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必修1)高中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一节 第二课时 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223.95 KB
- 文档页数:8
高中化学新教材第三章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课时教材教法分析1、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46页—50页)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钠和水的反应)2、教材内容分析①教材编写在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和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基础上,本章开始学习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
包含以下内容:编者用宏观和微观的章图来展示金属及其化合物在生产、生活、科技发展中的应用,引入本章学习;从人类社会发展中,谈金属的重要作用;从青铜器、铁器、铝合金的发展,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引入本节学习。
引入并提出问题:金属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截然不同,从而引入钠、铝、铁、铜及其重要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本节课主要学习金属与非金属、与水、与酸的反应,教材编写时将化学基本理论(物质的分类、氧化还原反应理论、离子反应理论)融入其中。
②教材内容前后关系、地位:初中知识——从实验学化学——化学物质及变化——金属及其化合物——非金属及其化合物这一章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下一章将要学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知识。
要想了解物质世界,了解化学,就要从构成常见物质的元素知识开始。
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既可以为前面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下册学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高中阶段的重点之一。
从知识的深广度把握上,教师一定要注意与旧教材的区别,正确把握学习目标,严格按照必修1模块的标准进行教学,不要随意扩展、拔高。
教师一定要放弃过去“跑族式”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和渗透研究物质的程序和方法。
新教材中对元素化合物知识讲述的内容看似零散,但是其中隐含着元素化合物知识的研究方法和思路,即以分类方法为线索、以实验、概念、原理为基础,呈现单质化合物应用的编排思想。
在教学过程中反复渗透、验证分类思想。
为了使学生对金属及其化合物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内容的编排上对钠、铝、铁、铜的知识采用横向对比的方法,突出了个别物质的特性反应,从化合价来分析反应实质。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电离平衡第1课时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1.下列物质的分类组合全部正确的是( )2.在100 mL下列溶液中,分别加入0.05 mol NaOH固体,溶液的导电性变化不大的是( )A.蒸馏水B.0.5 mol·L-1的CH3COOH溶液C.0.5 mol·L-1的HCl溶液D.0.5 mol·L-1的氨水3.下列事实可以证明NH3·H2O是弱碱的是( )A.氨水能跟CuCl2溶液反应生成Cu(OH)2沉淀B.铵盐受热易分解,放出氨气C.0.1 mol·L-1的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D.0.1 mol·L-1的氨水中,c(OH-)约为0.001 mol·L-14.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A.(NH4)2SO4溶于水:(NH4)2SO42N H4++S O42-B.H2CO3溶于水:H2CO32H++C O32-C.HF溶于水:HF H++F-D.NaHCO3溶于水:NaHCO3Na++HC O3-、HC O3-H++C O32-5.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强酸、强碱及大部分盐类属于强电解质,弱酸、弱碱属于弱电解质B.所有的离子化合物都是强电解质,所有的共价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C.强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强D.AgCl、BaSO4在水溶液中都难溶,它们都为弱电解质6.(广东高二期末)CH3COOH是食醋的主要成分,CH3COOH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电离过程ΔH>0,则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B.氢离子浓度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与相同镁条反应,开始时盐酸中镁条反应速率快C.温度不变,醋酸中加少量的CH3COONa固体,电离平衡逆向移动D.0.10 mol·L-1的醋酸加少量水稀释,c(H+)减小,n(H+)增大7.已知硫化氢的水溶液为氢硫酸,它是一种二元弱酸。
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同步练习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NaOH溶液反应的是 ()A. NaB. FeC. AlD. Cu2、在铝和 NaOH溶液的反应中,作为还原剂的是()A. 水B. 铝C.氢氧化钠D.氢氧化钠和水3、用铝箔包装 0.1mol 金属钠,用针扎一些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用排水取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则收集到气体的为()A.O2 和H2的混合气体B.0.05molH2C.大于0.05molH2D. 小于0.05molH2气体4、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准确的是()A、2Al+2Na++2OH+2H2O=2NaAlO2+3H2-↑B、Al+OH-+H2O=AlO2+3H2-↑C、2Al+2OH-+2H2O=2AlO2+3H2-↑D、Al+2OH-+H2O=AlO2+2H2-↑5、铝具有较强的抗腐蚀性能,主要是因为()A、与氧气在常温下不反应B、铝性质不活泼C、铝表面形成一层氧化膜D、铝耐酸耐碱6、等质量的钠、镁、铝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产生 H2 的质量由大到小排列顺序准确的是A、Al 、Mg、NaB、Mg、Al 、NaC、Na、Mg、AlD、Na、Al 、Mg7、相同质量的两块铝,分别和足量的稀 H2SO4和 NaOH溶液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2:3B、3:2C、2:1D、1:18、请你设计至少两种方法除去细小的铁粉中混有的细小的铝粉( 作简要说明 )9、天平两边各放一个烧杯,烧杯分别盛放同体积同浓度的盐酸( 足量 ) ,调节天平达到平衡。
将12g 镁和 12g 铝分别放入两烧杯中,反应完毕后,哪一端还要放入多少克同种金属,反应完毕后天平才能平衡 ?。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化合物综合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化合物综合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金属及化合物综合练习(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综合练习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Na-23 Mg—24 Al-27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等物质的量的两块钠,第一块在足量的氧气中加热,第二块在足量的氧气在常温中充分反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块钠消耗的氧气多 B.两块钠失去的电子一样多C.第二块钠的反应产物质量大 D.两块钠的反应产物的质量一样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A.生铁和钢都属于合金B.明矾可用作混凝剂除去水中的悬浮物C.实验室用氢化钠溶液与硫酸铝溶液制备氢氧化铝D.0。
1mol钠与氧气在加热条件下完全反应转移0.1mol电子3.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
将含等物质的量的FeSO4和Fe2(SO4)3的溶液混合,再滴入过量的NaOH溶液,随后加入油酸钠溶液,即可生成黑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在36~55nm的磁流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光束照射该分散系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B.所得的分散系属于悬浊液C.所得的分散系中分散质为Fe2O3 D.分散系胶粒直径即Fe(OH)3分子直径4.下列是对某溶液进行离子检测的方法和结论,其中正确的是()A.用铂丝蘸取少量某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该溶液一定不含钾离子B.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溶液中一定含有大量的SO42 -C.加入盐酸,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CO32 —D.加入NaOH溶液后加热产生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则溶液中一定含有NH错误! 5.在同温同压下,向大小相同的气球分别充入CO和以下四种混合气体,当体积相等时A、B、C、D四个气球内,与充入CO气球内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 )A.B.C.D.6.实验室配制NaOH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使配得的溶液浓度偏大是( )A.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B.在容量瓶中进行定容时仰视刻度线C.定容后把容量瓶倒转摇匀,发现液面低于刻度,再补充几滴水至刻度D.NaOH固体溶解后立即转入容量瓶7.下列盛放物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第1课时铁的单质和氧化物、氢氧化物基础过关练题组一铁的性质1.(2019福建福州福清一中高一上期末)常温下,将铁片放入下列溶液中,不发生反应的是( )A.稀硫酸B.氯水C.氢氧化钠溶液D.硫酸铜溶液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铁与纯氧气和水蒸气反应都能生成四氧化三铁B.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的反应是置换反应C.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氢气D.铁与盐酸或水蒸气反应,铁都做还原剂3.下列关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铁丝生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丝燃烧产生白烟B.铁丝生锈是缓慢氧化C.铁丝燃烧的产物是Fe2O3D.铁锈的主要成分是Fe3O44.(2019湖北随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关于三个实验:①将铁钉放入CuSO4溶液中:Fe+CuSO4 Cu+FeSO4;②向硫酸亚铁溶液中滴入几滴浓硝酸:3FeSO4+6HNO3 Fe2(SO4)3+Fe(NO3)3+3NO2↑+3H2O;③将铁钉放入氯化铁溶液中:Fe+2FeCl33FeCl2。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实验①和③中铁做还原剂B.实验②中Fe2+既显氧化性又显还原性C.氧化性:Fe2+>Cu2+D.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Fe3+ 2Fe2+5.(2019山西太原高一上学期期末)还原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生成FeOB.湿棉花的主要作用是冷却试管,防止炸裂C.肥皂液的主要作用是检验生成的H2D.铁粉与水蒸气反应后,可立即用磁铁将剩余铁粉分离出来6.(2019云南玉溪江川二中高二期末)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有氢气生成。
现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铁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并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检验生成的氢气。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铁与水蒸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干燥管C内盛放的药品是或;干燥管的(填“m”或“n”)端与g导管相连接。
(3)装置最后用一个试管来收集产生的气体,怎样用简单的方法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简述实验操作步骤和现象: 。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化学必修1第三章同步训练第一节课时2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关于金属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所有的金属都是固态的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C.所有金属能与酸反应D.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存在的解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之前的金属都可与酸反应,但排在氢之后的金属难以与酸反应,如铜不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在自然界中除金、铂外大多数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汞在常温下呈液态.答案:B2.保存少量金属钠的方法是()A.放在棕色瓶中B.放在CCl4中C.放在水中D.放在煤油中解析:少量钠应保存在煤油中,因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不与煤油反应,所以钠沉在煤油底部,可隔绝O2、H2O等.答案:D3.某学生将一小块钠投入滴有酚酞的水中,此实验能证明钠下面4点性质中的()①钠的密度比水的小②钠的熔点较低③钠与水反应时放出热量④钠与水反应后溶液是呈碱性A.①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Na与水反应时,Na融化成闪亮的小球,在水面四处游动,同时溶液使酚酞变红色.体现了①②③④四点性质.答案:D4.某同学将金属钠露置于空气中,观察到下列现象:银白色变灰暗变白色出现液滴白色固体,根据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B.②变灰暗色是因为生成了过氧化钠C.③是碳酸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D.④只发生物理变化解析:①变灰暗是因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B 错误;③是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溶液,C错误;④中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了碳酸钠,发生了化学变化,D错误.答案:A5.钠露置在空气中,其变质过程中不.可能产生的物质是()A.Na2O B.NaOHC.Na2CO3D.NaHCO3解析:将一小块金属钠长期露置于空气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有:银白色(钠)→变暗(生成了白色的Na2O覆盖在金属钠表面:4Na+O2===2Na2O)→成液(Na2O+H2O===2NaOH,NaOH 潮解)→结块(2NaOH+CO2===Na2CO3+H2O,吸收H2O变成Na2CO3·10H2O)→最后成粉末(Na2CO3·10H2O===Na2CO3+10H2O,风化成Na2CO3).答案:D6.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所示),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上升,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铝是一种较活泼的金属C.铝与氧气反应放出大量的热量D.铝片上生成的白毛是氧化铝和氧化汞的化合物解析:铝是一种活泼金属,当表面的氧化铝保护膜被破坏后,铝在空气中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Al2O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从而使反应体系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红墨水柱右端上升,铝浸入硝酸汞溶液中,发生反应2Al+3Hg2+===2Al3++3Hg,生成的汞覆盖在表面,汞不活泼,很难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答案:D7.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盐酸,当向两个烧杯中分别加入0.1 mol两种金属充分反应后,而在某一端要再放一个0.2 g砝码,天平才能平衡,则这两种金属是()A.Mg和Al B.Al和FeC.Fe和Cu D.Na和Mg解析:由于在托盘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盐酸,当加入两种不同金属时反应后两者质量相差0.2克,加入0.1 mol镁时会使溶液增重2.4 g-0.2 g=2.2 g;加入0.1 mol铝时会使溶液增重2.7 g-0.3 g=2.4 g,两盘相差0.2 g,所以A正确.答案:A8.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 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 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 称量10 g NaOH固体应将NaOH放在小烧杯里称量,而不能直接放在纸上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解析:A实验没有用吸水纸将钠块表面的煤油擦净,同时钠与水反应,烧杯中不能装满水,否则,钠粒游动,导致溶液溅出,A错误.配制KCl溶液时应先将KCl晶体溶解在小烧杯中,恢复到室温再转移到容量瓶中,B错误.分液漏斗中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的上口倒出,D错误.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12分)用如图所表示的方法研究金属钠与水反应的性质,其中A是用带孔的铝箔包着的小块的金属钠.(1)从大块钠上取下的小块钠要用滤纸擦一擦,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包裹钠块的铝箔要预先扎上足够多的小孔,若孔数不够,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是________.假如在实验刚开始就将镊子松开拿出水面,A表现出的现象是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预测,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气和氢氧化钠.①证明生成的气体是氢气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证明生成氢氧化钠的实验方法和相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用饱和碳酸钠溶液代替水做钠的性质实验的研究.①有金属钠参加的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其他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假设溶液的温度保持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③再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1)为了防止金属钠被氧气、水氧化,实验室中一般将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在使用金属钠时,为了不影响实验效果,一般要用滤纸擦净其表面上的煤油.(2)金属钠具有很强的还原性.常温下钠跟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在封闭的空间内极易发生爆炸;金属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在水中浮于水面上;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氢气更增大了A所受的浮力.(4)在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钠后,再加盐酸,盐酸分别与NaOH、Na2CO3发生反应.答案:(1)擦去钠表面上的煤油,避免影响实验效果(2)发生爆炸A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反应生成的氢气增大了A所受的浮力(3)①在气体充满试管时,在水中单手握管、拇指封口,管口朝下拿出水面.在火焰的近处横置试管,管口靠近火焰,松开拇指点燃气体②向烧杯内的溶液中滴入3滴酚酞试液,溶液显红色(4)①2Na+2H2O===2NaOH+H2↑②Na2CO3+10H2O===Na2CO3·10H2O③NaOH+HCl===NaCl+H2O,Na2CO3+2HCl===2NaCl+H2O+CO2↑10.(8分)取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金属钠,用滤纸擦干其表面的煤油,然后加入到硫酸铜溶液中,观察实验现象并写出化学方程式:①钠在溶液中反应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溶液中的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钠浮在液面上,很快熔化成小球,钠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2Na+2H2O===2NaOH+H2↑②溶液中有蓝色沉淀产生2NaOH+CuSO4===Na2SO4+Cu(OH)2↓11.(9分)如图所示,在烧杯中盛有100 mL蒸馏水,水中悬浮着一个表现光滑、耐碱、耐热的小球(此球稳定在水的中央),将10 g金属钠分多次投入到水中,最后使烧杯内的液体恢复到原来蒸馏水的温度.回答下列问题:(1)10 g钠要分多次投入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将10 g钠全部投入完毕所进行的次数可能是:______.A.5次B.10次C.大于10次(3)实验结束后,从烧杯内小球的位置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过程中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钠的安全使用及溶液的密度与浮力的关系.钠与水反应剧烈,易发生爆炸,使用时要严格控制用量,钠的密度小于1 g/cm3,黄豆粒大小的一块钠的体积(立方体的边长肯定小于1 cm)小于1 cm3,则其质量小于1 g,故10 g钠全部投入完毕所进行的次数要大于10次.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答案:(1)钠与水反应剧烈,放出的热量多,易发生爆炸(2)C(3)小球上升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液体的密度增大,小球受到的浮力增大(4)2Na+2H2O===2Na++2OH-+H2↑12.(12分)现用金属钠和空气制备纯度较高的Na2O2,可利用的装置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Ⅳ中盛放的药品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规定气体的气流方向从左到右,则组合实验装置时各件仪器的正确连接顺序为(按从左到右顺序写明仪器的编号Ⅰ、Ⅱ……)__ __________,各仪器接口的标号字母(a、b……)顺序是:空气进入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___接____________.(3)装置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操作中通空气和加热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根据实验目的,空气需净化(用NaOH溶液除去CO2,用浓H2SO4除去水蒸气)制取纯净的O2,以防生成的Na2O2与CO2、H2O反应,此外还要防止空气进入Ⅰ装置与生成的Na2O2反应.答案:(1)NaOH溶液吸收空气中的CO2(2)Ⅳ、Ⅲ、Ⅰ、Ⅱh g f e a b c(3)吸收空气中的CO2和水蒸气,防止制备出的Na2O2再与外界空气接触发生反应,而影响Na2O2的纯度(4)先从h口通入空气,待将装置中原有空气排出后再加热13.(11分)某实验小组对中学课本中可生成氢气的反应进行了研究,总结出两个可以生成H2的反应:①Zn+盐酸;②Na+水.为点燃上述两个反应生成的H2,他们设计了图示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Na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小组在点燃用上述装置制得的H2时,①实验获得成功,②却失败了.他们分析认为失败的原因是Na与H2O的反应速率太快,Na的用量太少.于是他们准备增加钠的用量,可老师说太危险,你认为产生危险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验小组查阅钠、煤油、水的密度分别为0.97 g/cm3、0.80 g/cm3、1.00 g/cm3,并据此对实验进行改进.在改进后的实验中H2的生成速率减慢,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Na与H2O反应产物是NaOH和H2,反应速率很快,并放出大量的热,Na的用量多容易发生爆炸.由于ρ(煤油)<ρ(钠)<ρ(水),故钠块放入后将落在煤油和水的界面上.钠与水反应,有氢气生成,氢气推动钠块上浮,当氢气逸出后,钠块又下沉到煤油与水的界面上与H2O发生反应,重复发生上述现象,减慢了Na与H2O的反应速率.答案:(1)2Na+2H2O===2NaOH+H2↑(2)钠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试管内H2与O2的混合气体点燃而爆炸(3)钠比水轻,比煤油重,落在煤油与水的交界处.钠与H2O反应产生的H2使钠浮起,脱离水面,反应停止;当钠表面的H2逸出,钠又回落,与水反应,如此反复,减慢了Na 与H2O的反应速率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课时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A.硫酸B.氨水C.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H2SO4、HCl可同时溶解Mg、Al;氨水与Al、Mg都不反应;而NaOH溶液只溶解Al,不溶解Mg.答案:D2.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将钠放入足量水中B .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C .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D .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解析:等质量的钠与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量相同,但C 项中铝箔能够与生成的NaOH 反应生成氢气,故C 正确.答案:C3.用铝箔包裹0.1 mol 金属钠,用针孔扎若干个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 )A .无法确定B .1.12 LC .大于1.12 LD .小于1.12 L 解析:首先发生的反应是:2Na +2H 2O===2NaOH +H 2↑,0.1 mol Na 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 2 1.12 L ,后发生的反应是: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此反应又能产生部分H 2.答案:C4.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 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 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 )A.13 molB .1 molC .2 molD.23 mol 解析:铝在参加反应时1 mol Al 可失去3 mol 电子,因此有2 mol 电子转移需Al 的物质的量为23mol. 答案:D5.将钠、镁、铝各0.3 mol 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 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 )A .1∶2∶3B .6∶3∶2C .3∶1∶1D .1∶1∶1解析:0.3 mol Na 、Mg 、Al 对100 mL 1 mol·L -1的盐酸都过量,产生的H 2应该由盐酸决定,盐酸的量相等时Mg 、Al 产生的H 2为0.1 mol 2,但钠与水还可以反应,故0.3 mol Na 全部反应后产生的H 2 应为0.15 mol ,所以三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应为0.15∶0.12∶0.12=3∶1∶1.答案:C6.将4.6 g Na 和2. 7 g Al 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定容为500 m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B.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加入Al的质量相等C.所得溶液中Na+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解析:Na与Al两种金属加入到足量水中,首先发生Na与水的反应,然后发生了Al 与生成的NaOH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2Na+2H2O===2NaOH+H2↑46 g 36 g 2 mol 1 mol4.6 g 3.6 g 0.2 mol 0.1 mol金属铝与生成的NaOH反应时,NaOH过量,故按照Al的量进行计算:2Al+2NaOH+2H2O===2NaAlO2+3H2↑54 g 2 mol 36 g 2 mol 3 mol2.7 g 0.1 mol 1.8 g 0.1 mol 0.15 mol反应共生成了(0.1+0.15) mol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A错误;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3.6+1.8) g=5.4 g,与加入铝的质量不相等,B错误;Al与NaOH反应并没有生成Al3+,C错误;所得溶液的溶质为0.1 mol NaOH与0.1 mol NaAlO2,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正确.答案:D7.下图是研究某反应产物的示意图,锥形瓶中盛装的是某种固体或溶液,小烧杯中盛有少量某种固体,分液漏斗内盛有过量的某种液体,U形管内装有有色液体,装置气密性良好.若锥形瓶内是Na2CO3溶液,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是盐酸或NaOH溶液,向烧杯内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右移(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静止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则烧杯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B.碳酸氢钠C.铝D.铁解析:烧杯内的物质是铝,向烧杯内迅速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时,均产生H2,但由于H2不溶于水,所以造成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右移,最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答案:C8.将铁、铝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质量正好与原固体质量相等,则原固体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14.3% B.12.5%C.87.5% D.无法计算解析:由加入氢氧化钠时只与铝反应,剩余固体为铁,再与硫酸铜反应而得到的固体是铜,即得到的铜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即相当于铁置换出铜时的质量差即为铝的质量,所以设铁质量为56 g时,则生成的铜质量为64 g,所以增加了8 g,即相当于原混合物中有铝为8 g,所以得到铝的含量为8 g56 g+8 g×100%=12.5%.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在一个用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罐再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易拉罐内充入CO2后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而使罐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在外界大气的作用下而变瘪;而后过量的NaOH溶液会与易拉罐的成分铝发生反应而生成H2,发生的反应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罐内压强会变大,所以易拉罐又会重新鼓起来.答案:(1)CO2被吸收而被外界大气压瘪2OH-+CO2===CO2-3+H2O(2)由于铝与碱反应生成H2,压强增大而重新鼓起2Al+2OH-+2H2O===2AlO-2+3H2↑10.(8分)分别取W克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2)分别取0.1 mol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解析:(1)W克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W23mol、W56mol、W27mol,由电子得失转移守恒可得,2 mol钠生成1 mol氢气,1 mol铁生成1 mol氢气,2 mol铝生成3 mol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W 46 mol ∶W 56 mol ∶W 18 mol =123∶128∶19;同理可得到(2)、(3)、(4)的答案. 答案:(1)123∶128∶19(2)1∶2∶3 (3)23∶28∶9 (4)6∶3∶211.(11分)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 固体,配成1 L 溶液,请计算:(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2)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200 mL 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n (NaOH)=m (NaOH )M (NaOH )=24.0 g 40 g/mol=0.6 mol , c (NaOH)=n (NaOH )V [NaOH (aq )]=0.6 mol 1 L =0.6 mol/L ,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 mol 22.4 L ×30.6 mol/L ×0.2 L VV =0.6 mol/L ×0.2 L ×22.4 L ×32 mol=4.032 L. 答案:(1)0.6 mol/L (2)4.032 L12.(11分)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均为30 mL 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 实验序号甲 乙 丙 合金质量(mg)255 385 459 生成气体(mL)280 336 336(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的?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要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求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合金中Mg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求得的Mg 、Al 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解析:(1)甲乙两组对比可知,甲中盐酸过量,合金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氢气:385255×280 mL =423 mL ,而实际为336 mL ,说明乙中盐酸不足,合金过量. (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反应完全,则可根据:2HCl ~H 22 1n (HCl)=336 mL 22 400 mL/mol×2=0.03 mol , c (HCl)=0.03 mol 0.03 L=1 mol/L. (3)在甲中,合金反应完全,设镁的物质的量为x ,铝的物质的量为y ,则:Mg ~H 2 2Al ~3H 2x x y 32y 24 g/mol x +27 g/mol y =0.255 gx +32y =280 mL 22 400 mL/mol解得x =0.005 mol ,y =0.005 mol ,所以,x y =11,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 答案:(1)乙 若盐酸足量应放出385 mg 255 mg×280 mL =423 mL (2)30 mL 、336 mL 1 mol/L(3)255 mg 、280 mL 1∶113.(14分)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方案] 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下(约20℃,1.01×105 Pa)的体积.[问题讨论] (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① 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 接( )( )接( )( )接( )( ).(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碱式滴定管上的刻度数值上小下大)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 mL.解析:实验中通过测定气体体积来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G;稀硫酸不能滴入的原因是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大于外界大气压所致;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能够顺利滴下,同时消除滴入的硫酸对气体体积的影响.答案:(1)①E、D、G②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2)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可以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②V1-V2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二节课时1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Na2O2可用于呼吸面具中氧气的来源B.Na2O和Na2O2投入水中都能生成NaOH,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它们都是碱性氧化物C.Na2CO3可用于制玻璃、肥皂、造纸、纺织等工业,而NaHCO3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制造发酵粉等D.NaCl的性质稳定,可用作调味品解析:反应Na2O+H2O===2NaOH,不是氧化还原反应,Na2O是碱性氧化物.反应2Na2O2+2H2O===4NaOH+O2↑是氧化还原反应,但Na2O2不是碱性氧化物.答案:B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发酵粉中主要含有氢氧化钠,能使焙制出的糕点疏松多孔B.碘盐中的碘可以直接用淀粉检验C.碳酸氢钠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D .硫酸氢钠属于盐类,其水溶液显中性解析:发酵粉中主要含有小苏打(NaHCO 3)或少量苏打(Na 2CO 3),碘盐中的碘主要是碘酸钾,它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色,硫酸氢钠属于盐类,是一种酸式盐,它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方程式可表示为NaHSO 4===Na ++H ++SO 2-4,呈酸性. 答案:C3.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火焰上灼烧,直接观察到火焰呈黄色,下列各判断正确的是( )A .只含有Na +B .一定含有Na +,可能含有K +C .既含有Na +,又含有K +D .可能含有Na +,可能还会有K +解析:要进一步判断是否含钾元素,需透过蓝色钴玻璃进行观察.答案:B4.为了检验某含有NaHCO 3杂质的Na 2CO 3样品的纯度,现将w 1 g 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w 2 g ,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A.84w 2-53w 131w 1B.84(w 1-w 2)31w 1C.73w 2-42w 131w 1D.115w 2-84w 131w 1 解析:设样品中含NaHCO 3x g ,2NaHCO 3=====△Na 2CO 3+CO 2↑+H 2O Δm2×84 62x w 1-w 2x =84(w 1-w 2)31g , 则Na 2CO 3的质量分数为:w 1-x w 1=84w 2-53w 131w 1. 答案:A5.下列有关焰色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A .氯化钾在火焰上灼烧时使火焰呈黄色B .焰色反应是金属单质的特性C .连续做两个样品时,应将铂丝用硫酸洗净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D .可用洁净的铁丝代替铂丝进行焰色反应解析: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元素的特性,不论该金属元素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在火焰上灼烧时产生的焰色是相同的;在连续做多个样品时每次都要用稀盐酸洗涤并灼烧到无特殊焰色时为止,才能做下一个样品;由于铁在灼烧时没有特殊的焰色,所以能用它代替铂进行实验,其他还有镍(Ni)也能替代铂进行实验.答案:D6.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解析:A项,CaCO3+CO2+H2O===Ca(HCO3)2,产物与NaHCO3不反应.B项,发生反应:CO2-3+H+===HCO-3,不生成CO2.C项,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时,NaHCO3产生的CO2多.D项,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时发生反应:Na2CO3+CO2+H2O===2NaHCO3↓,反应中消耗H2O,且生成的NaHCO3溶解度小、质量多,故NaHCO3会结晶析出.答案:D7.在一定温度下,向饱和的烧碱溶液中放入一定量的过氧化钠,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Na+浓度增大,有O2放出B.溶液中的OH-浓度不变,有H2放出C.溶液中的Na+数目减小,有O2放出D.溶液中的OH-浓度增大,有O2放出解析:Na2O2消耗水、生成NaOH并放出O2,而原饱和NaOH溶液的溶解度不变,离子浓度不变,由于水的减少,溶解的NaOH的质量减小,Na+的数目减小.答案:C8.某干燥粉末可能由Na2O、Na2O2、Na2CO3、NaHCO3、NaCl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将该粉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有气体X逸出,X通过足量的NaOH溶液后体积缩小(同温同压下测定).若将原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也有气体放出,且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原混合粉末的质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粉末中一定有Na2O、Na2O2、NaHCO3B.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CO3和NaClC.粉末中一定不含有Na2O和NaClD.无法肯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2CO3和NaCl解析: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可能为Na 2O 2(生成O 2)、Na 2CO 3和NaHCO 3(生成CO 2),气体X 通过NaOH 溶液后体积缩小(而不是全部消失),说明X 由O 2、CO 2组成,原粉末中一定有Na 2O 2存在,且Na 2CO 3、NaHCO 3至少有一种一定存在.将原混合物粉末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有气体放出,说明混合物中一定有NaHCO 3,NaHCO 3受热分解产生CO 2和H 2O ,即使与Na 2O 2反应也会放出O 2,使混合物粉末质量减少,而剩余固体的质量却增加了,原因只有:2Na 2O +O 2=====△2Na 2O 2.综上所述,混合物中一定有Na 2O 、Na 2O 2、NaHCO 3,无法确定粉末里是否含有Na 2CO 3和NaCl.答案:AD[]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钠的氧化物有氧化钠和过氧化钠两种.(1)写出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指出氧化剂、还原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用作氧气来源的物质是________.A .H 2O 2B .Na 2O 2C .KClO 3D .KMnO 4 (3)把Na 2O 2投入到少量紫色石蕊溶液中,有什么现象?如何解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过氧化钠与水及二氧化碳反应中,过氧化钠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2)因为Na 2O 2与CO 2和水反应均可产生O 2,故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里Na 2O 2用作O 2来源的物质.(3)Na 2O 2具有强氧化性,可以使有机色质褪色.答案:上述两反应中,Na 2O 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1 mol Na 2O 2与足量H 2O 或CO 2反应时,均转移1 mol e -(2)B (3)石蕊溶液先变为蓝色,后变为无色 Na 2O 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 使石蕊溶液。
03 随堂对点演练知识点一金属的通性1.[2015·九江高一月考]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一般都容易导电、导热,具有延展性B.金属都具有较高的硬度和密度C.所有金属都呈固态D.金属单质都能和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解析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特点是大部分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具有导电、导热和延展性。
不同的金属硬度和密度差别很大。
常温下,金属汞呈液态。
不活泼金属如铜与稀硫酸不反应。
故选项A正确,B、C、D不正确。
答案 A2.[2015·昆明一中测试]对于金属的性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点燃Mg、Al之前,应先用砂纸打磨,除去表面的氧化膜B.用砂纸打磨的铝条,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熔化,铝会滴落下来C.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物的主要成分是Fe2O3D.金属单质在自然界中多以游离态存在解析若不除去Mg、Al表面的氧化膜则Mg、Al无法与O2接触,A 对;Al在加热时表面形成氧化膜,其熔点高,故Al不会滴落,B错。
答案 A3.[2014·石家庄市第一中学测试]少量的金属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它的最终产物是()A.Na2O2B.NaHCO3C.Na2CO3D.Na2CO3·10H2O解析将钠暴露在空气中有如下转化:Na→Na2O→NaOH→Na2CO3·10H2O→Na2CO3,最终产物为Na2CO3。
答案 C知识点二钠与水及水溶液的反应4.将少量金属钠分别投入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反应后溶液质量减轻的是()A.HCl B.K2SO4C.NaOH D.CuSO4解析对于A、B、C都是消耗Na,产生H2,2Na→H2↑,投入46 g Na,放出2 g H2,溶液质量均增加。
对于D,钠首先与H2O反应,生成NaOH 放出H2,然后NaOH与Cu2+生成Cu(OH)2沉淀,反应方程式为2Na+2H2O +CuSO4===Na2SO4+Cu(OH)2↓+H2↑,由方程式可以看出,溶解46 g Na,生成98 g沉淀和2 g H2,溶液质量减少54 g。
本章复习课一、根据下列转化关系,完成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钠及其重要化合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铝及其重要化合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及其重要化合物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相关物质的鉴别和检验1.Na2CO3和NaHCO3的鉴别(1)固体粉末:________(2)溶液:加入________或________溶液2.Al3+的检验向溶液中滴加过量的________溶液,根据现象鉴别。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第1课时.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及钠与水的反应一、金属的通性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1)与非金属反应Mg与O2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酸反应Zn与盐酸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盐溶液反应Al与CuSO4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u与AgNO3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画出Na、Mg、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最外层电子数________个,容易______。
这一特点,使金属单质往往表现出__________,因此遇到有氧化性的物质,如Cl2、S等时,能发生氧化反应。
二、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1.钠与氧气的反应2.铝与氧气的反应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__________,有的氧化膜______,不能保护____________,有的氧化膜________,可保护____________不被__________。
入钠块后,最好用玻璃片遮盖烧杯。
知识点1.金属元素的通性1.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的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 .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金属离子只有氧化性B .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 .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都相同D .金属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都呈固态知识点2.试剂的存放2.通过你的观察和推理,判断下列实验室中对于少量钠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A .保存在水中B .密封,保存在细口瓶中C .用铝箔包裹,密封在广口瓶中D .密封,保存在广口瓶中的煤油中知识点3.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3.下列关于金属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钠与氧气反应时,产物是由O 2的用量决定的B .铝箔在空气中受热可以熔化且会发生剧烈燃烧C .金属与非金属发生反应时,被氧化的一定是金属D .铁丝不论在空气中还是纯氧中都不会燃烧警示.钠与氧气反应生成Na 2O 还是Na 2O 2,与反应条件有关,而与氧气的用量无关。
第三章铁、金属材料第一节铁及其化合物课后练习2021-2022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共17题)1.某固体X,可能含有BaCl2、NaHCO3、Fe2O3、Cu、NaAlO2中的一种或几种,进行如下实验:①取一定量样品溶于水中,得到固体A和溶液B;②向A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得到澄清溶液C。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固体A可能溶于NaOH溶液B. 溶液C能与NaHCO3溶液反应产生沉淀C. 向溶液C中加入KSCN溶液,若不变色,则混合物X不含Fe2O3D. 向溶液B中加入NaOH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则X中必定有BaCl2和NaHCO32.将下列四种化合物溶于稀盐酸,滴加硫氰化钾溶液,没有颜色变化,再加氯水即呈现红色的是( )A. FeOB. Fe2O3C. Fe3O4D. Fe2(SO4)33.下图是物质间发生化学反应的颜色变化,下表选项物质对应正确的是( )A. AB. BC. CD. D4.证明某溶液中只含Fe2+而不含Fe3+的实验方法是()A. 只滴加KSCN溶液B. 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C. 先滴加氯水,再滴加KSCN溶液后显红色D. 滴加NaOH溶液,产生白色沉淀5.证明溶液中是否有Fe2+,其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①加少许酸化的KMnO4溶液②加少许氯水③滴加少许KSCN溶液A. ①②B. ②③C. ①②③D. ③②6.某溶液含有K+、Fe3+、SO42-、OH-、I-中的几种。
取样,滴加KSCN溶液后显血红色。
为确定该溶液的组成,还需检验的离子是( )A. K+B. I-C. SO42-D. OH-7.检验储存在密封性不佳的试剂瓶中的硫酸亚铁是否变质,可以加入的试剂是()A. 硫氰化钾B. 硝酸银C. 盐酸酸化的氯化钡D. 硝酸酸化的硝酸钡8.为了检验某FeCl2溶液是否变质,可向溶液中加入()A. KSCN溶液B. 铁片C. HCl溶液D. 石蕊溶液9.铁的常见化合价有+2价和+3价。
第3课时物质的量浓度基础过关练题组一物质的量浓度1.(原创)下列溶液中,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的是( )A.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所得的溶液B.将22.4 L HCl溶于水并配成1 L的溶液C.在1 L 2 mol/L NaNO3溶液中加入1 L水所得的溶液D.K+浓度为2 mol/L的K2SO4溶液2.(2020吉林长春实验中学高一月考)与5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的钠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是( )A.25 mL 0.2 mol/L的NaCl溶液B.100 mL 0.1 mol/L的NaCl溶液C.25 mL 0.2 mol/L的Na2SO4溶液D.10 mL 0.5 mol/L的Na2CO3溶液3.(2020宁夏青铜峡中学高一月考)100 mL 0.3 mol/L Na2SO4溶液和50 mL 0.2 mol/L Al2(SO4)3溶液混合,若不考虑溶液混合时体积的变化,则混合溶液中S O42-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2 mol/LB.0.25 mol/LC.0.40 mol/LD.0.50 mol/L4.(2020宁夏育才中学高一月考)0.5 L AlCl3溶液中含Cl-的个数为9.03×1023个,则AlCl3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1 mol/LB.1 mol/LC.3 mol/LD.1.5 mol/L5.从1 L 1 mol·L-1的KOH溶液中取出100 mL,下面关于这100 mL溶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1B.密度与原溶液相同C.含有KOH的物质的量为0.1 molD.溶质质量分数与原溶液相同6.下列关于1.0 mol·L-1 Na2S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溶液中含有1 mol Na2SO4②1 L溶液中含有142 g Na2SO4③将1 mol Na2SO4溶于1 L水中所得的溶液④将322 g Na2SO4·10H2O溶于水后再稀释成1 000 mL所得的溶液A.①③B.②④C.③④D.②③7.(2019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上期中)下列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的物质的量与50 mL 1 mol/L的AlCl3溶液中Cl-的物质的量浓度和Cl-的物质的量都相等的是( )A.75 mL 3 mol/L的NH4Cl溶液B.150 mL 1 mol/L的NaCl溶液C.50 mL 1.5 mol/L的CaCl2溶液D.50 mL 3 mol/L的KClO3溶液8.在0.2 L由NaCl、MgCl2、CaCl2组成的混合溶液中,部分离子浓度大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混合溶液中,NaCl的物质的量为mol,含溶质MgCl2的质量为g。
第三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与平衡第一节 电离平衡课后篇素养形成必备知识基础练1.关于强、弱电解质及非电解质的组合完全正确的是( ),Cl 2是单质,氨水、盐酸都是混合物,既不属于电解质,也不属于非电解质;CaCO 3、BaSO 4虽难溶于水,但溶解的部分全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HClO 、CH 3COOH 都是弱电解质;SO 2的水溶液能导电,但不是自身电离导致的,C 2H 5OH 水溶液不导电,SO 2、C 2H 5OH 都是非电解质,所以A 、B 、C 项错误,D 项正确。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硫酸钡难溶于水,故硫酸钡为弱电解质 B.硝酸钾溶液能导电,故硝酸钾溶液为电解质 C.二氧化碳溶于水能部分电离,故二氧化碳为弱电解质 D.石墨虽能导电,但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4溶于水的部分全部电离,BaSO 4是强电解质,A 项不正确;KNO 3溶液为混合物,不属于电解质,B 项不正确;CO 2与水反应生成的H 2CO 3为弱电解质,CO 2为非电解质,C 项不正确;石墨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D 项正确。
3.将浓度为0.1 mol·L -1 HF 溶液加水不断稀释,下列各量始终保持增大的是( ) A.c (H +) B.K a (HF)C.c (F -)c (H +) D.c (H +)c (HF )解析HF 为弱酸,存在电离平衡:HFH ++F -。
加水稀释,平衡虽正向移动,但c (H +)减小,A 错误;电离常数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电离常数K 不变,B 错误;当溶液无限稀释时,c (F -)不断减小,但c (H +)无限接近10-7 mol·L -1,所以c (F -)c (H +)减小,C 错误。
4.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NaHSO4溶于水:NaHSO4Na++H++S O42-B.次氯酸电离:HClO ClO-+H+C.HF溶于水:HF+H2O H3O++F-D.NH4Cl溶于水:N H4++H2O NH3·H2O+H+解析A项,NaHSO4是强电解质,电离方程式不应使用“”;B项,HClO是弱酸,电离方程式中应使用“”;D项不是电离方程式。
第2课时 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能从物质的量的角度认识物质的组成及化学变化,能运用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2.能结合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守恒思想,强化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
一、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计算中的应用1.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与相关物理量的关系2CO + O 2=====点燃2CO 2化学计量数 2 1 2 扩大N A 倍 2N A N A 2N A物质的量 2 mol 1 mol 2 mol质量 56 g 32 g 88 g标况下气体体积 44.8 L 22.4 L 44.8 L结论:(1)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粒子数目之比,等于其物质的量之比。
(2)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在同温同压下各气体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其体积之比。
2.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基本步骤3.计算实例(1)已知量、未知量均以物质的量计算例1 5.4 g 铝与足量NaOH 溶液反应生成的氢气在标准状况的体积是多少? 答案 设: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物质的量为n (H 2)n (Al)=m (Al )M (Al )= 5.4 g 27 g·mol -1=0.2 mol 2Al +2NaOH +2H 2O===2NaAlO 2+3H 2↑2 30.2 mol n (H 2)20.2 mol =3n (H 2)∴n (H 2)=0.3 mol∴V (H 2)=n (H 2)·V m =0.3 mol ×22.4 L·mol -1=6.72 L答:生成标准状况下氢气的体积是6.72 L 。
(2)已知量、未知量单位不一致的计算例2 医疗上颇为流行的“理疗特效热”,就是利用铁缓慢氧化放出均匀、稳定的热,使患处保持温热状态。
若56 g 铁粉完全氧化成氧化铁,则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多少? 答案 设:需要消耗标况下氧气的体积为V (O 2)由反应方程式4Fe + 3O 2===2Fe 2O 34×56 g 3×22.4 L56 g V (O 2)则56×4 g 56 g =3×22.4 L V (O 2) V (O 2)=3×22.4 L ×56 g 4×56 g=16.8 L 。
创新方案同步课堂(人教必修1)化学同步练习: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课时含解析(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莆田高一检测)除去镁粉中的少量铝粉,可选用()A.硫酸B.氨水C.盐酸D.氢氧化钠溶液解析:H2SO4、HCl可同时溶解Mg、Al;氨水与Al、Mg都不反应;而NaOH溶液只溶解Al,不溶解Mg.答案:D2.(芜湖市高一模块考试)等质量的钠进行下列实验,其中产生氢气最多的是()A.将钠放入足量水中B.将钠放入足量稀硫酸中C.将钠用铝箔包好并刺一些小孔,再放入足量水中D.将钠放入足量稀盐酸中解析:等质量的钠与溶液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量相同,但C项中铝箔能够与生成的NaOH反应生成氢气,故C正确.答案:C3.用铝箔包裹0.1 mol金属钠,用针孔扎若干个小孔,放入水中,完全反应后,放出的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为()A.无法确定B.1.12 LC.大于1.12 L D.小于1.12 L解析:首先发生的反应是:2Na+2H2O===2NaOH+H2↑,0.1 mol Na产生标准状况下的H2 1.12 L,后发生的反应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此反应又能产生部分H2.答案:C4.将铝投入到一定量的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有2 mol的电子发生转移,则参加反应的铝的物质的量为()A.13mol B.1 molC.2 mol D.23mol解析:铝在参加反应时1 mol Al可失去3 mol电子,因此有2 mol电子转移需Al的物质的量为23mol.答案:D5.将钠、镁、铝各0.3 mol分别放入100 mL 1 mol/L的盐酸中,在同温、同压下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是()A.1∶2∶3 B.6∶3∶2C.3∶1∶1 D.1∶1∶1解析:0.3 mol Na、Mg、Al对100 mL 1 mol·L-1的盐酸都过量,产生的H2应该由盐酸决定,盐酸的量相等时Mg、Al产生的H2为0.1 mol2,但钠与水还可以反应,故0.3 mol Na全部反应后产生的H2应为0.15 mol,所以三者产生的气体体积比应为0.15∶0.12∶0.12=3∶1∶1.答案:C6.(东营模拟)将4.6 g Na和2.7 g Al同时加入足量的水中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定容为500 m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2.24 LB.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与加入Al的质量相等C.所得溶液中Na+和Al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D.所得溶液中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解析:Na与Al两种金属加入到足量水中,首先发生Na与水的反应,然后发生了Al与生成的NaOH的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2Na+2H2O===2NaOH+H2↑46 g 36 g 2 mol 1 mol4.6 g 3.6 g 0.2 mol 0.1 mol金属铝与生成的NaOH反应时,NaOH过量,故按照Al的量进行计算:2Al+2NaOH+2H2O===2NaAlO2+3H2↑54 g 2 mol 36 g 2 mol 3 mol2.7 g 0.1 mol 1.8 g 0.1 mol 0.15 mol反应共生成了(0.1+0.15) mol H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5.6 L,A错误;参加反应的水的质量为(3.6+1.8) g=5.4 g,与加入铝的质量不相等,B错误;Al与NaOH反应并没有生成Al3+,C错误;所得溶液的溶质为0.1 mol NaOH与0.1 mol NaAlO2,阴阳离子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D正确.答案:D7.(无锡模拟)下图是研究某反应产物的示意图,锥形瓶中盛装的是某种固体或溶液,小烧杯中盛有少量某种固体,分液漏斗内盛有过量的某种液体,U形管内装有有色液体,装置气密性良好.若锥形瓶内是Na2CO3溶液,分液漏斗内的液体是盐酸或NaOH溶液,向烧杯内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时,发现U形管内液体右移(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热量变化),静止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则烧杯内的物质是()A.过氧化钠B.碳酸氢钠C.铝D.铁解析:烧杯内的物质是铝,向烧杯内迅速滴加盐酸或NaOH溶液时,均产生H2,但由于H2不溶于水,所以造成锥形瓶内压强增大,U形管内液体右移,最后液面左边低于右边.答案:C8.将铁、铝的混合物加入到足量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将过滤得到的固体加入到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的固体质量正好与原固体质量相等,则原固体中铝的质量分数为()A.14.3% B.12.5%C.87.5% D.无法计算解析:由加入氢氧化钠时只与铝反应,剩余固体为铁,再与硫酸铜反应而得到的固体是铜,即得到的铜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等,即相当于铁置换出铜时的质量差即为铝的质量,所以设铁质量为56 g时,则生成的铜质量为64 g,所以增加了8 g,即相当于原混合物中有铝为8 g,所以得到铝的含量为8 g 56 g+8 g×100%=12.5%.答案: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2分)9.(8分)在一个用铝制的易拉罐内充满CO2气体,然后往罐内注入足量的NaOH溶液,立即用胶布密封罐口.经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1)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罐再鼓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离子方程式可能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易拉罐内充入CO2后加入NaOH溶液,会发生反应2NaOH+CO2===Na2CO3+H2O,而使罐内气体压强减小,所以在外界大气的作用下而变瘪;而后过量的NaOH溶液会与易拉罐的成分铝发生反应而生成H2,发生的反应是2Al+2NaOH+2H2O===2NaAlO2+3H2↑,所以罐内压强会变大,所以易拉罐又会重新鼓起来.答案:(1)CO2被吸收而被外界大气压瘪2OH-+CO2===CO2-3+H2O(2)由于铝与碱反应生成H2,压强增大而重新鼓起2Al+2OH-+2H2O===2AlO-2+3H2↑10.(8分)分别取W克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2)分别取0.1 mol钠、铁、铝与足量的盐酸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__;(3)若产生相同物质的量的氢气,所需钠、铁、铝的质量比是________;(4)若产生相同体积(同温同压)的氢气,所需钠、铁、铝三种金属的物质的量之比是________.解析:(1)W克钠、铁、铝的物质的量分别为W23mol、W56mol、W27mol,由电子得失转移守恒可得,2 mol钠生成1 mol氢气,1 mol铁生成1 mol氢气,2 mol铝生成3 mol氢气,所以生成氢气的体积比为W46mol∶W56mol∶W18mol=1 23∶128∶19;同理可得到(2)、(3)、(4)的答案.答案:(1)123∶128∶19(2)1∶2∶3(3)23∶28∶9(4)6∶3∶211.(11分)(泉州高一检测)如图是某学校实验室从化学试剂商店买回来的氢氧化钠试剂标签上的部分内容.某同学从该试剂瓶中取出24.0 g固体,配成1 L溶液,请计算:(1)所得氢氧化钠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2)从所得氢氧化钠溶液中取出200 mL于一烧杯中,投入足量的金属铝,完全反应后,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________.解析:n(NaOH)=m(NaOH)M(NaOH)=24.0 g40 g/mol=0.6 mol,c(NaOH)=n(NaOH)V[NaOH(aq)]=0.6 mol1 L=0.6 mol/L,2Al+2NaOH+2H2O===2NaAlO2+3H2↑2 mol 22.4 L×30.6 mol/L×0.2 L VV=0.6 mol/L×0.2 L×22.4 L×32 mol=4.032 L.答案:(1)0.6 mol/L(2)4.032 L12.(11分)在标准状况下,进行甲、乙、丙三组实验.三组实验均为30 mL 同浓度的盐酸,加入同一种镁铝合金粉末,产生气体,有关数据列表如下:实验序号甲乙丙合金质量(mg)255385459生成气体(mL)280336336(1)甲、乙两组实验中,哪一组盐酸是不足的?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2)要算出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题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求得的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求合金中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题中可作为计算依据的数据是____________,求得的Mg、Al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解析:(1)甲乙两组对比可知,甲中盐酸过量,合金反应完全;若乙中盐酸过量,则可产生氢气:385255×280 mL=423 mL,而实际为336 mL,说明乙中盐酸不足,合金过量.(2)在乙或丙中,因盐酸反应完全,则可根据:2HCl~H221n(HCl)=336 mL22 400 mL/mol×2=0.03 mol,c(HCl)=0.03 mol0.03 L=1 mol/L.(3)在甲中,合金反应完全,设镁的物质的量为x,铝的物质的量为y,则:Mg~H22Al~3H2x x y 3 2y24 g/mol x+27 g/mol y=0.255 gx+32y=280 mL22 400 mL/mol解得x=0.005 mol,y=0.005 mol,所以,xy=11,镁铝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1.答案:(1)乙若盐酸足量应放出385 mg255 mg×280 mL=423 mL(2)30 mL、336 mL 1 mol/L(3)255 mg、280 mL1∶113.(14分)铝镁合金已成为飞机制造、化工生产等行业的重要材料.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测定某含镁3%~5%的铝镁合金(不含其他元素)中镁的质量分数,设计下列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填写下列空白.[实验方案]将铝镁合金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测定生成气体在通常状况下(约20℃,1.01×105 Pa)的体积.[问题讨论](1)同学们拟选用下列实验装置完成实验:①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接()()接()().(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②实验开始时,先打开分液漏斗上口的玻璃塞,再轻轻打开其活塞,一会儿后稀硫酸也不能顺利滴入锥形瓶.请你帮助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仔细分析实验装置后,同学们经讨论认为以下两点会引起较大误差:稀硫酸滴入锥形瓶中,即使不生成氢气,也会将瓶内空气排出,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大;实验结束时,连接广口瓶和量筒的导管中有少量水存在,使所测氢气体积偏小.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碱式滴定管上的刻度数值上小下大)①装置中导管a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实验前后碱式滴定管中液面读数分别为V1 mL、V2 mL.则产生氢气的体积为________ mL.解析:实验中通过测定气体体积来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所以装置的连接顺序为A、E、D、G;稀硫酸不能滴入的原因是产生的氢气使锥形瓶内的压强增大从而大于外界大气压所致;导管a的作用是平衡气压,使液体能够顺利滴下,同时消除滴入的硫酸对气体体积的影响.答案:(1)①E、D、G②锌与稀硫酸反应放热且生成气体,使锥形瓶中气体压强变大(2)①使分液漏斗内气体压强与锥形瓶内气体压强相等,打开分液漏斗活塞时稀硫酸能顺利滴下;可以消除由于加入稀硫酸引起的氢气体积误差②V1-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