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概念
- 格式:doc
- 大小:52.00 KB
- 文档页数:10
电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以下是电化学的基础知识讲解及总结:1.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化学反应,其中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起到重要的作用。
电池是电化学的主要应用之一,它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可以分为两类,即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获得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
非氧化还原反应是指不涉及电子转移的反应,如酸碱中的中和反应。
3.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被电解的过程。
电解质是指能在溶液中形成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碱等。
4.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与其中的离子浓度有关,离子浓度越高,导电性越强。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也受温度和溶质的物质性质影响。
5. 电极和电位:在电化学反应中,电极是电子转移的场所。
电极可以分为阳极和阴极,阳极是氧化反应发生的地方,阴极是还原反应发生的地方。
电位是指电极上的电势差,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6.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两个或多个电解质溶液和电极组成。
电动势是指电池中电势差的大小,它与电化学反应的进行有关。
7. 法拉第定律:法拉第定律是描述电化学反应速率的定律,它表明电流的大小与反应物的浓度和电化学当量之间存在关系。
8. 电解质溶液的pH值:pH值是衡量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它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有关。
pH值越低,溶液越酸性;pH值越高,溶液越碱性。
总结:电化学是研究电与化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主要研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或者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其中包括电化学反应、电解和电解质、电极和电位、电池和电动势等基本概念。
掌握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电化学反应和电池的工作原理具有重要意义。
电化学基本概念1. 导体(Conductor):能导电的物质称为导体。
有些导体依靠其中的电子传递电流,称为电子导体或第一类导体(如金属,石墨,PbO2、Fe3O4等金属氧化物);有些导体靠离子的移动来实现其导电任务,称为离子导体或第二类导体(如电解质溶液,熔融电解质,固体电解质)。
一般来说,离子导体的导电能力比电子导体小得多。
2. 电极反应(Electrode Reaction):电子导体能够独立地完成导电任务;而要想让离子导体导电,必须有电子导体与之相连接。
但流经两类导体的电荷载体不一样,为了使电流持续不断地通过离子导体,在两类导体界面上必然会有得电子或失电子的反应发生。
这种在两类导体界面界进行的有电子得失的化学反应称为电极反应或电化学反应。
★自发电池 / 电解池3. 阴极(Cathode):电流通过两类导体界面时,使正电荷从电极进入溶液(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
4. 阳极(Anode):电流通过两类导体界面时,使正电荷从溶液进入电极(发生氧化反应)的电极。
5. 法拉第(Faraday):一摩尔电子的电量。
摩尔常数N A =6.02×1023;每个电子的电量 e 0 = 1.602×10-19库仑(Coulomb);一库仑为一安培·秒(Ampere-second);所以:1法拉第 = 6.02×1023×1.602×10-19≈96500库仑1法拉第 = 6.02×1023×1.602×10-19÷3600≈26.8安时(Ampere-hour)6. 法拉第定律(Faraday Law):在整个电路中各处的电流是相等的,因此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的反应物和反应产物之间有如下的精确关系:若反应为M z + + z e- = M,则生成1摩尔 M 所需的电量为 z 法拉第。
★法拉第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电子导体中不包含离子导电的成分,而离子导体中也不包含电子导电的成分。
第一章电化学体系:由两类不同导体组成,在电荷转移时,不可避免地伴随有物质变化的体系。
电极反应:两类导体上发生的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
电化学反应:电化学体系中发生的、伴随有电荷转移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科学:研究电子导电相(金属、半导体)和离子导电相(溶液、固体电解质)之间的界面上所发生的各种界面效应的科学。
即伴有电现象发生的化学反应的科学。
电极:电子导电相和离子导电相相接触,且在相界面上有电荷的转移,整个体系称为电极。
电极电位:电极体系中,两类导体界面所形成的相间电位,即电极材料和离子导体(溶液)的内电位差。
第二章绝对电位:金属与溶液之间的内电位差的数值。
参比电极:能作为基准的、电极电位保持恒定的电极。
相对电位:将参比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回路,所测出的电池端电压,叫做该被测电极的相对电位。
习惯上直接称为电极电位,用表示)标准氢电极:气体分压为101325Pa 的氢气和离子活度为1的氢离子溶液所组成的电极体系。
用氢标电位:相对于标准氢电极的电极电位。
金属接触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金属相之间的外电位差。
形成原因:当两种金属接触时,由于电子逸出功不等,相互逸入的电子数目将不相等,因此在界面形成了双电层结构。
这一双电层结构的电位差就是金属的接触电位。
电子逸出功:电子离开金属逸入真空所需要的最低能量 液体接界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溶液相之间存在的相间电位。
形成原因:两溶液相组成或浓度不同;溶质离子发生迁移;正、负离子运动速度不同;两相界面形成双电层产生电位差在恒压下原电池电动势对温度的偏导数称为原电池电动势的温度系数吉布斯—亥姆荷茨方程应用于电池热力学的另一种表达式,可通过测求反应的焓变电解池腐蚀电池:只能导致金属材料破坏而不能对外作功的短路的原电池。
电池反应所释放的化学能以热能的形式耗散,电池反应不能生成有价值的物质 浓差电池: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不是化学变化,而是一种物质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状态的转移。
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归纳电化学是研究电和化学之间关系的分支学科,主要研究电能和化学变化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
本章主要介绍了电化学基础知识点,包括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池反应、电解反应以及其相关的电解池和电极。
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1. 电化学:研究电和化学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2. 电解:用电能使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物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3. 电解质:能在溶液中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4. 电解池:由电解质、电极和电解物质组成的装置。
5. 电极:用来与溶液接触,传递电荷的导体。
二、电池反应1. 电池: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由正极、负极、电解质和导电体组成。
2. 电池反应:电池工作时在正负极上发生的化学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电池反应中常见的反应类型,在正极发生氧化反应,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4. 电池电势: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电位差。
5. 电动势:电池正极和负极之间的最大电势差。
三、电解反应1. 电解:用电流使电解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
2. 导电质:在电解质中起导电作用的物质。
3. 离子:在溶液中能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4. 阳离子:带正电荷的离子。
5. 阴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
6. 电解池:由电解质溶液、电解质和电极组成的装置。
7. 电解程度:电解质中离子的溶解程度。
8. 法拉第定律:描述了电解过程中,电流量与电化学当量的关系。
四、电解池和电极1. 电解槽:承载电解液和电极的容器。
2. 阳极:电解池中的电流从电解液流入的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3. 阴极:电解池中的电流从电解液流出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
4. 阳极反应:电解池中阳极上发生的氧化反应。
5. 阴极反应:电解池中阴极上发生的还原反应。
6. 电极反应速度:电极上反应的速度。
7. 电极反应中间体:反应过程中形成的中间物质。
电化学是现代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广泛应用于电池、电解、蓄电池、电解涂层、电化学合成等领域。
了解电化学的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电化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1, 电化学:研究两类导体的界面现象以及上面发生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2, 电化学反应:在两类导体界面间进行的有电子参加的化学反应.(电极反应)3 第一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部自由电子的定向运动而导电的物体,即载流子为自由电子(或空穴)的导体,叫做电子导体,也称第一类导体。
第二类导体:凡是依靠物体内的离子运动而导电的导体叫做离子导体,也称第二类导体。
4 电解质的分类:(1)弱电解质与强电解质—根据电离程度(2)缔合式与非缔合式—根据离子在溶液中存在的形态(3)可能电解质与真实电解质—根据键合类型5 法拉第定律: 电极上通过的电量与电极反应中反应物的消耗量或产物的产量成正比.法拉第定律成立的前提是:电子导体中不包含离子导电的成分,而离子导体中也不包含电子导电的成分。
电化当量: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所形成产物的质量.电流效率=当一定电量通过时,在电极上实际获得的产物质量/同一电量通过时根据法拉第定律应获得的产物质量第二章电解质溶液6离子水化:由于离子在水中出现而引起结构上的总变化。
离子水化影响双电层呵极化,离子水化影响电解质的扩散系数和活度系数,7水化热(焓):一定温度下,1mol自由气态离子由真空进入大量水中形成无限稀溶液时的热效应称为离子的水化热8水化膜:离子与水分子相互作用改变了定向取向的水分子性质,受这种相互作用的水分子层称为水化膜。
水化膜可分为原水化膜与二级水化膜。
9 水化数:水化膜中包含的水分子数。
主要指原水化膜(原水化数),但由于原水化膜与二级膜之间无严格界限,所以是近似值;是定性概念,不能计算与测量只有离子停留的时间大于水分子取向的时间才能形成原水化膜,离子电荷越多,半径越小,离子水化数越大。
物质粒子在溶液中的传质方式有三种:即电迁移,扩散和对流.10 离子在化学势梯度作用下的运动——扩散(稳态和非稳态)离子在电场作用下的运动——电迁移11离子间相互作用的离子氛理论离子氛的概念:由于中心离子的电场是球形的,故这一层电荷的分布也是球形对称的,我们将中心离子周围的这层电荷所构成的球体称为离子氛。
总结高考电化学知识点很多同学想要学好化学,于是急着去做题、去看书。
但我们首先需要清楚的是,提高化学成绩不是一天两天就能提高上去的。
小编在此整理了相关文章,希望能帮助到您。
总结高考电化学知识点原电池(一)概念: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二)组成条件:1. 两个活泼性不同的电极2. 电解质溶液3. 电极用导线相连并插入电解液构成闭合回路(三)电子流向:外电路:负极——导线——正极内电路:盐桥中阴离子移向负极的电解质溶液,盐桥中阳离子移向正极的电解质溶液。
(四)电极反应:以锌铜原电池为例:负极:氧化反应:Zn-2e=Zn2+(较活泼金属)正极:还原反应:2H++2e=H2↑(较不活泼金属)总反应式:Zn+2H+=Zn2++H2↑(五)正、负极的判断:1. 从电极材料:一般较活泼金属为负极;或金属为负极,非金属为正极。
2. 从电子的流动方向:负极流入正极3. 从电流方向:正极流入负极4. 根据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移动方向:阳离子流向正极,阴离子流向负极5. 根据实验现象:(1)溶解的一极为负极(2)增重或有气泡一极为正极化学电池(一)电池的分类:化学电池、太阳能电池、原子能电池(二)化学电池:借助于化学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三)化学电池的分类:一次电池、二次电池、燃料电池1. 一次电池常见一次电池:碱性锌锰电池、锌银电池、锂电池等2. 二次电池(1)二次电池:放电后可以再充电使活性物质获得再生,可以多次重复使用,又叫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2)电极反应:铅蓄电池放电:负极(铅):Pb-2e- =PbSO4↓正极(氧化铅):PbO2+4H++2e- =PbSO4↓+2H2O充电:阴极:PbSO4+2H2O-2e- =PbO2+4H+阳极:PbSO4+2e- =Pb两式可以写成一个可逆反应:PbO2+Pb+2H2SO4 ⇋2PbSO4↓+2H2O(3)目前已开发出新型蓄电池:银锌电池、镉镍电池、氢镍电池、锂离子电池、聚合物锂离子电池3. 燃料电池(1)燃料电池:是使燃料与氧化剂反应直接产生电流的一种原电池(2)电极反应:一般燃料电池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的最终产物与燃烧产物相同,可根据燃烧反应写出总的电池反应,但不注明反应的条件。
物理学中的电化学电化学是将电学和化学联系起来研究化学反应的一门学科。
它既涉及到电和电荷,又涉及到原子分子的结构和化学键,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
本文将介绍电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应用。
一、电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化学变化中电能和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的现象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它的基本概念包括:1. 电解和电解质:电解是指在电场作用下,电解质分解成离子的过程。
而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2. 电极和电势:电极是用于电化学反应中提供电子或接受电子的固体物质。
电极的电势是指它与参比电极之间电势差的大小,以参比电极为零点计算。
3. 电池和电动势:电池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由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组成。
电动势是指电池两极之间的电势差,在标准条件下的电动势称为标准电动势。
4. 催化剂和电化学反应:催化剂是指能增强化学反应速率并不参与之的化合物。
电化学反应是指通过电流改变化学反应方向和速率的反应。
二、电化学的应用电化学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环境保护、化学制品生产、电池技术等。
1. 电池技术电池技术是电化学的一项重要应用。
电池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能够为许多设备和系统提供电力。
电池的种类很多,包括干电池、蓄电池、锂离子电池等。
每种电池都有其特定的应用范围和性能优劣。
2. 金属腐蚀和防腐技术金属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与环境中的氧、酸、水等导致金属失去原来的性质和功能。
电化学提供了使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延缓金属腐蚀的技术。
例如电镀、电泳等技术可以为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使金属与腐蚀环境隔离。
3. 水处理技术电化学技术在水处理中有着重要应用。
电解水可以将水中的杂质、有机物质和微生物进行分解和杀灭。
电化学技术还可以用于处理废水、污水,提高水质和降低水中的有害物质。
4. 生物学与医学电化学技术在生物学和医学领域也有着重要应用。
电化学可以被用来研究和控制细胞、生物膜和生物系统的活性。
电化学缩写电化学是一门涉及电荷迁移的化学,它也是“给予物体能量的技术”。
电化学可以被用来描述电荷的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电化学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中包括工业用途、航空、船舶、能源等等。
在每个领域中,电化学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化学的词汇中有许多缩写,同学们需要对它们有所熟悉,以便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准确地理解电化学概念。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电化学缩写:1. NHE:正确的缩写为“等电位线”,指的是在水的混合体系中,电位相等的体系中的电荷分布情况。
2. Nernst方程:缩写为“Nernst Eq”,它描述了等电位线处的电位变化和电解质解离常数之间的关系。
3. Arrhenius理论:缩写为“Arr Eq”,它描述了离子迁移反应速率与温度之间的关系。
4. Butler-Volmer方程:缩写为“B-V Eq”,它描述了电极反应速率与电位及电解质度之间的关系。
5.特尔-玻森方程:缩写为“D-B Eq”,它描述了电极反应速率与电荷转移的速率常数之间的关系。
6.伦兹方程:缩写为“L Eq”,它描述了电极反应与活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7.斯托尔定律:缩写为“B-law”,它描述了电极的传导特性与电位、温度和比电容之间的关系。
8.密斯定律:缩写为“S-law”,它描述了电极反应速率和复用电位之间的关系。
9.尔伯特-史密斯方程:缩写为“C-S Eq”,它描述了电极反应速率和反应扩散体积之间的关系。
10. 伽马-实验:缩写为“G-exp”,它是一种测定电极反应速率和电位之间关系的实验方法。
电化学缩写是电化学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通过对它们的熟悉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并运用它们来解决问题。
然而,要想更好地理解电化学,还要靠广泛的实践,增强学习能力,提高知识水平。
电化学知识点完整版电化学作为化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了电化学反应和与电子传递有关的化学过程。
本文将全面介绍电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电化学的基本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子和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相互作用和转化的学科。
它涉及两种基本类型的反应:即氧化还原反应(简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
1. 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是电化学中最基本的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还原反应是指物质获得电子。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伴随着离子的迁移和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
2.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指在电解质溶液中,由于外加电压而引起的非自发反应。
在电解反应中,电子从外部电源进入电解质溶液,物质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迁移和转化。
二、电化学的基本原理电化学涉及两个基本的物理现象:电解和电池。
1. 电解电解是指用电流促使电解质溶液中离子发生迁移和转化的过程。
根据电解溶液中离子的迁移方式,电解可以分为两种类型:阳极电解和阴极电解。
在阳极电解过程中,阳离子移向负极,负离子移向阳极;反之,在阴极电解过程中,负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负极。
2. 电池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由两个电极(即正极和负极)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电解质组成。
电池可以分为两类:非可逆电池和可逆电池。
非可逆电池是指只能进行一次反应,反应过程不可逆;可逆电池是指可以进行可逆反应,外加电压可以使电池反应方向发生逆转。
三、电化学的应用电化学在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列举其中几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1. 电解和电镀电解和电镀是电化学应用的典型例子。
通过外加电流促使金属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还原为纯净金属,并在电极上形成一层均匀的金属沉积。
2. 燃料电池燃料电池是一种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它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将燃料和氧气直接转化为电能,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
3. 腐蚀与防腐电化学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的应用非常重要。
通过研究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的电化学反应,可以预测和防止金属的腐蚀现象,从而在工程中采取有效的防腐措施。
电化学基本概念【电导】描述物体导电性能的物理量,其值是电阻的倒数,单位是“西门子”,用S表示。
某物体的电阻愈小它的电导就愈大。
【电导率】又称比电导。
可用来衡量和比较物体的导电性能。
当物体的长度为1厘米,截面积为1平方厘米时的电导,为该物体的电导率。
对电解质溶液来说,当两电极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电极相距1厘米时为溶液的电导。
电解质溶液的电导率与电解质的种类、溶液的浓度及温度等有关。
【离子淌度】又称离子迁移率。
某种离子在一定的溶剂中,当电位梯度为每米1伏特时的迁移速率称为此种离子的淌度,单位是米2·秒-1·伏特-1。
离子淌度是代表离子迁移速率特征的物理量。
【离子迁移率】见离子淌度条。
【离子强度】在电解质溶液中离子之间平均静电相互作用的一种量度,常用I表示,其定义式如下:上式的含义是:某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强度等于每种离子的质量摩尔浓度mi与其价数Zi平方的乘积之和的一半。
【双电层】在两种不同物体的接触界面上,正负电荷分别排列成的一种面层,例如在金属和电解质溶液相接触的界面上,金属表面电荷层与液溶中的相反电荷的离子层就构成双电层,由于溶液中的离子的热运动,溶液中的一层又分为紧密层和扩散层。
【可逆电池】热力学意义上的可逆电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即可逆电池在充电和放电时不仅物质的转变是可逆的,而且能量的转变也是可逆的。
如果把放电时放出的电能全部储存起来并用它对电池充电,则能恰好使电池内化学反应体系及外界环境全部恢复原状。
一般意义的可逆电池就是指由于放电而被消耗的物质,可以通过充电使之再生的电池,此电池的充电反应恰好是放电反应的逆过程,如常用的铅蓄电池。
【可逆电极】构成可逆电池的电极。
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1)金属电极、氢电极、氧电极、卤素电极。
金属电极是将金属浸在含有该种金属离子的溶液中构成,以符号M|M2+表示;氢电极、氧电极、氯电极,分别是将被H2、O2、Cl2的气流冲击着的铂片浸入含有H+、OH-、Cl-的溶液中构成,分别用符号(Pt)H2|H+或(Pt)H2|OH-、(Pt)O2|OH-或(Pt)O2|H2O,H+以及(Pt)Cl2|Cl-表示。
材料电化学基础知识点总结一、电化学基础概念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变化之间相互转化的学科,它是电学和化学的交叉学科。
在电化学中,研究的两个基本方向是电生化学和化学电子学。
1. 电生化学电生化学是研究电场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电生化学是一种通过外加电场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的手段,利用外加电场可以调控电化学反应的速率,进而控制电化学反应的过程和产物的选择性。
2. 化学电子学化学电子学是研究化学物质中电子的产生、转移和传递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的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
化学电子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电子输运和电子转移,即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迁移和转移过程。
在电化学中,常用的基本概念包括电位、电流、电解质、电极反应等。
二、电化学反应电化学反应是在外加电压或电场的作用下,在电解质溶液中或者在电极表面发生的化学反应。
电化学反应主要包括两种类型:电解反应和电极反应。
1. 电解反应电解反应是指在外加电压或电场的作用下,将化学反应进行向某一方向的强制进行。
电解反应发生在电解质溶液中,产生电势差,并可导致电解质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2. 电极反应电极反应是指电解质溶液中电极上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包括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在电极反应中,外加电压或电场会导致电子在电解质溶液和电解质溶液之间转移,从而产生电流和电势差。
在电化学反应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需要了解:(1)电极势和电动势电极势是指电极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时的电势。
而电动势是电化学反应全过程中某种能量转化的大小,也是电化学反应的推动力。
(2)过电位过电位是指在电化学反应中,当电极势高于或低于理论电解反应电势的现象。
过电位是电化学反应进行的一个重要参数,也是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
(3)电极极化电极极化是指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下,导致电解质溶液中电极发生电位变化的现象。
电极极化可能是由于金属电极的活性变化,导致电解质溶液中的电极反应速率变化。
本标准规定了电镀、化学镀、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和与其有关过程的术语的定义。
适用于电镀、化学镀、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与有关过程所用术语。
化学腐蚀chemical corrosion 金属和非金属在电解质溶液、干燥气体和高温下发生化学作用而引起的腐蚀。
双电层electric double electrode 带电质点在两相不均匀分布或外电源向界面充电导致剩余电荷集中在界面两侧而形成的双电层。
双极性电层bipolar electrode 不与外电源连接而置于阴极和阳极之间电解液中的导体,其面对着阳极的一侧起着阴极的作用,对着阴极的另一侧起着阳极作用的一种电极。
分散能力throwing power 在特定条件下,镀液使电极(通常是阴极)上镀层分布比初次电流分布更为均匀的能力。
对于阳极沉积过程,其定义类似。
分解电势decomposition potential 能使电化学反应以明显速率持续进行的最小电势(不包括溶液的欧姆电压降)。
不溶性阳极(惰性阳极)inert anode 电流通过时不发生阳极溶解反应的阳极。
电化学electrochemistry 研究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变及与此过程有关的现象的科学。
电化学极化(活化极化)activechemical corrosion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或金属表面覆盖液膜时,由于电化学反应使金属氧化的过程。
电化当量electrochemical equivalent 电极上通过单位电量(例如1Ah,或1C)时,具有100%电流效率的电极反应所产生或消耗的物质的质量称为有关物质的电化学当量,通常以g/C或g/Ah表示。
电导率(比电导)conductivity 单位截面积和单位长度的导体之电导,通常以S/m表示。
电泳electrophoresis 液体介质中带电的胶体微粒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相对液体的迁移现象。
电动势electromotive force 原电池开路时两极间的电势差。
电化学原理思念我的老教授毕业一年整2010-07-05 20:57:13| 分类:默认分类 | 标签:曾经整理的笔记|举报|字号订阅di 2 zhang1:相间电位,两相界面中的电位差:1)离子双电层2)吸附双电层3)偶极子层4)表面电位2:金属接触电位:金属相之间的电位差。
3:电极电位:金属/溶液之间的相电位。
4:绝对电位:电极电位内的电位差相对电位:将参比电极与被测电极组成一个原电池回路所测出的电池端电压叫做该被测电极的相对电位。
5:液体接界电位:相互接触的两个组成不同或浓度不同的电解质容液相之间的相间电位6:盐桥的作用:为了减少液界电位要求:高浓度正负离子的迁移速度应尽量接近(越接近液界电位越小)7: 电化学体系:1原电池,两个电极和外电路负载接通后能自发地将电流送到外电路中做功8: 电解池,与外电源组成回路,强迫电流在电化学体系中通过并使电化学反应发生9: 腐蚀电池,电化学反应能自发进行但不能对外做功,只能破坏金属的作用10: 丹尼尔电池25°,{-}Zn|ZnS04{aZn2+=1}||CuSO4(aCu2+=1)Cu{+}11:电池可逆:1物质变化可逆2能量转换可逆W=EQ,W=NFE12:电极可逆:在平衡条件下工作的电荷交换与物质交换都处于平横的电极。
可逆电极就是平衡电极。
13:可逆电极必须具备的条件1电极反应是可逆的2电极在平衡条件下工作14:可逆电极类型1第一类可逆{阳离子可逆电极},金属侵在含有该离子的可溶性盐溶液中所组成的电极(特征:进行电极反应时靠金属阳离子从极板上溶解到溶液中从溶液中沉积到极板上)2第二类可逆电极{阴离子电极}金属插进其难溶盐和与该盐具有相同阴离子的可溶性盐中所组成的电极(特征如果难溶盐是氯化物溶液中就应有可溶性氯化物。
)3第三类可逆电极{Pt或其他堕性金属插入同一元素的两种不同价态离子的溶液所组成的电极(可逆电极电位大小主要取决于两种价态离子活度之比)4,气体电极因为气体电极在常温常压下不导电故需借助其他惰性金属起导电作用使气体吸附在其表面上与溶液中相应的离子氧化还原反应并达到平衡状态15:电毛细现象: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变化的现象关系曲线最高点是零电荷电位16:理想极化电极:不发生任何电极反应的电极体系17:电极/溶液界面作用1)静电作用--紧密层两相间剩余电荷所引起的2)短程作用--电极和溶液中各种离子所形成18:电极反映和化学反应主要区别在于:除了物质变化外还有电荷转移所以在电极反应平衡的能量条件中还应考虑电能的变化电极反应平衡条件是反映物质电化学位的代数和为零19:平衡电位的数值反映了物质的氧化还原能力可以判断电化学反应进行的可能性20:影响电极电位的因数1)金属性质(有物理化学状态,种类,结构,表面状态,机械变形与内应力;金属表面成膜或吸附物的存在与否2)外围介质性质(离子性质和浓度溶剂的性质溶解在溶剂中的气体,分子和聚合物等性质与浓度;以及温度压力光照高能辐射等)di 3 zhang1: 界面电场是由电极/溶液相间存在的双电层引起的2: 理想极化电极:不发生任何电极反应的电极体系可等效为电容,研究电化学体系时可作为超电容使用。
理想不极化电极可以等效为电阻,可做参比电极。
3: 电极/溶液界面实际上是指两相之间的一个界面层,即任何一相机体性质不同的相间过度区域。
4: 通常情况下直流电通过一个电极时可能起到以下两种作用1)参与电极反应而被消耗掉2)参与改变双电层5: 绝对理想化电极是不存在的电极在+0.1v~ -1.6v电位范围内没有任何点击反应发生,可作为理想极化电极使用6:电毛细现象:界面张力随电极电位的变化的现象叫做电毛细现象7:带电界面张力比不带电的界面张力要小电极表面电荷密度打,界面张力就越小不论电极表面的存在剩余电荷还是负剩余电荷界面张力都将随剩余电荷的数量增加而增大8: 紧密层:静电作用是一种长程的相互作用它使符号相反的剩余电荷力图相互靠近趋向于紧贴着电极表面排列形成紧密的双电层结构9:外紧密层:由于大多数阳离子与电极表面只有静电作用而无特性吸附作用,而且阳离子的水化程度高,所以阳离子不容易突出水化膜而突入水偶极层。
这种情况下的紧密层将有水偶极层与水化阳离子层串联组成,成为外紧密层10:内紧密层:电极表面荷正电时,构成双电层溶液一侧剩余电荷的阴离子水化程度较低,又能进行特性吸附,因而阴离子的水化膜遭到破坏,即阴离子能够溢出水化膜,取代水偶极层中的水分子而直接吸附在电极表面11:紧密层比外紧密层小得多12:紧密层电容只取决于水偶极层的性质与阳离子种类无关因而接近于零13.大多数的阴离子是表面活性剂并具有典型的吸附规律,少数的阳离子有表面吸附能力。
阴离子的表面吸附能力与电极电位密切相关,吸附地主要发生在比零电荷点位更正的点位范围中,既发生在带异性电荷的点电极上。
带相同电荷的电极上,静电斥力大于吸附力,当电流密度稍大是就会脱落14.超载吸附当电极表面带有正剩余电荷时,由于阴离子的特性吸附是紧密层中负离子电荷超过了电极表面的正电荷。
由于负电荷过量紧密层将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形成三电层结构。
15.零电荷点位电极表面剩余电荷为零是的电极电位。
用φ0表示。
影响因素不同材料的电极或同种材料不同晶面在同样的溶液中会有不同的零电荷点位值电极表面不同时测出不同的φ0值尔溶液的组成包括溶剂的性质溶液中表面活性物质的存在,酸碱度以及温度氢和氧的吸附也对其数值有影响。
16.比较用微分电容法和电毛细曲线法求解电极表面的剩余电荷密度的优缺点?微:优点:不受电极限制(比较准确和灵敏) 电毛细。
:只用液态电极。
(不够准确)17 特性吸附溶液中合离子因为非静电作用而发生吸附。
无机阴离子和有机分子,具有特性吸附能力。
18 无机阴离子特性吸附:使界面下降,微分电容升高,零电荷电位向负向移动阴离子特性吸附发生在比零电荷更正的电荷范围和零电荷电位附近,电极越正,阴离子吸附也越大,界面张力下降快,表面该种离子的表面活性越强。
19 为什么出行抛物线形状?界面存在双电层,即界面的一侧带有同种剩余电荷,无论电性如何,同种电荷之间都有排斥力,力图把界面扩大,于界面张力力图使界面张力减小相反,因此带电界面张力比不带电的界面张力要小电极表面电荷密度打,界面张力就越小di 4 zhang1.电极过程人们习惯把发生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的电极反应,化学转化和和电极附近液层中的传质作用等一系列变化的综合统称为电极过程。
2.电极极化的原因电极反应速度跟不上电子运动速度而造成的电荷在界面的积累3. 极化曲线通过实验测定过电位或电极电位随电流密度变化的关系曲线,这种曲线就叫做激化曲线.4. 原电池V=E-(ηe+ηa)-IR 电解池V=E+(ηe+ηa)+IR5. 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1) 反应粒子(离子分子等)向电极表面附近液层迁移称为液相传质步骤.(2) 反应粒子在电极表面或电极表面附近液层中进行电化学反应前的某中转化过程,或简称前置转化.特点没有电子参加反应反应速度与电极电位无关(3) 反应粒子在电极/溶液截面上得到或失去电子,生成还原反应或氧化反应的产物,这一过程称电子转移过程或电化学反应步骤.(4) 反应产物在电极表面或表面附近液层中进行电学反应后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简称随后转化.(5) 反应产物生成新相称为反应后的液相传质步骤.整个步骤必有1.3.56. 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实际反应速度取决于各单元步骤中进行得最慢的那个步骤,即各单元步骤的速度都等于最慢的步骤的速度. v正比于e的-G0/RT次方.7.电极的极化电极的电位随电流密度所发生的偏离平衡电位的变化8.电极电位偏离平衡电位向负转移称为阴极极化9.控制整个电极过程速度的单元步骤称之为电极过程的速度控制步骤10.根据电极过程的基本历程,常见的极化类型是浓差极化(液相传质部骤为控制步骤所引起的电极极化) 电化学极化(反应物质在点击表面点化学反应步骤最慢所引起的电极极化现象)为什么可以分为不同类型根据电极极化产生的内在原因可知整个电极反应速度与电子运动速度的矛盾实质上是取决于控制步骤速度与电子运动速度的矛盾电极极化的特征因而也取决于控制步骤的动力学特征11.因表面转化步骤成为控制步骤的电极极化12.准平衡态,我们把非控制步骤这种类似与于衡态称为准平衡态准平衡态下的过程可以用热力学方法无需用动力学方法是问题得到简化13.理想极化电极和理想不极化电极理想极化电极就是在一定条件下电极上不发生电极反应的电极。
在这种情况下,通电时不存在去极化作用流入电极的电荷全部在点击表面不断的积累之起到改变电极电位,改变双电层的作用。
所以可以根据需要通以不同的电流密度使电极极化到人们需要的电位滴汞电极电极反应速度很大以致于去极化不出现极化现象这类电极叫理想极化电极做参比电极14.比较电解池与原电池的极化图并解释两者不同的原因:原电池的极化图:电流密度越大极化越大对外提供电压越小电解池极化图:电解中端电压尽可能小电压越大功率越大消耗的能量越大两者不同的原因在于原电池中和电解池中所引起的两极之间电位差的变化不同原因在于原电池与电解池作为两类不同的电化学体系他们的阴阳极的极性恰恰相反15.控制步骤的意义控制步骤速度的变化规律是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变化规律因为电极过程的速度取决于最慢的步骤只有提高了控制步骤的速度才有可能提高整个电极过程的速度因此。
di 5 zhang0.对流扩散的动力学规律,A与理想稳态扩散相比,对流扩散电流J不是与扩散系数Di成正比而是与Di3分2成正比,这说明,由于扩散成中有一定强度的对流存在,所以使对流扩散电流J受扩散系数DI的影响相对减小了,而增加了受对流影响的因素,故可以说,对流扩散电流j是自由j 自由和j自由两部分组成的B对流扩散电流J受对流传质的影响,体现在J受与对流有关的各因素的影响上1,j和JD与U0,{2分之1}成正比,说明j和Jd的大小与搅拌强度有关2,J与V的负6分之1成正比,这说明对流扩散电流受到溶液粘度的影响3,J与Y的2分之1成正比,说明在电极表面不同位置上,由于受到对流作用的影响不同,因而扩散成厚度不均匀,扩散对流的电流也不均匀。
1.液相传质地三种方式:电迁移,对流(自然对流,强制对流),扩散(稳态和非稳态扩散).电迁移:电解质溶液中的带点粒子在电场作用下沿着一定方向移动,叫...{电迁移方向与扩散方向相同或相反}{双电成内分布的物质不变,不发生电迁移,对流}对流:一部分液体和另一部分液体的相对流动。
扩散:当溶液中存在某一组分的浓度差,即在不同区域内某组分的浓度不同时,改组分将自发的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移动,这种液相传质叫...2.液相传质三种方式的相对比较1)动力不同:从传质的动力上看电迁移传质的动力是电场力;对流传质的动力自然对流:密度差和温度差实质溶液不同部分存在重力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