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
- 格式:doc
- 大小:43.00 KB
- 文档页数:6
2013年秋期开放教育(本科)
《比较文学概论》期末复习指导
第一部分课程考核说明
1、考核目的
通过本次考试,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基本内容和重、难点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本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和解决中外文学比较的问题,提高文学现象分析的能力。
2、考核方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为开卷笔试,考试时间90分钟。
3、适用范围、教材
本复习指导适用于重庆电大开放教育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选修课程。
本课程考试命题依据的教材采用乐黛云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比较文学简明教程》(2003年8月第1版)。
4、命题依据
本课程的命题依据是《比较文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实施意见。
5、考试要求
考试主要是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和基本问题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能力层次上,从了解、掌握、重点掌握3个角度来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理解和熟记,并能运用文学理论对中外文学进行比较研究。
6、试题类型及结构
考题类型及分数比重大致为:填空题(20%);判断说明(20%);简答(40%);论述(20%)。
第二部分期末复习的范围与要求
第一章文学研究的新途径—比较文学
一、重点掌握
1、比较文学的学科范围
二、一般掌握
1、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2、比较文学概念,国别文学、总体文学的内涵,比较文学的互识、互证、互补功能。
3、比较文学的起源,比较文学产生的心理基础。
第二章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一、重点掌握
1、为什么要学习比较文学。
2、比较文学的“互补”功能。
二、一般掌握
1、文化发展中的“认同”和“离异”作用,全球化与一体化的关系。
2、20世纪后半叶的“文化转型”的原因;互动认识思维方式的意义;文化中心论的弊端。
3、比较文学在发展多元文化,展开不同文化对话中的作用。
4、互动认识思维方式的意义。
第三章比较文学的历史
一、重点掌握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中的主要观点。
二、一般掌握
1.比较文学的发端及相关知识,比较文学在法国、美国、俄苏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情况。2.比较文学在不同地区地三种定义及其异同。
第四章比较文学在中国的崛起
一、重点掌握
1、《管锥篇》的主要内容。
二、一般掌握
1、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开端。
2、二十世纪三十到四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的概况。
3、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
4、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比较文学在港台地区的发展概况。
5、朱光潜和钱钟书对中国比较文学的贡献。
第五章差别·类同·流变
一、重点掌握
1、“和而不同”作为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二、一般掌握
1、题材、题旨、主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2、意象、象征、原型的含义。
3、题材、题旨、主题的比较研究以及主题和题材流变的比较研究方法。
4、意象、象征、原型的比较研究方法。
第六章接受·影响·交流
一、重点掌握
1、文学影响的一般过程。
2、为什么说接受研究弥补了影响研究的不足,为拓宽比较文学的研究空间奠定了基础。
3、接受理论的基本内容,传统的影响研究。
4、中外作家影响的例子。
二、一般掌握
1、绘画(视觉类)形象于小说类形象的不同接受方式,“反射”现象的内涵与特点。
2、“接受屏幕”和“期待视野”的含义。
3、模仿、同源、借用、流行与影响的关系。
4、“反射”现象的内涵与特点。
5、比较文学中接受与影响的多种模式。
第七章诠释·理解·翻译
一、一般掌握
1、诠释、诠释循环、与过度诠释的含义。
2、诠释作品的多种方式。
3、互动认知与逻辑学认知的区别。
4、翻译在比较文学中的地位;掌握:双向诠释、他者原则的意义。
第八章比较文学视野中的诗歌、小说、戏剧和文类
一、重点掌握
1、中西诗歌比较研究的范围和应注意的事项。
2、中西小说人物塑造的不同手段。
3、中西戏剧结构上的不同。
二、一般掌握
1、中国与欧洲小说概念的发展演变。
2、比较文学视野中中西戏剧的不同。
3、中西文类的划分的概貌,“文类”的概念,文类学研究的内容。
4、《文心雕龙》在文类学上的贡献。
第九章比较文学视野中的文学理论
一、重点掌握
1、中西诗学关于文学存在理由的探讨。
2、中外诗学哲学基础的差异及相应对中西诗学的影响。
3、中西诗学比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一般掌握
1、中外对文学存在方式认知的异同点。
2、中外在文学认知、抒情、教育功能问题上的异同。
第十章西方文艺思潮与中国现代文学
一、一般掌握
1、西方文学对中国新文学“形成性影响”。
2、鲁迅、田汉、郭沫若、徐志摩等现代作家对浪漫主义的接受情况。
3、五四新文学现实主义的特点。
4、现代主义思潮传入中国的特点。
第十一章跨学科研究:文学与自然科学
一、重点掌握
1、简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
2、系统论中的结构观念对文学研究的意义
二、一般掌握
1、跨学科研究的涵义、背景;掌握: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性、重要性。
2、当前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者关系的现状。
3、系统论、信息论、熵观念的一般原理,系统论、信息论、耗散结构对文学研究的方法、意义、影响。
4、信息论的最优化原理与文学艺术的关系。
5、熵定律对文学研究的方法、意义、影响系统。
第十二章文学与哲学社会科学
一、重点掌握
1、文学与心理学的关系。
2、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对文学批评革新所起的作用。
二、一般掌握
1、文学与社会的联系。
2、对文学与思想观念关系理解中的两种错误观点。
3、意识流方法的特点和意义。
第十三章文学与艺术
一、重点掌握
1、文学与其他艺术类之间的技巧渗透现象。
二、一般掌握
1、中外诗、画、音乐等形式的技巧交换、功能交换、技巧交错的现象。
2、中外对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思潮汇通的研究。
3、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启发、功能互换、思潮汇通。
4、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差别。
5、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之间的超越――出位思考。
第三部分综合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