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文言文复习之常见句式复习
- 格式:ppt
- 大小:651.00 KB
- 文档页数:23
文言文专题复习—特殊句式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主谓倒装。
下面我们分别进行梳理: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1.有判断标志,“者………也”“为”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和氏璧,天下之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此乃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人为鱼肉,我为刀俎。
《鸿门宴》2.直接用“是”表被动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例: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3.没有判断标志词例: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注意:判断句,翻译时,要翻译出判断动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二):被动句1.有被动标志词例:而君幸于赵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例: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例: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2.用介词“被”直接表示被动例: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3.意念被动句例: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赤壁之战》文言文特殊句式(三):省略句1.省略主语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2.省略谓语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鸿门宴》3.省略宾语例: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廉颇蔺相如列传》4.省略介词例: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过秦论》例: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注意:翻译时,补充的成分要加括号。
文言文特殊句式(四):宾语前置1.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古人之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例:大王来和何操?《鸿门宴》例:不然,何以至此?《鸿门宴》常见的疑问代词:何谁胡安曷焉奚3.陈述句中,介词宾语前置例:全石以为底。
《小石潭记》4.用“之”“是”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强调名词宾语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高考复习—文言句式(高三)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
不同的句式: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省略句落脚点:翻译题、选择题翻译的程序:1、先读懂原文的大意,在此基础上结合上下文翻译句子。
2、分析原文句式的特点。
3、进行初步的字字落实的翻译,特别注意一些容易理解错的字和关键的字的翻译。
4、对文句中一些特殊情况如各种修辞、文化常识、专有名词、习惯用语的处理。
5、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文言句子准确表达出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
)文言文中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如下几种类型:一、用“者”、“也”表判断。
1、“……者,……也”式。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表示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
“者”和“也”不必译出。
)(1)、陈涉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2)、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蔺列传》2、“……者,……”式。
(有的判断句,也可以只在主语后用“者”表示停顿,但这种情况不常见。
)(1)、粟者,民之所种。
《论积贮疏》(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也”式。
(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传》(2)、夫战,勇气也。
《曹刿论战》4、“……者也”式。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1)、莲,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爱莲说》(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二、用副词“乃”“则”“即”“皆”“耳”等表判断。
高考复习文言文常有固定句式资料常文言固定构⋯⋯ ⋯⋯,假如⋯⋯那么(就)⋯⋯。
得以:能。
俄而:不久,一会儿。
而况:况且,况且。
而已:了。
否:假如不⋯⋯就⋯⋯。
何乃:况且是,不过;什么竟。
何其:什么那么,怎么;多么。
既而:随后,不久。
既⋯⋯且⋯⋯:又⋯⋯又⋯⋯。
⋯⋯于⋯⋯:被。
可得:能够,可能。
能够:能够用来,足以用来;能够,能。
乃:居然这样,居然这样,。
且夫:再,并且。
但是:却;可是;(既然),那么。
然:既然,那么,假如,那么。
是故:所以,所以。
是以:所以,所以,因此。
庶几:或,可能;差不多;希望,希望。
然:然这样,(但),即便这样。
:所的,所。
所以:⋯⋯的原由,之所以⋯⋯,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
常常:,到;经常。
唯⋯⋯是⋯⋯:只。
⋯⋯所⋯⋯:被。
未:素来没有。
⋯⋯曰⋯⋯:⋯⋯ ,告⋯⋯ ;把⋯⋯叫做⋯⋯。
之:称他是,他是;称,叫做。
无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
无:大,大概。
毋宁,无宁:宁可,情愿;莫不是,不是。
无所: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法,没有条件⋯⋯。
无以⋯⋯:用不着。
无以:没实用来⋯⋯的西、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法;不可以,无法。
无庸:不用,无。
无由:不行能,无法,无从。
相率:竟相,一同。
相与:相互,相互,相互。
;同你;一同,共同;相,订交。
向使:若是,假如。
一何:多么;什么⋯⋯那么⋯⋯。
全部:一律,一概;宜,且。
以故:所以。
以⋯⋯故⋯⋯:因⋯⋯所以⋯⋯。
以是:所以。
以⋯⋯⋯⋯ ⋯⋯是⋯⋯,把⋯⋯看作⋯⋯;⋯⋯作⋯⋯,任用⋯⋯⋯⋯;用⋯⋯做⋯⋯,把⋯⋯作()⋯⋯。
以:他(它)是,;用它来。
以致于:向来到;果。
因此:据此而,借此而,所以而;因此。
有所:有⋯⋯的人(或物),有什么⋯⋯;有⋯⋯的地方,有⋯⋯的原由,有⋯⋯的法。
有以:有条件,有法,有时机,能。
于是:候,在里,在种状况下,因为个原由。
高考语文文言文常见特殊句式一、表示疑问(一)奈何(可译为“怎么办、怎么、为什么”等)【例】1.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刘邦说:“现在虽已出来了,但未向项王辞别,这可怎么办?”)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为什么搜刮财物时一分一厘都不放过,挥霍时却像泥沙一样毫不珍惜呢?)(二)何如(可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等)【例】1.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2.“求,尔何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孔子又问:“冉求,你怎么样呢?”)(三)何以……?(可译为“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等)【例】1.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有朝一日太后百年了,长安君凭什么使自己在赵国安身立足呢?)2.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四)何所……?(可译为“所……的是什么?”等)【例】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五)奈……何、若……何、如……何(可译为“对……怎么办”“拿……怎么样”等)【例】1.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2.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3.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六)孰与……,与……孰(可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例】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七)何故(可译为“什么原因,为什么,怎么”)【例】1.蒋琬问曰:“今幼常得罪,既正军法,丞相何故哭耶?”(《失街亭》)(蒋琬问道:“现在幼常(马谡)因为有罪而被处死,已经整肃了军纪,丞相为什么反而哭了呢?”)2.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的高洁品德,而使自己被放逐呢?)二、表示反问(一)何……哉(也)?(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被雇来种地的,哪里能富贵呢?)2.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怎么能说得完呢?)(二)何……为?(可译为“为什么要……呢?“还要……干什么呢?”)【例】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现在人家正像刀子和砧板,我们就像砧板上待割的鱼和肉,还告辞做什么呢?)(三)何……之有?(兼表宾语前置,可译为“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1.勾践曰:“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勾践回答说:“能听到大夫您的这番话,怎么能算晚呢?”)(四)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例】1.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论语·微子》)(五)岂(其)……哉(乎,耶,邪)?(可译为“哪里……呢?/难道……吗?/怎么……呢”)【例】1.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唉!盛衰变化的规律,虽说是由天命决定,难道不也是与人事有关的吗?)2.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鸿门宴》)(如果不是沛公先攻破关中,您怎么能轻易进关呢!)(六)安……哉(乎)?(可译为“哪里……呢?/怎么……呢?”)【例】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2.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可是刘豫州刚刚打了败仗,又怎么能抵挡这个危难呢?)(七)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例】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春秋·慎大览·察今》)(八)……非……欤?(可译为“……不是……吗?”)【例】1.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九)宁……耶?(可译为“哪里……呢?”)【例】1.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当时你即使做梦、幻想,也怎会知道这里竟是你的埋骨所在呢?)(十)顾……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十一)独……耶(乎、哉)?(可译为“难道……吗?”)【例】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即使才能低下,难道害怕廉将军吗?)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祸患常常在细微处累积,智慧和勇气多被所沉溺的事物困住,难道仅是听信伶人才会这样吗?)三、表设问(一)何者、何则(可译为“为什么呢”)【例】1.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
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归纳整理高中文言文是中国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魅力。
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固定句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特点。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的归纳整理。
1. 主谓结构:- 主语 + 动词:如“吾思博学之,而不能明也。
”(《论语》)- 主语 + 动词 + 宾语:如“人皆有不好之处。
”(《论语》)2. 主谓宾结构:- 主语 + 动词 + 间接宾语 + 直接宾语:如“吾乎,吾之知也少矣!”(《庄子》)-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补语:如“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论语》)3. 主谓补结构:- 主语 + 动词 + 宾语 + 宾补:如“吾日三省乎吾身。
”(《论语》) - 主语 + 动词 + 补语: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4. 并列结构:- 并列句:如“君子曰,学不可以已也。
”(《论语》)- 并列分句:如“道可道,非常道。
”(《道德经》)5. 状语结构:- 状语 + 主语 + 谓语:如“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木兰诗》)- 主语 + 状语 + 谓语:如“天寒地冻,人心难热。
”(《史记》)6. 倒装结构:- 宾语 + 谓语 + 主语: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赋得古原草送别》)- 状语 + 谓语 + 主语:如“独在异乡为异客。
”(《旅夜书怀》)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高中文言文固定句式,掌握了这些句式之后,可以更加灵活地理解和运用文言文的语言结构。
在阅读文言文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上下文的语境,理解句子的具体含义。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我们能够提高对文言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