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结构-起承转合(已存)
- 格式:pptx
- 大小:464.69 KB
- 文档页数:63
关于诗的“起、承、转、合”关于诗的“起、承、转、合”爱莲散人写在前面的话:为了方便网友学习近体诗,对诗的“起-承-转-合”有所了解,现参考诸家文献和云卷云舒收藏的资料,综合编纂了这份学习参考材料。
什么叫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承述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我们一般写作文,也应该做到这样的起承转合。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
“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
如果我们在鉴赏古体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一、关于诗的“起”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
今天主要介绍明起、暗起、陪起和反起四种。
1、明起。
从题之正面说,明见题意。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
2、暗起。
不从题之正面直说,而题意自见。
如:邵雍《清夜吟》中“月到中心处”。
3、陪起。
先借他物他事说起。
如:苏廷页《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一、概述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
元代范德玑在《诗格》中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
”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二、“起、承、转、合”的含义与作用起者,开端也。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者,承接也。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者,变化也。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合者,结尾也。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
简单来说,即:起,引领的作用。
(引领主题)承,扩展的作用。
(扩展主题)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
(相对于起承的转变)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开篇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承句:“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转句:由颔联写景转而抒情,尽情抒发自己羁旅漂泊之苦,晚年抱病登台的孤独。
诗歌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一、概述章法指的是诗词的结构谋篇。
元代范德凯在《诗格》中写到"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后来我国清代学者刘熙载《艺概•文概》再一次引申:"起、承、转、合四字,起者,起下也,连合亦起在内;合者,合上也,连起亦在内;中间用承用转、皆顾兼趣合也。
”对这一说法进行了拓展。
二、“起、承、转、合”的含义与作用起者,开端也。
"起"句为一诗之首句,地位很重要,往往有统帅全诗、奠定基调,渲染气氛、铺垫意境的作用。
承者,承接也。
"承"句与"起"句语意接近,关联极为密切。
它不是对"起”句简单的重复,而是"起"句的延续、深化,两句之间的意思可互为佐证。
在结构上,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转者,变化也。
"转”是指结构上的转折,往往体现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转换。
前面铺垫蓄势已足,陡然一转,别开生面,让诗歌顿生波澜。
合者,结尾也。
"合"是前三句诗意的最后合成,合句一出,中心就明了,它是诗人思想感情抒发的凝结点,常常有点明题旨,收束全诗的作用,或点明主题,或启发联想,或耐人寻味。
简单来说,即:起,弓恰页的作用。
(引领主题)承,扩展的作用。
(扩展主题)转,转变,由景转向情,或由情转向景。
(相对于起承的转变)合,回扣主题,概括全篇。
例: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起句:开篇以急风、高天、长啸的猿声,清渚、白沙、盘旋的飞鸟这六个秋天特有的意象,描绘出了一幅萧瑟、肃杀的三峡秋景图,奠定了全诗低沉的基调。
承句:"落木"承首联第一句的“风急天高",为仰视所见;“长江"承第二句"渚清沙白",乃俯视所得,无边落木潇潇之声与不尽长江滚滚之势将秋意推向深广,境界更为阔大、旷远,从而使后面抒发的老病孤愁之情也有了更有力的依托。
关于诗的“起、承、转、合”关于诗的“起、承、转、合”爱莲散人写在前面的话:为了方便网友学习近体诗,对诗的“起-承-转-合”有所了解,现参考诸家文献和云卷云舒收藏的资料,综合编纂了这份学习参考材料。
什么叫起承转合?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
“起”是起因,即文章的开头;“承”是承述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合”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我们一般写作文,也应该做到这样的起承转合。
古人作诗,讲究章法、结构的严谨和法度,注重文章的起承转合(律诗是以“联”、绝句和词是以“句”、古体诗是以“偶句”为起承转合的常式单位的)。
“凡作诗词,要当如常山之蛇,救首救尾,不可偏也。
”“善救首尾”这是从宏观的谋篇而言;所谓“长篇须曲折三致意”、“一步一态,一态一变”即“于豪爽中著一二精致语,绵婉中著一二激励语”,是就诗歌内在的情节和脉络而言;“收句非绕回即宕开,其妙在言虽止而意无穷”是就诗歌的收束而言。
如果我们在鉴赏古体诗歌时,从诗歌的起承转合入手,通过对缜密的结构的梳理,就能实现对作品意旨“透过一层”的领悟。
一、关于诗的“起”古人对于诗文的开头十分重视,有“凤头”之说。
大凡经典之作,无不在如何经营“凤头”上煞费苦心,以求收先声夺人或“意在笔先”之效。
“起”的方式很多,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逆起、单起、对起等;或以景起,或以事起,或直抒胸意,或比兴寄托,但基本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开门见山、当头棒喝;一种是迂回入题、托物起兴。
无论哪种“起”法,都禁忌平淡乏味,力求笔势突兀,句法挺拔,起到振起全篇的作用,古人谓之“突起”。
今天主要介绍明起、暗起、陪起和反起四种。
1、明起。
从题之正面说,明见题意。
如:李白《早发白帝城》中“朝辞白帝彩云间”。
2、暗起。
不从题之正面直说,而题意自见。
如:邵雍《清夜吟》中“月到中心处”。
3、陪起。
先借他物他事说起。
如:苏廷页《汾上惊秋》: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格律诗的章法结构:起、承、转、合格律诗的章法结构起,是诗篇的开头,⼀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承,是承接上⽂,要扣合⾸联,连贯⾃然;转,是诗意转折,把诗境向前推进⼀步,别开⽣⾯;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
起、承、转、合四法,运⽤配合得好,可使全诗结构严密,波澜起伏,以避免松弛涣散、平铺直叙之病,学好这四法,对诗艺⽔平的提升,⼤有裨益。
清沈德潜评论王维的五律《观猎》说:“章法、句法、字法俱臻绝顶,此律诗正体。
”我们来看王维的这⾸《观猎》诗,可为律诗起承转合的典范之⽂。
观猎【唐】王维风劲⾓⼸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暮云平。
此诗韵依⼋庚。
⾸联起笔点题,写出⼈物、地点、活动内容与紧张⽓氛。
“风劲⾓⼸鸣”,未及其⼈,却先写其声:风呼,弦鸣,风声与⾓⼸(⽤兽⾓装饰的⼸箭)声彼此相应。
“⾓⼸鸣”三字带出狩猎之意,声势俱⾜,再推出狩猎的主⾓“将军猎渭城”。
将军的出现,恰合读者的期待。
这⼀起笔,胜⼈之处全在突兀,能先声夺⼈,恰“如⾼⼭坠⽯,不知其来,令⼈惊绝”(⽅东树语),两句“若倒转便是凡笔”(沈德潜语)。
颔联承写驰射活动,虽未及⼈,但通过猎鹰骄马的⾏动,隐现狩猎者矫健的⾝影。
“草枯”“雪尽”四字如素描画⼀般,简洁、形象;“鹰眼”因“草枯”⽽敏捷,“马蹄”因“雪尽”⽽轻盈,物象描写极为精细。
写鹰眼不说“锐”⽽⾔“疾”,说明猎物很快被发现;写马蹄不说“快”⽽⾔“轻”,说明猎骑迅速追踪⽽⾄。
“疾”“轻”⼆字炼得妙。
上下两句对仗⼯稳,意脉如流,相承相谐,精妙绝伦,实不多见。
颈联转写归途,由动到静,以新丰美酒和汉代名将周亚夫治细柳营的典故,写出狩猎者轻松愉悦的⼼情及名将风度,从⽽别开⼀⾯。
“新丰市”在今陕西临潼县,“细柳营”在今陕西长安县,两地相距七⼗余⾥。
“忽过”“还归”,则见归途驰骋之疾速,⼤有“瞬息千⾥”之感。
尾联以在归途中回望出猎之地,呼应开头和中间两联,进⼀步展现狩猎者踌躇满志的开阔胸襟。
诗歌的章法结构有哪些【转】
诗歌的章法结构为:起、承、转、合。
1、起,是诗篇的开头,一般是落笔扣题,开门见山,起者或引事起,或就题起,或对景兴起,或比起;其中分明起、暗起、陪起、反起、引起、兴起等等。
2、承,是承接上文,应注意与题目之关合,要扣合首联,连贯自然;要有意为之地去寻找既能承接“起”,又能启下的元素。
3、转,是诗意转折,照顾前后,其基础是跟“承”有情绪逻辑上或事实逻辑方面的关系,把诗境向前推进一步。
4、合,是全诗的结尾,要精炼含蓄,束收全篇。
作为章法构成的结束,要与起相呼应,才能使构成在章法上融为一体。
扩展资料:
起、承、转、合之法,为自古以来众多诗人实践的总结。
起、承、转、合,反映了近体诗章法结构的一般规律,但并非独一法门。
诗贵自然,亦重体式结构上的多种变化。
一首好诗,在章法上的最高要求是浑然一体,不辨起束,所谓“圆转如弹丸”,即指此而言。
诗之起承转合章法,古今体本无殊异。
古体不拘对偶,依其自然之音节,可以直抒胸臆。
虽有字法、句法,然烹炼求工者无多。
今体则有一定之格式,谋篇用字,遣词造句,非烹炼无以得工。
因此今体诗不如古诗之高远浑厚。
而诗法家数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有实接,有虚接,承接之间,开与合相关,反与正相依,顺与逆相应,一呼一吸,宫商自谐。
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从容承之为是。
至于宛转变化之工夫,全在第三句。
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