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癫痫和痴呆:双向关系?
- 格式:docx
- 大小:16.98 KB
- 文档页数:3
重性精神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篇一:重性精神病人双向转诊制度、流程重性精神病双向转诊制度为了给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建立专科医院—卫生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的治疗康复服务,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双向转诊分类双向转诊分为上转和下转。
(一)上转1.由乡镇卫生院转诊至精神病专科医院。
(二)下转1.由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到乡镇卫生院。
二、转诊对象我镇患有重性精神疾病的常住人口。
三、转诊疾病种类1、精神分裂症2、情感性精神障碍3、偏执性精神病4、分裂情感性精神病5、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6、中度、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
四、转诊指征 (一)上转指征11.各类精神疾病的发作期,如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思维紊乱的患者;2.有暴力攻击或明显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3.疑似精神疾病患者或精神疾病诊断不明确者;4.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毒副反应; 5(在家维持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患者; 6.病人或家属要求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 7.家庭监管无力需住院治疗的患者; 8(社区“关锁”的精神病患者。
(二)下转指征1.诊断明确,仅需门诊治疗不需住院或病情较稳定者;2.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进行社区跟踪随访、教育康复者;3.主要精神症状控制,愿意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及职业康复训练的康复者。
五、工作要求1.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2.对转诊不合作的患者,应尽量争取家属的支持,必要时与街道残联、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和患者单位联系,协助转诊。
3.患者表现暴力、攻击、冲动、伤人或自伤,有肇事肇祸倾向时,可联系辖区派出所协助转诊。
特殊或紧急情况可与专科医院急诊科联系。
白土镇精神卫生中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双向转诊流程图2篇二:重性精神病人双向转诊制度、流程 (1)重性精神病双向转诊制度为了(转载于: 小龙文档网:重性精神病患者双向转诊制度)给精神疾病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建立专科医院—卫生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社区精神病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的治疗康复服务,我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老年痴呆症产生的原因分析与详细治疗方案老年痴呆症(也称为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它是由于大脑神经细胞的退化和死亡引起的,导致认知能力和记忆功能的进行性损害。
虽然确切的病因尚不清楚,但以下因素可能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关:1.β-淀粉样蛋白: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大脑中,β-淀粉样蛋白会以异常的方式聚集成斑块,干扰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
2.神经元损伤:神经细胞的退化和死亡导致大脑结构的变化,影响了信息传递和处理。
3.神经递质紊乱: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神经递质(例如乙酰胆碱)的产生和释放受到干扰,影响神经细胞之间的通讯。
4.遗传因素:某些基因变异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增加有关,尤其是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
针对老年痴呆症的治疗目前还没有能够彻底逆转病情的方法,但可以采取综合性的管理和支持性措施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案:1.药物治疗:某些药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症状并延缓疾病的进展。
例如,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提高乙酰胆碱的水平,从而改善认知和记忆功能。
另外,脑血管活性药物和抗氧化剂也可能用于一些特定情况。
2.心理社会支持:提供患者和家人的心理支持和教育,帮助他们理解和应对疾病。
支持组织、认知训练和行为疗法等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维持日常生活技能和减轻焦虑或抑郁等心理症状。
3.健康生活方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社交和智力活动的参与对老年痴呆症的管理非常重要。
一个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帮助维持身体和大脑的健康状态,并可能减缓疾病的进展。
4.安全管理: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家庭和环境调整,例如安装护栏、防滑设施、定期检查家居安全等,可以降低意外和受伤的风险。
5.照护支持: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专业的照护支持。
这可以包括提供日常生活的帮助、监督用药、提供安全环境、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计划等。
6.研究和临床试验:目前有许多关于老年痴呆症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以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和干预措施。
老人痴呆中医说法
在中医理论中,老年痴呆通常被称为“老年痴呆症”或“老年性痴呆”,属于中风病的范畴。
根据中医的理论,老年痴呆可以与脏腑、经络、气血、阴阳等多方面的因素有关。
以下是中医对老年痴呆的一些解释和治疗方法:
1.气血不足: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导致脑部供血不足,脑细胞功能减退。
因此,调理气血、促进血液循环对改善老年痴呆有一定作用。
2.肾虚衰退:中医认为,肾主藏精,脑髓受肾精滋养。
随着年龄增长,肾气逐渐衰退,可能导致脑髓不足,进而影响脑功能。
因此,调理肾气、滋养脑髓对改善老年痴呆也很重要。
3.心火上炎:中医认为,心火上炎可能导致头晕目眩、失眠健忘等症状,与老年痴呆有一定关系。
因此,清热降火、安神益智可以帮助缓解相关症状。
4.经络阻塞:中医认为,老年痴呆可能与脑部经络阻塞有关,影响了神经信号的传导。
因此,通过调理经络、活血化瘀可以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改善老年痴呆。
针对老年痴呆,中医治疗通常采用综合调理的方法,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推拿按摩、饮食调理等。
但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老年痴呆需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且治疗过程需要持续而长期,患者及其家人需要耐心和配合。
另外,中医治疗老年痴呆通常是辅助性的,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答案1、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通常以(A)为首发症状A、运动症状B、幻觉或错觉C、肢体动作不协调D、以上都是2、关于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语言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B)A、流畅性差B、节律正常C、拼音异常D、忧郁多见3、老年变性病所致痴呆的第二常见病因(D)A、CADASILB、额颞叶痴呆C、SDD、路易体痴呆4、痴呆的病因包括(D)A、变性病、血管病、感染B、肿瘤及副肿瘤性C、外伤、中毒D、以上都是5、关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叙述错误的是(B)A、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B、无帕金森样表现C、眼球运动障碍D、中轴性肌张力障碍6、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占FTLD的(A)%A、20B、30C、40D、507、路易体痴呆临床特点不包括(D)A、反复出现的视幻觉B、自发性锥体外系损害C、病程进行性加重D、早期记忆障碍明显8、下列(D)以眼球活动障碍为首发症状A、阿尔茨海默病B、血管性痴呆C、额颞叶变性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9、关于语义性痴呆叙述错误的是(C)A、进行性命名不能B、词语理解受损C、影像学额叶前部萎缩D、易误诊为AD10、痴呆的诊断方法包括(D)A、病史、躯体及神经精神检查B、神经心理学检查C、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D、以上都是老年期痴呆的鉴别诊断及病例分析答案1、克雅氏病分(C)型A、2B、3C、4D、52、正压性脑积水(NPH)临床特点不包括(D)A、步态异常B、痴呆C、小便失禁D、脑脊液压力异常3、关于散发型CJD叙述错误的是(C)A、中年后发病B、进行性加重的痴呆、锥体外系损害、肌阵挛C、MRI:底节及皮层信号正常D、周期性尖慢复合波4、关于亨廷顿舞蹈病叙述错误的是(C)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病变C、第6号染色体异常D、治疗选用丁苯那嗪5、亨廷顿舞蹈病临床特征包括(D)A、舞蹈样不自主运动B、进行性痴呆C、多在中年起病D、以上都是6、家族性克雅氏病占(C)%A、80-90B、20-30C、10D、57、关于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叙述错误的是(B)A、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B、于癌症诊断之后出现C、症状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进行性加重D、颞叶内侧及相关边缘结构T2高信号8、散发型CJD血清S100蛋白浓度(A)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均可9、Whipple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A、伴有吸收不良的慢性腹泻、腹痛B、缓解复发的移动性多关节痛C、体重增加D、皮肤色素沉着10、PLE的临床症状包括(D)A、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B、焦虑或抑郁C、部分或全面性癫痫发作D、以上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答案1、神经元内的颗粒空泡变性在海马的(A)段最为常见A、CA-1B、CA-2C、CA-3D、CA-42、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叙述正确的是(D)A、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B、以渐进性的认知功能损伤为特征C、奥格司特是第一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D、以上都是3、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在(C)多见A、蛛网膜下腔B、大脑皮质C、以上均是D、以上均不是4、神经影像学的诊断基础包括(D)A、CTB、MRIC、SPECTD、以上都是5、阿尔茨海默氏病人以(B)为首发症状A、精神不集中B、记忆力减退C、躁动D、以上都是6、海马中(B)段被称为抵抗段A、CA-1B、CA-2C、CA-3D、CA-47、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共同特点是(C)A、选择性神经细胞脱失B、胶质细胞增生C、选择性神经细胞脱失伴胶质细胞增生D、以上都不是8、神经原纤维缠结分布中,(D)较少受累A、海马B、海马旁回C、杏仁核D、大脑皮层9、大多数病人脑萎缩是从(A)开始的A、颞叶内侧B、额叶内侧C、顶叶内侧D、枕叶内侧10、阿尔茨海默病的大体病理改变不包括(D )A、弥漫性的脑萎缩B、脑回变窄C、脑沟加深D、脑沟变窄BPSD的诊疗答案1、《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对抗精神病药使用的建议叙述错误的是(B )A、治疗一定要针对“靶症状”B、起始剂量宜小、调整幅度宜小、调整间隔宜短C、始终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以最小有效量进行治疗2、高达(C )%的AD患者会出现抑郁A、60B、70C、80D、903、下列症状中属于情感症状的是(A)A、抑郁B、幻觉C、人格改变D、行为症状4、下列症状中属于知觉症状的是(B )A、抑郁B、妄想C、狂躁D、行为症状5、关于临床诊疗路径第二步照料与训练叙述正确的是(D )A、尽量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稳定,必须改变时要采用缓慢渐进的方式B、简单原则,有限目标,个体化C、关爱照料者D、以上都是6、BPSD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A、避免全程干预B、遵循规范化的临床治疗路径C、让家属成为治疗小组中的重要成员D、着眼患者个人及其家庭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7、IPA于(A )年制定了BPSDA、1996B、1997C、1998D、19998、BPSD发展早期不会出现(B )A、社交退缩B、攻击性C、抑郁D、自杀倾向9、BPSD临床治疗路径分(C )步A、3B、4C、5D、610、大于(C )%的AD患者有至少一种行为学症状A、30B、40C、50D、60。
老年痴呆该如何治疗作者:戴光明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年第01期老年痴呆也常称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获得性认知功能损害为核心,并导致患者日常生活、社会交往和工作能力明显减退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除了阿尔茨海默病,还有其他一些因素可能导致大脑损害引发痴呆,如急/慢性脑血管病、外伤、感染、肿瘤、代谢障碍、中毒(如急/慢性酒精中毒)、智力发育障碍及各种急/慢性缺血缺氧(如严重打鼾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这些原因绝大部分是自己可以控制的,也就是说人生之疾苦至少有三分之二是和每个人的自我选择相关。
老年痴呆的治疗分为药物和非药物治疗。
当临床出现早期痴呆,其大脑的病理改变(即变性)至少已5年以上。
轻度、早期的痴呆,及时治疗是有效的,至少可以延缓其进程。
因此,凡是中、老年出现记忆或/和视空间能力障碍时应及时专科就诊。
AD的药物治疗主要有:(1)胆碱酯酶抑制剂。
如多奈哌齐、卡巴拉汀、加兰他敏和石杉碱甲。
(2)兴奋性氨基酸拮抗剂。
如美金刚。
(3)中药及其他治疗药物。
此外,银杏叶提取物、神经保护和修复剂以及抗氧化剂均在研究中,也存在争议。
还有尼麦角林、尼群地平、司来吉兰等可作为AD治疗的协同药物。
(4)智之素。
智之素源自日本,是从当地稻米、米糠和北欧产的欧白芷中提取的纯天然多酚类保健食品。
在日本试验表明,智之素作为AD辅助治疗,可延缓轻度认知障碍发展为AD;同时可改善AD和其他各类痴呆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
AD的非药物治疗极其重要,尤其联合药物治疗对AD的认知障碍及并发症的控制,始终都是有效的!非药物治疗不一定都能直接提高患者的认知水平,但是能改善AD患者的精神、行为和情绪,从而增加对药物治疗和生存行为的依从性,最终达到改善AD患者的认知障碍。
(1)维持正常的睡眠节律,以保障大脑营养、代谢正常、有节律地运行;及时治疗失眠、睡眠呼吸暂停和深度睡眠障碍相关疾病。
(2)知识文化学习:据AD患者现有文化程度学习相应程度的文化知识与生存技巧。
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第一篇: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当阳市精神病管理工作制度当前,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作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增加、不同阶层利益格局变化,精神疾病越来越受到关注,也为精神卫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一、切实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工作的领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规范》和《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规范》的要求,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采取分片包干、进村入户的方式,逐一排查确认后,建立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健康档案。
二、做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访视评估工作严格按照《重性精神疾病观者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做好重性精神病患者的随访工作。
精神卫生服务人员应定期与患者接触,了解患者近期情况,特别是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疾病状况、药物治疗情况、药物副反应,并及时进行患者危险行为评估。
对危险行为级别较高者,应迅速按照服务流程逐级处理,同时加强防范。
三、加强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的治疗管理对已确诊为重性疾病疾病的患者,特别是有危险行为的患者,协助民政部门送往精神卫生机构住院治疗;对处于稳定期的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应制定院外康复计划,由卫生院定期随访。
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排查人员在接受培训的基础上,必须掌握摸底调查的目的任务、要求、疾病的识别与确定、统计报告方法等。
1、发现线索通过家属自报、社区报告、精神病收治医院和精神疾病司法鉴定机构反馈等渠道,掌握本镇重性精神疾病的线索。
2、确定病例对于已掌握的线索,调查者必须登门与患者接触,用精神病诊断学的方法进行确诊登记建档。
同时,加强精神卫生机构与社区精防康复机构的联系,建立转诊制度。
3、建立重性精神病患者健康档案,排查摸清社区重性精神病患者底数,进行危险性评估,开展分级随访管理,并将病患者信息及时向社区管理部门通报。
对摸排出的重性精神病人,积极协同相关部门动员、督促送医治疗。
心理疾病与老年痴呆症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管理方法随着社会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成为当代社会中越来越关注的问题。
尽管这两者在病因、发病机制以及表现形式上存在明显的差异,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相互影响的关系。
本文将从两个方面来探讨心理疾病与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并提供一些管理方法。
一、心理疾病与老年痴呆症之间的关系1. 共同的风险因素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可能受到一些共同的风险因素的影响。
例如,长期存在的慢性压力、心理伤害以及生活方式的不良习惯,如饮食不均衡、缺乏运动等,都可能增加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风险。
2. 互相促进的症状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在症状表现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
例如,焦虑症可能导致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等症状,与老年痴呆症相似;而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认知能力下降的同时,也容易出现情绪障碍,如抑郁和焦虑等。
因此,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在临床上往往会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二、管理方法1. 积极的心理干预针对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积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心理疾病患者,可以采用药物治疗、心理咨询、认知行为疗法等综合的治疗方案,以减轻其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对于老年痴呆症患者,家庭成员和社区的支持与关怀也非常重要,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活动疗法等手段,提高其生活质量和认知功能。
2. 健康生活方式的维持积极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对于预防和管理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同样至关重要。
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保持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散步、打太极拳等;注重饮食的均衡,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减少心理压力,学会释放负面情绪等,这些都有助于预防和控制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的发病。
3. 定期体检和相关检查对于有心理疾病和老年痴呆症病史或高风险人群来说,定期进行体检和相关检查非常重要。
例如,进行心理评估、血液检查、脑部影像学检查等,可以及早发现和诊断疾病,以便采取相应的治疗和管理措施。
药物滥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近年来,药物滥用成为全球范围内的严重问题。
众所周知,药物滥用带来了各种身体和心理健康问题,而其中之一便是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药物滥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相互作用,旨在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一、药物滥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药物滥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是引起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药物滥用往往导致神经元受损和功能障碍,进而影响整个神经系统的正常运作。
例如,长期滥用毒品如海洛因、冰毒等会导致脑内多巴胺水平异常上升,从而损害产生快乐和愉悦感的大脑区域。
此外,药物滥用还会引起神经递质的紊乱,干扰神经传导和信号转导的过程,进一步破坏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
二、药物滥用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表明,药物滥用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长期药物滥用可能导致脑细胞的死亡和退化,加速阿尔茨海默病的进展。
另一方面,某些药物如海洛因和可卡因等具有神经毒性,直接损害神经细胞,增加患者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
此外,药物滥用还会干扰脑内β-淀粉样蛋白的清除,进一步诱发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
三、药物滥用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发现,药物滥用与帕金森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一些药物如摇头丸、苯丙胺等具有神经毒性,长期滥用可能导致脑内多巴胺水平异常下降,从而增加患者罹患帕金森病的风险。
此外,药物滥用还会干扰神经元的正常功能,破坏神经传导和信号转导的平衡,进一步加剧帕金森病的发展。
四、预防与治疗针对药物滥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系,预防与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加强药物滥用的预防教育,提高公众对药物滥用危害的认知,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其次,加强社会福利工作,为药物滥用者提供心理和物质上的支持,帮助他们戒除药物并促进康复。
此外,积极开展相关的科研工作,深入探究药物滥用与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的机制,为防治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措施。
癫痫发病与年龄有没有关系?很多时候对于癫痫人们都比较迷茫,因为对癫痫病情的认知太少,很多人在治疗期间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小孩子如果得了癫痫,家长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认为那么小的孩子,哪来的影响因素,为什么会得这种病啊?其实,癫痫的病症对于各患者一生中各个阶段都可能出现。
其实对于癫痫患者,很大的比例都在老人和孩子身上,至于癫痫的发病和年龄有没有关系呢?一起随太原癫痫病医院医生一起来了解一下。
其实医学上的癫痫就是老人们常说的羊癫疯,是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病情。
医生表示,从医学的视角来看就是因为脑神经异常造成的,多数小儿癫痫诱发是在婴儿阶段一岁左右。
这都和孩子和母体身体素质有关,比如说产伤,先天发育问题等,都可能是导致癫痫的部分原因。
确实经过临床治疗和研究发现,癫痫的发病率和年纪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主要的就是幼年时期,随着年纪的上升,发病率也在不断的降低。
并且不同的癫痫类型的年龄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例如幼儿多半因为产伤、高热惊厥、受惊吓等导致的发作;对于成年癫痫多外界因素车祸、摔伤等导致的发作。
而到了老年又多是因为各种的脑部疾病容易诱发癫痫的发作。
随着不同的年龄变化增长,一些症状也会出现相应的变化,比如婴儿痉挛就在婴儿期比较常见,还有会出现的失神发作也是多存在于婴儿癫痫。
但是达到一定的年龄段,比如进入青春期等等这些症状基本上也就不会出现了。
除这些外,还有许多的原发性癫痫的遗传因素影响,这类癫痫患者的发作也和年龄有着很大的关系,注意及时对症治疗,医治年纪越小,预后也随着越好,而且对于复发率也比较低,关键就在于准确的检查,针对性的治疗。
无论如何,癫痫病都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不论是在什么年龄段出现的病症,都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治疗,病情都会得到有效的控制治疗。
1、电话预约:(0351)21122282、地址:太原市南内环街8-1号。
为什么痴呆老人晚上更烦躁一、为什么痴呆老人晚上更烦躁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常见于老年人,会导致记忆力、思维能力、情绪稳定等方面的问题。
晚上痴呆老人更烦躁可能有以下原因:1.昼夜节律紊乱。
痴呆老人可能难以区分白天和黑夜,导致睡眠质量下降,黑夜更容易出现烦躁不安。
2. 情绪失控。
因为痴呆老人的大脑受损,不能稳定地自我调节情绪,很容易在晚上出现焦虑、恐惧、孤独等负面情绪。
3. 知觉感知受损。
晚上环境的降噪程度相对较高,与日常生活的噪音环境不同,可能会增加痴呆老人的不适应感和不安全感。
二、治疗方法1. 控制日夜节律。
痴呆老人应该尽量保持不同时间段的正常活动,例如固定的起床时间和就寝时间。
平时特别要注意让痴呆老人多接触自然光,白天活动、晚饭后散步,有助于调整日夜节律。
2. 管理情绪。
痴呆老人晚上的情绪烦躁,可能伴随着失眠等问题,对于这类情况,家属应该耐心的给病人安慰,可以试着做些放松深呼吸、听舒缓音乐等有利于情绪调节的活动。
3. 调整环境。
对于夜间照明、声音、气氛等方面注意做好调节,应确认痴呆老人可以安全进出床,更换充电电池等时不要炫目光线,适当调低音量和亮度,可以放些轻音乐或神经鸣音让痴呆老人安心,是有帮助的。
4. 药物治疗。
对于痴呆症的患者,需要通过医生来开药物,并根据症状和身体情况定期调整药物剂量。
但是,对于痴呆老人而言,药物治疗必须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由于药物副作用的影响等问题,应该在不影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谨慎使用营养补剂、草药和化学药物等药物。
三、注意事项1. 建立日常生活规律。
痴呆老人的日常生活应该建立规律,例如在起床和睡觉时刻和时间有规律,并保持精神状态,保持清醒,保持爱好和社交联系,尽量不要离家出门,同时要避免使用安神助眠药。
2. 照顾康复治疗。
痴呆老人的家庭应该提供充分的康复治疗,包括玩游戏、锻炼身体、刺激认知功能等活动,并适时考虑安排看护人员来帮助痴呆老人的日常护理工作,如帮助老人洗衣服、购物、做饭等。
老年人突发癫痫警惕脑瘤作怪突发性癫痫类属于继发性癫痫,这种癫痫是目前明确病因的一类,脑瘤就是引发继发性癫痫的原因之一。
儿童和青少年群体癫痫发作的几率较高,如果是老年人突发癫痫,首先就要考虑脑瘤的因素。
脑瘤的瘤体生长位置特殊,很容易压迫神经,因此无论是良性脑瘤还是恶性脑瘤,都是需要及时治疗的。
癫痫就是我们常说的“羊角风”,是一种神经疾病。
在发病时,患者会暂时性的失去意识,肢体痉挛,浑身抽搐。
老年人突发癫痫的情况并不多见,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由于脑瘤导致的,一定要警惕起来。
68岁的退休老师刘先生平时很少生病,身体硬朗,精神状态好。
但一日下午,正在看报的他却突然从椅子上倒下,浑身抽搐,口吐白沫,家人赶紧叫来了救护车。
到医院后,家属反映,老人前一秒还好好的,下一秒就突然发病,发病时间持续了大约3分钟左右。
经CT检查证明,刘先生为脑瘤患者,由此引发了癫痫。
为什么脑瘤会引发癫痫呢?二者之间看似没有联系,实则不然。
脑瘤渐渐长大,会压迫到神经组织,如果这类神经组织是掌管身体运动功能的,就会出现一侧身体或全身性的抽搐,短暂发病仅十秒左右即可停止。
发病后,部分病人会留下后遗症,如无法行走,神志不清等。
也有一些患者在发病后恢复如初,认为没有大的问题,忽略了治疗,后续再次发病,病情更加严重。
部分患者在突发癫痫恢复后,几分钟内还会再次出现抽搐、口吐白沫的症状,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小便失禁、咬舌,最后浑身无力,昏睡过去。
癫痫发病快,病情重,患者很可能会咬伤自己,短短几分钟内是十分危险的,很可能是致命的。
那么在家中有老年人突发癫痫时,应该怎样做呢?下面介绍几种正确的急救方法。
首先,要快速调整病人体位,使其保持仰卧位,在上下牙齿间垫压舌板,如果身边没有压舌板,也可以以纱布、小毛巾代替,但注意不能将病人的整个口堵住,以免口腔内的分泌物进入气道内,在防止患者咬舌的同时,将病人头侧向一边,使口水流出。
将周围的所有危险物品移开,以免病人在抽搐时撞击到身体和头部。
老年痴呆症百科名片所谓的老年痴呆症,又称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 是发生在老年期及老年前期的一种原发性退行性脑病,指的是一种持续性高级神经功能活动障碍,即在没有意识障碍的状态下,记忆、思维、分析判断、视空间辨认、情绪等方面的障碍。
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大脑皮层萎缩,并伴有β-淀粉样蛋白沉积,神经原纤维缠结,大量记忆性神经元数目减少,以及老年斑的形成。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或逆转疾病进展的治疗药物。
简介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得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
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
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调查发现:我国北方患老年痴呆的平均年龄为75、76岁,患血管性痴呆的年龄多在68岁左右。
65岁以上人群中患重度老年痴呆的比率达5%以上,而到80岁,此比率就上升到15-20%。
老年痴呆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他们不认识配偶、子女,穿衣、吃饭、大小便均不能自理;有的还有幻听幻觉,给自己和周围的人带来无尽的痛苦和烦恼。
老年痴呆病人的平均生存期为5.5年,老年痴呆症继心血管病、脑血管病和癌症之后,成了老人健康的“第四大杀手”。
痴呆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 四五十岁就痴呆的人,数量也在逐年增加。
不只是老年人,50岁的女儿陪同80岁老母亲看病,竟然双双被诊为老年痴呆;47岁妇女丢三落四,同样是老年痴呆惹的祸……这些都在显示,患老年痴呆的年龄在提前。
老年痴呆逐步呈现年轻化趋势,血管性因素在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突出。
事实上,老年痴呆在中年就开始有症状和反应,如果不提早发现和治疗,等发展严重了就无法治愈了。
痴呆早已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了。
专家说,早期的痴呆能治好,可要真等到六七十岁时就无法治疗了。
最初征兆从失忆开始尽管最常见的老年性痴呆还没有找到原因,但是所有的痴呆都是有征兆可循的,而最初的征兆就是失忆。
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相关制度与流程一、经费使用及管理制度区政府建立乌达区严重精神障碍病人救助专项资金,医疗救助工作办公室管理并使用资金,用于患者住院救助与监护人“以奖代补”奖励。
根据目前我区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基数及帮扶救助资金预算,区政府每年拨付专项资金35万元,并根据实际救助情况进行调剂,专项资金要纳入财政预算、专户管理。
二、信息管理制度1.所有登记在管病人均需要录入我市“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专人负责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工作,承担信息安全和保密责任。
未经授权同意,不得透露患者信息。
2.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妥善保存每位病人的档案资料(电子档案、纸质档案、包括个人信息补充表、随访表、体检表、知情同意书等)以备查检。
三、管理工作制度(一)建立网络建立街道和社区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网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实施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单位配备兼职精神卫生医务人员1〜2人。
(二)职责分工1.街道精防机构主要职责:①协助区级卫生行政部门起草有关严重精神障碍疾病管理治疗的实施方案等文件;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区域内精神疾病社区康复网络;开展精神疾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宣传。
②接受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的业务指导和帮助,协调上级精神卫生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严重精神障碍疾病患者的信息传递和管理治疗工作。
③协助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严重精神障碍病康复管理工作中的政策支持、部门配合;参与对严重精神障碍病患者康复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督导。
④承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街道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管理培训。
⑤制定管理服务工作方案,工作制度或工作流程;完成乌达区卫计局交办的其他任务。
2.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要职责①落实精防管理人员,开展针对性培训,并指导到位。
②大力开展当地精神卫生知识普及工作。
③接受区精防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督导。
④对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进行随访、个案管理。
⑤指导社区内病情稳定的严重精神障碍病人康复训练。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双向转诊制度为了给精神障碍患者提供方便、快捷的转诊治疗绿色通道,建立专科医院—卫生院双向转诊工作机制,发挥基层医疗卫生和康复服务机构的作用,做好社区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访视和康复指导,为患者提供连续、完整的治疗康复服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一、双向转诊分类,双向转诊分为上转和下转:(一)上转:由乡镇卫生院转诊至精神病专科医院。
(二)下转:由精神病专科医院转诊到乡镇卫生院。
二、转诊对象:患有精神障碍的XX市各乡镇常住人口。
三、转诊疾病种类:1、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精神病等;老年痴呆、脑血管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癫痫所致的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患所致的精神障碍等器质性精神障碍;酒精所致的精神障碍、各种药物(含毒品)依赖所致的精神障碍等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的精神障碍;中度、重度、极重度精神发育迟滞以及伴有精神障碍的精神发育迟滞;2、确已导致患者精神活动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其他精神障碍,如病情严重的强迫症、恐惧症等。
四、转诊指征:(一)上转指征:1、各类精神障碍的发作期,如严重的幻觉、妄想、兴奋、躁动、思维紊乱的患者;2、有暴力攻击或明显自伤、自杀行为的患者;3、疑似精神障碍患者或精神障碍诊断不明确者;4、治疗过程中出现与抗精神病药相关的急性毒副反应;5、在家维持治疗效果不好,病情复发或加重的患者;6、病人或家属要求门诊或住院治疗的患者;7、家庭监管无力需住院治疗的患者;8、有“关锁”的精神障碍患者。
(二)下转指征:1、诊断明确,仅需门诊治疗不需住院或病情较稳定者;2、住院治疗出院后,需进行社区跟踪随访、教育康复者;3、主要精神症状控制,愿意参加社区康复活动及职业康复训练的康复者。
五、工作要求1、坚持知情同意原则,充分尊重患者及家属的知情选择权。
2、对转诊不合作的患者,应尽量争取家属的支持,必要时与街道、残联、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和患者单位联系,协助转诊。
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的效果分析发布时间:2023-06-26T10:31:16.219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2月2期作者:梁志斌梁金群颜玉贤陈明玉许一帆[导读]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的效果分析梁志斌梁金群颜玉贤陈明玉许一帆(广东省阳江市人民医院;广东阳江529500)摘要:目的探讨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的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我科收治的80例老年癫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托吡酯治疗,观察组接受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比较组间疗效、不良反应、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显著(P<0.05)。
结论? 针对老年癫痫的临床治疗,使用丙戊酸钠缓释片可以确保理想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提升老年患者的生活功能,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关键词:丙戊酸钠缓释片;治疗;老年癫痫;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一过性脑功能紊乱的一组疾病和综合征,属于临床高发的慢性病。
近几年,癫痫在我国的临床发病概率逐渐上升,是发病概率仅次于脑血管病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民众的身体健康,降低其生活质量。
异常放电的起始部位与传播方式不同,导致癫痫发作的疾病表现极具复杂性,具体可概括为:精神、意识、自主神经、感觉以及阵发性运动等各方面功能障碍。
绝大部分癫痫患者持续使用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即可减少疾病发作的次数,其中丙戊酸钠属于临床常用的广谱类抗癫痫药物[1]。
老年癫痫患者年龄大,合并多种疾病,肝肾功能较差,抵抗力低,不良的身体素质导致限制了治疗效果,增加了恢复难度。
同时,反复癫痫发作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正常生活,让老年患者由于疾病倍感压力。
丙戊酸钠是临床广泛应用的常规抗癫痫药物,药理机制为γ-氨基丁酸水平的降低,强化突触前、突触后γ-氨基丁酸的传递,抑制γ-氨基丁酸转氨酶的活性,减少神经元的持续性发放,以此多重抑制丘脑皮质环路,实现抗癫痫的目的[2]。
老年期痴呆的临床诊断答案1、帕金森(叠加)综合征通常以(A)为首发症状A、运动症状B、幻觉或错觉C、肢体动作不协调D、以上都是2、关于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语言障碍的叙述错误的是(B)A、流畅性差B、节律正常C、拼音异常D、忧郁多见3、老年变性病所致痴呆的第二常见病因(D)A、CADASILB、额颞叶痴呆C、SDD、路易体痴呆4、痴呆的病因包括(D)A、变性病、血管病、感染B、肿瘤及副肿瘤性C、外伤、中毒D、以上都是5、关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的叙述错误的是(B)A、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B、无帕金森样表现C、眼球运动障碍D、中轴性肌张力障碍6、进行性非流利性失语占FTLD的(A)%A、20B、30C、40D、507、路易体痴呆临床特点不包括(D)A、反复出现的视幻觉B、自发性锥体外系损害C、病程进行性加重D、早期记忆障碍明显8、下列(D)以眼球活动障碍为首发症状A、阿尔茨海默病B、血管性痴呆C、额颞叶变性D、进行性核上性麻痹9、关于语义性痴呆叙述错误的是(C)A、进行性命名不能B、词语理解受损C、影像学额叶前部萎缩D、易误诊为AD10、痴呆的诊断方法包括(D)A、病史、躯体及神经精神检查B、神经心理学检查C、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D、以上都是老年期痴呆的鉴别诊断及病例分析答案1、克雅氏病分(C)型A、2B、3C、4D、52、正压性脑积水(NPH)临床特点不包括(D)A、步态异常B、痴呆C、小便失禁D、脑脊液压力异常3、关于散发型CJD叙述错误的是(C)A、中年后发病B、进行性加重的痴呆、锥体外系损害、肌阵挛C、MRI:底节及皮层信号正常D、周期性尖慢复合波4、关于亨廷顿舞蹈病叙述错误的是(C)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大脑皮质及新纹状体病变C、第6号染色体异常D、治疗选用丁苯那嗪5、亨廷顿舞蹈病临床特征包括(D)A、舞蹈样不自主运动B、进行性痴呆C、多在中年起病D、以上都是6、家族性克雅氏病占(C)%A、80-90B、20-30C、10D、57、关于副肿瘤性边缘性脑炎叙述错误的是(B)A、机体对肿瘤抗原的自身免疫反应B、于癌症诊断之后出现C、症状可以在数周或数月内进行性加重D、颞叶内侧及相关边缘结构T2高信号8、散发型CJD血清S100蛋白浓度(A)A、升高B、降低C、不变D、以上均可9、Whipple病的临床表现不包括(C)A、伴有吸收不良的慢性腹泻、腹痛B、缓解复发的移动性多关节痛C、体重增加D、皮肤色素沉着10、PLE的临床症状包括(D)A、记忆力减退、人格改变B、焦虑或抑郁C、部分或全面性癫痫发作D、以上都是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组织学改变答案1、神经元内的颗粒空泡变性在海马的(A)段最为常见A、CA-1B、CA-2C、CA-3D、CA-42、关于阿尔茨海默病叙述正确的是(D)A、神经系统变性性疾病B、以渐进性的认知功能损伤为特征C、奥格司特是第一例阿尔茨海默病病人D、以上都是3、大脑淀粉样血管病(CAA)在(C)多见A、蛛网膜下腔B、大脑皮质C、以上均是D、以上均不是4、神经影像学的诊断基础包括(D)A、CTB、MRIC、SPECTD、以上都是5、阿尔茨海默氏病人以(B)为首发症状A、精神不集中B、记忆力减退C、躁动D、以上都是6、海马中(B)段被称为抵抗段A、CA-1B、CA-2C、CA-3D、CA-47、神经系统变性病的共同特点是(C)A、选择性神经细胞脱失B、胶质细胞增生C、选择性神经细胞脱失伴胶质细胞增生D、以上都不是8、神经原纤维缠结分布中,(D)较少受累A、海马B、海马旁回C、杏仁核D、大脑皮层9、大多数病人脑萎缩是从(A)开始的A、颞叶内侧B、额叶内侧C、顶叶内侧D、枕叶内侧10、阿尔茨海默病的大体病理改变不包括(D)A、弥漫性的脑萎缩B、脑回变窄C、脑沟加深D、脑沟变窄BPSD的诊疗答案1、《老年期痴呆防治指南》对抗精神病药使用的建议叙述错误的是(B)A、治疗一定要针对“靶症状”B、起始剂量宜小、调整幅度宜小、调整间隔宜短C、始终警惕药物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D、以最小有效量进行治疗2、高达(C )%的AD患者会出现抑郁A、60B、70C、80D、903、下列症状中属于情感症状的是(A)A、抑郁B、幻觉C、人格改变D、行为症状4、下列症状中属于知觉症状的是(B)A、抑郁B、妄想C、狂躁D、行为症状5、关于临床诊疗路径第二步照料与训练叙述正确的是(D)A、尽量保持患者生活环境稳定,必须改变时要采用缓慢渐进的方式B、简单原则,有限目标,个体化C、关爱照料者D、以上都是6、BPSD治疗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A、避免全程干预B、遵循规范化的临床治疗路径C、让家属成为治疗小组中的重要成员D、着眼患者个人及其家庭整体生活质量的改善7、IPA于(A)年制定了BPSDA、1996B、1997C、1998D、19998、BPSD发展早期不会出现(B)A、社交退缩B、攻击性C、抑郁D、自杀倾向9、BPSD临床治疗路径分(C)步A、3B、4C、5D、610、大于(C)%的AD患者有至少一种行为学症状A、30B、40C、50D、60。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方案三篇第1条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计划政府综合管理办公室、村委会、医院部门、卫生室为了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计划和相关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要求,为确保我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项目的顺利实施,逐步建立了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危险行为综合防控的有效机制。
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相关文件,如卫生部《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实施办法》和《重性精神疾病监测与治疗项目技术指导方案》,结合我镇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现将《XX镇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贯彻执行。
1 、诊断明确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对象辖区内常住居民中的居家者。
主要包括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偏执型精神病、双相情感障碍、癫痫诱发性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伴精神障碍。
2 、服务内容(1)患者信息管理当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纳入管理范围时,家属应提供或直接传递原承担治疗任务的专业医疗卫生机构的疾病诊断和治疗相关信息。
同时,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建立患者住院健康档案,并按要求填写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二)对相应管理的重度精神障碍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每年至少随访4次,每次随访应进行患者风险评估;检查病人的精神状态,包括感觉、知觉、思考、情感和意志行为、洞察力等。
;询问和评估患者的身体疾病、社会功能、药物治疗和各种实验室测试的结果。
其中,风险评估分为6个层次。
0级不符合以下1-5级。
一级口头威胁,叫喊,但不砸。
二级粉碎行为,仅限于家庭,可以说服停止反对财产。
三级罢工行为显然是针对财产的,无论在什么场合,都不能被说服停止。
四级连续砸人行为,不论场合、针对财物或人员,都不能被说服停止(包括自伤、自杀)。
使用5级武器对人实施暴力,或纵火、爆炸等。
无论在家还是在公共场合。
(3)分类干预:根据患者的风险评估等级、社会功能状态、精神症状评估、自知力判断,以及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或躯体疾病,对患者进行分类。
老年患者的癫痫和痴呆:双向关系?
随着医疗保健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癫痫老年人的数量将在全球范围内大幅增加。
在发达国家,癫痫发病率最高的已经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中,随着预期寿命的增加,年轻时患癫痫的人也会活得更久。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患有癫痫的老年人更容易患有认知功能障碍,并且癫痫和痴呆之间可能存在重要的双向关系。
因此,一些患有癫痫的人患痴呆症的风险较高,而患有某些形式的痴呆症的人,特别是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症患癫痫的风险显着增高。
与这一新兴观点一致,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患有癫痫症的人和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人有共同的风险因素。
近期在《Brain》杂志上发表的关于”癫痫老人的认知与痴呆”的综述中,提到了癫痫和痴呆之间可能存在重要的双向关系。
Gowers首先介绍了癫痫性痴呆的概念,暗示痴呆和癫痫可能在某些受试者中是同一潜在疾病的后果。
老年癫痫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越高,这些患者是否可能会增加痴呆症的发病率,尤其是那些患有癫痫的患者,这一问题肯定存在疑问(Höller和Trinka,2014)。
作为EURODEM 项目的一部分,重新分析了八项病例对照研究,这些研究评估了在几种疾病中发生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van Duijn et al.,1991)。
与基于人群的对照相比,癫痫患者在癫痫诊断后至少1年内被诊断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对风险增加。
阿兹海默病的最大风险发生在患有癫痫<10年(相对风险2.5)与> 10年(相对风险1.4)的患者中。
但重要的是,这种增加的风险似乎与长期癫痫发作的累积效应无关。
基于1980年至1989年期间三个全国性荷兰发病率登记的后续研究调查了50-75岁患者的痴呆风险。
发现癫痫患者在8年内被诊断患有痴呆症的相对风险为1.5(Breteler 等,1995)。
10年(相对风险2.5)与>
尚未明确确定痴呆症发病可能性增加的机制。
有趣的是,部分风险可能归因于阿尔茨海默病和/或血管性痴呆患者实际上更容易患癫痫的事实(Hommet 等,2008; Imfeld 等,2013)。
在一项英国研究中,检查了22 084名患者(平均年龄约80岁,一半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记录,在调整癫痫发作的基线预测因素后,阿尔茨海默病与癫痫发作风险显着增加[风险比(HR)5.31,95%置信区间(CI)3.97-7.10](Cook 等.,2015)。
此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血性卒中的风险较高(HR 1.49, 95%CI 1.06-2.08),这是发生癫痫发作的独立危险因素。
在汉族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阿尔茨海默病的癫痫发作风险高于年龄匹配的对照组(HR 1.85; 95%CI 1.40-2.90)( Cheng 等,2015)。
血管性痴呆也会增加癫痫发作的风险。
英国另一项大型人群研究检查了4438例血管性痴呆病例和7086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记录,将其与11 524例无痴呆患者(三个样本中平均年龄> 80)进行比较。
据报道,血管性痴呆的发作癫痫发作的比值比为5.7(95%CI 3.2-10.1),阿尔茨海默病发作的癫痫发作比例为6.6(95%CI 4.1-10.6)(Imfeld 等,2013)。
因此,它可能不仅仅是癫痫和相关风险因素,增加痴呆风险,而是痴呆症- 无论是阿尔茨海默病或血管性痴呆的形式 - 同时增加癫痫的风险(Helmstaedter和Witt,2017)。
这些考虑提出了一些重要问题:癫痫发作会引起痴呆症,痴呆症会导致癫痫发作,还是会引起其他原因?最近的一些研究表明,癫痫本身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症状而不是疾病(Helmstaedter和Witt,2017)。
有人认为,癫痫只是潜在病理过程的一种表现,可能导致癫痫发作,认知能力下降,心理问题,全身性疾病,或许是间接的心理社会困难。
例如,可以在几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前驱期观察到癫痫发作(Cretin 等。
,2017年),一些针对轻度认知障碍或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研究报告认为,与没有癫痫发作的患者相比,患有癫痫发作的患者认知能力下降可能在几年前开始(Amatniek 等,2006;
Irizarry 等。
,2012; Vossel 等,2013)。
这些研究结果使一些作者考虑是否可能在TLE (Temporal Lobe Epilepsy)。
患者中发生可能发展为痴呆的类似过程(Höller和Trinka,2014)。
在患有家族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早发性阿尔茨海默病(<50岁)的患者中,癫痫发作比典型的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更常见,影响> 45%的病例,尽管速率因特定的基因突变而异(Zarea 等。
,2016)。
这表明患有阿尔茨海默病(50-59岁)的年轻人发生癫痫发作的风险最高,因此疾病持续时间可能并不重要(Amatniek 等,2006)。
还有一些证据表明,典型的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癫痫可能与认知能力下降的快速进展有关(Volicer 等,1995; Amatniek 等。
,2006),但需要大规模的纵向研究来证实这一点。
正如最近全面的综合系统评价所强调的那样,需要做更多的工作来充分阐明痴呆症中癫痫的流行病学以及癫痫中痴呆症的流行病学(Subota 等,2017)。
目前尚不清楚癫痫和痴呆是否只是共同的风险因素,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双向关系。
50岁)的患者中,癫痫发作比典型的晚发性阿尔茨海默病更常见,影响>
参考文献:
Sen et al. Cognition and Dementia in Older
Patients With Epilepsy
Brain. 2018;141(6):1592-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