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共关系与构建和谐校园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基于公共关系视角下的和谐校园建设摘要:构建和谐校园,既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高校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建设和谐校园是高校公共关系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高校要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善用公共关系正确处理内部公众的关系,建立良好的外部公众关系,妥善处理危机,同时还要注重公共关系传播,完善协调沟通机制。
关键词:公共关系和谐校园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作为社会组成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和谐。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高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保障。
一、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1.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理想社会状态,“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重点突出了“和”的地位与价值。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
社会由众多单元组成,只有各单元和谐,才能实现社会和谐。
高校集中了社会的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
2.建设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以人为本,就是要关心人,尊重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就是建立师生员工身心愉悦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和谐校园正好体现了这种要求。
3.建设和谐校园也是实现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关于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总结范文_构建和谐校园感想在大学校园内,构建和谐校园一直是学校和学生共同的目标。
一个和谐的校园需要集聚校园文化、教育环境、校园管理、学生素质、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力量。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体人员共同努力,下面我就来谈谈我对于如何构建和谐校园的感想和体会。
首先,和谐校园需要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精神象征,影响着整个校园的氛围。
在校园中,我们应该积极培育和发扬良好的校园文化,比如自律、友爱、诚实、勤奋、创新等。
这样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品德,同时也有助于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让每个人都感受到校园的温暖和亲切。
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教育、宣传等方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让良好的校园文化深入人心。
其次,和谐校园需要统一的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比如舒适的教室、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使人心情愉悦的配套设施等。
在我们建设和谐校园时,有必要因地制宜地完善教育环境。
比如,在教学环节中,我们应该注重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研发和使用先进的教学工具,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只有在这些方面有针对性地不断深化和改进,才能匹配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不断推进校园文化的发展。
第三,和谐校园需要严谨的校园管理。
无论是校园的物资管理、学生管理、安全管理等,都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环节。
在校园管理中,我们需要规范校园管理,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保障校园中每个人的私人利益和整体利益,从而构建一个严谨而有效的校园管理。
第四,和谐校园需要学生素质全面的学生。
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需要教育部门以及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学生素质全面的学校,在学生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诸多方面做得都比较好,重视素质教育,培养素质全面、社会责任心强的学生。
最后,和谐校园需要师生良好的相处关系。
支撑着师生关系的,不仅是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的差别,也在于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和互相尊重的态度。
校园是一个集体,这个集体要跟咱们一样和谐、融洽,就需要师生之间互帮互助,以谦虚、开放、包容的心态互相交流,发挥平等友好、教学相长、知识交流的作用。
浅谈如何着力打造和谐校园■毛俊晖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已经成为当前学校建设的主旋律,同时也是学校管理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
一、建设团结和谐的学校领导班子,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和谐校园的生存与发展,教师是根本,班子是关键,校长是灵魂。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各项工作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带头人,只有学校领导班子的正确领导,全校师生员工才能团结一致,有共识,同努力,形成最大的合力。
因此,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就成了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
校长是领导班子的班长,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核心。
从某种意义上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
一位好的校长,就会带出一所好的学校。
“领导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
”“我们总是力求做到使全体工作人员(从校长到看门工人)都来实现教育思想,使全体工作人员都全神贯注这些思想。
”(苏霍姆林斯基语)这些教育思想应贯穿在校长的管理中去,校长应有容人容事,淡化权力意识,既要实施集中领导,发挥集体领导的方向性、引领性作用,更要分层管理,权责到人,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聪明才智,使班子整体效能最优化。
校长要将教育的战略决策纳入社会整个大系统中,充分开发和利用信息源、财源、师源、生源,依靠社会、家长,确定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和培养目标,使学校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坚强阵地。
二、打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我校注重以教师发展为本,制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坚持全面、发展、辩证地看待教师,承认教师客观的差异,公平调控差异。
对有学识、高水平、爱提不同意见或有小毛病的教师,不求全责备,以尊重人、激励人、关爱人、发展人为前提,为每个教师的智慧和才能的发挥创造机会和条件,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创设民主、积极向上的氛围。
注重从教职工的长远发展出发,支持教师参加各类进修和业务培训,为教师提供乐业的空间、发展的空间、创新的空间,发掘教师的潜能,激发教师的内部动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话题——构建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大学,是我们人生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是我们从稚嫩走向成熟,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渡期。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处理各种关系,如何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而构建和谐校园,正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什么是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指学校内部各种关系和谐、稳定、有序,师生关系融洽,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帮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术氛围浓厚,全体师生都能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安心学习、快乐生活。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呢?一、加强师生关系,营造良好氛围师生关系是校园中最基本的关系之一。
教师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学生则是教师事业的接班人,是未来社会的建设者。
加强师生关系,需要我们做到以下几点:1. 尊重和理解:我们要尊重教师的职业和付出,理解他们的辛勤和压力。
同时,教师也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惑。
2. 有效沟通:沟通是解决问题的桥梁。
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及时交流思想,解决问题。
3. 共同进步:教师和学生应该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教师可以传授知识,学生可以分享经验,实现教学相长。
二、加强同学关系,构建团结友爱同学之间是同窗之谊,是人生中宝贵的友谊。
构建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需要我们:1. 相互尊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我们要尊重他人,包容差异。
2. 互相帮助: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3. 团结协作: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要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展现团队的力量。
三、丰富校园文化,提升综合素质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精神支柱,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载体。
我们要:1. 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举办各类讲座、比赛、社团活动等,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2.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开展传统文化活动,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浅谈学校公共关系沟通与做事概述学校公共关系沟通是学校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通过有效的公共关系沟通,学校能够加强与学生、家长、员工、社区及其他相关方的互动,提高学校声誉,增强社会认同感。
本文将探讨学校公共关系沟通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如何做好相关事务。
重要性学校公共关系沟通能够帮助学校树立积极的品牌形象,树立良好的学校口碑。
通过与学生、家长、员工等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有效沟通,学校可以传递准确、及时的信息,增强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并增加社会支持和资源。
同时,良好的公共关系沟通还能够增强学校内部的团队合作,减少内部冲突,提高工作效率。
沟通技巧1. 清晰明确的信息传递:在学校公共关系沟通中,确保信息传递明确、准确,避免模糊和误导性的信息。
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结合实例和数据进行说明,帮助受众更好地理解所传递的信息。
2. 多渠道传播:利用多种渠道进行信息传播,比如学校网站、社交媒体、家校互动平台等,以确保信息覆盖面广,受众能够及时获取到相关信息。
3. 互动参与:及时回应和处理学生、家长、员工等的问题与关切,鼓励积极的互动参与。
例如,设立反馈渠道并认真回复反馈,定期组织座谈会或开放日,以便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
做事原则1. 透明公开:在学校日常工作中,保持信息的透明公开,确保相关利益相关者了解学校的决策过程和工作进展,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和矛盾。
2. 尊重与关怀:尊重每一位学生、家长、员工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给予他们充分的关怀和支持,建立良好的个人关系。
3. 高效执行:在实施学校工作时,需高效执行,确保工作有序进行。
合理分配资源,科学管理,及时解决问题,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总结学校公共关系沟通是学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清晰明确的信息传递、多渠道传播和积极的互动参与,能够建立良好的学校口碑和形象。
同时,在日常工作中,保持透明公开、尊重与关怀、高效执行的原则,能够更好地推动学校发展和建立良好的内外部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是一个庞大复杂的工程,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
我们当代大学生要以身作则,积极响应,为和谐校园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人是和谐校园建设最为关键的因素,人的和谐与否,决定了校园和谐的成败。
正确处理好同学间的关系对构建和谐大学校园至关重要。
学生是大学里面的主要人群,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
我们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为了共同的理想相聚在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可以说我们还是有缘的。
作为共同的受教育者,首先我们有着很多很多的共同利益。
我们一样要生活在这个校园,听着同样的课程。
但是由于学生的思想状况非常复杂,所以彼此之间的矛盾时常发生。
我们不仅是共同受益者,也是竞争者,考试,就业,奖学金等等,从而也就很容易产生。
同学们有正值青春年少,热血方刚,这些矛盾严重伤害了同学们之间的感情,也不利于同学们的健康成长,更与和谐校园的建设格格不入。
我觉得,我们既然成为校友,四年同窗,就应该发扬互助互爱的精神,共同战胜困难,圆满完成学业。
我们要珍惜和同学之间的感情,遇事要考虑周全,一些时候难免有点不尽人意或者相互不理解等等的地方,我们应该心平气和的,站在对方的立场,以理解包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尽量避免矛盾的发生。
师生之间的矛盾主要集中在老师对同学们的教育和影响与同学们能否接受这种教育和影响的矛盾。
处理好师生矛盾也是和谐校园建成的很重要的一点。
同学与同学之间其实矛盾并不是太多,但与老师的关系我感觉是非常需要好好解决的。
我国传统思想讲究尊师重教,大部分同学对于老师的教导还是认可的,只有个别的同学可能由于以前的某些原因对于老师有种偏见,或者有些时候有些偏激,对于老师的行为不太理解,就造成了同学与老师之间的一些矛盾。
以情感为基础,沟通师生之间的思想,适应大学生的心理活动过程。
学生与老师之间并无大的不可解决的矛盾,多数都是由于不理解或者沟通不到位造成的,知道原因问题也就好解决了。
作为我们学生,在心底里对于老师是尊敬的。
起码我是这样。
浅谈构建和谐校园的措施方法“构建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载体,使学校发展不断呈现出协调、均衡、有序的态势。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集中体现。
只有把“构建和谐校园”放在第一位,学校才能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创新,才能培养出更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
自己觉得“构建和谐校园”要着力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前提以人为本是和谐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的具体体现。
广大师生是学校改革发展的主体,是学校最核心的资源和提高竞争力的源泉,学校的改革发展要靠师生,改革发展的目的是为了师生,这是学校改革发展的根本点,也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立足点。
因此,“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坚持以师生为本,要为广大师生的工作和学习努力营造一种公平公正、合理有效的宽松环境和良好氛围。
为此,要在三个方面下功夫:第一,要激发师生热情。
学校要挖掘一切可以挖掘的潜力,创造一切可以创造的条件,通过合理的发展目标的确定、任务的分解、情感的投入、措施的到位,围绕如何识人、选人、用人、育人、留人来开展一切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师生的积极性,最充分地激发师生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使广大师生心情舒畅,让教职工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让学生把热情和精力集中到自己的成人成才上。
第二,要坚持共同发展。
学校应以师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开发师生的潜能,围绕师生的全面发展,实施人本管理,把师生置于学校一切工作的中心地位,并通过广大师生凝心聚力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实现师生与学校的共同发展。
第三,要贴近师生实际。
广大师生有颗积极进取的心,是学校良性发展的主体力量,要真正做到尊重师生、关心师生、理解师生、爱护师生和激励师生。
对广大教职工,除了对他们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角色期盼外,更应关注他们的身心状况。
对学生,除了对他们要像子女般的爱护外,还要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关心他们的思想、心理、学习、生活和身体情况。
浅谈公共关系与构建和谐校园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十分独到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这是由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公共关系的理论是在不断追求诚信、和谐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大力开展公共关系,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发展公共关系是转变高校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开展高校外部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高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这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生活在高校里的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一种意识。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共关系在中国的研究文献、学术著作、教育成果、实践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社会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且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突出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和谐呼唤,推动校园和谐;校园和谐保证,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建设应从校园抓起,致力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则是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学校公共关系不失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路径。
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关系,平衡利益,以达到和谐关系的一种专门实践活动。
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五层意思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客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显然,高校是公共关系主体,而客体是学生、家长以及与高校有关的社会各方面。
论学校公共关系的构建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学校教育已经成为了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学校公共关系的构建也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
学校公共关系是一种以学校为主体,以进行交流的各方为基础,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手段,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关系,达到共赢的目的的公共关系活动。
构建好学校公共关系是提高教学质量,加强学校声誉,推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从学校公共关系的概念入手,分析为何要构建好学校公共关系,并提出构建学校公共关系的策略。
一、什么是学校公共关系学校公共关系是指学校在与学生、家长、社会以及其他利益相关方的交流中,为了建立良好的关系,达到双方合作、共赢的目的而开展的一系列策略和活动。
学校公共关系的核心是建立信任关系,满足双方的利益需求,使学校与社会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学校的声誉和形象,推动学校向更好的发展方向发展。
二、为什么要构建好学校公共关系1、提高教学质量建立好学校公共关系,可以保持学校和家长、学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对教学的需求和反馈信息,提高教学质量。
另外,良好的学校公共关系有益于师生之间的交流,打造和谐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下学习。
2、提高学校形象学校公共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形象和声誉。
学校要向社会传递出良好的形象,需要与社会各界与之相关的方面合作,具有良好的互动关系。
比如高校在就业方面需要与各类企业保持联络,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企业来校招聘,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3、推进学校发展学校公共关系的好坏,还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前途。
学校需要与政府、社会机构等合作,共同推动学校向更好的发展方向。
比如学校与企业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合作研发项目,以及与政府合作修建学校设施,都有利于学校向好的方向发展。
三、构建学校公共关系的策略1、注重信息公开学校应该重视信息公开,将学校的内部管理、工作成果等信息以透明的方式公开,以增加公众对学校的信任。
学校可以通过校内网站、社交媒体、微信公众号等多渠道建立与外界的联系。
论公共关系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的作用
公共关系在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当今高校发展的背景下,高校要想取得成功,需要通过与内外部相关群体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首先,公共关系在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宣传作用。
通过公共关系的传播和宣传,高校可以向内部和外部相关群体宣传高校的特色和优势,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高校,提高高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同时,公共关系也可以帮助高校树立积极、健康的形象,树立高校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形象,从而在各方面得到更好的认可和支持。
其次,公共关系在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沟通作用。
通过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高校可以与内外部相关群体保持密切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各方面的需求和反馈,解决各类问题和纠纷,增进各方面的互信和合作,促进高校和谐发展。
公共关系还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起健康、和谐、积极的内部沟通机制,增强高校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最后,公共关系在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起到了重要的协调作用。
高校作为一个复杂的组织体系,需要与各种相关群体协调合作,共同推进高校发展。
公共关系可以帮助高校建立起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和合作,避免出现内部矛盾和纷争,从而增进高校的稳定和发展。
综上所述,公共关系在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校需要重视公共关系的建立和维护,加强与内外部相关群体的沟通和合作,推动高校向更加和谐、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同时,高校还需要注重公共关系的创新和提升,通过不断完善公共关系的策略和手段,实现高校形象的持续提升和优化。
浅谈和谐校园的构建——学习《学校管理学》有感支口实验学校李尚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题。
学校作为地方社会文明建设特别是和谐文化建设的窗口,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
这就客观地要求学校管理要以建设和谐校园为宗旨,努力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
一、建设法治校园,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现代政治学和经济学认为, “制度永远是第一位的”。
学校管理依然如此,“没有规矩则不成方圆”,只有严格实施依法治校,建设法治校园,才能保证学校秩序稳定,教育教学工作规范运行。
建设法治校园,要做到普法先行,化法为规、有规必依、违规必究。
普法先行,是说依法治校要以普法为基础。
要将“五五”普法作为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建立起适合新时期要求的校园法制宣传教育机制。
一方面,要将法制教育纳入素质教育范畴,让法制教育进计划、进课堂、进生活、进头脑,教育学生从小养成懂法守纪、遵规自律的良好品质。
另一方面,要加强法制教育制度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和资源开发,构建起法制教育的有效保障机制。
化法为规,要求学校要抓好建章立制工作,逐步建立起切合学校自身实际的规章制度,使学校管理各项工作有章可循。
建立规章制度既要遵从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又要符合学校自身发展需要;要发扬民主,充分依靠全校教职工的力量;要随国家法制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注重时代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有规必依,是指学校一切机构、部门、团体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办事。
学校管理者要带头依规行政,自觉在学校规章制度范围内活动;教职员工要坚持依规执教,主动以规章制度为行为准则;学生要做到依规治学,按《中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有关规定从事学习、生活及其社会活动。
落实制度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到及时、正确、合法、公正、到位,学校领导干部要起好带头作用,要求师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在制度面前绝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群体和个人的存在。
一、谈论和谐校园建设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教育的要求也日渐提高。
走进校园,和谐校园建设已经成为了各大高等院校和中学的重要任务。
比起较为宿命论的看法和谐环境是由自然环境主导和支配而形成的,活跃的校园文化,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及现代的设施环境都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经历和大量资料,探讨当前我国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高校已经开始了和谐校园建设,尤其是在新建的高校中,和谐校园建设得更加完善。
可以说,和谐校园建设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
什么是和谐校园建设?和谐校园建设是指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为基础,依据教育的规律,因材施教、多样化发展,切实保障学生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全面而有序的发展环境的一种建设活动。
一、加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和谐校园建设的核心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是学校的灵魂,它促进了师生间的和谐关系,也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要想创造和谐的校园文化,建设“平等、和谐、诚信、务实、和谐”的校园文化,便是切实可行的途径。
实现这一目标,应建立正确的校园文化价值观,注重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注重师生间的相互尊重和学生间的友爱互助,还要加强师生沟通交流,以及开展各类富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推动和谐校园文化由虚向实落地生根。
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建设学校是一个大家庭,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营造和谐校园至关重要。
学校应该加强和谐师生关系建设,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审美能力,保证学生心理健康,遏制各种不良行为的发生。
孔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
”学生可以从老师身上学到许多实用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从而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取得更好的成绩。
三、提升和谐校园设施环境如今的高校都十分讲究软硬件环境的建设,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除了上述的两个因素,硬件设施的完善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图书馆、实验楼、校园绿地等都属于和谐校园设施环境,这对于学生成长和日常生活也有非常重大的影响。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长应该把构建和谐校园、争取学校更大的发展空间作为自己不懈的追求!什么是和谐校园?我看“和谐”,就是自然的默契!就是团结的氛围!就是协调一致的旋律!只有校园和谐,学校才能健康向前发展;只有在和谐中,教师才能全身心地去抓教学工作,学生才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师生的教与学才会步调一致。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的校园呢?一、以师资建设为根本,奠和谐校园之基石教职工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施者,是创建和谐校园的主体力量,因此,加强教工队伍建设,构建和谐人际关系是保证创建和谐校园目标得以实现的根本。
近年来,我校以政治学习、教师民主生活会等活动为载体,以师德、师魂、师能建设为主要内容,多途径、多渠道地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教学业务能力。
1.爱心满怀聚人心为努力创设和谐、宽松的学校工作环境,近年来我们坚持把“三爱”贯穿在教育管理的全过程,善待和关心每一位教师,能以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情感管理让教师觉得可亲、可敬、可近,以情治校,以情感人,学会热情关心人、充分信任人、诚恳对待人、善于激励人。
学校大力提倡同心同德、团结乐群的协作精神,努力营造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积极创设宽容、公平与公正的和谐竞争氛围。
再次,我们还在政治上、工作上关心体贴教师。
学校本着政治上严要求,思想上高标准,业务上压担子的措施培养骨干教师,每年都有业务骨干加入党组织。
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学校“抓苗子,搭台子,引路子”,长年聘请顾问进行跟踪培养,并依据教师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发展目标。
对于教师的任用,我们注意人尽其才,量才用人,决不“一棍子”将人打到底,而是充分挖掘和发挥每一位教师自身才能上的优势,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
2.“三感”培养塑师魂在“师魂”塑造上,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宽广厚实的业务知识,强调教师的三“感”培养:(1)责任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要明确自己岗位职责究竟是什么,尽责尽职是对学生负责,是对学校负责,也是对社会负责,更是对自己负责,履行职责是每一个教师应尽的“本份”。
也谈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校园氛围是每个学校都应该努力实现的目标。
和谐校园不仅仅是指学校内部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更意味着学校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和谐共处。
一个和谐的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是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的缩影。
那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让学校成为一个积极向上、互相尊重、包容多样的地方呢?下面我们将探讨一下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第一,注重师生关系的融洽。
师生关系是校园和谐的基础。
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生活。
学生也应该尊敬老师,尊重学校规章制度,保持良好的纪律,共同维护学校的和谐秩序。
建立师生之间的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有助于增加师生之间的信任,使师生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第二,重视学生心理健康。
学校应该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
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惑,需要有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进行指导和帮助。
只有保障学生的心理健康,才能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倡导友爱与包容。
在校园中,学校应该倡导友爱和包容的氛围。
学校应该关注学生之间的友情相处,鼓励学生互帮互助,学会从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学校还应该教育学生要包容多样性,尊重每个人的不同,不歧视特定的群体。
只有在友爱与包容的氛围中,学校才能构建和谐的校园。
第四,强化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校园和谐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和良好行为习惯。
只有通过严格的道德教育,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有助于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五,加强家校合作。
家校合作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之一。
学校和家庭是学生成长道路上两个重要的支持系统。
学校要与家长保持沟通,加强互相理解,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家长要积极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与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品行,助力学校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
第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
浅谈如何构建和谐校园构建和谐学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要求,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和谐学校主要是指以和谐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以学校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以学生、教师、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的学校要依靠和谐的管理。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学校全体师生共同的奋斗目标。
一、和谐校园的特征及意义和谐校园应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民主法治就是民主办学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校得到贯彻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学校各方面的利益得到妥善协调,各种矛盾得到正确处理,学校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诚信友爱,就是学校人与人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教师、学生和学校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学校管理机制健全、制度完善,教职工队伍结构科学合理,教学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校秩序良好,师生安居乐业,学校安定团结,教职工工作学习生活环境良好;和谐发展,和谐是前提,发展是目的。
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只有和谐才能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才能调动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高校事业的发展。
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和谐,是人类孜孜一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直不懈追求的目标。
社会由众多单位组成,只有各单位和谐,社会才能和谐。
学校集中了社会众多精英群体,应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骨干和带头作用,走在前面。
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高校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更需要构建以人为本的和谐校园。
因为学校是社会文明、精神文明的集散地,是学术交流的良好平台,是传授知识,发明创造,推动人类进步的引擎。
公共关系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公共关系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应用公共关系是指人员与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管理活动。
在学校教育事业中,公共关系的应用不仅体现在与家长、学生的关系上,也与教育管理、社会沟通等方面紧密相关。
本文将浅谈公共关系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应用,探讨其重要性及实施效果。
一、公共关系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重要性1. 促进学校与家长、学生之间的沟通学校是家长和学生的重要社会单位,而沟通是建立和谐关系的基础。
通过良好的公共关系,学校能够及时向家长传递学生的学习情况、学校的教育理念等信息,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了解和信任。
同时,学校也能通过公共关系的应用,了解家长和学生的需求和反馈,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2. 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在学校教育事业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公共关系的应用,学校能够关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支持和教学指导,加强与教师的沟通,提供及时反馈和支持,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3. 构建学校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
通过公共关系的应用,学校能够主动与社会各界进行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为学校的教育事业提供支持和保障。
同时,学校也能通过公共关系与社会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提高学校的社会影响力和形象,增加社会对学校教育的支持。
二、公共关系在学校教育事业中的具体应用1. 建立学校的形象和品牌学校的形象和品牌是公众对学校的认知和评价,也是学校的象征。
通过公共关系的应用,学校能够加强对外宣传,向社会传递学校的优势和特色,并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和竞赛等形式,展示学校的教育成果和学生的风采,进一步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和品牌。
2.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家长是学生教育的第一责任人,与家长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对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改进至关重要。
通过公共关系的应用,学校能够建立家长工作委员会或家长学校等形式,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征求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教育目标和计划,增加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参与感和满意度。
・优化管理策略・公共关系教学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作用陕西中医药大学 马小卫摘 要:构建和谐校园是学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运用公共关系的学科特点,发挥学校的职能作用对学生进 行教育,不但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还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校园内部的安全得到了保障。
校园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环境之一,建设和谐的校园环境也能促进和谐社会的稳步发展。
关键词:公共关系 学校 和谐校园 作用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7-0079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开设公共关系课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所谓公共关系就是指组织机构与公众环境之间的沟通与传播关系,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两者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互相作用。
学校是公共关系中的主体,学生则是公共关系中的客体。
公共关系的根本目的是将两种事物相互作用,从而推动主体更好地进行发展。
公共关系中的核心是塑造主体的形象,主客体通过进行互动,从而获得公众的支持。
主客体之间若能形成良好的关系,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重要步骤之一。
二、公共关系教学在和谐校园建设中的具体应用学校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教书育人,通过对学生进行公共关系学科的教育,营造出公平正义、和谐友爱的和谐校园环境,这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十分必要。
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公共关系教学建设和谐校园中的重要作用进行论述。
1.树立并强化公关意识。
教育工作者、学生以及后勤保障人员是学校内部公共关系的主体,教育工作者要如何教育学生,创新教育模式,提高教学的效率,都需要有较强的公关意识。
学校领导和各个部门的负责人要首先树立强烈的公关意识,善于协调学校内部的公共关系,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做出表率,坚持用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学校内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处理上下级之间的关系。
要明确自己的形象代表着学校的形象,要克服官僚主义作风,自觉地向学生宣传学校的规章制度。
学生作为学校日常生活的主体,在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理论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公共关系思维,增强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
浅谈公共关系与建设高职院校和谐校园系别 09级外语系语言四班姓名刘春艳学号 0940501424摘要:公共关系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具有十分独到的地位和突出的作用,这是由于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所决定的。
公共关系的理论是在不断追求诚信、和谐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
大力开展公共关系,树立高校良好形象,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发展公共关系是转变高校管理职能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开展高校外部公共关系,为构建和谐校园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关键字:公共关系校园和谐社会内涵一、引言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构建社会各个层面的和谐为基础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类型,高职院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二、公共关系和和谐校园的基本内涵(一)公共关系的基本内涵: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运用传播手段,与公众进行双向沟通,塑造组织形象,协调关系,平衡利益,以达到和谐关系的一种专门实践活动。
这个定义至少包含以下五层意思1,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主客之间的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显然,高校是公共关系主体,而客体是学生、家长以及与高校有关的社会各方面。
2、公共关系的目的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社会组织开展任何活动都是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的,公共关系活动也离不开这点,高校要生存和发展,教学质量是首位,只有优质的教学质量才能吸引更多的优秀考生报读。
3、公共关系的核心工作是塑造组织形象,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公众,公众的认可程度或评价差异直接关系组织形象。
因此,公共关系工作的核心是实现主客体之间利益的双赢。
4、公共关系手段是传播,与公众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主客体之间通过一定的介质进行对话,以获得公众的理解和支持。
5、公共关系的最终工作是实现主客体之间良好的关系,实现社会的和谐,公关学者王乐夫说“公共关系是一种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经营管理艺术”。
因此,公共关系注重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从人心上下功夫。
(二)、和谐校园的内涵和谐作为一种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精髓,中华文化是和谐精神可以归纳为“和而不同。
求同存异”。
也就是说,和谐不是指完全统一,而是事物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状态,具体延伸到学校,主要是指学校协调、均衡、有序的发展态势。
学校是由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辅人员组成的按照一定规范。
相互联系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
和谐校园是学校结构、质量、效益、规模和速度等要素的和谐发展,是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和而不同、互相尊重、平等互利、团结友爱,既包括个人与个人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也包括个人与群体之间的关系和谐。
和谐校园是自我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
三、公共关系对于高职院校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性和谐,包括公正、民主、诚信、认同、和睦等几个方面。
校园和谐是指学校的一种协调、平衡、有序发展的态势,学校内部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其主要表现为校园组织结构要素的和谐、教育环境的和谐、教师间人际关系的和谐、学生间人际关系的和谐,以及自我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和谐等等。
建设和谐校园,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努力形成以和为真、以和为善、以和为美、以和为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提高师生员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就是要倡导和弘扬“和谐”精神,要有和美与共的情怀,和衷共济的情志,和悦自适的情操, 不断促进人的自我超越与全面发展;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科学发展,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师生创造活力,把学校建设成师生成长的摇篮、精神的家园、生活的乐园,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正式提出了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目标,高校是社会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这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重大任务,生活在高校里的教职员工和大学生群体是整个社会本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社会必然要求建设一个协调发展、文明高雅、融洽祥和、教师安居乐业、学生健康成长的和谐校园。
公共关系作为一门学科、一种意识。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公共关系在中国的研究文献、学术著作、教育成果、实践活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为社会个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且在构建高校和谐校园中具有突出作用。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
构建和谐社会落实到学校就是构建和谐校园。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和谐呼唤,推动校园和谐;校园和谐保证,促进社会和谐。
和谐社会的建设应从校园抓起,致力于和谐校园的构建。
如何达成这一目标则是摆在面前的迫切问题,学校公共关系不失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要路径。
四、建设和谐校园是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的使命与责任所谓和谐校园就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校园应当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文明校园。
和谐校园的建设要求学校内部各种关系融洽和谐。
高校师生之间的互动性若充分应用公共关系的沟通、协调、传播等功能,发挥其作用,将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校公共关系是指以学校为主题,有计划的运用传播手段,使学校和公众之间相互了解和支持,创造最佳教育环境,达成共同追求的教育目标,提高学校形象和声誉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公共关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要调动师生员工的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其目的就是要建立、维持和发展学校与内部公众之间关系的总体协调,确保学校的方针政策能够顺利贯彻,并通过完成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任务,树立学校的良好形象,提高学校的美誉度。
显然,学校公共关系的这种价值追求与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是完全相契合的。
可以说建设和谐校园是我国高校公共关系的历史使命与责任。
五、高校的综合管理部门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担负着桥梁和纽带作用目前,我国各高等学校设置专门公共关系机构的还比较少见。
在这种情况下,各类高校的办公室由于其职能的特殊性,充分运用公共关系这种特殊的管理资源的重任,首当其冲地落在其头上,因为它比学校组织中的其他部门更具有行使公共关系职能的便利条件和内外公众较高程度的认可基础。
公共关系作为内求团结、外求发展的一种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已被广泛会等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如实向师生公众宣传学校的有关方针政策、某一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重大的校内活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这样可以赢得师生的认同和支持,进而提高学校在师生心目中的地位。
在沟通的时候要做到深入群众,掌握实情,从实际出发,从师生利益出发,了解有关部门所需情况。
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对待,不能报喜不报忧,特别是在危机事件中,学校要始终讲真话,即使事实是残酷的,但是自己讲总比别人讲要好,这样有利于提高校务的透明度。
学校公关传播要围绕“平衡理论”进行,在沟通的同时充分考虑到不同公众的心理因素,采取多种沟通方式,将直接沟通与间接沟通结合起来,将正式沟通同非正式沟通结合起来,做到综合运用。
其次,学校应全方位开拓民意沟通渠道,保障师生民主权利的实现。
在一些具体的决策方面,尤其是涉及到师生的权利义务的事务,师生具有参与学校事务的权利。
高校在与师生的信息交流中,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让广大师生的知情权得以落实,广大师生才能理解学校的政策与行动,进而支持学校的政策与行动。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更要加快学校工作的透明度,保障师生对学校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方位开拓民意沟通渠道。
再者,公关工作也要做到社会评价与内部评价的一致性,注重短期与长期效应的一致性,才能展现和谐的校园。
学院已不再是与世无争,历史将高校推到前台,我们必须手握科技,提高实力向前发展,才能逐步创建和谐的校园,文明的校园。
利用公关方式构建和谐校园势在必行。
六、结语构建和谐校园,既是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探索和实践。
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和谐校园的构建有五个基本要素——人、事、物、景、情的和谐。
学校的组织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奖优罚劣的机制的健全和谐,是维系校园和谐可持续性发展的保障。
因此,充分利用公关关系的有效性协调开展、运筹,来建设和谐的校园,让校园的每一寸地方,洒满灿烂的人文之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关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要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作为社会组成的每一部分都需要和谐。
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高校健康、持续、协调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1]段建国,孟根龙.构建大学和谐校园理论与实践[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2]陈宗贵.关于推进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33).[3]肖辉. 实用公共关系学 [M].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230-234.[4]徐双敏.公共部门公共关系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86.[5]张践公共关系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3[6]钟文先,杨波光. 公共关系学 [M]. 中国大地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