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信仰 柯尔克孜族有何宗教信仰
- 格式:docx
- 大小:4.46 KB
- 文档页数:2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柯尔克孜族民歌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简介导语: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
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
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萨克族相近,包括“阿赞”、“塔拉乌克”、“加帕拉尚”和一些宣扬伊斯兰教义的民俗歌曲等。
不过,在新疆额敏县和黑龙江富裕县的柯族人多信奉藏传佛教和萨满教,此类宗教音乐多与蒙古族和藏族宗教音乐相近似。
民间音乐是柯尔克孜传统音乐的主体,包括民歌和器乐。
按照民族习惯,柯尔克孜民歌可分为“恰尔威奇额尔”(牧歌)、“木卡巴特额尔”(颂赞歌)、“达斯坦”(叙事歌)、情歌、习俗歌等类别。
牧歌是人们喜爱的一种散板类歌曲,曲调辽阔开朗,节奏自由,旋律高昂,近似于蒙古族的“长调”民歌。
较有代表性的曲目有《我们的草原风光好》《歌唱草原》等。
叙事歌的内容非常广泛,大到历史题材、小到生活琐事,都可以用这种体裁演唱。
歌词可长可短,一般采用同一首曲调反复演唱,多一字一音,旋律带有较强的说唱性。
较有代表性的曲目,如反映1913年柯尔克孜人民因反抗沙俄遭镇压被迫四处飘流的《悲伤的岁月》,以及驰名中外的长篇英雄史诗《玛纳斯》等等。
情歌在柯尔克孜民歌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内容多反映男女青年对爱情的向往,或者是对早期买卖婚姻的揭露和控诉。
此类歌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且曲调丰富,旋律抒情婉转,常由歌手持考姆兹自弹自唱,着名曲目有《姑娘的忧伤》《姑娘的哀怨》《古娜泰》《白鸽子》等。
习俗歌也是人们生活中应用较广的一类歌曲,根据使用场合和功能生活常识分享。
柯尔克孜族的传统仪式“玛扎尔塔依德”啥样>在中国,柯尔克孜族主要是信仰伊斯兰教,但在历史的长河中,柯尔克孜族在皈依伊斯兰教之前,还信奉过原始的萨满教。
萨满教最大的特点是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用来祈求上天保佑他们平平安安,风调雨顺。
柯尔克孜族现在虽然信奉伊斯兰教,但在其生产、生活当中仍然保留着萨满教的一些遗俗,“玛扎尔塔依德”仪式就是其中之一。
柯尔克孜族大多数人生活在牧区,生活与畜牧业息息相关,羊群每年是冬季产崽,经过整整一个冬季,储备的草料即将用净。
春夏季节是羊群成长的季节,每年春季的降雨往往决定着牧场草势的长成,而牧草长势如何直接影响着羊群的成长。
进入秋季后,是牧民们的收获季节,羊群的肥瘦又直接影响着牧民的收入。
因此,牧民们每年最担心的就是春季的降雨,于是他们就以“玛扎尔塔依德”仪式来向上天祈求降雨,“玛扎尔塔依德”的主要意思就是祭拜或祭拜圣迹的意思。
“玛扎尔塔依德”仪式一般在3月底举行,由村里年长的、德高望重的人来主持,由他来定时间,大家来准备。
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都量力而行,或捐一只羊或几家合起来捐一头(匹)牛或马,没有人强求,大家都是自愿的。
约定的日子来到时,一大早,村里的男女老少都不约而同地来到当地被人们公认为是圣迹的地方,这种地方很开阔,还必须有一眼泉水,而且泉水不能被污染。
村里的人都常年自觉地保护这眼泉水,大人时常会教育小孩不要往水里乱丢东西。
在泉水附近通常会有至少一棵柳树,有些地方还会有一个石磨盘。
仪式开始后,大家秩序井然,各家都搭起临时的灶台,女人们就会取出早已准备好的小锅,点火烧油,用发好的面团炸油饼子,男人们则另搭起几口大锅,烧上大火,并从泉眼处打来泉水倒进锅中,并对大家带来的牛、羊和马进行祈祷后宰杀。
柯尔克孜族习俗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崇拜>柯尔克孜人对祖先的崇拜。
这种习俗起源于其长期信仰萨满教“灵魂不灭”的观念。
萨满教认为,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游荡于空间之中,一旦灵魂附体,人又可以复生。
这种观念导致了祖先崇拜。
柯尔克孜人的祖先崇拜,首先表现在葬仪上。
古代柯尔克孜人实行土葬,并有各种各样的殉葬品。
在叶尼塞河流域古柯尔克孜族人的墓葬中发现,死者的殉葬品中有牛、马匹,还随葬有各种生活用品。
对祖先的崇拜还表现在对死者的祭典上。
在祭典仪式上一般都要宰杀牛羊马匹,为死者准备丰盛的食物。
在《玛纳斯》的“阔克托依的祭典”一节中,描写了哈萨克、柯尔克孜族人祭典最盛大的场面。
对祖先的崇拜往往也是对英雄的崇拜,崇拜的祖先大都是本民族的英雄。
玛纳斯被柯尔克孜族人视为全民族的祖先,因而崇拜最集中的表现是对英雄玛纳斯的崇拜。
不仅在《玛纳斯》和民间文学中是这样,在现代生活中,直到今日,柯尔克孜族人依然将玛纳斯作为他们崇拜的对象,遇事依然祈求玛纳斯的庇护。
人们在发誓时往往用“如果我违背诺言,让玛纳斯的灵魂惩罚我,让玛纳斯的坟墓惩罚我,让玛纳斯的威力惩罚我”。
这是将祖先崇拜与英雄崇拜紧紧地给合在一起了。
柯尔克孜族人的祖先崇拜晚于自然崇拜,这是随着社会发展在意识上的一个重大转变和进步。
随着祖先崇拜的出现,柯尔克孜人逐步认识了人的力量、人的作用、人的个性,逐步增强了人类战胜自然、改造自然的信心和勇气,逐步由自然主宰人类命运向人类自己主宰命运进化。
这是认识观念上的一次飞跃。
萨满文化在柯尔克孜人生活中留下的种种痕迹,至今仍随处可见。
直至今日,即便是早已信仰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依然认为“腾格里”(苍天)是至高至尊的,将“腾格里”与“胡达”(真主)并论,遇事往往祈求“腾格里”保佑等等。
现在柯尔克孜人过传统节日“诺肉孜”的全部活动,都是萨满文化留下来的古习,即便在伊斯兰教节日古尔邦节时跳的狂欢舞,依然是萨满舞。
在柯尔克孜族的民间文学作品中,到处可见萨满文化的遗俗。
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5篇第一篇: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柯尔克孜族民情风俗柯尔克孜族在喀什分布在塔什库尔干、疏附、疏勒、莎车、叶城、英吉沙等地。
“柯尔克孜”是民族自称,其含义有“四十个部落”、“四十个姑娘”或“草原人”等说法。
柯尔克孜的先民,最初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唐朝时称“黠戛斯”。
公元840年,一部分黠戛斯人随着回鹘人西迁到了新疆。
柯尔克孜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现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
他们普遍信仰伊斯兰教,也有一部分信仰喇嘛教。
柯尔克孜男子常戴高顶方形卷沿帽和两侧有突出护耳的皮帽或毡帽,内穿白色绣有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蓝、黑色棉布做成的长“袷袢”,腰束皮带,并佩带小刀。
女子喜穿缀有银扣的对襟上衣,下穿多褶长裙或下端带皱裥的连衣裙,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姑娘们普遍喜好红色衣裙,戴红色丝绒圆顶小帽或水獭皮帽。
妇女多披白色头巾,穿绣有花纹的高筒皮靴。
未婚姑娘喜扎许多小辫,婚后改扎双辫。
妇女喜戴耳环、项链、手镯、戒指等。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主要为奶子、奶皮、奶油、酸奶、奶饴等奶制品和牛、羊、马、骆驼等肉类,辅以面食、蔬菜。
喜喝茯茶。
柯尔克孜族牧民多住圆形毡房,顶部开天窗。
夏季多住在草原及河流附近,冬季迁居向阳山谷。
定居的群众多住方形平顶土房,房子周围种有瓜果、蔬菜。
柯尔克孜族十分好客和注重礼节。
路上相见,互相问候,家里来客,热情款待。
迁居时,邻居们也要互相设宴招待。
柯尔克孜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
民歌的形式和内容比较丰富,著名的民间史诗《玛纳斯》,是一部古代柯尔克孜族的百科全书。
乐器有10多种,以三弦琴“库姆孜”最为人民喜爱。
传统的工艺美术——刺绣、擀毡、雕刻、织花等也别具特色。
文娱活动丰富多彩,除唱歌、跳舞、说故事外,有刁羊、赛马、摔跤、马上拉力、拔河等。
“姑娘追”是柯尔克孜人民喜爱的一种马上运动,也是青年男女表白爱情的一种特殊方式,通常在喜庆丰收、举行婚礼、欢庆集会时举行。
开始时将参加运动的人员分成两部,然后一方出男,一方出女,男女骑马同往指定地点。
柯尔克孜族简介柯尔克孜族,与吉尔吉斯族是指同一个民族,属于汉语的同名异译。
该民族主要分布于中亚,为吉尔吉斯斯坦的主体民族,多信仰伊斯兰教。
现代汉语对居于中国境内的这一民族常称“柯尔克孜族”,对居于中亚的这一群体称为“吉尔吉斯族”。
中国境内约有16万柯尔克孜人(2000年),主要分布于新疆西部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
文化柯尔克孜族的史诗最著名的是《玛纳斯》,有20多万行。
是一部传记性的英雄史诗,描绘了玛纳斯家族八代人反抗异族侵略、保卫家乡和柯尔克孜族人民的安宁生活这样一个主题。
何尔克孜族人民能歌善舞,阿肯、伊尔奇、玛纳斯奇是民间音乐的创作者、加工者和传播者。
节庆柯尔克孜族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诺若孜节,按柯尔克孜族的历法,新月每出现一次为一个月,十二个月为一年。
每年第一个月出现时即过诺若孜节。
类似于汉族的春节,届时家家户户都要把好饭好菜摆好,以示庆祝,并且还要用小麦、青稞等七种以上的粮食做成一种名为“克缺”的食品,预祝在新的一年里饭食丰盛。
服饰饮食柯尔克孜族妇女的服饰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般喜欢穿红色的短装和连衣裙,衬衣直领宽大,显得舒适。
裙子多褶形圆筒状,下端束于腰,下端镶制皮毛,显得华丽富贵。
男子多穿一种无领的“袷袢”(外衣),里面穿竖领单襟扣领衬衣,腰问系一根皮带,挂一把小刀,下着条绒裤或皮裤,脚穿长统马靴。
一日三餐,除早餐为馕和茶或奶茶外,中餐和晚餐多以面食、马、牛、羊肉为主;在农区以粮为主食,但肉类仍占有很大比重。
粮食大都用来磨面做馕、面条、奶皮面片及“乌麻什”(用麦面或青稞面做成的稀粥)、“库依马克”(油饼)、“包尔骚”(油餜、“巧巴拉”(馄饨)等。
制作面食时常用皮制的擀面布。
民族特色·柯尔克孜族|“克么孜”和“勃左”原来都是美酒!柯尔克孜族饮食的简介柯尔克孜族的饮食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民族所从事的生产活动和生活的客观环境,并受到宗教信仰、传统观念及生活方式的影响,从而形成了本民族的饮食文化。
柯尔克孜族的饮食与游牧、半游牧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以肉和奶制品为主。
据史书记载,古代柯尔克孜人“四季出行,惟逐水草,所食惟肉酪”。
传说柯尔克孜英雄玛纳斯行军打仗时,其部众主要是以乳肉充军粮。
柯尔克孜族以饲养的牛、羊、马、骆驼、牦牛提供生活所需的肉和乳,几乎一日三餐都离不开肉、奶、乳制品。
小麦、青稞、蔬菜在他们的饮食中只是辅助食品。
夏秋季,主要的饮食为鲜奶、酸奶酪、奶皮子、奶油、肉食和面食。
冬春季,主要饮食是肉、干酸奶酪、酥油、面食等。
一年四季皆离不开奶茶,马肉、马肠为最佳食品。
信奉伊斯兰教的柯尔克孜人,忌食猪肉和自死牲畜肉,忌食鹰和乌鸦等飞禽,禁食动物血。
肉食主要有羊肉、牛肉、马肉、骆驼肉、野羊肉、鱼、牦牛肉等,食用方法主要有煮、烧烤、熏三种。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等。
谷面类食物有圆饼(或称馕)、稀面条、肉片面条、乌麻什、油果、油饼、米饭等多种,其中以馕、油果最为常见。
柯尔克孜族的待客饮食柯尔克孜族不仅是一个好客的民族,而且是一个很讲究礼仪的民族,他们给尊贵的客人吃烤全羊。
柯尔克孜人有极为讲究的饮食方法与礼仪。
“克么孜”(马奶酒)和“勃左”(孢孜酒),都是柯尔克孜人夏秋季招待客人的上好饮料。
按柯尔克孜的习惯,在夏秋两季,如果毡房里来了客人,主人不用马奶酒和孢孜酒招待,就会受到邻里的耻笑和谴责。
每年从7月份开始,是柯尔克孜人由冬牧场转到凉爽的夏牧场的季节。
此时的夏牧场,草茂水足,是牲畜抓膘育肥的好时候,也是牲畜产奶最多的时候,是牧民们加工奶制品的大忙季节。
他们将牛奶、羊奶除喝新鲜的之外,还酿成上等饮料马奶酒,加工成奶酪并做成奶干,以备冬季食用。
孢孜酒,用料主要是粮食,因而四季皆可酿制,又因原料之别,有冬酒夏酒之分,也就是有热性和凉性之分,可谓“冬饮热酒夏饮凉,一年四季飘酒香”。
黑龙江柯尔克孜族简史目录概述第一章清朝时期的柯尔克孜族第一节族称、族源一.族称二.族源第二节额鲁特蒙古对柯尔克孜族的统治一.额鲁特蒙古属部二.东迁前的游牧状况三.氏族部落组织第三节第一次东迁一.东迁时间、原因、路线二.安置与待遇三.入旗编佐四.居民去向第四节第二次东迁一.东迁时间、原因、路线二.安置于待遇三.居民去向第五节社会经济一.渔猎生产二.采集生产三.畜牧业生产四.农业生产第二章民国与伪满洲国时期的柯尔克孜族第一节辖区一.行政区划二.自然环境三.村落变迁第二节社会地位一.社会地位二.保甲制度三.赋税徭役四.生活状况第三节经济一.生产关系二.捕猎业三.畜牧业四.犁耕业五.打草、割条子第三章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柯尔克孜族第一节人口一.人口发展二.人口分布第二节建立人民政权一.实行土地改革二.村政权建立三.支援解放战争第三节政治生活一.党团组织建设二.民族识别确认三.享受平等权利四.团结和谐五.民族干部成长第四节社会经济一.生产关系二.农业三.畜牧业四.其他各业第五节经济生活一.经济收入二.生活质量第四章风俗习惯第一节衣食住行一.服饰二.饮食三.住宅四.交通第二节人生礼仪一.生诞二.婚嫁三.丧葬四.礼仪第三节节庆祭祀一.节庆二.祭祀三.占卜四.禁忌第五章宗教信仰第一节萨满教第二节藏传佛教第三节伊斯兰教“失传说”第四节民间信仰第六章语言第一节语言状况一.语言掌握者的人数与分布二.语言掌握程度三.语言掌握者的年龄结构四.双语情况第二节濒危成因一.环境变化影响二.人口发展影响三.族际婚姻影响四.非本民族语言影响第三节语言价值一.语言职能二.研究价值三.发展趋势第七章教育卫生第一节社会教育一.生产教育二.军事教育三.道德教育四.宗教教育五.文化教育第二节学校教育一.办学历程二.教师队伍三.人才培养第三节体育游戏一.体育型二.智力型三.娱乐型第四节医疗卫生第八章文化艺术第一节文化现状一.古老文化资源遗存二.复合文化的形成三.新疆柯尔克孜族文化的传入四.新世纪的文化塑造第二节文学一.民间故事二.民歌三.谚语、谜语第三节艺术一.音乐二.舞蹈第九章民族研究第一节研究状况一.社会调查二.出版书籍三.发表文章第二节研究成果一.出版书籍取得的新成绩二.东迁历史研究取得新成果三.宗教研究取得新认识四.语言挽救取得新进展五.塑造历史文化取得新成效六.姓氏研究出现新推进第三节研究组织一.第一届研究会二.第二届研究会三.第三届研究会第十章人物传略第一节建国前的人物一.清朝时期二.民国与伪满洲国时期第二节解放战争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人物一.人物传二.人名录三.荣誉表大事记后记。
新疆塔城柯尔克孜族的藏传佛教信仰特征
阿斯卡尔·居努斯
【期刊名称】《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4(042)003
【摘要】新疆塔城地区大多柯尔克孜人信仰藏传佛教,这个特殊的族群由于被动接触,缺乏对藏传佛教的深刻体会和情感联系.其信仰特征如下:1.对藏传佛教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高,但普遍对藏传佛教有深厚的情感;2.藏传佛教给塔城信仰此教的柯尔克孜族提供了安全感和归属感;3.随着时代的变迁,他们对佛的观念日趋淡化,宗教已是世俗化趋势;4.宗教融汇于其生活和风俗习惯之中,并将长期存在.
【总页数】4页(P86-89)
【作者】阿斯卡尔·居努斯
【作者单位】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新疆乌鲁木齐830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C95
【相关文献】
1.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柯尔克孜族宗教信仰调查 [J], 艾莱提·托洪巴依
2.攀附与逃遁:民族信仰和谐共生——以藏传佛教与纳西族民族信仰为例 [J], 郭志合
3.阿合奇县哈拉奇乡柯尔克孜族信仰状况调查 [J], 阿斯卡尔·居努斯
4.察布查尔县锡伯族宗教信仰历史与现状考察之一——伊犁锡伯族的藏传佛教信仰
[J], 胡方艳;贺元秀;苏德善;王鹏;赵崇禧
5.信仰与理性——浅谈藏传佛教信仰五十年变迁 [J], 达宝次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柯尔克孜族信仰柯尔克孜族有何宗教信仰>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萨满教。
约在公元10世纪柯尔克孜人的意识中还充满着崇拜自然神的宗教观念,主要是水神和草神。
这跟当时柯尔克孜人(时称黠戛斯)以游动的畜牧业经济为生有密切关系。
由于当时生产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自发现象(如天旱缺水、牧草枯萎等)无法理解而又无力抗拒,于是相信在这些现象后面有超自然的力量,即有神灵在主宰着。
因为水和草对于人和牲畜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柯尔克孜人对主宰着这两者的神最为崇拜。
同时,他们还崇拜大自然的其他现象。
柯尔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图腾。
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柯尔克孜族世界着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讲述的也是跟母鹿有关)。
除此,还信仰“乌买”女神信奉祖先和天神,他们朝南方祷告,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
到了清代,才转信伊斯兰教,属于正统的逊尼派。
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早在16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了。
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哈纳菲派。
礼拜寺是教徒活动的主要场所。
礼拜寺多数建在城市。
教规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功”、“朝功”。
宗教禁忌忌踩盐和食物。
盐和食物自古被族人视为神圣物品,故认为踩踏盐与食物为极大罪过。
此外,古代柯尔克孜人还忌跨越象征食物宝藏的餐布,忌坐由牲畜绒毛搓成的毛绳,忌跨越花绳(据传该族视狼为图腾,而狼跨越花绳)等原始宗教性禁忌习俗。
忌对月亮、星星诉苦。
该族先民认为星代表人的生命,是人的命星,月是冷神,向其诉苦是一种罪过。
忌傍晚睡觉,易被妖魔缠身。
忌晚上往外拿白色的东西。
因奶为白色,是该族主要食品,故视白为财富、为幸运、为神圣色。
晚上从家里往外拿白色的东西,这等于拿走财富与幸福。
忌黑,认为黑色可引起恐惧,带来灾难,为邪恶、黑暗、绝望之象征,故除丧礼中穿黑色衣服外,日常生活中忌讳黑色。
柯尔克孜,是柯尔克孜语“四十个姑娘”的意思。
这是一个古老的民族,早期生活在蒙古大草原上以叶尼塞河为中心的地方,时称坚昆,公元9世纪摆脱回鹘统治建立汗国。
如今,在中国境内的柯尔克孜人主要居住在现在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少数散居在新疆北部的伊犁地区和新疆南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也有一些柯尔克孜人,是当年民族南迁的时候迁居那里的。
柯尔克孜族男子一般不留长发,而留胡须。
妇女梳两条辫子,未出嫁的姑娘则扎40根辫子。
男子一年四季多戴白毡帽,冬季多穿皮衣皮裤,上身穿白色绣花边的圆领衬衫,外套羊皮或黑蓝色棉布无领长“袷袢”,也有用驼毛织成的,袖口黑布沿边,系皮腰带,带上拴小刀、打火石等物。
女性穿对襟上衣,宽大无袖,长不过膝,缀银,下搭多褶的长裙,外套黑色坎肩或“袷袢”。
他们的服装华美,色彩绚丽,美不胜收。
最抢眼的要数头顶的华冠,看着就让人肃然起敬,穿戴之后使得女性显得那么庄重和尊贵。
宗教在柯尔克孜服饰中也得到了反映。
柯尔克孜人在历史上和很多西域的游牧民族一样,早期曾经信奉过萨满教,后来又皈依佛教,17世纪后才信奉伊斯兰教。
伊斯兰文化对柯尔克孜文化产生了多方面深刻的影响,他们喜爱的图案,一定程度上保留了一些萨满教及佛教艺术中人物和动物造型的痕迹,又形成了自己极富草原生活气息的伊斯兰纹饰特点。
撰文·摄影/王守垠高原上的雄鹰——柯尔克孜族TRAVELING IN XIN JIANG 行游新疆柯尔克孜族妇女擅长刺绣,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
这些服饰做工精细考究,构图贴近生活,亲切朴实,风格独特,草原气息浓郁,民族特色突出,立体感极强,条纹清晰,古朴典雅,编织也表现出精湛的技艺。
猎鹰之乡在巍峨的雪山下,彪悍的柯尔克孜牧民骑着骏马,右臂擎鹰,左手挽缰,那景色犹如一副大气磅礴的油画,将柯尔克孜人的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柯尔克孜人来说,猎鹰是一个民族的符号,是他们的精神图腾。
柯尔克孜人过去主要以游牧、狩猎为生,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除了骏马和猎狗外,猎鹰便是他们最好的帮手。
1.1地理学思想史1.什么是现代地理学所依托的基础?地理大发现2.地球是圆的这一理论是被()的航海切身经历证实麦哲伦3.历史上通过欧亚大陆腹心地带以陆上交通形式进入到中国的路径被称为()。
丝绸之路4.文化现象的空间分布与文化现象的形成是文化地理学研究的关键问题。
√1.2近代地理学与地理学家1.()提出了纬度地带性,为科学地理学的创立做出巨大贡献。
洪堡2.近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早期以()为中心。
德国3.德国地理学家李特尔对近代地理学的主要贡献在于()。
区域地理的描述4.德国人文地理学家拉采尔认为哪三种地理因素支配人类迁移及发展?()位置、空间、界限5.康德的星云说是目前解释宇宙最接近事实的假说。
()√1.3文化地理的概念及其发展脉络1.()是源于希腊人的“文化”所代表的内容?耕作、教育、教养2.()不属于自然地理学的范畴。
交通3. 哪个时期的文化指的是培养公民参加政治活动的品质和能力?()古罗马时期4.中世纪的“文化”与宗教活动有直接关系的认知是否正确。
()√5.自然地理学和政治地理学是系统地理学的两个分支。
()×1.4文化地理的地位及其研究的内容1.()理论是西方在探讨文化源地过程中最早提出来的?泛埃及论2.在营造文化景观过程中,人作为文化之中的一个核心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是指()?文化生态3.文化区是文化地理研究的终结点,文化源地是一切问题的起始点。
()√4.世界文化的唯一源地在埃及属于泛埃及论。
()√2.1文化的起源1.认为文化是人类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哲学家是()。
马克思2. ()时期建成的巴黎凯旋门。
拿破仑时期3.中国古人把圣人或者祖宗归结为文化的起源。
()√4.世界文化源地具有单一性,两河流域是世界文化的中心。
()×2.2文化的积累和发展1.在文化积累过程中,文化发展新阶段的代表是()的增加。
异质文化2.中国古人认为()是帝王之尊?北方3.()不属于中国古人排序方式。
六道4.【多选题】文化积累包括哪些形式()?物质,民族,外来文化的积累5. 【多选题】文化积累是通过哪些形式实现的?()语言,文字2.3文化的突变1.特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文化经过接触产生的一种新文化的过程是指()。
一、单选题(题数:40,共 40.0 分)1()地区是B型血分布最广的地区?(1.0分)1.0分•A、北欧地区••B、南亚地区••C、非洲地区••D、美洲大陆•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2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羌族是历史最为悠久的民族之一。
(1.0分)1.0分•A、贵州••B、四川••C、内蒙古••D、甘肃•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3在()中可将肚皮舞视为其代表。
(1.0分)1.0分•A、古罗马文化••B、俄罗斯文化••C、古希腊文化••D、阿拉伯文化•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4在印度教人的眼中,()是非常神圣的动物。
(1.0分)1.0分•A、牛••B、猪••C、狗••D、鸡•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5()是浙江的地理特征。
(1.0分)0.0分•A、多江少山••B、多江多山••C、多江多平原••D、多山少平原•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C6下列地名中不属于军事驻扎地的是()。
(1.0分)0.0分•A、吴堡••B、珠市口••C、驻马店••D、蓝旗营•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7()是中国新疆人群的主要人种。
(1.0分)1.0分•A、欧罗巴人种••B、蒙古利亚人种••C、尼格罗人种••D、乌拉尔人种•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8麦客的特点不包括()。
(1.0分)0.0分•A、季节性强••B、非流动性••C、成群结队••D、地域性逐步推进•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C9分布在埃及的人种主要为()。
(1.0分)1.0分•A、欧罗巴人种••B、尼格罗人种••C、蒙古利亚人种••D、乌拉尔人种•正确答案:A 我的答案:A10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被认为是最晚出现的民族。
(1.0分)1.0分•A、傣族••B、基诺族••C、独龙族••D、侗族•正确答案:B 我的答案:B11关于中世纪斯拉夫人三个分支表述不正确的是()。
(1.0分)1.0分•A、东支-俄罗斯人••B、南支-南斯拉夫本土国民••C、西支-波兰人••D、北支-乌克兰人•正确答案:D 我的答案:D12东正教实行()阶教阶制。
Kirghiz Religious Belief Investigation in Heiziwei Township, Wuqia County, Xinjiang 作者: 艾莱提·托洪巴依
作者机构: 新疆社会科学院中亚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西域研究
页码: 89-95页
主题词: 柯尔克孜族;原始宗教;伊斯兰教;宗教信仰;调查;萨满教;新疆;乌恰县;黑孜苇乡
摘要:历史上,柯尔克孜族先民信仰过萨满教等原始宗教,后信仰伊斯兰教.尽管柯尔克孜族皈依伊斯兰教已有数百年,但在他们今天的信仰中,我们依然可以看到远古信仰的遗留.现在在柯尔克孜族人的信仰中,原始宗教与人为宗教并存依然是其宗教信仰方面的重要特征.这样的特征,反映在他们的生活和行为中,显示出宗教信仰的复杂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呈现出宗教仪式简化、宗教对生活的影响弱化和宗教观念渐趋淡泊的趋势.。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柯尔克孜族信仰柯尔克孜族有何宗教信仰
导语: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萨满教。
约在公元10世纪柯尔克孜人的意识中还充满着崇拜自然神的宗教观念,主要是水神和草神。
这跟当时柯尔克孜
历史上,柯尔克孜人最早信仰萨满教。
约在公元10世纪柯尔克孜人的意识中还充满着崇拜自然神的宗教观念,主要是水神和草神。
这跟当时柯尔克孜人(时称黠戛斯)以游动的畜牧业经济为生有密切关系。
由于当时生产发展水平低下,人们对自然界的种种自发现象(如天旱缺水、牧草枯萎等)无法理解而又无力抗拒,于是相信在这些现象后面有超自然的力量,即有神灵在主宰着。
因为水和草对于人和牲畜来说太重要了,所以柯尔克孜人对主宰着这两者的神最为崇拜。
同时,他们还崇拜大自然的其他现象。
柯尔克孜人最初是崇拜图腾。
有名的图腾是雪豹和鹿,柯尔克孜族世界着名作家艾特玛托夫的小说《白轮船》讲述的也是跟母鹿有关)。
除此,还信仰“乌买”女神信奉祖先和天神,他们朝南方祷告,崇拜太阳,认为火星不吉利。
到了清代,才转信伊斯兰教,属于正统的逊尼派。
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人信仰伊斯兰教。
他们早在16世纪中叶就已经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了。
他们信仰伊斯兰教逊尼派的哈纳菲派。
礼拜寺是教徒活动的主要场所。
礼拜寺多数建在城市。
教规五功:“念功”、“拜功”、“课功”、“斋功”、“朝功”。
宗教禁忌
忌踩盐和食物。
盐和食物自古被族人视为神圣物品,故认为踩踏盐与食物为极大罪过。
此外,古代柯尔克孜人还忌跨越象征食物宝藏的餐布,忌坐由牲畜绒毛搓成的毛绳,忌跨越花绳(据传该族视狼为图腾,
生活常识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