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下册历史复习提纲(全册)
- 格式:doc
- 大小:256.00 KB
- 文档页数:24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581 年,杨坚(隋文帝)成立隋朝,定都长安;589 年,隋灭陈,一致全国结束了长久的分裂盘据场面。
隋文帝推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 618 年,李渊(唐高祖)称帝,成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独一的女皇帝。
4、唐朝早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华,唐朝进入全盛期间,史称“开元盛世”(29年)。
5、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结婚。
他们为促使汉藏两族的友善关系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雕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亲密了唐蕃的友善关系。
6、唐朝初年有名和尚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行磨灭的贡献。
7、隋唐期间,最优异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
后代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8、唐朝最有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代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有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切实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期间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0、唐朝消亡后的50 多年里,中原地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11、 1115,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成立金国,定都会宁。
1127 年,金消亡北宋;1127 年,赵构成立南宋,定都临安。
1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量民族成立的第一个全国一致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13、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期间,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14、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流行了晚唐。
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顶峰,出现了很多有名词人和词作。
一.复习提纲1、581年,隋文帝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589年,隋朝灭掉陈朝统一南北。
3、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6、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7、618年,李渊在太原起兵反隋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8、我国历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则天,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9、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重作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他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善断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
重用敢于直言的魏征为著名的谏臣10、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11、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12、由武则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界工艺的珍品。
14、唐朝时期,全国的大都市有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
15、长安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封闭式的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16、长安既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统治时期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始于隋文帝时。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19、唐朝科举制度常设的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和明经两科为主。
20、唐朝时期完善科举制度人物是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1、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1905)才被废除。
22、唐朝时唐太宗和武则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23、7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今西藏)。
历史总复习一:七年级上下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填空题:1、元谋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170万年,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2、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米的国家。
3、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
4、公元前21世纪禹建立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又称殷商。
5、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司母戊大方鼎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6、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孙子兵法》。
7、战国七雄(略)。
8、思想上的百家争鸣:(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9、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10、屈原的《离骚》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11、公元前21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长城东起临洮,西到辽东,用来抵御匈奴。
还开凿了灵渠12、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楚汉。
13、公元前202年,刘邦,推翻秦朝,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煤。
14、公元25年,刘秀称帝,建立东汉。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光武中兴”。
15、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运到西亚,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西汉派张骞、东汉派班超出使西域。
16、司马迁的《记史》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是司马迁的名言。
17、举世闻明的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18、200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学生通过复习,将学过的七年级历史知识进行回顾、归纳、总结,从而达到加深理解,系统吸收、灵活运用的目的。
WTT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有帮助!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华师版(一)汉朝的中外交流一、张骞出使西域 P68(1)西域的地理概念:两汉时期,人们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西域。
(2)张骞出使西域第一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38年目的:汉武帝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
结果:此行虽然没有达到联合大月氏的目的,但了解了沿途的情况。
第二次出使西域时间:公元前119年目的:加强与西域各国的联系(3)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管理西域事务。
这是西域各国(即今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
从此,今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张骞精神: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精神,不辱使命、报效祖国的坚强意志二、丝绸之路 P70(1)西汉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和西方的贸易开始发展起来。
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2)路线: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境内,运到西亚,再从西亚转运到欧洲,这就是横穿欧亚陆上通道的“丝绸之路”。
(3)评价(作用):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对民族关系的发展和中西方的交往产生深远影响。
这条古代东西方交通要道成为中西交通交通的重要渠道。
三、造纸术的发明和蔡伦改进造纸术(1)造纸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纸的国家。
西汉前期,已经出现用于书写和绘图的纸。
纸的发明,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2)改进:东汉时,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公元3-4世纪,纸的使用在我国就已经相当普遍。
(3)外传:造纸术逐渐传到朝鲜、日本和中亚各国,又经阿拉伯传入欧洲、非洲,后来传入美洲、大洋洲。
(4)意义(贡献):对世界文化传播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促进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基本知识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 人类的起源:人类是从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
距今至少已有300万年的历史。
劳动在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2、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3、.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是北京人。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
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5.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6.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社会组织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氏族。
7、原始农耕文化:北方代表—西安半坡遗址。
南方代表—河姆渡遗址。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河姆渡人)和粟(半坡人)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
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炎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也就是中华民族(汉族)的共同祖先。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二、国家的产生 12. 尧舜禹时期采用原始民主方式推举部落联盟首领,史称“禅让制”。
七年(上册)历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远古人类一、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1、元谋人:生存年代最早,迄今170万年。
2、北京人: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
3、共同点:①使用打制工具的天然材料,②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生活,懂得使用火。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的农耕文化1、生活状况及特点:①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②学会了喂养家畜,(饲养猪、狗等家畜,用鱼叉或鱼钩捕鱼,用纺轮制作麻布,制造彩绘陶器)③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2、西安半坡的原始聚落遗址,是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
二、南方的农耕文化3、生活状况及特点①种植水稻作物,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水稻的国家之一,②建造干栏式房屋(对后世阁楼和楼房样式的出现有所启发)。
③饲养猪、狗等家畜,还能驾船和使用多种工具捕鱼;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原始的纺织技术。
三、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共同点和不同点4、共同点:①都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②都生活在“新石器时代”。
5、不同点:①种植作物的不同,②居住方式的不同。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炎帝和黄帝部落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后来华夏族的主干。
二、炎帝和黄帝因此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家天下”一、禅让的传说1、尧、舜、禹,2、这种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史称“禅让”。
二、启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朝代,史称“上古三代”(BC21--BC771)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朝二、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1、分封制:①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②方式:“授民授疆土”③应尽义务:A、镇守疆土,B、出兵勤王,C、交纳贡赋,D、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④历史作用: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历史总复习一:七年级上下册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上册一、填空题:已经使用天然北京人万年,170是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年约为元谋人、1火。
流域长江、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分别是我国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根据河姆渡和半坡遗址的遗物证明,河流域的早期居民。
黄和的国家。
粟米和水稻种植。
炎黄子孙、炎帝和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的3,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后来商汤灭夏建立夏朝建立禹世纪21、公元前4。
殷商商朝,又称开始的。
商朝标志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甲骨文,、5是当时最大的青铜器。
司母戊大方鼎今天的汉字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春秋五霸:6我国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孙子兵法》。
、战国七雄(略)。
7 儒—孟子、法—韩非子的思想)、思想上的百家争鸣:(8、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9 》。
诗经》是一篇抒情长诗,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叫“楚辞”。
离骚、屈原的《10统一六国,建立秦朝,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
秦始皇年,211公元前、11灵渠,用来抵御匈奴。
还开凿了辽东,西到临洮秦长城东起起义,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吴广、陈胜年209、公元前12。
楚汉接着,开始了刘邦、项羽长达四年的,定都长安。
汉朝,推翻秦朝,建立刘邦年,202、公元前13煤。
西汉炼铁开始使用的新燃料。
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东汉称帝,建立刘秀年,25、公元14”。
光武中兴称“、汉朝和西域沟通以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往西,经河西走廊、今新15张西汉派。
丝绸之路这就是历史上的再由西亚转运到欧洲,运到西亚,疆境内,出使西域。
班超、东汉派骞“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史、司马迁的《16的名言。
司马迁山,或轻于鸿毛。
”是、举世闻明的的17 ”秦始皇陵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年,208。
官渡之战年,曹操击败袁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200、18前秦和东晋、赤壁之战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大获全胜,刘备联军火攻曹军,孙权、淝水之战。
华东师大历史七(下)复习提纲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发展和民族大融合。
2、581年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四段作用: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沿线经济发展,巩固了统一。
但当时征发劳役过重过急。
4、隋的覆灭:隋炀帝的暴政。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礼兵刑户工,吏属于尚书省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隋开创,唐完善,清末废除。
科举制实行后,用人权收归中央,扩大了统治基础;威胁中央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1)、原因:①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②知人善任,虚心纳谏③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690年称帝,改国号为“周”。
历史上称她统治时期为“武周政治”。
(2)统治措施:1残酷诛杀反对她的人2继承唐初的制度3推行科举制4任用贤人(3)、意义:“上承贞观,下启开元”,为唐朝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开元盛世(1)、唐玄宗李隆基先后用了三个年号:先天、开元、天宝。
(2)、前期:重用贤人,整顿军队,提倡节俭,重视生产。
唐朝达到前所未有的极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明君,会做皇帝)。
7年级(上)历史复习提纲(华师大版)第一课1,人类起源距今有多少年的历史?300多万年2,人类是从什么进化而来的?古猿3,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云南省)4,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什么人?北京人5,北京人距今年代?70万至20万年前6,北京人的生活、发现地点和特征?群居生活、周口店附近的龙骨山上直立行走,双臂运用自如,会劳动(在猿进化到人的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7,人和动物的区别?直立行走、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8,北京人使用工具?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9,北京人最早使用天然火的意义?开始吃熟食,摆脱“茹毛饮血”的历史,最终和动物界分离10,距今约18000年,人工取火的是?山顶洞人第二课1,北方农耕文化距今有多少年?8000年前后2,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3,半坡遗址所在地区、粮食品种、住房样式?北方黄河流域粟半穴居式房屋4,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5,河姆渡遗址所在地区、粮食品种、住房样式?南方长江下游水稻干栏式建筑6,磨制石器时代被称为什么时代?新石器时代7,半坡的代表器皿有哪些?鱼纹彩陶盆尖底瓶第三课1,人类有哪些主要的文化遗址?河姆渡半坡红山姜寨大汶口马家浜2,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的是?黄帝炎帝(神农氏)3,炎黄部落打败蚩尤的战役是?时间?涿鹿之战距今5000年4,黄帝和炎帝活动的主要区域是?黄河流域5,汉族的前身?华夏族6,距今4-5千年前,许多地方出现以哪儿为中心的部落群?城堡第四课1,黄帝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三位德才兼备的首领是?尧、舜、禹2,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称为?禅让3,鲧用什么方法治水?堵4,鲧的儿子禹用什么方法治水、疏5,哪句话能形容大禹公而忘私的精神? 三过家门而不不入6,禹的儿子击败谁建立什么朝代?伯益夏朝7,什么代替了禅让制?什么代替了公天下?王位世袭制家天下8,夏朝建立标志着什么?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开始9,夏朝称为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原因?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第五课1,上古三代是指?时间? 夏商周起于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历时1300多年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商朝(甲骨文)4,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史称?“盘庚迁殷”5,牧野之战的时间、后果?公元前1046年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6,和诸侯国诞生有密切关系的是?目的?分封制加强对各地的统治7,分封制的核心是什么?授民授疆土8,诸侯有哪些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缴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9,宗法制以什么为基础?核心?血缘关系嫡长子继承制10,周王自称?宗法制作用? 天子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11,烽火戏诸侯和谁有关? 周幽王12,东周建立的时间?迁都哪里?公元前770年洛邑第6课1,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 春秋和战国时期2,诸侯国打出什么旗号避免相互兼并?尊王攘夷3,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4,“三家分晋”指哪三家?韩赵魏5,战国七雄是齐楚燕秦韩赵魏6,和春秋战国有关的成语?退避三舍问鼎中原围魏救赵卧薪尝胆三家分晋朝秦暮楚负荆请罪完璧归赵纸上谈兵7,战国时各国进行变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8,最先进行变法的是魏国收效最大的是秦国8,商鞅变法的时间和在位国君公元前356年秦孝公9,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①鼓励农民开垦荒地②废除贵族特权,奖励打仗有功的人③建立县制④编订户口10,商鞅变法的影响、结果秦成为七国之最,为统一奠定了基础 11,商鞅遭车裂而死说明了什么?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会有挫折甚至牺牲 12,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主要形式?改革 13,“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了商鞅的什么思想? 依法治国 14,位于四川省的都江堰由谁修建秦国的蜀郡守李冰第八课 1,秦统一战争的时间公元前230年-221年 2,秦王嬴政采用的统一策略?远交近攻,各个击破 3,秦的都城?咸阳 4,统一意义?结束了春秋以来分裂局面,完成统一大业,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进步。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复习资料一、基础知识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
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
2、618年,李渊(唐高祖)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隋朝时李春主持修赵州桥,它是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
3、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时出现“贞观之治”(23年);唐朝中期唐玄宗(李隆基)统治时,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29年)。
5、唐太宗派大臣护送文成公主入藏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成亲。
他们为促进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做出了重大贡献,在拉萨大昭寺有她的塑像。
唐中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进一步密切了唐蕃的友好关系。
6、唐朝初年著名僧人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7、隋唐时期,最杰出的医药学家是孙思邈,其名著《千金方》对我国的医药学发展影响巨大。
后人尊称孙思邈为“药王”。
8、唐朝最著名的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
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不朽名作有《蜀道难》和《望庐山瀑布》等;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名作有《三吏》、《三别》等作品;白居易的著名作品有《长恨歌》和《琵琶行》。
9、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在隋唐时期开凿的敦煌莫高窟,是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10、唐朝灭亡后的50多年里,中原地区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总称五代。
11、1115,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定都会宁。
1127年,金灭亡北宋;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定都临安。
12、我国古代史上,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全国统一的封建王朝是元朝,第二个是清朝。
13、火药用于制造武器,始于唐朝末年;司南制成于战国时期,指南针制成于唐朝,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14、词是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兴起了晚唐。
宋朝时,词的创作达到高峰,出现了许多著名词人和词作。
华东师大历史七下(1——10课)复习纲要第一课统一国家的重建1、统一条件:南北经济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为全国的统一创造了条件。
2、隋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重建全国大一统局面。
3、大运河的开凿:目的:为了加强对南方的政治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路线: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至涿郡,全长2000多千米,沟通了五大水系(海河、黄河、长江、淮水、钱塘江)。
由北向南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作用:(积极)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运河沿线经济和商业城镇的发展,对巩固统一有积极作用。
(消极)征发劳役过重过急,造成的社会后果也十分严重。
4、隋的覆灭:(根本)隋炀帝的暴政。
(直接)农民大起义。
5、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都城长安。
6、隋唐政治新格局:①三省六部制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是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
②科举制:通过分科考试..的制度。
科举制隋朝开创,唐朝完善,....选拔官员1905年被废除。
意义(作用):①为大批庶族人才的参政广开门路,②用人之权收归中央,扩大了政治统治的基础;③使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离心因素难以产生。
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唐太宗李世民:626年即皇位,改年号为贞观(627年——649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杰出帝王。
2、贞观之治:(1)、原因:1、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2、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奠定盛世的两大基石)3、君臣居安思危,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精简机构,加强国防,改善民族关系,对外开放交流。
(2)、表现:贞观年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物价低廉,社会呈现出安定的局面,这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史称“贞观之治”。
(3)、意义: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第三课从武周政治到开元盛世1、武周政治:(1)称帝条件:①高宗体弱多病,为武则天代为视政提供了机会。
历史七年级上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一、中国远古人类 P31.元谋人---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地点:云南元谋2.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地点:北京周口店1、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夏朝,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公天下”代替了“家天下”。
2、上古三代:夏(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16世纪)、商(公元前16世纪-公元前1046年)、周(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3、周的分封制:①目的:加强对各地的统治。
②内容:(1)“授民授疆土”。
(2)周王分封的对象:自己的子弟和同姓、功臣、前代贵族的后裔。
(3)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即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治理诸侯国,保卫周王;必须定期到周室朝觐,纳贡和服役。
③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4、西周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5、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特征:列国并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6、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特征:大国对峙并立,战国七雄:秦、楚、燕、齐、赵、魏、韩。
7、商鞅变法: P34①目的:富国强兵,改变秦国落后面貌. ②支持者:秦孝公③开始时间:公元前356年④主要内容:奖励耕织;废除特权、奖励军功;建立县制;编定户口、十家连坐。
⑤意义(结果):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最终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秦始皇嬴政加强中央集权制度和巩固统一采取的措施:⑴、建立中央集权:创立“皇帝”,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事、军事、监察百官,地方实行郡县制。
⑵、统一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车轨;修建直道、驰道;修建长城。
2、陈胜、吴广起义 P50(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①徭役、兵役沉重;②沉重的赋税;③刑法严酷;④秦二氏的统治更加残暴,社会矛盾更加尖锐。
历史复习提纲(七年中国级上)(华东版)中国远古人类二、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生存年我国代最早的是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遗留人类化石最多的是北京人。
70万-20万年前居住于周口店龙骨山洞穴里,能直立行走,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使用天然火,过着采集和狩猎的群居生活。
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半坡遗址(黄河流域):栽培谷物粟、黍,学会喂养家畜,居住半地穴式的房屋。
二、南方农耕文化的代表——河姆渡遗址(长江下游):栽培水稻,饲养家畜,能驾船,会捕鱼,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当时,南、北方先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被称为“新石器时代”。
中华民族的祖先相传5000年前,炎黄部落生活于黄河流域,后结成联盟,于涿鹿之野打败蚩尤。
炎帝和黄帝后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公天下——尧舜禹时期——禅让制(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惯例)家天下——启时期——世袭制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史称“上古三代”(前21世纪至前771年),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启建立),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盘庚迁殷”后,国力日益强盛。
牧野之战(前1046)后,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史称“西周”。
二、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授民授疆土”,受封诸侯必须承担义务(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定期朝见周王述职)。
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西周实行的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这种制度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三、周幽王时,镐京被犬戎攻破,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前770年,周平王把都城迁到洛邑,史称“东周”。
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前770年到前476年为春秋时期。
“春秋五霸”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和楚庄王。
长江流域的吴、越两国也曾北上争霸。
二、前475年到前221年秦灭六国这段大国兼并的时期,称为“战国时代”。
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第1课中国的远古人类1杂的﹑高级的生物,人类是由一种古猿进化而来的;明白的道理:科学的发现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奉献为代价的。
2、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3、北京人: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是遗留人类化石残骸最多的人类。
P4-6地点: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
北京人特征;a、北京人能直立行走b、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c、使用天然火,d、过着群居的生活 f、北京人上肢的进化比头部快,因为手直接从事劳动。
第2课原始农耕文化一、北方农耕文化 P8-9时间:约距今8000年前后地点:黄河中下游地区代表:西安半坡遗址条件:气候温暖、土地肥沃,适宜粟、黍等旱地作物的生长标志:这一地区的原始先民学会了喂养家畜和种植庄稼,开始步入原始农耕文化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白菜、芥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猪、狗等家畜,打猎捕二、南方农耕文化 P10-11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中下游地区代表: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条件:土地肥沃、气候湿润,适宜水稻的种植特点: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会制造陶器。
三、新石器时代:南、北方先民已会制作磨制石器和陶器。
考古学上称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为“新石器时代”。
四、原始聚落1、原因:农耕文明以后,早期人类慢慢的向适宜耕作的山前、低地迁移。
随着谋生方式的变化,他们告别原先居住的洞穴,搭建住所,形成原始聚落。
2、概况:a、当时北方气候干燥,人们居住的一般是半地穴式的房屋。
b、南方地势低洼,气候潮湿炎热,房屋多采用干栏式建筑。
第3课中华民族的祖先一、.文化遗址满天星斗自距今8000~9000年以来,先民的足迹遍布祖国东西南北;今4000~5000年前后,出现以“城堡”为中心的聚落群。
P13二、中华民族的祖先 1、神话传说评价:我们祖先流传下来的历史,尽管后人有夸张和添加的成分,其中的人物和事件是否真实需要考古证实,但保留着许多反映先民的历史记忆。
可以帮助我们复原某些远古时代的历史场景。
2.炎帝、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P153.逐鹿之战时间:距今5000年前;地区:黄河流域;作战双方:蚩尤部落和炎黄部落;结果: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P154、阪泉之战作战双方:炎帝和黄帝5、黄帝发明船和车仓颉造字嫘祖发明养蚕缫丝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第4课从“公天下”到“甲天下”1、尧舜禹的“禅让”:以原始民主方式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
P21特点:是推选德才兼备、以身作则的人为部落联盟的首领,他们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
启示:社会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有人民公仆的思想,选拔干部应以选贤任能为原则。
2、大禹治水 P22尧舜时期------------大禹时期鲧治水(堵)禹治水(疏)成功的原因:以身作则和团结民众道理:实践出真知、众人拾柴火焰高、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重要性家天下原因:部落内部发生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出现了私有制概况: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取权位,建立夏朝,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
第5课夏商周时代的社会一、夏商周的更替1、夏朝(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启建立P23原因:随着时间的推移,部落联盟内部出现了财富和地位的分化。
意义:①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家天下”代替了“公天下”②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奴隶社会的开始③夏朝的建立是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的必然结果,是历史的进步,而不是倒退。
P232、上古三代:夏、商、周三代(公元前21世纪---公元前771年)P273、汤灭夏,建立商朝,盘庚迁殷后,商朝统治稳定。
P274、商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出土文字证实的王朝。
(甲骨文)P275、牧野之战(周朝建立的战役)商灭亡的原因:a、纣王奢侈淫乐、荒淫无度b、严峻刑罚,镇压人民反抗商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P28二、西州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见P28—291、分封制目的:为了加强对各地的统治内容:周王把土地、臣民封赐给同姓或异姓贵族,建立起许多诸侯国,称为“授民授疆土”。
权利和义务:西周时的主要封国有卫、鲁、齐、宋、晋、燕等国a、权利:在封国内诸侯有相对独立的统治权,并可把封地内的土地和民众逐级分封给卿、大夫和士。
b、义务:分封出去的诸侯必须承担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赋和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义务。
作用:分封制的实行,对拓展周的统治,加强周王室的权力起了重要作用。
消极作用:导致诸侯割据争霸。
2、宗法制涵义: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内容:周王自称"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时代保持天下同姓"大宗"的地位.诸侯在其封国内为大宗,君位也有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分封为卿、大夫,各为小宗,但在本宗内的各个分支中又处于大宗地位。
此外,西周还实行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
作用:a、由层层等级严密编织成的宗法血缘关系网络,起着维护西周政治等级制度和稳定社会秩序的作用。
b、西周的宗法制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3、西周的灭亡:公元前771年; P31灭亡的原因:内因:周幽王的昏庸导致诸侯国离心离德,国势衰败,又连年天灾,人民流离失所。
外因: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犬戎的崛起。
直接原因:幽王听信谗言,废王后和太子。
东周的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第6课商鞅变法与社会革新一、春秋战国时期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P32春秋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特点:a、周王室的实力和威望一落千丈。
b、诸侯各自为政,进入了列国并立的时代。
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
P32争霸的内容实质: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为了获取周天子过去享有的政治和经济特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争当霸主。
争霸的根本原因:任用贤才,改革内政,发展经济,训练军队。
作用:a、给人民带来无穷的灾难,但客观上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b、体现了统一的趋势,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
齐桓公称霸(首霸中原) P341、背景(原因、条件):(1)经济上:齐国拥有山海渔盐之利的优越条件;(2)政治上: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经济,齐国富强;2、称霸手段: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积极开展对外活动。
3、称霸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盟会。
战国时代:起至时间: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特点:周王室王权衰微,各大国连年征战,互相兼并。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战国形势图》P33二、商鞅变法P34--351、时间——在秦孝公支持下,公元前356年商鞅推行变法。
2、商鞅变法的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使国家变得富强。
3、内容—— 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B: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C: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D、编制户口4、影响:①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②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或改革,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各国的变法: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其中最彻底的是商鞅在秦国的变法。
)5、商鞅变法取得胜利的原因: A:顺应了封建制发展的历史趋势;B:制定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C: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
6、启示:a、顺应历史潮流的变法与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
b、善于用人,勇于改革是一个国家强盛的关键。
c、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充满了艰难和曲折。
d、改革家要有开拓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
三、都江堰:原因:成都平原常遭水、旱灾害主持:秦国蜀守李冰地点:四川成都以北功能:防洪蓄水灌溉意义:使成都平原变成沃野良田,至今仍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P36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8课秦的统一一、秦灭六国1、秦灭六国的背景:商鞅变法为秦灭六国奠定了物质基础P41原因:a、各国经济文化,联系的不断加强,统一成为大势所趋。
b、秦国经商鞅变法后,逐渐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
秦灭六国顺序:韩、魏、楚、赵、燕、齐秦灭六国的进步作用:a、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小国林立的局面,完成了统一大业;b、有利于当时人民安居乐业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加强军事力量;有利于巩固民族的团结。
秦朝建立的时间和都城;公元前221年、咸阳战役:长平之战(秦赵)二、秦始皇统一的措施P42-46㈠建立中央集权制度①秦始皇自称始皇帝②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③地方实行郡县制㈡文化:统一文字将小篆作文全国推广的标准文字日常文书往来用隶书㈢经济:统一货币(将秦国的圆形方孔钱作为流通的货币)、度量衡㈣交通:统一车轨,修建了几条驰道和直道㈤军事:修建了一条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长城,抵御匈奴的进攻。
(六)民族关系;统一越族,开发边疆,设立南海郡,开灵渠(七)思想:倡导法家思想,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三、历史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割据纷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大一统的局面,将中国历史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四、启示:1、统一是历史的进步,是一个国家强盛的重要保障。
2、维护祖国统一,完成统一大业是我们的历史重任。
五、对秦始皇的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顺应历史潮流,完成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9课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一、秦王暴政——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P48-50四个表现①焚书坑儒②繁重的徭役:修建陵墓(阿房宫、秦始皇陵)③残酷的律法律:“族诛”“连坐”④“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二、第一次农民起义——秦朝灭亡的直接原因P50爆发的原因:陈胜等被征前去戍边、误期即处死的法规。
时间:公元前209年领导者:(陈胜、吴广)三、公元207年,项羽在巨鹿消灭了秦军主力。
公元206年,刘邦占领咸阳,标志着秦朝的灭亡。
P51第10课“休养生息”与“文景之治”一、刘邦建国“楚战汉争”是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为争夺地位而进行的战争。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P53刘邦取胜和项羽失败的原因:(见课本P53小字)二、休养生息1、汉朝初期的社会景象:人口减少、经济萧条、粮食奇缺2、原因:a、汉初经济萧条,须恢复发展生产b、吸取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3、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主要内容 P54解甲归田、劝民返乡、释奴为民、十五税一三、文景之治 P551、内容:a、轻摇薄赋(减轻田租、慎用民力)b、减轻刑罚2、作用:巩固西汉统治,推动经济发展,奠定强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