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
- 格式:doc
- 大小:252.50 KB
- 文档页数:10
60种经典紫砂壶型及名称(爱壶者必看)西施壶原名西施乳,言壶之形若美女西施之丰乳,确实此壶象丰满的**,壶纽象**,流短而略粗,把为倒耳之形,盖采用截盖式,壶底近底处内收,一捺底,后人觉“西施乳”不雅,改称“倒把西施壶”。
文旦、龙旦和西施三种壶形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
三种壶都属于截盖壶。
文旦:为南方的一种水果,也叫柚子,是按照这个原型做出来的。
首创者徐友泉,明末清初吴梅鼎给了徐友泉极高的评价,称“若夫综古今而合度,极变化以从心,技而近乎道者,其友泉徐子乎。
”吴梅鼎之所以为世人所识,实在是因为写了一篇千五百字的《阳羡茗壶赋》。
吴氏曾祖是明正德进士吴颐山,正德进士何许人也,不太清楚,只是他的家童名声太盛,叫“供春”。
吴颐山少时在宜兴金沙寺读书,家童供春服侍少主的同时,据说偷学了寺僧制壶,不经意间,成了紫砂壶史上的鼻祖。
然后经历了赵梁、董翰、元畅、时朋“四大名家”,然后是时鹏之子时大彬一家独大,时大彬有一高足,就是徐友泉了。
而吴梅鼎的父亲和徐友泉交好,并请其到家中研制紫砂壶,成就了一段佳话。
吴梅鼎更是耳濡目染,友泉晚年自叹“吾之精,终不如时之粗”时,他不知道,紫砂史册上,已经有了他浓重的一笔。
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石瓢壶“石瓢”最早称为“石铫”,“铫”在《辞海》中释为“吊子,一种有柄,有流的小烹器”。
紫 砂 壶 六 十 四 种 器 型紫砂壶六十四种器型对于刚接触紫砂壶的朋友们来说,紫砂壶内涵丰富,知识繁杂,喜爱却又不知从何下手,那就先从形上下手吧,熟悉经典器形,然后再多看大师作品,慢慢的就会对紫砂壶的泥料,工艺,神韵等等知识逐渐了解,从而挑到适合自己喜爱的壶,多看多学多问,少交点学费总是好的。
我搜索并整理了无数的资料,特将此文献给喜爱紫砂壶的朋友,只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别无他求!一、半月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唐朝诗人张九龄竹下的知古名句在构筑美妙意境的同时,也给壶艺创作留下了极大的想象空间,可以用紫砂壶诠释对生命、文化和艺术的理解。
每位艺人在创作“半月壶”时就是顺应诗人意地间,怡情自然的人生思索。
半月壶一直以质朴无华、典雅端庄而独占一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正所谓“弱水三千,仅饮一瓢”。
半月壶协调和谐、舒张简洁、前呼后应,一张扬、一内敛,张弛有度,仿似一篇美文,越读越醉,半月壶营造的是一种源于心录上对团圆期盼。
所谓“明月千里寄相思,半月万里思更浓”;一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月圆人圆”的向往。
二、扁腹壶扁腹壶,或者叫扁仿鼓壶,依壶身矮,壶口大而得名。
日本奥兰田君对壶之理趣有此论述:“知理而不趣者,独取小与直,而不取大与直。
知理又知趣者,不论大小曲直,择其善者皆取之。
知理而不知趣,是为下乘,知理知趣是为上乘”。
此壶理趣兼得,当属上乘无疑。
理,此壶身线且口大,宜泡绿茶,一弯流出水条索长且涎水。
壶把端拿,甚是轻巧,亦感舒适,平衡点恰到好处。
趣,整体协调、对称,且节奏感强烈。
若俯视,钮盖、肩、腹五个圆圈,如涟漪荡漾,十分悦目。
盖边线略强于口线,正合国人天盖地之理念。
壶盖倒置亦无倾斜之虑,也是一趣。
此壶泥佳、工精、造型美、难度大,宜用宜赏,内涵深,回味长,实乃上乘中之经典之作三、传炉壶传炉壶,式度端庄,风格雅致,隐隐然有古风韵,堪称佳品。
有鉴于此传统壶型由来已久,然欠缺考据,众壶友多不知此壶,今东拼西凑,略言一二,聊做无米之炊。
紫砂壶器型大全鉴赏紫砂壶优劣的三个主要因素当今,鉴定宜兴紫砂壶优劣的标准归纳起来,可以用五个字来概括:泥、形、工、款、功。
前四个字属艺术标准,后一字为功用标准,分述如下:1.泥:紫砂壶得名于世,固然与它的制作分不开,但根本的原因,是其制作原材料紫砂泥的优越。
近代许多陶瓷专着分析紫砂原材料时,均说起其为含有氧化铁的成份,其实含有氧化铁的泥,全国各地不知有多少,但别处就产生不了紫砂,只能有紫泥,这说明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含有氧化铁,而在紫砂的砂。
根据现代科学的分析,紫砂泥的分子结构确有与其它泥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的紫砂泥,反之则质差。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的优劣,首先是泥的优劣。
泥色的变化,只给人带来视觉观感的不同,与功用、手感无济。
而紫砂壶是实用功能很强的艺术品,尤其由于使用的习惯,紫砂壶需要不断摸索,让手感舒服,达到心理愉悦的目的。
所以紫砂质表的感觉比泥色更重要。
紫砂与其它陶泥相比,一个显着的特点即是手感不同。
一个熟悉紫砂的人,闭着眼睛也能区别紫砂与非紫砂,这就是摸非紫砂的对象,就如膜玻璃质器物--粘手,而摸紫砂物件就如摸豆沙--细而不腻,十分舒服。
所以评价一把紫砂壶,壶质表的手感是十分重要的内容。
近年来时行的铺砂壶,正是强调这种质表手感的产物。
2.形:紫砂壶之形,是存世各类器皿中最丰富的了,素有方非一式,圆不一相之赞誉。
如何评价这些造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为艺术的舓会功能即是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既然有各种各样的心理需要;大度的爱大度,清秀的爱清秀,古拙的爱古拙,喜玩的爱趣味,人各有爱,不能强求。
从笔者角度出发,认为古拙为最佳,大度其次之,清秀再次之,趣味又次之。
道理何在?因为紫砂壶属整个茶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它追求的意境,应是茶道所追求的意境是:淡泊和平,超世脱俗,而古拙正与这种气氛最为融洽,所以古拙为最佳。
许多制壶艺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就去模仿古拙,结果是东施效颦,反而把自己的可爱之处丢掉了。
紫砂壶器形鉴赏作者:黄飞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紫砂壶之所以和其它工艺品有很大的区别,是在于它既有实用性,也有欣赏性,更具有收藏价值。
人们收藏、欣赏和使用紫砂陶,正因为它特殊的材质性能,使作品更赏心悦目。
关键词:造型;鉴赏;艺术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3-0024-01千年紫砂,款款蝶变,从原始的泡水器皿,渐变为艺术品,期间经历了多少人文历史的火与土的冶炼。
自远古时“女娲抟土造人”,陶,便开始了它与人类浓于水的情缘。
那个时候,阳羡砂土即有了它独一无二的“气节”――黏中带砂,柔中见刚;古朴纯厚,不媚不俗。
正是这种独特的气质,使一团团默无声息的泥料在紫砂艺人的手中制成千姿百态的紫砂壶。
宜兴紫砂壶的形制,历经千年发展,千态万状、变化丰富,是历代艺人师法造化所得,是汲取姐妹艺术的特点,经长期的艰苦的辛劳而创造。
按其不同类型,大体可分为圆器、方器、仿真器、筋纹器、提梁器和其他器六类。
在紫砂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六类造型均有生产,历代名师巧匠,都擅长制作某类造型,而形成自己的特色。
紫砂筋纹器造型作为紫砂造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门类之一,优良传统应该继承发扬,并在继承发扬的基础上立足于创新。
紫砂筋纹器型制残片最早见于宜兴丁蜀镇羊角山古窑遗址出土器皿,历经宋、元及明代早期无数陶工的开掘,并逐渐演变,在明代中期以无名氏陶匠为先导,以时大彬、李仲芳、陈仲美、徐友泉等为杰出代表的特有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宜兴陶器图谱》所录《砂壶考》云:“邓秋板砂壶全形拓本,刻大彬菱花式壶,工巧有致。
大彬二字楷书款。
”香港茶具文物馆收藏的款为“万历丁酉春茗、时大彬”的《玉兰花六瓣壶》精巧朴致,使该品成为紫砂筋纹器造型中优秀的传统经典之作。
《菱花式壶》以对称菱花瓣为造型特征,阴阳交间,凹凸分明,十二瓤纹清晰端正,制工亦十分严谨,可谓是明代时大彬所创制的筋纹器代表作。
2021年04月第54卷第2期33论紫砂壶“龙凤”的方器特征和艺术魅力范泽君(宜兴 214221)摘要在紫砂方器的艺术设计之中,龙凤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能够把它们巧妙地 融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宜兴的紫砂艺人却努力地将这一效果呈现出来了。
在设计和制作此壶的过程之中,我就 是希望用四方四正的方器来展示紫砂艺术的另一面,同时还可以把雕塑等传统技艺更加丰富地呈现出来。
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作品“龙凤壶”,彰显出作者深厚的艺 术底蕴和精湛技艺,特别是对于方器器型整体的把控和气韵的抒发方面做到了趋于化境,上手细细把玩此壶,抚摸立体感特别突出的图案,用茶汁浇淋之后活灵活现, 给人一种更为神奇的艺术享受,感悟其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博大精深的艺术魅力。
关键词 紫砂壶;方器;方器特征;艺术魅力在中国传统文化之中,关于龙凤的题材非常之多,我们在许多的艺术作品和装饰之中,感受到龙的 雍容华贵和凤的母仪天下的那种气势的同时,真的要感谢祖先们的智慧,他们从抽象的想象之中具化 出来龙凤的形态特征,一直流传至今,装饰着我们的 生活。
在紫砂艺术之中,关于龙最为常见的形态设计就是“鱼化龙壶”了,紫砂艺人把古老的传说和实际 的传统紫砂制作技艺完美地结合起来,可谓是巧夺天工,而凤凰的设计主要集中于壶嘴,或者搭配龙捏 塑、陶刻出现在其中,带给我们一种至高权力、阴阳 平衡、美好祝福、吉祥寓意的感受,受到了我们广大壶友的青睐和喜欢。
在紫砂方器的艺术设计之中,龙 凤题材的作品并不多见,能够把它们巧妙地融合在 一起,从而达到我们想要的艺术效果,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宜兴的紫砂艺人却努力地呈 现出来了。
1紫砂壶“龙凤”的方器特征图1龙凤壶紫砂作品“龙凤 壶”(见图1)采用了 传统的四方设计,简洁流畅的线条和面块镶接成型,横平竖直、 棱角分明,不仅仅展示了作者高超的传统技艺,更是一种艺术态度的深刻体现。
浅谈紫砂《竹福壶》的艺术魅力蒋玲玲江苏宜兴宜兴214221【摘要】〈竹福壶》是一款经典的传统器型,将自然界中的植 物竹子和葫芦的形态结合在一起,在紫砂壶中展示出来,并借用 了其美好的寓意,引申到紫砂壶中,使得作品充满了人文情感和 艺术魅力。
【关键词】紫砂壶;祝福之情;艺术魅力从紫砂壶诞生的那天起,它的实用价值和人文意趣就一直备受世人推崇,是一种实用和美学髙度和谐的艺术品。
紫 砂泥的泥料物理性质稳定,化学属性多变,烧制后结构呈双分子结构,透气性好;色泽丰富多彩,呈五颜六色,美轮美奂。
紫砂壶的造型千姿百态,风格多变新颖,呈现出了“百 花齐放”的格局。
无论是光素器还是筋纹器,无论是花器还是几何器,我们都能在紫砂壶造型中欣赏到艺术的美感。
紫 砂壶的内涵气质中融入了民族特色和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它 不仅仅是一门优秀的民间手工艺,更是优秀文化的结晶,传 承经典、发扬光大。
随着时代的进步,艺术的文化品味也在逐渐提升,以紫砂壶艺为代表,当代制壶艺人通过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审美品味,拓宽思维领域、构思框架,聚焦时事、关注热点话题,多角度地去分析问题和思考问题,并将美学和艺术转换为独具一格的壶艺表现形式,使紫砂壶最终发展成为反映时代特点的一个缩影。
1、《竹福壶》的材质构造宜兴紫砂壶之所以受到爱茶之人和艺术赏玩者的喜爱,最大的原因和它的紫砂泥料有关。
正宗的紫砂泥,其本质是砂而不是泥。
很多地方都打着“紫砂泥”的名号推出了紫砂壶想要与宜兴紫砂壶一较高下,但是将他们的成分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会发现有着很大的区别。
其它紫砂泥的成分主要是泥,而宜兴紫砂泥里基本是砂粒,靠着空气的压力和水分的附着力,宜兴紫砂泥的黏性好、可塑性强,所以紫砂泥既有着泥的“泥性”,也有砂的“砂质”。
《竹福壶》是采用青灰泥制作而成,这是一种顶级硬度的紫砂矿料,用60-80目均等颗粒的纯砂炼制。
关于青灰泥的说法很多,有人认为它是紫泥的一种,因为青灰泥处于底槽清和紫泥的中间;也有人认为它属于段泥,故又称之为“青 灰段泥”。
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典藏〕款识年代表款识年代表历代紫砂名家款识大全制壶人在壶上镌刻或钤印的文字、符号、图案,我们称之为紫砂壶的印鉴款识,它便于鉴赏识别名人名作。
整理了一些历代款识(比较全),含姓名款、字号款、堂名款、商号款、闲文款等五大类,仅供壶友们参考明中期01.龚春又作供春。
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
02.供春又作龚春。
为明代四川参政吴颐山家僮。
03.金沙寺僧名逸。
明晚期01.时朋一作“时鹏”,大彬之父。
02.时鹏即时朋,大彬之父。
晚明紫砂“四大家”(董翰、赵梁、袁锡、时朋)之一。
03.董翰字后溪。
04.赵梁亦作赵良。
05.赵良亦作赵梁。
06.元畅又作元锡、袁锡。
07.元锡即元畅。
08.袁锡即元畅。
09.陈信卿善仿时大彬、李茂林之传器,有优孟叔敖之肖。
10.邵盖其篆章字法与邵亨裕、亨祥章相类,世有“邵家壶”之称。
11.李茂林字养心,号茂林。
12.周后溪13.邵二孙工治壶,为明代名手。
14.天香阁南京博物馆藏明代大彬款梨皮提梁壶印款(阴文篆书小古印)。
明末清初01.时大彬时朋之子,号少山。
壶艺传至大彬始蔚然大观。
明晚期“壶中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之一。
02.李仲芳茂林子,行大。
今世所传大彬壶,亦有仲芳作、大彬署款者。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明晚期“壶中三大妙手”(时大彬、李仲芳、徐有泉)之一。
03.邵亨祥即邵文金。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04.邵文金又名亨祥。
05.邵亨裕即邵文银。
06.邵文银又名亨裕。
07.陈俊卿 08.蒋伯荂初名伯敷,又名时英,字伯荂。
伯荂制壶,眉公(陈继儒)书铭,世称“双绝壶”。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09.蒋时英即蒋伯荂。
10.欧正春 11.徐友泉名士衡。
时大彬七大弟子(李仲芳、徐友泉、蒋伯荂、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陈俊卿)之一。
传世经典巅峰之作享誉世界的中国陶都、“世界制壶中心”――江苏宜兴,其“冠绝一世,独步千秋”的紫砂壶艺在五百多年薪火相传中,诞生了许多无法超越的旷世之作。
2013年5月5日至8日,在宜兴举办的“第七届中国宜兴国际陶瓷文化艺术节”中,由宜兴市官方评选出了中国历史“十大经典紫砂壶器型”,对宜兴紫砂壶艺术史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高度总结。
它们集合了历代紫砂艺术名家的巅峰之作,是自明代至今的传奇之作,是中国紫砂艺术的传世经典。
不仅饱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是紫砂历史文化传承至今的见证。
在此次宜兴国际陶艺节期间举办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专家论坛”上,清华美院的王建中教授,杭州华夏紫砂博物馆的李长平馆长,宜兴陶瓷博物馆的周小东馆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顾绍培等陶艺界专家学者,分别从十大紫砂壶经典器型的历史、外观造型、文化和工艺等角度,进行了生动细致的点评。
“十大紫砂壶经典器型”由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和市广播电视台共同主办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评选活动中选出,而中国十大经典紫砂壶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正式公布。
它们包括明代正德至嘉靖年间紫砂壶鼻祖供春(亦作‘龚春’)创制的“供春壶”,清代篆刻家、“西泠八家”之一的陈曼生创制的“石瓢壶”,清代道光至咸丰年间“力追古人,有过之无不及也”的制壶大家邵大亨创制的“掇球壶”“鱼化龙壶”和“八卦龙头一捆竹壶”,清代道光年间紫砂制壶名匠杨彭年创制的“井栏壶”,清代嘉庆年间制壶名人杨凤年创制的“风卷葵壶”,民国时期勤劳多产的紫砂艺人程寿珍(号冰心道人)创制的“仿古壶”,当代制壶大师朱可心创制的“报春壶”,以及有现代“壶艺泰斗”之称的顾景舟创制的“提壁壶”。
供春制树瘿壶(图1)壶高10.2厘米,宽19.5厘米,为紫砂壶鼻祖供春做家僮伴吴颐山在金沙寺读书时,偷学老和尚的制壶技术,仿照寺内天井中一棵百年银杏树瘤的模样试制而成,故得此名,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世人称颂此壶“脱尽人巧殊众工,神工鬼斧难雷同”。
紫砂壶器型100式,喝茶叫不出壶名?不存在的。
史上最全赶紧收藏⼈间珠宝何⾜取,宜兴紫砂最要得。
紫砂壶是最适宜泡茶的壶类,也是最常见的壶类。
然⽽紫砂壶器型种类繁多,常见的就有100多种。
有时和朋友喝茶,见到某把好看的壶,却叫不出名字,本来想附庸风雅⼀下,哪知词穷。
⾃明正德问世以来,紫砂壶,就⼀直受到皇帝的由衷喜爱,朝野⼠族从⽽纷纷开始赏玩,并皆以紫砂壶沏茶。
今天⽟斋君就为⼤家总结了紫砂壶器型100式,希望能化解朋友们下次叫不出壶名的尴尬。
西施壶西施壶西施壶,顾名思义应该和西施⼀样美,或者说这种壶的灵感来源于西施。
'西施壶',完整的称呼应该是'西施乳壶',简称'西施'或'西施乳'。
壶嘴便是西施的⼝,壶的⾝体则刚好是壶的盛⽔部位,把⼿便是纤细的腰姿。
半⽉壶半⽉壶半⽉壶是曼⽣⼗⼋式的经典壶型之⼀。
半⽉壶因质朴⽆华、典雅端庄⽽独占⼀席之地从古到今长盛不衰。
古诗云'明⽉千⾥寄相思,半⽉万⾥思更浓',⽽半⽉壶诉说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思念,更表达中国传统⽂化中对'⽉圆⼈圆'的向往。
壶⾝恰似半个初出的⽉亮,器型稳重、简单但却不失柔和之美。
秦权壶秦权壶取材于秦始皇在全国统⼀度量衡时统⼀铸造的衡具——铁权,故名。
龙旦壶龙旦壶清代吴⿍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
”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
龙蛋壶殊为可爱,以椭圆线构成基本轮廓,造型单纯、流畅,粗犷敦厚,整体感强。
龙蛋壶⼜名“龙旦壶”,有以其造型似龙蛋⽽得名。
⽂旦壶⽂旦创于明未清初,形与西施、贵妃壶相近,后两者为清中末后所创,重玲珑娇秀,前者则重古拙,这也与当时艺术审美注重相关,“⽂旦”⽂字释义为:“⽂”指柔和、外表、容态;“旦”指戏曲中扮演⼥性的⾓⾊。
清代⽂⼈吴梅⿍曾经称赞⽂旦壶说:“⾄于摹形象体,殚精毕异;韵敌美⼈(美⼈肩),格⾼西⼦(西施乳)。
容天壶容天壶壶型取材于佛教中的弥勒佛祖,取名源于“肚⼤能容天下事”。
紫砂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紫砂老壶的款式及标识知识大全近年来,紫砂收藏界盛起收藏一厂老壶热潮,尤以北京为甚,特收集归纳整理出原一厂的壶款、标识,以馈壶友。
(一).壶款紫砂一厂出产的样式讲多别多讲少也很多.几百种是跑别掉的.然而接触久了经手的东西多了也能大致懂宜兴紫砂厂有生产过的样式. 哪些样式是一厂从未生产过的.(二).标识宜兴紫砂厂建厂历史悠久.从1958年直到1997年. 现今台面上的制壶名家几乎基本上从宜兴紫砂厂出来的喜爱紫砂壶的人.非常重要的因素算是喜爱紫砂泥料.而紫砂一厂的泥料正是最佳的宜兴紫砂,其原料都通过筛选和养土,具有一定的水平尤其是一厂的烧窑更是有不于外头民间的窑,有人试将紫砂厂的泥料拿到外头去烧结果烧出来后表皮却较为干燥分量与紫砂的扎实度也大别相同.无法像厂内那样烧出来具有的水群与光泽 .那要怎么推断是否真为宜兴紫砂一厂的产品呢我想能够从好几种方式来加以推断:一.标签普通来讲宜兴紫砂厂出厂之产品大多有贴上标签1977年起,紫砂壶的生产以制造外汇为主,当时的生产以宜兴紫砂厂(紫砂一厂)为大宗,直到1997年紫砂一厂改制民营为止,其间外销标志约分几个阶段:、一、椭圆形绿标(鸡蛋标)—约1977年—1982年;椭圆形绿标即是坊间常讲的“鸡蛋标”;这一阶段是记忆“XXX”以来的复兴阶段;百废待兴,开始从半停滞状态恢复生产,但是一时尚别能恢复旧有的生产水平,工艺程度上也别是非常好。
然因泥料风化陈腐阶段更长,故紫砂品泥质极佳。
二、无标志(甲子泥的年代)—约1983年—1987年;所谓的甲子泥是XXX 同胞对80年代初期一厂普紫和拼料的通称;此类紫砂的胎土里用肉眼即能够看到别规则且細小的黄群与黑群的矿粒,黑群颗粒尤其明显,俗称黑麻胎土或黑星胎土;能够确信地讲甲子泥并非全是甲子年所生产,大约在82年即开始见到此类胎土的壶,向来延伸至甲子年后两三年仍然还有此类壶品,因此应称甲子年前后较为客观!这一阶段应该是一厂的小康阶段;侨商开始参与,XXX紫砂爱好者推动了紫砂市场的复苏,紫砂在国际市场亦渐露锋芒。
822019年12月第52卷第6期福禄双全,吉祥如意—论紫砂壶“葫芦”的传统文化意境戴凌(宜兴 214221)摘要茶具文化和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宜兴紫砂壶作为茶文化 的载体,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被誉为“茶具之王”,在中国传 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用紫砂壶泡茶,既能感受到香醇的茶味,也能领略原矿紫砂的材质之美以及包浆之美,感受到其中深刻的人生况味。
本文以紫砂壶“葫芦”为例,浅 谈其造型设计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紫砂壶;葫芦;造型设计;文化意境茶具文化和饮茶习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代文人雅士平时经常聚集一起且鼎且缶、以啜以饮,将之视为无穷的情趣。
喝茶在我国不仅是一种生 活方式,更是一种陶冶性情、颐养情操的文化,随着茶文化的发展,各种茶具自然也应运而生,其中紫砂 壶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彩纷呈的造型为人熟知,被誉为“茶具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之林独树一帜。
用 紫砂壶泡茶,既能感受到香醇的茶味,也能领略原矿紫砂的材质之美以及包浆之美,使用越久品味至深, 可以说,紫砂艺术与茶文化相辅相成,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
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已经不仅是简单的实用器,更是一种文化艺术,人们开始越发注重它的文 化价值,正如著名作家林语堂曾说:“中国人只要有一把茶壶,走到哪都是快乐的”,一把成功的紫砂作 品必定是形、神、气、韵兼备,具有独特的人文情感和精神内涵,引人共鸣、发人深思。
一直以来,人们从自然生活中汲取创作题材,将自己对自然与生活的感 悟融入到作品中,使紫砂壶成为情感和思想的载体,焕发出独一无二的生命力。
顾名思义,紫砂壶“葫芦” (见图1)以自然中常见的葫芦为创作题材,葫芦最早图1葫芦壶被智慧的人艮用来做盛放器物的器皿,它天然而成, 也是陶器之先启,在紫砂艺术当中,将葫芦作为艺术 赏析,所创作出了“葫芦壶”这一经典的壶型款式。
一直以来,葫芦有福禄的美好寓意,其以茎蔓生长,与万谐音(蔓带=万代),人们便认为葫芦福、禄、 寿齐全,为吉祥之物,象征着和谐美满。
东风化雨万壶春宜兴紫砂解放壶的收藏与鉴赏江苏宜兴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其特产紫砂壶造型丰富,技艺奇绝,集诗书画印为一体,兼实用与审美为一身,是世界陶苑的一支奇葩。
上世纪的1949年初,经过八年的抗战与三年的内战,宜兴城内外破坏严重,紫砂产量锐减,制壶艺人只剩二十多人,紫砂壶艺人陷入后继无人濒临失传的绝境。
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10月,以裴石民、吴云根、朱可心、施福生、邵陆大、范正根、范祖德七位名师为首,组织了37位紫砂艺人成立了紫砂工厂,隶属宜兴汤渡生产合作社,承制中国美术家协会订购的高档名壶。
1955年―1956年,又以紫砂七老为首,带领蜀山、前墅等地的紫砂艺人组建了宜兴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生产出口中高档茶具。
1958年4月,宜兴蜀山,汤渡与中袁、潜洛28户手工艺人,加上合新陶器厂,共同成立了宜兴紫砂工艺厂(一厂),全厂有职工2000余人,艺徒300人,从此紫砂壶艺这门古老的传统手工艺在党与政府的雨露阳光下,改天换地万象更新,枯木逢春欣欣向荣,走向了繁荣昌盛的康庄大道。
旧社会被人轻看的紫砂艺人们社会地位显著提高,从而调动了制壶创新的积极性。
他们以扎实的制壶功底,从建国至文革的15年间,制作了不少传统的壶艺产品,其中不乏名家高手之作。
笔者收藏紫砂壶20余年,除收藏民国壶、文革壶外,还收藏解放壶。
现将所藏8把解放壶分别加以介绍:1.双色高梅壶(图1),近现代制壶名家汪福庭上世纪60年代初的外销产品,壶高14厘米,口径5.5厘米,容量600毫升。
壶盖内钤阴文楷印“汪福庭”,壶底钤阳文篆印“中国宜兴”,三色泥料制作,色调高雅,赏心悦目。
高梅壶是紫砂花货中的经典器型,民国壶艺名家冯桂林、壶艺高手杨阿时常有制作。
这把双色高梅壶以花瓶为基型,绿色的五瓣梅花筋纹壶体似瓜若果,新颖别致,黄色的闲梅,笑傲寒冬,与红色的梅枝交相辉映。
树叉流、树枝钮、树桩把,弯曲有度,生机盎然。
此壶用泥独特,制工精良,梅花战严寒斗冰雪的高雅之气跃然壶上。
大德如钟古韵生论紫砂壶 德钟 的工艺技巧和人文韵味*陈玉蓉(陈玉蓉紫砂工作室江苏宜兴214211)摘要德钟壶在紫砂艺术的器型之中并不显眼,但那种浑然天成的神韵却是普通制陶者难以达到的水准㊂因为一把好的德钟壶,能够带给人们一种德惠天下㊁坚如磐石的感觉,所以许多的匠人都会把临摹德钟壶作为艺术生涯的开端,在不断地探索和实践过程之中,寻找到紫砂光素器制作的玄妙之所在㊂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德钟壶“,它恰好具备这样的水准,并把紫砂光素的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之上,和过去的作品相比较,更加地符合人体力学和使用的习惯,在壶嘴㊁壶把和壶钮等细节的处理之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㊂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之中,能够更加体会到创作者的用心良苦,从而引起人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不断关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准㊂关键词紫砂艺术德钟工艺技巧人文韵味中图分类号:T Q174.7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2872(2023)11-0155-02在中国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中,紫砂作为陶瓷艺苑一朵靓丽的 奇葩 ,尽管只有短短的几百年的历史,但是却留给我们许多的经典作品㊂从紫砂的材质中可以看到它富含有石英㊁云母和铁质等等元素,在经过1180ħ的高温烧制后,形成了独特的双透气孔结构,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出茶叶的滋味,因此受到了广大茶友的亲睐,有着 世间茶具称为首 的美称㊂通过紫砂我们能够感受到中国地大物博㊁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域特征,同时也在紫砂匠人们的妙手天工之下,紫砂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㊁包罗万象的形式体现,许多经典的器型在经过历史的考验之后依然熠熠生辉,成为茶座之上不可或缺的饮茶利器,也陶冶着我们的艺术情操㊂1‘德钟壶“紫砂艺术作品简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德钟壶“(见图1)采用了紫砂历史上非常经典的器型设计,希望能够把紫砂光素器的那种抟制工艺技巧和蕴藏其中的气韵展示出来,同时还要让我们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对于紫砂艺术的深刻影响㊂众所周知,德钟壶是清代紫砂巨匠邵大亨的代表作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宫廷紫砂器那种比较繁琐,又加入了许多其他装饰的设计风格,简约自然的再现了紫砂泥料古朴的色泽和质感肌理,是紫砂光素造型代表作中的经典㊂此壶壶身宛如钟型,作者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其中的轮廓,然后用钢管直流和耳廓圈把的设计凸显出其中的实用性和艺术性,让我们在欣赏此壶的过程之中,更多的体会到蕴藏其中的人文之美㊂图1紫砂艺术作品‘德钟壶“壶盖则是压合壶口,子母线吻合,气密性良好,展示出作者精妙的抟制工艺以及对于紫砂器整体的把握㊂壶钮和壶身如出一辙,相互呼应㊂德钟壶看起来形制比较的简单,但是其中的关键之所在,还在于壶身和肩部的过渡处理,尤其是在采用全手工成形的过程之中,线条之间的弧度和张力的控制并不是轻松就能㊃551㊃(紫砂艺术)2023年11月陶瓷C e r a m i c s *作者简介:陈玉蓉(1989-),大专;主要从事紫砂壶的制作㊂够控制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训练和不断地临摹经典才能够达到的水平,所以一把小小的德钟壶,往往却成为了紫砂高手们尽相抟制的重器,只有把这样的传统器型做到一定的水平,才能够去在汲取经验的基础上面进行一定的创新㊂随着紫砂工艺的不断进步和人们鉴赏水平的提高,对于紫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整体上来看这件紫砂艺术作品‘德钟壶“恰好有着这样的水准,它把紫砂光素的特征演绎的淋漓尽致,特别是在细节的处理之上㊂和过去的作品相比较,更加的符合我们人体力学和使用的习惯,在壶嘴㊁壶把和壶钮等细节的处理之上,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之中,更加的能够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从而引起我们对于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的不断关注,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准㊂上德不德,是以有德㊂ 大儒老子曾经这样诠释这句话,其中的意思是指君子经常显示出高尚的品格特征,但是一般却低调内敛,不喜形于色㊂德钟,正是有着壶中君子的称谓,在紫砂艺人的手中,简单的紫砂器成为一种美好的象征和比喻,被人们所喜爱㊂看起来非常质朴的德钟诞生于紫砂艺术交替的世代,从古代的饮茶方式演变之中,我们能够看到提梁和端把的过渡,而紫砂器进入到宫廷之后,结合了漆器㊁珐琅彩等工艺之后,更多的提供了一种繁复却色彩艳丽的风格特征,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视觉享受,但是却脱离了紫砂本来的面貌㊂从明代诞生的紫砂深深的受到了明式家具和江南园林的影响,简约而不简单的传递出东方的艺术美学,在邵大亨时代,他终于认识到返璞归真的重要性,于是就在紫砂抟制的过程之中更多的采用了光素的形式,通过器型的设计和人文情感的寄托,来展示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低调内敛的性格特征,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这样的经典之作得到了后来紫砂艺人的全面认可,在临摹的题材选择之中也是非常的热门㊂而对于广大的紫砂壶友们来说,这样端庄稳重㊁富有君子之德的器型在茶座之上,也是能够让我们感受到更多的传统之美㊂这件作品‘德钟壶“从造型来看,延续着经典之作,更加地实用大气,无论什么样的茶叶都可以驾驭㊂另一方面,通过不同的匠人来抟制这样传统的器型,更加的符合我们当下艺术思潮的要求,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㊂一把小小的紫砂壶之中,蕴藏着天地万物,也让我们在长时间的使用过程之中,形成如玉石一般的包浆,令人爱不释手㊂更为重要的是,紫砂艺术所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饮茶文化,而是一种赓续千年的人文情怀,也是我们在今天依然能够通过这样具象的艺术品,进一步去了解和研究中国传统艺术,以及蕴藏其中文化内涵的重要载体,具有着特殊的意义㊂在我们崇尚品德㊁追慕君子的时,德钟这样的器型就如同黄钟大吕一般震耳发馈,饮茶品茗㊁茶禅一味的艺术氛围深受广大茶友的喜爱,也能够体会到蕴藏其中的那种精气神韵,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启迪着今天的人们㊂2结语器物的美,来源于劳动实践和人文的升华,又在不断的抽象概括之中趋于完美,当紫砂艺术在千百年之后,形成了如此完善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的时候,我们追溯历史上那些星光熠熠的巨匠,邵大亨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不仅仅使得紫砂器走向了简约流畅的方向,同时还引领了光素器的潮流,大亨德钟㊁大亨仿古和大亨掇球等许多经典的器型在后来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㊂德钟壶整体饱满的气势㊁出神入化的过渡㊁非常实用的功能,都值得我们大书特书,也让后来的紫砂艺人能够在抟制的过程之中进一步去领会紫砂艺术的真谛之所在㊂参考文献[1]陈伯强.浅析 德钟壶 的传统紫砂文化底蕴[J].文艺生活㊃中旬刊,2018(12):38.[2]许爱仙.以德垂范君子之风度 浅谈 德钟壶 的艺术品位[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3(8):69.[3]吴文杰.论‘德钟“的艺术特征与文化品格[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8):162.[4]裴佳文.浅析‘德钟壶“的人文内涵以及君子之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5):134.[5]姚涛.浅谈紫砂‘德钟壶“的简约大气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3):155.[6]邱法敏.浅谈紫砂‘筋纹德钟壶“的造型艺术和魅力[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2):133.[7]朱远文.儒雅中庸,德行如一 浅析作品‘德钟“的简约之美[J].陶瓷科学与艺术,2023(1):155.㊃651㊃陶瓷C e r a m i c s(紫砂艺术)2023年11月。
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图)
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是从宜兴市广播电视台、江苏省陶协、宜兴市陶协主办的《紫砂壶十大经典器型》评选活动中选出来的,包括石瓢、仿鼓、供春、掇球、提壁、鱼化龙、龙头八卦一捆竹、井栏、报春、风卷葵等10个经典款型。
石瓢
鱼化龙
仿鼓
提璧
龙头八卦一捆竹
风卷葵
报春
井栏
掇球
供春
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造陶土工艺品,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的。
制作原料为紫砂泥,原产地在江苏宜兴,又名宜兴紫砂壶。
其起源可上溯到春秋时代的越国大夫范蠡,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
从明武宗正德年间以来紫砂开始制成壶,名家辈出,500年间不断有精品传世。
据说紫砂壶的创始人是中国明朝的供春。
紫砂壶的特点是不夺茶香气又无熟汤气,壶壁吸附茶气,日久使用空壶里注入沸水也有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