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仪器管理制度
- 格式:doc
- 大小:27.00 KB
- 文档页数:4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一、引言急诊抢救设备是医院急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的有效管理和使用,本制度旨在规范急诊抢救设备的购置、存储、维护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工作,以提高抢救效率和质量,确保急诊人员能够及时、安全地使用相关设备。
二、设备购置管理1. 急诊抢救设备的购置应根据医院急诊科的实际需要,经过科室主任审批后,按照采购管理制度进行购买。
2. 购买的急诊抢救设备应具备相关的国家认证、注册证明和产品合格证书,并符合国家卫生行业标准的要求。
3. 采购过程中应与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并明确设备的型号、规格、数量、价格、交付时间等核心内容。
4. 已购买的急诊抢救设备应及时进行验收和登记,并按照规定的存放位置和方式进行存放。
三、设备存储管理1. 急诊抢救设备应存放在专门的设备储存室或仓库中,定期检查设备的存放条件和安全性。
2. 设备存放区域应保持干燥、通风,并设置防护设施,避免设备受潮、损坏或被其他物品浸泡。
3. 存放区域的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应符合设备的要求,安装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测和记录。
4. 设备存放区域应有标识,明确设备的名称、编号和存放位置,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5. 设备存放区域应定期清理,保持环境整洁,设备间应有足够的间隔,避免相互摩擦或碰撞。
四、设备维护管理1. 急诊抢救设备应按照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技术规范进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2. 设备的维护工作应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负责,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填写相关的维护记录。
3. 定期进行设备的巡检和检测,发现故障或异常情况应及时报修或更换设备。
4. 设备维护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严禁在设备运行过程中进行非计划维护或改变设备设置。
5. 维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按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进行处理,确保环境卫生和安全。
五、设备更新管理1. 急诊抢救设备的使用寿命一般为3-5年,超过使用寿命的设备应及时淘汰和更新。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一、急诊抢救室在急诊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下实行____小时工作制,做好急、危、重症的抢救工作。
二、抢救室人、物应随时处于应急状态,保证急救药品“四定”、“三及时”,即定品种数量、定地点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检查、及时消毒、及时补充。
三、抢救室医护人员在抢救工作中要密切合作,以“高速、高效、高度责任感,一切为了病人”为宗旨,抢救果断迅速、分秒必争、操作娴熟、分工明确,严防差错事故。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严格遵守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及请示报告制度。
四、尊重危、重症优先处置权。
对危重病员,坚持“三先三后”“三不转”。
(一)“三先三后”。
先救治后检查;先入抢救室后分科;先抢救后收费。
(二)“三不转”。
病情不稳不转;诊断不明不转;危重病员不转协作医院。
五、遇执行公务受伤的执法人员、警察、武警官兵、军人、见义勇为者,优先接诊迅速开放绿色生命通道。
六、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凡属抢救病员,都应有详实、准确的记录,内容包括病员一般情况、所属科别、初步诊断、生命征、所做检查及结果,所采取的抢救措施、转归等,时间应精确到分钟。
各种抢救药品的空瓶、输液空瓶、输血空袋,应暂时保留,以便复核查对。
七、严守保护和保密原则,关爱病员,尊重病员隐私。
遇病情较重病员,医生应及时发出书面病危通知书。
八、尊重病员及家属的知情同意权,及时如实告知病员的病情、所采取的医疗措施、医疗风险等。
对有风险的治疗应严格履行签字告知手续,同时尽量避免对病员产生不利后果。
九、病员在抢救室内的时间一般不得超过六小时,医生应及时根据病人做出收入院或观察室的决定。
生命征不稳定的病员,需有医生或护士陪送入院,与病房或观察室医护人员详细交接。
传染病或可疑传染病者及时传染病院。
十、死亡病员应立即移放太平间,在抢救室内存放时间不应超过半小时。
无主死亡病员的遗物应由两名值班护士填写财物清单,交由在班护士保管。
死亡证明填写应准确、全面。
急诊科仪器管理制度急诊科是医院中最关键的科室之一,常常需要处理紧急的病情和救治工作。
为了提高急诊科的工作效率和病人就诊质量,急诊科仪器的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1.仪器采购和更新:急诊科仪器是支撑其工作的基础设施,应根据科室的需求和发展情况进行合理的采购和更新。
仪器的采购要考虑功能、性能、价格以及售后服务等因素,选购品牌和型号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
仪器更新要根据仪器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换代情况,及时对旧仪器进行更换和升级。
2.仪器验收和安装:购买新仪器后,必须进行验收,保证仪器的完好性和性能符合规定。
验收应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的检查,还应进行性能测试。
验收合格后,按照仪器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调试。
3.仪器维护保养:急诊科仪器的工作强度大,必须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工作,保证仪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维护保养工作包括仪器的清洁、校准、检修和更换耗材等。
各类仪器应有专人负责维护保养工作,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档案。
4.仪器使用培训:急诊科仪器的使用人员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熟悉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术。
培训内容包括仪器的使用说明、操作规程、常见故障处理等。
培训人员可由仪器供应商或具备相关技术资质的人员进行培训。
5.仪器故障处理:急诊科仪器使用过程中难免出现故障,需要及时处理,以保证工作的连续性和病人的安全。
故障处理可分为自行处理和专业处理两种情况,一般而言,简单的故障可由仪器使用人员自行处理,复杂的故障需要由具备相关技术资质的人员进行处理。
6.仪器质量评估和报废处理:急诊科仪器的质量评估是对仪器使用效果的检测和评价,评估结果可作为仪器更新、维护保养的依据。
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仪器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科室应建立报废处理机制,对达到报废标准的仪器进行报废处理,并安排合理的更新计划。
以上是关于急诊科仪器管理制度的一些建议,旨在提高急诊科工作效率和病人就诊质量。
当然,具体的管理制度要根据每个医院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并不断完善和优化。
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规范急诊科仪器设备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效、规范地运用于急诊医疗工作,提高医疗质量,降低医疗风险,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所属各部门、各科室及工作人员对仪器设备的管理。
三、管理责任1.急诊科主任是急诊科仪器设备管理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仪器设备的管理工作。
2.急诊科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账务管理、设备维护保养、设备报废申请等日常管理工作。
3.使用科室负责人负责本科室设备的日常管理,包括设备使用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设备使用记录的完整性和准确性等。
4.医护人员负责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保养和清洁工作。
四、仪器设备管理1.设备采购:急诊科根据医疗需求提出设备采购申请,并按照医院采购流程进行采购。
所采购设备必须符合相关法规和标准,保证其安全有效性。
2.设备维护保养:急诊科设备管理员应定期对所属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和维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
同时要求使用科室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和保养。
3.设备检修:对重要设备应定期进行检修,确保其性能稳定可靠。
检修过程中应做好相关记录,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
4.设备使用: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避免因不当使用造成损坏或安全隐患。
同时要求使用科室对设备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发现问题及时报告。
五、安全管理制度1.急诊科应建立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完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设备安全运行。
2.设备使用人员必须经过相关培训,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方可上机操作。
3.对重要设备应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采取应对措施,保障患者安全。
4.使用科室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5.对于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应立即停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六、制度执行1.本制度的执行情况将纳入急诊科年度考核内容,对于执行不力的科室和个人将进行扣分或罚款处理。
2.急诊科主任应定期对本科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处理和改进。
急诊科设备时间管理制度及流程如下:
•管理制度。
医疗仪器设备必须指定专人管理,建立医疗仪器设备登记本,定时检查仪器设备的使用及保养情况,每班检查仪
器性能,下班清洁消毒仪器表面,要求各车组人员用后及时充
电,保持仪器设备的清洁、完好。
仪器设备发生故障要及时送
修,并做好登记,强检计量仪器要按时送检。
•管理流程。
收集设备及器件运用信息,填写购购请求单,送医院领导批阅,对购买的设备及器件进行建账办理,并按病区及
编号标识在通晓的方位,创建仪器运用挂号本,当班人员担任
运用后的清洁及保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况,运用傍边发现
缺点,及时报告企业或科主任,一起报告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
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制度一、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急诊科是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承担着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工作。
急诊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使用各种设备进行诊断、救治和护理工作,因此设备管理对于急诊科的运行和患者救治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良好的设备管理制度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提高急诊科医生的工作效率,更好地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建立健全的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制度是急诊科工作的基础。
二、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目前,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设备的购置和配置不够合理,导致急诊科医生在工作中经常面临设备不足或设备不全的情况。
其次,急诊科医生对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意识不够强,导致设备的损坏和故障频发。
另外,急诊科医生对设备的规范使用和保养方法了解不多,使得设备寿命大大缩短。
此外,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的流程不够清晰和完善,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手段,导致设备管理工作难以顺利进行。
三、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制度的建立为了提高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我们建议建立完善的急诊科医生设备管理制度。
具体内容包括:1. 设备购置和配置(1)根据急诊科工作的需要和患者的病情特点,科学合理地统一规划设备的购置和配置。
(2)建立设备清单和规范的设备采购程序,确保设备的品质和性能符合急诊科工作需要。
2. 设备使用和维护(1)建立设备使用和维护的规范操作流程,制定设备使用手册和维护手册,由专人负责设备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2)进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使用。
3. 设备故障处理(1)建立设备故障处理的紧急应急预案,确保设备故障可以及时得到有效的解决。
(2)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对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
4. 设备管理的监督和督导(1)建立设备使用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制度,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
(2)设立专门的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督导,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和管理。
急诊科急救器材、药品管理制度
一、急救器材、药品应做到“六定”:
1、定位放置,急救车、吸痰器等,不准任意挪位或外借;急救车内药品、器械等按医院统一规定位置摆放。
2、定人管理,专人负责检查,清点并维护。
3、定量配置,按医院统一规定配备物品,不可缺少、残损或功能不良,如有特殊情况需报器械科备案。
4、定时检查,查数量、质量、性能及有效期,每日检查1次并签名。
护士长定期抽查并签名。
5、按物品种类,定期消毒。
6、定期清洁,每日彻底擦拭车内、车外的污迹和灰尘。
二、急救器材药品应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三、急救器材、药品使用后均须及时清点、整理、清洁、消毒、补齐,检查质量或性能完好,按规范放回原位;当班无法补齐的药品器材,除在急救车内及黑板上留言外,还须严格交接班。
四、严查严管,发现问题,立即纠正,以确保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简易呼吸器操作流程自治区第五人民医院急诊科20XX年10月简易呼吸器管理制度1、定位放置:简易呼吸囊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2、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3、定期检查:(1)每班专人清点记录,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2)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
4、定期消毒:呼吸囊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备用(由固定班次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浸泡 10 分钟后用蒸馏水冲洗晾干);储氧袋只需以 250-500mg/L 有效氯消毒液擦拭消毒,禁止浸泡,严防损坏。
5、仪器不得随意外借,经相关领导同意后方可出借。
6、定期保养:(1)固定班次每日清洁保养一次。
(2)保养人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
(3)设备科定期检修。
7、使用中若呼吸囊出现故障、漏气等应立即更换呼吸囊,已坏或有故障的仪器标记明显并通知设备科检修,已坏的抢救仪器不得出现在抢救车内。
简易呼吸器使用说明备齐用物携至床边,检查简易呼吸机性能-------连接面罩与呼吸囊-------并将面罩盖住患者的口鼻部-------按要求挤压呼吸囊简易呼吸器的操作注意事项(1)连接要正确。
(2)注意保持气道开放。
(3)面罩与口鼻紧贴,不要漏气。
(4)一次挤压可有500-10000ml 空气或氧气进入肺内。
操作要均匀,每分钟 16-20 次。
双手挤压时排气量约1000ml,单手挤2/3 的呼吸囊排气650ml。
(5)患者有自主呼吸,自主呼吸应与人工呼吸同步化,即患者吸气初顺势挤压呼吸囊,达到一定潮气量便完全松开气囊,让患者自行完成呼气动作。
挤压吸呼时比为1:(1.5-2)。
(6) 操作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胸部起伏情况,面色、甲床末梢循环情况。
简易呼吸器的操作常见问题 1开放气道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气道打开不充分。
2 面罩大小选择不当,充气面罩充气不足,影响通气效果。
3 球囊与储氧袋连接才能充分发挥效能,应用过程中未能正确使用储氧袋,或未待储氧袋充满氧气后开始通气,导致氧浓度不足。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为了确保急诊抢救设备的有效管理,提高急诊抢救的应急救援能力和质量,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制度适用于急诊科及相关部门。
3.急诊抢救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
二、设备管理责任1.急诊科主任负责全面组织和协调急诊抢救设备的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购置、存储、维修和更新等。
2.设备管理员负责具体的设备管理工作,包括设备的领用和归还、设备的检查和维护等。
三、设备的购置1.急诊科主任根据实际需要和经费情况,编制设备的购置计划,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2.购置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选用品牌可靠、质量稳定的产品。
3.设备购置应与科室使用需求相匹配,不得盲目追求高端设备或过度购置。
四、设备的存储和保管1.设备管理员负责设备的存储和保管工作,设备应按照规定的位置分类存放,并做好相应的标识和记录。
2.设备应放置在干燥、通风、安全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湿度过高。
3.设备应放在固定的位置上,避免碰撞和掉落。
五、设备的领用和归还1.急诊医生在使用设备前,应填写设备领用登记表,并由设备管理员审核和签字确认。
2.设备归还时,急诊医生应按时归还,并将设备领用登记表交给设备管理员进行记录。
3.设备管理员对领用和归还设备进行检查,如发现设备有损坏或故障应及时报告。
六、设备的检查和维护1.设备管理员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
2.设备检查和维护应按照设备厂家的要求进行,并做好相关记录。
3.设备管理员发现设备故障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七、设备的更新1.根据设备的使用寿命和技术更新,需要更新的设备应及时申请,并提交上级部门审批。
2.更新设备的选型应符合医院的需求和急诊科的实际情况,确保设备的适用性和安全性。
3.更新设备后,原设备应按照医院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不得私自转让或外借。
八、设备的报废1.设备管理员对报废设备进行鉴定,并填写报废申请表,报请上级部门批准。
急诊医学科仪器设备应急调配管理制度
为保障急诊医学科诊疗工作正常开展,满足急危重患者抢救之需,有效降低医疗护理风险,保证患者安全,特制定科室仪器设备应急调配管理制度。
一、根据科室工作需要配备必要的抢救仪器,抢救仪器做好“五定”管理。
➢定位放置:各种仪器、设备和抢救物品等放在易取放的位置,并定位放置、标识明显,不得随意挪动位置;
➢定人保管:各抢救仪器有专人负责保管;
➢定期检查:每班专人清点记录,开机检查保持性能良好呈备用状态;
➢定期消毒:每周五定期清洁,污染时及时清洁,污染表面以500mg/L有效氯消毒液擦拭,面板用75%酒精进行擦拭消毒,电缆线以中性洗涤剂擦拭;
➢定期检修保养:专人保养,保养者每周清洁保养一次并记录;设备科协同所在科室专管人员,对抢救仪器进行定期检修。
二、急诊抢救仪器不得随意外借,抢救仪器必须处于应急备用状态,完好率为100%。
三、抢救仪器突然出现故障应立即启动相应仪器故障应急预案,保证患者安全,并立即扫码报修,悬挂故障牌,同时做好抢救仪器不良事件上报、分析、改进及追踪。
四、如遇重大突发事件及大型抢救,仪器设备不够用时,立即向护理部及设备科上报,遵循就近原则,向临近科室寻求支援。
五、如遇紧急情况院内科室需要配合仪器设备调配时,在保证急诊工作安全的情况下,需经相关部门领导,如上报护理部及设备科、医院总值班等备案同意,方可予以调配,外借时应做好记录。
六、抢救仪器借用期间,借用科室有责任做好仪器的安全、保管、清洁、保养和维护工作。
仪器使用完毕,借用科室要立即做好清洁工作,并及时归还原科室,当面检查、清点相关配件,确保抢救仪器完好,并使之处于应急备用状态。
急诊科设施配置及管理制度一、目的使科室的设施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急诊科室。
三、职责(一).病区设施配置不完善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及时向院领导及设备科报告申请。
(二).病区的设施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
(三).护士长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护士每班当面清点交接,发现问题及时请维修工修理,发现遗失,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然后向院领导汇报。
(四).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科主任或护士长应向设备科申请报废、更新。
四、工作程序(一).病区设施策划及配置,按国家规定的病区设施要求配置病区所需设施及器材。
(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收集设施及器材使用信息,如需要增加的设施、器材,填写购买申请单,送医院领导审批。
(三).护士长负责对购买的设施及器材进行建账管理,并按病区及编号标识在醒目的位置。
(四).护士长建立仪器使用登记本,当班人员负责使用后的清洁及维护,使该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五).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同时汇报器械维修工及设备科。
(六).每种器械、设施定人、定期、定地点、定数量管理,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七).一切抢救器械、物品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
(八).病区的急救设施不准挪用、外借,非急救设施原则上也不准挪用,若其他科室要作短暂的借用,也要有登记,杜绝以私人的名义借用。
(九).护士长每周全面检查一次科室所有设施、器械,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医院急救管理制度一、目的院前急救设施齐全,人员配备管理,利于院前急救患者的救治,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急诊科一般情况下的院前急救过程控制(不包括灾害事故急救)。
三、职责(一).由科主任、护士长负责督促配置救护车上院前急救所需的设施及药品。
(二).由医务科、护理部和科主任、护士长负责配置救护工作所需的医生、护士、司机。
急诊设备的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规范急诊设备的使用和管理,确保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以及患者的安全和利益,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急诊科的设备管理工作。
三、设备管理责任1. 急诊科设备管理员负责对急诊科的设备进行管理,并制定相关使用规范。
2. 急诊科医务人员应按照规定使用设备,合理安排设备使用人员,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 急诊科领导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解决设备使用中的问题。
四、设备购置和维护1. 设备采购应符合相关规定,确保设备的质量和性能达到要求。
2. 设备使用过程中,应按照操作手册和规范进行使用和维护,保持设备的良好状态。
3. 设备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五、设备的使用1. 设备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测试,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2. 设备的使用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设备。
3. 设备使用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流程进行操作,避免误操作导致设备损坏或事故发生。
4. 设备使用人员应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保证正确操作,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设备故障。
六、设备故障处理1. 发现设备故障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及时通知设备管理员或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设备维修应由专业的维修人员进行,并记录维修过程和维修结果。
3. 维修过程中,应保障设备和维修人员的安全,避免因维修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七、责任追究1. 对于因设备管理不当或使用不当导致的事故,相关人员需承担相应的责任。
2. 对于设备管理工作不力或者疏忽导致设备损坏或者事故发生的,需要接受相应的处罚。
3. 对于严重影响急诊工作及患者安全的事件,涉事人员将受到相应处分。
八、附则本管理制度自发布之日起生效,如有变动或者补充,须经急诊科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
以上是急诊设备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全体工作人员能够严格执行,确保急诊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范本一、引言急救仪器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设备,它们对于医护人员诊疗和救治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急救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制定一套科学、规范的急救仪器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制度旨在明确急救仪器的管理职责、使用规范、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确保医院急救仪器的安全可靠运行,提高急救救治的效果。
二、管理职责1. 急救中心负责急救仪器的统一管理和保养维护工作。
2. 急救仪器管理员负责急救仪器的日常巡检、维护保养、整理摆放等工作,并做好相关记录。
3. 科室负责人需指定专人负责所属科室急救仪器的管理和保养工作,并定期对急救仪器进行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
4. 医院设备管理部门协调相关部门,做好急救仪器的申购、验收、入库和退役工作,并进行档案管理。
三、急救仪器的购置和验收1. 凡需购置新的急救仪器,由相关科室向医院设备管理部门提出申请,附带详细的需求和技术参数等材料。
2. 设备管理部门根据需求进行采购招标,并组织专业人员对各个厂家的产品进行评估比较,选定最适合的供应商。
3. 资金审批后,设备管理部门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跟踪整个采购流程。
4. 急救仪器到货后,设备管理部门组织验收,对仪器的完整性、功能性、附件配备等进行检查,核对相关文件和清单。
5. 合格的急救仪器在验收合格后,由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将其入库,并编制相应的档案。
四、急救仪器的使用与保养1. 急救仪器的使用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相关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掌握仪器的操作使用技巧,并确保按照操作手册进行操作。
2. 使用前需检查仪器的电源、电缆、传感器、显示屏等部分是否正常,如出现故障或异常现象应及时报修,并在维修前停止使用。
3. 使用完毕后,对仪器进行清洁消毒,特别是与人体直接接触的部分,严禁使用含有腐蚀性物质的清洁剂。
4. 急救仪器需定期进行功能检测和校准,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5. 急救仪器管理员定期巡检仪器,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或报修,并做好记录。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为了保证急诊抢救设备、设施的齐全,管理制度完善,责任到人,定位放置,使之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服务质量,现规定如下:1.抢救室的仪器设备管理责任到人,并有定期检查、登记、签名,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
2、抢救室护士每班当面检查交接仪器性能、数量,并签名,责任人每周进行一次设施、器械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请设备后勤科修理。
3、医护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使用各种仪器;操作者必须了解仪器性能及操作规程、注意事项,否则不可随便动用,不熟悉机器性能者,不许随意操纵仪器。
如需对护士、实习生培训等,须经护士长同意,并在主管护师、带教老师指导下方可使用。
4、建立仪器设备使用登记本,对贵重仪器使用后应有记载。
5、操作前需检查仪器,运转有故障时,应及时修理;仪器使用后,全部关闭仪器,键钮复原,及时清洗、浸泡、消毒管道和附件,晾干后经消毒处理后装配并试机,对主机必须用消毒溶液擦拭,并套好机罩,使仪器处于备用状态。
6、使用当中发现故障,及时启动相应应急预案,使用替代设备或技能操作,同时,立即汇报护士长或科主任,并报告设备后勤科立即进行维修。
7、急诊抢救设备一律不外借,使用后要及时归还原处,清理补充,并保持清洁、整齐,以免影响急诊抢救工作,8、发现抢救室仪器设备遗失的,当班护士应立即向科主任、护士长汇报;对陈旧、磨损的设施使用不便,必须报废的,护士长应向保障部申请报废、更新。
9、各种器械、设施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定期消毒,保证各种仪器、材料性能良好,并建立仪器档案,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规格、设备序列号、生产厂家、设备编号、使用部门、购买日期、设备专管人、设备维修专管人等。
10、由专人负责仪器的保养,各种使用中的仪器随时充电备用,储备仪器每月充电一次,每半年检修一次,并有检修记录。
急诊抢救设备管理制度(2)是指针对急诊科抢救设备的管理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的制度。
其目的是保障急诊科医护人员能够及时、有效地使用抢救设备,提高急救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确保医疗质量和安全。
急诊科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一、科室领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和卫生材料、器械,应由护士长或科主任指定专人负责保管。
科室建立分账,做到账物相符,由保管设备的专人兼管账本和有关资料。
人民币50 000元以上/件(台、套)的医疗设备,由护士长或科主任指定医师或护士使用和保管,该人员应相对稳定,不得随便调换。
二、人民币5000元以上/件(台、套)的医疗设备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违章操作造成设备损坏,视为事故,按事故的性质进行处罚。
三、人民币10 000元以上/件(台、套)的医疗设备,建立使用登记本,登记设备的日工作量、发生故障的维修情况、技术状态如何、维修费用和添置零配件的费用。
四、对本科固定的仪器设备,每月应保养1次,发现难以处理的问题应立即报器材处处理。
五、低值易耗品的管理应坚持勤俭节约、防止积压、修旧利废为原则,由科护士长统一领导分工管理,专人负责,耗损则以旧换新。
六、需新添置的贵重器械、仪器设备,必须由科主任填写申请单,个人不得私自向器材处申请购买器材。
七、各种抢救器械、仪器应定点放置,每班由主管护士检查并登记,需要充电的及时充电,损坏物品应及时报修、补充,丢失及时追查。
八、各种仪器均应做出相应的标识,即名称和编号。
九、各种仪器均应有操作规程,并挂在仪器上明示。
十、对医疗仪器和贵重仪器,各班负责人应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清点。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急救仪器是医疗机构和急救车辆等急救单位的重要设备,对于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急救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医疗机构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急救仪器管理制度。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介绍急救仪器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点。
一、采购与验收医疗机构采购急救仪器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进行。
采购过程应该明确规定购买的品种、型号、数量、性能指标和质量要求等,确保购买的急救仪器符合国家标准和医疗机构的需求。
在验收环节,医疗机构应该根据仪器的使用手册和技术要求进行严格验收,检查仪器的外观、功能以及相关证明文件是否齐全,确保仪器的质量和性能等达到要求。
二、仪器登记与分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急救仪器的登记管理制度。
对于每一台急救仪器,都应该有相应的台帐记录包括仪器的品种、型号、编号、购入时间、购入渠道、使用科室、责任人等基本信息,并对仪器进行分类管理,按照性质、用途、规格等因素进行分类,以方便仪器的管理和使用。
三、维护与保养医疗机构应该建立健全急救仪器的维护与保养制度。
定期对急救仪器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仪器的性能稳定和正常使用。
对于维护和保养工作,医疗机构应该明确责任,制定具体的工作流程和标准,确保每一台仪器都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和保养。
四、库存与更新医疗机构应该合理控制急救仪器的库存量,确保急救仪器的有效利用和适时更新。
根据急救仪器的使用频率和使用寿命,制定库存量的合理标准,并进行定期盘点和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过期、损坏或者不合格的仪器。
同时,医疗机构应该跟踪国内外急救仪器的最新技术和发展动态,及时更新和替换老化的仪器,确保医疗救援工作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对于医疗机构和急救单位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确保急救仪器的正常运行和有效使用,提高救援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医疗机构要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实施急救仪器管理制度,加强对急救仪器采购、登记、分类、维护、保养、库存和更新等方面的管理和监督,不断完善急救仪器管理工作,为医疗救援工作提供坚实的保障。
急救仪器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管理急救仪器,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提高急救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急救中心、医院急诊科、急救车队等单位的急救仪器管理工作。
三、职责分工1. 急救中心负责急救仪器的采购、维护和更新工作,并指派专人负责仪器的日常管理。
2. 各科室、车队负责仪器的使用和保管,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3. 急救仪器管理专人负责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及时处理仪器故障和问题。
4. 相关部门负责对急救仪器进行定期的监督和检验,确保其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
四、急救仪器采购1. 采购前需编制采购计划,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或定点采购。
2. 采购的急救仪器应具备国家相关标准和要求,并符合所在单位的实际需求。
3. 采购前需对供应商进行认真的评估和筛选,选择信誉良好、具备相关资质的供应商。
4. 采购合同应明确仪器的类型、规格、数量、价格、服务等信息,并签订双方确认。
五、急救仪器的验收和入库管理1. 采购的急救仪器应由专人进行验收,并与采购合同进行核对。
2. 验收时需检查仪器的包装是否完好,并进行外观检查和性能测试。
3. 仪器验收合格后,由专人将其登记入库,做好仓库管理,确保仪器的安全和完整性。
六、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管1. 各科室、车队负责急救仪器的使用和保管工作,确保仪器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2. 仪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检查,确保仪器的完好和功能正常。
3. 使用过程中应按照使用说明书和相关规定进行操作,严禁私自拆卸和改装仪器。
4. 用完的仪器应妥善进行清洁和消毒,并放回指定位置进行保管。
七、急救仪器的维护和保养1. 急救仪器管理专人负责仪器的维修和保养工作,及时处理仪器故障和问题。
2. 定期对仪器进行例行检查和保养,确保其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出现故障时应及时维修或更换,确保仪器的正常使用。
4. 维修保养记录应详细记录,包括维修时间、内容、维修人员等信息。
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使用管理制度(暂行)一、出诊记录仪(AEE)使用规范1.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由执行郑州120院前急救任务的急救医师佩戴。
2.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主要用于记录急救车出发至患者送到医院完成交接工作的过程,涉及患者隐私时应当暂停记录,原则上在患者未询问时不需告知正在使用记录仪,必要时做好医患沟通。
3.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统一使用编号管理,导出信息时按编号管理,我院记录仪编号和救护车一致,编号为:3601。
4.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应专人妥善保管,每月定期维护,填写维护报告记录,记录仪(AEE)实行24小时交接班制度,由当天最后出诊郑州120的急诊医师与次日内科急诊医师交接,接班急诊内科医师和急诊外科医师共同使用保管,及时充电,确保功能状态良好,不影响使用。
当日如无郑州120出诊,内科急诊医师可直接交接。
二、出诊记录仪(AEE)管理要求1.急救站主任为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信息保存、保密第一负责人。
2.急救站指定专人负责急救出诊记录仪(AEE)信息导出、保存工作,设置专用硬盘储存,妥善保管。
3.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导出密码为:12345678,每位出诊郑州120的急救医师在下班前及时将信息导出至护士长办公室电脑“E盘”的“郑州120院前急救视频”中,每人设置以自己的姓名命名的文件夹,方便查看。
4.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导出信息实施编号管理,规则“年+月+日-救护车编号-当天储存序号”,例如“20160229-3601-01”(2016年2月29日,36号站01号车,第一个储存信息)。
5.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导出信息,硬盘储存保存时间至少2年。
因导出信息涉及医疗安全问题,需严格保密,禁止私自拷贝,转录,拍照,传播,泄露相关信息等。
6.院前急救出诊记录仪(AEE)导出信息只作为内部资料使用,涉及医疗安全,必须拒绝患方调取、拷贝。
急诊科医学设备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急诊科医学设备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保障,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规章以及医院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医院急诊科的所有医学设备的采购、验收、登记、使用、维修、保养、报废和更新等具体管理工作。
三、权责1. 医院急诊科设备管理部门负责医学设备管理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2. 急诊科主任负责急诊科医学设备的使用管理及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
3. 设备管理部门的具体负责人负责急诊科医学设备的具体使用管理及设备管理部门的日常工作。
四、医学设备的购置1. 急诊科医学设备的购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遵循科学选型、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
2. 购置医学设备应当经过医院设备管理部门的审批和采购程序,明确设备名称、型号、数量、功能、技术指标以及预算金额。
3. 购置医学设备应有三家以上厂家或经销商的报价,经比价确定供应商,签订正式合同,并按合同要求进行支付。
4. 购置医学设备的资金来源应合法,经财务审核审批后方可购置。
五、医学设备的验收1. 医学设备在交货验收之前,设备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医学设备进行验收。
验收项目包括设备的外观、功能及标准参数等。
2. 对验收不合格的医学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向供应商提出整改要求,直至设备合格为止。
3. 购置的医学设备应当在验收合格后,及时进行登记备案,形成相关的档案和台账,便于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六、医学设备的登记1. 已验收合格的医学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及时进行登记,登记内容包括设备名称、型号、生产厂家、编号、规格参数、购置日期、验收日期等。
2. 对已登记的医学设备,设备管理部门应当建立台账进行管理,包括设备来源、保修期限、使用部门、使用人员等信息,及时更新台账。
七、医学设备的使用1. 急诊科医学设备的使用应当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设备应当由具备相关资质的医护人员使用,并负有设备使用的责任。
急诊科仪器管理制度
1.有清晰明了的使用流程标示牌,使用者能掌握并熟练使用,熟知性能及保养方法。
2.仪器设备旁附有操作规程及操作步骤,以方便操作使用。
3.必须定人管理、定位放置、定期检查维修保养,保证足够电量,处于应急状态。
4.定期检查仪器的性能、数量、使用检查维修、清洁消毒等情况,并记录在册。
5.使用者必须了解仪器的性能、严格操作程序进行操作。
不熟悉机器性能者,不许随意操纵仪器。
如需对护士、实习生培训等,须经护士长同意,并在主管护士、带教老师指导下方可使用。
6.仪器用后立即进行清洁消毒,及时安装,以备急用。
7.做到班班清点、保持清洁、干燥、性能良好,需要维修的仪器有标识并及时送检,且须交接班,准备替代品。
5.建立账目,班班交接(数量、性能),每周检查保养。
除颤监护仪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除颤监护仪的维护与保养
1.将“能量选择”控制器转到“断”(Off)[待命(Standby)]位置。
2.将仪器送回到存放地点,将电源线插入交流电源插头,机内电池保持充足电能。
3.清洁所有的浆形电极,控制器与电缆。
4.检查是否有足够的记录仪纸,电极糊或除颤器电极以便下一次使用除颤器。
心电图机操作流程
一、操作流程要点说明
二、心电图维护和保养
1.每班应检查心电图机性能及配件的完整性,由医疗仪器维修部门定期检测心电图机的性能。
2.心电图机应避免高温、日晒、受潮、尘土或撞击,用毕盖好防尘罩。
3.导联电缆的芯线使用时切忌用力牵拉或扭曲,使用后应正确归位。
4.初次使用,必须预先充电10小时以上,直至面板上显示充电完成。
5.拔出电源线时,应抓住插头部位往外拔,禁止抓住电缆部分用力拉扯,否则容易断裂。
6.清洁仪器,按照救护车要求归位放置。
7.交直流两用的心电图机,应按说明及时充电,以延长电池使用寿命。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