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浓度絮凝池

高浓度絮凝池

高浓度絮凝池
高浓度絮凝池

高浓度絮凝沉淀池

容积絮凝是脱稳胶体颗粒相互碰撞,相互凝聚,凝聚的固体颗粒(矾花)逐渐由小变大的絮凝过程。在絮凝过程中,固体颗粒(胶体和絮凝体)逐步变大,但浓度逐渐变小,容积絮凝的特点是絮凝速度慢,对低温低浊度原水适应性差。

接触絮凝是胶体脱稳后在于与宏观固体表面接触时被吸附而产生的絮凝现象,接触絮凝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宏观固体接触表面。而回流沉淀浓缩后的污泥,投加微砂或粘土都是保持足够宏观固体的有效方法。接触絮凝的特点是絮凝速度快,受原水浊度和温度影响笑小。接触絮凝是澄清池和现代快读过滤的基本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技术原理与污泥循环型澄清池基本相同,其絮凝形式为接触絮凝。二者都是利用污泥回流,在絮凝区产生足够的宏观固体,并利用机械搅拌保持适当的紊流状态,以创创造最佳的接触絮凝条件。

3技术特点

高密度沉淀池与普通平流式混液沉淀池以及污泥循环型澄清池相比,有以下特点:

1、絮凝到沉淀的过渡不用管渠连接,而采用宽大、开放、平稳、有序的直通方式

紧密衔接,有利于水流条件的改善和控制。同时采用矩形结构,简化了池型,便于施工,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

2、混合与混凝均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便于调控运行工况。沉淀区装设斜管,以进

一步提高表面负荷,增加产水量。

3、采用池体外部的污泥回流管和循环泵,辅以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控制絮凝区

混合絮体浓度,保持最佳接触絮凝效果。

4、絮凝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

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

5、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底部安装带栅条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出污泥的

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絮凝区造成的悬浮固体浓度。

6、促凝药剂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并投加助凝剂PAM,以提高絮体凝聚效果加快泥水分离速度。

7、对关键技术部位的运行工况,采用严密的高度自动监控手段,进行及时自动调控。例如,絮凝—沉淀衔接过渡区的水力流态状况,浓缩区泥面高度的位置,原水流量、促凝药

剂投加量与污泥回流量的变化情况等。

4性能特点

1、抗冲击符合能力较强,对进水浊度波动不敏感,对低温低浊度原水

的适应能力强。

2、絮凝能力强,絮体沉淀速度快,出水水质稳定。这主要得益于絮凝

剂、助凝剂、活性污泥回流的联合应用以及合理的机械混凝手段。

3、水力符合大,产水率高,水力负荷可达23m3/㎡*h,因为沉淀速度快,

絮凝沉淀时间短,分离区的上升流速高达6mm/s,比普通斜管沉淀池和机械搅拌澄清池高出很多。

4、促凝药耗低。例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药剂成本较平流式沉淀池

低20%。

5、排泥浓度高,一般可达20g/L以上,高浓度的排泥可减少水量损失。

6、占地面积少,因为其上升流速高,且为一体化构筑物布置紧凑,不

另设污泥浓缩池,例如中置式高密度沉淀池的占地面积比平流式沉淀池少50%左右。

7、自动控制程度高,工艺运行科学稳定,启动时间短,一般小于30分

钟。

8、由于引进型是专利产品,所以其设备、材料价格贵,投资也很高。

有资料显示,原水浊度较高(超过1500NTU)时,此种沉淀池将不再适用。

表1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设计参数

5关键部位设计

决定高密度沉淀池工艺是否成功的关键部位和技术是:池体结构的合理设计,加药量和污泥回流量控制,搅拌提升机械设备工况调节污泥排放的时机和持续时间等。

1、布水配水要均匀、平稳,在池内应合理设置配水设施和挡板,使各

部分布水均匀,水流平稳有序,特别是絮凝区和沉淀区之间的过渡衔接段设计,在构造上要设法保持水流以缓慢平稳的层流状态过渡,以使絮凝后的水流均匀稳定地进入沉淀区。例如,加大过渡段的过水断面,或采用下向流斜管(板)布水等。

2、沉淀池斜管区下部的空间为布水预沉和污泥浓缩区,沉淀过程分两

个阶段。首先是在斜管下部进行的深层拥挤沉淀(大部分污泥絮体在此得以下沉去除),而后为斜管中的“浅池”沉淀(去除剩余的絮体绒粒)。其中,拥挤沉淀区的分离过程应是沉淀池几何尺寸计算的基础。

3、沉淀区下部池体应按污泥浓缩池合理设计,以提高污泥的浓缩效果,

浓缩区也可分为两层,上层用于提供回流污泥,下层用于污泥浓缩外排。

4、絮凝搅拌机械设备工况的调节,是池内水力调节的关键。该设备一

般可按设计水量的8~10倍配置提升能力,并采用变频装置调整转速以改变池体水力条件,适应原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

5、污泥回流泵的能力,可按照设计水量的1.5~3.5%配置,采用变频调

速电机,根据水量、水质条件调节回流量。

6、合理设计絮凝区导流筒,筒内流速控制在0.6m/s左右,以利于回流

污泥的混合,筒外流速控制在0.15m/s以下。

7、严格调控浓缩区污泥的排放时机和持续时间,使污泥面处在合理的

位置上,以保证出水浊度和污泥浓缩效果。污泥浓缩机的外缘线速度一般为20~30mm/s。

高浓度沉淀池尚无设计规范,其主要设计参数列于表1,仅供参考。

6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高浓度沉淀池专利技术引进,在我国应用时间尚短。对其某些关键部位的科学性具体射击计算参数和方法尚不明了。例如,絮凝—沉淀衔接段如何控制水流的平稳,弗洛德数的大小应如何选取和控制,絮凝区污泥浓度最佳范围是多少,如何确定沉淀池底部污泥浓缩区的停留时间等。对这些问题需进一步摸索研究。另外,我国地域辽阔,各种气候悬殊如何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不同风格特点的池型,也是需要深入研究的内容。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 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 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絮凝反应池网格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原则要求 (1)网格絮凝池流速一般按照由大到小进行设计。 (2)反应时间10~30min,平均G 值20~70s ,GT 值10~105 ,以保证絮凝过程的充分和完善。 (3)为使絮粒不致被破坏或产生沉淀,絮凝池内流速必须加以控制,控制值随絮凝池形式而异。 (4)絮凝池内的速度梯度G由进口至出口逐渐减小,G值变化范围100~151 10。 s-以内,且GT 2×4 二、本絮凝池设计水量为100000t/d,厂区自用水量为7%,分2座,每座絮凝池 =100000(1+0.07)/2=535000t/d=2229t/h=0.619m3/s。单组分2组。则Q 总 流量为0.619/2=0.3095m3/s=0.31 m3/s。 三、竖井隔墙过孔流速的计算如下表(以施工图标注尺寸为据)

四、内部水头损失计算 1-10格为前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32-0.25m/s,过网流速为0.3038m/s,(0.3113)。网格孔眼尺寸采用45 mm×45 mm或80 mm×80 mm两种规格进行计算比较,开孔比均约为39.4%,(38.45%);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3056 m,(0.31277);G值约为92.724 s,(93.81). 11-20格为中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2-0.15m/s,过网孔流速为0.21233m/s。网格孔眼尺寸采用105 mm×105 mm,开孔比均约为52.14%;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84646 m;G值约为48.01 s. 21-30格为后段,其竖孔之间孔洞流速为0.14-0.11m/s,不需设置网格。该段水头损失约为0.026454 m;G值约为25.86 s. 整个絮凝反应池的水头损失合计约为0.4167 m,(0.42387);平均G值约为61.04s,(61.57);GT=67922,(68504.2);符合设计条件要求。[注:括号内数字为网格孔眼45 mm×45 mm的参数] 具体计算情况,请见附表《竖井孔洞及小孔眼网格絮凝反应设备设计计算表》

折板絮凝池计算书

折板絮凝工艺设计计算书 一、主要采用数据 1、水厂规模为40000m3/d,已经加自用水量,则净水处理总水量应为: Q设计 =40000=1666、67=0、463 2、设总絮凝时长为:T=17min 3、絮凝区有效尺寸: V 有效 = Q设计×T×60=234、6 4、絮凝池的布置: 将絮凝池分为两个并联的池,根据沉淀池的宽度10m,每个絮凝池的宽度为5m。且设其有效深度H=3、6m; 因此有,单个絮凝池的尺寸为13、0×5m×3、6m(长宽深)。单个流量Q=0、23m2 /s, 将每个絮凝池分为三段絮凝,第一段采用相对折板(第1~3格)、第二段采用平行折板(第3~6格)、第三段采用平行直板(第7~8格)。折板采用单通道。1~6格折板厚度采用0、06m。第7~8格为0、1m。 二、详细计算 一)第一絮凝段: 设通道宽度为B=1、4m,设计中间峰速v1=0、3m2 /s 1)、中间数据 ①中间峰距:b1 =Q/(v1 *B)= =0、55m ②中间谷距:b2 =0、55+0、355*2=1、26m 2)、侧边数据 ①侧边峰距:b3 = = = 0、885m ②侧边谷距:b4=0、885+0、355=1、240 3)、速度 ①中间谷距速度:v2 = Q/(b2 *B)= =0、130 m2 /s ②侧边峰距速度:v3 = Q/(b3 *B)= =0、186 m2 /s ③侧边谷距速度:v4 = Q/(b4 *B)= =0、132 m2 /s 4)、上下转弯数据 ①设上转弯高度:0、72m、 上转弯速度:v上= Q/(0、72*B)= =0、228 m2 /s ②设下转弯高度:0、90m 下转弯速度:v下= Q/(0、9*B)= =0、193 m2 /s 5)、水头损失 ⑴缩放损失

(完整版)絮凝沉淀池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 1.1 西南电力设计院设计的《50-F185S-S5405》施工图; 1.2西南电力设计院桐梓电厂2×600MW机组工程《岩土工程勘测报告书》; 1.3《砼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1.4《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02); 1.5《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03); 1.6《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定规程》(土建工程篇)DL/T5210.1-2005; 1.7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 1.8国家有关安全、防火、消防和卫生规范规定; 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 1.10《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1.11施工现场实际情况等进行编制。 2、工程概况 2.1高密度絮凝沉淀池为华电桐梓发电有限公司(2×600MW)机组工程中一个单位工程,位于厂区化学水区域,结构形式为现浇砼箱型结构。 本工程结构为现浇钢筋砼箱形基础,箱基底板厚0.65M,池壁板厚0.50 M ,底板顶标高-1.15M;±0.00M相当于黄海高程933.6m。砼强度等级:垫层:C15;池体:C30,抗渗等级W6,抗冻等级F50。 2.2主要工程量 3 施工准备及应具备的条件 3.1开工前须具备的资料: 3.1.1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3.1.2 工程设计施工图纸; 3.1.3施工区域内无障碍物; 3.1.4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平面布置图; 3.1.5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签署同意的开工报告及施工方案。

3.2施工准备工作: 3.2.1施工前进行场地平整工作,确定运输通道及弃土点; 3.2.2做好测量控制点、水准点及桩位的复核、放样工作,并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检查认可,边坡开挖轴线定位点及水准点设置在不受临时设施及机械运行影响的地方,做到牢固可靠; 3.2.3根据施工要求做好施工临时设施的搭建工作; 3.2.4 组织设备、机具进场,并布置好施工场地; 3.2.5检查有关资料是否齐全,并组织有关人员对各项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发现问题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予以修改和补充。向班组人员进行技术、安全交底,阐明本工程的重要性、质量保证措施、施工以及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意事项; 3.2.6根据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要求在开工前提供施工组织设计等有关资料; 3.2.7各项工作基本就绪,提交开工报告,报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审批; 4 主要施工机械、测量设备及工器具 4.1 施工机械 4.2测量工具

高浓度絮凝池(优质二类)

高浓度絮凝沉淀池 容积絮凝是脱稳胶体颗粒相互碰撞,相互凝聚,凝聚的固体颗粒(矾花)逐渐由小变大的絮凝过程。在絮凝过程中,固体颗粒(胶体和絮凝体)逐步变大,但浓度逐渐变小,容积絮凝的特点是絮凝速度慢,对低温低浊度原水适应性差。 接触絮凝是胶体脱稳后在于与宏观固体表面接触时被吸附而产生的絮凝现象,接触絮凝发生的必要条件是要有足够的宏观固体接触表面。而回流沉淀浓缩后的污泥,投加微砂或粘土都是保持足够宏观固体的有效方法。接触絮凝的特点是絮凝速度快,受原水浊度和温度影响笑小。接触絮凝是澄清池和现代快读过滤的基本原理。 高密度沉淀池的技术原理与污泥循环型澄清池基本相同,其絮凝形式为接触絮凝。二者都是利用污泥回流,在絮凝区产生足够的宏观固体,并利用机械搅拌保持适当的紊流状态,以创创造最佳的接触絮凝条件。 3技术特点 高密度沉淀池与普通平流式混液沉淀池以及污泥循环型澄清池相比,有以下特点: 1、絮凝到沉淀的过渡不用管渠连接,而采用宽大、开放、平稳、有序的直通方式 紧密衔接,有利于水流条件的改善和控制。同时采用矩形结构,简化了池型,便于施工,布置紧凑,节省占地面积。 2、混合与混凝均采用机械搅拌方式,便于调控运行工况。沉淀区装设斜管,以进 一步提高表面负荷,增加产水量。 3、采用池体外部的污泥回流管和循环泵,辅以自动控制系统,可精确控制絮凝区 混合絮体浓度,保持最佳接触絮凝效果。 4、絮凝区设有导流筒,不仅有利于回流污泥与原水的混合,而且筒外和筒内不同 紊流强度有利于絮体的成长。 5、沉淀池下部设有污泥浓缩区,底部安装带栅条刮泥机,有利于提高排出污泥的 浓度,不仅可省去污泥脱水前的浓缩过程,而且有利于絮凝区造成的悬浮固体浓度。 6、促凝药剂采用有机高分子絮凝剂,并投加助凝剂PAM,以提高絮体凝聚效果加快泥水分离速度。 7、对关键技术部位的运行工况,采用严密的高度自动监控手段,进行及时自动调控。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

机械搅拌絮凝池工艺设计 由于处理水量为2500m 3/d ,自用水量为处理水量的5%-10%,共2625m 3/d ,用水量较小,故采用垂直轴式等径叶轮机械搅拌絮凝池。 设计参数 设计流量Q=109.38m 3/h ,池数n=2座,单池设计流量Q ’=54.68m3/s ,絮凝时间t=15min ,搅拌器的排数Z=3排。 1、絮凝池尺寸设计计算 絮凝池的有效容积W=Q't=54.68×1/4=13.67m 3 为了配合沉淀池尺寸,絮凝池分成3格,每格尺寸1.8×1.8m ,则絮凝池池深: 1.4m 1.8 1.8367.13=??==A W H 絮凝池超高取0.3m ,总高度为1.7m 。 絮凝池分格隔墙上过水孔道上下交错布置,每格设一台搅拌设备,为加强搅拌效果,于池子周壁设四块固定挡板。 2、搅拌设备 (1)叶轮直径取池宽的80%,采用D=1.5m 。 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V 1=0.5m/s ,V 2=0.35m/s ,V 3=0.2m/s 。 桨板长度取1.1m (桨板长度与叶轮直径之比l/D=1.1/1.5=0.73) 桨板宽度取b=0.1m 每根轴上桨板数4块。旋转桨板面积与絮凝池过水断面积之比为 46%.174 .18.11.11.04=??? 四块固定挡板宽×高为0.08×0.5m 。其面积与与絮凝池过水断面积之比为 %35.61.4 1.85.008.04=??? 桨板总面积占过水断面积为81%.2335%.646%.17=+,小于25%的要求。 (2)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D 0为 ()[]9m .0900mm 23002300-6000==÷+÷=D 叶轮转速分别为 s r a d r D s r a d r D s D /425.0min /25.49.014.32.06060v n /743.0min /43.79 .014.335.06060v n 061rad/.1min 61r/.109 .014.35.06060v n 303320221011==??== ==??====??==ωπωπωπ

一大型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净水厂网格斜管絮凝沉淀池设计计算方法 胡江博 (陕西金水桥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安,710000)【摘要】本文以一净水厂为例,对净水厂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的设计计算方法进行了说明,为以后城镇供水项目设计人员提供了相关参考。 【关键词】净水厂;网格絮凝池;斜管沉淀池;设计计算 在给水处理中,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是水处理时常用的构筑物。在城镇供水项目中,单池处理水量在1.0万~2.5万m3/d时,宜采用网格絮凝池和斜管沉淀池综合设计。 本文以西北地区一大型净水厂为实例,对以上两种常用构筑物进行设计计算分析,此水厂设计供水规模4.0万m3/d,水厂自用水量5%。构筑物分两组设计,每组可独立运行,单组的处理水量为2.1m3/d,即 0.243 m3/s。 一、网格絮凝池及过渡段设计计算 (一)絮凝池有效容积 V=QT=0.243×18×60=262.44 m3 式中: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T-絮凝时间(s),规范要求12~20min。 (二)絮凝池面积 A=V/H=262.44/4=65.61m2 式中:A-单个絮凝池面积(m2);V-絮凝池的有效容积(m3);H-有效水深(m)。 (三)单格面积 f=Q/V=0.243/0.12=2.03m2 式中:f-单格面积(m2);Q-单个絮凝池处理水量(m3/s);v-竖井内流速(m/s),规范要求0.10~0.14m/s。 假设栅格为正方形,尺寸1.45m×1.45m,每格实际面积为2.10m2,计算出分格数为: n=65.61/2.10=31.24,取整数n=32。 每组池子布置4行,每行分8格,栅格混凝土厚度取0.2m,每个池子净尺寸为:L=6.4m,B=13.0m。 (四)实际絮凝时间 t=nfH/Q=32×2.1×4/0.243=18.43min 式中:t-实际絮凝时间(min);n-栅格个数;f-单格实际面积(m2);H-有效水深(m);Q-处理水量(m3/s)。 (五)絮凝池排泥 泥斗深度取1.0m,泥斗底边宽度取0.4m,斗坡与水平夹角为62°>45°,符合要求;排泥采用多斗

涡流絮凝池设计教案资料

涡流絮凝池计算 1、已知条件 设计流量Q=20000(m 3/d )=833(m 3/d )。 2、设计计算 先按池数为n=4计算。 (1)圆柱部分横截面积f 1。上圆柱部分上升流速采用v 1=5mm/s ,则 f 1=13.6Q nv = 8333.645 ??=11.56(m 3) (2)圆柱部分直径D 1。 D 1= =3.84(m ) (3)圆锥部分底面积f 2= 833360040.7??=0.826(m 3) (4)圆锥底部直径D 2。 D 2= = (m ) 采用D 2=0.356m ,则 圆锥部分实际面积f 2=0.0962(m 2) 圆锥部分底部入口处实际流速v 2= 23600f Q n = 833360040.0926 ??=0.601(m/s ) (5)圆锥部分高度H 2。 H 2= D 1/2=1.92(m ) (6)圆锥部分高度H 1。底部锥角θ=40°,则 H 1= 12D D cot(/2) 4.81()2 m θ-= (7)池底立管高度H 3。 池底立管高度H 3=0.678m (按350m m ×350mm 钢制三通计算)。 (8)每尺容积W 。 W=D 12 2222212112123D ()312H D D D D H D π ??++++??=42.7(m 2) (9)絮凝时间T 。 T=60nW Q =60442.712.3(min)833 ??= T ﹥10min ,故需原尺寸进行调整。由上述计算方法可知,增加池数n 可减少单池容积W ,从而使絮凝时间T 减小,下面按照n=6计算,v 1与v 2不变。 18337.71()3.665f m = =?? 1 3.14()D m ==

折板絮凝池

折板絮凝池 本设计采用折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是在絮凝池内,放置一定数量的折板,水流沿折板上、下流动,经过无数次折转,促进颗粒絮凝。这种絮凝池因对水质水量适应性强,停留时间短,絮凝效果好,又能节约絮凝药剂,因此选用次絮凝池。 设计计算: 1.单组絮凝池有效容积 Q=30000/24=1250m3/h V=QT=1250*12/4/60=62.5m3 2.絮凝池长度 取 H’=3.25m,B=6.0m L’=V/H’/B=62.5/3.04/6=3.25m 絮凝池长度方向用隔墙分成三段,首段和中段均为1.0米,末段格宽为2.0米,隔墙厚为0.15米,则絮凝池总长度为 L=3.25+5*0.15=4.0m 2.各段分隔数 与沉淀池组合的絮凝池池宽为24.0米,用三道隔墙分成四组,每组池宽为B’=[24-3*0.15]/4=5.8875m 首段分成10格则每格长度 L 1 =2[5.8875-4*0.15]/10=1.06m 首段每格面积为 f1=1.0*1.06=1.06m2 通过首段单格的平均流速为 v1=1250/3600/4/1.06=0.082m/s 中段分为8格,末段分为7格,则中段和末段的各格格长、面积、平均流速分别为 L2=1.36m f2=1.36m2 v2=0.064m/s L3=0.71m f3=1.42m2 v3=0.061m/s 3.水头损失计算 相对折板 取v 1=0.14m/s v 2 =0.27m/s h 1=0.5*(v 1 2-v 2 2)/2g=0.00136m 渐缩段水头损失 取F 1=0.56m2 F 2 =1.06m2 h 2=[1+0.1-(F 1 /F2)2]v 2 /2g=0.00082m h=0.312m 平行折板

折板絮凝池计算例题

例1-2 设计水量为Q = 10万m 3/d ,自用水系数为1.08。 解:(1)设一组由两个絮凝池组成 则单池设计流量为 h m Q /625.03600 24208.1101034=????= (2)絮凝池所需要容积及絮凝池总体积尺寸确定 1)絮凝时间T = 13min 2)絮凝池所需要净容积 V= 2QT = 2×0.625×13×60 = 975m 3 3)絮凝池隔墙,配水间,折板所占容积按30%计算,则絮凝池的实际体积为1.3V 4)单个絮凝池的净容积 V = QT = 487.5 m 3 5)参照已设计的平流沉淀池尺寸,池宽L=12.50m ,有效水深H=3.5+H 1+H 2,其中 的H 1为絮凝池水头损失,H 2为絮凝池至沉淀池水头损失 则有效水深H=3.5+0.4+0.1=4.0m 超高0.3m ,泥斗高0.6m 则单个絮凝池的池宽m H L V B 75.95 .120.45 .487=?=?= ,取B=9.75m (3)进水管计算 1)设一条进水管,其设计流量Q=1.25m 3/s=1250L/s 取流速v=1.11m/s 选管径DN1200,一条进水管承担两个絮凝池 (4)配水间的设计 配水间净长取5.7m ,净宽取2.5m 其进入一个絮凝池的流速v=0.7m/s ,则D=1.06m,相对来说取深为2m 配水间尺寸V=2.5×5.7×2.0m 3 (5)分室分格计算 1)絮凝池采用多通道折板絮凝池,里面安装折板箱,为平行折板 分四档,每档流速分别为 v 1=0.3m/s ; v 2=0.25m/s ; v 3=0.20m/s ; v 4=0.15m/s 2)第一档计算 第一档分为8格,每格宽1.3m 则每格净长 60.13.13.0625.0=?==vB Q L m 则长L=1.60m 实际流速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竖流式沉淀池的设计 一、前言 竖流式沉淀池又称立式沉淀池,是池中废水竖向流动的沉淀池。池体平面图形为圆形或方形,水由设在池中心的进水管自上而下进入池内(管中流速应小于30mm/s),管下设伞形挡板使废水在池中均匀分布后沿整个过水断面缓慢上升(对于生活污水一般为0、5-0、7mm/s,沉淀时间采用1-1、5h),悬浮物沉降进入池底锥形沉泥斗中,澄清水从池四周沿周边溢流堰流出。堰前设挡板及浮渣槽以截留浮渣保证出水水质。池的一边靠池壁设排泥管(直径大于200mm)靠静水压将泥定期排出。竖流式沉淀池的优点是占地面积小,排泥容易,缺点是深度大,施工困难,造价高。常用于处理水量小于20000m3/d的污水处理厂。 理论依据:竖流式沉淀池中,水流方向与颗粒沉淀方向相反,其截留速度与水流上升速度相等,上升速度等于沉降速度的颗粒将悬浮在混合液中形成一层悬浮层,对上升的颗粒进行拦截和过滤。因而竖流式沉淀池的效率比平流式沉淀池要高。 二、设计内容:某小区的生活污水量为7000 m3/d,变化系数为1、65 ,CODCr450 mg/l,BOD5220 mg/l,SS370 mg/l,采用二级处理,处理后污水排入三类水体。通过上述参数设计该污水处理厂的生物处理工艺的初次沉淀池。

三、竖流式沉淀池的工作原理在竖流式沉淀池中,污水是从下向上以流速v作竖向流动,废水中的悬浮颗粒有以下三种运动状态:①当颗粒沉速u>v时,则颗粒将以u-v的差值向下沉淀,颗粒得以去除;②当u=v时,则颗粒处于随遇状态,不下沉亦不上升;③当u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浆板式搅拌器的设计参数 搅拌所需功率 例1-1 机械搅拌混合池计算 2.机械搅拌絮凝池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设计规定 设计计算 搅拌器转速计算 搅拌器功率计算 例 2-1 水平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 例 2-2 垂直轴式浆板搅拌絮凝池计算

混合和絮凝池设计 存在于水和废水中的胶体物质一般都具有负的表面电荷,胶体的尺寸约在0.01~1.0μm,颗粒间的吸引力大大小于同性电荷的相斥力,在稳定的条件下,由于布朗运动使颗粒处于悬浮状态,为了除去水中的胶体颗粒,在水处理工艺常使用投加化学药剂---混凝剂,使胶体颗粒脱稳并形成絮体,这一过程称之为“混凝”;为促使“混凝”过程产生的细而密的絮体颗粒间的接触碰撞凝聚成较大的絮体颗粒,这一过程称之为“絮凝”。只有当胶体颗粒获得完善的絮凝过程产生稠密的大颗粒絮体之后,才能在后序的沉淀池中藉重力被有效地除去。 絮凝作用有两种形式:⑴微絮凝和⑵大絮凝。两种絮凝的基本区别在于涉及的粒子尺寸。微絮凝的粒子围为0.001~1.0μm,其颗粒的絮凝是基于布朗运动或随机热运动而完成的;大絮凝系指大于1-2μm粒子的絮凝,则是通过诱发的速度梯度和粒子沉降速度差来完成。 为了强化絮凝过程,可投加絮凝剂,絮凝剂可为天然的或有机合成的聚合物。 由于“混凝”和“絮凝”两个过程所要求的水力条件是不相同的,在设计中常被置于混合池和絮凝池两个不同的单元去完成。 1.机械搅拌混合池的设计 设计基本要求 对混合池设计的基本要使投加的化学混凝剂与水体达到快速而均匀的混合,要在水流造成剧烈紊动的条件下投入混凝剂,一般混合时时间5~30秒,不大于2分钟。但对于高分子絮凝剂而言,只要达到均匀混合即可,并不苛求快速。混合池的设计以控制池水流的平均速度梯度G值为依据,G值一般控制

絮凝形式比较

1.1絮凝工艺简介 絮凝工艺的基本要求是,原水与药剂经混合后,通过絮凝设备应形成肉眼可见的大的密实絮凝体。絮凝池形式较多,概括起来分成两大类: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考虑到机械絮凝池维修工作量大、能耗高,本技改工程拟采用水力絮凝池。水力絮凝工艺主要有以下几种:微涡流絮凝工艺/隔板工艺、折板工艺及网格工艺等,相关工艺简述如下: 1.1.1微涡流絮凝工艺简介 水的涡旋流动增加流速梯度,促进水中胶体亚微扩散与絮体碰撞,提高絮凝效率。涡流尺寸越小,越接近絮体尺寸(毫米级),效果越显著。隔板等絮凝池为大涡流(米级),折板等絮凝池为中涡流(分米级),网格絮凝池为小涡流(厘米级)。而微涡流絮凝工艺,其产生微涡流的数量和效果均优于网格絮凝池,絮凝效率较传统工艺提高一倍以上。 微涡流絮凝工艺的核心是微涡流絮凝器,其为空心球体结构,表面开有小孔,当水流以适当的流速穿过小孔,在壳体内外表面处产生大量的小涡流,同时因壳体流速较小,形成絮凝泥渣层,泥渣层对水流的扰动产生微涡流。 微涡流絮凝工艺的特点是: ①絮凝效率高,与传统工艺相比产水量可提高50~100%; ②反应时间短,只要5~8分钟,是传统工艺的1/3/~1/2; ③絮体质量高,有利于提高沉淀效率; ④水量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可适应负荷50~120%范围内变化; ⑤出水质量稳定,絮凝剂消耗降低10~20%,滤池反洗水节约30%以上; ⑥安装简单,维护方便,改造只需少量土建改动,微涡流絮凝器直接投入使用,施工周期短,且絮凝器不易堵塞,便于清洗,寿命长。 1.1.2隔板絮凝工艺简介 隔板絮凝池是应用历史悠久、目前仍常应用的一种水力搅拌絮凝池,有往复式和回转式两种。后者是在前者的基础上加以改进而成。在往复式隔板絮凝池内,水流作180度转弯,局部水头损失较大,而这部分能量消耗往往对絮凝效果作用不大。因为180度的急剧转弯会使絮体有破碎可能,特别在絮凝后期。回转式隔板絮凝池内水流作90度转弯,局部水头损失大为减小,絮凝效果也有所提高。 隔板絮凝池通常用于大、中型水厂,因水量过小时,隔板间距过狭不便施工和维修。 隔板絮凝池优点是构造简单,管理方便。 缺点是流量变化大者,絮凝效果不稳定,与折板及网格絮凝池相比,因水流条件不甚理想,能量消耗(即水头损失)中的无效部分比例较大,故需较长絮凝时间,池子容积较大。 1.1.3折板絮凝工艺简介 折板絮凝池是在隔板絮凝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折板絮凝池是利用在池中加设一些扰流单元以达到絮凝所要求的紊流状态,是能量损失得到充分利用,停留时间缩短,折板絮凝有多种形式,可以波峰对波谷平行安装,称“同波折板”;也可波峰相对安装,称“异波折板”。按水流通过折板间隙数,又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折板絮凝池可布置成竖流或平流式。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作者: ————————————————————————————————日期: ?

反应絮凝池及斜管沉淀池计算 1、栅条絮凝池设计计算 1.1、栅条絮凝池设计 通过前面的论述确定采用栅条絮凝池。栅条絮凝池是应用紊流理论的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的平面布置由多格竖井串联而成。絮凝池分成许多面积相等的方格,进水水流顺序从一格流向下一格,上下接错流动,直至出口,在全池三分之二的分格内,水平放置栅条,通过栅条的孔隙时,水流收缩,过孔后水流扩大,形成良好的絮凝条件。 1.1.1网格絮凝池设计要求: (1)絮凝时间一般为10-15min。 (2)絮凝池分格大小,按竖向流速确定。 (3)絮凝池分格数按絮凝时间计算,多数分成8-18格,可大致按分格数均匀成3段,其中前段3-5min,中段3-5min,未段4-5min。 (4)栅条数前段较多,中段较少,未段可不放。但前段总数宜在16层以上,中段在8层以上,上下两层间距为60-70㎝。 (5)每格的竖向流速,前段和中段0.12-0.14m/s,未段0.22-0.25m/s。 (6)栅条的外框尺寸加安装间隙等于每格池的净尺寸。前段栅条缝隙为50㎜,中段为80㎜。 (7)各格之间的过水孔洞应上下交错布置,孔洞计算流速:前段0.3-0.2 m/s,中段0.2-0.15m/s,末段0.14-0.1m/s,各过水孔面积从前段向末段逐步增大。所有过水孔须经常处于淹没状态。 (8)栅孔流速,前段0.25-0.3m/s,中段0.22-0.25m/s。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高效沉淀池设计方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3600m3/d高效沉淀池 方 案 设 计 二零一三年七月 目录

第一章概述 总则 德安人一贯奉行“一次做对、顾客满意”的质量方针,严格贯彻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健全“顾客全程星级体系”,为顾客提供一流的服务。卓越的品质,完美的服务,使得德安产品畅销全球。 我们坚持奉行“二十一世纪经营是以德安天下”的经营理念,服务于大众,服务于社会,共创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环保集团。 德安集团,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环保产业骨干企业,建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净化环境、服务全球”为己任。通过近20年的发展,德安已形成完善的研发平台和销售服务平台,可提供:城乡给水处理、污水处理及中水回用、工业水处理及回用、水厂升级改造、污水厂升级改造、城乡垃圾资源化、河道湖泊治理等系列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总承包服务。还提供水处理设备的研发、制造、销售一条龙服务。 德安通过持续科研创新,建有科研中心和中试工厂,并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以及国际生态城市建设者协会等国内外科研机构开展了多方向、多层次的深度合作,联合成立了多家科研机构。拥有300余项专利,并获得多个国家级奖项,继D型滤池广泛推广应用及编制行业标准,DA-EH污水处理工艺成功应用于国内外市政污水处理项目之后,又研制成功并向市场推出智慧型WTBOX多功能污水处理装置、循环冷却水协同处理装置、DE型滤池、DF滤池、DA新型滤布滤池、DA高效沉淀池、活动式螺杆污泥脱水机、DA螺旋式高效生物填料等多个领先技术,广泛应用于多个水处理领域工程。近期还将隆重推出DA无污泥污水处理技术、DA高效全自动油水分离器、水平流鳍片式沉淀池和污泥资源化治地膜技术等,期待与您的合作。 方案说明 该项目为煤矿废水,处理水量为150m3/h,进水SS≤2200mg/L,经处理后,出SS 度≤80mg/L。据此,浙江德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推荐以下处理方案。 第二章方案基础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水处理设备技术条件》(JB/T2932-1999)

竖流折板絮凝原理及其工艺设计

竖流折板絮凝原理及其工艺设计Ξ 刘 强 (南昌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南昌市,330002) 〔摘 要〕从水力学方面分析了净水厂中竖流折板絮凝池的基本原理,阐述了竖流折板絮凝池的工艺特点及其工艺设计。 〔关键词〕折板絮凝原理 工艺特点 工艺设计 1 前言 在给水净水厂的水质净化过程中,混凝反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完善程度对净水的后续处理影响很大。同时,它又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混合和絮凝两个阶段。在混合阶段,通过快速混合设备使无机盐混凝剂能迅速而均匀地扩散于水中,以创造良好的水解和聚合条件;同时,胶体脱稳随即完成并借颗粒的布朗运动和紊动水流进行凝聚,在此阶段不要求形成大的絮凝体。而在絮凝阶段,水在水力或机械搅拌下产生流体运动,造成水中颗粒碰撞从而形成具有良好沉淀性能的大的密实絮凝体。 絮凝池形式较多,分水力搅拌式和机械搅拌式两大类,水力搅拌式有隔板絮凝池、折板絮凝池、穿孔旋流絮凝池、网格絮凝池等。如何提高絮凝过程的效率,缩短絮凝时间,以减小絮凝池的容积,是絮凝池设计的一个重要课题。而竖流折板絮凝工艺就是近年来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有效、可行、适用范围较广的一种高效能水力絮凝方式。2 竖流折板絮凝的工作原理 竖流折板絮凝池是在竖流隔板絮凝池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将竖流隔板絮凝池的平板隔板改成具有一定角度的折板。其基本工作原理是,通过在絮凝池内设置一定数量的折板,加入絮凝剂并经充分混合的水流进入上下翻腾的夹间通道,通过折板间形成的缩放或拐弯造成边界层分离现象,并产生附壁紊流耗能,在絮凝池内沿程输入微量而足够的能量,增加水流内部颗粒的相对运动、相互碰撞,有效地提高输入能量的利用率和容积使用率,以缩短絮凝时间,提高絮凝体的沉降性能,从而达到絮凝的效果。 折板絮凝按折板组合形式,可分为同波折板和异波折板两种类型(如图1所示),两种折板絮凝类型的水动力学条件稍有不同,以下将详细阐述。 211 竖流同波折板絮凝 折板可以波峰对波谷平行安装,称同 第20卷第2期有 色 冶 金 设 计 与 研 究 1999年 6 月 Ξ收稿日期:1998-11-20

《斜板沉淀池设计》word文档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环境与测绘学院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A=Q q = 20000 24×60×60×0.003 ≈77m2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A f=Q ημ=20000 24×3600×0.8×0.0004 =723m2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 cosθ=723 0.5 =1447m2 4.斜板高度 h=l×sinθ=1.2×sin60°=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A L =77 8.4 =9.2m 校核:B′=A f′ (N+1)×l =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 612324100200002002010100 90100110096Q C C T V m n γρ--???-??= = =-?-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5 2.10.4tan tan 6722222b a h m θ???? =-=-?= ?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 ???=???=>V=90m 3 ,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123450.3 1.0 1.0 1.0 2.0 5.3H h h h h h m =++++=++++=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A = Q v =0.23 0.18 =1.3m 2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N =A 15×8= 1.3 0.012=108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A = Q v1=0.23 0.6 =0.38m 2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机械絮凝池计算

3机械絮凝池 3.1 机械絮凝池尺寸 采用2座机械搅拌絮凝池,则每座池的设计流量为: Q s /m 429.0=h /m 1546=2 3092=33 ; 絮凝时间一般宜为15~20min ,设计取 T=20min;则絮凝池有效容积为: 33.515=6020×1546=60=m QT W ; 为配合沉淀池尺寸,絮凝池分三组,每组四格,每格尺寸:3.5m ×3.5m ; 水深:H=3.7m ,絮凝池超高0.3m ,则池子总高度为4.0m ; 絮凝池实际容积:W=7.3×5.3×5.3×4×3=543.9m 3; 实际絮凝时间:T=W /Q=543.9/0.429=1268s=21.13min ; 絮凝池分格隔墙上过水通道上下交错布置,每格设一台搅拌机。为加强搅拌效果,于池子四周壁设置四块固定挡板。 3.2 搅拌设备尺寸 为保证叶轮边缘与池子侧壁间距不大于0.25m ,叶轮直径采用:D=3.0m ,半径为:1.5m 叶轮中心桨板线速度宜自第一档的0.5m/s 逐渐变小至末档的0.2m/s 。本次设计采用采用:v 1=0.5m ,v 2=0.4m ,v 3=0.3m ,v 4=0.2m ; 桨板长度取l=2.0m(桨板长度与叶轮直径之比:l/D=2.0/3.0=66.7%<75%); 桨板宽度取:b=0.14m(1/15<b/l <1/10);

每根轴上桨板8块,内外各4块。装置尺寸见右图: 旋转桨板面积与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30.17= 7 .3×5.314.0×0.2×8%; 四块固定挡板宽×高=0.10m ×2.0m , 其面积与过水断面面积之比为: 18.6=7 .3×5.310.0×0.2×4%; 桨板总面积占过水断面面积的百分 比为: 图3—2 垂直轴搅拌设备 %%<%%2524.17=6.36+17.81; 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 D 0=[(1500-680)/2+680]×2=2180mm=2.18m ; 叶轮旋转角速度分别为: 0.459rad/s =0.5/2.18×2=/D 2v =w 011 0.367rad/s =0.4/2.18×2=/D 2v =w 022 0.275rad/s =0.3/2.18×2=/D 2v =w 033 0.183rad/s =0.2/2.18×2=/D 2v =w 044 桨板宽长比:b/l=0.14/2<1,查《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三册》表7-27得: ψ=1.10,则:

折板絮凝池-V型滤池制水原理

折板絮凝池-V型滤池制水原理简介

悬浮物:这些微粒主要是由泥沙、黏土、原生动物、藻类、细菌、病毒以 及高分子有机物等组成,常常悬浮在水流之中,产生水的浑浊现象。这些微粒很不稳定,可以通过沉淀和过滤而除去。(导致浑浊、气味等来源) 胶体:许多分子和离子的集合物。水中的有机胶体物质主要是植物或动物 的肢体腐烂和分解而生成的腐殖物。其中以湖泊水中的腐殖质含量最多,因此常常使水呈黄绿色或褐色。由于胶体物质的微粒小,重量轻,单位体积所具有的表面积很大,故其表面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常常吸附着多量的离子而带电。同类胶体因带有同性的电荷相互排斥,它们在水中不能相互黏合而处于稳定状态。所以,胶体颗粒不能藉重力自行沉降而去除。 混凝基本原理:破坏胶体稳定性,使胶体与细微悬浮物脱稳并聚集成絮凝体而随重力沉淀。(如下图所示) 混凝的通用原理:先让絮凝剂与原水充分混合,尽量加大水流翻转效果, 慢慢结成矾花(大量絮凝体结合在一起)后,逐渐减小水流混合效果,防止矾花被打散。 混凝过程,并不仅仅包括混凝池,在整个平流层过程,混凝依然在继续。

絮凝池混合方式主要有两种: 1.静态管道混合器:不用维护,直接埋地下,有水头损失(如下图所示) 2.反应池搅拌机:混合效果好,设备需维护(如下图所示)

絮凝池原理:天然水中的悬浮物质及肢体物质的粒径非常细小。为去除这 些物质通常借助于混凝的手段,也就是说在原水中加入适当的混凝剂,经过充分混和,使胶体稳定性被坏 (脱稳)并与混凝剂水介后的聚合物相吸附,使颗粒具有絮凝性能。而絮凝池的目的就是创造合适的水力条件使这种具有絮凝性能的颗粒在相互接触中聚集,以形成较大的絮凝体(絮粒)。“絮凝”,简单来说,就是使水或液体中悬浮微粒集聚变大,或形成絮团,从而加快粒子的聚沉,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这一现象或操作称作絮凝。通常絮凝的实施靠添加适当的絮凝剂,其作用是吸附微粒,在微粒间“架桥”,从而促进集聚。 折板絮凝池指的是水流以一定流速在折板之间通过而完成絮凝过程的构筑物。按照水流方向可将折板絮凝池分为竖流式和平流式。根据折板布置方式不同又分为同波折板和异波折板两种形式。按水流通过折板间隙数,又分为单通道和多通道。 海沧水厂絮凝池,如图所示的线路,一共八条。每条共九格装有折板。 前三格宽1400,中间三格宽2000,后面三格宽2300,折板前三格异向,中间三格同向,最后三格直板(如下图所示)。

斜板沉淀池设计

环保设备课程作业 作业1:斜板沉淀池设计计算 采用异向流斜板沉淀池 1.设计所采用的数据 ①由于斜板沉淀池在絮凝池之后,经过加药处理,故负荷较高,取q=3.0mm/s ②斜板有效系数η取0.8,η=0.6~0.8 ③斜板水平倾角θ=60° ④斜板斜长 L=1.2m ⑤斜板净板距 P=0.05m P一般取50~150mm ⑥颗粒沉降速度μ=0.4mm/s=0.0004m/s 2.沉淀池面积 A=Q q = 20000 24×60×60×0.003 ≈77m2 式中 Q——进水流量,m3/d q——容积负荷,mm/s 3.斜板面积 A f=Q ημ=20000 24×3600×0.8×0.0004 =723m2 需要斜板实际总面积为A f′=A f cosθ=723 0.5 =1447m2 4.斜板高度 h=l×sinθ=1.2×sin60°=1.0m 5.沉淀池长宽 设斜板间隔数为N=130个 则斜板部分长度为l1=130×0.05÷sin60°=7.5m 斜板部分位于沉淀池中间,斜板底部左边距池边距离l2=0.1m,斜板底部右边距池边距离l3=0.8m,则池长L=7.5+0.1+0.8=8.4m 池宽B=A L =77 8.4 =9.2m 校核:B′=A f′ (N+1)×l =9.2m,符合故沉淀池长为8.4m,宽为9.2m,从宽边进水。

6.污泥体积计算 排泥周期T=1d 污泥斗计算 设计4个污泥斗,污泥斗倾斜角度为67°,污泥斗下底面长a=0.4m ,上底面长b=2.1m 。 污泥斗总容积: 3150.4 2.1249.29222 a b V h n L m ++=???=???=>V=90m 3,符合要求。 7.沉淀池总高度 式中 h 1——保护高度(m ),一般采用0.3-0.5m ,本设计取0.3m ; h 2——清水区高度(m ),一般采用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3——斜管区高度(m ); h 4——配水区高度(m ),一般取0.5-1.0m ,本设计取1.0m ; h 5——排泥槽高度(m )。 8.进出水系统 8.1. 沉淀池进水设计 沉淀池进水采用穿孔花墙,孔口总面积: A =Q = 式中 v ——孔口速度(m/s ),一般取值不大于0.15-0.20m/s 。本设计取0.18m/s 。 每个孔口的尺寸定为15cm ×8cm ,则孔口数N =A 15×8= 个。进水孔位置应在斜管以下、沉泥区以上部位。 8.2.沉淀池出水设计 沉淀池的出水采用穿孔集水槽,出水孔口流速v1=0.6m/s ,则穿孔总面积: A =Q = 设每个孔口的直径为4cm ,则孔口的个数: 式中 F ——每个孔口的面积(m2) 设沿池长方向布置8条穿孔集水槽,右边为1条集水渠,为施工方便槽底平坡,集水槽中心距为:L'=9.2/8=1.1m 。每条集水槽长L=8 m , 每条集水量为:30.230.014/28q m s = =?,考虑池子的超载系数为20%,故槽中流量为: 槽宽:b =0.90.4q '=0.9×0.0170.4=0.9×0.20=0.18 m 。 起点槽中水深 H1=0.75b=0.75×0.18=0.14m ,终点槽中水深H2=1.25b=1.2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