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之家
首页
教学研究
幼儿教育
高等教育
外语考试
建筑/土木
经管营销
自然科学
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
地球上的红飘带(正式)
地球上的红飘带(正式)
格式:ppt
大小:15.06 MB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下载原文件
/ 14
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文本预览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自由合作出主题手抄报《地球上的红飘带》。 2、观看《红军长征》的电影,或者观看崔永元主 持的大型电视纪实栏目《我的长征》,并写观后 感。 3、课外继续搜集有关长征的诗歌或故事读读。 4、试写一首赞颂红军长征的诗歌,为中国共产党 成立90周年献礼。 5、班级开展歌咏活动,人人都唱长征歌。
小组合作,重走长征路:
(1)在地图上画出红军长征的路线,标出经过了哪 些省份?
(2)从地图上找到红军长征翻过了的大山? (3)从地图上找到红军长征渡过的主要河流?
有24条,主要有江西的信丰河、湖南的潇水、贵州的乌江、赤水河、 云南的金沙江、四川的大渡河、小金川、甘肃的渭水等。
福建、江西、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西康共 11个省
长征是宣言书。 它向全世界宣告, 红军是英雄好汉,宣告 了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围追堵截的破产。
长征又是宣传队。 它向11个省内大约两万万人民宣布,只 有红军的道路,才是解放他们的道路。 长征又是播种机。 它散布了许多种子在11个省内,发芽、 长叶、开花、结果。
我们的长征路: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条自己的长征 路,从出生到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 大学到参加工作,漫漫人生路,就像是我 们人生的长征,怎样才能出色地完成我们 的长征路呢?我们该怎么做呢?
有 18座,主要有越城岭、苗岭、大娄岭、乌蒙山、夹金山、岷山、六盘山等
(4)查一查红军开始长征时的人数是多少?
8.6万
(5)到达陕北以后的人数是多少? 3万
长征故 事交 流会
长征中的相关数据:
红军长征途中,路上一共368天,几乎平均每 天就有一次遭遇战,全天作战的大规模战斗有15 次,共作战380余次; 有235天用在白天行军上, 18天用于夜行军。长征路上,红军只休息了44天, 平均走182.5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 路上共爬过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积雪,渡过24 条河流,经过11个省,占领过大小62个城市,突破 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6个不同的少数 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从瑞金出发到达陕北,平 均每行进一公里,就有三、四个红军战士献出生 命。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共八万六千余人,到 达陕甘苏区后仅七千余人。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如果有机 会让你重温红色之旅,你想对长征英雄们 说些什么?
欣赏《七律· 长征》朗诵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自主选择,完成作业,深化认知:
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五次反“围剿”敌我力量对比表
次序 时间 敌我力量对比 结果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1930年
1931年 1931年 1932年
2.5 :1
7 :1 10 :1 4 :1 胜利
第五次
1933— 1934年
6 :1
失败Hale Waihona Puke Baidu
遵义会议遗址
1、时间;1935年1月 2、地点:贵州遵义 3、内容: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正确领导地位. 4:影响:成为我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地球上的红飘带
读谁动了我的奶酪有感
商务称呼礼仪
安培力的应用正式版
文档推荐
2019-2020年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6.3光辉的历程(3)地球上的红飘带课时练B卷
页数:2
地球上的红飘带课件(PPT 21页)
页数:7
地球上的红飘带(教学设计)
页数:9
地球上的红飘带课件
页数:21
《地球的红飘带》读书笔记
页数:5
五年品社《地球上的红飘带》课件
页数:27
读《地球的红飘带》有感
页数:2
地球上的红飘带(最新)
页数:24
地球上的红飘带概述
页数:27
地球上的红飘带(正式)
页数:14
最新文档
饭店包间名字大全
word无法创建工作文件,请检查临时环境变量
自行车健身比赛开幕式讲话词
2018乡村医生个人工作总结
MySQL测试题 SQL
合勤NXC5200
铁路集中箱空箱调度优化建模案例(案例2)
微分几何教学大纲-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24.1.1_圆【精品】
(整容后办护照用)医院整容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