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37.00 KB
- 文档页数:3
七年级生物教案种子的萌发9篇种子的萌发 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知道种子萌发的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
2、知道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并能指出种子结构与幼苗各结构的对应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继续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通过了解种子的休眠特性、种子的寿命进行生物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教学建议一、知识结构图解二、教材分析本课的重点内容为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至于种子萌发过程中胚根、胚轴、胚芽以及子叶将成为幼苗的哪个器官前边已讲过。
这里更重要的是种子能否萌发,在此要强调:(1)一粒需要内因和外因条件,其内因有:胚的完好;胚乳或子叶内的营养贮存充足;种皮的完整以及是否处于休眠和寿命之内。
外因有适宜的温度、水分和空气等。
(2)条件是农业生产上极为重视的问题,科学种田的重要措施之一就是提高率,而这恰恰是受种子萌发条件所控制的,所以,讲清楚种子萌发所需的各种条件是本课的重点所在。
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萌发的过程都可以通过实验探究和观察进行了解,关键是弄清种子萌发所需条件的原因,以及种子萌发过程中内部物质的转化。
但初一的学生知识有限,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比较浅显、直观的例子加以说明。
种子的休眠和寿命虽然不是重点,但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尤其是种子的休眠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特性,暂时的休眠正是为了日后能够更好地萌发。
这种特性对于保证植物种类的繁衍是有巨大意义的。
关于种子休眠的意义,必须向学生讲清楚,不然他们会感到这是不可思议的。
三、教法建议1、"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是不可能在课堂上当堂完成的,所以在上课前,可以发给学生一些种子,布置学生在家里进行有关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同时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上课时可以先让学生根据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讨论,配合教师事先完成的实验,完成有关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探究。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描述双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单子叶植物种子由种皮和胚(胚芽、胚轴、胚根、子叶)以及胚乳组成。
2.说出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各结构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何种变化。
3.通过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掌握植物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
2.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分析种子萌发的原因,培养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实验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初步树立内外因辩证统一的观点。
2.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描述单子叶种子和双子叶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三、教学难点1.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探究过程。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教学策略本章节采用的教学模式为小组项目合作探究学习,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实验完全由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和动手操作,这样做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性学习注重的是探究的过程,通过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验的过程中真正掌握科学探究的步骤、学会对照实验组的设置以及实验中各种变量的控制。
五、课前准备1.把全班学生分为8个小组,确定每2个小组对其中一个外界条件(如温度、水分、空气、光)进行探究,每个小组在实验前完成具体探究方案,设计好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2.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购买实验所使用的种子,提前5天开始实验,实验种子为绿豆、红豆、黄豆以及花腰豆等4种,每天对种子的萌发情况进行记录。
3.教师在上课前一天准备好玉米粒以及浸泡花生等种子,用于课堂上观察种子的结构。
4.教师提前制作多媒体课件。
②充足的空气。
③适宜的温度。
学生活动三:探究种子萌发的过程 种子满足萌发的自身条件和外界条件后,就可以萌发为幼苗了。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多样的种子萌发方式与成长模式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条件。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探究不同种子的萌发方式和生长特点。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实验来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分析不同种子萌发的差异。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植物生长过程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学生增强环保意识,了解植物对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种子的结构及萌发条件。
不同种子的萌发方式和生长特点的观察。
2.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及数据分析。
理解并应用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类种子(如大豆、小麦、玉米等)。
放大镜、解剖刀、培养皿等实验器材。
计时器、数据记录表。
2. 教学场地:实验室或温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植物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好奇心。
提问:“你们知道种子是如何变成植物的吗?”2. 探究活动: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种种子进行观察。
使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用解剖刀切开种子观察内部结构。
记录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等特征。
3. 实验设计: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种子的萌发方式,如水培、土培等。
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
4. 观察与记录:学生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操作,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的过程和时间。
记录种子萌发时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等。
五、作业布置1.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不同种子萌发的差异。
2. 编写实验报告,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方式。
六、教学拓展1. 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种子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2. 学生进行课堂分享,讨论不同环境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情况及影响因素。
七、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方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报告,交流种子萌发过程中的发现和感悟。
八、课后作业1. 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实验结果,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种子的萌发》教案
一、设计意图:
上次组织幼儿们参加了秋季远足活动,个别幼儿收集了比较常见的植物种子,并对此感到好奇,想知道播种种子的差异以及播种方式,由此我根据《指南》的要求设计了这一节关于《种子的萌发》这一节课,让幼儿对种子萌发感兴趣,主动探究关于种子萌发的问题,能就活动与同伴进行交流,爱护植物。
二、活动目标:
1.认识不同植物的种子,初步了解不同植物种子的差别
2.能够知道不同植物种子的特殊传播方式
3.萌发对科学现象的探索兴趣,喜欢做种子的实验
三、活动准备:常见的植物种子:苍耳、蒲公英、麻雀草等、ppt课件
四、活动过程:
1.通过谈话导入本节课《种子的萌发》
问:上次去秋游,我们带回了什么种子呢?利用实物,苍耳、蒲
公英、麻雀窝,引导幼儿发现种子,激发幼儿的兴趣,同时要注
意对幼儿的保护。
2.幼儿找到种子,把其放进盘子里,认真观察其特征的不同。
问:为什么苍耳可以粘在头发上、蒲公英为什么一吹就飞走了?
让幼儿迫不及待想了解。
3.打开PPT,讲解种子的传播方式,向幼儿说明:
蒲公英是风娃娃带着去游山玩水进行传播的、浑身长满刺的苍耳
和刺毛球是通过小动物传播的。
4.教师与幼儿共同交流总结。
五、活动延伸: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初步了解一些常见的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为下次进行植物种子教育的活动奠定基调,慢慢渗透对水系植物的讲解,引导其加深对植物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植物种子的基本结构
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学生能够背出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
通过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学生能够说出影响植物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技能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尝试与同学进行交流,形成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通过资料阅读,尝试对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形成分析与归纳信息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植物种子萌发条件的学习,形成环境影响生物生长的意识
通过植物种子结构的学习,形成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二、教学重点:
植物种子的结构植物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教学难点:
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四、教学方法和媒体: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书指导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1、植物种子萌发形成植株的过程图。
(1)在空气充足、氧气适宜的条件下,菜豆种子吸收,体积膨大。
子叶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
(2)在种子萌发过程中,A图中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D中的
【】。
(3)胚芽发育成D中的【】和【】。
(4)2是由种子中的发育而来。
(5)3所示的结构是,种子萌发后,它逐渐干瘪的原因是。
教科版科学四下2.5《种子的萌发》教案一. 教材分析《种子的萌发》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的一个重要课题。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种子的结构、萌发的条件以及萌发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
但种子内部的结构以及萌发的过程对他们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式自主学习,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探究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种子的结构,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2.难点:种子内部结构的观察,种子萌发的条件的探究。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2.观察法:指导学生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实验法: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种子、放大镜、实验器材等。
2.学具:观察记录表、实验报告单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颗种子,引发学生对种子的好奇心和兴趣,进而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种子的萌发》。
呈现(5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呈现种子的结构示意图,让学生初步了解种子的组成。
接着,教师用实物展示种子,让学生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并用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种子萌发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1.每组取一颗种子,观察种子的外部特征。
教案植物的种子萌发过程教案一、引言1.1种子的重要性1.1.1种子是植物生命周期的重要阶段1.1.2种子是植物繁殖和传播的主要方式1.1.3种子的研究对于农业发展和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1.1.4种子萌发是种子生命周期中最关键的环节1.2种子萌发的条件1.2.1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2.2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2.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1.2.4种子休眠与萌发的关系1.3种子萌发的过程1.3.1吸水膨胀1.3.2营养物质转化1.3.3胚芽和根的生长1.3.4幼苗的形成二、知识点讲解2.1种子的结构2.1.1种皮的作用和保护机制2.1.2胚乳的营养储存功能2.1.3胚芽和胚轴的发育过程2.1.4根和茎的分化2.2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2.2.1水分吸收与种子活力的激活2.2.2氧气供应与能量代谢2.2.3激素调控与萌发过程2.2.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2.3影响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2.3.1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3.2水分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3.3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2.3.4土壤质地和pH值的影响三、教学内容3.1种子的收集与保存3.1.1采集种子的方法和注意事项3.1.2种子的干燥和储存条件3.1.3种子库的建立和管理3.1.4种子活力的检测方法3.2种子萌发实验3.2.1实验材料和器材的准备3.2.2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步骤3.2.3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3.2.4实验结果的应用和意义3.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3.3.1种子处理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3.3.2种子萌发与作物播种时间的确定3.3.3种子萌发与作物产量的关系3.3.4种子萌发与作物品质的影响四、教学目标4.1知识与技能目标4.1.1了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4.1.2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4.1.3学会进行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4.1.4能够分析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4.2过程与方法目标4.2.1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4.2.2培养学生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能力4.2.3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4.2.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4.3.1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兴趣和好奇心4.3.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珍惜资源的意识4.3.3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4.3.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教学难点5.1.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5.1.2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技巧5.1.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5.1.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5.2教学重点5.2.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5.2.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5.2.3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5.2.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应用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教具准备6.1.1种子标本和模型6.1.2实验器材和试剂6.1.3多媒体教学设备6.1.4教学挂图和图表6.2学具准备6.2.1笔记本和文具6.2.2实验记录表格6.2.3种子萌发实验材料6.2.4参考资料和阅读材料七、教学过程7.1导入新课7.1.1引入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7.1.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7.1.3预习检测,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7.1.4明确教学目标,导入新课7.2新课教学7.2.1讲解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7.2.2讲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7.2.3演示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步骤7.2.4分析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7.3练习巩固7.3.1进行种子萌发实验7.3.2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7.3.3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7.4课堂小结7.4.2提问学生,检查学习效果7.4.3布置作业,巩固学习成果7.4.4鼓励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和探究八、板书设计8.1教学内容的梳理8.1.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8.1.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8.1.3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8.1.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8.2教学重点的突出8.2.1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8.2.2种子萌发实验的操作技巧8.2.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应用8.2.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8.3教学难点的解释8.3.1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8.3.2种子萌发实验的数据分析8.3.3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8.3.4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九、作业设计9.1基础知识巩固9.1.1种子的结构及其功能9.1.2种子萌发的条件及过程9.1.3种子萌发实验的设计和实施9.1.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9.2实践操作能力提升9.2.1设计并完成种子萌发实验9.2.2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9.2.3讨论实验结果和问题9.3拓展阅读与思考9.3.1阅读相关资料,了解种子休眠的打破与萌发启动9.3.2思考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关系9.3.3探究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9.3.4分析种子萌发实验的数据十、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0.1教学反思10.1.1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是否适中10.1.2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是否积极参与10.1.3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是否掌握了重点知识10.1.4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问题,如何改进10.2拓展延伸10.2.1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研究10.2.2种子休眠的机制及其应用10.2.3种子萌发与植物生长的关系10.2.4种子萌发与农业生产的技术创新。
种子的萌发教案初中生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3. 掌握种子萌发的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1. 植物种子的样本;
2. 显微镜;
3. 纸杯、湿纸巾、芽苗;
4. 课件或教材。
教学步骤:
1. 导入: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不同种类的植物种子,引导学生思考种子的结构和功能。
2. 学习:讲解种子的基本结构,包括种皮、胚乳、胚和种子分开,让学生了解种子的保护和营养功能。
3. 实验:将一些植物种子放在潮湿的纸巾上,观察其萌发过程。
利用显微镜观察种子发芽后的内部结构变化。
4. 总结:让学生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包括吸水、分裂和生长等阶段。
5.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种子萌发受到的影响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6. 小结:对种子的萌发过程和影响因素进行简要总结,并强调植物的萌发对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如观察不同植物种子的萌发情况并比较。
教学反思:
1. 整体设计不宜过于复杂,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
2. 实验操作要简明易懂,让学生从实践中体会种子萌发过程;
3. 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其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种子的萌发教案(优秀8篇)四年级科学《种子的萌发》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小组的合作探究,阐明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和自身条件。
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完成对“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的探究,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检验不同的环境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
2、尝试用抽样检测的方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参与种植、管理植物的活动,增强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种子萌发环境条件的探究实验中设置对照实验的训练及实验现象的分析。
教学难点:抽样检测时正确的取样方法。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俗话说“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那么,农民为什么要在春天播种呢?2、农民播种的种子都能萌发吗?需要哪些条件?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任务一: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阅读教材P90—P92《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分组完成探究实验: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实验方案:讨论和完善方案;参照P92中1—6题进行修订和完善。
预测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
课下完成:实施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反思实验得失。
2、拓展反思:(1)种子萌发是否还需要其他环境条件?(2)有人说光也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你如何探究?学习任务二:阐明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阅读教材P92最后一文字,总结出种子萌发的自条件。
2、阅读P93—P94《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各小组根据课本思考讨论5个问题,并制定出你认为可行的方案。
然后完成P94的“讨论1和2”。
3、小组展示交流成果,代表描述如何测定种子的发芽率。
4、拓展反思取三粒完整且具有生命力的玉米种子,甲切去了胚乳(只留下胚),乙切去了胚,丙不作处理,然后,将三粒种子种在适宜条件的土壤中,三粒种子的萌发状况将会怎样?学习任务三: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1、观看课件,种子萌发的过程,2、展示自学成果,小组代表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系统总结四、尝试应用:1、某良种站想把一袋优质玉米种子邮寄给远方的农民朋友,为保证邮寄的种子质量,应注意哪些问题?2、如果你到种子公司购买当年作物播种所需要的种子,你应当怎样挑选种子呢?五、诊断评价1、早春播种以后,农民常用“地膜覆盖”的方法促进出苗,其原因是A保湿保温,有利萌发B防止鸟类啄食种子C种子的萌发需要避光D防止大风大雨侵袭2、播种在水涝地的种子很难萌发,这是因为缺少种子萌发所需要的A水分B空气C养料D温度3、玉米种子萌发出幼苗后,种子空瘪的原因是胚乳里的营养物质()A被胚根吸收掉B被胚吸收发育成幼苗C转移到幼苗的幼叶上D被土壤中的其他植物吸收4、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的实验中,下下列列说法正确的是A、挑选粒大饱满的种子为样本B、为了避免浪费只需取3~5粒种子为测定样本C、重复测定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D、为了使测定结果准确至少要取10000粒种子为样本5、小明在测定种子的发芽率时,共重复测定了三次,每次都是种下100粒,出芽的情况分别是95粒、90粒、94粒。
植物种子的萌发-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一、知识点1.植物种子的结构2.植物种子的萌发条件3.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二、教学目标1.掌握植物种子的结构2.知道萌发条件和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3.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4.发展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5.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验精神三、教具准备1.洋葱、小麦等种子2.瓶盖、试管、塑料袋等实验器材四、教学步骤1. 植物种子的结构1.让学生通过观察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了解种子的构成成分和各自的作用。
2.引导学生从叶绿体、细胞壁、核、胚乳等多个角度,深入理解种子的结构。
2. 植物种子的萌发条件1.利用干燥法和湿润法进行试验,让学生自己探究适宜的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
2.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种子的萌发时间和生长情况,探究适宜的萌发条件,并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3. 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1.观察不同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掌握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的变化和作用。
2.根据不同种子的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种子在不同温度、光照、水分等条件下的萌发过程。
4. 总结1.让学生回顾整个实验过程和萌发过程,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重要因素。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长条件,促使种子顺利萌发生长。
五、实验设计1. 实验一:萌发条件的探究材料:洋葱、小麦种子、瓶盖、塑料袋方法:将洋葱和小麦种子分别放置于瓶盖中,然后使用塑料袋包裹,实现湿润的环境。
将不同瓶盖中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水分、光照等条件下,观察种子的生长情况。
结果:观察不同种子在不同萌发条件下的萌发情况,记录种子萌发时间和生长状况。
2. 实验二:种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萌发过程材料:小麦种子、瓶盖、试管方法:将小麦种子分别放置于瓶盖中,然后使用塑料袋包裹,实现湿润的环境。
将不同瓶盖中种子分别置于不同温度条件下(如室温、高温、低温等),观察种子的萌发和生长情况。
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试管中。
结果:观察不同温度条件下种子的萌发过程,记录种子萌发时间和生长情况,并找出萌发时间最快的种子温度区间。
本文将为您介绍如何行植物种子萌发观察实验,并设计一份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教案,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萌发过程。
一、实验材料准备首先需要准备的是实验材料。
实验所需材料包括:植物种子、容器、土壤、水、显微镜、取样刀或剪刀、标签或标记笔等。
二、实验步骤1、选择适合实验的植物种子从市场或自行种植中,寻找一些适合实验的植物种子。
例如,可以选择豌豆种子、玉米种子、小麦种子等,这些种子在萌发过程中的变化明显。
2、准备实验容器和土壤在实验容器中放入适量的土壤,约一半的高度即可。
手动将土壤平整,并且略微压实,使其均匀。
在土壤中划出2-3个小沟槽,接下来种植种子。
3、播种把选好的种子放入准备好的小沟槽中,然后再轻轻覆盖一层土壤。
记得标记不同的种子,方便后续观察结果。
4、灌溉水分将适量的水倒入容器,浇灌土壤,并使其透彻的吸收水分。
注意控制水分量,不要过多过少。
5、突破表面经过一段时间,种子将生根、发芽。
这个过程不断发生,然后小植物会从土壤表面突破而出。
一般情况下,这个过程在5-7天内完成。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每天观察并记录种子萌发后变化的时间,数量等。
6、观察变化观察种子萌发后,小植物是如何逐渐生长成为大植物的,本次实验过程通常在2周左右结束。
可以用显微镜观察种子的结构和组织变化,以进一步了解种子的萌发过程。
三、设计教学方案在进行这样的实验之前,有必要设计一个教学大纲,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的目的、流程和结果。
下面是本文设计的教学大纲: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种子在生长过程中从萌发到成长的过程,以及通过观察、记录实验数据来培养其科学实验能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步骤:1、在课前为学生介绍种子的萌发过程,让学生有更好的准备。
包括种子的结构、萌发条件和影响因素等基础知识。
2、让学生手动在容器和土壤中播种种子,并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
3、鼓励学生采取显微镜等工具进行视觉观察和记录。
4、通过组织讨论或其他互动方式,让学生分享种子萌发后变化的过程和结果。
实质性内容已完成,以下为实现步骤,不会产生文本输出1.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理特征,了解种子萌发的五个阶段,包括吸水、膨胀、破壳、出芽和生长。
2.设计学生能够自主探究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种子在不同条件下的萌发情况,如温度、光照、水分等因素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引导学生引入新知识,了解种子萌发的生理机制,如种子中的激素和酶的作用,以及如何调节这些生物化学过程。
4.创设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小组合作、观察和记录、讨论和分析、实验设计和总结等活动,促进学生互动交流,深入理解和掌握种子萌发的知识和技能。
5.强调实践和应用,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在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和应用范围,并引导学生将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和环境保护中,以推动可持续发展。
植物的萌发是植物生命的开始,种子的萌发过程也是植物生长的重要环节。
种子萌发的五个阶段是吸水、膨胀、破壳、出芽和生长。
学习种子萌发的过程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植物的生理机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本文将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让学生深入了解种子萌发的阶段、机制和应用。
一、教师导入引导学生热情参与,了解植物种子的特点和重要性,让学生进入主题状态,激发学习兴趣。
教师可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导入:1.外出采摘植物种子,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描述种子的外形、颜色、大小、质地等特点,进一步了解种子的结构和生理特征,引发对种子萌发的好奇心和兴趣。
2.演示一个种子浸泡在水中的过程,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种子颜色、形状和大小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吸水和膨胀的探究。
3.对学生进行小组智力游戏,用多媒体工具展示不同种子的图片,让学生猜测出每个种子的名称,并进一步介绍其生长环境和生理特征。
二、教师授课1.讲解种子萌发的五个阶段在学习种子萌发过程时,教师首先要讲解种子萌发的五个基本阶段。
(1)吸水:种子在接触到水分后,进入吸水阶段。
种子吸收大量的水分,种子体积不断膨胀,变得柔软而有弹性。
(2)膨胀:种子在吸水的同时,开始膨胀。
《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设计:多样的种子萌发方式与成长模式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1.2 教学内容:植物种子的定义和重要性。
植物种子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3 教学活动:引入植物种子的概念,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不同的植物种子。
讨论植物种子对人类生活的意义,例如食物的来源。
第二章:种子萌发的基本条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环境的认识。
2.2 教学内容:种子萌发所需的光照、温度、水分和氧气等条件。
不同植物种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
2.3 教学活动: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所需的基本条件。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植物种子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并展示实验结果。
第三章:种子萌发的实验观察3.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种子萌发的过程。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设计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3.3 教学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分享实验观察的发现。
第四章:种子萌发的不同方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的不同方式。
培养学生对植物生长方式的认识。
4.2 教学内容:种子萌发的自萌发和出土萌发两种方式。
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4.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种子萌发的不同方式。
学生分组讨论不同植物种子萌发的特点和适应环境,并展示实验结果。
第五章:种子萌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种子萌发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培养学生对植物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认识。
5.2 教学内容:种子萌发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人类如何通过促进种子萌发来提高农作物产量。
5.3 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参观农场或观看相关视频了解种子萌发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通过促进种子萌发来提高农作物产量,并提出建议。
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苏教版生物第五章《绿色植物的一生》中的第一节。
它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的起点,也为学习植物的开花和结果等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课为第一课时,通过观察种子的结构这一活动,可使学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
从知识结构上看,是对前面知识的延伸和内化;从智能培养上讲,是对实践能力的提升和打造,同时也是对科学探究的尝试和感悟。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对自然科学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他们乐于动手、热衷实验。
但生活经验和阅历不够丰富,逻辑思维不够缜密。
本实验是初中生物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探究活动,教师要做好组织引导,巧妙地抛砖引玉,既要放心放手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大胆实验,又要为学生能通过自由自在的探究享受到成功的乐趣助一臂之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观察并描述种子的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实事求是的认知态度和勇于探索新知的品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描述植物种子的结构。
教学难点:1、从实验中观察、找到种子相应的结构
2、说出种子萌发需要的自身条件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观察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学生探究和教师精讲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种子的萌发一等奖教案第 1 篇教学目标: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描述植物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重点:1、描述种子的结构。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教学难点:1、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的活动。
2、描述种子萌发的过程。
教学过程(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师:播放课件: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生长。
同学们,根据你们现有的知识,你们知道绝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用哪一种器官进行繁殖?(种子)师:对。
利用种子繁殖后代首先种子需要萌发,本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植物种子的萌发》。
CAI展示课题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同时板书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师:老师在课前为同学们收集了一些植物的种子(黄豆、绿豆、花生、芸豆、莲子、玉米、松。
)。
下面请同学们看看你认识它们吗?利用实物投影展示或者CAI展示图片。
学生观察,并且说出展示植物种子的名称。
师:对,很好。
看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大小不一样、形状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等等。
师:那么你们又有什么问题想问吗?生: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结构是否一样呢?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结种子呢?……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非常好,但因时间关系,我们就先来探究其中的一些问题,其余的问题,大家可以课后继续探究。
刚才有同学问:不同植物的种子,结构是否一样?同学们先别忙着回答我,我希望你们通过实验探究后再回答。
二、种子的结构师:老师这里准备了一些浸泡过24小时的种子,请同学们四人一组解剖观察,并且结合以下问题以及课本插图5-1,将你们解剖好的植物种子粘帖在发给你们小组的纸上!并且将种子各部分名称标上去。
然后请几组同学上讲台在实物投影仪上讲述种子的结构。
学生准备观察师:观察植物种子,我们需要按照一定的方法。
师:观察方法:由表及里,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
师:解剖观察植物种子时请你注意以下问题?1、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凹陷处的名称及种子的内部结构名称?2、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合称作什么?3、你观察的植物种子子叶有什么特点?为什么?4、对于种子本身而言,这些营养物质有什么作用呢?学生解剖观察(5min)请学生上讲台讲述(选择几种不同类型的种子)师:跟大家讲得一样,大豆以及其他豆类种子结构就是CAI展示大豆种子的结构。
苏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植物种子的萌发》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生物学是初中生物教学的一门重要课程,生物学的内容覆盖面广,涉及各种各样的生物体和生物现象。
其中,植物生长发育是生物学的重要部分。
本次教学的主题为植物的种子萌发,是七年级上学期生物学教学的内容之一。
通过本次教学,能够帮助学生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和生长发育过程,增强学生对植物生长的直观印象。
二、教学目标1.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组成和生长发育过程;2.掌握种子的萌发条件;3.学会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进行实验操作。
三、教学内容(一)植物种子的结构组成1.种皮:可以保护种子,防止受到外界的刺激和微生物的感染;2.胚珠:是种子的核心,由胚芽和营养组织组成;3.营养物质:是种子的重要能量来源,维持胚芽的生长发育。
(二)种子的萌发条件1.适宜的温度条件:大多数种子的萌发需要一定的温度,不同种植物的适宜温度不同;2.适宜的湿度:种子必须保持适宜的湿度,才能够顺利发芽;3.适宜的氧气浓度:种子需要充分的氧气才能正常发芽;4.光照:不同种子对光照的需求不同。
(三)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1.吸水膨胀:种子吸收水分膨胀,种皮裂开;2.胚轴伸长:从种子中伸出胚芽和根;3.子叶展开:在胚芽上的营养物质开始供给芽端的生长所需;4.根和茎的分化:胚芽逐渐分化为根、茎、叶等不同的组织和器官。
(四)实验操作1.准备种子,测量种子的大小和质量;2.在培养皿中放入吸水的棉花球,然后加入适量的水,保持湿度;3.将种子分别放在棉花球上,观察它们发芽的过程,并记录生长的变化;4.观察、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
四、教学流程(一)自主学习环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了解植物种子的结构组成、种子萌发的条件和种子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探究实验环节1.教师向学生介绍实验流程;2.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3.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三)归纳总结环节1.教师带领学生总结影响种子萌发的因素;2.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第一节植物种子的萌发
【教学目标】
1.观察种子和结构并描述。
(重点)
2.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和活动。
(难点)
3.描述种子萌发过程。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
(1)预习本课内容。
(2)准备放大镜、小刀等用具。
2.教师准备
(1)准备浸软的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
(2)准备大豆种子及玉米种子结构挂图。
(3)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种子属于植物的生殖器官。
绿色开花植物一般都是由种子萌发、发育来的。
那么,一粒小小的种子萌发后为什么能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种子是怎样萌发的?种子萌发时需要什么条件?这些都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二、探究过程
(一)种子的结构
分发给每个学生浸软的种子(一粒大豆、一粒玉米)。
(1)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
(2)解剖大豆种子和玉米种子,观察种子的内部结构,结合挂图比较大豆和玉米种子的各部分结构。
教师: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即先观察外部形态,再观察内部结构;指导学生解剖种子。
对于大豆应剥去种皮后,从种脐相对的一侧轻轻分开两个豆瓣,再进行观察,对于玉米种子应在种子中央纵剖,仔细观察内部的结构。
组织讨论,通过问题提示,激励学生动脑思考,踊跃回答。
问题:1.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包括哪些结构?
2.大豆种子与玉米种子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哪些结构与种子的萌发有关?
4.种子的重要部分是什么?
(二)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
(1)学生结合实际提出“影响大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有哪些?”
(2)学生4人一组通过交流讨论提出种子萌发需要水、空气和适宜的温度的假设。
(3)每组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条件进行探究实验。
(4)分发给每组2~4粒优良大豆种子。
(5)各组自己准备材料用具,如培养皿、吸水纸、标签、清水等。
(6)填观察记录表,如下表:
教师:做实验前,指导学生将种子分成两等份,设置对照实验,实验过程中,指导学生每天定时观察、记录,每天把实验现象及时反馈给教师。
(三)种子萌发的过程
学生:看关于种子萌发过程的多媒体课件,观察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发育状况,回答问题:
(1)种子的哪一部分结构先发育?
(2)胚根、胚轴、胚芽各发育成了新植株的哪一部分?
(3)子叶发生了什么变化?
教师:通过回答以上问题,学生对种子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有了更深的了解,从种子萌发过程的动画中,学生对种子萌发的过程有了形象、直观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教师补充、总结种子萌发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理清思路,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需要的外界条件,种子萌发的过程。
作业:
利用两个花盆,用沙子栽培两株植物,一株只浇水,另一株除了浇水外,还施加少量的氮肥,定时观察和记录它们的生长情况。
【课后反思】
本教案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了解观察的方法,通过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学生设计探究方案及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品质和同学间的协作精神。
活的作物体内始终进行着有机物质的氧化分解,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过程,即呼吸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还要产生多种中间产物(如多种有机酸),这些中间产物又是合成各种复杂有机物(包括新原生质)的主要原料。
所以说呼吸作用的过程不单纯是物质分解,还伴随着新物质的合成。
其意义不仅在于它为生命活动(包括小苗破土而出)提供能量,还在于它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植物在供氧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有机物被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放出较多的能量。
在缺氧条件下则进行无氧呼吸以暂时维持生命,由于氧化不完全,产物主要是乙醇,放出的能量较少,且所产生的乙醇对植物有毒害,所以种子发芽时如遇土壤板结或积水造成通透气不良就会烂种。
种子发霉易产生酒味也是这个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