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2.50 KB
- 文档页数:12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已结束,考试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试题的对与错。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xxxxxx,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D4. A5. B6. D7. A8. B9. C 10. A11. B 12. C 13. D 14. A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B21. B 22. C 23. D 24. A 25. C 26. C 27. A 28. B 29. D 30. C31. C 32. D 33. A 34. C 35. D二、简答题36.(1)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分布地区较为分散(2分),国家宏观调控较弱,炼焦工业技术含量低,投资小(2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2分),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每点2分,共8分)(2)山西省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分),技术水平低,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环环境,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2分),政府干预少,没有相应的回收治理措施。
(每点2分,共6分)(3)沿途会有粉煤灰污染(2分),汽车尾气污染(2分),噪声污染(2分)等。
(每点2分,共4分)(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出(2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运输货物遮起,减少粉尘污染(2分),也可以采取集中大规模运输,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线路等方式来减少污染(2分)。
(每点2分,共6分)37.(1)海平面上升,距离长;纬度高,气温低,昼长短;路面滑,徒步行走难度大;两侧山地,地势起伏大。
(2)夏季气温高,白昼长;生物资源丰富,食物易获取。
(3)距离长,工程量大;高寒地区,一年中海平面高差变化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水深较深;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工程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一年中可施工时间短,工期较长;位置偏远,人员物资运输成本和生存成本高等。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Ⅲ)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如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文字的频繁使用B.书写材料的不同C.各国变法的实施D.“书同文”的推行2.(4分)《史记》记载,西汉前期,从事农牧业、采矿业、手工业和商业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而致富,“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者,不可胜数”。
这反映了当时()A.义利观发生根本改变B.朝廷注重提高工商业者地位C.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D.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郡县3.(4分)表:土地规模(亩)户数户数比例20以下2417.3%20~13010374.1%131~300107.2%300以上2 1.4%小计139100%表为唐代后期敦煌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A.自耕农经济盛行B.土地集中现象突出C.均田制破坏严重D.农业生产效率提高4.(4分)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
《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
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5.(4分)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6.(4分)20世纪30年代,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
仪式上,喜字纱灯引导,乐队演奏钢琴曲,新郎着蓝袍黑褂,新娘穿粉色旗袍,头披白纱,手持鲜花,婚礼场面整齐宏大。
2017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精校Word版目录本文档为自主命题省份试卷部分,全国各省市高考历史试卷使用情况如下。
全国Ⅰ卷省份: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福建;全国Ⅱ卷省份: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海南、山东;全国Ⅲ卷省份云南、广西、贵州、四川;自主命题省份:北京、天津、江苏、浙江。
-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北京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天津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江苏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精校版···················-2017年海南卷历史试题Word版高考真题试卷答案·····················绝密★本科目考试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8页,共30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4分)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4分)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绩。
”《旧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旋。
”《旧唐书•太宗本纪》“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专题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一: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24,4分)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代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11代出现12位王,平均每代有王,从而可以推导出周代的王基本是代际相传,其王位继承方式已经不是兄终弟及,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夏王朝建立后,“传贤”变为“传子”,禅让制瓦解,排除A项;材料中并没有明确证据证明商代诸王和西周诸王的寿命有明显差别,排除C项;西周实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2.(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24,4分)“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制的纽带是血缘关系。
根据材料“教民亲爱,莫善于孝”可知突出的是血缘关系,A选项符合题意。
禅让制属于原始社会推举首领的制度,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
郡县制属于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与材料无关,C选项排除。
察举制属于汉代的选官制度,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Ⅱ,24,4分)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商汤认为野外捕鸟之人设的四面密实的网会将鸟兽杀绝,所以采取了“去其三面”的做法,这表面看是对鸟兽的仁慈,不赶尽杀绝,实际上《史记》的作者司马迁有意在说商汤能够建立商朝是其仁德的结果,故选A;夏商时期我国华夏族居民大多已经过上定居的生活,所以农耕应该是主要的经济活动,故B 不符合史实;保护生态环境不是题目的主旨,而且题干没有说到商朝建立之后的事情,故排除C;题干提到的是商汤的举动与夏商更替的关系,而不是资源争夺,故排除D。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历史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
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B.礼器C.食具D.货币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指定专门官吏负责铸造五铢钱,作为法定货币。
这一举措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首次实现了国家统一C.加重了百姓赋税负担D.空前强化了君主专制3.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后来发生了两种变化:一是皇帝选拔中级官吏出任宰相;二是执掌行政职能的尚书省地位下降,与决策职能相关联的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上升。
这表明A.三省六部制基本上已被废除B.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C.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有所调整D.中书省、门下省决策权扩大4.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
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克”意为“胜”,“己”指的是“身之私欲”。
这种解释A.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B.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C.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D.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5.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
这种特点可概括为A.天人合一B.诗画合一C.情景合一D.知行合一6.鸦片战争后,两江总督耆英说,“良民与莠民亦成水火……民已焦头烂额,官犹诩诩自得,扬言……民情柔懦,安得闹事”,更“欺压良善,自命为能员”,“此实不能御寇之由”。
耆英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是A.贫富不均B.莠民作乱C.民性懦弱D.吏治败坏7.《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
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由此推断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D.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8.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
2017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Ⅰ)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第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4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4分)读表: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195年15郡汉文帝十六年前164年24郡汉景帝中六年前144年68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106年108郡、国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4分)读表:记述出处“秦王(李世民)与薛举大战于泾州,我师败《旧唐书•高祖本纪》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李世民)率众讨之,不利而《旧唐书•太宗本纪》旋。
”“秦王世民为西讨元帅……刘文静(唐朝将领)及《新唐书•高祖本纪》薛举战于泾州,败绩。
”“薛举寇泾州,太宗为西讨元帅,进位雍州牧。
七月,太宗有疾,诸将为举所败。
”《新唐书•太宗本纪》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 .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 .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 .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 .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4.(4分)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B .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 .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5.(4分)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卷高考是一个人一生中最重要的考试之一,历史又是文科考生必考的重要学科,因此它在文科考生中很受重视。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全国高考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
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2.二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这表明布尔什维克党在当时A.主张立即发动武装起义B.希望和平过渡,掌握政权C.决定与临时政府决裂D.力主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3.192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分析了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指出“各种事实证明,加给中国人民(无论是资产阶级、工人、农民)最大的痛苦的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军阀官僚的封建势力的统治,因此反对那两种势力的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是极有意义的。
”中共二大的分析A.指出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社会主义革命B.认识到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重要地位C.提出发动工人运动是当前工作的中心D.提出了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4.在1930年6月11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通过了由李立三起草的《目前政治任务的决议》(即《新的革命高潮与一省或几省首先胜利》),决定发动武汉、南京、上海等地暴动,提出“会师武汉”、“饮马长江”,并认为中国革命一爆发就会“掀起全世界的大革命”。
这表明A.当时还没有找到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B.共产党内的右倾错误依然存在C.共产党内部在革命道路的选择上存在分歧D.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出现了重大失误5.美国军事史学家塞缪尔·格里菲斯曾指出:“他们(中国共产党人)能够忍耐难以言状的艰难困苦;能够战胜途中大自然好像决意要阻挠他们前进而向他们提出的一切挑战;能够击败下定决心要消灭他们的敌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边行军边打仗;同样解决了可能造成分裂的内部争端;同样生存下来了。
0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
这反映出(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 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王位继承制度【解析】据材料“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说明西周王位更替时间相比商朝较长,这是因为西周确立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王位继承方式产生变化,故选B项;禅让制强调选贤举能而不是“兄终弟及”,排除 A项;王位世袭与君主寿命无关,排除 C项;材料的“兄终弟及”和父子相传都是体现血缘且西周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说明血缘纽带关系是强化而非弱化,排除D项。
【答案】B2.(2019·新课标全国Ⅲ卷高考·24)“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宗法制【解析】“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里面的“孝”“悌”“乐”“礼”都是宗法制的内容和服务于宗法制的内容,故选A 项;“禅让制”更强调继任者的“才”,不强调“血缘”,不会突出“孝”“悌”,排除B项;“郡县制”是一种中央对地方管理制度,和伦理道德无关,排除C项;“察举制”里的一项内容是“孝”,但其制度本身是服务于君主专制即服务于宗法制的,排除D项。
【答案】A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乃去其三面”,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最终推翻夏桀,创立商朝。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A.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C.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 D.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商汤灭夏建商【解析】由材料“X设的罗网四面密实......乃去其三面”、“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这种网开一面的仁爱之心赢得诸侯拥护,最终灭夏建商,故A项正确;夏商时期已形成奴隶制生产方式,奴隶集体耕作,土地轮流休耕,且材料强调的是商汤的仁德之心,故B项错误;由材料“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可知商汤认为四面设网捕猎鸟兽的方式过于残忍而非保护环境,故C项错误;夏商更替的主因在于社会矛盾的激化而非资源争夺,故D项错误。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打字:余世友、杨伟平、黄金重、史玲玲、韦钧苑、朱凤龙、刘广华、刘广华、魏忠仁整理:龙辉校对:张庆君解析人:云南昆明李怀平24.汉武帝设置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并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
这表明:A.政权的政治与经济支柱是豪强大族B.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出现严重分离C.抑制豪强是缓解土地兼并的重要措施D.经济手段是巩固专制集权的主要方式【解析】:此题只要读懂材料即可做对。
从“将豪强大族‘田宅逾制’作为重要的监察内容,并把各地财产达300万钱的豪族被迁到长安附近集中居住”等信息,即可得出答案为C。
【答案】:C25.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因法海和尚作梗终成悲剧,菩萨化身的济公游戏人间维持正义。
这些在宋代杭州流传的故事,反映出当时A.对僧人爱憎交加的社会心态B.民间思想借助戏剧广泛传播C.中国文化的地域性浓厚D.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解析】:此题关键要注意“宋代”这一历史时期。
宋代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队伍壮大,适应市民文化生活需要的话本、风俗画等出现和增多。
许仙与白娘子自由相恋明显与封建传统道德相违背,但其故事确在宋代杭州流传,反应的只能是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故答案为D。
【答案】:D26.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
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
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
“据此可知A.工商业的发展造成农业的衰退B.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C.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D.无业游民增加促成了工商业的发展【解析】: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江南的一些地方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再结合材料反应的信息:从事工商业的人增多,从事农业的人数减少,可得知答案为B。
历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材料分析题论述题汇编(含解析答案)2019年全国卷一(材料分析题)41.(2019•全国I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表2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年份中国美国苏联日本1950618785273348419552851061745279411965122311926910241161975239010582141341023119803712100801480011141——摘编自《1949〜1984中国工业的发展统计资料》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钢产量迅速增长,1983年达到4002万吨,1986年达到5205万吨,至2002年达到18224.89万吨,钢产量已连续7年保持世界第一。
2002年全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比2001年增长39.30%,2002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比2001年增长33.82%.钢材品种结构继续改善,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的特殊品种和高附加值品种大幅增加。
摘编自《中国统计年鉴》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四个国家钢产量的总体发展趋势及基本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10分)2018年全国卷一(材料分析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中国基层社会治理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以后,村民自治成为中国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
材料一宋代一些地方实行乡约制度,其功能主要是扬善惩恶,制定规约进行道德教化,并建立民间组织和相关的赏罚制度。
明清时期,宣讲“圣谕”成为乡约最重要的内容。
当时,由地方官吏广泛推行乡约制度,设立乡约组织,每月召集百姓宣讲、教化。
康熙九年颁布了乡约组织必须宣讲的《上谕十六条》,内容包含“重农桑以足衣食”“训子弟以禁非为”等。
——据杨开道《中国乡约制度》等材料二、清末,时人认为“地方自治者,为今世界立国之基础……于救亡之事,至为切要”。
三、图片式:例1(2013全国卷一)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答案: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示例三:信息:汉代北方地区的州比唐代北方地区的道密集;唐代北方地区的道比汉代北方地区的州少。
说明:中央集权程度加深;地方控制力减弱;唐代裁撤合并行政区域,减少了行政支出,缓解经济负担。
示例四:信息:吐蕃、南诏不见于汉代说明:从汉至唐边疆民族地区有所发展;与中原联系加深;密切中央王朝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唐代少数民族政策效果明显;促进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缓和民族矛盾。
示例五:信息:汉代交州与唐代岭南道所辖变化不大说明:这一地区经济发展较为缓慢。
示例六:信息:州、道开始都是监察区,后来演变成行政区。
说明: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地方与中央关系不断调整,机构设置随形势而变化)。
例2(2013年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材料材料一: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材料二: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12分)参考答案:(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
(8分)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
白金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2)概括综合。
(4分)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
( “2017 年北京市高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48 分)1. 4分)2016 年,在北京市通州区发掘出汉代渔阳郡路县城址和 800 余座战国至汉代墓葬。
出土了钱币及大量陶屋、陶仓等随葬品。
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研究()①秦汉时期郡县的设置状况 ②本区域古代农业发展状况③汉代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④大运河对本区域交通的影响。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③④2.(4 分)北宋名臣包拯清正廉洁、刚正不阿,民间尊称他为“包相爷”。
他曾担任过转运使、兵部员外郎、开封府知府和枢密副使等职务,其中 位同宰相”的是 ()A .转运使B .兵部员外郎C .知府D .枢密副使3.(4 分)唐代思想家、文学家柳宗元虽仕途失意,但在唐宋时期,他的思想和文学成就均得到极高评价。
明代“唐宋八大家”提法出现后,世人则多将他视为文学家,对其思想成就关注较少。
据此得出的认识,正确的是()A .对其思想评价受明代通俗文学左右B .政治成败决定了对其文学成就的评价C .对其成就评价受制于特定历史条件D .明代对其成就的评价比唐宋更加全面4.(4 分)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
表格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清,其内容()谜面生涯在镜中海军成汤国旗为他人作寄书邮唐顺宗传位太子谜底照相处浜商标达尔文立宪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B.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C.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D.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5.(4分)毛泽东曾说:“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
惟目前的内外压迫,非一阶级之力所能推翻,主张用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及中产阶级左翼合作的国民革命,实行中国国民党之三民主义。
”这一论述()A.阐明了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理论B.说明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理由C.指明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D.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纲领6.(4分)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宝岛回归”②“家园沦陷”③“血战台儿庄”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⑤“中共七大召开”A.①②④③⑤B.④③⑤①②C.②③④⑤①D.②④③⑤①7.(4分)据图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导致服务网点锐减B .第一个五年计划推动了北京服务业发展C .经济体制改革极大激发了北京市场活力D .加入世贸组织使北京商品供应更加多样8.(4 分)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B 康熙帝向西方传教士学习数学、天文知明代科技水平全面提高清初全社会关注西方自然科识C 1905 年京剧《定军山》被拍摄为电影近代科技使传统戏剧获得新的传播形式D联合国向世界推广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成功解决了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水稻A .AB .BC .CD .D9.(4 分)雅典和罗马是西方古典文明的杰出代表,对后来西方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二者都有()A .皇帝制度B .司法陪审制C .完备法典D .陶片放逐法10. 4 分)图取材于欧洲画家斯泰达努斯的画作《新发现》 N OVA REPERTA ).图中所描绘的新发现()A.有助于罗马帝国的海外扩张B.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C.宣告了人文主义思想的诞生D.标志着英国海上霸权的确立11.(4分)图取材于1949年美国报纸的一幅漫画,题为“他终于上道了”。
2017年全国一卷高考历史试题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
据此可知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26.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
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31.1990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
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32.在公元前9至前8世纪广为流传的希腊神话中,诸神的形象和性情与人相似,不仅具有人的七情六欲,而且还争权夺利,没有一个是全知全能和完美无缺的。
这反映了在古代雅典A.宗教信仰意识淡薄B.人文思想根植于传统文化C.理性占据主导地位D.神话的影响随民主进程而削弱33.表3综合表3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34.图4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
该漫画表明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35.1976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
1999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
从这一历程可看出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第II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43~47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在专制王权下的法国,国王曾自视为民族的代表,路易十四声称“朕即国家”“朕即民族”。
启蒙思想家主张人民主权,抨击君主专制,阐述了与之相适应的民族思想:一个民族可以没有国王而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相反,一个国王若无国民则不存在,更不必说治理国家了,甚至表示“专制之下无祖国”,在法国大革命中,人们认为法兰西民族的成员不仅居住在同一地域、使用相同的语言,而且相互之间是平等的,全体法国人组成法兰西民族。
一般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法兰西民族诞生和民族主义形成的标志。
——摘编自李宏图《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材料二盖民族主义,对于任何阶级,其意义皆不外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
其在实业界,苟无民族主义,则列强之经济的压迫,致自国生产永无发展之可能。
其在劳动界,苟无民族主义,则依附帝国主义而生存之军阀及国内外之资本家,足以蚀其生命而有余。
故民族解放之斗争,对于多数之民众,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1924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一大”《宣言》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17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4——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新中国工资制度自1956年改革以后,在近30年中基本没有大的变动。
1978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组织力量调查研究,提出工资改革意见。
1982年,中共十二大再次提出要改革工资制度。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有关决定,其中提出尤其要改变脑力劳动者报酬偏低的状况。
随后,中央决定于1985年进行工资改革,其原则:企业职工的工资和奖金要同企业的经济效益高低、个人贡献大小挂钩,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要逐步适当拉开职工收入的档次,改变平均主义状况;今后中央只管省、自治区、直辖市和中央两级机关,以及全国性的重点大专院校和科研、文化、卫生事业单位,其他各级机关和事业单位归省、自治区、直辖市管理;国营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以后,国家不再统一安排其职工的工资改革与工资调整;使绝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资都有一定的增加,对中青年业务骨干、中小学教师给予适当照顾。
——摘编自庄启东等《新中国工资史稿》(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0世纪80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7分)4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1943年举行的开罗会议上,中美两国政府首脑就战后问题进行了一次广泛详尽的讨论,在许多问题上达成一致。
关于中国的国际地位,美方表示希望战后保持中国的大国地位,与美英苏共同担负维持和平的责任,中方欣然领诺。
关于对日本的军事管制,美方希望以中国为主,中方要求美国主持,中国派兵协助。
关于领土问题,中美双方同意,东北及台湾、澎湖列岛归还中国;美方询问中国是否希望获得琉球群岛,中方提出由国际机构委托中美共管;美方提议由中国先行收回香港,然后宣布与九龙合成为全世界自由港,中方深以为然,但后为丘吉尔拒绝。
关于朝鲜和印度支那,中方提议让这些国家独立,美方表示同意。
此外,双方还讨论了日本天皇的地位、日本以实物进行赔偿、美国对华经济援助、军事合作等问题。
——摘编自吴东之主编《中国外交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美双方就中国领土问题达成一致并写入《开罗宣言》的内容,说明其意义。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美政府首脑会晤所反映的美国战后东亚秩序构想。
(8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公元前544年,吴国公子季札出使鲁、郑、卫、晋等中原诸国。
季札对于各国贵族视为“文明”象征的乐舞与诗歌,皆能一一点评,得其精髓;对于各国政治现状,他也能做出准确的研判。
各国原本视江南为蛮荒之地,为“文身断发”的“夷人”聚居之处,季札的到来让他们眼界一开。
季札出使途经徐国,知道徐国国君对他的佩剑十分喜爱,只因要出访他国,未能相赠。
季札返回途中至徐,徐君已死,他解下佩剑挂在徐君墓前的树上。
随从认为这样做没有意义,季札说,我当初知道徐君喜爱我这把剑,“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背)吾心哉”。
其父吴王寿梦认为诸子中季札年龄最小却有贤能,指定他继承王位。
寿梦死后,吴国人坚决要求季札即位,但季札坚拒,“弃其室而耕”,最终王位由其长兄继承。
季札被历代儒者尊崇为“贤人”。
——据《史记》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儒者尊季札为“贤人”的原因。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季札出使在文化融合方面的意义。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