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2
- 格式:ppt
- 大小:500.50 KB
- 文档页数:18
第二章波动力学基础§2.1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按照德布罗意的观念,和每个粒子相联系的,都有一个波。
怎么理解粒子性和波动性之NJ的联系,这是量子力学首先碰到的一个根本问题。
b5E2RGbCAP能否认为波由粒子所组成?答案是否定的。
因为粒子束的单缝或双缝等实验表明,若减小入射粒子流的强度,让粒子近似地一个一个地从粒子源射出,实验发现,虽则开始时底片上的感光点是无规则的,但只要时间足够长,感光点足够多,底片上仍会出现衍射花样。
这说明,粒子的衍射现象与是否有其他粒子无关。
如果波由粒子组成,波的干涉、衍射等现象必然依赖于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这和上述实验结果矛盾。
实际上,单个粒子也有波动性。
p1EanqFDPw那么,能否认为粒子由波所组成.比方,是否可以认为粒子就是波包?答案也是否定的。
以自由粒子为例。
对于自由粒子,由于不受外力场的作用,粒子的能量E和动量P均为常矢量。
按德布罗意关系(1.4.1>和(1.4. 2>式,和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的频率。
,波矢k均为常数及常矢量。
因此和自由粒子相联系的波是平面波。
即<2.1.1)DXDiTa9E3d 其振幅A与坐标无关。
因此它充满全空间。
若认为自由粒子由波组成,则一个自由粒子将占据整个空间,这当然是不合理的。
而且,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的相速度是k的函数,按§1.4,必然存在色散。
如果把自由粒子看成是个物质波包,即使在真空中,也会因为存在色散而使粒子自动解体。
这当然与实际情况不符。
RTCrpUDGiT在历史上,对波粒二象性和波函数的解释,一直是有争议的。
即使到现代,也仍然有不同观点。
而且持不同观点的人有些还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
但被物理学家们普遍接受的波函数的解释是玻恩(M. Barn>提出的统计解释。
他认为,粒子在衍射或干涉实验中所揭示的波动性质,既可以看成是大量粒子在同一个实验中的统计结果,也可以认为是单个粒子在许多次相同实验中显示的统计结果。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波函数是量子力学中描述粒子状态的数学函数。
它包含了粒子的可能位置、动量等信息,但并不直接表示物理实体。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是指通过波函数计算出的统计规律,用来预测大量粒子的行为。
1.概率解释:波函数的模的平方表示在一些空间点找到粒子的概率。
例如,对于一维运动的粒子,在其中一时刻,波函数的模的平方在一些位置上的积分就给出了粒子在该位置出现的概率。
这一概率解释使得波函数的统计解释与经典物理中的概率概念有了相似之处。
2.叠加解释:波函数的叠加原理使得多个波函数之间可以相互叠加。
这意味着多个波函数所代表的可能状态同时存在,并以一定的概率进行叠加。
这种叠加解释可以用来解释干涉和衍射等现象,这些现象是波粒二象性的体现。
3.线性解释:波函数的时间演化可以通过薛定谔方程进行描述。
根据薛定谔方程,波函数的演化是线性的,即满足叠加率和线性性质。
这一线性解释意味着多个波函数之间可以相互干涉和叠加,形成新的波函数。
4.统计解释:波函数可以用来确定粒子的期望值和方差等统计量。
例如,位置算符对应的期望值可以表示粒子的平均位置,动量算符对应的期望值可以表示粒子的平均动量。
通过对波函数进行数学计算,可以得到这些统计量,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
5.状态解释:波函数可以表示粒子的状态,包括其位置、动量和自旋等特征。
通过对波函数进行适当的测量,可以得到特定的物理量。
测量过程会导致波函数的坍缩,从而使得粒子的状态变为测量得到的特定值。
这一解释与量子力学的测量原理密切相关。
需要注意的是,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并不是完美的,它依赖于量子力学中的一些基本假设和数学工具。
例如,波函数的坍缩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且测量结果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
波函数的统计解释只能给出概率分布等统计规律,而无法提供关于单个粒子行为的具体预测。
总而言之,波函数的统计解释通过描述波函数的数学属性,从而预测大量粒子的行为。
它包括概率解释、叠加解释、线性解释、统计解释和状态解释等多个方面,为我们理解量子力学中的粒子行为提供了重要的物理和数学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