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28.58 KB
- 文档页数:14
第一章福利经济学第一节1、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与判定的学咨询,是从福利的角度对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借以判定一种经济体系的运行时增加依旧减少了福利。
2、效用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瞧感受,或者讲物品和效劳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效用具有三个特点:主瞧性、伦理中性、相对性。
⏹分为两类:基数效用〔分析工具:边际效用分析法〕和序数效用〔分析工具: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法〕。
3、社会福利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和集合。
社会福利分类:1、帕累托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效率。
罗尔斯型社会福利:要紧强调公平。
2、经济福利:能够用货币来衡量的社会福利。
一般福利:不能用货币度量的社会福利。
第二节福利经济学的概念和特征1、旧福利经济学〔理解〕代表人物庇古,1920年庇古的?福利经济学?一书的出版是福利经济学产生的标志。
庇古也因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庇古的福利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基数效用假设和人际关系能够比立的前提条件下的,其理论体系被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庇古认为福利是对享受或满足的心理反响,福利有社会福利和经济福利之分,社会福利中只有能够用货币衡量的局部才是经济福利●庇古依据边际效用基数论提出两个全然的福利命题:①国民收进总量愈大,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②国民收进分配愈是均等化,社会经济福利就愈大。
●旧福利经济学的争议: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2、一个人的效用和另一个人的效用是不能够进行比立的。
3、适用于所有人的基数效用的度量单位是不存在的。
4、货币的边际效用递减意味着富人的货币应该转移一些给穷人,西方经济学家对此最为忌讳。
2、新福利经济学新福利经济学建立在序数效用假讲和无差异曲曲折折曲曲折折折折线分析的根底上,以防止设计福利计量手段和效用的人际比立关系咨询题。
其要紧要点如下:1、效用是人的主瞧感受,是不能够用基数来度量的。
福利经济学大题第一章1、什么是旧福利经济学?其理论要点有哪些?(P5)西方经济学家庇古创立的福利经济学称为旧福利经济学。
旧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理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总福利的大小不仅取决于国民收入的总量大小,而且受到国民收入分配结构的影响,趋于平均的国民收入分配方式会引导社会福利最大化;二是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原则,即边际私人收益和边际社会收益、边际私人成本和边际社会成本这两组指标的合理运用问题,为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提供了指导原则,这实际上是提出了经济中外部性问题的解决方式。
2、新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假设有哪些?(P5)①在20世纪40年代,伯格森和萨缪尔森分别提出社会福利函数理论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奥肯提出“漏桶”原理,对平等与效率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
罗尔斯提出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定理。
伊斯特林根据相对收入学说和有关福利含义的讨论提出相对福利学说。
阿罗论证了将个人偏好次序整合为社会偏好次序的不可能性定理③20世纪70年代,阿玛蒂亚·森揭示了导致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原因④20世纪80年代以来,阿玛蒂亚·森将社会个体潜能的实现作为福利评判的主要内容第二章3、什么是帕累托最优状态?帕累托最优和帕累托改进有何区别?(P15)帕累托最优状态是资源配置的理想状态。
区别:帕累托最优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帕累托改进是指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4、帕累托最优的实现条件有哪些?(P16+百度)(1)交换最优条件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帕累托最优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2)生产最优条件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生产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福利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单选:1.福利经济学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判断社会福利的高低。
2.黄有光认为,福利经济学是否是规范经济学,取决于研究时所采取的态度。
3.旧福利经济学,主要包括马歇尔和庇古等人的理论。
4.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庇古出版了其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旧福利经济学体系的形成。
5.旧福利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基数效用。
6.罗宾斯认为,经济学和伦理学的结合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经济学不应该涉及伦理的或价值判断的问题;经济学中具有模范性质的结论都来自基数效用的使用,因此经济学应该避免使用基数效用。
7.罗宾斯的观点在大争论中渐渐占了上风,受其影响,福利经济学发生了一次重大的转折:旧福利经济学被新福利经济学所取代。
8.序数效用概念认为,人们进行消费所获得的效用只能用序数表示出来。
基于序数效用概念,这样,就建立了新福利经济学体系。
9.基于罗宾斯的观点而建立的新福利经济学,它采用了序数效用和帕累托标准。
10.帕累托标准排除了人际间进行效用比较的必要性,但同时它需假定收入分配是给定的。
11.帕累托标准与自由主义是不相容的,有可能会出现冲突。
12.现代对社会福利函数的讨论最初是由伯格森在1938年提出并由萨缪尔森在1947年加以进一步说明的。
13.福利主义有时也被称为“个人主义”。
14.对于是否放弃福利主义,黄有光和森有完全不同的观点,黄有光坚持不放弃福利主义,因而引发了森-黄之争。
15.森认为,福利主义有局限性。
16.影响个人生活水平的因素可以从个人达到一定目的所需要的物品、资源或者投入等方面来考虑。
17.解决阿罗的不可能性,方法之一是把阿罗不可能性定理的一个条件---非可比性---扩展为完全可比性。
18.黄有光提出了“完全的效用主义”的社会福利函数。
19.(P85)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高或境况最好的那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该函数允许极度的两极分化,因而受到广泛的批评。
社会福利水平取决于社会中效用最低的那部分人的福利水平。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方案。
第一章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1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公平的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正义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7612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1.1920年,英国经济学家【C 】出版了代表作《福利经济学》,标志着就福利经济学的诞生。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2.采用劳方或劳资双方交费,以职工名义存入储备金局,职工退休或其他情况需用时,连本带息发给职工。
这种社会保障属于【 C 】A.传统型B.福利型C.储备金型D.国家型3.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的学者是【 C 】A.边沁B.詹姆斯·穆勒C.庇古D.帕累托4企业年金是【B 】A.基本养老保险B.企业补充养老保险C.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D.失业保险金5.20世纪【B 】开始,西方福利经济学向实用主义和基数效用理论回归成为研究的主流。
A.60年代B.70年代C.80年代D.90年代6.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初是由法国工程师【A 】提出的。
A.杜皮特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7.对失业率统计调查方法多种多样。
根据失业保险的覆盖和发放情况来了解失业情况属于【C】A.工时统计B.劳动力抽样调查C.社会保险统计D.就业机构统计8【A 】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来解释资本主义的资源配置。
A.亚当·斯密B.马歇尔C.罗宾斯D.帕累托9.【A 】年马歇尔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1890 B.1900 C.1909 D.191910.经济学家坎南第一个创立了著名的理论是【D 】。
A.补偿理论B.社会福利函数C.最优理论D.适度人口论11.1890年马歇尔在其【D 】一书中首次引入外部经济这一术语来分析福利经济状况。
A.国富论B.福利经济学C.宏观经济学D.经济学原理12.福利经济学所追求的基本社会目标是【 B 】A.公平B.效率C.物质生活需求的满足D.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13.卫生服务对他人造成了影响,但这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提供者所获得的经济利益与提供该项服务所带来的总经济利益是不相同的。
1.逆向选择(73页)2.福利经济学第二定理(25页)3.阿罗不可行性定理(152页)4.帕累托最优(15页)5.道德风险(73)6.科斯第一定理;(27页)7.后福利主义(6页)8.福利经济学(6页)论述题1.福利经济学的发展历史。
(4页)2.简述科斯定理并举例说明科斯第一定理。
(27页)3.简述公共物品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90页)4.试说明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在实际中的应用。
(155页)5. 试举例说明补偿检验原理在实践中的应用。
(47页)6. 什么是“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举例加以分析说明。
(73页)7. 结合实际,运用公共选择理论的有关思想和方法,简要分析目前我国公共经济决策的现状(168页)。
一、选择题7.21 与一般均衡分析不同,局部均衡分析(B)。
A. 集中考虑市场和市场参与者相互依赖的性质;B. 在经济中其他因素固定的情况下,考虑一个单个市场、居民户和企业的行为;C. 分析所有居民户、企业和市场同时相互作用怎样解决基本经济问题;D. 以上都是;7.22 局部均衡分析适合于估计(A)变化的影响,但不适合于估计()变化的影响。
A. 香烟税,公司所得税;B. 香烟税,酒类税;C. 公司所得税,香烟税;D. 公司所得税,酒类税。
7.23 研究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分析被称为下列哪一种分析?(D )。
A. 局部均衡;B. 相互作用均衡;C. 不均衡;D. 一般均衡。
7.24 在一般均衡模型中,之所以产品的供给取决于工资和利息率,是因为(A )。
A. 这些投入的价格影响成本;B. 家庭的收入受工资和利息率变化的影响;C. 家庭能用闲暇或将来的消费来换取现有的产品;D. 对资本的需求取决于工资率;7.25 如果对于消费者甲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3;对于消费者乙来说,以商品X替代商品Y的边际替代率等于2。
那么有可能发生下述情况( A )。
A. 乙用X向甲交换Y;B. 乙用Y向甲交换X;C. 甲和乙不会交换商品;D. 以上均不正确。
第一章导论社会福利概述第一节社会福利的涵义和特征二、考核目标1.识记:(1)社会福利的概念;(2)社会福利的特征概念:狭义-指由国家出资或给予税收优惠照顾而兴办的、以低费或免费形式向一部分需要特殊照顾的社会成员提供物质帮助或服务的制度。
广义-指由政府举办和出资的一切旨在改善改善人民物质和文化、卫生、教育等生活的社会措施。
(面向全体国民的、旨在提高其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项社会政策)特征:a保障对象的全民性;b保障内容的福利性;c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d保障待遇的公平性和高层次性。
2.理解: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体系社会保障是以立法形式确定的、由国家举办并承担责任、以国民收入再分配方式为全体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的总称。
社会福利体系:a职工集体福利;b特殊社会福利;c社区社会福利服务;第二节世界社会福利发展的简要历程及其启示二、考核目标(一)世界社会福利的简要发展历程--理解:世界社会福利的五个发展阶段a剩余型社会福利:b制度型社会福利;c福利国家;d福利国家危机;e福利多元化和发展型社会福利。
(二)发展社会福利问题的核心问题:在整个社会福利的发展进程中,到底是相信市场、还是依靠政府一直是关注经济和社会福利问题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共同争议的核心问题。
识记:核心是如何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重新思考政府和公司的社会福利责任,哪些是政府的职能,什么又属于个人及家庭的义务:哪些工作交由市场和第三部门办理更有效益?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社会不同部门各司其职,协调合作,既满足人的基本福利需要,又不使政府背上沉重的福利包袱,从而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病重社会价值观的福利发展道路。
(三个途径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社会福利服务:专业化的社会福利;职业化的职业福利;社区化的社会福利服务)(三)世界社会福利发展对中国的启示**理解:三点启示:a社会福利的推进要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b社会福利发展到今天,已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c社会福利的责任主体不完全是国家、政府或单位(责任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服务体系多层次)。
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福利经济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福利经济学是关于稀缺性资源使用效果的评价及判断的学问,是从______的角度对______的运行进行社会评估的经济学。
()A.福利经济体系B.经济学福利体系C.福利收入分配体系D.经济学收入分配体系2. 庇古被西方学者推崇为“______”。
( )A.福利经济学之父B.社会保障之父C.干预主义之父D.自由放任之父3.帕累托提出了社会资源配置的价值判断标准,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这个标准是建立在______理论基础之上。
()A.基数效用B.序数效用C.社会福利函数D.人际效用4.罗尔斯改进指的是____()A.有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的社会变革政策;B.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但不利于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C.对福利水平较高者和福利水平较低者均有利的社会变革政策;D.有利于福利水平较低者且不影响福利水平较高者的社会变革政策。
5.生产和交换的联合帕累托最优组合点轨迹称为____()A.生产可能性曲线B.效用可能性曲线C.联合无差异曲线D.总效用可能性曲线6.当假冒伪劣产品屡禁不止,消费者分不清楚正牌和假冒产品的区别时,就会停购此类产品,其原因是由于买卖双方信息____()A.不对称B.对称C.充分D.完全充分7.卡尔多补偿标准是指,如果受益者能够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这个补偿是____()A.实际补偿B. 虚拟补偿C.潜在补偿D. 混合补偿8.消费者剩余的概念最早是由____提出和定义的?()A.庇古B. 李特尔C.杜皮特D. 马歇尔9.埃奇沃思框图中帕累托最优点可能是____()A.效用曲线相切的点B.MRS相等的点C.一个人在不使别人变差自己不能变好的点D.上述说法都对10.拥挤型的公共物品____()A.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B.消费上具有竞争性C.不能由市场定价D.不能由私人部门提供11.伯格森和萨缪尔逊认为,只有当______值最大时才算臻于福利极大化。
《福利经济学》总结复习第一章概述1.福利经济学得概念:福利经济学就是关于稀缺资源使用效果得评价与判断得学科,就是从福利得角度对经济体系得运行进行社会评估得经济学分支。
2.关于效用:效用就是指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得心理满足,就是商品或劳务满足人们欲望得能力。
可分为基数效用与序数效用。
3.基数效用就是认为效用可以用确切得数量衡量。
4.旧福利经济学得基础,也就是讨论收入再分配得合理性得基础;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可以分出强弱程度,列出顺序,进行比较.序数效用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基础性概念.5.福利可分为个人福利与社会福利、一般福利与经济福利.6.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就是指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客观上“就是什么样得”运行机制等得分析。
实证经济分析,描述经济中得事实、情况与关系。
●规范分析:就是指提出政策建议、涉及“应该如何”等命题得分析,包含价值判断。
规范经济分析,涉及伦理与价值判断。
●当经济学得研究把因果分析与价值判断结合在一起时,这种经济学就叫作规范经济学。
福利经济学属于规范经济学。
7.福利经济学得场所与发展●1920年,《福利经济学》问世;旧福利经济学(基数测量、效用可比)得代表人物庇古被称为“福利经济学之父”。
●帕累托、卡尔多、阿罗等人(序数效用、补偿原则、不可能定理))就是新福利经济学得代表人物。
●罗尔斯、森、黄有光等进一步发展福利经济学。
8.福利经济学得主要研究内容:资源如何合理配置、收入状况如何及其对社会福利得影响;从总体效率或总体福利出发,其目标就是提出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得政策方案或改革措施。
具体包括资源配置效率研究、收入分配理论研究、社会福利度量与影响研究、社会/公共选择理论研究及政策与方案研究。
第二章帕累托原理与资源配置效率1.帕累托原理:帕累托改进与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就是指指资源分配达到得一种状态,在不使任何人境况变坏得情况下,不可能再使某些人得处境变好。
(反过来说,……)。
一、名词解释:1、福利经济学(P2):力图有系统地阐述一些命题,依据这些命题,我们可以判断某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高于还是低于另一经济状况下的社会福利。
2、社会福利(P3):是指所有社会成员个人福利的汇总或集合。
3、效用(P2):是指个人需求得到满足的主观感受,或者说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个人需求的程度。
4、实证分析:关于经济体系如何运行,回答“是什么“的问题。
5、规范分析:提出政策建议,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6、帕累托改进(P14):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一项社会变革使得一部分人的社会福利增加的同时,并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的福利。
7、帕累托最优(P15):是指资源配置达到这样一种社会经济状态,即不论实行何种社会经济政策变动,在使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上升的同时,必然使另一部分人的福利水平下降。
8、卡尔多补偿标准(P39):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9、潜在帕累托改进(P39):是指对于经济政策改革前的状态A和政策改革后的状态B,不存在所有社会成员都一致地偏好B,但相对于原始状态A,均一致地偏好对状态B的一个重新分配,那么我们称B 潜在帕累托优于A。
10、希克斯补偿标准(P41):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1、西托夫斯基补偿标准(P41):对某项社会政策变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为双重检验标准。
12、李特尔补偿标准(P42):(1)是否满足卡尔多补偿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补偿标准;(3)收入分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条标准,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13、消费者剩余(P52):是为了不失去该商品消费者宁愿支付的金额和他实际支付的金额之差。
14、补偿变差(P54):当价格发生变动之后,若保持消费者在价格变动之前的效用水平时所需要给予消费者或从消费者手里取走的货币量:当价格上升时,要保持消费者的效用不变,就需要给其补贴;反之,当价格下降时,就需要取走消费者多余的货币收入。
福利经济学的主要特点是: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也就是根据已确定的社会目标,建立理论体系;以边际效用基数论或边际效用序数论为基础,建立福利概念;以社会目标和福利理论为依据,制定经济政策方案。
第一章1、了解边沁、霍布斯、帕累托、罗尔斯.森等人的基本思想边沁:功利主义是福利经济学的哲学基础,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原则,认为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整个社会要实现绝大多数人的最大福利。
边沁认为人生的目的都是为了使自己获得最大幸福,增加幸福总量。
幸福总量可以计算,伦理就是对幸福总量的计算。
边沁把资产阶级利益说成是社会的普遍利益,把资产阶级趋利避害的伦理原则说成是所有人的功利原则,把“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标榜为功利主义的最高目标。
帕累托:V.帕累托的“最优状态”概念和A.马歇尔的“消费者剩余”概念是福利经济学的重要分析工具。
帕累托最优状态是指这样一种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任何一个人的境况变好而不使别人的境况变坏。
按照这一规定,一项改变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增进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进而其他的人福利不减少,这种改变就有利;如果使每个人的福利都减少了,或者一些人福利增加而另一些人福利减少,这种改变就不利。
罗尔斯:原始状态下的平等优先原理。
各方将选择的原则是处在一种"词典式序列"(lexical order)中的两个正义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平等自由的原则,第二个原则是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和差别原则的结合。
其中,第一个原则优先于第二个原则,而第二个原则中的机会公正平等原则又优先于差别原则。
这两个原则的要义是平等地分配各种基本权利和义务,同时尽量平等地分配社会合作所产生的利益和负担,坚持各种职务和地位平等地向所有人开放,只允许那种能给最少受惠者带来补偿利益的不平等分配,任何人或团体除非以一种有利于最少受惠者的方式谋利,否则就不能获得一种比他人更好的生活。
所谓"公平的正义"即意味着正义原则是在一种公平的原初状态中被一致同意的,或者说,意味着社会合作条件是在公平的条件下一致同意的,所达到的是一公平的契约,所产生的也将是一公平的结果。
阿玛蒂亚-森:能力主义公平观,以满足认得需要最为公平的基础。
需要如何测定,只重视需要没考虑生产能力2、请举出两个序数度量的例子3、如何界定理性的偏好:理性偏好(Rational Preference)可以定义为一个偏好关系满足二元关系中的完备性和传递性,即:完备性:对于所有的, 有x?y或者y?x,或者同时成立,传递性:对于所有的,如果x?y且y?z,则x?z。
4、经济学家一般假设人们是自身快乐水平的最好裁判,这一假设合理吗?5、什么情况下个人的偏好选择与其福祉(快乐)相偏离?这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偏好实际是潜藏在人们内心的一种情感和倾向,它是非直观的,引起偏好的感性因素多于理性因素。
偏好有明显的个体差异,也呈现出群体特征。
偏好与福祉相偏离:信息不完全、了解错误信息、错误的认知、非理性偏好6、人类发展关注哪几个指标?人类发展指数关注的指标:健康长寿,用出生时预期寿命来衡量;教育获得,用成人识字率(2/3权重)及小学、中学、大学综合入学率(1/3权重)共同衡量;生活水平,用人均实际GDP(PPP美元)来衡量。
7、什么是经济净福利指标(net economic welfare)?经济净福利:经济上得到的收益要扣除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本,包括“通胀因素”、“物价因素”等。
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全部经济福利,减去补偿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负面效应的消耗后所剩余的福利。
比如我们增加了工资100块,但是通货膨胀因素是120块,表面上获得100块,实际上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这不叫“净福利”这叫“净负福利”,比如说增加100块,通胀因素是50块,那么说你净获得是50块。
7、如果用GDP大致衡量社会福祉,这一指标有什么调整?GDP衡量社会福祉:一个数字不能概括一切。
导致政策的扭曲和不可持续的增长,在这方面金融危机已提供了生动的例证。
它还会造成不正当的动机和错误的取舍:抑制气候变化的行动可能有益于社会福祉,但可能被认为有损于GDP。
调整GDP的计算方法;采用新的福祉和幸福指数;采用新的环境及财政可持续性衡量标准。
福祉指数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包括居民生活、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公共服务,二级指标有收入与就业、消费、收入分配、环境治理、环境满意度、安全感、政府治理、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用设施,整个指标体系反映了老百姓生活的总体状况。
8、举例说明什么是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
实证研究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
通过反复实验、论证,得到结论。
它的特点是逻辑严谨。
但很可能脱离实际,可操作性比着案例分析来的小。
实证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谈话法、测验法、个案法、实验法。
规范研究:规范研究是关于经济目标、经济结果、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的合意性的研究,它解决经济过程中“应该是怎样”的问题,旨在对各种经济问题的“好”、“坏”做出判断。
演绎推理即根据假设按事物内在联系运用逻辑推理得到结论称为规范研究方法.第二章9、理解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最优、帕累托效率、帕累托准则帕累托改进:一项政策能够至少有利于一个人,而不会对任何其他人造成损害帕累托最优:一切帕累托改进的机会都用尽了,再要对任何一个人有所改善,不得不损害另外一些人,达到这样的状态就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率:同帕累托最优帕累托准则:帕累托最优的标准。
要达到帕累托标准,必须满足三个条件:⑴交换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之间的商品边际替代率对任何两个消费者都相等。
⑵生产效率条件。
包括:①技术替代率条件,任意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技术替代率对任何使用这两种要素的两个生产品都相等;②产品转换率条件;③边际产品条件,如果任意两个生产者生产同一种商品时,每一种要素的边际产品均相等。
⑶交换和生产的总体效率条件。
任何两种商品的产品转换率等于它们的商品替代率。
10、帕累托最优的一阶必要条件:(16-20)交换条件:两种商品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所有消费者相等。
即使再交易,个人也不能从中得到更大的利益。
此时对任意两个消费者,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效用同时得到最大化。
生产条件:两种生产要素间的边际替代率对于生产单位相等。
这个经济体必须在自己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上。
此时对任意两个生产不同产品的生产者,需要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同的,且两个消费者的产量同时得到最大化。
综合条件: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等于边际转换率。
经济体产出产品的组合必须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此时任意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替代率必须与任何生产者在这两种商品之间的边际产品转换率相同。
11、福利经济学第一定理:指在经济主体的偏好被良好定义的条件下,带有再分配的价格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而作为其中的特例,任意的市场竞争均衡都是帕累托最优的。
也可这样理解:如果每个人都在竞争性的市场上进行贸易,则所有互利的贸易都将得以完成,并且其产生的均衡资源配置在经济上是有效的。
说明了完全竞争的均衡与帕累托最优状态之间的关系,完全竞争的均衡能够实现帕累托最优。
利经济学第一定理告诉我们:不管初始资源配置怎样,分散化的竞争市场可以通过个人自利的交易行为达到瓦尔拉斯均衡,而这个均衡一定是帕雷托有效的配置。
但是,这并没有表明这种均衡配置是“社会福利最大”的。
其存在条件:一、市场充分竞争;二、无外部因素;三、无信息不对称。
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0,无论出事产权如何界定,都不影响最终的资源配置。
或者:认为在某些条件下,经济的外部性或曰非效率可以通过当事人的谈判而得到纠正。
(科斯第二定理:当交易费用不为0时,财产权的初始界定影响最终资源配置。
科斯定理和科斯第二定理组成科斯产权定理。
)第三章12、结合图形或例子理解卡尔多补偿标准、希克斯补偿标准、西脱夫斯基补偿标准(39-43)13、卡尔多补偿标准:如果受益者能完全补偿受损者之后还有剩余,则整体社会福利有所改善。
卡尔多补偿是虚拟补偿,我们把卡尔多补偿标准又称为潜在帕累托改进标准。
14、希克斯补偿标准:如果受损者不能通过收入重组来补偿受益者以阻止改革发生,那么该项改革就是可取的。
15、西斯夫托斯基补偿标准:对某项社会政策改革既进行卡尔多补偿标准检验(正向检验标准),又进行希克斯补偿标准检验(反向检验标准),又称双重检验标准,16、李特尔补偿标准:(1)是否满足卡尔多标准;(2)是否满足希克斯标准;(3)收入非配是否更合理。
如果(1)和(2)中满足一个标准,同时(3)也能满足,则该项社会改革是可取的;如果均不能满足,则该改革不可取。
17、了解西托夫斯基的基本思想,《无快乐的经济学》在《无快乐的经济》中,西托夫斯基的思想之旅开始于心理学的一个基础概念——唤起。
所谓唤起,就是一个人的心理兴奋程度。
人类心理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我们的唤起水平既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
唤起程度过高的时候,我们会感到不适,并通过各种方式降低唤起水平。
就如我们被饥饿、病痛、处于不舒适的环境之中等等提高了唤起水平,我们通过进食、治疗和改善我们的居住环境来降低我们的唤起水平。
但是,过低的唤起水平也是我们所不能够忍受的。
我们把这种情况叫做“无聊”。
在日常生活中,最典型的低度唤起是我们在各种等候室中无所事事。
于是我们阅读等候室中配备的书报来缓解“无聊”。
依据对唤起水平的不同作用,西托夫斯基把商品和服务分类两类,一类是提供舒适的商品和服务;另一类是提供刺激的商品和服务。
提供舒适的商品和服务帮助我们降低唤起水平,而提供刺激的商品和服务帮助我们提高唤起水平。
西托夫斯基把前者称为“防御性产品”,把后者称为“创造性产品”。
人类迄今为止所取得的最伟大成就,就是我们的“防御性产品”获得了较大的丰富。
我们衣食无忧,我们生活在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中,我们甚至从一楼到二楼都要乘坐电梯。
但是,过度的舒适水平是有问题的,因为它导致了普遍的唤起水平低下,也就是导致了普遍的无聊。
人们突然有了太多的时间不知道该怎么打发。
这其实是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例如,西方世界严重的吸毒和犯罪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是那些无所事事的青少年为了填补无聊而进行的活动。
有证据证明这样的说法是正确的:在英国青年为披头士乐队而疯狂的日子里,青少年犯罪率明显下降了。
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人们必须通过寻求刺激来摆脱无聊,而是在于寻求什么样的刺激来摆脱无聊。
某些人可以通过吸毒和犯罪来排遣心灵的空虚,但是,更好的办法就是文化。
在西托夫斯基看来,消遣的办法本无高下之分,但不同的办法带给人们的愉悦的持久性以及对他人的危害程度是不同的。
而且,比较高雅的消遣方式,往往需要艰苦的训练才能够掌握消遣的技巧,而这正是现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