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 格式:docx
- 大小:264.12 KB
- 文档页数:9
《赠刘景文》《山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 10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
3.能借助注释、图画、生活实际等理解诗意,感受秋天的美好。
二、教学过程(一)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山行》。
读一读,看看两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
2.交流切入: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要想真正读懂古诗,首先要知道诗人当时创作的背景,我们先来学习《赠刘景文》。
(二)学习《赠刘景文》1.知诗人,解诗题。
(1)板书诗题,指导书写“赠、刘”,读准平舌音“赠”。
(2)读题设疑: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呢?理解“赠”,简介写作背景。
苏轼,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世称苏东坡。
他和刘景文是好朋友,刘景文是一个有学问、不怕困难的人。
当时他已经 50 多岁了,却仍没有受到朝廷的重用,所以他闷闷不乐,心情很不好。
苏轼就邀刘景文到他家里做客,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
苏轼很想帮刘景文树立信心,于是,便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希望刘景文能找回自信,取得成功。
这首诗就是《赠刘景文》。
2.识字词,读通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正音。
(3)指导读好停顿。
赠/刘景文[宋]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4)小结:同学们读得很认真,现在我们来说说你是从哪儿看出这首诗是写秋景的。
(荷尽 菊残 傲霜枝 橙黄 橘绿)3.解诗词,知诗意。
(1)抓诗句解诗意。
学生说理解和感悟,教师相机点拨,穿插融合,促进理解,预设如下:荷尽①出示荷花图:看到这么美的荷花,你会想起哪句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②出示荷叶图:荷叶像什么?——高举的伞,这就是诗中所说的“擎雨盖”。
③出示残荷图:秋天来了,荷花变得怎样了?你又会想到哪句诗?——荷尽已无擎雨盖。
(由此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诗意)④抓关键词指导朗读,体会荷花残败、荷叶凋零的景象。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10个生字。
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认字写字;背诵古诗。
2、难点:“橙、橘、斜”的识记;“枫”的书写;古诗的理解。
教学主要方法:自主识字、情境感悟教学准备:生字卡片、投影仪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赠刘景文》一、介绍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苏轼吗?苏轼是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所以他又叫苏东坡。
他很欣赏一位诗人,叫刘景文,苏东坡写了一首诗送给他,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这首诗,好吗?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1、听师读,要求:听准字音。
2、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5、师生交流。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老师相机点播。
3、师生交流。
4、教师读,学生看图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六、指导书写1、师写生看2、生抄写生字,师个别指导。
第二课时《山行》一、复习检查1、认读词语姓刘菊花残破君子橙子橘子2、背诵《赠刘景文》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经验,讨论确定本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三、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师生一起讨论解决。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1、教师读,学生边听边想象。
2、学生练读,一边想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1、学生自由读,借助插图感悟诗意。
2、找伙伴,练背诵。
六、指导书写1、生自主探究写“于、首”两个字,师个别指导。
2、生抄写生字。
七、朗读、背诵古诗才艺展示(把自己课内、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学听)。
八、板书设计(略)。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读懂诗句,理解内容,想象大自然的美丽景色2. 体会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3. 背诵课文,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在朗读诗句中进入情境,有感情朗读课前准备:课件、学生书写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领入诗。
喜欢旅游吗?让我们跟随唐朝著名诗人杜牧去秋游吧——(音乐)这是深秋的一天,杜牧乘着马车,顺着山路而上,山上美景让他流连忘返,他情不自禁挥毫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句《山行》(板书诗题)1、齐读诗题。
2、配乐范读。
二、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1、自由读诗。
要求:读准读顺。
2、同桌互读。
3、指名读诗。
重点指导“生”“斜”。
4、齐读全诗。
三、再读想象,整体感知。
1、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再读读诗,边读边想象深秋那迷人的景色!学生自读想象。
2、同桌互说。
3、指名说。
(相机板书: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四、以画为媒,研读感悟。
1、课件出示图画。
(图画内容:石径不斜,人家太显,枫叶不红,人物不见)这幅画把诗人描绘的景象画出来了吗?边读诗边思考。
(1)学生个人自读思考。
(2)小组讨论研读,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反馈,读中悟诗。
根据学情,相机指导:(1)指导朗读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①指名学生交流研读情况:根据学生指出的“小径太直、人家位置错误”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小径由直变曲、人家移至白云生处。
]②个人读、学生练读、师生共读、齐读相结合。
重点体会“斜”“生出”。
③教师引读:白云人家,蜿蜒石径,有些寒意了!到底是深秋时节啊,诗人远远望去,感叹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④边吟诵边想象配乐齐读。
(2)指导朗读第二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大家都沉浸在浓浓的秋意之中啊!来,我们再来看看画,读读诗,还有什么问题吗?①根据学生指出的“人物马车不见”的画面问题,相机操作。
[ 多媒体演示:马车出现。
]a、诗人坐在马车上边走边看,为什么停车呢?b、根据学生感受,相机操作:枫叶变红。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本文是关于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赠刘景文山行学习目标1会认生字。
会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学过程(一)看图说话看图,说一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己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教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首古诗生字“枫”,读准“斜”,理解词语。
2、读懂《山行》,用自己的话语说说古诗的意思。
3、感受古诗所描绘的景色,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古诗激趣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1)理解课题,认识作者(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二、揭题学习《山行》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深处……(学生发现交流,在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词鱼。
)3、句子的理解: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古诗三首》(《山行》《赠刘景文》《夜书所见》)一、教学目标1.认识“径、斜”等11个生字。
会写“寒、径”等1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古诗的意思,背诵古诗。
2.难点: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欣赏法。
四、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秋天的图片,引出古诗中的秋天。
2.提问学生对秋天的印象和感受。
2.学习《山行》1.教师范读古诗,学生跟读。
2.讲解古诗的字词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古诗内容。
3.引导学生体会古诗中描绘的秋天的美景,如枫叶、霜叶等。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学习《赠刘景文》1.教师介绍古诗的背景,引出古诗。
2.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圈出生字词。
3.教师讲解古诗的意思,重点分析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4.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5.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4.学习《夜书所见》1.教师提问学生在夜晚看到的景象,引出古诗。
2.学生朗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3.分析古诗中表达的思乡之情,如“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5.总结拓展1.总结三首古诗的内容和情感,强调古诗的魅力。
2.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古诗,并分享感受。
3.布置作业:默写三首古诗,写一篇关于秋天的短文。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附板书)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教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
教学目标: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诗人,解诗题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
(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
)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
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
板书诗题。
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
二、释字词,明大意1、初读。
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
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
(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
)3、再读。
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
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
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
6、质疑。
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
教师点拨——荷尽:荷花枯萎。
擎雨盏:托住雨珠的叶子。
菊残:菊花凋谢。
傲霜:不怕风霜。
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
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候。
三、品诗句,悟诗情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一、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掌握《赠刘景文》和《山行》两首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
2.理解和欣赏这两首古诗,能够流利地朗读并默写古诗。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两首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并默写两首古诗。
2.教学难点:(1)理解古诗中作者的情感表达。
(2)正确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典故。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古诗的状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习新课: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知识和内容。
(1)了解诗人及背景:介绍《赠刘景文》的作者苏轼以及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思想、生活和时代背景。
同样介绍《山行》的作者杜牧以及写作背景。
(2)初读古诗:通过范读、自读、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初步熟悉古诗的内容和节奏。
同时,学习古诗中的生字和词语,理解诗句的大意。
(3)深入学习:通过逐句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并点拨古诗中常用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4)整体感知:通过对两首古诗的整体理解,让学生感受到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以及诗中所描绘的美丽自然景象。
3.练习巩固: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思考、全班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和记忆。
练习包括朗读、默写、拓展阅读等。
4.课堂小结:通过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过程,明确学习目标,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启发式、互动式、小组合作等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掌握古诗的知识和内容。
2.教学手段:本课采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包括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古诗的意境和美。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练习与作业: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和作业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
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
2.评价方式: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朗读和默写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采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人教版二年级教课设计设计 )教课内容 4、古诗两首课时 2 课时教课目的 1、认识“刘、菊”等 10 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 6个字。
2、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要点认识“刘、菊”等 10 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 6 个字。
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领会诗人对秋季的赞叹之情。
“首、记”的字形教具课文插图。
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收集相关秋季的古诗。
教课过程第一课时一、沟通资料,认识背景1、学生展现、沟通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教师可视状况有选择地解说:我国宋代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他人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此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识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赏识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快乐,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2、看图说话。
出示挂图,让学生谈谈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1、借助拼音读课题。
注意“赠”、“景”是后鼻音。
书空“刘”字。
2、谈谈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
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
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试试理解字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画面1、自由读诗,联合图思虑:诗歌描绘的是什么样的风景?2、小组内议论沟通,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沟通自己的领会,沟通后再融入感情读。
4、小组报告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
小组间答疑。
教师进行指导。
如,理解“霜”的意思,能够联合生活实质来指导。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
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季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固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这就是霜。
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
还能够联合上下文理解。
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察看插图,要点指引察看荷塘和菊花,使其理解“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背诵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
2.分析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背诵两首古诗。
2.理解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两首诗的修辞手法。
2.提高学生对古诗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向学生介绍两首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关注诗人,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创作风格。
(二)学习《赠刘景文》1.让学生自由朗读《赠刘景文》,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5.学生背诵《赠刘景文》。
(三)学习《山行》1.让学生自由朗读《山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分析诗歌的意境:诗中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情感?4.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5.学生背诵《山行》。
1.对比分析两首诗的异同:两首诗的主题分别是什么?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有何不同?2.让学生尝试创作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五、作业布置1.背诵两首古诗《赠刘景文》和《山行》。
2.选择一首古诗进行仿写,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
六、教学反思1.对学生的点评要及时、准确,以便学生更好地掌握诗歌的要点。
2.在分析诗歌的修辞手法时,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修辞手法的意义和作用。
3.在拓展环节,要关注学生的创作过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不断改进,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补充1.在学习《赠刘景文》时,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友人成就的赞赏。
通过对话引导学生: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诗人在这首诗中想要传达什么样的情感呢?”2.在学习《山行》时,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及反思二年级语文教案【教学片段】师(出示挂图):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文中的插图,你看到了什么?生:枫树的叶子红了,一大片的非常漂亮。
生:我看到了那一片黄色的是菊花。
生:我觉得那一片红色的不是枫叶,应该是桃花,我看过桃花开了,就是这样一大片,红红的,很漂亮。
生:我看到了一片的荷花,开得红红的。
生:我也觉得不是枫叶,不过我觉得那是梅花,老师讲过,梅花开了也是红色的。
师:红梅开了是红色的。
看来,小朋友们对图中这一片红色的植物看法不一样。
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枫叶也好,菊花、桃花、荷花、梅花也好,它们都是什么季节的景物?生:我知道枫叶到了秋天就变红,我们在识字1的学过。
师:真好,会用学过的知识。
生:我知道桃花是在春天开的。
生:我知道荷花是夏天开的,我们上学期学过一篇课文叫夏夜多美,里面讲的。
师:你的记忆力真好。
生:我知道梅花是冬天开的。
生:菊花是秋天开的,我学识字1时找过一个词叫春兰秋菊,我想菊花是秋天开的。
师:说得真好,能学以致用。
师:现在你们观察一个黑板上的板书,再根据你们刚才说的,这一片红色的植物是什么呢?生:我知道了,是枫叶,因为菊花是秋天开的,说明这是秋天的景物,桃花、荷花、梅花都不是秋天开的,只有枫叶在秋天的时候变红。
师:你的反应可真快!你都同意他说的吗?生齐答:同意!师:小朋友们越来越聪明了,靠自己的分析找到了答案。
师:刚才,小朋友们从图中找到了秋天,秋天不但藏在图中,而且也躲在了诗中,请你们读一读苏轼写的这一首诗《赠刘景文》,找一找诗中什么地方还能找到秋天?有疑问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生自读诗文)师:谁能说说?生:荷尽是说荷花开尽了,就说明夏天已经过去了,秋天来了。
师追问:秋天来了,秋天还可分为初秋,深秋,你们再仔细看看,这首诗写的是属于哪一种?生:我知道,应该是指深秋,我从“菊残”这里知道的,菊残是指菊花快开完了,谢了,说明秋天快过去了。
师:你读得很仔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人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设计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情境教学及媒体资源播放字母卡片、媒体资源2课时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学习两首古诗。
第一首是《赠刘景文》,第二首是《山行)》。
这两首古诗从不同的侧面表现了秋天的美丽。
二、学习《赠刘景文》1(教师朗读或播放媒体资源范读课文。
2(学生将不认识的生字作标记。
3(作者用了几种事物、几种颜色来表现秋天,请把它们划出来。
三、学生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自读。
2(出示生字课件,学生认读。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小组轮流读。
学生拼读,互相纠正。
教师抽查学生拼读以上生字。
3(教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学生书写。
老师讲解重要的生字,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字的笔画、笔顺、结构、部首。
如:赠、擎、菊、残、橙、橘学生书写重点掌握的字,教师巡视。
让学生到黑板上书写,其它同学到黑板批改。
四、课文讲解1(学生自读全诗,并思考:这首诗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秋天师:秋天的什么时候,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答,教师补充并板书:深秋荷尽菊残霜枝师:这首古诗是写深秋的景色,作者以荷败、菊残,写出了深秋时节的特征。
学生朗读第二句: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师:这里要注意两个字的书写,一个是“橙”字,一个是“橘”字。
师:到了深秋时节,花谢了,叶子也败了,可是,作者说这是一年的好景,作者为什么这样说,此外,作者在第一诗里也作了说明:菊残犹有傲霜枝,大家注意这个“傲”字,“傲”是高傲,不屈服的意思。
“傲霜枝”说明菊花虽然凋谢了,但它的枝干还在,天气很冷,但是它怎么样了,它不怕,毫不屈服。
古诗两首:山行、赠刘景文教案教学设计课时计划第周星期第节年月日课题4古诗两首教学目的1、会认10个生字,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喜欢背诵古诗,有条件的,背诵课文以外的古诗。
教材分析重点识字写字难点朗读感悟教具字卡、词卡、小黑板、收集其它的古诗批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描写深秋美丽景色的古诗。
齐读课题。
二、学习第一首古诗(一)释题1、读古诗题目(注意重点字音:赠)2、师简介诗人“苏轼”(二)看图说话看图,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1、自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2、找出诗中生字,注意读音易错字:擎残橙刘3、自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四)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1、自由读,结合图理解诗意。
2、小组内讨论交流,师点拨。
学生自己先提出疑问,师生交流共商解决办法。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体会读,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读。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背诵1、师描述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让学生自己找出证据,说明这首古诗所描写的是秋天的景色。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六)想想、议议你认为一年最好的时节是哪个季节,为什么?(秋天,收获的季节)三、学习第一首古诗中的生字1、找出古诗(一)中要求写的生字:首枝记刘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识记字音字形,然后找小伙伴交流是否认识了。
3、指导写字,教师示范写,学生在课堂上写前三个字,教师注意巡视。
四、作业背诵古诗第二课时一、复习1、认读古诗(一)中的生字2、背诵古诗二、学习第二首古诗(一)释题1、读题2、简介诗人“杜牧”(二)识记生字字音找出诗中要认的生字,认读,解决字音。
(三)小组合作,讨论学习1、根据《赠刘景文》的学习经验,讨论确定本组的学习方案。
2、按自己组的方案自学。
(四)师生合作,解决疑难每组提出学习中的疑难处,老师和其他组的同学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人教版小学语文标准教材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实录)
People need to communicate and communicate with each other, and language is the
bridge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the link.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专业教学设计系列下载即可用 ---
小学语文古诗两首:赠刘景文、山行(教学
实录)
教学内容 4、古诗两首课时 2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
会写“于、首”等6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首、记”的字形
教具课文插图。
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查阅资料所得。
教师可视情况有选择地讲解:我国宋朝有个大诗人叫苏轼,号东坡居士,别人叫他苏东坡。
一天,他和朋友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学问渊博,诗又写得好,苏轼可欣赏他了。
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他提笔写了一首诗送给刘景文。
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2、看图说话。
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课题。
注意“赠”、“景”是后鼻音。
书空“刘”字。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
音。
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
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
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画面
1、自由读诗,结合图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读。
4、小组汇报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
小组间答疑。
教师进行指导。
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指导。
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
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
这就是霜。
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
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
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观察插图,重点引导观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导感情朗读,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读。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2、根据诗意,参看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出示课件(显示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让学生议一议。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首,书空笔顺。
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3、让学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会认:刘菊残君橙橘
我会写:首刘枝记
第二课时
学习《山行》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指名背诵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2、出示《山行》。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
教师提示要利用插图。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帮助。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3、师讲解:“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
“坐”,因为的意思。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交流想像的景象。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像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感悟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情景。
2、找个学习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3、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什么样的。
出示枫叶满山的课件。
4、讨论:你觉得红叶怎样?
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禁不起风吹雨淋就飘落了。
而枫叶却是在与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多么了不起!正因为如此,杜牧才写诗赞美它。
5、最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世人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给风景名胜题名。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有个亭子,换了好几个名字,都和这句诗有关。
它开始叫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又改名爱晚亭。
6、一边观看课件,或者听古曲,一边背诵这首诗。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枫、于。
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识记。
如“于”,干钩于。
2、书空笔顺。
提示: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斜钩”。
3、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
4、学生仿写。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
2、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认:径斜枫于
我会写:于枫备注
作业布置会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后记让学生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