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附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401.50 KB
- 文档页数:8
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
1.“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A.取一段1 m 左右的细线,一端穿过小钢球上的小孔,然后打一个比小孔大一些的线结,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固定的横铁杆上,让摆球自由下垂于桌边之外
B.用刻度尺测量悬点到小球顶点间细线的长度L
C.将单摆从平衡位置拉开一个角度(不超10°),释放后当摆球经过平衡位置时开始计时,测出全振动50次的时间t ,求出T =t
50
,反复测三次,求出周期的平均值
D.用公式g =4π2L
T
2算出重力加速度的值
上述几个步骤中,有错误..的地方是: . 解析:步骤A 中,“另一端绕在铁架台上”,另一端应固定. 步骤B 中,还应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的直径d .
步骤C 中,应算出三次重力加速度g 的值,再求g 的平均值. 步骤D 中,公式应为g =4π2(L +d
2
)
T 2
.
2.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时,某同学测得的数值大于当地重力加速度的真实值,引起这一误差的可能原因是( )
A.摆线上端未系牢,摆动中松驰了
B.把摆线长当成摆长
C.把摆线长加摆球直径当成摆长
D.测量周期时,当摆球通过平衡位置时启动秒表并数下“1”,直到第30次同向过平衡位置时制动秒表,读得经历时间t ,用周期T =t
30
来进行计算
解析:由T =2πL g 知g =4π2L
T 2,若测得的g 偏大,即L 偏大或T 偏小,故答案选C 、D.
答案:CD
3.在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某同学先测得摆线长为89.2 cm ,摆球的直径如图所示,然后用秒表记录了单摆做30次全振动.
(1)该单摆的摆长为 cm.
(2)如果该同学测得的g 值偏大,可能的原因是( )
A.测摆长时记录的是摆球的直径
B.开始计时时,秒表过迟按下
C.摆线上端牢固地系于悬点,摆动中出现松动,使摆线长度增加了
D.实验中误将29次全振动数为30次
(3)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在实验中可改变几次摆长l ,测出相应的周期T ,从而得出一组对应的l 与T 的数值,再以l 为横坐标,T 2为纵坐标,将所得数据连成直线如图所示,则测得的重力加速度g = .
解析:(1)摆长l =l 0+d 2=89.2 cm +1
2
×2.050 cm =90.225 cm.
(2)因为g 测=4π2n 2(l 0+d
2
)
t 2
,若把(l 0+d )当作摆长,则g 测偏大;若按表过迟,则t 偏小,使
得g 测偏大;若摆长变长了,则l 偏小,使得g 测偏小;若将n =29记成30,则由公式可知g 测偏小.故选ABD.
(3)g =4π2
k =9.86 m/s 2.
答案:(1)90.225 (2)ABD (3)9.86 m/s 2
4、“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原理是( )
A.由g =4π2L
T 2可知,T 一定时,g 与L 成正比
B.由g =4π2L
T
2可知,L 一定时,g 与T 2成反比
C.由于单摆的振动周期T 和摆长L 可用实验测定,利用关系式g =4π2L
T 2可算出当地的重力
加速度
D.同一地区单摆的周期不变,不同地区的重力加速度与周期的平方成反比 答案:C
5、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A.摆长应为摆线长与小球半径之和
B.测出的g 值偏小,可能是全振动次数n 误记为n +1
C.应选在小球运动到最低点开始计时
D.振动中摆角的最大值不应超过10° 答案:B
6、一单摆做小角度摆动,其振动图象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2006年高考·天津理综卷]( )
A.t 1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B.t 2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小
C.t 3时刻摆球速度为零,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D.t 4时刻摆球速度最大,悬线对它的拉力最大
解析:在t 1、t 3时刻摆球在最大位移处,速度最小,悬绳对它的拉力最小,F min =mg cos θ;在t 2、t 4时刻,摆球在平衡位置,速度最大,悬绳对它的拉力最大,F max =mg +m v 2R
.
答案:D
7、某同学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中,用的摆球密度不均匀,无法确定重心位置.他第一次量得悬线长为l 1(不计半径),测得周期为T 1;第二次量得悬线长为l 2,测得周期为T 2.根据上述数据,g 值为( )
A.4π2(l 1+l 2)T 21+T 22
B.4π2(l 1-l 2)T 21-T 22
C.4π2l 1l 2T 1·T 2
D.无法判断 解析:可假设摆球重心距摆球上端为Δl ,由单摆周期公式可得:g =4π2(l 1+Δl )T 21=4π2(l 2+Δl )T 22
可推得:g =4π2(l 1-l 2)
T 21-T 22.
答案:B
8、一列简谐横波,在t =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P 、Q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0)、(-7,0),波的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 =0.7 s 时,P 点第二次出现波峰,则( )
A.t =0.9 s 时,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B.t =1.2 s 时,Q 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C.振源的起振方向一定向上
D.当质点Q 位于波峰时,质点P 位于波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