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中心大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39.86 MB
- 文档页数:150
上海中心大厦建筑艺术赏析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位于中国上海的标志性建筑,也是世界第
二高的摩天大楼。
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看,上海中心大厦具有许多
引人注目的设计特点。
首先,该建筑的外观设计极具现代感,采用了独特的“拧转式”设计,使得整个建筑在城市天际线中独具特色。
这种设计不仅在视
觉上给人以震撼,同时也展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高度成就。
其次,上海中心大厦在结构上采用了许多创新的工程技术,以
应对高度和风压等挑战。
这些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了建筑工程的精
湛技艺,也为当代建筑设计树立了新的标杆。
此外,建筑内部的设计也充满了艺术气息,从大堂到观景平台,处处体现了现代艺术与建筑的完美结合。
游客可以在这里感受到现
代建筑艺术的魅力,同时欣赏到壮丽的城市景观。
总的来说,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现代建筑,不仅在外观设计
上独具特色,更在结构和内部艺术设计上展现了建筑艺术的魅力,
成为了上海城市的一大亮点。
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丁洁民,巢斯,赵昕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目录上海中心大厦塔楼结构设计 (1)摘要 (2)1 工程概况 (3)2 结构体系 (4)3 主要分析结果 (6)3.1 结构动力特性 (6)3.2 地震作用分析结果 (6)3.3 风荷载分析结果 (7)4 关键设计问题 (8)4.1 巨柱受力性态分析及设计 (8)4.2 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 (11)4.3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 (12)4.4 风工程研究 (13)4.5 结构控制 (13)4.6 弹塑性动力分析 (14)4.7 考虑施工过程的非荷载效应分析 (15)4.8 抗连续倒塌分析 (16)5 结论 (17)6 参考文献 (18)摘要上海中心大厦建筑高度为632m,位于台风影响区和7度抗震设防地区,建成后将成为中国第一高楼。
由于高度超高、建筑形态复杂、风荷载及地震作用显著,为实现其高效和安全的结构设计,需解决众多的技术难题。
本文对上海中心大厦的结构设计进行了介绍。
首先介绍了项目概况,包括项目定位及功能、设计团队构成、建筑形态特征以及采用的基础形式。
其次对结构体系构成和主要的结构分析结果进行介绍,主要内容包括本项目采用的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混合结构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和主要的地震和风荷载分析结果。
最后对项目结构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介绍,包括巨柱受力性态分析、组合钢板剪力墙设计、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风工程研究、结构控制、弹塑性动力分析、非荷载效应分析以及抗连续倒塌分析等。
关键词:上海中心大厦、结构设计、巨型框架-伸臂-核心筒体系、混合结构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地块,基地邻近有上海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多幢超高层建筑。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后将成为满足公众审美层面与专业审美层面的标志性、地标性建筑,成为商务活动中心,商务交流休憩中心和市民休闲娱乐中心。
该项目用地面积30370平米,地上建筑面积38万平米,地下建筑面积16万平米,建筑总高度为632m,结构高度为574m。
近距离观赏632米上海中心大厦全纪录(从开工到封顶)上海中心大厦总高为632米,结构高度为580米,由地上121层主楼、5层裙楼和5层地下室组成,其主体建筑结构高度为580米,总建筑面积57.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上海最高的摩天大楼。
2008年11月29日进行主楼桩基开工。
2013年8月3日,上海中心大厦580米主体结构封顶。
(1)本项目名称为“上海中心大厦”(2)项目地址:本工程选址地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陆家嘴功能区,具体建设地点为陆家嘴金融中心区黄浦江沿岸E14单元Z3-1、Z3-2地块,地块东至东泰路、南依银城南路、北靠花园石桥路,西临银城中路。
(3)建设单位:上海中心大厦项目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方案和效果图上海中心大厦标准层平面图陆家嘴集团曾安排该项目进行过三次招标,其中一次招标吸引了美国SOM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KPF建筑师事务所及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等多家国内外设计单位提交设计方案。
于最后一次招标,两个设计方案获得入围资格,分别为美国Gensler建筑设计事务所的“龙型”方案及英国福斯特建筑事务所“尖顶型”方案。
经过评选,“龙型”方案中标,大厦细部深化设计将以“龙型”方案作为蓝本。
从外观上看,“上海中心”像一条盘旋上升的巨龙,“龙尾”在大厦顶部盘旋上翘,580米的“身高”将成为上海新高度。
上海中心大厦三维模型图上海中心大厦采用内外双层幕墙主楼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和钢结构的混合结构体系上海中心大厦基础大底板浇筑施工的难点在于,主楼深基坑是全球少见的超深、超大、无横梁支撑的单体建筑基坑,其大底板是一块直径121米,厚6米的圆形钢筋混凝土平台,11200㎡的面积相当于1.6个标准足球场大小,厚度则达到两层楼高,上海中心大厦是世界民用建筑底板体积之最。
其施工难度之大,对混凝土的供应和浇筑工艺都是极大的挑战。
作为632米高的摩天大楼的底板,它将和其下方的955根主楼桩基一起承载上海中心121层主楼的负载,被施工人员形象地称为“定海神座”。
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3篇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1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分析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地标性建筑,建成后成为中国第一高楼,也是目前世界排名第十五的高楼。
它的设计和建造具有重大的意义,为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本文将通过分析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深化设计的难点,展现出其设计的挑战性和复杂性。
1.设计高难度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独特的外形给其设计带来了高难度,同时建筑结构还必须要能够承受地震、台风、风荷载等各种自然灾害。
因此,对钢结构的深度设计要求十分高。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材料各项力学性能、环境作用等因素,根据力学原理、数学模型和实验研究,进行多种计算和分析,找出最优的结构方案。
2.材料及接口问题上海中心大厦钢结构的各个杆件之间通过接口进行连接,这些连接设施是安全性设计及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基础。
连接设施的拼接要求高精度、高精度常常需要进行多次修正及调整,使得钢结构的元件和构件的装配和安装更为顺利。
材料与接口的结合是一项重要难点,因为要兼顾高强度、轻量化、独特性的特点。
3.防腐问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使用环境和材料的耐久性。
上海中心大厦建成之后,其钢结构需要长期存在于恶劣的海洋环境之中。
同时,在建造过程中,钢结构需要经历多次复杂的施工工序,很容易受到腐蚀。
钢结构设计人员需要有工业防腐经验,合理选择材料的成分、厚度及外层涂层的质量。
钢结构的防腐问题,不单是为了保护高楼的使用寿命,更是需要考虑到人们的安全问题。
4.施工难度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独特的外形给建筑工人的施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高处作业的安全问题、建筑材料及设施的运输问题,都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此外,整个钢结构的制作和组装也是非常复杂的工序,钢丝绳的设置和操作都需要极高的技巧和经验。
因此,对每一个构件要进行深入的制作计划和组装设计。
综上,上海中心大厦的钢结构深化设计难点比较多。
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理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地标性的超高层建筑,其大厅设计理念凸显了现代与传统的结合,融合了艺术与科技的元素,突显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繁荣与魅力。
首先,设计师注重保留与传统文化相呼应的元素。
大厅入口采用了传统的中式门楼造型,以红色为主色调,象征着喜庆和热情。
中庭的设计灵感源于传统园林,如曲径通幽、庭院式景观等,营造出一种静谧、舒适的氛围。
另外,大厅的红色石材地面上雕刻着中国传统纹样,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巧妙融合,展现了中式文化的独特魅力。
其次,大厅设计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
大厅的天花板采用了透明玻璃屋顶,通过光线的折射,打造出一个明亮、开放的空间。
在大厅中央,设计师巧妙地布置了一座巨大的LED屏幕,可以播放各种与上海相关的信息和活动,使大厅成为城市传媒的重要窗口。
此外,大厅中还设置了先进的声音与灯光系统,通过声音、光线的互动,营造出一个多彩、富有科技感的环境。
再者,大厅还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大厅的设计注重自然采光和空气流通,将室内外空间无缝连接起来,使人们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自然的气息。
大厅周围布置了绿植,在繁华的城市中创造了一片绿色的净土,给人带来放松和舒适的感觉。
此外,大厅中设置了休息区和咖啡厅,提供舒适的休憩和交流场所,让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和快乐。
总体上,上海中心大厦大厅设计注重保留传统文化、体现现代科技和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体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和时代精神。
这个设计理念既考虑到了大厦作为一个商业办公楼的功能需求,又为行人创造了一个美观、舒适的空间,展示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活力。
Architectural and Structural Design of Shanghai Tower上海中心大厦之建筑与结构撰文 丁洁民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丁洁民同济大学校长助理,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总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建筑设计分会副会长,英国结构工程师协会中国分会主席。
设计代表作品: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温州市大剧院、东方体育中心、北京大学体育馆、复旦大学正大体育馆、同济大学教学科研综合楼等。
1 工程概况上海中心大厦工程位于上海市银城中路501号,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1,Z3-2 地块。
建成后的上海中心将成为上海新的制高点,同时,与金茂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组成“品”字形关系的建筑群,构成陆家嘴金融商业贸易区新的天际线。
2 建筑设计2.1 建筑布置与功能划分上海中心为一多功能的摩天大楼,主要用于办公用途,同时配有酒店、商业、观光等其他公共设施。
塔楼地上124层,地下5层,建筑高度为632m,裙房地上7层,建筑高度为38m,整个建筑地上总面积约38万m2,地下总面积约14万m2。
塔楼地上部分沿竖向共分为9个区,其中,1区(包括裙房)是高档商场、餐饮以及大型会议厅,2~6区为办公楼,7区和8区为五星级的酒店,9区为观光层。
上海中心建筑组成包括以下几部分:内部主体楼层、内层玻璃幕墙、外层玻璃幕墙和柔性支撑体系。
其中,塔楼内部主体标准楼层呈圆形,圆心沿高度方向对齐,楼面半径逐渐收缩。
在每个区段的顶部外侧与内侧玻璃幕墙之间,布置有一个空中大堂。
上海中心突出了“垂直城市”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采用了创新的中庭解决方案,在每个区布置了空中花园,类似于城市中的广场,这些中庭为建筑提供了互动交往的空间,内部布置有餐厅、咖啡厅、商店等,同时,中庭内种植了大量的绿色植物,提高了交流的品质。
这种新型中庭的布置方式对传统的层叠式功能结构理念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将高质量的空中城市生活概念引入到高层建筑中,打造了一座立体城市。
上海中心大厦十套建筑方案上海中心大厦是上海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是一座超高层摩天大厦。
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和追求独特的设计理念,经过严格的筛选和评估,我们最终选出了十套建筑方案。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十套方案。
第一套方案是“融合现代与传统”。
此方案将传统的中国元素与现代建筑的简洁风格相结合,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大厦外观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屋顶和立面设计,结合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给人一种独特而现代的感觉。
第二套方案是“水晶之城”。
此方案注重大厦的透明感,外墙使用高透明度的玻璃材料,使得大厦看起来如同一座巨大的水晶城堡,非常引人注目。
此外,方案还在大厦内部设置了多个绿化空间,使得居住者能够更好地与自然环境接触。
第三套方案是“人性化设计”。
此方案将人的需求和舒适性放在首位,设计了多个室内外的休闲娱乐空间,供居住者使用。
此外,大厦还设置了多个公共设施,如健身房、游泳池、图书馆等,满足了不同居住者的需求。
第四套方案是“绿色环保”。
此方案在大厦的外墙以及屋顶上设置了大量的绿化植物,通过植物的吸收和释放,净化了空气,并为大厦营造了一个舒适的环境。
此外,方案还采用了可再生能源和节能技术,减少了大厦的能耗。
第五套方案是“数字时代”。
此方案注重大厦的智能化设计,通过应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使得大厦的各项设施能够实现自动化控制和远程监测。
此外,方案还提供了多项智能服务,如智能家居、无人驾驶等,方便了居住者的生活。
第六套方案是“未来城市”。
此方案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将大厦打造成一个具有城市功能的综合体。
大厦内部设置了商业办公区、居民区、文化娱乐区等多个功能区域,为居住者提供了便利的生活和工作条件。
第七套方案是“科技创新”。
此方案注重大厦的科技含量,设想了多项科技创新的应用。
大厦外墙采用了可变形材料,可根据不同的时间和季节进行形态的变化。
此外,方案还设想了无人机快递、智能停车等创新技术的应用。
上海中心大厦(Shanghai Tower)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的一座标志性建筑,其在技术创新方面备受瞩目。
本文将从建筑的结构设计、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系统等方面对上海中心大厦的技术创新进行介绍,并探讨其对未来城市建设的启示。
一、结构设计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632米高的摩天大楼,其设计采用了世界首创的"上海双子塔"结构。
这种结构设计将建筑分为内外两个层级,内层为核心筒,外层则环绕在核心筒周围。
通过这种设计,大楼可以更好地应对上海地区经常发生的台风天气,大大提高了建筑的安全性。
这种结构设计也使得大楼在高风速环境下的振动减小,提供了更加舒适的使用体验。
二、节能环保上海中心大厦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考虑到节能环保的问题。
大楼外墙采用了先进的双层幕墙技术,可以降低建筑在夏季的冷却负荷,并减少室内空调能耗。
大楼还采用了太阳能光伏板、风力发电机等可再生能源设备,实现了部分自给自足的能源供应,大大减少了大楼的能源消耗。
三、智能化系统上海中心大厦在智能化系统方面也有着突出的表现。
大楼内部采用了先进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建筑的用电情况、空调温度等参数,并进行智能调整,以提高能源利用率。
大楼还应用了智能化的安全监控系统,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类安全隐患,保障大楼内部的安全。
总结回顾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集结构设计创新、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系统于一体的现代建筑,为未来城市建设树立了典范。
其技术创新不仅体现在高度上的突破,更体现在对环保节能的重视和智能化系统的运用上。
未来,我们可借鉴上海中心大厦的经验,以更加智慧、绿色的方式建设城市。
个人观点我认为,上海中心大厦所展示的技术创新不仅仅是建筑领域的突破,更是对未来生活方式的一种探索。
其结构设计、节能环保和智能化系统的应用,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未来的城市建设需要更多这样的先进技术和理念,以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能源危机。
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我们对上海中心大厦的技术创新有了更加全面、深刻和灵活的理解。
张弦梁结构在摩天大楼建筑中的创新应用案例摩天大楼是现代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人口和经济的需要,建筑工程师们不断寻求创新的结构设计方案。
张弦梁结构是一种新颖且具有巨大潜力的结构形式,它巧妙地利用张力来支撑建筑物,使得摩天大楼更加轻巧、灵活和可持续。
以下是几个张弦梁结构在摩天大楼建筑中的创新应用案例。
1. 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是中国第一高楼,其独特的结构设计是由张弦梁支撑的,体现出其在摩天大楼建筑中的创新应用。
该建筑采用了由两座高层建筑通过一个向内倾斜的金属框架连接的结构形式。
这个创新的设计使得建筑物的重心得以合理分配并且增加了其稳定性,同时节约了大量的建筑材料,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2. 迪拜塔迪拜塔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之一,其采用了张弦梁结构的创新应用。
在迪拜塔的设计中,建筑师们采用了锚地的张弦梁结构来承担建筑物的重量和风力的压力。
这种设计不仅使得建筑物能够承受恶劣的自然环境,并减少了建筑材料的使用,还提高了摩天大楼的可持续性。
3. 台北101台北101是台北市的地标性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LEED认证摩天大楼。
其建筑结构中采用了张弦梁结构的创新应用。
台北101的结构设计结合了传统的混凝土结构和钢材结构,利用了张弦梁的固有特性来减轻结构的自重,并提高建筑物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
4. 吉隆坡塔吉隆坡塔是马来西亚吉隆坡的标志性建筑,其采用了创新的张弦梁结构设计。
吉隆坡塔的设计中,一组张弦梁从建筑物的顶部延伸到地面,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结构。
这种创新的设计不仅加大了建筑物的稳定性,还减轻了建筑物的自重,降低了建筑成本。
综上所述,张弦梁结构在摩天大楼建筑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丰富多样,它们不仅满足了大楼的功能需求,而且提高了大楼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这些创新的设计不仅为城市的发展增添了建筑艺术的魅力,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随着技术和设计的不断进步,张弦梁结构在摩天大楼建筑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空间。
呈现力量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与建造呈现力量: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与建造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中国上海市,是一座标志性的超高层建筑,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倾斜扭转摩天大楼。
本文将介绍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建筑工艺以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设计理念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的古代哲学和宇宙观念。
建筑师以中国文化中的“石榴砸罐”为灵感,将整个建筑体量扭曲扭转,形成了独特的外观。
这种设计展现了古代哲学中的“和谐统一”思想,强调人与自然、人与城市的和谐关系。
建筑造型上海中心大厦的造型极具视觉冲击力。
塔楼由两部分组成,底部是一座高层裙楼,顶部是一座超高层摩天大楼。
建筑从底部向上倾斜,并在一定高度开始扭曲,形成了它独一无二的外观。
这种造型既突破了传统的建筑形式,又与周围环境呼应,形成了良好的城市景观。
建筑材料与结构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材料和结构工艺。
建筑外墙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增加了建筑的透明感和流动感。
同时,结构上采用了重力耐力结构和钢结构的组合,确保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震性。
这种结构设计为上海中心大厦的高度和形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建造过程上海中心大厦的建造过程是一个复杂而严谨的过程。
首先,需要进行详细的调查和研究,包括土壤条件、气候环境等。
然后,建筑团队开始进行地基处理和地下结构建设。
接下来,逐层进行高层建筑的搭建,同时进行玻璃幕墙和内部装修等工作。
最后,进行各种设备的安装和调试,确保建筑正常运行。
城市影响上海中心大厦的建成对上海市的城市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它成为了上海的城市地标,提升了城市形象和知名度。
其次,它作为商业办公建筑,吸引了大量的国际企业入驻,带动了周边商业环境的繁荣。
同时,上海中心大厦的建设也为上海的建筑行业提供了充分的发展机会,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结语上海中心大厦作为一座具有创新设计和卓越工艺的超高层建筑,展现了中国建筑的现代化水平和文化自信。
它的设计理念与建筑造型都体现了对和谐统一的追求,同时对上海的城市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高层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城市的天际线上,高层建筑如繁星般璀璨,它们不仅是城市现代化的象征,也是人类建筑智慧的结晶。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分析几个具有代表性的高层建筑案例,探寻其背后的设计理念、技术创新以及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案例一:上海中心大厦上海中心大厦以其独特的螺旋式外观和令人瞩目的高度,成为了上海的地标性建筑。
这座建筑总高度 632 米,地上 127 层,地下 5 层。
从设计理念来看,其螺旋式的外形设计不仅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降低风阻,减少风力对建筑的影响。
这种创新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了上海多风的气候特点,在保证建筑稳定性的同时,也为建筑增添了一份灵动之美。
在结构方面,上海中心大厦采用了巨型框架核心筒伸臂桁架结构体系。
核心筒承担了大部分的竖向荷载,而巨型框架和伸臂桁架则增强了结构的整体刚度和抗侧力能力。
这种复杂而精妙的结构设计,使得大厦能够在承受巨大重量和风力的情况下,依然保持稳固。
在功能布局上,大厦集合了办公、商业、观光等多种功能。
不同功能区域的合理划分,既满足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又提高了建筑的使用效率。
例如,高层区域主要用于办公,为企业提供了优质的办公空间;而观光区域则位于顶部,让游客能够俯瞰整个上海的壮丽景色。
此外,上海中心大厦在绿色建筑方面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通过采用节能的幕墙系统、雨水收集利用系统等一系列环保措施,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能耗和对环境的影响。
案例二:迪拜哈利法塔迪拜哈利法塔,这座高达 828 米的建筑,无疑是世界高层建筑的巅峰之作。
哈利法塔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沙漠之花蜘蛛兰的形态。
其建筑外形优美流畅,充满了艺术感。
在结构设计上,采用了三翼围绕核心筒的结构体系,这种设计极大地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抗风能力。
在建筑材料的选择上,哈利法塔使用了高强度的混凝土和钢材,以确保建筑能够承受巨大的重量和压力。
同时,先进的建筑技术也使得建筑的施工过程更加高效和精确。
功能方面,哈利法塔包含了办公、酒店、公寓和观景台等多种设施。
2010.06.30
上海中心大厦景观设计
SHANGHAI TOWER LANDSCAPE DESIGN
NATURE-GREEN COMMUNITY-HUMANITY FUTURE-SUSTAINABILITY 景观设计概念LANDSCAPE DESIGN CONCEPT
花园中的建筑
BUILDING IN GARDEN 景观LANDSCAPE 本土植物INDIGENOUS PLANT MATERIAL 景观中的自然
NATURE IN LANDSCAPE 建筑ARCHITECTURE 绿色屋顶GREEN ROOF
城市中的自然
NATURE IN CITY 视觉VISUAL 林荫SHADED WOODS
中国园林CHINESE GARDEN日本园林JAPANESE GARDEN 意大利花园ITALIAN GARDEN法国花园FRENCH GARDEN
西班牙花园SPANISH GARDEN英国花园ENGLISH GARDEN 世界各国的园林GARDENS AROUND THE WORLD
办公区/商住混合区
OFFICE / MIX-USE
公园绿地PARK
商业区
COMMERCIAL
大楼区TOWERS
住宅区RESIDENTIAL
交通流线示意图CIRCULATION DIAGRAM
人行PEDESTRIAN
人行PEDESTRIAN 人行PEDESTRIAN
A
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 -引进规整的景观FORMAL IMPOSED LANDSCAPE -从塔楼向外自然辐射NATURE RADIAL OUT FROM THE TOWER
B
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 -景观广场–东北区规整LANDSCAPE PLAZA –FORMAL AT THE NORTH-EAST SIDE -景观公园-南区与西区自由LANDSCAPE PARK –INFORMAL AT THE SOUTH AND WEST SIDE
C
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 -街角出入口ARRIVAL ACCESS FROM CORNER AND OUTSIDE
-自然中的塔楼TOWER WITHIN NATURE
-公园中的塔楼TOWER IN THE PARK
D
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 -从塔楼向景观辐射TOWER RADIATING OUT TO LANDSCAPE -规整和自由对比TREE ALLEE CONTRAST FORMAL AND INFORMAL
塔楼公园–方案一,2008年11月深化方案
TOWER PARK –SCHEME 1, NOVEMBER 2008 SCHEMATIC DESIGN
塔楼公园–方案三,2009年5月北广场和集会空间调整TOWER PARK –SCHEME 3, MAY 2009
NORTH PLAZA AND GATHERING SPACE REFINEMENTS
塔楼公园–方案二,2009年2月绿带调整TOWER PARK –SCHEME 2, FEBRUARY 2009
GREENBELT REFINEMENTS
塔楼公园–方案四,2009年9月冷却塔和通风孔TOWER PARK –SCHEME 4, SEPTEMBER 2009 COOLING TOWER AND VENTILATIONS
塔楼公园–方案五,2009年12月扩初设计TOWER PARK –SCHEME 5, DECEMBER 2009
城市中的自然NATURE IN CITY 公园中的自然NATURE IN PARK
公园中的塔楼/自然中的塔楼TOWER IN THE PARK / TOWER WITHIN NATURE
平面PLAN
树列FORMAL ALLEE
草坪/ 多功能MEADOW / MULTI PURPOSE
自然/ 林地NATURE / WOODED
休闲健身树林区RECREATION WOODED AREA
春SPRING夏SUMMER
冬WINTER
秋FALL
1.北广场
North Plaza 2.庆典花园
Event Garden 3.下沉花园
Sunken Garden 4.乔木阵列
Allée
5.人行步道
Sidewalk
6.林荫花园
Wooded Garden 7.景观赏花草坪
Landscape
Flowering
Meadow
8. 树林
Woods
9.绿化隔离带
Buffers
10.步道
Pathways
C B
A –商业广场北面RETAIL PLAZA NORTH A
B –商业广场东面RETAIL PLAZA EAST
C –东入口特色水景EAST ENTRANCE AN
D WATER FEATURE
D –户外活动花园OUTDOOR EVENT GARDEN
E –驻足花园GARDEN O
F PAUSE
D
E
I –下沉广场面向东北SUNKEN GARDEN LOOKING NORTHEAST
J –下沉广场面向西南SUNKEN GARDEN LOOKING SOUTHWEST
I
J
F –酒店入口和地下车库入口绿化带HOTEL ENTRANCE AND GREENBELT OVER GARAGE
G –西南绿化带SOUTHWEST GREENBELT
H –西南绿化带SOUTHWEST GREENBELT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