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
- 格式:doc
- 大小:70.50 KB
- 文档页数:7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一、引言医疗器械是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和康复的设备和器具,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随着医疗器械行业的快速发展,国家对其监管力度不断加大,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
为提高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我国定期开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内容、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目的1.提高医疗器械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使其充分了解和掌握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活动合法合规。
2.加强医疗器械行业监管,预防和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用械安全。
3.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医疗器械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内容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了解医疗器械的定义、分类、生产、经营、使用、监管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2.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掌握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的程序、条件和要求,确保医疗器械上市前的合规性。
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了解医疗器械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提高产品质量。
4.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明确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资质、经营行为和质量管理要求。
5.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监督管理办法:规范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采购、验收、储存、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的管理。
6.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召回管理办法:掌握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评价、报告和召回程序,确保用械安全。
7.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管理办法:了解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发布的要求,规范医疗器械广告行为。
8.国际医疗器械法规:了解国际医疗器械法规体系,为我国医疗器械企业“走出去”提供支持。
四、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的意义1.提高医疗器械行业从业人员的法律素养,使其在研发、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过程中,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降低违法违规风险。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概述1.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定义和作用1.2 医疗器械行业的管理体制和法律法规体系1.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和要求二、医疗器械市场监管法规2.1 医疗器械监管法2.2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2.3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管理规定2.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管理规定2.5 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办法2.6 医疗器械信息公示管理办法三、医疗器械产品注册3.1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的法律依据3.2 医疗器械注册流程及材料要求3.3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的注意事项3.4 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和监督管理四、医疗器械生产与质量管理4.1 医疗器械生产管理规范4.2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控制体系4.3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相关要求4.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管理五、医疗器械经营与广告管理5.1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许可管理5.2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5.3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申请和审查流程5.4 医疗器械广告的法律法规要求5.5 医疗器械广告审批和监督管理附件: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全文2. 医疗器械注册申请表格3.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生产管理制度模板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经营质量管理制度模板法律名词及注释:1. 医疗器械: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体疾病或具有离体诊断作用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其他类似的物品。
2. 医疗器械注册:指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向监管部门申请并取得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的程序。
3.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指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开展医疗器械生产活动的企业。
4.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指获得医疗器械经营许可证,并开展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企业。
5. 医疗器械广告:指为了促进医疗器械的销售或推广而发布的广告宣传材料。
6.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指使用医疗器械过程中发生的不良事件,包括事故、故障、不安全事件、产品效果不理想和其他报告的问题。
7. 医疗器械监管部门:指负责医疗器械监管工作的政府部门,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第一章: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概述1.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作用和意义1.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分类和体系1.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发展和趋势第二章:医疗器械生产管理法律法规2.1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管理2.2 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2.3 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监督管理2.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与处理第三章:医疗器械流通管理法律法规3.1 医疗器械经营许可管理3.2 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3.3 医疗器械流通环节监督管理3.4 医疗器械召回与市场监管第四章:医疗器械使用管理法律法规4.1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管理4.2 医疗器械使用许可管理4.3 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4.4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管理第五章: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5.1 医疗器械专利保护5.2 医疗器械商标保护5.3 医疗器械外观设计保护5.4 医疗器械未涉及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第六章:医疗器械行政监管法律法规6.1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6.2 医疗器械价格控制管理6.3 医疗器械广告监管6.4 医疗器械行政处罚和行政诉讼第七章:医疗器械国际贸易法律法规7.1 医疗器械进出口管理7.2 医疗器械技术壁垒7.3 医疗器械关税与贸易争端解决7.4 医疗器械国际标准与合作第八章:医疗器械法律风险与合规管理8.1 医疗器械法律责任与赔偿8.2 医疗器械法律合规风险评估8.3 医疗器械安全管理8.4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与宣传第九章: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实操与案例分析9.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实操流程解析9.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案例分析9.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合规检查与整改第十章: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修订与更新10.1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修订的原因和方法10.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修订的规范和程序10.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修订的前瞻和挑战结语: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本次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相信大家对医疗器械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能更好地应对和适应法律法规的要求。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1. 法律法规概述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受到法律法规的约束和规范。
了解和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该行业从业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本部分将介绍医疗器械领域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医疗器械分类目录》等。
1.1 医疗器械管理条例该条例是医疗器械行业的基本法律法规,对医疗器械的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
重点关注的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定义与分类、生产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批、进口医疗器械管理、医疗器械广告管理等。
1.2 医疗器械分类目录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是根据《医疗器械管理条例》制定的,根据医疗器械的用途和风险等级对其进行分类。
了解医疗器械的分类能够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法律法规。
2. 医疗器械生产与流通管理2.1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是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合法经营的重要凭证。
了解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的申请和审批流程,以及相关要求和管理规定,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合规经营至关重要。
2.2 医疗器械流通监督管理医疗器械的流通监督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在流通环节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包括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准入要求、经营许可证的申请与审批、医疗器械的购进与销售管理等。
3. 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监督3.1 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医疗器械注册是医疗器械上市销售的前提条件。
了解医疗器械注册的要求和程序,包括注册申请的材料准备、注册审核的流程和要点等,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3.2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和报告是确保医疗器械使用安全的重要手段。
了解不良事件的定义和分类、不良事件的监测和报告要求,以及事件的处置和跟踪等内容,能够帮助从业人员更好地履行安全监督责任。
4. 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医疗器械广告管理是保护消费者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手段。
了解医疗器械广告的宣传和促销要求,包括广告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广告审查和批准等内容,对于从业人员来说十分重要。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相关培训在医疗领域中,医疗器械的使用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法使用,对相关人员进行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其质量和安全性必须得到严格保障。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就是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使用等各个环节,保障公众的健康权益。
首先,法律法规明确了医疗器械的分类和管理要求。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其风险程度不同,相应的监管要求也不同。
例如,三类医疗器械的风险最高,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才能上市销售和使用。
其次,法律法规规定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和经营企业的资质要求和责任义务。
生产企业必须具备符合标准的生产条件,确保产品质量;经营企业要从合法渠道采购产品,并做好销售记录和售后服务。
再者,对于医疗器械的使用单位,如医疗机构,法律法规也要求建立健全的医疗器械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检测,保障其正常运行。
二、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我国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法规,对医疗器械的注册与备案、生产、经营、使用、不良事件监测和再评价、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定。
在注册与备案方面,规定了医疗器械注册申请人和备案人的主体责任,要求其对产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充分的研究和验证。
生产环节的法规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严格按照标准组织生产,对原材料和零部件进行严格把控。
经营环节则强调企业要取得相应的经营许可证或备案凭证,按照规定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条件开展经营活动。
使用环节要求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使用质量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使用安全。
三、违反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案例及后果为了更直观地认识遵守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我们来看一些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案例。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在医疗领域,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应运而生。
这些法律法规不仅规范了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经营和使用等环节,还对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因此,开展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概述我国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主要由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等组成。
其中,《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医疗器械监管的核心法规,对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范。
此外,还有《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经营监督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配套规章,以及众多的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共同构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体系。
二、医疗器械注册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注册是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的重要环节。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
不同类别的医疗器械注册要求和程序各不相同。
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备案管理,第二类和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注册管理。
在注册过程中,需要提交产品技术要求、检验报告、临床评价资料等一系列文件,并经过严格的技术审评和行政审批。
同时,注册申请人还应当对注册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
三、医疗器械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必须取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并按照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要求组织生产。
生产过程中,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对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控制、成品检验等环节进行严格管理,确保生产出的医疗器械符合质量标准。
此外,生产企业还应当按照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标识和包装,标明产品名称、型号、规格、生产日期、有效期、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等信息。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医疗行业的进步,医疗器械在医疗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来规范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销售和使用。
本文将对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进行探讨,以提高相关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和合规能力。
二、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概述1.国际法规(1)欧盟医疗器械指令(MDDirective)欧盟医疗器械指令是欧盟针对医疗器械的法规体系,包括三个指令:医疗器械指令(93/42/EEC)、体外诊断医疗器械指令(98/79/EC)和活性植入物指令(90/385/EEC)。
这些指令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分类、CE认证、市场监督等内容。
(2)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美国FDA是负责监管医疗器械的政府机构,其主要法规包括《联邦食品、药品和化妆品法案》(FD&CAct)和《医疗器械法规》(21CFRPart820)。
这些法规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上市前通知、质量管理体系等内容。
2.我国法规(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是我国针对医疗器械的最高法规,规定了医疗器械的分类、注册、生产、经营、使用、不良事件监测等内容。
(2)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我国针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不合格品处理等内容。
(3)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是我国针对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基本要求,包括质量管理、采购、验收、储存、销售、售后服务等内容。
三、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培训的重要性1.提高法律意识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培训有助于提高从业人员对医疗器械法规的认识,使其明确法律底线,避免违法行为。
2.保障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通过培训,从业人员可以了解医疗器械在生产、经营、使用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规范,从而确保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资料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概述1.1 医疗器械的定义和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监测、缓解疾病的设备、用品、材料或其他物品。
医疗器械根据风险等级可分为三类:I类为低风险,II类为中风险,III类为高风险。
1.2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重要举措。
它可以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开发、生产、销售和使用行为,提高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权益。
1.3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的体系我国医疗器械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广告管理办法》等。
此外,还有许多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如《医疗器械强制性国家标准》等。
二、医疗器械注册管理2.1 医疗器械注册的基本要求医疗器械注册是指将新研发的医疗器械纳入国家监管范畴,确保其质量、安全和有效性的过程。
注册管理要求包括产品的技术要求、临床试验数据、制造工艺和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
2.2 医疗器械注册的程序医疗器械注册的程序主要包括申请材料准备、技术审评、现场审核、核准和发证等环节。
申请人需要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数据,经过审评、审核和核准后,获得注册证书方可上市销售和使用。
三、医疗器械广告管理3.1 医疗器械广告的定义和范围医疗器械广告是指以宣传、推销医疗器械产品为目的的传播内容和方式。
它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适用范围涵盖医疗器械的宣传、推广、销售等环节。
3.2 医疗器械广告的管理要求医疗器械广告必须符合真实、准确、科学的原则,不能夸大宣传、虚假宣传或欺骗消费者。
广告内容必须经过审查和审核,并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四、医疗器械生产和销售许可4.1 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医疗器械生产许可是指生产企业在满足相关条件和要求的基础上,经国家药品监管部门批准,获得生产医疗器械的资格。
生产许可涉及到生产工艺、质量管理和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目录•医疗器械法规概述•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制度•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与使用环节法规•医疗器械广告、宣传与监管要求目录•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制度•医疗器械法规实施评价与未来展望医疗器械法规概述医疗器械分类根据风险等级和使用目的,医疗器械可分为一类、二类和三类。
一类医疗器械风险最低,三类医疗器械风险最高。
医疗器械定义医疗器械是指用于预防、诊断、治疗、缓解人类疾病、损伤或残疾的设备、器具、器材、材料或其他物品。
医疗器械定义与分类法规体系及监管机构法规体系我国医疗器械法规体系主要包括《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办法》、《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办法》等。
监管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其下属机构负责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法规对医疗器械行业的重要性01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通过法规的规范和监管,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保障公众使用医疗器械的健康和安全。
02促进医疗器械行业健康发展法规为医疗器械行业提供了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有利于行业的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03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法规对市场准入、产品质量、广告宣传等方面进行了规定,维护了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制度0102注册制度定义医疗器械注册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上市销售、使用的过程。
申请与受理企业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资料,经形式审查符合要求后,予以受理。
技术审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专家对申请资料进行技术审评,重点评价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审批(如需要)对于需要开展临床试验的医疗器械,需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后方可进行。
审批决定根据技术审评结果和临床试验审批情况,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作出是否批准的决定。
030405备案公示经审查合格的医疗器械,将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培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 以下哪项是《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的立法宗旨?()A. 加强医疗器械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安全有效B. 维护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保护消费者权益C. 促进医疗器械产业发展D. A、B、C均正确答案:D2. 以下哪种医疗器械产品需要按照《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进行注册或备案?()A. 第一类医疗器械B. 第二类医疗器械C. 第三类医疗器械D. 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答案:C3. 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分类的依据是以下哪项?()A. 医疗器械的安全性B. 医疗器械的使用范围C. 医疗器械的结构和功能D. 医疗器械的预期用途答案:D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医疗器械广告审查办法》的行为?()A. 在医疗器械广告中使用虚假信息B. 在医疗器械广告中夸大产品效果C. 在医疗器械广告中使用绝对化语言D. A、B、C均正确答案:D5. 以下哪项是《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的核心要求?()A. 加强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质量管理B. 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C. 提高医疗器械经营企业的管理水平D. A、B、C均正确答案:D6. 以下哪种医疗器械产品需要实施生产许可制度?()B. 第二类医疗器械C. 第三类医疗器械D. 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答案:C7. 以下哪个部门负责全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A.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B.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C.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D.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答案:A8. 以下哪种医疗器械产品需要进行临床试验?()A. 第一类医疗器械B. 第二类医疗器械C. 第三类医疗器械D. 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答案:C9. 以下哪种医疗器械产品需要实施质量管理体系?()A. 第一类医疗器械C. 第三类医疗器械D. 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答案:C10.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违反《医疗器械召回管理办法》的行为?()A. 未按照规定报告医疗器械召回信息B. 未按照规定实施医疗器械召回C. 拒绝召回已确认存在安全隐患的医疗器械D. A、B、C均正确答案:D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1. 《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规定,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具备与生产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条件、生产能力和技术条件。
•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概述•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制度•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要求•医疗器械广告审查与发布规范目录•医疗器械知识产权保护策略•企业内部合规管理体系建设01医疗器械法律法规概述医疗器械定义与分类医疗器械定义医疗器械分类法律法规体系及监管机构法律法规体系监管机构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及其下属机构负责医疗器械的注册、生产、流通和使用等环节的监督管理。
企业合规重要性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合规的医疗器械能够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从而保障公众的健康和安全。
避免法律风险遵守法律法规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也是避免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的重要保障。
提升企业竞争力合规的医疗器械企业能够赢得消费者和市场的信任,从而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02医疗器械注册与备案制度注册流程申请受理→技术审评→行政审批→批件送达。
注册制度定义医疗器械注册是指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使用的医疗器械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以决定是否同意其上市销售、使用的过程。
注册分类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注册分类包括一类、二类和三类。
备案制度定义备案流程备案要求注册与备案资料准备注册资料准备备案资料准备资料要求03生产、经营和使用环节监管要求医疗器械生产企业需取得相应的生产许可证或进行备案,确保生产合法合规。
建立并维护符合法规要求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可控。
对原材料、生产工艺、生产环境等各环节进行严格把控,确保产品安全有效。
按照法规要求进行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放行上市。
生产许可与备案质量管理体系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与放行经营许可与备案进货查验与销售记录储存与运输管理售后服务与召回医疗器械使用单位需具备相应的资质和条件,确保使用合法合规。
使用单位资质进货查验与使用记录储存与维护管理不良事件监测与报告对进货的医疗器械进行查验,确保来源合法;建立使用记录,确保产品可追溯。
按照医疗器械的储存和维护要求进行管理,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医疗器械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培训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医疗器械的监督管理,保证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保障人体健康的生命安全,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使用、监督管理的单位或者个人,应当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医疗器械,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包括所需要的的软件;其用于人体体表及体内的作用不是用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手段获得,但是可能有这些手段参与并一定的辅助作用;其作用旨在达到目的下更预期目的;(一)对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监护、缓解;(二)对操作或者残疾的诊断、治疗、监护、缓解、补偿;(三)对解剖或者生理过程的研究、替代、调节;(四)妊娠控制。
第四条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的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分类管理。
第一类是指,通过常规管理足以保证其安全性、有效性的医疗器械。
第二类是指,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应当加以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三类是指,植入人体;用于支持、维持生命;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对其安全性、有效性必须严格控制的医疗器械。
第六条生产和使用以提供具体量值为目的的医疗器械,应当符合计量法的规定。
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计量行政管理部门制定并公布。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管理第七条国家鼓励研制医疗器械新产品,医疗器械新产品,是指国内市场尚未出现过的或者安全性、有效性及产品机理未得到国内认可的全新的品种。
第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行产品生产注册制度。
生产第一类医疗器械,由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医疗器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三类医疗器械,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产品生产注册证书。
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应当通过临床验证。
第九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本行政区域内的第二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
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审批第三类医疗器械的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
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应当在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进行。
医疗机构进地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应当符合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
进行临床试用或者临床验证的医疗机构的资格,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
第十条医疗机构根据本单位的临床需要,可以研制医疗器械,在执业医师指导下在本单位使用。
第十一条首次进口的医疗器械,进口单位应当提供该医疗器械的说明书、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有关资料和样品以及出口国(地区)批准生道、销售的证明文件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批注册,领取进口注册证书后,方可各海关申请办理进口手续。
第十二条申报注册医疗器械,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提交技术指标、检测报告和其它有关资料。
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给予注册的决定;不予注册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十三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所列内容发生变化的,持证单位应当自发生变化之日30日内,申请办理变更手续或者重新注册。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4年,持证单位应当在产品注册证书有效期届满6个月内,申请重新注册。
连续停产2年以上的,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自行失效。
第十五条和产医疗器械,应当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应当符合医疗器械行业标准。
医疗器械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医疗器械行业标准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医疗器械的使用说明书、标签、包装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或者规定。
第十七条医疗器械及其外包装上应当按照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规定,标明产品注册证书编号。
第十八条国家对医疗器械实施再评价及淘汰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商国务院有关部门制定。
第十九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二)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场地及环境;(三)具有与其生产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生产设备;(四)具有对其生产的医疗器械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的机构或者人员及检验设备。
第二十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一条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在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后,方可生产医疗器械。
第二十二条国家对部分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强制性安全认证制度具体产品目录由国务院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临督部门制定。
第二十三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经营声地及环境;(二)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质量检验人员;(三)具有与其经营的医疗器械相适应的技术培训、维修等售后服务能力。
第二十四条开办第一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备案。
开办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并发给《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
无《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给营业执照。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有效期5年,有效期届满应当重新审查发证。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
第二十五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自受理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经营企业许可证申请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作出是否发证的决定;不予发证的,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第二十六条医疗器械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柳以应当人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生产企业或者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经营企业购进合格的医疗器械,并验明产品合格证明。
医疗器械经营企业不得经营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医疗机构不得使用未经注册、无合格证明、过期、失效或者淘汰的医疗器械。
第二十七条医疗机构对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不得重复使用;使用过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销毁,并作记录。
第二十八条国家建立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报告制度和医疗器械质量事故公告制度。
具体办法由国家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计划生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四章医疗器械的监督第二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设医疗器械监督员。
第三十条国家对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实行资格认可制度。
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会同国务院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认可的检测机构,方可对医疗器械实施检测。
医疗器械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对被检测单位的技术资料负有保密义务,并不得从事或者参与同检测有关的医疗器械的研制、生产、经营和技术咨询等活动。
第三十一条对已经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故或者可能造成医疗器械质量事故的产品及有关资料,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可以予以查封、扣押。
第三十二条对不能保证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撤销其产品注册证书。
被撤销产品注册证书的医疗器械不得生产、销售和使用,已经生产或者进口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督处理。
第三十三条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违反本条例规定实施的产品注册,由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可以撤销其违法注册的医疗器械产品注册证书,并予以公告。
第三十四条医疗器械广告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未经批准的,不得刊登、播放、散发和张贴。
第五章罚则第三十五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产品生产注册证书进行生产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吊销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六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生产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3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万元的,并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生产不符合医疗器械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医疗器械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生产,没收违法生产的产品和违法所得,违法所得5000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5000元的,并处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原发证部门吊销产品生产注册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其中专业理论知识内容包括:保安理论知识、消防业务知识、职业道德、法律常识、保安礼仪、救护知识。
作技能训练内容包括:岗位操作指引、勤务技能、消防技能、军事技能。
二.培训的及要求培训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