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环境对图书馆的影响 -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
- 格式:ppt
- 大小:2.40 MB
- 文档页数:39
图书馆学H A I X I A K E X U E年第期(总第6期)3海峡科学以人为本:信息技术发展给图书馆带来的本质变化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李素珍[摘要]目前图书馆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突飞猛进,云计算、云服务、互联网、移动图书馆等一系列高新技术为图书馆服务带来深刻变化。
对此,我们一方面要从技术角度予以关注,另一方面要从人文理念的角度加以关注。
从人文理念看,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图书馆真正彰显和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人文理念,这是现代图书馆较之传统图书馆最本质的变化。
[关键词]图书馆信息技术以人为本早在1994年,新加坡就在一份文件中提到了图书馆“范式演变”的7个方面:①从图书的保管者到服务本位的信息提供者;②从单一媒体到多媒体;③从本馆收藏到无边界图书馆;④从“我们到图书馆去”到“图书馆来到我们中间”;⑤从按时提供到及时提供;⑥从馆内处理到外包处理;⑦从区域服务到国际服务[1]。
这描绘出了图书馆发展的前景和基本路径,至今仍未过时,近些年图书馆的发展现实也正表明了这几个方面的展现和具化、深化。
概括地说,这些变化的核心就是图书馆要以人为本以及如何做到和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理念、是目的,如何做到就是方法、手段,二者相辅相成、紧密交织在一起。
吴建中先生也在上世纪90年代较早提出图书馆重心转移的问题,即工作重心由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业务重心由第二线向第一线转移,服务重心由一般服务向参考服务转移[1]。
不难看出,这三个重心从根本上说还是“人本位”的问题。
传统图书馆一直是以书为本位,认识到应该以人(读者)而不是以书为本位,这是一个观念上的根本转变,体现了图书馆存在的真正意义和价值。
而这一意义和价值的真正实现,又不纯粹是观念领域里的事情,在很大程度上它是由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来推动的。
基于电子化、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图书馆的业务活动带来重大影响,使得图书馆从思想观念到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而这一变化的本质则是离不开以人为本这一核心内容。
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创新摘要:结合当前新形势、新变化和新要求,围绕全媒体时代特点和高校图书馆在全媒体时代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对图书馆建设和服务创新进行探索。
关键词:全媒体时代;图书馆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198—02当前,图书情报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全媒体时代”,全媒体(omni media)的新发展可以认为是新的信息环境的一大特点,而与之相适应的互联网、广播电视网、移动通讯网的三网融合的新趋势也可以认为是新的信息环境所呈现出的新现象。
一、全媒体时代的特点及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普遍认为,全媒体指媒体机构及运营商采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网页、声音和视频等多种媒体表现手段,通过广播、电视、音像、电影、出版、报纸、杂志、网站等不同媒介形态,通过融合的广电网络、电线网络以及互联网络进行传播,最终实现为用户提供电视、电脑、手机等多种终端的融合接收,实现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以任何方式接收任何媒体内容。
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对出版业、图书馆界、数据公司、作者和读者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全媒体对图书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近年来的图书借阅率呈下降趋势,尤其是经典阅读的淡化更为明显,这就对图书馆的建设与服务提出了新的挑战。
复合型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等理念和实践正在导人公共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
从公共图书馆而言,尽管印刷型媒体还占有相当的比例,但印刷之外的多媒体特别是数字媒体的比重已越来越大,使用者越来越多,这种趋势不可逆传。
今天,读者的个性化图书馆已经来到了人们的身边。
在众多的公共图书馆中,各类数据库、知识库呈现出全媒体的特征,其中包含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而内网和外网也形成了统一的网络平台;一些网上联合知识导航站的数字技术平台推进了自动生成信息库和知识库;一些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通过网络服务平台实现了跨时空的服务并提供图书馆多次开发利用;许多全媒体服务的新技术设施频频现身公共图书馆以及城市社区服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