本书上读到关于青少年的人格的句子,我很认同。青少年所应具有的健康人格: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自我和外部世界,开放的,对所承担的学习工作和其他活动有胜任感,充分发挥潜能的,对父母、朋友、同学有爱的能力,有安全感,喜欢创造,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有自由感。学生的人格健康,他才有可能收获真正的幸福感。英语课堂,不应仅仅是讲授语言知识,还应在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提升学生的幸福感 和谐融洽的班级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必要保证。如何通过班级管理,改善学生意志品质较弱的现状,完善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的幸福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问题。 一、学生意志品质的现状 坚强的意志品质,是学生产生幸福感的重要保证,也是班级管理的主要内容。在对我校学生进行的意志品质问卷调查发现,由于学生年龄偏小,以及课堂教学中,教师缺乏学科吸引力等因素的影响,使得70%学生表现出学习意志品质较弱的现象。 二、打造沟通平台,提升学生幸福 意志品质与幸福感的形成成反比关系。意志品质薄弱,容易引发学生心情烦躁等不良情绪的出现,严重的还会使学生长期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 为此,班级应与家庭建立畅通的沟通平台。首先,教师与家长应及时沟通、联系(如电话、短信、家访等形式),以便及时了解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所处的状态;教师还应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挖掘学生潜能;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耐挫的能力,使学生拥有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其次,

班级应为学生建立倾诉平台。如,建立悄悄话信箱、QQ网络聊天等平台,使学生通过对教师、学生或网络群的倾诉,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 三、学生自主参与,建立评价机制 以学生为主导地位建立形成性评价机制,它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越性,锻炼学生自我管理的自主能力。它打破了教师一言堂的格局,使更多的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如,学生共同制订班级班规,共同制订学习、活动目标,共同建立评价标准等。以灵活多样的评价机制,加强学生的自主管理,增强班级凝聚力,同时让学生感受自主管理班级的乐趣与幸福。 四、以爱为阶梯,让学生感受师爱的幸福 作为教师,首先应学会平等的去爱学生。这种平等是抛开学生家庭背景,没有功利的一种爱,是建立在以学生为本,重视学生人格发展的基础上一种无私的爱。其次,教师要把握爱的度。爱应建立在度的基础上,真正做到关心、关爱、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明白真、善、美,懂得生活、懂得珍惜、懂得尊重,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以爱为阶梯,培养学生顽强的意志品质。打造沟通平台、建立评价机制,是提升学生的幸福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它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保驾护航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构幸福大学筑美满未来 ----关于“湖师大学生幸福指数”的调查研究 □徐清(地理科学系1104班) 【摘要】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可以说,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因而,对大学生幸福话题的观照应成为高校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理性的幸福观、提高大学生追求幸福的品质和能力、帮助大学生实现对幸福生活的建构,是大学生幸福教育的基本内函。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班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友好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湖师大学生幸福指数现状 一、调查背景 幸福指数是人们幸福感的度量值,它是反映民众主观生活质量的核心指标,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程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目前西方很多国家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们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主观幸福感,是个人依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总体评价,是反映某一社会中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心理学参数。可以说,幸福指数作为最重要的非经济因素,它是社会运行状况和民众生活状态的“晴雨表”,也是社会发展和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大学作为大社会中的一个小社会,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同时也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特别是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当代大学生面临着学习、工作、家庭、婚恋、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对幸福的追求历程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为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幸福状况,提

提升教师幸福感

如何提升教师幸福感

————————————————————————————————作者:————————————————————————————————日期: 2

内外结合,共同努力,切实提升教师幸福感 (学习心得) 什么是幸福感?幸福感,是个体对自我的综合评价,也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心理指标。主要由对生活的满意、积极情感和积极状态的体验所构成。幸福指数,就是衡量上述感受具体程度的客观指标数值。教师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感和自我愉悦感。据调查显示,当下教师中,50%以上的人有心理问题,60%以上的人没有成就感,70%以上的人不觉得幸福。显然,教师的幸福指数是很低的。当前困扰教育发展的瓶颈之一就是教师的情绪劳动及职业倦怠心理。要发展教育,就必须让教师感到教育工作的幸福。教师只有体验到工作幸福,才能迸发教育激情和教育创新精神,才能对教育保持长久的热情。那么,如何提升教师的幸福感?我以为,必须是社会、学校和教师个体多方位的,内外结合,共同努力,才有实效。 一、再铸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尚,让教师有尊严 上世纪八十年代,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当一名教师是何等光荣而自豪。新世纪之后,曾几何时,社会上,物欲横流,公平缺失,道德沉沦。而对教师与教育的要求却越来越高,不问青红皂白,动辄批评指责,甚至,有的家长冲击校园,对教师大打出手。原来风光的老师不再风光了,不再理直气壮了,变成了弱势群体,背负了沉重的压力。他们能快乐幸福吗?所以,社会要改变,变得理性,变得沉着。 首先,对教师的期望应趋于合理。教育不是万能的,教师也只是

平凡、普通的人,其能力也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把学生、家庭及社会的责任都强加在教师身上。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应该是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共同作用的结果,而不是教师独立完成的“作品”。 其次,形成对教师评价的正确导向。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社会、家长所关注的还是学生的成绩。平均分、优秀率、升学率仍是家长、社会衡量教师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因此,要从根本上形成对教师的正确的评价。首先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从社会氛围,从人们的认识入手,改变原来那种以“升学率”论优劣的错误观点和做法。 再次,社会应该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在身体健康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教师医疗保障机制,改善教师身体锻炼条件,比如建设体育场馆,添置体育器材等。在心理健康方面,不断对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社会风气好了,教师的尊严有了,幸福感才会提高。 二、构建文明和谐温馨的校园,让教师展风采 校园是教师的精神家园,是教师体现真实价值,展示风采的地方,是教师的归宿。校园的“软”“硬”环境建设的如何,直接影响教师的幸福感。在提高教师幸福感方面,学校有太多的工作可做。 ——提升教师幸福感是校长应尽的职责。第一,在完善学校的管理上尽责。学校要营造和谐的文化氛围,构建相互欣赏、积极向上的教师文化,要让教师感受到被重视和尊重的氛围。因此,校长应高度关注教师的生存状态,实行人本化管理,为教师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工作环境。第二,在保障教师的各项权利上尽责。教师作为行政

大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

阅读研究报告和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者关心的问题是大学生人际关系是不是会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目的是 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人际关系和主观幸福感,以及他们构成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并进一步探讨个体人际关系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 2、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指大学生在社会环境中,不断地与他人交往、互动、沟通过 程中形成的心理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能够获得支持性的信息,能够确定自我价值,维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反之则会导致自我价值感的危机,引起焦虑。主观幸福感是“专指 “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 性心理指标”,反映主题的社会功能与适应状态。涉及到个体在不同生活情境的生活中的情绪体验,情感体验以及社会感知能力。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是大学生对其生活质量的主观感受,这种主观感受会影响大学生的情绪、认知和对生活的热情等,幸福感是横岭生活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不协调已成为困扰大学生的主要问题,也是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现有的研究对于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主要得出如下结论:1、人际关系与主观幸福感存在着比较显著的相关。2、人际关系困扰不同维度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不同成分有不同的预测作用。 3、研究假设:人际关系对于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很大的影响,人际关系中的各个维度对于主观幸福感都有显著影响,人际关系的改善对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改善具有积极作用。 4、研究方法及设计: (一)访谈法 1.被试:从首都师范大学中选取10人(方便取样,最好曾经接受过我们之前人际关系研究的同学),5男5女,不考虑其它问题。 2.访谈工具:采取开放和半开放访谈。结构根据文献综述,理论研究的具体理论界定,内容进行确定。 3.研究程序:先进行开放式访谈。从10人中随机抽取两男两女,主要是对幸福感和人际关系话题进行访谈。整理后,结合问卷的相关维度,在对剩下的6人进行半结构访谈。在问卷结束之后,根据6人的情况,对部其中的两人(方便抽样)进行跟踪访谈(持续半个学期,最少两次)。 4.数据处理方式:通过对访谈信息进行系统的编码分析处理,归纳人际关系的具体维度对他幸福感的影响,以及随着他人际关系的调整,幸福感是否随着这些因素的提高增加。 (二)问卷调查 1.被试:方便抽样,选取120名被试,仅仅考虑性别,尽量做到但男女相等。 2.工具:大学生人际关系主观因素问卷(采用赵崇莲等于2006年编制的“大学生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心得体会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心得体会 马昭铭 教师最大的快乐是用自己的学识和智慧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学生,造福国家和社会。书本虽小,里面却装着古今中外和上下五千年;讲台虽寂寞,但来来往往的却是充满了好奇心的少年和他们的梦想。幸福并不等于房子、车子、票子,只要自己有一份快乐的心境,幸福的小天使会翩然飞入你的怀抱。教师是社会良知和道德底线的坚守者,是最高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者,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和创造者。 教师的最伟大、最让人敬仰之处,并不是他为社会创造了多少物质财富,更不是他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到了多少利益,而是他把人类的最高的智慧传授了多少个学生,从形而上的角度为社会精神文明和灵魂塑造发出了多大的声音、起到了多大的作用、做出了多少的贡献。无论是站在三尺讲台上纵横天下,还是花园中和学生们交流探讨,抑或是在寂寞的书房中一个又一个晚上的苦读,教师都是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灯。这希望之灯,将为学生在成长中指出一条通往光明的路径。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要从修心、修身、修业几个方面出发,“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只有淡定从容,心才能真正静下来,才能超越人生的局限,看到更高远的未来。对于教师来说,如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患得患失,不能静心,那

就很难真正实现自己的抱负,也很难客观冷静地去实现自己的职业幸福。从容淡定的老师,必然是非常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并且在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的人。老师需要一颗安静的心,一份淡然的超越,才能享受一种恬然的幸福和安宁。那么,就在研究事理上下工夫,历练自己的内心,努力顺应“势”吧。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一定要学会少欲知足,用淡定得心态去面对生活,努力提升自己的心性和修养,学会欣赏自己,而不要总是和别人去比较。只有心胸豁达,智慧充足,才能保持真正的淡定,才能获得一个幸福的职业生涯。 教师需要有爱心,有爱心的教师会在工作中找到更多的幸福。教师的爱,往往会让学生们感受到润物细无声的关怀,这种爱纯洁而伟大,能激起学生们的自信,促进他们的成长。老师的爱还要严慈相济,通过对学生严格要求、一丝不苟,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老师的爱。要以公正的心去爱学生。老师要关心学生的方方面面,要尽量的关心和帮助每个学生的成长。与此同时,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用明察秋毫的眼睛去发现学生身上的有点,对他们多一点鼓励和赏识,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一旦有了这样的平台,就会发现,学生们的潜力是超乎想象的。老师对学生的爱会让学生增添自信,老师对学生的理解和信任,会让他们获得学习的动力和探索的勇气,从

教师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策略

《教学与管理》2012年2月1日 教师职业幸福感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自 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的一种教育主体生存状态”。随着教师职业地位的不断提高,教师职业生存状态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教师职业幸福感不仅影响自身生命质量,与教师队伍的稳定性也息息相关,其实现受到社会、学校、教师自身、学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在许多已有多年办学经验的学校中进行选样,根据教师教龄、 任教年级、性别等进行抽样,对正在倡导建设学习型学校的深圳市部分中学的10名教师进行访谈。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类属分析,结合访谈过程所作观察及访谈反思,尝试对学校教师职业幸福感进行分析研究。 1.校长的领导力 “校长领导力主要指校长影响师生实现共同目标的能力。”在调查的学校中,校长需要实现从传统的“管理者”角色向“领导者”角色的转变,成为学校全体师生的精神 引领者。鉴于此,在校长的领导力方面,它更多地强调校长的人格魅力而非行政权力。校长的人格魅力体现在工作、生活、与人交往等方面,对教师职业幸福感有着重 要的影响。在访谈中,几位教师就认为: “校长作为主心骨,影响着一大批人”。校长对教师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作为学校发展的关键人物,校长首先必须在工作上成为教师的榜样,尤其是在目前教师职业压力日益增大的情况 下,校长的工作态度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工作情绪。校长勤业敬业的态度是激励教师以积极肯定的态度面对工作的重要因素。访谈中就有教师说道:“校长太敬业了,我们和她相比就不叫压力,因为她什么事都做到最好”,从而使教师“很佩服她”,以校长

作为工作的榜样。其次,校长在学校管理中所彰显的人文精神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重要来源。 教师职业幸福感具有精神性,它更多地强调精神的满足,学校领导的精神关怀是教师职业幸福的源泉。访谈中一位教师说道:“我们学校任何一个教师生病了,校长不管多忙、多晚,她(校长都找到他们家送点鲜花;任何一个人结婚,都会收到校长的礼物; 任何一个人生孩子,也都能收到礼物。这也不值钱,但是觉得很感动。”此外,校长对教师关爱不仅体现在精神层面,还体现在对教师生存状态的关心上。关于这一方面,一位教师提到一个细节:“我们在年底的招教考试过程 中,校长安排其他教师多分担工作,给参加招教考试的教师留时间复习,所以市里100个名额我们考上了10个。 ”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为教师生活状态的改善做出努力,是提升教师幸福感的最直接支持。有教师认为,校长对教师的关爱正是教师成长的动 力:“这种人文关怀会促使一个教师在压力很大的时候努力去做,碰到困难的时候想办法去克服,这对教师的成长 是很有帮助的。”可见,校长的领导力具有“不令而行”的作用,能促使教师以积极进取的态度面对工作压力,提高教师对工作的认同感和使命感。 2.学校的共同愿景 学校的共同愿景是指建立在学校全体成员的个人愿景之上而又高于个人愿景的共同愿望和景象,它反映了学校所有成员的共同心愿,是学校的发展方向,是全体成员奋斗的目标。学校共同愿景的建立可以产生强大的推动力,促使教师产生追求愿景的勇气,并把这种勇气转化为发自内心的行为动力,从而影响教师的职业生存状态。调查发现,该校的教育理念是“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其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2019大学生幸福感调查报告 根据我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现状和特点,分析影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因素,大部分学生主要受人际关系,学习成绩,个人价值等观念的影响,认为应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在学习生活中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前追求幸福的主导因素。我们经过分析,将提出一些建议有利于大家对幸福的把握。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森林的幸福是披一身绿;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金黄;而我们所拥有的幸福却是五彩缤纷的 小时候,能每天都吃好吃的糖果,每天都穿漂亮的衣服就是幸福。成年后,也许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能拥有一个美满的家庭就是幸福。年老后,能够一家人热热闹闹地在一起吃顿团圆饭就幸福。这种幸福虽然平淡、简单,但是却很充实。 而现在呢?一个个独生子女,一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如今的大学生面对了来自父母,社会,个人,等多方面的压力。我们正处在学习专业知识与人格塑造的关键阶段,是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各个方面。而近年来关于大学生的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对大学生幸福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了。

为了了解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状态,构建和谐校园,本组对我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重点分析我校大学生在社人际关系、自我价值、健康关注等方面的情况。基于调查,提出提升我校大学生幸福感的一些建议。 一、调查研究内容、对象及方式 ?调查内容:个人基本资料包含年级、性别、专业等,其它情况如生活状况、人际关系、性格等自我评定。你对幸福生活的理解,当前幸福感状况,影响幸福的主要原因等。 ?调查对象:xxxx校区全体学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问卷采用选择题形式,附加主观题一题,本次调查共发出问卷100份,实际回收的有效问卷为97份,有效回收率为97%。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状况 ?对于即将迈人社会、走向生活的大学生来说,追求幸福是大家的主要目的,大家在大学里的奋斗拼搏就是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就目前来说,大学生是否幸福决定着他们能否更好的学习生活,能否很好的为将来奠定基础,据此,我们调查了大学生的总体感觉。1.就总体感觉来说,8.25%的人选择了对生活质量非常满意,非常幸福,47.42%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提升学生幸福感-精品文档资料

如何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提升 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说: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一样东西, 这就是: 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 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经自己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可见, 教育的使命是培养人格完善、身心愉悦、个性充盈、幸福和谐的“人”。一句话: 教育为幸福生活奠基。 思想品德课是一种显性的德育课程, 除了有一般课程所具有的知识的传递外, 更重要的是围绕一定的社会需要而进行的价值教育,它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和健康成长, 对学生的整体素质的发展和优化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这种特点使得思想品德课教育更应该关注个人的生活品质, 注重个体未来的发展。由此, 可以说, 幸福教育和思想品德课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幸福教育, 就是要让学生视学习为一种需要,一种愉快,让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在学习中品味幸福和 快乐;就是要引导学生贴近生活、体验生活,在生活实践中知、情、 意、行融为一体, 使学生丰富人生经历, 获得成功体验, 拥有幸福人生。课堂是实施教育的主阵地, 在教学过程中应如何切实提升学生的幸福感呢?我想,除了要有幸福教育的意识和理念外, 教师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良好的授课心境

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总是伴随有一定的情感, 诸如喜悦、愉快、厌恶、憎恨等, 这些复杂的心理情感纵横交错就构成了教师的授课心境。根据心境的不同品质, 可分 为良好心境和不良心境。教师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影响着整个课堂气氛, 教师满面春风, 精神饱满、情绪高昂地走进课堂, 才能激发学生愉悦、兴奋的心理状态。教师在良好的心境状态下授课, 不仅思路开阔,思维敏捷,解决问题迅速,对教学内容阐述精确,语言富有 情感,而且由于良好的心境的渲染作用, 教师看“调皮学生”也是那么顺眼, 对“差生”也感兴趣,学生被教师的好心情传染, 因而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关系融洽而协调, 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大有增益。反之, 如果教师在低沉、郁闷的不良心境之中授课, 则会觉得学生的一举一动都不符合自己的要求,动则训斥,甚 至 辱骂,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沉闷、压抑, 不仅造成学生大脑皮层处于抑制状态,知识信息难以输入, 而且使学生受到不良心情的影响, 闷闷不乐, 毫无幸福可言。 在课堂上得到快乐,那是学生渴求的, 如果教师能把愉悦的心境融入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中, 这将成为学生幸福学 习的 心灵力量”。所以,老师们,当你走进课堂之时,首先请你 准备 好的心境。 二、民主的教学方式 初中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 随着自我意识的日益成熟, 以及独立思考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发展, 他们在观念和行动上表

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幸福感

培养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幸福感 一、师生共创温馨舒适的环境,感受集体的幸福 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要特别注重集体环境的建设。 教师要本着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原则,指导学生共同创造温馨舒适的班级环境,将班集体构筑成智慧学园、怡人花园、和谐乐园。例如,为了营造本真环境,可以在地面用粉笔画好“跳房子”的格子、“丢沙包”的分界线。为了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打造墙壁文化,可以让学生来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搜集古诗词句、短小美文与大家分享,让喜欢摄影的同学展示他们的作品……学生可以捐出自己爱看的课外书,建成班级图书角,还可以购置一些盆栽花,建起植物园。教室被打扮得既温馨又有艺术气息,会让身居其中的老师和学生倍感惬意,深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精心布置的教室凝聚着师生的心血,学生一进教室就会被浓浓的文化气息包围。学生会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真切地感受到集体生活的温暖;看到辛勤付出取得的成果,更会懂得去珍惜,在品尝到甜甜幸福感的同时,又会懂得要想有所收获必须付出劳动。 二、不断创新活动载体,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幸福 在孩子的心目中,精彩纷呈的世界犹如一只奇妙的万花筒,它可以转出动听的旋律、缤纷的色彩和生活的欢乐。在班集体建设中,教师要善于创新活动载体,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的愿望,从小培养儿童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善于体验生活和学习中蕴含的幸福。 开展体验活动时要注意做到“三个字”。“全”,即“全员参与,全面教育”,调动班上所有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让学生唱主角,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教师则要关注每一个学生,力求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趣”,即“趣味十足,深入体验”,在活动的设计上要注重童趣,因为我们面对的都是孩子,有趣的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会更愿意积极参与;“乐”,即“寓教于乐,传承创新”,每次教育内容都力求推陈出新,用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来丰富学生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实践证明,多姿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体验到童年的快乐、成长的幸福。 通过观察法、座谈法、情景检测法,我们发现积极开展创新活动的班级的学生比不经常开展创新活动的班级的学生显得更为活泼开朗,知识面更宽,学习能力更强,综合素养普遍略高。 三、建设班级特色文化,体验精神生活的幸福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_李焰

第26卷增1期清华大学教育研究Vol126,Sup. 2005年11月TSINGHU A JOURNAL OF EDUCAT ION N ov.2005 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① 李焰1赵君2 (1.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北京100084;2.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沈阳110034) 摘要:本研究采用开放式问卷调查法和量表法,对593名大学生的幸福感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 (1)影响大学生幸福感有七个因素,即自我意识、学校学习、人际交往、恋爱、工作与社会适应、家庭环境、休闲活 动。其中,自我意识是影响大学生幸福感的最主要因素。(2)大多数学生心理健康,常能体验到幸福。(3)大学 生幸福感在性别、月均消费上差异显著,而在专业、年级上差异不显著。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为学校心理健康教 育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幸福感;大学生;影响因素;自我意识 中图分类号:B84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519(2005)S1-0168-07 一、引言 幸福感是对一个人心理健康的正面评价,对心理健康研究来说有更重要的意义。幸福感专指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②。大学生作为青年的特殊群体,其思想观念代表着青年的主流和方向,也关系着社会的文明和国家的未来。他们智力水平较高、思维能力较强,情感丰富,内心体验细腻微妙,人生观、世界观趋于成熟。但由于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人生目标等因素的影响,他们经常出现较大情绪波动。对大学生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为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方法 1.被试 对某大学658名学生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593份。其中男生120人,女生473人。其年级、专业分配情况见表1。 表1被试的年级、专业分配情况 分类标准年级专业 一年二年三年心理教育中文信息人数1959929912796179191 2.调查工具 调查工具有两个,一个是大学生幸福感影响因素问卷(见本文第三部分)。该问卷采用5分量表。 收稿日期:2005-10-15 作者简介:李焰,辽宁兴城人,清华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 赵君,沈阳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 ①Gainesville.M ater ialism and w ell-being:A conflicting v alues per spective[J].Jour 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2002,(12):23-25. ②李焰,赵君.幸福感概述[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4,(2):22-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