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浅析湖北土家族民歌《黄四姐》

[摘要]土家族情歌是当今土家族文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大部分是以老百姓的社会生活为主要的内容形式。土家族的人们在没有其他媒介的情况下,通过音乐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并通过歌词来体现土家族人们对现实生活悲欢离合的情感表达,因为彼此相爱而激发出悲欢离合的思想感情。《黄四姐》这首情歌作为土家族民歌的重要代表,有着许多土家族音乐的特点。

本文以产生于土家族的《黄四姐》为研究对象,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赞美情歌《黄四姐》的内容进一步地分析“黄四姐”的起源和它的相关历史背景,最后再全面地分析它所具有的音乐特点,以此来传达这首歌曲所带有的抒情性以及赞美性。

[关键词]黄四姐创作背景音乐特点

目录

引言 (1)

一、《黄四姐》的历史渊源与创作背景 (2)

(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2)

(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2)

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3)

(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3)

(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4)

(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5)

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6)

结语 (8)

致谢语 (9)

参考文献 (10)

引言

《黄四姐》是出自土家族的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经典民歌,是土家族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产物。歌曲《黄四姐》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表现了出来,交流的演唱方式是表现在男女自由对答的表演形式。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它是一个让我们可以很好地去理解土家族民歌的重要媒介,此外,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也是我们理解整个人类文化现象的一把钥匙。

本文的研究目的以及研究意义主要在于通过深入研究和探析《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综合了解与它相关的艺术表现手法,这对今后学习和解决相关的音乐理论以及音乐美学问题,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一)土家族民歌介绍

土家族民歌体裁多样、内容丰富,具有他们民族鲜明的风格特征,能够反映土家族的风俗风情风物,通过这些民歌可以看出土家族人民的民族形象、心理以及性格特征。在歌唱的场所上来说,可以将土家族民歌分为儿歌、宗教歌曲、山歌、劳动歌曲、仪式歌曲、灯歌以及风俗歌。并且不同的歌曲也会出现在不同的场合上,比如婚丧嫁娶、劳动场合或者民族节假日上。

土家族情歌是民间情歌的精华之一,也是土家族民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淳朴而又令人痴迷留恋的情感。通常土家族的人们会借用情歌来表达内心的一些情感。有很大部分土家族青年男女都是用歌曲作为追求爱情的表达方式,相互传递着对彼此的爱慕之情。还可以用一些自然乐器和土家族的民歌一起演奏,传达出有关土家族儿女的婚姻情感观的一些真实的写照。

(二)歌曲《黄四姐》的创作背景

清代末期,那个时候社会人员关系较为复杂,不断涌现出一群汉帮的客商,这些人主要是靠贩卖各种各样的物品来谋取私利,每一年的春季和秋季,他们都会从武汉、宜昌和沙市等不同的地方贩来一些诸如丝帕子、头绳、针线和洋布等商品,然后他们会一起聚集在恩施州,通过摆摊的方式大声叫卖或者串街走巷来出售他们手上的商品,慢慢发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一些民间的文艺家有了创作的灵感和题材,也赋予了《黄四姐》非常浓厚的民族底蕴和地域色彩。

《黄四姐》是一首经典的土家族的情歌,源于土家族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原名《货郎歌》。相传在200多年前的清朝咸丰,东龙河畔的三里村老村寨,住着数百户黄氏家族,人口繁衍密集。村子里有一名农户叫黄聪明。黄聪明膝下有四个女儿,三个姐姐已经出嫁了,最小的四姐儿年芳二八,长得水灵灵花容月貌,聪明伶俐会唱歌。因为当时的社会重男轻女,女孩一般没有学名,就给她取名“黄四姐”。有一天,一个叫贺二郎的客商,手上摇着货郎鼓,肩上担着货郎担走进黄四姐的院子里叫卖,黄四姐听到就出来和他买东西,贺二郎看见黄四姐眼睛一亮,顿生爱慕之心,为了讨四姐的欢心,就以低于成本

的价钱卖给她许多货物,四姐也因为贺二郎的坦诚和英俊对他有了好感,留他下来吃饭。此后贺二郎便三天两头的去黄家卖东西,两人彼此熟悉后又给黄四姐送了许多绸缎、金簪子之类的物品,黄四姐渐渐对这位货郎哥心生爱慕之情,热恋了一年多便结婚了。

歌曲《黄四姐》有着其它民歌不能替代的表达方式,表演非常的生动活泼,它有着土家族儿女对爱情的真挚向往、对生活的积极乐观态度,真实地表达了土家人民热情、积极、淳朴的感情。它所涵盖的的音乐形式以及内容对土家族人民的世代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勾勒出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对爱情带有美好憧憬的朴实性格。客观的说《黄四姐》不仅弘扬了土家族民族个性,更承载了土家族人乐观开朗的态度和面对生死的豁达。①

在1912年至1972年这个阶段,当地的相关艺术家创作了《黄四姐》。根据资料的统计,《黄四姐》最早是收录在湖北省文化局所编辑的《恩施地区民歌集》下集的曲谱索引,由当地的著名歌手周兴寿来演唱这首歌曲,王华英作记录。当地的一些人民巧妙地将《黄四姐》的歌词内容以及生活结合在一起进行创作,使“黄四姐”具有艺术性的历史。

二、歌曲《黄四姐》的音乐特点分析

(一)歌曲《黄四姐》音乐结构分析

《黄四姐》这首音乐作品采取的是一段式的结构,整首曲子总共包含7个乐句,28个小节,6段歌词,每一个说白和乐句是由四个小节共同组成的。按照土家族当地的人民对该歌曲的演唱习惯来讲,这首歌曲是一段体结构;倘若是从土家族民歌的发展历程上来说,那这首音乐作品有点“赶七句”情歌的味道。②土家族当地的人民介绍说,土家族的民歌原本是四句,演绎到最后大家都感觉四句没办法达到完全抒怀的境界,因此他们就在四句后再补上一句,因此出现了“土家族著名的五句子”,因此,到后来大家也将“补”这一句称作室“赶”,“五句子”也因此被称为“赶五句”或“排子歌”,在五句子的这个基础上接着补充两句被大家称为“七句子”或者“赶七句”。通常情况下,当每一位歌唱者唱到第一段的最后一个句子时,这首歌应该算是结束了,但是,作

①金丹.湖北土家族赞美情歌《黄四姐》的风格性及演唱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②王燕妮.民歌黄四姐的民俗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

者没有唱到最后一句就完结它,而是将前后对应的两句添加到歌曲的后半部分,这样一来便使得歌曲起到一定的画龙点睛作用。这样一来便使得整个作品构成了七个乐句,也就自然地形成了“赶七句”的音乐结构。③从谱例上来看,每四小节为一句,第一至二十小节是之前的“赶五句”,第二十一至二十八小节是后面添加的成了“赶七句”。

(二)歌曲《黄四姐》旋律分析

众所周知,调式作为音乐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它能够决定一首音乐作品的区域特性以及表现特性,它恰似歌曲的“指纹”一样,可以通过乐曲带有的调式来全面了解每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一首具有韵味的民歌,它的音乐特征通常也是通过音乐的调式特征表现出来的,所以,倘若要对《黄四姐》这首民歌所带有的音乐特色做出深入分析,我们应当从音调上对其分析。④作为建始县的一首大家都熟悉的民间花鼓小调——《黄四姐》,它采用的调式是宫系统五声音阶调式,歌曲只有五声六度“So1”、“La”、“Do”“Re”和“Mi”。其中,“So1”音在整首歌曲中只出现过五次,出现的频率较多的是“La”、“Do”两音,以“La”、“Do”、“Re”作为骨干音。根据歌曲波动的旋律,我们能够分析出整首歌曲的调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从歌曲第一小节开始到歌曲的第十二小节,在五声B羽调式中欢快地进行,将“So、La、Do、Re”四声作为创作的一些元素,“La”调在曲子中一共出现十三次,起音以及结尾的终止音都是“La”;紧接着为四个小节的数板。⑤

对一个音乐作品来讲,节奏就是生命。在对歌曲结构进行深入分析时,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这首歌曲是通过一种“赶七句”的创作方式而构成整首曲子的,对于“数板”这种表现手法,这首歌曲中有两个乐句运用到它。“数板”是一种只念不唱,有节奏的板式,念词的句式和韵脚与唱词基本相同。谱例中13-14小节,21-24小节都是“数板”。土家族民歌中常出现的创作手法是“数板”,尤其是《黄四姐》这首民歌,表现了土家族人悠扬委婉、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语言音调,使人感受到土家族民歌中浓厚的韵味。“数板”中,采用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的拍子,整个节奏以每分钟132

③冉佳.浅析民歌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2.

④宋嘉音.浅析湖北民歌黄四姐[J].音乐论坛,2013.

⑤陈宇京.民俗活动“黄四姐”现象的文化意义综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2.

拍的速度旋律流动,仿佛再现了“货郎哥”那愉悦的挑担的步履和“黄四姐”手中的丝帕相互辉映,更富于动感,使得生活的气息和喜庆的氛围更加浓厚,使原本就欢畅的情绪更加有跳跃性和舞蹈性。⑥

《黄四姐》节奏欢快、活泼,曲式朗朗上口,多次被文艺者改编。随着时代的不断变迁,曲谱、歌词不断的变化、更新,这更能体现出歌曲的情感与魅力所在。

谱例:

(三) 歌曲《黄四姐》的歌词特点

《黄四姐》一个显著的的地域风格是衬词的使用。衬词正常都是在它们方言中频繁使用的惯用语或者口语音节,比如:“诶”、“哪”、“勒”、“哎呀”、“呀”、“的

⑥谭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以《黄四姐》的利用及传承模式为例[J].学习月刊,2015(22).

个”等,他们通常会用这些词来表现出土家族所具有的民族特色,土家族民歌歌词中,它也是能影响其风格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想要使得一首民歌更加能够将土家族的特殊风格显示出来,更加生动活泼,就应当在歌曲中运用一定的衬词。衬词在《黄四姐》这首极具特色的民歌中用得看似平凡却又很巧妙,不管是对于歌词“我的干妹子呀”还是“我的哥啊”,所呈现出来的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人物形象,如果只看这些词的话,可能会觉得表达出来的意思十分的贫乏,但是一旦当它们与曲调结合之后,就会立刻增加了表达的意境和情趣,这样一来,不仅使得整首歌曲更有色彩,更有艺术感染力,也使得整首歌曲更活泼生动。⑦洒脱不羁的抒发情怀,衬词中所表现的平实、美好与朴素,唱白夹杂,歌舞并举间,不仅将土家族人民性格中幽默活泼的那一面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还在一定层面上体现了土家儿女向上乐观积极的民族个性,形成了《黄四姐》独树一帜的民族性与地域性。

三、歌曲《黄四姐》演唱的方法

恩施土家族民歌在演唱的时候要把握住歌词的意境和风格,如情歌、山歌都会有自己的风格,在演唱时要和意境相融合才能更好的表达出心中所想。在语言上,因为当地的方言,所以咬字以平舌为主。在衬词的运用上以日常口语为主,非常具有民族地方特色。在民族歌曲的演唱上,歌唱语言非常重要,歌唱时的咬字、力度、音调会直接影响作品的演唱,进而影响作品情感的表达。

土家族民歌根据不同的曲调或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唱法,大致分为:真声唱法、真假声结合唱法、轻声演唱、富有感染力演唱、特殊喉音演唱。《黄四姐》这部作品运用了真声唱法和富有感染力唱法。真声唱法需要演唱者大多用胸腔呼吸,依靠喉头冲击的力量发声,声音嘹亮,是土家族最基本的唱法。富有感染力唱法是充分利用了逆波音和上下滑音,更有助于表达情感,也更具特色。

在传统的民歌当中,《黄四姐》的表演有时会因为场地的原因受到限制,通常是在土家族的堂屋和院坝里,观众多在演唱者的四周,所以,演唱者不必用高腔演唱歌曲《黄四姐》的整个演唱过程使用的是平腔演唱方法,这种唱法也叫作“平腔落板”,歌曲的语言、语法、词汇方面和普通话基本相同,但是还是有所不同,它的叠音在构词法、语意、语音上相对较为突出,在吐字和音调的四声上采取的是恩施方言,吐字时唱中夹白,

⑦田戌春.民俗《黄四姐》的起源、传承与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

加深了这个歌的地方特色。⑧歌词与音乐通俗易懂,唱歌的形式简单,较能被群众所接受,歌词中同时带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演唱时以“倚”、“滑”来进行润腔,也就是用倚音、滑音来美化、装饰、润色,比如第一小节在“La”前面加一个倚音“So”,在“Do”前面加一个倚音“La”。?使得民歌在土家族民族演唱的过程中具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在土家族演唱风格生动活泼的涌现出来。?

⑧杨华.土家族灯歌《黄四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陈彦平.浅析《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3(04).

?张泽康.《黄四姐》的创作分析与艺术解读[J].乐府新声,2014(01).

土家族音乐的很多特点都融进了《黄四姐》这首民歌当中,从这首民歌我们可以找到很多丰富的文化信息以及生活素材,作为创作一项复杂的大型文艺作品的基础,在创作上,它独特的艺术手法和养分能够给很多的音乐工作者带来不同的音乐创作元素;对于那些想要解决音乐美学和音乐理论问题的人可以从它丰富的艺术经验中获取不同的灵感;?记载和传承土家族民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直接有助于将文化的多样性乃至人类的创造力推动到一个新的高度。作为土家族的一名音乐工作者,不断地对《黄四姐》这种民间艺进行深入地研究、保护和传承保护和传承,具有很深的文化与现实意义。

转瞬即逝,又到了即将毕业的季节。毕业论文的书写过程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全新且令人难忘的学习过程,是对我大学四年所掌握的知识的梳理和总结。这篇论文从选题到结构框架,从逻辑思路到观点形成,甚至到每一段落、每一个句子和标点,都是在我的导师陈蔚颉老师的精心指导、反复修改下最终完成的,老师对这一篇论文投入了无数的汗水与心血,我深深地为老师的付出表示感谢。除此之外,我也要感谢我的家人,不管是在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他们总是给予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无条件地为我付出,不断地激励着我,让我信心倍增。在此,对每一位关心我、帮助我的人说声:谢谢!

[1] 黄家娟.论土家族情歌的审美特征[D].湖北民族学院,2014.

[2] 金丹.湖北土家族赞美情歌《黄四姐》的风格性及演唱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

2014.

[3] 朱蓉.土家族民歌“黄四姐”的生存现状及艺术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 2013.

[4] 王燕妮.民歌黄四姐的民俗文化内涵[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4.

[5] 冉佳.浅析民歌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文学界理论版,2012.

[6] 宋嘉音.浅析湖北民歌黄四姐[J].音乐论坛,2013.

[7] 陈宇京.民俗活动“黄四姐”现象的文化意义综说[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2.

[8] 谭晓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热下的冷思考——以《黄四姐》的利用及传承模

式为例[J].学习月刊,2015(22).

[9] 田戌春.民俗《黄四姐》的起源、传承与保护[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版),2012(05).

[10] 杨华.土家族灯歌《黄四姐》[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11] 陈彦平.浅析《黄四姐》的艺术特色[J].北方音乐,2013(04).

[12] 张泽康.《黄四姐》的创作分析与艺术解读[J].乐府新声,2014(01).

[13]刘璇. 简析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的艺术特征与演唱处理[D].江西师范大学,2013.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二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亲爱的同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不少知识,今天就让我们大显身手吧! 一、基础运用 (共10题;共66分) 1. (5分)用钢笔描红。 促织客情篱落 2. (6分)选择正确的读音 庄重________(zhuānɡ zuānɡ)勉强________(qiǎnɡ qiánɡ) 魁梧________(wǔ wú)纤夫________(qiàn xiān) 着迷________(zhe zháo)瘦削________(xuē xiāo) 3. (6分)按拼音写汉字 līn________桶zǒu________路tíng________ 止 cōng________ 明huàng________ 荡胳________bo 4. (8分)拼一拼,写一写 zhǎng shēng shuānɡtuǐmòmòbān j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èlièjiǎng shùpǔtōnɡyǒnɡɡǎ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8分)填空。

人间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人间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多一些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 6. (5分)把陈述句换成把字句 ①我会突然砸碎面前的玻璃。 ②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 7. (10分)读课文《揠苗助长》,填上适当的标点符号。 古时候有个人________盼望着自己田里的禾苗长得快些________天天到田边去看________可是一天________两天________三天________禾苗好像一点儿也没有长高________他在田里焦急地转来转去________自言自语地说________我得想办法帮它们长________ 8. (5分)看拼音,写词语。 k uài fēi cháng xī guājìn kōng 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走________________手 9. (10分)积累句子。 ①________皆图画,________不文章。 ②________春韭绿,________稻花香。 ③忠厚传________,诗书继________。 ④________树木,________树人。 ⑤树高________,叶落归根。 ⑥树无根不长,________。 10. (3分)读古诗惠崇《春江晓景》,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竹外桃花________,春江水暖________。 意思是:________。

土家族风俗歌及音乐艺术赏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436711259.html, 土家族风俗歌及音乐艺术赏析 作者:徐燕琴 来源:《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年第12期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共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特色,有自己特色的语言和民歌。土家族是居住在我国湘西地区的一个民族,土家族的人们能歌善舞,土家民族歌曲、风俗歌等也是我国民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针对土家族的风俗歌、民歌进行分析,欣赏土家族歌曲中的音乐艺术。 关键词:土家族;风俗歌;民歌;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J6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5-0172-01 土家族民歌通俗易懂,呈现的故事生动有趣,从其民歌中就可以看出土家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特色。本文针对土家族的民歌特色和音乐艺术特征进行欣赏。 一、土家族民歌 土家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个民族,其民歌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总的来说土家民歌是在土家族人们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土家族在劳动、结婚、祭祀等活动中,都会载歌载舞,土家族人们在劳动和生活中创作中很多的民歌,我们可以将土家族的民歌分为5个类别。 (1)风俗歌曲。 土家族民歌的产生大多和当地的风俗、习惯等有关,著名的音乐家巴托克曾经说过,每一首民间音乐中都含有一定的任务,和其产生地区的风俗、生活习惯等有关系。百姓在生活、劳动中歌唱和演奏,成为音乐的支配者,这就是所谓风俗,是传统的,民间的、民族的。土家族的风俗歌曲在不同的活动、不同的事件中有不同的风俗歌曲,结婚有哭嫁歌曲,丧事有哭丧歌曲、过节有庆祝节日的歌曲等等,其中在土家歌曲中最有名的有哭嫁歌曲,其中讲述了土家族的婚俗史,在结婚的大喜日子里,一定要唱一唱哭嫁歌曲,将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进行表达。 (2)号子。 号子也算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一个种类,号子分为很多种,例如船工号子、拉木号子等,每一种号子都有独特的艺术特性,土家族的民歌中号子非常的丰富,在众多的号子中船工号子最具有特色。号子产生在土家族儿女劳作间和拉纤活动中,主要是对各项劳动进行鼓励和协调,将劳作中的疲劳进行消除,鼓励士气,抒发人在劳作中的感情,这些感情大多是积极向上的,号子的声音,非常有穿透力,给人鼓励。

民歌名曲大全

民歌名曲大全 江南小调《紫竹调》 云南民歌《弥渡山歌》 湖南民歌《采槟榔》 台湾恒春民谣《思想起》 湖南民歌《浏阳河》 陕北民歌《赶牲灵》 陕北民歌《三十里铺》 内蒙古民歌《送亲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希望的田野上 西北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我是中国人 我的中国心 七子之歌 难忘今宵 男高音独唱《黄河颂》 歌唱祖国 东方红 春天的故事 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无伴奏合唱《半个月亮爬上来》 山西河曲民间小调《走西口》 山西民歌《走西口》 山西民间小调《走绛州》 江苏民间小调《紫竹调》 陕北民歌《知道不知道》 辽宁沈阳民间小调《正对花》 苏南民歌《月子弯弯照九州》 江苏民歌《月儿弯弯照九洲》 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 江苏江都“秧田歌”《一根丝线牵过河》 浙江海宁山歌《夜夜盼》 江苏扬州民间小调《杨柳青》 江南民间小调《杨柳青》 内蒙古西部汉族民歌《阳婆里抱柴瞭哥哥》陕北民歌《绣金匾》 江苏无锡民歌《绣荷包》 牡丹江民间小调《绣荷包》 江西兴国山歌 辽宁海城民间小调《新上茨山》 东北民间小调《新东北风》 吉林民间小调《小看戏》

云南汉族山歌《小河淌水》 云南弥渡山歌《小河淌水》 河北民间小调《小放牛》 辽宁营口民间小调《小拜年》 河北民间小调《小白菜》 河北民歌《小白菜》 内蒙古西部汉族爬山调《想亲亲》 甘肃民歌《下四川》 黎族民歌《五指山歌》 台湾汉族童谣《天乌乌》 浙江嘉善山歌《五姑娘》 辽宁民间小调《五朵花儿开》 江苏民间小调《无锡景》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江苏民歌《无锡景》 安徽凤阳花鼓调《王三姐赶集》 山西河曲山曲《提起哥哥走西口》 山西左权民歌《桃花红,杏花白》 浙江嘉善田歌《踏车山歌》 广东梅县客家山歌《送人离别水东西》青海情歌《四季歌》(《花儿与少年》)台湾民歌《思念家乡》 浙江衢州民间歌舞曲《顺采茶》 吉林民间小调《生产忙》 回族民歌《上去高山望平川》 黑龙江绥化民间小调《上茨山》 浙江临安山歌《啥人长,啥人短》 浙江泰顺民间曲调《纱窗外》 蒙古族民歌《森吉德玛》 河北张家口民间小调《散花》 陕西绥德民歌《三十里铺》 山西河曲山曲《三十里名山二十里水》山西河曲山歌《人家都在你不在》 黄河大合唱 浙江平湖民间小调《七朵花》 辽宁民歌《瞧情郎》 辽宁盖县民间小调《瞧亲家》 浙江舟山普陀渔民号子《起锚》 河北南皮民间小调《茉莉花》 江苏民歌《茉莉花》 辽宁海城民歌《茉莉花》 河北晋县民歌《孟姜女哭长城》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019-2020年度高一下学期地理期中考试试卷(I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每小题列出的 (共14题;共74分) 1. (2分)水星凌日(transitofMercury)发生的原理与日食相似.只有水星和地球两者的轨道处于同一个平面上,而日、水、地三者又恰好排成一条直线时,在地球上可以观察到太阳上有一个小黑斑在缓慢移动,这种现象称为水星凌日.据此完成下题. (1) 太阳系中可能发生凌日现象的行星有几颗() A . 1 B . 2 C . 5 D . 8 (2) 当发生水星凌日时,能反映水星、地球和太阳三者位置关系的示意图是() A . B . C . D . 2. (3分) (2018高一上·荔湾期末) 有历史记载以来,人类已记录到24个太阳活动峰年,基本是11年左

右一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地理现象与太阳活动无关的是() A . 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 .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C . 无线电通讯突然受到干扰 D . 极圈内出现极光现象 (2)在太阳活动峰年,下列行为能有效防范其影响的是() A . 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增强皮肤的活力 B . 清除宇宙垃圾,保持太空清洁 C . 邮政部门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D . 加强电信网络建设,保持网络畅通 3. (6分) (2015高二上·武汉期中) 大金石是缅甸一处著名的佛教朝拜圣地;它是一块耸立在悬崖边的巨石,海拔1100米。石头表面贴有金箔,石上建有一座7.3米的佛塔。该巨石从形成到出露所经历的地质过程依次 是() A . 固结成岩—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B . 地壳抬升—侵蚀搬运—岩浆侵入—风化剥蚀 C . 岩浆侵入—地壳抬升—风化剥蚀—侵蚀搬运

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第27卷第3期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5月V ol.27,N o.3 Journal of Jishou University(S ocial Sciences Edition) May.2006湘西土家族情歌的语言艺术 Ξ 石雯丽 (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南吉首 416000) 摘 要:湘西土家情歌是湘西主要的民间文学样式,它通俗质朴、风趣含蓄、富有韵律、形象生动,具有着浓厚的 艺术氛围。 关键词:湘西;土家情歌;语言艺术特征 中图分类号:I277.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074(2006)03-0082-03 作者简介:石雯丽(1968-),女,湖南花垣人,吉首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 湘西土家情歌是民间文学中最早产生,又一直伴随土家人由远古走向今天的主要民间文学样式。“土司地处万山之中,凡耕作出入,男女同行,无拘亲疏。道途相遇,不分男女,以歌声为奸淫之媒,虽亲夫当前,无所畏避。”[1](P170)湘西土家人“以歌为媒”,自由恋爱自古成习。要想成就一段姻缘,唱歌是必不可少的手段,彼此用歌声表情达意互诉衷肠。“好水洗衣不用槌,好姐连歌不用媒,阵阵山歌架起桥,情哥情姐桥上会。”[2](P50)只要遇到自己心仪的异性,不管是在日常生活或是在特定节日里(如土家社巴节)都会敞开歌喉,尽情表达爱慕之意,思念之情。“青山田园美如画,吊脚楼住毕兹卡,郎如青山妹似花,歌声恋情传佳话。”[2](P51)湘西土家情歌种类繁多,依据男女的相恋过程,可分为动心歌、试探歌、赞美歌、挑逗歌、初恋歌、迷恋歌、相思歌、反抗歌等等种类。湘西土家情歌以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形象的措辞、真挚微妙的情感、富有音乐性的声韵等,展现出独特的生活情景及文化风情,因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下面 从其语言运用角度进行探讨。 一、通俗质朴 湘西土家情歌的语言,多是从口语中提炼出来的结晶,既通俗,又雅致,既质朴,又清新。因此,“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平淡中见新奇,浅显里寓深意,质朴中含清新,清新里显质朴。不论是对唱、叙述、还是描写一件事、吟唱一个人,虽然用的都是通俗的口语,却如泥土般纯朴,绿叶上滚动露珠儿般清新感人,犹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般平易自然、质朴生动。如: 松柏生在大山坡,常年四季叶不落,一根青藤缠上树,扭来扭去解不脱。[3](P61) 我想阿妹想得呆,粪桶当作水桶抬,菜园当作内房进,衣柜当作大门开。[3](P60) 这些情歌,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风花雪月的描写,有的是湘西土家山区人民常见常听的口语, Ξ收稿日期:2006-04-24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 民歌联唱200首!【音乐典藏】 (本播放器由陈卫刚先生制作,感谢) 专辑英文名: The most enchant melodi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专辑中文名: 民歌联唱200首 别名: 中国唱片金牌歌典 艺术家: 群星 资源格式: MP3 发行时间: 2002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普通话 专辑介绍: The Most Enchant Melodles of Chiness Best Ballad's 本系列产品后期带采用当今高技术品质HDCD压缩技术处理,诚为试音级唱片发烧经典,超值珍藏。 中国动人民歌最具美感的经典片段大联唱,歌坛炙手明星演唱,全系列五张大碟浓缩二百首中国最受欢迎的经典民谣精华主旋,优美绝伦的美乐,不间断送入您的耳朵,美不胜收...... 专辑曲目: DISK1

01 采茶舞曲(浙江民歌调) 李玲玉 02 回娘家(河北民歌) 张彤 03 编花篮(河南民歌) 俞淑琴 04 崔咚崔(湖北民歌) 周友金 05 姑苏风光(江苏民歌) 赵莉 06 斑鸠调(江西民歌) 屠洪刚 07 崖畔上开花(陕西民歌) 李玲玉 08 蘑菇头号(浙江民歌) 周友金 09 赶小海(云南民歌) 赵莉 10 放马山歌(云南民歌) 屠洪刚 11 猜调(周友金) 俞淑琴 12 小放牛(河北民歌) 屠洪刚俞淑琴 13 采花(四川民歌) 李玲玉 14 龙船调(湖北民歌) 俞淑琴周友金 15 采茶谣(江西民歌) 赵莉 16 牧歌(内蒙古民歌) 张彤 17 贵州山歌(贵州民歌) 赵莉屠洪刚 18 无锡景(江苏民歌) 李玲玉 19 打着山歌过横排(江西民歌) 周友金 20 挂红灯(内蒙古民歌) 俞淑琴 21 秋收(陕西民歌) 赵莉张彤 22 大板城的姑娘(新疆民歌) 屠洪刚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017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1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9、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2——3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 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6题;共32分) 1. (2分)在氨水中存在NH3·H2O NH4+ +OH-的平衡,如果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同时使c(OH-)增大,应加入() A . 氯化铵固体 B . 硫酸 C . NaOH固体 D . 大量水 2. (2分) (2016高一下·汕头期末) 一定条件下的某可逆反应,其正反应速率v(正)和逆反应速率v(逆)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 t1时刻,v(正)<v(逆) B . t2时刻,v(正)>v(逆) C . t3时刻,v(正)=v(逆) D . t4时刻,v(正)<v(逆) 3. (2分) (2020高一下·乌鲁木齐期末) 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对于反应 A(g)+2B(g) 3C(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下列叙述为平衡状态标志的是() ①体系的温度不再变化②外界条件不变时,A,B,C浓度保持不变③气体平均分子量不再变化④体系的压强不再变化⑤气体密度不再变化⑥3 v正(B)=2 v逆(C) ⑦单位时间内消耗1 mol A(g)的同时生成3 mol C(g)

A . ①②⑥ B . ①②③⑤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②④⑤⑦ 4. (2分)(2017·平罗模拟)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 B . 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可解释反应:Na(l)+KCl(l)═NaCl(l)+K(g) C . 对于平衡2HI(g)?I2(g)+H2(g),压缩容器体积,平衡不移动,气体的颜色不变 D . 由反应SiO2+2C Si+2CO↑,可得出C的非金属性强于Si 5. (2分) (2015高三上·朝阳期中) 人体血液呈弱碱性,pH在7.35~7.45之间,超出范围会引起酸或碱中毒,下列有关血液说法不合理的是() A . 血液中溶解的CO2有平衡存在:CO2+H2O?H2CO3?H++HCO3﹣ B . 当pH<7.35时造成酸中毒,可静脉滴注NaHCO3溶液解毒 C . 病人心肺复苏时大量使用NaHCO3 ,会造成血液的pH升高,引起碱中毒 D . 取一定量pH=8.1的血液稀释到原体积的10倍,pH=7.1 6. (2分)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建立了下列平衡:2NO2N2O4 ,在此温度下,再向容器通入一定量NO2 ,重新建立平衡后,容器中NO2的体积分数() A . 减少 B . 增大 C . 不变 D . 无法判断变化情况 7. (2分) (2016高二上·简阳期中) 下列反应常温时能自发进行,并既能用焓判据又能用熵判据解释的是()

湘西的歌

湘西伢儿的歌 授课年级:四年级 执教者:湘西吉首大学师范学院附小李密 教学目标: 1、欣赏湘西民间音乐,激发学生对湘西民间音乐的喜爱之情。 2、能自信地用湘西方言唱土家族民歌《》,从中体验用方言 学唱民歌的乐趣。 3、能积极地参与《》的表演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表现力。教学设想: 湘西是歌舞的海洋,打击乐的世界。浩如烟海、独特优美的民间音乐舞蹈绚丽多彩,灿若星辰,赏心悦目,且源远流长。为多渠道、多方式地开发和传承湘西民间音乐与歌舞,展现极其丰富的湘西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使学生得到别开生面的民间传统音乐文化的教育,这是我们设计这课的目的。在学习《湘西伢儿的歌》这课中,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湘西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感受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再通过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并参与表演,体验土家人欢歌劲舞的火热情景,从中理解探究、互动、合作教学理念的真谛,从而达到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拓展学生音乐视野的目的。 重点:用湘西方言学唱土家族民歌。 难点:分小组学习原生态土家族摆手舞的基本舞步,舂碓的基本动作,

围着碓坑欢乐歌舞的场景。 教学准备:钢琴、自制的土家族打击乐器、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6分钟) 1、师生伴随着浓郁的土家族音乐《调年酒歌》,欢快地跳着摆手 舞进入教室。 2、师生问好: 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老师来自哪里? 学生:―――― 老师:用土家语、普通话向同学们问好,用苗语、普通话向与会教师问好。 学生:向老师问好。 3、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了解我的家乡湘西。在坐的 有谁去过湘西?是否能谈一谈你所知道的湘西呢? 学生:――――(师表扬) 4、出示课题《湘西伢儿的歌》(课件一) 5、简介湘西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人文景观、风土人情。(课件二) 老师:刚才同学们说的很地道,(今天我们就学习《湘西伢儿的歌》。)咱们湘西地处湖南省的西北部(湖南省地图),一共有八个县市, 最南边的是苗族聚集的凤凰县,最北边的是土家族聚集的龙山 县(湘西地图)。咱们湘西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这里呀山美、 水美、人更美,今年还被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城市之一呢(湘西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的运用 东北民歌是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东北人民日常生活语言的真实写照,有着独特的艺术特征。东北民歌在民族声乐中运用广泛,其鲜明的艺术风格影响着当代民族声乐的创作。 一、东北民歌的艺术特征 (一)调式 调式是民歌风格的重要表现因素。东北地区地域辽阔,早先是游牧民族的聚居地,这样的环境直接影响了当地的音乐风格。东北民歌多开朗、奔放的特征,这是东北人民豪爽性格在音乐上的表现。东北居民大都是移民,主要来自黄河以北地区,南方移民少,因而受北方文化影响较多。古代音乐文化的特征直接影响了当今东北地区的民歌。历史上南北朝时期东北地区已流行清乐七声音阶,不过这种七声调式一般不完整,有人称其为六声调式,以宫徵调式为多,其偏音除了装饰和辅助作用外,还让调式产生了变化。东北民歌以民间小调为主,整体上给人活泼、明快的感觉。东北民间小调以传统的六声、七声调式为基础,历史上曾有“北曲多七声,南曲多五声”的提法。史料说北曲“高下闪赚”、南曲“字少而调缓”,北方音乐“高下”是指其跌宕起伏,这充分说明了北方音乐的特点。总而言之,东北民歌调式是

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七声音阶,其中还穿插了具有东北地区特征的调式。 (二)结构 东北民歌曲体结构一般可以分为三大类,即对应式、自由式和起承转合式,而对应式可以分为上下句结构与双上下句结构,自由式包括规整体变化式与完全自由式。对应式结构是对应的两句体乐段,只有一个上句和一个下句。自由式结构比较少,运用并不广泛。起承转合式结构属四句型结构,即人们通常说的“四句头”,这种结构占大多数。首句为陈述句,开启并确定曲子的基本基调和形象,因而最为重要;第二句是首句的回应,强化和巩固前面的乐思;第三句常引入新乐思,让曲子获得新动力,以造成对比的效果,这也往往是乐曲的高潮;第四句是乐曲的总结,起到收拢的作用。这样,四句头基本形成了起、承、转、合的关系。东北民歌结构比较严谨,虽然一般比较短小,但即便只有四小节的小调,也是一个完整的作品,充分表明了其表现手法的精炼。 (三)语言 东北地区的语言是北方方言中的一种,语言声调采用平阳上去四声,是最接近普通话的一类。东北地区方言语调调值一般比普通话低,在一些地方,方言中上声音只下降不上升,且阴平音在末尾下滑。东北语言的声韵声母发音在后,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DOC)

中国传统音乐基础复习纲要 第一章汉族民歌与歌舞 1 民歌的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风土性 2 民歌发展史: ⑴先秦《候人歌》黄帝《弹歌》 周代《诗经》,十五国风共收集周初到春秋中叶的民歌3000多首,地域 包括黄河流域的陕、晋、豫、鲁及长江流域的鄂和川东. 楚国南部的祭祀歌曲《九歌》 ⑵秦汉魏晋以后把所收民歌称为“乐府”,著名篇目有《陌上桑》《焦仲卿妻》 ⑶三国、两晋、南北朝北方的歌包含在“相和歌”中。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民歌成就颇高,有《敕勒歌》《木兰辞》;南方民歌成就突出是吴歌和西曲,吴歌是江苏一带民歌基础上加工而成,西曲兴盛于长江中游一带。 ⑷隋、唐、五代、宋些民歌被精选,加工,填词成为“曲子”,这样的“曲子”敦煌约保存有590首词,80支曲。到宋代,宋词成为高峰。 ⑸元、明、清明中叶出现歌词集和曲谱集。《挂枝儿》,明代冯梦龙编辑并评论的民歌集。 3 民歌分类法: 劳动号子:节奏规整,音调高亢 山歌:适于自由抒发内心情感,旋律悠长,节奏自由 ⑴体裁分类法音乐经过反复加工,旋法细腻,结构规整 小调:(分为吟唱调、摇曲和时调,时调是由艺人在公众场 合演唱的小调,音乐形式较成熟,传唱变异中,音 调骨架较固定) ⑵“色彩区”分类法:强调区域地理文化特征对民歌风格的影响。苗晶、乔建中 以全国汉族民歌为对象写出专著。 ⑶其他分类法:行政区划分类法即按省分类,在《中国民间歌曲集成》中是比较 实用的分类形式。 4 与民歌的流传发展相关的重要背景因素 ⑴地理环境⑵历史条件与社会习俗⑶方言(由于民歌由土地而生,用方言

演唱,依方言而传播,所以口头方言声调对民歌旋律走向的影响是直接的。⑷人口迁徙⑸经济的影响。 5 主要歌种和歌舞种类介绍 ⑴信天游,流行于陕北,脚夫中间传唱最多。“山川河流,日月星辰”起兴《赶牲灵》 ⑵山曲,流行于山西河曲,保德,偏关及陕西府谷,神木一带,其曲调为上下句,两句的前半句往往相似或相同,有时仅仅是乐句的落音不同。旋律的跳进多,起伏大,频繁的跳进赋予山曲以鲜明的特色和粗狂的性格。《走西口》 ⑶开花调(石占明)演唱,流行于山西太行山区的左权、武乡一带,“开花”起兴,音调简洁,风格秀丽,以级进七声性音阶为主。 ⑷花儿(朱仲禄),流行于甘、青、宁夏等地。《上去高山望平川》 ⑸客家山歌,今天分布于粤、闽、赣交界处及湘、桂、台等地。流传于广东兴宁,梅县一带的客家山歌称“兴梅山歌”,流行于江西兴国县一带的称“兴国山歌”。 ⑹秧歌,汉族民间歌舞种类,广泛流行于黄河以北地区,集中于春节前后。 ⑺花灯,流行于西南地区各民族中的民间歌舞,发展为地方戏后叫“云南花灯”“贵州花灯” ⑻花鼓,汉族民间歌舞,流行于安徽、长江中下游地区,山东及西北地区。 第二章说唱音乐 1“什样杂耍”是旧时民间艺人们对他们练习表演的各种技巧、功夫的通称。包括:“吹、打、拉、弹、说、学、逗、唱、变、练”十种。 2“撂明地”是指在某种固定场合(一般多是在游人集中的各类市场里)有一块固定的地方,四周摆几条长板凳围出场子,艺人可在中间表演。 3曲艺传说是东北“俗曲艺人改进会”的简称,在1949年的全国第一次交代会上,大家一致通过了用“曲艺”这个名字来命名这个艺术门类,后又将其中的杂技单独分开,成立杂技表演组织。 4通常曲艺的品种分为十大类:评书评话类、相声类、鼓词类、弹词类、牌子曲类、琴书类、渔鼓道情类、走唱类、杂曲类、板诵类。这十大类中除掉前两类:评书评话类和相声类,后面八类就是本书的研究对象----说唱音乐中的曲种。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音乐基础知识——东北民歌 东北民歌是指流传于东北三省汉族小调的统称,它的歌词是东北人民生活语言的诗化。由于地理、语言、生活习性养就了东北人豪爽的气质,在民歌中往往得以充分体现。东北民歌中有些曲调是受地方戏二人转唱腔的影响,所以显得非常富有地方色彩,生动活泼,反映了劳动人民开朗的性格和丰富的生活情趣。东北民歌的特点一般音调比较高亢嘹亮,旋律宽广,气韵悠长,声音运用上也比较刚直。《东北风》、《月牙五更》、《摇篮曲》及《小拜年》已成为具有东北代表性的民歌,久唱不衰,深受人们的喜爱。随着时间的推移,东北民歌也越来越显示出它独特的艺术风格及魅力。 东北民歌可分为三大类:山歌、歌舞曲、萨满调 山歌 山歌又分“长调、“短调”,“长调”高亢刚健,节拍自由;“短调”曲调平稳,节奏规整。 歌舞曲 歌舞曲大多为一领众和形式。 萨满调 萨满调是为请神、跳神、祭祖、葬礼时唱的歌,曲调吟诵式,多为领和。鄂伦春民歌为五声音阶。以宫调式、羽调式居多。他们最喜爱的民歌有《额呼兰.德呼兰》,是一首歌颂大自然的歌。

内容方面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东北民歌的内容常常是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和思想感情的直接流露。它唱出了人民的痛苦和欢乐,记述了黑土地上的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活和精神面貌。也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而且还具有鲜明的阶级意识和强烈的阶级感情,爱与憎的倾向总是鲜明得毫不隐讳。旧社会,劳动人民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日寇的铁蹄践踏东北三省。那时黑土地上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悲惨的情景在东北民歌中体现着,如《煤黑子苦》就反映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现了东北汉子对现实生活的强烈不满,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解放后广大劳动人民又创作出许多唱翻身,唱解放,歌唱领袖,歌唱共产党,歌唱自由幸福生活的歌曲。如:《新东北风》、《翻身五更》等。 在东北民歌中有许多歌曲是与生产劳动实践密切相关的,如节奏鲜明的劳动号子:《哈腰挂》、《拨粮包号子》、《打路基歌》等,有的直接反映劳动的场面、劳动的情景、劳动的心情,也反映广大劳动人民勤劳勇敢、不怕困难,充满人定胜天的必胜信念,如:《姐妹上场院》、《卖饺子》、《生产忙》、《气死龙王》等。也有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爱情及地方习俗的歌曲。如:《摇篮曲》、《瞧情郎》、《反对花》、《回娘家》等。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考数学模拟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 1. (2分) (2019七上·定襄月考)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一个数前面加上“-”就表示负数 B . 是分数 C . 任意有理数a的倒数是 D . 任意有理数a的相反数是-a 2. (2分)绵阳市统计局发布2012年一季度全市完成GDP共317亿元,居全省第二位,将这一数据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 . 31.7×109元 B . 3.17×1010元 C . 3.17×1011元 D . 31.7×1010元 3. (2分)如图是由4个大小相等的正方形搭成的几何体,其左视图是() A . B . C . D . 4. (2分) (2019七下·哈尔滨期中) 不等式组无解,那么a、b的关系满足(). A . a>b

B . a<b C . a≥b D . a≤b 5. (2分)(2017·葫芦岛) 如图,点A,B,C是⊙O上的点,∠AOB=70°,则∠ACB的度数是() A . 30° B . 35° C . 45° D . 70° 6. (2分) (2020八上·柯桥月考) 如图,方格纸中△DEF的三个顶点分别在小正方形的顶点上,像这样的三个顶点都在格点上的三角形叫格点三角形,则图中与△DEF全等的格点三角形最多有()个. A . 8 B . 7 C . 6 D . 4 7. (2分)在共有15人参加的演讲加比赛中,参赛选手的成绩各不相同,因此选手要想知道自己是否进入前八名,只需了解自己的成绩以及全部成绩的 A . 平均数 B . 众数 C . 中位数 D . 方差 8. (2分) (2020八下·阳东期末)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菱形ABCD的边长为6,它的一边AB在轴上,且AB的中点是坐标原点,点D在轴正半轴上,则点C的坐标为()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中国土家山歌之乡——沿河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角,铜仁地区北部、地处黔、渝、湘、鄂四省(市)边区结合部的乌江中下游。乌江流经沿河132公里,目前航运能力300吨级,彭水电站建成后通航能力可提高到500吨级。县城东风码头是乌江在贵州境内最大的码头,水上交通快速、便捷,上抵遵义余庆,下出涪陵直达重庆或江、浙、沪等地区。沿河区位优势明显,是黔、渝、湘、鄂边区物资的集散地,素有“黔东北门户,乌江要津”之称。2010年10月18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被命名为“中国土家山歌之乡”。 县处在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和四川盆地过渡的东北边缘斜坡,大娄山脉与武陵山脉交错地带,乌江由南至北纵贯全境,地势西北部和东南部高,中部低,由西北、东南向中部乌江河谷倾斜。 文化旅游产业 沿河特定的地理位臵、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乌江山峡、麻阳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主体的自然风光,旖旎迷人;以土家族为主体的民风民俗,浓郁古朴;以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为主体的红色文化,独具魅力。 乌江流经沿河132千米,从南至北由夹石峡、黎芝峡、银童峡、土坨峡和王坨峡五个峡段,峡长89公里,峡岸奇峰对峙、流泉飞泻、怪石嵯峨、古树苍劲、景观独特、蔚为壮观。名副其实的乌江百里画廊,除了神奇的自然风光,更有其神秘的古代乌江文明。古镇洪渡、龚滩、思渠、淇滩、夹石等记载了乌江的历史沧桑;沿河县城东岸唐代思州古城见证了沿河曾经拥有的繁华;思渠荷叶坪古城遗址、麻竹溪古城遗址、石马古城遗址蕴藏着许多历史谜团;乌江古纤道记录了先民开发乌江流域的足迹;鸾塘书院是今贵州历史上最早的书院。沿河乌江山峡不仅是千里乌江自然风光的精妙之笔,更是研究古代乌江文明的巨大宝藏,沿河也因此被誉为“乌江缩影古思州”。“乌江缩影古思

年湘西州中考艺术试题卷

2018年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艺术试题卷 姓名: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 1.本卷为试题卷,考生应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2.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分别在试题卷、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答题完成后,请将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放在桌上,由监考老师收回。 4.本卷共三大题,满分为40分。音乐、美术同堂考试,两科时量共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20题为音乐,21-40题为美术,每小题分,共20分) 1.下列选项中是八分音符的是 2.《保卫黄河》的曲作者是 A.聂耳B.郑律成C.洗星海D.贺绿汀 3.在五线谱中第二线唱“5”,下加一线唱 A.3B.2C.4D.1 4.《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是 A.陕西歌民B.青海歌民C.云南歌民D.贵州歌民 5.《春节序曲》的曲作者是 A.刘炽B.郑律成C.李焕之D.聂耳 6.《二泉映月》是 A.古筝曲B.琵琶曲C.笛子曲D.二胡曲 7.四三拍的强弱规律是 A.强、次强、弱B.强、弱、次强C.强、弱、弱D.强、弱、强 8.下列选项是德国作曲家的是 A.莫扎特B.比才C.柴可夫斯基D.贝多芬 9.有“音乐神童”之称的是 A.舒曼B.圣一桑C.莫扎特D.格里格 10.下列不是西洋乐器的是 A.小提琴B.古筝C.长笛D.小号 11.“秦腔”又称陕西梆子,主要伴奏乐器是 A.板胡B.三弦C.琵琶D.锣 12.全班同学同时演唱同一旋律的歌曲形式是 A.对唱B.齐唱C.合唱D.重唱 13.下列属于吹管乐器的是

A.笛子B.古筝C.定音鼓D.小板 14.下列属于铜管乐器的是 A.钢琴B.小提琴C.大号D.电子琴 15.下列不属于人声分类的是 A.男声B.女声C.美声D.童声 16.下列力度记号表示中强的是 A.mpB.fC.mfD.ff 17.C大调音阶的基本音级有 A.5个B.7个C.6个D.8个 18.下列属于拉弦乐器的是 A.京胡B.唢呐C.笛子D.锣 19.下列属于民歌体裁的是 A.山歌B.颂歌C.进行曲D.抒情歌曲 20.下列是歌唱家的是 A.徐沛东B.刘炽C.宋祖英D.孟卫东 21.彩虹是红、橙、黄、绿、()、蓝、紫七色组成 A.白B.青C.粉D.黑 22.图案表现技法的元素是 A.刻、画、裱B.画、剪、贴C.点、线、画D.都不是 23.《向日葵》的作者凡·高是()人 A.荷兰B.美国C.中国D.英国 24.色彩的三要素指的是明度、纯度、() A.灰度B.色相C.暗度D.亮度 25.战国时期的《人物龙凤帛画》是我国最早的画在()上的绘画 A.纸B.丝C.竹D.皮 26.书法结构的基本原则是 A.飞扬B.不对称C.通透D.平稳 27.中国画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是 A.梅、兰、竹、菊B.梅、竹、桃、菊 C.兰、荷、梅、菊D.梅、兰、松、菊 28.《狼牙山五壮士》是一幅()作品 A.油画B.板画C.水粉画D.水彩画 29.“三大面、五大调”是()的表现手法 A.国画B.速写C.素描D.油画 30.印象派是根据一幅油画作品《日出·印象》而得名,这幅画的作者是

五年级下册音乐第一单元北国之声2017人教版

第一单元《北国之声》 第一课时《美丽的家乡》 教学目的: 1学唱歌曲《美丽的家乡》音高准确、声音和谐统一。 2了解歌曲是一首达斡尔族歌曲,了解“傲蕾·一兰”的相关资料介绍。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能够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并边唱能边加入简单的少数民族的舞蹈动作。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歌曲,能自己自由的创编歌词。体会二声部的演唱,为下节课做准备。 教具运用:电子琴、实物投影、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相互问好,开始上课。 二、设计问题: 我们都是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孩子,在我们身边也有不同民族的同学,请你说一说,都有那个民族的?你对这个民族的了解给大家讲一讲吧。(学生可以自由回答,师做适当的介绍补充) 三、学唱歌曲 1、师做介绍,在呼伦贝尔的最北面,是美丽的莫力达瓦,生活着很多达斡尔族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2、设问,播放视频短片回答问题。 3、引入新课,并介绍歌曲选自歌剧《傲蕾·一兰》 4、家乡美,有什么美景呢?听师完整的范唱,找到答案。 5、按节奏读歌词,跟节拍进行练习。 6、跟琴模唱第一段歌曲的旋律,唱乐谱。 7、师弹奏歌曲旋律,生自己练习填词唱,不足之处师给予指导。 8、跟琴完整的练习歌曲的演唱。 9、师示范简单的达斡尔族舞蹈动作,请生模仿。 10、边唱歌曲,边加入歌表演。 四、巩固创新 1、歌曲中唱的家乡的美景镇的是很美,你能说说你自己家乡的美景吗?

2、学生自由的发言 3、有这么多的美景,我们把它写出来唱一唱吧。 4、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词创作。 5、把学生创作的歌词进行展示,大家唱一唱。 6、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7、聆听歌曲二声部的演唱,下节课学习二声部。 五、师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有所收获,如果你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对这首歌曲的理解,下节可我们可以一起分享! 第二课时《驯鹿》《冬猎》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教学重点、难点 1、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2、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教材分析 1、《驯鹿》 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刘锡津作于20世纪70年代末,分《赛马》《驯鹿》《渔歌》《冬猎》四个小曲。乐曲通过这四首小曲描绘了北方少数民族幸福而又多彩的生活,充满生活气息。作者曾深入北方各少数民族地区生活采风,选取了内蒙古、鄂温克、赫哲和鄂伦春等民族生活和劳动中最具有特征的场景为内容,以简练、生动的笔触,勾勒出四幅充满生活气息而又形象各异的北方少数民族的风情画。 2、《冬猎》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学习资料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 感想

浅谈欣赏中外民歌之感想 民歌,人民之歌。从古至今,无论东西南北,每一时代、地域、民族、国家;在不同的地理、气候、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下,都不其然会产生一类别人类自娱、文化留传或生活实质的宣泄。他们会以不同的形色传递他们的历史、文明及热爱,而歌谣亦是其重要之一环,而社会学或大众俗称之为民歌。美国民歌手 WOODY GUTHRIE在五十年代的唱片可说是最早的民歌唱片录音,所以普遍被认定是现代民歌 (FOLK)的祖师。之后 PETE SEEGER、THE WEAVERS继续推动这类音乐。六十年代越战,反战民歌手如 BOB DYLAN、JOAN BAEZ、PETER、PAUL AND MARY等成为时代的呼声。如此类推,可以有中国的民歌,美国的民歌,英国、俄国、苏格兰、澳洲或非洲民歌等等。就像如果这几天大家有到海运大厦天台参与德国啤酒节,大家一定到听到不少他们以吉他、手风琴等奏出的的普鲁士民谣。民歌的特色,是在于其能否反映它的出处和环境、文化特色,而不只是在乎其使用的乐器的多少、轻重。(当然无可否认,乐器本身很多时亦能反影民歌本身的文化背境。)今天,我们活在香港,民歌音乐的文化早以支配在西方篷裙之下,我们今天说的民歌,大多数也就是西方(美国)的民歌。民歌还分少儿,成人。 一、民歌的起源 原始的民歌,同人们的生存斗争密切相关,或表达征服自然的愿望,或再现猎获野兽的欢快,或祈祷万物神灵的保佑,它成了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2008年世界民歌博览音乐周活动。 历史的发展、阶级的分化和社会制度的更新,民歌涉及的层面越来越广,其社会作用也显得愈来愈重要了。《诗经》中的《国风》,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民歌选集。它汇集了从西周到春秋约500多年间,流传于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国风》中的民歌,大部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剥削实质,表达了被剥削阶级的反抗思想和斗争精神,如《伐檀》,它以辛辣的语言讽刺和诅咒了剥削阶级的不劳而获;在《硕鼠》中,更把剥削阶级比作贪得无厌的老鼠,刻画出劳动人民对奴隶主的切齿痛恨和对于“乐土”、“乐园”的向往。 二、中国民歌 民歌在新中国的土壤上得到培育,像春天田野里的野花,连片密布,摇曳生姿。社会主义民歌创作的沃野展现在眼前,劳动人民的歌声冲天而起,响彻云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民歌的搜集整理工作,先后派出工作组对全国的传统民间文化,尤其是民风进行大范围的抢救挖掘工作。自1984年起,又开展了编辑《中国歌谣集成》工作。通过这些大规模的活动,使得流传于民间的歌谣得以典藏保存,为丰富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中国民歌的体裁形式主要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种。我国各民族的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从《诗经》里的《国风》到解放后搜集出版的各种民歌选集,数量相当多,至于目前仍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歌谣和新民歌,更是浩如烟海,这些民歌就形式而言,汉族的除了民谣,儿歌,四句头山歌和各种劳动号子之外,还有“信天游”、“扑山歌”、“四季歌”、“五更调”,至于像藏族的“鲁”“协”,壮族的“欢”,白族的“白曲”、回族的“花儿”、苗族的“飞歌”、侗族的“大歌”等,都各具独特的形式,民歌的内容丰富,种类繁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