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生产技术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14
第1章教槽料最新饲喂技术一、为什么是教槽料?二、饲喂教槽料十分重要三、关于成本问题四、教槽料的采食量五、未来——免疫球蛋白六、教槽料的使用管理七、教槽区——需要多大空间?八、未来的设施九、印迹第2章让窝产仔数更高一、目标二、问题和成本三、应对窝产仔数低四、一般因素五、青年母猪六、影响青年母猪窝产仔数的因素七、断奶猪或者未成年母猪八、短期优饲九、刺激而非应激十、经产母猪十一、切实可行的建议十二、正确的光照方案十三、光照模式十四、窝产仔数的离散度——一种很多猪场正在使用的窝产仔数检查方法十五、母猪群体年龄结构——不要弄得很被动十六、哺乳期短十七、返情(配种后返情)十八、疾病十九、生物安全二十、遗产基因第3章既要窝产仔数多又要初生重高一、目标二、初生重非常重要三、平均初生重掩盖的问题四、两点值得探索的建议五、初生重小的仔猪会影响猪场利润六、很难说服七、奖金创造奇迹八、用肺浮漂试验检测真正的死胎第4章避免断奶后的问题一、问题概述二、研究人员针对仔数的试验研究往往不够深入三、为什么说在过渡料上花费很多是值得的?四、鲜为人知的算式五、计算盈亏六、断奶时肠道中发生了什么?七、断奶时将母猪转走常常会发生什么?八、接下去发生什么?九、水分不足十、帮助断奶仔猪度过这个消化瓶颈期十一、饲喂方法必须正确十二、减少断奶后应激十三、早晨还是傍晚断奶?十四、总结第5章免疫——每一个人的盲点一、提高对免疫力的认识二、一个令人困惑的悖论——认识高水平和低水平的免疫防护三、对于母猪,情况有所不同四、提高主群免疫力的行动计划五、初乳六、初乳质量七、分娩监护八、仔猪何时死亡九、加速分娩十、疾病流行谱分析十一、免疫力不足的代价十二、繁殖母猪的情况十三、青年母猪的免疫力十四、免疫力与猪群年龄分布十五、如何使“卧狮”的背部又高又平又长十六、总结十七、母猪更新速度过快会损害它的免疫力十八、40%~50%的母猪群更新率太高吗?十九、成本是什么?二十、病毒侵袭时会发生什么二十一、勿将抗原与抗体的概念混淆二十二、营养对免疫有帮助吗?二十三、三种方案二十四、使日粮的营养浓度与免疫力反应所需的营养水平相配匹——令营养师头疼的问题二十五、这很重要吗?二十六、饲料添加剂能够帮助免疫吗?第6章应激的含义及其对养殖利润的影响一、应激和紧张二、刺激三、如何计算应激在生产中的成本?四、应激和过渡拥挤五、青年母猪推荐的饲喂空间似乎太低六、应激和混群七、应激影响着床八、两种理论九、分娩和应激十、应激检查清单十一、40年应激检查积累的一些经验十二、测量和检测重要的信号十三、应激可以测量吗?十四、猪会和你说话吗?十五、你的猪真的喜欢你吗?十六、关键点十七、可操控的材料第7章现代高产青年母猪的管理一、目标二、选留青年母猪三、一些关注点四、有关订购青年母猪的建议五、对业务人员进行发问六、获得真相七、断奶青年母猪——新趋势(北美的幼龄小母猪)八、引进青年母猪九、适应、训化与融合十、为什么要在240日龄左右初配?十一、刺激青年母猪十二、我们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值?十三、是否所有这些工作都有必要?十四、是否有必要自己培育青年母猪?十五、基于你的国际经验,你认为哪个品种最好的?十六、青年母猪储备群十七、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青年母猪群组试验十八、如何管理青年母猪储备群十九、现代青年母猪的饲养二十、俯瞰相关青年母猪的饲喂方案二十一、重新学习新技能——代养母猪第8章生物安全——猪场需要真正落实的措施一、目标二、猪场一般能够达到这个水平吗?三、预清洁是极为重要的四、正确清洁的价值/洗涤剂的使用五、经济学分析六、消毒七、消毒后应采取的措施八、饮水线的卫生九、饮水系统的消毒十、空气熏蒸消毒十一、石灰粉刷十二、为什么现代过氧乙酸/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对病毒尤其有效?十三、它们的工作原理——简单总结十四、对每一样东西必须使用过氧乙酸/过氧化物类消毒剂吗?十五、饮水线的消毒十六、现代卫生措施的成本和回报十七、所有一切都值得吗?十八、正确使用生物安全的成本十九、经济计算得出的结论二十、车辆和运输第9章毒菌霉素——另一个利润的隐性杀手一、问题(霉菌毒素中毒症)二、霉菌毒素中毒症是个问题吗?三、为什么它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四、那什么是霉菌毒素呢?五、你如何知道猪场是否有霉菌毒素问题?六、某些霉菌毒素的免疫抑制作用七、料仓清洗能起作用吗?八、霉菌毒素污染水平能进行检测吗?九、协同作用十、那么猪场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阻止霉菌毒素侵入,并且他们何时执行该措施以何降低毒素的影响呢?十一、隐蔽十二、处理“漏网”的霉菌毒素十三、广谱吸附十四、优秀霉菌毒素吸附剂拥有不可思议的吸附区十五、霉菌毒素引起的经济损害十六、回报十七、整体概况和结论第1章教槽料最新饲喂技术为什么在一本描述各种猪的问题的书中专门列出一个章节来叙述教槽料的饲喂?这里有2个原因:问题1,教槽料绝不是万能的。
养猪生产关键技术____畜牧科技助农增收养猪技术培训资料养猪业是我国的传统养殖业,迄今为止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养殖规模全球之最,在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培育出了大量的优秀种源,是畜牧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业总产值种占有相当的比重,猪肉产品在人类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肉食品,并占有很大比例,但是随着社会化文明程度的提高,工业发展进程的加快,劳动的多元化分工越来越细,对劳动报酬的合理化程度、生产成本、自然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社会效益、投资回报率在养猪生产中的投资效益正表现要求越来越高。
近年来的时践证明,由于养猪技术不成熟,生产规模小,生产管理水平低,药物残留等现象导致的猪肉产品质量安全等问题时有发生等原因,致使猪肉产品质量安全得不到保证,缺乏市场竞争力,市场占有份额小,产品价格不稳定,养猪生产经济济效益持续下滑,甚至出现大面积出现亏本。
严重的挫败了农村养猪积极性,农村小型养猪户数量逐年减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养猪生产规模发展受到限制,养殖数量和规模急剧下滑,大量的劳动力从养猪业中转化出来,资产闲置增多,资源浪费加剧.资金流出,养猪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和挑战.本文本着为了推进养猪业的健康发展,根据多年来在养猪生产技术指导工作中的心得体会,并结合对当前养猪业生产现状,作出经验总结,谨以此和广大养猪户共同分享:目的在于交流经验,共谋发展,共同推动养猪健康发展.一、养猪基础1.养猪首先要选种养猪要选良种猪。
良种猪就是杂交一代猪,即用优秀的良种公猪和优良的种用母猪杂交配种获得的杂交一代仔猪(如:“长白”种公猪或“大约克夏”种公猪与“本地”母猪或“苏-太”猪母猪进行杂交所产生的仔猪),它具有采食面广、生长速度快、产瘦肉多,抗病力强等诸多优点。
目前我地已大量推广“DLY”三元杂交优质肉猪生产.也就是用“长白”公猪与“约克夏”母猪杂交后将其优秀的母猪留做种用再与终端父“本杜洛克”公猪杂交所产的仔猪做商品肉猪育肥.2、科学合理的使用配合饲料。
一、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技术目标参数对规模化、工厂化养猪场制订科学合理的生产技术目标,是发展现代养猪生产的前提和落脚点。
而生产技术目标又是猪场制定其他系列技术参数的基础和前提。
应以取得较高的生产技术水平为出发点,按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和条件来确定生产目标。
我国规模养猪的生产技术性能指标:1、繁殖性状指标(1)、产仔数:每头母猪平均年产仔2.2窝,经产母猪每胎平均产仔10头,初产母猪则为9.5头;(2)、产活仔数:经产母猪每窝平均产活仔10头,初产母猪为8.5头;(3)、初生个体重:1.1—1.4千克;(4)、初生全窝重:11—14千克;(5)、断奶全窝重:45—65.7千克(6)、哺育率(断奶成活率):90%以上(7)、母猪年产窝数:2.2窝(8)、母猪产后14天配种率:90%以上(9)、一次情期受胎率85.0%(10)、仔猪35日断奶,成活率达到90.0%以上,断奶重达8.5公斤。
(11)、育成仔猪:仔猪断奶后在育成舍培育35天,培育期成活率在98.00%以上,70日令转群重达到28—30公斤。
2、生长肥育性状指标(1)、平均日增重:750—800克,育肥期105天(18周),平均体重达100公斤出栏,育成期成活率在98.0%以上,育成期每增重一公斤活重消耗饲料在2.8—3.0公斤以下。
(2)、出栏率:160.0%(3)、全群料肉比:生产每千克肉猪活重消耗的饲料数量,若以仔猪出生到育肥应摊的母猪和公猪所消耗的饲料加上肥育猪本身消耗的饲料计算,约为3.5—3.8公斤。
(4)、肥育速度:170—180日龄,体重达100公斤;3、胴体性状指标(1)、屠宰率:75%(2)、背膘厚:1.4CM以下(3)、瘦肉率:60%以上4、经济技术指标(1)、每头肥猪占用的建筑面积及生产成本:每头肥猪所占用的建筑面积一般为0.8—1.0平方米。
(2)、劳动生产率:按全员(养猪场的全员包括直接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计算劳动生产率,每个劳动人员年生产肉猪400—500头。
2024年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养猪生产技术》教材第四章,主题为“2024年养猪生产中的绿色养殖与疾病预防”。
详细内容包括:绿色养猪的概念与意义、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猪舍环境控制技术、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绿色养猪的基本概念,掌握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
2. 学习猪舍环境控制技术,提高养猪生产的环境质量。
3. 掌握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措施,降低养猪生产中的疾病风险。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绿色饲料的配制方法,猪舍环境控制技术。
教学重点:绿色养猪的概念与意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模型、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养猪场绿色养殖的案例,让学生了解绿色养殖的优势。
2. 理论讲解(15分钟):讲解绿色养猪的概念、意义、饲料选择与配制、猪舍环境控制技术。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一道例题为例,讲解绿色饲料配制的具体方法。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针对某一猪舍环境问题,设计解决方案。
5. 疾病预防与控制讲解(15分钟):介绍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
6. 互动环节(10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绿色养猪的概念与意义2. 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3. 猪舍环境控制技术4. 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控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论述绿色养猪在生产中的应用。
2. 答案要点:包括绿色养猪的概念、饲料选择、环境控制、疾病预防等方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绿色养猪的相关政策、技术动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组织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绿色养猪的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二、猪舍环境控制技术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绿色饲料的选择与配制方法1. 绿色饲料的定义:绿色饲料是指在生产过程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采用环保型饲料原料、添加剂和配制技术,降低养猪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提高猪肉产品质量的饲料。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第五章“猪的饲养管理”,详细内容涉及猪的营养需求、饲料配方、饲养管理技术以及疾病预防措施。
具体包括5.1节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5.2节各类饲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5.3节猪的饲养管理技术,5.4节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二、教学目标1. 掌握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能够独立设计猪的饲料配方。
2. 了解各类饲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能够合理选用饲料。
3. 学习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提高养猪生产效益。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猪的饲料配方设计,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教学重点:猪的营养需求,饲料选用,疫病防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养猪场实例图片,饲料样品。
2. 学具:笔记本,教材,饲料配方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养猪场实例图片,引发学生对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讲解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
b. 分析各类饲料的特点及使用方法。
c. 介绍猪的饲养管理技术。
d. 解析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3. 例题讲解:以实际养猪案例为例,讲解饲料配方设计方法。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具体的猪饲料配方。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回顾。
六、板书设计1. 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2. 各类饲料特点及使用方法3.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4. 猪场疫病防控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设计一个猪的饲料配方。
2. 答案:根据猪的营养需求,合理选用饲料原料,设计出合适的饲料配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猪的营养需求和饲料配方设计掌握较好,但在饲养管理技术方面还需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参观养猪场,了解实际养猪生产情况,提高实践能力。
同时,推荐阅读相关养猪技术书籍,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2.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3. 饲料选用与疫病防控4. 课堂实践操作:饲料配方设计详细补充和说明:一、猪的营养需求与饲料配方原则猪的营养需求是养猪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直接关系到猪的生长发育和养殖效益。
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养猪技术对养猪业而言,生态养猪是保障畜产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畜牧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生态养猪的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
但是由于养殖中缺乏严格的控制,导致养殖环境和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严重影响,这就需要我们对生态养猪的模式与技术展开深入探讨,以保障养猪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下面就给大家具体介绍一下:生态养猪的技术生态养猪新模式――自然养猪法。
1、生态养猪的模式所谓生态养猪技术也被称为“自然养猪法”。
当前,生态养猪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
生态养猪模式的应用,首先,应该选择成长性较好的优良品种,并结合实际情况选择肉质口感风味较好的猪作为父母本,进行相互杂交培育遗传基因;其次,研究人员要重视生猪成长的过程,采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技术进行远程监控;再次,采用先进的喂养技术,合理配置养猪饲料,适度采用放养技术;最后,还需要综合利用沼气技术,将猪粪和猪尿通过专用管道排放到沼气池中,并通过发酵之后产生大量的沼气用于生活生产。
同时,还需要将沼气渣和沼液作为灌溉果树和蔬菜的重要肥料,从根本上实现资源的循环再利用。
2、生态养猪中的关键技术(1)猪舍的设置。
由于场地是生态养猪的一个关键因素,因而猪舍在生态养猪过程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
过去,猪舍地面多为水泥地,而现在则是以垫料为主。
垫料主要为锯末、谷壳与采集或培养的土著微生物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此类垫料厚度在80厘米左右,发酵时间不超过1周。
垫料可使猪舍的环境保持干净卫生且没有臭味,并将猪舍温度控制在合适范围内。
秋冬季节,23℃的猪舍温度有助于仔猪的健康生长。
(2)发酵管理。
沼气发酵是生态养猪过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
其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能使大部分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目前,地下式与常温发酵是猪场里较为常用的两种发酵方式。
一般来说,沼气发酵方式可分为温度和工艺两种。
第一种又被细分为三种形式,即高温发酵、中温发酵和正常温度发酵。
养猪生产管理技术操作手册一、前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猪肉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猪肉养殖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产业。
然而,猪肉养殖需要投资大、风险高、管理难度大,所以,科学、规范养殖管理非常重要。
本手册旨在为猪肉养殖者提供一套科学、规范的生产管理技术操作手册,以确保养猪效益的最大化。
2.1、场地准备场地是猪肉养殖的基础,场地的准备工作直接影响后期的养殖效益。
首先,选好场地,要求场地地势低平,水源充足,通风良好;其次,要对场地进行消毒处理,对场地内残留的旧草、垃圾、柴草等进行清理;最后,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猪舍、管理房、存储房、消毒房等建设。
2.2、环境管理环境管理是猪肉养殖的重要环节,影响着猪的健康和生长发育。
首先,要保证充足的通风和换气,特别是猪舍内的空气流通要保证,因为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氨气会影响猪的呼吸道,导致疾病的发生。
其次,要控制猪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不宜超过70%。
最后,要对猪舍内外的卫生进行定期清洁,消毒处理。
饲料管理是猪肉养殖的核心环节,合理的饲料管理能够提高养殖效益。
首先,做好饲料的测量和研磨,保证饲料粒度合适;其次,要合理选择饲料的种类和比例,构建合理的饲料配方,以满足猪的生长需求;最后,要对饲料进行储存和保管,控制饲料的温度、湿度、霉菌等质量指标。
2.4、生长监测生长监测是猪肉养殖中的重要环节,可以及时发现病情,保证猪的健康和生长。
首先,要对猪的体重、食欲、精神等指标进行定期监测;其次,要对猪的排泄物进行观察和检测,了解其健康状况;最后,要定期进行病毒检测、细菌检测等,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养殖管理包括繁殖、配种、断奶、育肥和清洗消毒等环节。
首先,要对种猪进行选配、繁殖和供应,确保猪种质量优良;其次,对母猪进行后备选择、精液质量检测等配种管理措施;最后,在育肥期要进行阶段性的饲养方案调整和饲料配方调整,确保养殖效益。
三、结语本手册主要介绍了猪肉养殖的场地准备、环境管理、饲料管理、生长监测和养殖管理等操作技术。
第十二章现代养猪生产工艺技术第一节现代养猪生产的特点现代化养猪,它要求按现代化工业生产方式来生产肉猪,实行流水式生产工艺。
这糊式的生产工艺不仅用于物质技术装备精良的大型养猪工厂,也可以用于现有农场的技术斑使其逐步过渡到用工业生产方式来组织生产,国内把采用工业生产方式组织工艺过程嚣,厂化养猪,而把实现了工业生产方式的猪场称为工厂化猪场。
每个国家依据其工农业和并辱术的发展水平以及市场条件,对工厂化养猪的概念、形式、内容和任务有不同的要求,蠹I 来,现代化养猪应具备如下特征:(一)养猪生产包括母猪配种、妊娠、分娩、仔猪哺乳、育成和肥育等环节。
集约化养绪善不同环节相对集中的猪群按生产过程专业化的要求划分为若干生产工艺群,主要有繁碴蜀群、仔猪保育群和生长肥育群。
繁殖母猪群中又划分为后备母猪群、配种或人工授精群、妊l猪群、分娩哺乳母猪群。
按照养猪生产的6个生产环节,从配种一妊娠一分娩一保育一育嗣肥育一销售组成一条连续流水式的生产线,各个生产阶段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将各生产工艺群组织成有工业生产方式特征的全进、全盘水式生产工艺过程,首要的是按一定繁殖节律(间隔期)组建一定数量的哺乳母猪群。
在生芦践中一般推行7天为一繁殖节律的生产方式,按照企业的生产计划均衡地生产商品猪,有刊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理的基础。
(三)拥有能适应各类猪群生理和生产要求的、有便于组织“全进~全出”工艺猪群数量魂应的专用猪舍,如后备母猪群和配种或人工授精母猪群应设立种猪舍、妊娠母猪群应有妊簟猪舍、分娩母猪群应有分娩哺乳猪舍、仔猪保育群应有仔猪保育猪舍、生长肥育群应有肥葛舍。
猪舍大小和栏位数应与各工艺群数量相适应,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进一全出”连续演j生产。
(四)拥有优良遗传素质和高度生产性能的猪群,并按统一繁育计划组建起完整的繁甍系。
工厂化养猪均由于实行全进一全出的连续流水式工艺流程,各个工序之间紧密结合、互赶接,各自有必须按期完成合乎规定的产品。
农户种养结合小规模养猪的五种技术模式养猪是农民们常见的养殖项目之一,可以提供丰富的肉类资源和经济收入。
在小规模养猪中,农户可以选择多种技术模式,以下是五种常见的技术模式:1.面积利用最大化技术模式:在有限的土地和资源条件下,科学合理地规划养猪场的布局,利用各种现代化设备和技术手段,使养殖场的利用面积最大化。
这种技术模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升养猪场的养殖效益,增加农户的经济收入。
2.良种繁育技术模式:通过选择性配种,将优质的种猪进行繁育,培养出高产、高质的猪种。
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对种猪进行精确的种猪管理,如定期检查和记录种猪的生长和繁殖情况,合理调整饲养管理措施,以达到提高产能和保证繁殖质量的目的。
3.饲养技术模式:该模式主要注重养猪场的饲养管理和技术措施的实施。
包括饲料的合理配方、饲料搅拌和饲养技术等。
通过科学合理地搭配不同阶段的饲料以及采取适应不同阶段的饲喂措施,使猪只的生长和发育达到最佳状态。
4.环境控制技术模式:该模式侧重于养猪场的环境控制和疾病防控。
利用现代环境控制设备和技术手段,如温湿度调控系统、通风系统、垃圾处理系统等,控制养猪场内的温度、湿度和气流,提供良好的生产环境,防止猪只患病和死亡。
5.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技术模式:养殖废弃物是养猪过程中产生的一种资源,可以通过利用先进的资源化技术进行有效处理。
如利用养殖废弃物进行沼气发电、有机肥料制作等,实现养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
总而言之,农户种养结合小规模养猪可以选择面积利用最大化、良种繁育、饲养、环境控制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等多种技术模式,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科学的管理,提高养猪场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入。
这些技术模式的实施需要农户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要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
养猪技术与猪病防治
1养猪技术
养殖猪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其本质为家畜的经济养殖,旨在将各种养猪技术用于有效地增加猪的产量和降低养殖成本。
因此,养猪技术的成功实施和开发猪的生产力对猪的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1.1饲养技术
饲养技术是保障猪生产和繁育的关键技术之一。
它包括保障良好的栖息地、饲养的种类、饲料的选择、饲养环境的安排、饲养管理体系等,合理有效地实施这些技术,可以保证猪的最佳饲养状况,产生良好的生产效果。
1.2生产技术
生产技术包括繁殖管理、猪舍建设、离乳仔猪养护以及疾病防治等技术领域。
包括选种、繁殖技术、防止生产性疾病和处理妊娠病等,以及猪舍的规划、建设与改造,这些技术可以实现猪群耐病性、良好繁殖性,提高生产率和品质。
1.3猪病防治
猪病控制是提高养猪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养猪实践中比较重要的技术领域。
为消除猪病,应立足当地养猪实际,加强猪场的猪病防治检查、消毒及卫生,改进饲料配制,建立防疾控制技术标
准,加强兽医的健康教育,注重培训和开展科技推广,做到及时采取措施有效防治以达到科学猪场的目的。
以上就是关于养猪技术与猪病防治的介绍。
养猪技术能够显著提高猪的产量和降低养殖成本,猪病控制则是提高养猪效益必不可少的一环,正确使用技术、做到及时防治,养殖者就能够获得更高的效益。
现代养猪生产技术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现代养猪生产技术》教材的第三章:猪的饲养管理。
具体内容包括猪的生理习性、饲养环境要求、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等方面的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猪的生理习性和饲养环境要求,为实际养猪生产提供理论依据。
2. 掌握饲料搭配和营养需求,提高猪的生长速度和肉质。
3. 学会分析养猪生产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猪的饲料搭配和营养需求、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
2. 教学重点:猪的生理习性、饲养环境要求、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在实际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模型猪、饲养手册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养猪业的发展现状,引出现代养猪生产技术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猪的生理习性:介绍猪的生长发育特点、繁殖习性等。
(2)猪的饲养环境要求:分析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猪生长的影响。
(3)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讲解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以及饲料的搭配方法。
(4)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介绍影响猪生长速度和肉质的主要因素,以及相应的改善措施。
3. 实践情景引入:以某养猪场为例,分析饲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4. 例题讲解:讲解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的计算方法。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为某养猪场设计饲料配方。
六、板书设计1. 猪的生理习性2. 猪的饲养环境要求3. 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4. 生长速度与肉质改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为某养猪场设计饲料配方,计算营养摄入量。
2. 答案: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合理搭配饲料,计算营养摄入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猪的生理习性、饲养环境要求、饲料搭配与营养需求的情况,以及在实际养猪生产中的应用能力。
2. 拓展延伸:了解现代养猪生产中的新技术、新方法,如智能化饲养、生态养猪等,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
养猪生产技术猪的饲料配合和供应计划
一、配合饲料的重要性
1. 提供适量的营养,确保猪只健康生长和生产。
2. 控制生产成本,提高养殖效益。
二、猪只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需求
1. 母猪:
- 怀孕期:适当提高蛋白质和矿物质含量。
- 哺乳期: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矿物质的高能量饲料。
2. 仔猪:高蛋白质、易消化的乳猪料。
3. 保育猪:适量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4. 育肥猪:高能量、低蛋白质的育肥料。
三、饲料原料选择和配合比例
1. 常用饲料原料:玉米、豆粕、麸皮、鱼粉等。
2. 根据营养需求,科学配比各种原料。
3. 添加适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酶制剂。
四、饲料供应计划
1. 根据猪场规模和猪只数量,合理估算饲料需求量。
2. 制定月度或季度采购计划,确保饲料供应。
3. 建立合理的存储设施,保持饲料新鲜和质量。
4. 定期检查饲料质量,确保符合标准。
五、饲养管理措施
1. 按时按量投喂,避免浪费和过量饲喂。
2. 注意饲料卫生,防止污染和变质。
3. 定期清理食槽和喂料设备。
4. 观察猪只采食情况,及时调整配方。
通过科学的饲料配合和供应计划,可以为猪只提供均衡营养,促进健康生长,提高养殖效益。
同时,合理控制成本,实现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养猪生产第一节猪品种介绍一、杜洛克猪杜洛克猪原产于美国东北部的新泽西川等地,是美国目前分布最广的猪种之一。
七十年代引入我国后,已遍布全国各地。
其特点是;体质健壮,抗逆性强,喜食草、耐粗饲,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53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
在每千克日粮含消化能3.02兆卡,粗蛋白质15.7%的营养标准下,体重25—100公斤阶段,平均日增重65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2.99公斤。
该猪被毛棕红色,蹄呈黑色,体躯深厚、头部较小、面微凹、嘴较短,耳中等大小、略向前倾。
胸宽深、背腰平直或稍呈弓形,腹部紧凑,后躯肌肉丰满,四肢粗壮结实,蹄多直立。
成年公猪体重340~450公斤,母猪300~390公斤。
屠体瘦肉率约61%,性成熟较晚,母猪平均产仔数为10.9头。
目前,在我省一般用作杂交父本,与当地猪进行两品种杂交,一代杂种猪日增重可达500~600克,屠体瘦肉率50%以上。
二、汉普夏原产于美国,是美国分布最广的肉用型品种之一。
被毛黑色,从肩部起至前肢呈一条白色带状被毛。
头中等大、嘴面较长直、耳中等大而直立、体躯较长、头肩较轻、背腰平直或稍弓,腰体平直,肌肉发达、四肢有力。
成年公猪体重315~410公斤,母猪250~340公斤,屠体瘦肉率60%以上。
性成熟较晚、每胎平均产仔数为8.78头。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157日龄体重可达90公斤,日增重600~700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公斤,在杂交利用上一般作为父本,与甘肃白猪、甘肃黑猪的二品种杂交商品猪,体重20~90公斤阶段的饲养期只需110—116天,日增重600克以上,每千克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5~3.7公斤,瘦肉率50%以上。
三、大约克原产于英国,引入我国已70多年。
现分布全国各地。
全身白毛、有捐丝状长毛,皮肤白色,个别有青色斑点。
耳大而薄,略向前倾立,头颈较长,体格高大、体躯长、肋开张、背腰子直耳稍呈弓形,腹部充实而紧凑、四肢高,后躯宽长,肌肉发达,但后腿欠丰满。
成年公猪体重250—300公斤,母猪230~250公斤。
瘦肉率60~65%,性成熟较晚,产仔数较多,每胎平均产仔9~1l头。
肥育猪生长快,6月龄体重可达100公斤。
在我国,每公斤配合饲料消化能3.2兆卡,粗蛋白16%,自由采食的条件下,从断奶至90公斤阶段,日增重为700克左右,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公斤左右。
四、长白猪原产于丹麦,可分为英瑞系和丹麦系,前者体重较粗壮、适应性较强,但屠体瘦肉率较低,后者体质清秀、屠体瘦肉率较高。
主要特点是全身被毛白色、头小清秀、颜面平直。
耳向前平伸略下垂,体躯长,前窄后宽呈流线型。
成年公猪体重350~400公斤,母猪220~300公斤;瘦肉率53~63%,性成熟较晚,母猪产仔头数9—11头。
在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下,生长发育较快,6月龄体重可达90公斤以上。
用长白猪作父本,与甘肃黑猪进行两品种杂交,一代杂种猪肥育期日增重可达600克以上,瘦肉率47—50%。
五、甘肃白猪主要产区在甘肃的武威和临夏两地州,其父本用长白猪和苏联大白猪,母本用当地猪杂交育成。
全身白色,头中等大小,嘴略粗短,耳稍向前伸、不过大,背腰平直,臀部丰满,腹不下垂,有效乳头六对以上,后躯丰满,四肢坚实。
性情温顺,抗逆性强,性成熟较早,公猪在45日龄即有爬跨行为,母猪在四月龄即开始发情,初配适宜年龄为8月龄,体重75公斤。
在20~90公斤阶段,肥育期112天,平均日增重651.07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3.68公斤。
与杜洛克、汉普夏杂交的一代杂种猪,平均日增重分别达到718.21克和761.01克,每公斤增重消耗配合饲料为3.48和3.27公斤,瘦肉率为57.53%和57.39%。
六、甘肃黑猪甘肃黑猪全身黑色,头中等大小,嘴略粗短,耳中等大小,稍向前伸,背腰较平直,腹略大不下垂,有效乳头六对以上。
一般性成熟较早,公猪在45天以后即有爬跨表现,母猪在4月龄即开始初次发情,初配适宜期为8月龄,体重达70公斤以上。
性情温驯、耐粗饲,喜吃草,在省内有广泛的适应性。
肥育期日增重461.11克,每增重1公斤消耗料3.02公斤。
瘦肉率50.96%,利用汉普夏,长白、苏白、杜洛克、甘白等品种作父本,分别与甘肃黑堵杂交,都表现较好的增重效果。
第二节杂交利用一、选种选配1.选种方法根据个体及其亲属关系进行选种,分为个体表型选择,系谱选择,同胞选择,后裔选择和综合选择。
还可根据数量遗传学原理进行选种。
2.选配在生产实践中,优良公母猪交配不一定都能产生优良的后代。
因为后代的优劣,不仅取决于双亲本身的品质,而且还决定于它们的配对是否合适。
因此,要得到理想的后代,必须在选种的基础上做好选配工作。
3.种猪评定办法种猪选择一般从以下几方面分阶段考虑:(1)断奶阶段(生后50日龄):尽量多留幼猪参加选择与淘汰。
应具有典型的品种要求、乳头6对以上、分布均匀、排列整齐、体质健康、肢蹄坚实,再综合考虑从同期断奶窝重最高的95%和断奶个体重最高的95%中选择。
(2)四月龄阶段:结合品种要求,主要选择日增重最高的15%。
(3)六月龄阶段:以日增重、背膘厚(活体测膘)和体长三项综合选择。
(4)配种阶段(8月龄):主要淘汰6~8月龄发育严重落后的个体,或因繁殖疾患不能作种用的个体。
(5)初产阶段:凡后代产生畸形等不良性状的种猪一律淘汰,其余的按留种数量转入生产群或出售。
二、杂交利用猪的不同品种或品系间的交配为杂交。
其生产性杂交又叫经济杂交,是养猪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
许多畜牧业比较先进的国家,80—90%的商品猪肉是用杂交猪生产的。
经济杂交有很多优点:一是母猪的产仔数、泌乳能力、初生重、育成数、窝重都有明显的提高,二是杂种猪生长速度快,节省饲料;三是杂种猪抗病力强、发病少。
1.杂交生产方式杂交生产的方式较多,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经济杂交方式:(1)两品种杂交就是用两个不同品种(或品系)的公母猪杂交,专门利用一代杂种优势生产商品肉猪。
一般用国外引进的良种猪与本地品种的母猪杂交,取得杂交效果。
汉普夏与甘肃白猪杂交的一代杂种猪增重快,个体大、饲料报酬高,屠宰率和肉质均优于纯种猪。
杜洛克与甘肃白猪杂交,一代杂种母猪体质健壮,适应性好,有明显的繁殖优势。
(2)三品种杂交从两品种杂交的一代杂交猪中选择优良母猪,再与第三品种公猪杂交,一般可获得比两品种杂交更好的效果。
因为母猪是杂种、具有一定的杂种优势、再杂交可望得到更高的杂种优势。
(3)四品种杂交用三品种杂交的杂种母猪再与另一品种公猪杂交,或者用四个品种先分别进行两两杂交,然后再在两杂种间杂交,这两种方式都属于四品种杂交,能形成更大的杂种优势。
(4)专门化品系杂交随着现代养猪业的发展,要求猪群标准化,专门化品系杂交能取得高度而稳定的杂种优势效益。
所谓专门化品系就是具有一、二个突出的经济性状,其它性状保持一般水平的品系。
父系主要选择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和胴体品质等性状,母系主要选择产仔数、泌乳力等繁殖性状。
这主要在工厂化养猪场。
确定最好的杂交组合,生产大量商品杂交猪。
2.获得杂种优势的一般规律猪的各种经济性状不是以同样的程度表现其杂种优势的,许多经济性状,如产仔数、初生重、泌乳力、生长速度、饲料利用率、胴体品质等,是由许多不同的遗传因子所决定的,因此表现的杂种优势程度也不一样。
(1)容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有体质的结实性、产仔数、仔猪初生个体重和窝重、泌乳力、断奶个体重和窝重以及育成头数等。
(2)比较容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有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等。
(3)不易获得杂种优势的性状有外形结构,胴体长、屠宰率、膘厚、产肉量、眼肌面积、腿臀重量等。
(4)一般说来亲本差异愈大,杂交效果愈明显,因此,选择那些在遗传、来源和亲缘关系上差异较大的品种或品系进行杂交为宜。
第三节饲草料的加工一、饲料是养猪的物质基础为什么说饲料是养猪的物质基础?从下面五个方面可以说明:(1)越喂越瘦每天喂给猪的饲料质差量少,猪所得的营养物质,不能满足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因此就得耗用体内的积存,使体重逐日下降。
(2)只吃不长猪每天从饲料中得到的营养物质,仅能满足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没有多余的营养物质来增膘长肉,因此,只能维持原有的体重,不增不减。
(3)长得很慢猪每天从饲料中得到的营养物质,除满足维持正常生命所需之外,仅余少量的营养物质来增膘长肉,因此增重很慢。
(4)长得很快猪每天从饲料中,得到的营养物质,除满足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需之外,并有全面而适量的营养物质来增膘长肉,因此增重很快,经济效益亦高。
(5)造成浪费养猪不讲科学,每天喂给猪的饲料质量太好,数量太多,又不定时饲喂,不仅影响了猪的正常采食量,同时会造成消化系统的疾病。
二、饲料的加工调制与贮存1.加工调制的一般方法(1)打浆就是把青绿多汁饲料打成浆液。
打成浆的饲料,使于采食,减少咀嚼时能量消耗,提高饲料效率。
方法有两种:一是干打浆;二是加水打浆。
(2)粉碎籽实或秸杆需粉碎后喂猪。
其目的是为了便于采食和消化、籽实类饲料粉碎时,细度要求能通过1.5毫米以下直径的筛孔;粗饲料粉碎则越细越好,至少要能通过0.2—1.0毫米直径的筛孔。
(3)颗料饲料配合饲料的发展趋向是颗粒化,其特点是:能使猪吃到成份一致的饲料,有利于运输,喂料和贮存机械化,减少饲料浪费,适口性好,采食时间短。
(4)浸泡青、粗饲料经浸泡软化,可消除苦、涩、辣或其它怪味,防止粉碎的粗饲料喂时粉灰刺激猪的口腔及上呼吸道,改善饲料的适口性、提高饲料的消化率。
方法为:青饲料用冷水浸泡或热水闷泡4—6小时,滤去水份,粗饲料用干净的清水按水料比4:1加水,浸泡3—4小时后滤去水份。
一般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喂完上顿再泡下顿。
(5)蒸煮和焙炒一般青绿饲料最好生喂。
但如洋芋、甘薯、南瓜等含淀粉较多的青绿多汁饲料煮熟后饲喂可大大提高饲料效率。
有些饲料如洋芋秧和核桃、荆条,苦楝等树叶中含有毒物质、可煮后滤去废液再进行饲喂。
一些豆类籽实如黄豆中含有抗胰蛋白酶,生喂时适口性差,消化率低、宜蒸煮或焙炒;另外豆粕、豆渣、豆浆却宜煮熟饲喂。
禾本科籽实宜焙炒、而不宜煮熟,但蒸煮、焙炒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降低消化率。
(6)发酵青绿饲料发酵原理和青贮一样,也是利用乳酸菌产生乳酸达到发酵的目的。
方法为除去泥土和杂物,切至3—5厘米长,装到缸里或水泥发酵池内,边装边踩压实,然后灌满清水、使水面超过原料6~9厘米;发酵饲料不宜久存,最好随发酵随喂。
发酵水不宜喂猪,应倒掉。
酸度过高时,可用水冲洗后再喂。
粗饲料发酵方法是把大量的糠衣、干草、树木等粗饲料粉碎,洒水拌匀至刚能从指缝中攥出水滴为宜。
然后将拌好粗饲料一层层装在发酵池或大缸内,边装边压,并喷洒少量水。
装完后用干净麦草盖上,再用土或塑料薄膜封严,3~4个月就可开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