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
- 格式:docx
- 大小:20.81 KB
- 文档页数:6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随着通讯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世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各国放松资本管制,进一步实现金融自由化已成为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的重要标志。
我国为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顺应国际潮流,把人民币自由兑换当作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目标。
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内涵货币可兑换性是指一种货币兑换别种货币或支付手段的能力。
人民币的可兑换性实际包含三个阶段,即人民币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和人民币自由兑换。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是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而实行人民币自由兑换则是我们的长远目标。
经常项目有条件可兑换是指对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保留部分限制的兑换,而经常项目可兑换则是指经常项目外汇支付和转移的汇兑无限制的兑换。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八条对经常项目可兑换涵义的规定,一国在实行货币经常项目可兑换时,不得对国际间经常性往来的对外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应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
也就是说,对经常项目下的用汇,只要有真正的交易凭证,就可以到银行购汇支付。
资本项目可兑换则指资本流进和流出的汇兑均无限制的兑换。
货币自由兑换是指货币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都实现了可兑换。
因此,货币自由兑换乃是货币可兑换的最高层次,实行货币自由兑换与否也是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重要标志。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变化产生的客观要求。
第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塑造我国良好的对外开放形象,增进我国与国际社会进行政治与经济交往的需要。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我国外汇管理体制与国际惯例接轨,基本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世界贸易组织于1997年制定了《金融服务协定》,主要内容包括:允许外国在本国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本国所有金融业务要对外国资本开放;实施国民待遇,外国公司也享有与国内公民同等进入国内市场的权利,向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公布一切有关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并不得对任何进入本国金融市场的外国资本有规模、数量方面的限制。
《国际金融学》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正确答案,将其序号填在括号内。
)1、目前,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国际收支概念是建立在()基础上的。
A、收支B、交易C、现金D、贸易2、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借方记录的是()。
A、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增加B、资产的增加和负债的减少C、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增加D、资产的减少和负债的减少3、在一国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项目是()。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错误与遗漏D、官方储备4、经常账户中,最重要的项目是()。
A、贸易收支B、劳务收支C、投资收益D、单方面转移5、投资收益属于()。
A、经常账户B、资本账户C、错误与遗漏D、官方储备6、对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方法有很多。
对某国若干连续时期的国际收支平衡表进行分析的方法是A、静态分析法B、动态分析法C、比较分析法D、综合分析法7、周期性不平衡是由()造成的。
A、汇率的变动B、国民收入的增减C、经济结构不合理D、经济周期的更替8、收入性不平衡是由()造成的。
A、货币对内价值的变化B、国民收入的增减C、经济结构不合理D、经济周期的更替9、用()调节国际收支不平衡,常常与国内经济的发展发生冲突。
A、财政货币政策B、汇率政策C、直接管制D、外汇缓冲政策10、以下国际收支调节政策中()能起到迅速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A、财政政策B、货币政策C、汇率政策D、直接管制11、对于暂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我们应用()使其恢复平衡。
A、汇率政策B、外汇缓冲政策C、货币政策D、财政政策12、我国的国际收支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A、贸易收支B、非贸易收支C、资本项目收支D、无偿转让13、目前,世界各国的国际储备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
A、黄金储备B、外汇储备C、特别提款权D、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储备头寸14、当今世界最主要的储备货币是()。
A、美元B、英镑C、德马克D、法国法郎15、仅限于会员国政府之间和IMF与会员国之间使用的储备资产是()。
在五年内,人民币应该实现完全自由兑换摘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必须达到七个方面的条件。
我国在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我国在今后五年内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换必须达到七个方面的条件,我国在外汇市场和汇率机制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预计我国在今后5年内可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它是适应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更快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有利于我国外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也有利于外资的进入,从而有利于我国外向型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我国建立与国际贸易相一致的金融机制。
所以,我国努力争取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势在必行的。
但要实现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必须以具备一定条件为前提,是不可急于求成,匆促上阵的。
一、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第一个条件是:政府必须要有充足的国际储备。
国际储备包括外汇储备、黄金储备、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等,尤其是其中的外汇储备必须充分保有。
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两部分政府自有储备和中国银行外汇营业结存。
外汇营业结存的大部分是不能长期被用来支持汇率的稳定的,因此就必须要保有一定的政府自有外汇储备。
根据通行的国际储备需求理论,充足的外汇储备是指外汇储备额占年进口额的比重最少不得低于20%. 一般应维持在30-40% 之间。
只有具备了充足的国际储备,在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后,才可以应付随时可能发生的兑换要求,维持外汇市场和汇率的相对稳定,政府才有能力去干预外汇市场,以避免出现外汇市场的危机。
第二个条件是要有统一开放的外汇市场和合理的汇率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主要是在沿海开放地区。
随着内地的开放和开发,外资的更多涌入以及外贸的更迅速发展将是可以预期的,因此内地的外汇市场也将出现和发展。
在一定时期之后,我国就将形成统一的开放的外汇市场。
但是我国的汇率形成机制还不能真正反映货币实际所代表的价值量的变化和市场的供求变动情况。
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成长路上的几点思考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首先从人民币自由兑换所带来的利弊影响及其顺利进行所需的内外部环境阐述了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的条件,然后结合建国后人民币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总结了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整理了人民币可完全实现其国际化的时间预期,最终提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对策建议,以推进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国际化;对策一、人民币自由兑换之条件分析(一)利弊分析1. 有利影响。
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合作步伐日益加快,外汇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而中国外汇储备中大部分资产为美元。
截至2010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较2005年汇改之时己累积升值约20%,外汇储备大幅缩水。
人民币自由兑换后,企业的汇率风险就会消失;对国家来说,可以大量减少外币占款,同时也减轻了汇率波动可能造成的损失。
另外,一国货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就可以给该国带来巨大的铸币税收入。
人民币若实现自由兑换,中国在向他国交纳铸币税的同时通过人民币的供给向世界征收铸币税以应对国际收支逆差。
2. 不利影响。
自由兑换后可能存在的货币替换现象会造成中央银行在货币供给上的困难从而导致国内外对于人民币的实际需求均无法做到准确预算,影响了货币政策调控能力。
另外,国际资本的投机性流动加速,增加了人民币外部交易风险。
同时,特里芬两难也是不能忽视的问题,当人民币成为世界性货币那么这种是选择逆差来维持他国对人民币的需求还是选择顺差来保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尴尬境地也将和美元面临的难题一样必须正面待之。
(二)环境分析1. 从外部环境看,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稳定的世界经济。
2008年遭遇的全球经济危机给世界经济大环境造成重大损伤,在这种背景下完全放开资本与金融账户来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使得外部经济风险容易传递至国内。
人民币自由兑换不仅方便中国资本向外流动,同时也方便了外国资本向中国流动。
外国资本进入中国后,虽然能给许多企业提供新的机会,却也会使金融市场上的竞争加剧,加大整个系统风险。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
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
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
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
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
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
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
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该国,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一国货币能否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关键看该国以下条件是否成熟。
1、汇率浮动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来的“三元悖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择其二作为政策目标。
人民币自由兑换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自1996年12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
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我国还没有确切的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时间表。
人民币的自由兑换应遵循渐进式推进。
(一)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均尚未实现市场化虽然2005年我国进行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由原来的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改为钉住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得更有弹性,但是还没有实现自由浮动。
利率也没有实现市场化,大量利率都还是法定利率。
如银行的存贷款利率。
(二)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宏观经济基础虽然我国经济稳步发展,但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仍很大;城乡居民间、地区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不同经济性质的单位职工收入差距,城镇内部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均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失业问题十分严峻,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三)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缺乏金融市场基础我国的货币市场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滞后,限制了自身的整体融资功能和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根据巴塞尔协议的要求,国内银行都满足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盈利能力与国际一流银行比还差的远。
我国中央银行市场化调节和监督能力尚待加强,对银行体系、外汇市场等的监管叫薄弱。
(四)正确认识我国目前高额的外汇储备我国虽然有2.8万亿的外汇储备,但不是来源于合理的出口产品结构和高的劳动生产率。
如果人民自由兑换,国内企业的部分外汇需求将由国内银行的贷款满足,外资流入减少外汇供给,结果将大大降低外汇储备增长的步伐。
因此,目前庞大的外汇储备存量只表明中央银行已具备有了相当的干预、调剂外汇市场的能力,而不能说明中国的外汇短缺从根本上得到消除。
摘要:货币权力的大小与其所在国或地区GDP在全球的地位高度正相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的低调”无法隐藏人民币正在成为新兴国际货币的事实。
鉴于当前人民币流通的现状,本文分析了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各方面的条件,探讨人民币在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道路上依然面临着诸多的困难和挑战。
最后,结合实际分析提出推进人民币成为自由兑换货币的建议。
关键词: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阻碍对策一、人民币自由兑换含义目前,对货币自由兑换的定义尚没有一个统一的权威说法,学术界对此各执己见。
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①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②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这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关键;③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能否实现全球自由兑换的的通用标准。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分析(一人民币自由兑换现有优势条件分析1•外部优势条件分析(1近年来,美、欧、日这三大世界货币陷入走入低谷的情势,而人民币的重要性日益显现。
借此,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结算的范畴,促进人民币的自由流通与兑换,以改变中国贸易大国、货币小国”的尴尬。
(2目前人民币已经成为边境贸易中的主要结算货币,成为周边国家的硬通货。
有些国家还正式承认并公开宣布人民币为自由兑换货币。
人民币走出国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同步的必然之路。
双边货物贸易的发展使得东盟对中国的外贸依存度也在逐步增加。
由于人民币币值稳定,资产收益率较高且在亚洲金融危机中的良好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信任。
由此可知,实行人民币国际化具备了区域化的可行性。
2•内部优势条件分析(1稳定的政治格局中国国内政局一直十分稳定,同时具有较强的世界政治地位,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外交战略十分开放,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是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还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存在着广泛的、多方面的合作关系。
讨论题: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现实性与风险答:根据案例可知,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
一:自由兑换的含义: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
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
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
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
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
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浅谈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姓名专业金融(本)学号入学时间 2011年指导教师日期 2013年10月18日成绩目录中文摘要与关键词 (Ⅱ)一、货币的自由兑换 (1)(一)自由兑换货币的含义 (1)(二)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 (2)(三)自由兑换货币的利弊 (3)1.优势体现 (3)2.劣势体现 (3)二、我国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理论研究 (3)(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模式 (3)(二)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的排序 (4)三、我国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现状研究 (5)(一)香港地区实行的人民币自由兑换中出现的问题 (5)(二)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关于人民币自由兑换试水的影响 (6)四、理论根据与建议 (6)(一)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理论根据 (6)(二)我国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建议 (7)结论 (8)参考文献 (9)致谢 (10)[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世界经济格局的不断变化,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问题已逐步成为目前我国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近日,上海浦东自由贸易区一揽子方案已送达国务院各委办会签,包括在自由贸易区内率先实现资本项目下开放,并逐步实现人民币可自由兑换。
这也是中央确定在2015年前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大胆试水。
本文将针对在目前国际经济环境下,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后可能带来的利弊进行分析。
[关键字]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货币兑换;资本项目;开放浅谈人民币实现可自由兑换货币的自由兑换是世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虽然在2010年下半年,中国在经济总量上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在国际经济和金融影响力上仍未能与之相匹配。
而中国目前也在启动新一轮更高标准的“入世”进程,如果想争取进一步的话语权,那么中国就必将要面临银行、证券、保险、电信、邮政等高端服务业全面开放,这一进程也促进了人民币自由兑换进程的加快。
一、货币的自由兑换目前来说,我国人民币还没有实现自由兑换。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问题一、人民币可兑换的涵义货币兑换分三个层次:一是不可兑换,二是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可兑换,三是完全可兑换,即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下均可以自由兑换。
我国外汇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1996年人民币已实现了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然而我国的国际贸易、投资规模迅速增长,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等,都从客观上要求人民币早日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
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要求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境。
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项目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
二、人民币实现资本项目下可兑换的条件货币实现自由兑换需要三个基本条件:一是合适的本国货币的外币价值,也即合适的汇率水平。
合适的汇率水平要与外部平衡相一致,这对于避免同国际储备持续下降或货币贬值条件下继续维护可兑换是十分必要的。
二是合适的国际储备水平。
合适的国际储备水平对于解决影响国际收支的各种干扰十分必要,外汇储备的存量应当相对一国的国际贸易而言具有相当的规模,从而能够吸收国际收支所面临的各种暂时性冲击。
三是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
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包括排除各种过分的货币扩张、导致通货膨胀过高的赤字预算和货币及信贷政策与实现可兑换和稳定汇率所不一致的方面。
如果一个国家的通货膨胀率大大超过其贸易伙伴,它就无法在拒绝采用货币贬值或对进口和支付进行严格管制的情况下维持其国际收支的均衡状态。
除上述三个条件外,有效的市场环境对于通过实现可兑换以充分发挥更为有效地配置资源的各项益处是十分必要的。
有效的市场环境是指产品和要素市场充分灵活,从而国内的成本价格结构可对经济条件的变化做出调整,并能够反映出现行国际市场上的相对价格,而且各经济单位也都有积极性和能力对市场价格做出反应。
三、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的有利条件和障碍我国已初步具备和正在形成人民币成为完全可兑换货币的一些条件,这些条件将使人民币实现可兑换的进程大大缩短。
论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般条件人民币自由兑换是指人民币可以自由地转换成其他国家货币或者外币可以自由地兑换成人民币。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人民币自由兑换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改革议题。
以下是人民币自由兑换的一般条件。
首先,货币政策必须趋向市场化。
货币的兑换是一个市场行为,所以货币政策需要更加市场化,以便根据市场需求进行调节。
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包括市场利率的形成和调节,市场化汇率的形成和调节等。
只有市场化货币政策的存在,人民币才有可能实现自由兑换。
其次,金融体系必须健全。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对于人民币自由兑换至关重要。
一个健全的金融体系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1)有一个完善的货币市场,以供应和需求为基础,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和可靠的价格信息。
(2)有一个引导市场化利率的利率体系,以实现市场利率的形成。
(3)有一个具备风险管理机制的金融市场,以保证兑换过程的安全性。
(4)有一个完善的金融市场监管机构,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
再次,经济稳定和开放程度要适中。
人民币自由兑换需要建立在经济稳定的基础上。
经济稳定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经济稳定,才能保证货币的价值相对稳定,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安全性才能得到保障。
同时,国家的开放程度也要适中。
开放程度较高的国家更容易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因为国际贸易和投资的活跃程度对于货币自由兑换至关重要。
此外,政府必须具备良好的金融监管能力。
政府在货币兑换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监管市场的行为并保障货币兑换的安全性。
政府需要建立一个合理的货币兑换机制,监管市场的行为,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金融危机。
同时,政府还要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管理,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后,国际经济环境需要稳定。
人民币自由兑换还需要国际经济环境的支持。
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稳定会给兑换过程带来很大的风险,可能导致兑换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
因此,在国际经济环境不稳定的情况下,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施可能会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实现需要具备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健全的金融体系、经济稳定和开放程度适中、良好的金融监管能力以及稳定的国际经济环境等一般条件。
1、调节国际收支的手段主要有:②政政策:采取扩大或缩减财政支出和调整税率的方式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顺差或逆差。
②金融政策:采取利率调整、汇率调整和外汇管制等政策来调节一国的国际收支:a利率调整。
提高或降低银行存款利率和再贴现率,可以吸引或限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调节国际收支失衡。
b汇率调整。
通过货币法定升值或贬值,提高或降低本币的汇率,可以改善国际收支。
c外汇管制,指一国政府机构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干预外汇的自由买卖或采取差别汇率。
③贸易管制政策:在奖出方面,主要是实行出口信贷、出口信贷国家担保制和出口补贴。
在限入方面,主要是实行关税壁垒、进口配额制和进口许可证制。
④国际借贷: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国际金融机构筹资或政府间贷款,可以获取资金弥补国际收支逆差。
2、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主要原因。
①制度自身的缺陷。
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崩溃的根本原因。
一方面,美元作为国际支付手段与国际储备手段,要求美元币值稳定,才会在国际支付中被其他国家所普遍接受。
另一方面,全世界要获得充足的外汇储备,又要求美国的国际收支保持大量逆差,否则全世界就会面临外汇储备短缺、国际流通渠道出现国际支付手段短缺。
②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频繁爆发。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此消彼长,美元危机是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的直接原因。
(1)美国黄金储备减少。
(2)美国通货膨胀加剧。
(3)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
3、论述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①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会引起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一国进出口贸易发生变化,也就引起了贸易收支的变化。
如果一国货币的汇率下浮,即本币贬值、外币升值,则有利于该国增加出口,抑制进口。
原因有三:(1)国外对该国商品需求增加(2)出口商品积极性提高。
(3)进口受到抑制。
②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一国货币汇率下浮或上浮,对该国国际收支经常项目中的旅游和其他劳务收支的状况也会产生一些影响。
③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当一国货币汇率存在下浮趋势时,资本所有者担心该国货币汇率下跌造成损失,就会将资本调出国外,一旦该国货币汇率下跌并终止,上述资本外逃停止;相反该国货币汇率具有上升趋势时,资本所有者为了取得货币汇率上浮带来的收益,就会将资本调入该国,而一旦该国货币汇率上升并终止,资本流入就会停止。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利弊人民币的完全可兑换货币的可兑换一般是指一国取消对本币与外币的兑换限制,汇率由国内外市场的供求关系决定,货币的持有者可以按照市场汇率自由兑换货币,自由地支付和转移货币资金。
货币的可兑换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要求,分为经常项目可兑换和资本项目可兑换两个层次。
(一)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及相关条款要求:成员国不得对国际间经常性往来的对外支付和资金转移施加限制和干预;不得实行歧视性的货币措施或多重汇率兑付外国持有的在经常性-交易中所取得的本国货币。
我国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与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是同步进行的,大体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79年到1993年,外汇管理体制由统收统支改为外汇留成,建立了外汇调剂市场,奠定了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基础;第二阶段从1994年到1996年,我国实行单一汇率和经常项目有条件的可兑换;第三阶段是1996年后,颁布并实行了一系列新的外汇管理法规,并提前于1996年12月1日实现了经常项目的完全可兑换。
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的可兑换,一方面达到了基金组织对成员国的要求,使中国经济更加深入地融入了世界,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市场化进程,促进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改善了投资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兑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鼓励成员国取消资本项目的管制,但是并未把其作为成员国的义务,也没有设立时间表。
相对于经常项目而言,资本项目的开放对一国经济带来的冲击更大,因此,应有步骤地实施开放。
我国目前尚未实现资本项目的完全可自由兑换。
1、资本项目可兑换的利弊分析实现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可以提高本国经济的开放程度和货币的国际地位,扩大国际经济交往,降低汇兑管制的成本,促进本国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但是,资本项目的完全可兑换意味着本国金融市场的全面对外开放,从而使本国经济面临来自国外的冲击和压力,面对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这样会带来金融市场的动荡,增加发生金融危机的可能性,也可能带来资本的外流,这些都不利于本国经济的长期发展。
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析论文1货币自由兑换的条件一国货币要实现完全的可兑换需经过四个阶段:①经常项目有条件兑换;②经常项目自由兑换;③资本与金融账户有条件兑换;④资本与金融项目自由兑换。
可见,实现货币的自由兑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绝非瞬息可就的。
1.1健康的宏观经济状况。
经济环境是金融体系运行的最直接、最基础的条件。
健康的宏观经济环境要求一国生产力发展速度合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发育程度完善;此外,它对合理的通胀率及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有效性等也有较高要求。
总之,一国经济运行应平稳,尽量避免大的波动及经济过热、经济萧条现象的产生。
1.2健全的微观经济主体(指一般企业和金融企业)。
这一条件要求一般企业要具有内在动力、外在压力和活力,是理智的、行为端正和对利益调整反应灵敏的独立经济法人。
而金融企业也要逐步实现经营业务的多元化,与国际接轨,并将银行呆坏账限制在一个较小的范围内,,逐步提高经营的自主性和灵活性。
1.3合理的经济开放状态。
合理经济开放状态主要包括消除外汇短缺和充足的国际储备两个方面。
就我国目前的国际储备而言,2005年单外汇储备就已高达8188.72亿美元,显然已十分的充足了,(事实上不少专家都认为这一过多的国际储备存在浪费现象。
建议解放部也不可太过乐观,我国国际储备还存在着结构上的失衡,这在无形中增加了外汇风险。
1.4恰当的汇率制度和汇率水平。
一个灵活的汇率制度更能抵御资本的大量流入带来的不利冲击,并可以避免通常伴随汇率制度崩溃而产生的巨大经济成本。
而一个恰当的汇率水平对维持汇率的稳定又具有重要意义。
当然,以上四点仅是实施货币自由兑换的重要参考条件,而非全部要素,各国还应结合本国国情来选择成熟的时机进行这一决策,切忌操之过急而诱发危机。
2人民币自由兑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的人民币兑换先后经历了1979年前的高度集中控制时期;1979-1993年向市场过渡时期;1994-1996年经常项目下有条件兑换时期及1996年12月1日以后的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时期。
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的条件分析(一)
【摘要】近来国内国外有些学者认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汇率制度的改革、高额外汇储备的形成、国有企业改革及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我国已经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应该尽快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本文认为,我国尚不具备人民币自由兑换的条件,目前政府应尽量促进人民币自由兑换条件的形成,而不是贸然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
【关键词】自由兑换资本账户市场化
一、货币自由兑换的含义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规定:自由兑换就是取消汇兑限制。
国际上均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八条的规定作为观察一国货币可兑换性的依据。
该规定认为,成员国对国际经常账户下交易的资金支付和转移不加限制,不是歧视性安排和多重汇率制度,并随时有义务按别国要求换回其经常往来中结存的本国货币,即是可兑换货币。
按照货币自由兑换程度的不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货币兑换分为国际收支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
经常账户下可兑换是最低层次的可兑换,资本账户可自由兑换是高层次的货币兑换形式。
经常账户下可自由兑换指因与外贸有关、与适量贷款本金偿还或直接投资折旧有关及适量的家庭生活费用汇款有关的本外币兑换不受管制。
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资本账户下可兑换没有给予严格界定,一般认为资本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就是取消对短期金融资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引起的外汇收支的各种兑换限制,使资本能够自由出入
境。
在具体实践中,某些国际储备货币在国际化进程中依然对资本账户下的兑换实施一些必要的限制,对外国直接投资额的构成、外债规模进行控制,但不影响根本上的自由兑换性。
二、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进程
长期以来,人民币都被国际社会归为不可自由兑换的货币。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关系越来越密切,国际收支与外汇储备迅速增加,我国推出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明确指出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从而拉开了我国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序幕。
这次改革,我国实现了汇率并轨,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了对中资企业贸易及与贸易有关的非贸易经营性用汇的计划审批,实行以外汇指定银行为中心的结售汇制,实现了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有条件的可兑换。
1996年7月1日,我国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交易纳入了银行结售汇体系,取消了经常账户下尚存的主要汇兑限制。
1996年11月27日,当时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戴相龙正式致函IMF,宣布中国不再适用IMF协定第14条第2款的过渡性安排,自1996年12月1日起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第3、第4等条款的义务,实现人民币在经常账户下的可自由兑换。
从2003年开始,我国再次提出要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即在已经实现人民币经常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基础上,实现人民币在资本和金融账户下自由兑换。
在实践中,我国在政策上不断放宽对居民用汇的限制,
2006年中国人民银行表示在上海浦东试点开放小额外币兑换,2008年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在北京和上海开展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试点,经批准符合条件的境内非金融机构可以为个人提供本外币兑换服务。
但是我国政府也明确表示,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没有时间表。
三、货币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条件
我国在人民币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问题上应持谨慎态度。
从其他发展中国家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的进程来看,当一国资本账户下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后,很容易引起大量资本流入,导致国内经济过热,出现通货膨胀,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或者一国资本账户下货币可以自由兑换后,引起国际炒家大量热钱频繁进出该国,对该国金融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所以,一国货币能否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关键看该国以下条件是否成熟。
1、汇率浮动
根据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引申出来的“三元悖论”,一国的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者不能同时实现,只能择其二作为政策目标。
大部分国家在资本账户自由化时都是采用浮动或管理浮动汇率制度,即放弃汇率稳定换来资本自由流动和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由此可见,一国要实现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至少要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2、利率市场化
上个世纪末期发生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一国金融市场和货币的稳定
性与短期资本流动密切相关。
而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实现相当于为短期资本流动打开方便之门,而利率则是调节短期资本流动的有力手段。
如果没有实现利率市场化,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入的外资往往会直接形成过多的外汇、本币资金投入,在国内引起“输入型”通货膨胀;相反,通过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流出的外汇资金过多的话,本币会大幅度贬值,造成汇率不稳定,加大通货膨胀的压力,影响国内经济稳定。
同时,在利率扭曲的情况下贸然实现资本项下货币的自由兑换,非常容易诱发套利活动和外汇投机,甚至酿成金融危机。
因此,利率市场化也应是实现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先决条件之一。
3、完善的金融市场和成熟的金融机构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使国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市场连接更紧密,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同时国外的各种冲击可以通过金融市场很快地传导到国内。
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广度和深度足够,金融体系比较健全,金融机构比较成熟,对外部竞争和冲击反应灵敏,那么就可以较好地吸收冲击,高效地应对短期资金大量流入或者流出,将资本账户开放的不利影响减到最少。
4、审慎的金融监管体制
资本账户下货币自由兑换必然带来国际游资对国内金融市场(特别是证券市场和外汇市场)的冲击,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也是不可或缺的
一个前提条件。
在银行监管方面,当资本管制解除之后,随着外国资本的大规模流入,银行体系的可贷资金将迅速膨胀。
如果没有有效的银行监管,结果将是灾难性的。
因此,为了防止银行系统的风险加大,在决定开放资本账户之前,发展中国家必须健全和强化对银行的各项监管措施。
在证券监管方面,当外国证券资本大量流入时,如何防止市场过度投机将成为发展中国家政府面临的艰难课题,加强证券市场监管,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主要出路。
5、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稳定的宏观经济可以使自由化过程更为平稳。
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率较低和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情况下,一国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适合推动自由化。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结构和产品结构就越多样,抵御资本账户开放所带来风险的能力就越大,资本账户自由化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就越小。
而且,根据其他国家实现货币在资本账户下自由兑换的过程来看,当资本管制逐步减少甚至完全解除时,如果一国存在着高额的财政赤字或高通货膨胀,那么短时间内必然出现大规模的资本流入或流出,从而给汇率和宏观经济稳定造成压力。
由于补偿的来源不同,财政赤字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如果是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来维持财政赤字,会引起市场实际利率上涨,并且可能远远高于国际市场的水平。
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资本管制放松(尤其是资本流入管制的放松),就
会引起大规模的短期资本流入,进而引起实际货币升值,并最终造成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下降和经常账户的恶化。
如果是通过向中央银行借款(或透支)来维持财政赤字,那么必然会引起货币供应增加,并造成通货膨胀和实际利率水平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放松资本管制就将引起短期资本的大规模流出,进而引起货币贬值。
当市场产生强烈的贬值预期时,资本的外逃将会加速,并引起货币的进一步贬值,最终导致严重的汇率危机。
如果国际市场上汇率与利率变化导致外币投资更具有吸引力,货币自由兑换后就很可能出现资本逃逸和货币替代问题,将会有大量的本币存款被换成外币存款,外商投资的资本利得也将会大举流出,对国内的货币供应量与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总之,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对于避免资本账户开放过程中发生过度的资本流动引起的危机是至关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