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3
2023年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通用5篇)中医师承每月心得体会1之前的我对自己的医术缺乏信心,已故中医大家岳美中先生曾说:“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处可误人”。
我曾问自己:“我能像老师们一样看病吗?”也许是命运的安排,在我疑惑的时候,我去__参加了为期5周的纯中医义诊服务。
在师兄们的带领下,加上我们从国内带去的中药饮片,我见证了一次又一次以纯中医的方法救人活命,看到了许多病人从中医药学这一个伟大的宝库中获得了健康,也让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个青年中医师应有的目标和责任。
这个体验鼓励我读研读博,更深一步探索经典的魅力。
我认为,作为一个学生,真正的跟诊是你有一个辨证论治的思索过程。
首先,收集到患者四诊信息后,会在你脑海中出现第一个病机,然后去思考这个病机和你收集到的四诊信息是否相符合。
如果不符合,那就可能是另一个病机了,应再次把病机和四诊信息相匹配,重复这种过程几次,就大致可以找到病人的真正病机了。
其次,你再想一下,这个病机可用什么方呢?《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方剂学里有相对应的方药吗?而不是看老师用了什么方药,重点是你要有这种思考的过程。
到了这个阶段,千万不要去看老师的方,因为可能会影响你的思维。
因为有可能老师看病太快了,他的辨证论治思维过程太熟了,你追也追不上。
多多训练这种思维过程,比你抄了或背了某中医老师专门治某病的常用方更好。
因为中医自古就不分科,最多就分个骨伤与外伤杂病,所谓的外伤就是外感病,所谓的杂病就是内、外、妇、儿等,全都是一以贯之,全都依赖中医的辨证论治思维。
如果连辨证这一步都没有走好,如何论治?要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去提升自己。
首先,学习中医经典,最好是先看原文。
至于版本的问题,我觉得对一个连辨证论治都不太明白的人来说,就先别了解,少走一些不应该走的路。
其次,阅读条文的时候,我们要去想象自己就是在看病。
条文显示的是一个病人的病情,想象自己就是个医生,一边看着条文,一边去学习如何分析。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系列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
中医师承是中国传统中医的教育模式之一,是指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学习中医,通过跟随有资质的中医师学习,逐渐掌握中医知识和技能,最终成为合格的中医师。
以下是我在中医师承学习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 尊重师承制度:中医师承是中国传统医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传承中华文化、弘扬中医技术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必须尊重师承制度,尊重师承期间的学习和训练,遵守相关规定和纪律,做到尊重传统、尊重老师、尊重患者。
2. 勤奋学习:中医师承学习需要长期的学习和实践,需要患者和医生共同努力。
作为一名中医师承学生,我们应该勤奋学习,不断探索和实践,掌握中医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3. 注重实践:中医师承学习不仅仅是学习中医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
在师承期间,我们需要注重实践,通过实践掌握中医技能,积累实践经验,提高治疗效果。
4. 尊重老师:中医师承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我们最重要的导师。
我们应该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理论和实践经验,认真学习和领悟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5. 保持耐心:中医师承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需要我们保持耐心和恒心。
在师承期间,可能会出现学习困难、实践效果不理想等情况,但我们要保持耐心和信心,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坚持学习和实践,最终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医师。
中医师承学习是中国传统中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尊重师承制度,勤奋学习,注重实践,尊重老师,保持耐心,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中国传统医学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涵盖广泛的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
作为中医师承的传承者,我有幸拜师学艺,并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作为一名中医学学徒的经历和感悟。
第一部分:拜师入门作为一名中医学生,拜师学艺是必不可少的一步。
一位导师对我的启迪至关重要。
我的导师,是一位极富经验和智慧的中医师。
在拜师之初,我深感以自身医术的浅薄而不堪一用。
然而,我的导师却耐心地引导着我,教我中医的基本理论和诊断方法。
他对我的悉心教导使我倍感荣幸,并且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医的精髓。
第二部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是“治未病”,即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来预防和治疗疾病。
我明白只有理论灵活运用于实践中,才能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我从导师那里学到了许多实用的方法和技巧,例如针灸、中药煎煮、脉诊等。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反思,我逐渐提高了自己的医术水平,并且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中医学的博大精深。
第三部分:医德与患者关系中医师承注重医德的培养与发扬。
传统中医强调的是“仁心”,即用充满慈悲之心对待患者。
在与患者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们的痛苦和困惑,并且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患者的信任和满意是我最大的回报,这更加激励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和实践。
同时,正确认识和维护医患关系也是中医的一部分。
通过与导师的讨论和心得交流,我意识到了在处理医患关系中的重要性,如何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共同合作。
第四部分:中医师承的责任作为一名中医师承的传承者,我深感责任重大。
传统医学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应该承担起保护和传承的责任。
我相信只有深入学习和实践,精益求精,才能更好地弘扬中医传统。
同时,我也感谢我的导师给予我如此难得的知识和指导,我将尽力传承并发扬这一宝贵的医学遗产。
结语:通过师承学习中医,我深刻理解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的内涵。
拜师学艺是我医学道路上重要的一步,通过与导师的交流和学习,我成长为一名更加自信和懂得怀抱患者的中医师承。
中医师承跟师每月心得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深知承传师承的重要性。
每个月,我都会和我的师父进行交流,学习新知识,分享临床经验,以及探讨中医理论。
这种每月一次的师承交流,对于我的成长和进步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师承交流中,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习到了许多传统中医的精髓。
师父通过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向我传授了许多宝贵的医术技巧和治疗方法。
这些方法在我日常的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让我能够更好地帮助病人恢复健康。
同时,师父还会向我传授一些古老的医学文献和经典著作,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理论,提高自己的医学素养。
除了学习,师承交流还是我进行临床案例讨论的好机会。
我会将一些复杂的病例带给师父,和他一起分析病情,讨论治疗方案。
师父会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和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解决临床难题。
这种交流不仅让我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更加得心应手,也提高了我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师承交流中,我还能够和师父一起探讨一些新的医学理论和研究成果。
师父会向我介绍一些最新的医学研究成果,让我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同时,我也会向师父介绍一些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和他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这种双向的交流,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提高自己的临床能力。
总的来说,每月一次的师承交流对于我来说意义重大。
在这种交流中,我不仅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医学知识,还能够和师父一起讨论临床问题,提高自己的医学水平。
师承交流让我感受到了传统中医的魅力,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走好中医这条道路的决心。
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中医传统发扬光大,让更多的人受益于中医的治疗。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通用26篇)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学习心得体会篇1光阴荏苒,不知不觉自己从医已经十余个年头了,有幸师从于名老中医尹华荣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终生!在临床实践中,尹老师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颈肩腰腿疾病及疑难杂病。
在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深地体会到尹老师是一位博学的老师,他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用于指导学生的工作,使我开拓了思路,活跃了思维,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逐步提高了诊疗技术,坚定了对中医药的信心。
从尹老师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对古老的中医及其发展前景充满了信心。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医学在现代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蓬勃发展,而中医至今已经几千年了,是古代医学。
有人认为,中医是几千年前的产物,与今天的现代化格格不入,学习中医是过时的,甚至是历史的倒退。
虽然,中医经典理论是陈旧的,但典籍中不少看来是旧的内容,却能够发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汤是1000多年前《伤寒论》中的方子,在现代西医治疗基础上治疗急性胰腺炎疗效就很好。
又如令现代医学棘手的冠心病,西医治疗需长期服药、副作用较大,用中医药的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有好的疗效。
尹老师用大剂量黄芪治疗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温补肾阳药治疗骨质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师从尹老师后,我的学习态度不一样了。
过去在学校是在“填鸭式”的学习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记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书本的内容全部背下来,待考试时一字不漏地默写出来,便大功告成,学习是被动的,以分数作为目标,毫无乐趣可言。
而今,跟从尹老师临床实践,以医好病人为目标,尹老师善于把自己行医多年的临床诊疗经验上升为理论,使我逐渐“开窍”。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整理中医师承跟师是传统中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与有丰富临床经验和学术造诣的师傅学习,传承中医学问。
我在中医师承跟师过程中,深感师傅的谆谆教诲和精湛技艺对我的成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在中医师承跟师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师傅的经验是无法取代的。
师傅经过多年的从业经历,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学术知识,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在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中医学问的博大精深之处。
师傅不仅能够熟练地运用中医四诊方法辨别病情,还能根据病情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他们的临床经验是通过实践积累而来的,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和指导性,对我日后的临床实践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其次,师傅的传承精神是值得我学习的。
在我跟随师傅学习的过程中,他们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是以身作则,教会我如何做一个优秀的中医师。
他们执着于中医学问的传承和发扬,致力于将中医文化推广给更多的人。
师傅们坚守中医的根本理念,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细致入微的治疗,并且始终保持着敬业精神和对待病人的谦虚态度。
这种传承精神无疑是我们新一代中医师应当学习的典范。
再次,师傅的教诲和指导对于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师傅们不仅给予我专业知识的传授,还不厌其烦地指导我在临床实践中的操作方法和技巧。
他们严格要求我的临床表达和病例分析,帮助我做到了缜密的思维和精准的辨证。
师傅们还带我参与了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治,让我亲身体验到了中医治疗的独特魅力。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诲,将会对我今后的临床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最后,师傅与学徒之间的师生情谊是中医师承跟师过程中一种无法言喻的珍贵财富。
在和师傅的学习交流中,我感受到了师傅对我的关心和帮助。
他们不仅给我传授了中医的学问,还关心我个人的成长和发展。
在我遇到困难和疑惑时,他们总是耐心地倾听和解答。
这种师生情谊让我感到温暖和鼓励,也激发了我对中医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总之,中医师承跟师是我作为中医学子的重要经历,这段时光对我个人和职业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千百年的发展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跟随中医师学习,不仅可以学到丰富的医学知识,更能领悟到中医医术的精髓和医者仁心的价值观。
在跟师的过程中,我有幸学习到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下面我将分享我在跟师过程中的12篇中医心得体会。
1. 尊师重道,学习中医要尊师重道,虚心向师,虚怀若谷。
中医师不仅是医术的传承者,更是医德的典范。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师德的重要性,只有尊重师长,才能学到真正的医道。
2. 勤学苦练,中医医术渊博,需要勤奋学习和刻苦钻研。
跟师期间,我每天都会认真学习医书和课堂知识,同时通过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医术水平。
3. 以病为师,中医强调以病为师,重视临床实践。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通过观察、问诊、望闻问切等方法来诊断疾病,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4. 顺应自然,中医强调顺应自然,重视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
在跟师期间,我学会了如何根据四时五脏六腑的理论来调理身体,使身体恢复健康。
5. 注重饮食,中医强调饮食养生,认为“药食同源”。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关于饮食调理的知识,如何根据体质和疾病来调整饮食,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6. 以德为先,中医强调医者仁心,以德为先。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慈悲之心对待患者,用真诚之心对待医学,用责任之心对待医德。
7. 治未病先防,中医强调治未病先防,注重预防保健。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许多关于预防保健的知识,如何通过调整饮食、锻炼身体、调整作息等方法来预防疾病的发生。
8. 谦虚谨慎,中医师要谦虚谨慎,不可妄自菲薄。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要虚心向师,同时也要对患者负责任,不可轻举妄动。
9. 重视精神文化,中医强调精神文化的重要性。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要注重培养自己的精神文化修养,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
10. 尊重患者,中医强调尊重患者,关爱患者。
在跟师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用真诚之心对待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和隐私,给予患者最大的关怀和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怎么写8篇中医师承,传承中医传统。
作为中医师学习重要形式,意义非凡。
跟师学习在师承过程中至关重要。
师者,传医术、授经验。
学者,虚心求教、勤奋钻研。
通过跟师,感悟中医精髓,传承古老智慧,为中医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让中医瑰宝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
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一些有关于中医师承心得体会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1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统师徒传承的方式之一,也是中医师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
跟师学习是中医师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以下是我个人的心得体会:1、选择好的导师非常重要。
好的导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素质: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能够指导你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技巧,让你能够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
能够为你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帮助你实现中医师承的.目标。
能够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你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2、跟师学习要勤奋认真。
中医师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不断的学习和实践。
因此,我们要勤奋认真,认真学习导师传授的知识和技巧,不断练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疗效。
3、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
跟师学习期间,我们要尊重导师,认真听从导师的指导,遵守学习纪律和规定,尊重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
4、要善于交流和沟通。
中医师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交流和沟通,分享经验和心得,互相学习和提高。
同时,我们要善于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与导师和其他学员进行探讨和协商,以实现共同提高的目标。
总结起来,中医师承是一个艰辛而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坚持。
通过跟师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掌握中医知识,提高疗效,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医师承心得体会2 中医是我国古老而独特的医学体系,经过数千年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治疗方法和经验。
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有幸能够接触到这宝贵的医学遗产,通过师承的方式学习并实践中医。
2023最新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6篇)(完整文档)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体会篇一祖国医学浩如烟海,必须持之以恒,勤奋苦读,才能学到中医的真髓。
要从浅处起步,妙在浅而易知,从易处入门,从基础开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发展,要有地学习经典著作,如《内经》、《难经》、《伤寒》、《金匮》、《温病条辨》等,先是粗读、泛读,了解全貌,找出重点,然后更精细地将诵、释、体会三者互用,深谙医理,探求经旨,最后客观地将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施于临床,指导实践。
这种由浅入深,从源到流,呈阶梯式递增的学习方法,深为任氏所推崇,他说:“循序渐进是一种学习方法,也是一个不能违背的客观规律,遵循一规律,则必有所获,若反之则欲速而不达。
”(二)熟读精思,妙识通圆医乃活人之术,学不熟何以知医?术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对医者最起码的要求。
任氏强调,医者对医理要博熟精深,对医技要熟练精湛,运用要灵活、准确、精当,因此,要求我们要精勤不倦,深入钻研,对中医重要的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要熟读背诵,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
只有熟,才能心领神会,窥其奥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领,妙识通圆。
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圆活!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应常变而法不穷,明其理而更显其妙。
坚持读书,虚心学习,字斟句酌,熟读精思医理精熟,医技精湛,我们是我们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学,每于临证之中,常根据实际病例,熟练准确地引经据典。
如有一患者每夜发烧二小时许,历经数医,久治不愈。
然任继学诊毕,曰:“此有瘀血。
”并明确指出《医林改错》有记载,遂遣方投药,一药而愈。
事后,经查阅,才深为其准确无误而惊叹。
对中医的重要理论和经典著作的精辟之处,已能熟练的成诵和正确的解释,这只是登上了一个阶梯,尚需进一步努力,刻苦钻研,不断强化,并强调坚持反思,总结规律,才能巩固。
他说:“读书最忌不求甚解,博杂不精,随学随忘,不加总结。
”他主张:温故而知新。
温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复研讨,有所得辄记之,并验之于临床,只有这样,才能由熟而精,妙识圆通,有所创见,推陈出新。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作为一名中医师,我深知中医学源远流长,传承至今。
为了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医,我追寻着一位传统中医学大师作为我的承跟师,并跟随他的教诲和榜样进行学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获得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
首先,广泛而系统地学习是承跟师给我的第一课。
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我的承跟师不仅注重学习中医经典著作,也注重其他相关学科的学习,如中西医结合、中医内科、外科等。
他认为,对于一名优秀的中医师来说,必须具备广博的知识储备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学。
因此,我被鼓励积极参与各种学术研讨会和医学讲座,与其他领域的专业人才交流和互动。
这样的学习方式使我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医学,也让我意识到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是发展中医学的必经之路。
其次,传统经典的学习和运用是中医承跟师心得的核心。
在中医学的研究中,传统经典是学习和应用的重中之重。
我的承跟师要求我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进行系统学习,并注重理解其中的思想和理论。
他强调,亲自阅读经典著作,并在临床实践中灵活应用,是成为一位优秀中医师的基础。
通过学习经典文献,我逐渐体会到其中蕴含的中医理论和思想,及其对中医实践的指导作用。
第三,承跟师要求我追求患者的整体观念。
中医学强调“治未病”,即在疾病未发作的初级阶段就进行干预和调理。
我的承跟师告诉我,中医师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脉诊、舌诊等,了解患者的整体状况和病理变化。
他教导我,要具备综合分析和判断的能力,从中医特色的角度出发,找到问题的根源,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这种整体观念的追求使我在临床实践中注重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因素的调整,推行针灸、草药疗法和中医调养等预防和治疗手段。
最后,踏实勤奋的态度是承跟师给我的重要教诲。
中医学的学习需要时间和耐心,而成为一名出色的中医师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的承跟师不仅是学术导师,更是一位榜样。
他勤奋好学、谦虚谨慎,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一个患者。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5篇)中医跟师心得体会1我们所到科室都有一个切身体会,那就是整洁安静,窗明几净,病房管理规范,即使有病人加床也没有闹哄哄的感觉,护士基本不出病房,医护配合、分工明确、细致、敬业、和谐,在保证疗效的基础上,中医传承观念强,中医治疗项目形成解决问题的常规,注重健康教育,病人对各种治疗护理依从性强,这都得益于科学的管理方法,不断改进完善的工作流程,各项制度措施抓铁有痕的落到了实处。
为方便病人,在门诊和病房楼都设有自动售货机,门诊还设立了atm取款机,可以24小时服务,营养餐厅配餐送餐服务,点滴处体现出服务品质。
通过短短几天的“走学”经历,开阔了眼界,转变了理念,坚定了信心,提升了对中医药的'认识,有些科室已经开始把学到的技术运用到了工作中。
在回来后组织的座谈中大家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收获很大,收获了宝贵的经验,真诚的友情,只是由于时间短、任务重,有些内涵还没有系统学习,我们“走学团”相约争取下次再有机会相聚“走学”,为我院的发展建设,为我们共同的中医事业再添浓墨重彩的一笔!研修期间,我们按照由公共管理、教育管理及人文素养三大知识模块组成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强化学习。
可以说,这期研修班起点高、模式新颖、效果良好。
整个课程体系设计科学合理,既关注了当今公共管理和理论前沿,又关注了教育管理的工作实际,既有前瞻的视野,又有丰富的案例分析。
虽然本期研修班只有短短的17天时间,但我觉得感触很多,收获也很大。
下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汇报一下个人的感受:中医跟师心得体会2第一段:引言(200字)。
中医妇科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治疗妇科疾病。
作为一名学生,我有幸跟随中医妇科师父学习,获得了宝贵的经验与知识。
在跟师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了师父为人师者的崇高责任和中医妇科的广阔深奥。
通过跟师的经历,我对中医妇科的重要性、临床应用和传承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第二段:认识中医妇科(200字)。
跟师的起初,我并未真正理解中医妇科的意义。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中医,一门古老而神秘的医学体系,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健康智慧。
很幸运,我能够踏上中医师承之路,跟随师父学习中医的精髓。
这段经历,不仅让我在医术上有所长进,更让我对中医文化有了更深的领悟。
我的师父是一位德高望重、医术精湛的中医大家。
初见师父时,他那儒雅的气质和对中医的深厚情感便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师父常说:“中医之学,博大精深,非用心体悟不可得。
”从那一刻起,我便深知这将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收获的旅程。
跟师学习的日子里,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诊断的精妙。
师父在望闻问切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高超的技艺。
望诊时,师父能从患者的面色、神态、舌苔等细微之处洞察病情;闻诊中,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呼吸,辨别其脏腑的盛衰;问诊时,师父总是耐心细致,善于引导患者说出关键信息;切诊时,师父手指下的脉象仿佛在诉说着身体的秘密。
记得有一次,一位患者前来就诊,自述头晕乏力、食欲不振。
师父经过仔细的望闻问切后,判断其为肝郁脾虚之证。
师父解释道:“患者面色微黄,情绪低落,舌苔薄白,脉弦细,综合这些症状,便可得出诊断。
”随后,师父开出了疏肝健脾的方剂,患者服用后症状明显改善。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准确的诊断是治疗的前提,而中医的诊断方法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
在跟师过程中,我也见识到了中药方剂的神奇。
师父对于方剂的运用可谓得心应手,常常能根据患者的病情灵活加减药物。
有一位患有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关节疼痛、肿胀,师父开出了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
师父说:“桂枝芍药知母汤本是治疗风湿历节的经典方剂,但在具体运用时,要根据患者的体质、病情的轻重以及兼证进行调整。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关节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师父还教导我,用药如用兵,要熟知每一味药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才能在组方时做到有的放矢。
除了医术,师父还注重培养我的医德。
他常说:“医者仁心,要以患者为中心,尽心尽力为他们解除病痛。
”有一次,一位贫困的患者前来求诊,师父不仅为其免费诊治,还自掏腰包为其买药。
跟师心得体会12篇中医2000字左右中医跟师心得跟师心得(一)中医的理论体系发展至今大多是在前人总结的经验基础上,而如今在学习中最缺乏的就是临床经验,以及上一辈对我们在学习中的指导和答疑,使学习完全理论化,太过于抽象而不能结合实际让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一年的跟师过程中,得到了陈明老师在学习中医方面的谆谆教导。
我现在还清晰的记得,在跟师的第一天,陈明老师和蔼地问我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更多的想了解哪方面知识。
由于陈明老师是中医科班出身,因此推荐我们背诵《医学三字经》,教导我们一定要多背多记,在中医的学习过程中记忆是基础,而且是最重要的,即使还不能完全理解书中所讲的内容精髓,但一定要靠死记硬背,这样在临床实习中才能更充分的体会到书中的旨意。
在制定了学习计划后,老师又带着我游览了整个医院,耐心的给我们讲述了关于医院的一些事迹。
在跟师过程中,能学到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
在和老师的交谈中,能了解到她在读经典学习中有什么好的方法,在自己浅层的理解上能更深层的了解,也能纠正自己理解有偏差的方面。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最宝贵的就是能得到前人的指导和教诲,在坚定自己学习目标的同时,也能加深自己的理解层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
世界上大多数伟人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成功的,之所以有了前人失败的经验,才能从更多其他的方面着手研究;也是因为有了前人成功的经验,才能让更多的人有信心坚定自己的目标,继而取得更多更好的成功。
就是因为有了前人的经验,才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取得成功,从而在成功的基础上继续向更高更深的层面研究,正是这样社会才能进步。
在我的人生轨迹当中,跟师是一项重大的收获,让我对中医学习有了更深的了解,也让我明白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往往能感受到理论知识的抽象性,让我们无法真正的理解其含义,而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实际临床中也无法充分理解其理论的含义。
因此在跟师的学习过程中,必须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功底,必须要记忆更多的理论知识,这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结合临床,更好的融入临床,在实习中更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
中医跟师心得(通用5篇)中医跟师心得篇1在这次与中医的不期而遇中,我感受到了它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底蕴。
我曾疑惑,中医的疗效从何而来?这次跟师,我想我已经找到了答案。
我在跟师的过程中,亲眼目睹了老师如何运用中医理论。
在诊断过程中,老师会详细询问症状,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和脉象,然后据此开出不同的药方。
我明白了中医不是简单地看病,而是要了解病根,找出病在身体中的位置。
通过跟师,我也了解了中医的另一个重要理念——平衡。
在老师的引导下,我认识到,身体健康的关键在于身体内部的平衡,而不仅仅是外部的症状。
这种平衡可以通过调整饮食、运动和药物来实现。
在跟师期间,我有幸亲身体验了中医的治疗方法。
针刺、艾灸、拔罐……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
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次艾灸治疗,那种温暖从身体深处散发出来,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
总的来说,这次跟师经历让我对中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同。
中医不仅是一种医学体系,更是一种生活哲学。
我认识到,中医的治疗不仅仅是医病,更是医心。
中医的理念是“未病先防,已病防变”,这种预防为主的思想让我对健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我感谢这次跟师经历,它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中医,也让我更加珍视自己的健康。
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将中医的理念融入到我的生活中,用中医的方法来保持身体的健康和平衡。
我期待,更多的人能够通过中医,找到健康的生活方式,享受生活的快乐。
中医跟师心得篇2在这次跟师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医的魅力和价值。
作为一个传统的医学体系,中医注重辨证施治,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式来了解患者的病情,并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我的导师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他擅长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如感冒、咳嗽、哮喘、胃病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医的神奇之处,也了解到了中医的原理和理论。
我导师常常强调要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治疗方案。
他认为,治疗疾病不仅要考虑病情,还要考虑患者的身体状况、心理状态、生活习惯等因素,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跟师心得体会范文(通用4篇)中医跟师范文篇1众所周知,中医是我国的国宝、国粹,几千年来为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及民族繁衍起到了重大作用。
针灸学更是我国的文化魁宝,它是一门博大精深、体系完备、内容丰富的学问,数千年来它以其独特的特点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的位臵。
针灸疗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显著、应用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它不仅受到中国人民的喜爱,也受到世界各国人们越来越多的喜爱,很多人希望了解它学习它,但是也许由于它的博大精深,很多人觉得无从学起,不知从哪入手。
我作为一名护理人员,跟随朱宝医师从事了几年中医中药和针灸的临床诊治工作,耳濡目染中医中药的神奇疗效,正如《黄帝内经》中记载“一针甫下,沉苛立起”,不由地深深迷恋上了这门古老的医术。
在几年的实践中,我院三名护理人员通过自己的学习和临床医师的指导,初步掌握了针灸、拔罐、蜡疗、熏蒸、按摩等几项中医适宜技术,并在临床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在根据我们的学习经验谈一下几点针灸疗法的体会。
一、遵从中医整体观念,强化针灸疗效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
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在临床针灸治疗中,整体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在要考虑患者的生理、心理因素,还要注意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对患者的影响。
平衡针灸创始人——北京军区总医院平衡针灸专家王文远教授认为:人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具有自身的调节修复功能。
因此,在针灸的过程中要使患者去舒适的体位,积极与患者沟通,使患者充分了解针灸疗法和疗效,解除患者心理上的顾忌和怕痛的心理,积极配合医生,以期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与平衡取得更好的疗效。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20篇1. 心得:在师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传统中医学的精髓和文化内涵,同时也了解到了中医学的不足之处,希望日后能继续不断学习、进步,为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 心得:师承不仅是知识传承,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人生观的传递,我学到的不仅仅是医术、医德,更是师傅的生活态度和处世哲学。
在师承中,我明白了为人处事的道理,感受到了传统中医文化的博大精深。
3. 心得:师傅不仅仅是一个导师,更是一个良师益友,关心指导我的同时,还为我提供了很多实践和交流的机会。
通过良好的师徒关系,我学习到了很多真正有用的知识和经验,且从中得到了很大的成长。
4. 心得:师承让我认识到中医中“治未病”的理念,即预防、调节、保健等方面的重要性。
师傅在教学过程中,每每强调中医对于身体全局的调节作用,让我明白了预防疾病才是最重要的医学研究方向。
5. 心得:在师承中,我感受到了中医理论的系统性、综合性和精准性。
师傅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和案例分析,更让我亲身接触到诊断、治疗实践的全过程,让我更加深入地体验到中医学的奥妙。
6. 心得:通过师承,我学会了如何把中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理论应用于实际中。
在师傅的指导下,不仅能够熟练掌握中药的配伍、辨证论治等技能,更能够从实践中不断总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医疗技能。
7. 心得:师承不仅学习中医学的技术和理论,更是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方式。
在师傅的传承中,我了解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厚重历史,更让我明白了自己的身份与使命,珍惜传统文化,志存高远,继续为中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8. 心得:通过师承,我领悟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与治未病的理念。
在日常生活中,我也逐渐注意保持身心健康,注重饮食、锻炼、调节情绪等方面,健康生活方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9. 心得:在师承的过程中,我深切感受到了师傅对于中医事业的热情与追求。
师傅不仅精通中医理论和技术,更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始终致力于中医传承与创新,这些精神和理念也一直激励着我前进。
中医师承跟导师心得
中医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医学传统,师承在中医传承中起到了至
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名学生和中医的导师,我对中医师承与导师
关系的心得体会如下:
1.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中医理论十分复杂,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理解和领悟。
导师
在中医实践中的经验和智慧是宝贵的财富,通过跟随导师实地操作,我深刻体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融合。
2.人格魅力的影响
导师对于中医师承的影响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和技能,更在于人
格魅力的影响。
导师的谦和、勤奋、诚实等品质都对我有着深远的
影响,这些优秀的品质也将成为我未来中医之路上的榜样。
3.师德的传承
中医的师德是中医师承和导师关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导师以
身作则,教导着我要坚守医德、尽心尽力地为患者服务。
通过与导
师的交流和示范,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成为一位有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中医师。
4.指导与自主
导师在中医师承过程中的角色既是指导者,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引导者。
他们鼓励我在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培养我独立处理疾病以及制定治疗计划的能力。
5.继承与创新的平衡
中医师承的过程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递,更是积累和创新的过程。
导师教导我尊重中医传统,同时也鼓励我对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进行思考和探索,以便融入创新的思维和方法。
中医师承与导师关系对我来说是一段宝贵的经历,它将塑造我的专业道路,并影响我在中医领域中的成长和发展。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秉承师长教诲,为中医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医师承跟师心得18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
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
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
”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
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
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
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
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
跟师心得
---乳腺增生乳腺增生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恶变的比率也在增大,是目前危害女性身心健康的主要疾患之一。
现将本病的诊治思路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乳腺增生病,究其病因,不外乎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冲任失调这三方面,由此引起肝郁气滞、痰凝血瘀、冲任失调而致病。
正如《疡科大全》曰:“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恼怒伤肝,郁结而成”;《疡科心得集》载:“乳癖由肝气不舒郁结而成”,“乳属阳明,乳中结核何以不责阳明而责肝?以阳明胃士最畏肝木,肝气有所不舒,胃见木之郁,唯恐来克,伏而不扬,肝气不舒,而肿硬之形成,不必治胃,但治肝而消肿”;《外科医案汇编》提出:“乳中结核,虽云肝瘸其病在肾”;《圣济总录》云:“妇人以冲任为本,若失于调理,冲任不和,或风邪所克,则气壅不散,结聚乳间,或硬或肿,疼痛如核。
”我们吸取众多医家之经验,结合自己多年临床体会,认为本病为本虚标实证。
肾气亏损,气血不足,冲任失调,为发病之本;肝气郁结,气滞血瘀痰凝,为发病之标。
2、诊断应辨病与辨证相结合
(1)肝郁气滞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程较短,乳腺疼痛的轻重及乳腺肿块大小的变化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即月经来潮或情绪不良时,乳腺发生疼痛或疼痛加重,乳腺肿块增大,有压痛,月经来潮后或情绪舒畅
时,乳腺疼痛减轻或消失,常伴有胸胁胀痛,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或淡红,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细。
(2)冲任失调型
多见于青中年女性,病程较长,症见乳腺肿块经常胀痛或隐痛,疼痛的轻重及肿块的大小变化与月经周期有关,即月经来潮前乳腺疼痛加重,肿块增大,月经来潮后疼痛减轻或消失,肿块缩小,伴有月经不调,面色少华。
心烦失眠,腰酸腿软,舌质淡红,舌苔薄白,脉沉细。
(3)肝肾阴虚型
多见于中年女性及围绝经期妇女,病程较长,症见乳腺疼痛及肿块,多见隐痛或刺痛。
疼痛的轻重、肿块的大小变化常与劳累有关,兼见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虚烦不眠、腰腿酸软,月经不调,舌质红,少苔,脉细数或弦数。
3、综合治疗
除了运用辨证论治,选方用药外,还可辅以心理疏导。
对待病人态度和蔼,耐心询问,仔细检查,认真解释乳腺增生病的病因、可治愈性及与乳癌的关系,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消除顾虑,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增强治病的信心;与患者家属取得联系,说明患者的病情,让家属尽可能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嘱其家人多与患者进行思想交流,多鼓励多安慰;生活要有规律,注意饮食结构,荤素合理,忌辛辣生冷、燥热、油腻的食品。
每天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有睡眠障碍的患者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如有情绪波动随时和医生联系和沟通。
临床观察表明,心理疏导配合药物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同时有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医患关系。
另外,还可以运用针刺疗法,常取合谷、天宗、肩井、肝俞等穴位。
肝火旺加刺太冲,气血虚加脾俞、足三里,月经不调、阴交等。
采用提插捻转法,施以补虚泻实,留针与运针相结合,亦能取得较好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