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村镇建设规划
- 格式:ppt
- 大小:2.17 MB
- 文档页数:25
关于对日本农村建设探索的综论世界史樊沛林1211061002“新农村建设”一个最近几年方兴未艾的词汇,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新农村建设运动如今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
2005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以政府为主导的新一轮农村改革开展起来。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国日本,其农村建设的经验亦值得我们去认真研究和学习。
这不仅会使我们在制定政策过程中少走弯路,而且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做到为我所用,真正实现农村现代化。
近几年,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论文和专著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大量的专家和学者,把目光投向农村。
其中不乏有许多研究日本农村建设的专家和学者,例如复旦大学的焦必方教授、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宋金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的金洪云教授等等。
他们建言献策,不断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如此浩繁的著述到底对新农村建设做了哪些研究呢?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的宋金文教授撰文《日本农村社会建设的经验与特点》①,其中首先讲到了新农村建设的含义。
他提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含义就是:新农村建设实际上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层面,目的是缩小城乡差距,发展好农村经济,建设好农民的家园,让农民过上宽裕的生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关于日本农村建设,文中提到,1956年日本农林水产省提出了《新农山渔村建设综合对策》方案,这就是日本战后新农村建设的雏形。
虽然“新农村建设”一词后来消失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农村振兴”、“村落建设”、“村镇建设”、“地区振兴”等新词汇,它们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等各个方面。
①载《二十一世纪东北亚日本研究论文集》.北京日本学研究中心编.2009.pp.225-233。
一、社会保障方面:“制度、设施、法律”三驾马车宋金文教授的《日本农村社会建设的经验与特点》一文从日本农村的社会建设,尤其是战后农村的社会建设着手探讨日本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为我国的新农村建设提供参考。
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4大措施,5个阶段,10个玩法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1. 农民合作社:推进农民合作社的发展,通过加强农民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农产品的生产能力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和福利。
同时,构建具有相互依赖和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推动农村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实现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 旅游业发展:利用农村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文化资源,打造乡村旅游品牌,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和体验农村生活。
通过开发农家乐、乡村民宿等农村旅游产品,提供多样化的旅游服务,进一步扩大农村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3. 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农民参与更多的非农产业,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和升级。
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支持,鼓励农民创办农产品加工厂、农业科技公司等高附加值产业,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乡村振兴的4大措施:1.政府扶持政策: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政策支持力度,通过减税、补贴、贷款等方式,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各项活动,帮助他们提高生产能力和竞争力。
2.金融支持:加大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提供更加便捷、灵活的金融支持,满足农民的融资需求,帮助他们开展农业生产和发展乡村产业。
3.教育培训: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和管理能力,培养更多的农村创业人才,推动乡村经济的发展。
4.创新科技:加大对乡村振兴的科技创新支持,推动农村产业的转型和创新,提高农村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增强乡村经济的竞争力。
日本乡村振兴的5个阶段:1. 规划阶段:制定乡村振兴的规划和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领域。
2. 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提升农村交通、水利、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水平。
3. 产业结构调整阶段:推动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增加高附加值的产业项目,提升农业和乡村产业的竞争力。
4. 乡村旅游发展阶段:加强对乡村旅游的开发和推广,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升农村经济的规模和效益。
日本乡村规划建设治理研究一、研究背景与目的美国城市地理学家Ray Northam将发达国家城镇化过程概括为起步、加速、稳定三个阶段,其中,稳定阶段指“现代农业化基本完成、农村剩余劳动力基本转化为城市人口”时期。
目前,虽然中国仍处于快速城镇化进程中,但速度已有所放缓,城镇化率达到稳定时期的城、乡应该如何发展逐渐成为乡村研究的热点。
中国工程院“村镇规划建设与管理”课题组围绕“城镇化率稳定时期的乡村发展战略、乡村规划建设与管理”主题,对产业、传统民俗特色鲜明的日本京都府宇治市,以及在乡村规划建设方面有着领先地位的兵库县神户市进行了详细调查,重点研究了以下5个内容:①城镇化率稳定时期的乡村、农业风貌景观与存在方式;②乡村地区土地利用政策、制度、方法;③乡村地区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情况;④村民自治组织的运营与主要任务;⑤地方政府、村民自治会在乡村规划与治理方面起到的作用。
最后,结合我国乡村特征与发展趋势,提出可供借鉴的经验。
二、日本第七次国土规划与乡村发展战略日本新版国土形成规划(第七次国土规划)于2015年8月正式颁布,本次规划基于对未来(至2100年)的人口发展判断结果制定相应的国土空间战略。
人口预测分为上、中、下三档(见图1),无论是哪一档的预测数据,人口较现在均出现了大幅下降,而且出现人口下降的城市将从目前的占总数20%上升至48%。
其中,本州岛北部三县、四国地区东南两县将出现严重的人口减少,减少幅度将超过60%。
人口的大幅下降势必对国土空间产生巨大影响,如乡村地区废弃地、空宅增加问题,林业、海洋等环境资源的维持与管理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利用未来有限的人口盘活整个国土空间,“形成对流促进型国土空间、重视并强调地域特性”成为本次国土规划的战略构想。
对流包含三层含义,首先是单个地区内部的人、物、财、情报等的多向交流;其次,是单个地区内部为了实现地域活性的城与乡、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流动,并形成创新动力;最后,是为了支撑国土空间结构的良性发展而形成的地区间的流动。
!城乡建设"!""#$!"#编辑王雷它山之石域外相对于欧美诸国,日本有着与中国国内更为相像的地方,并表现在传统文化、人口分布、建设历程(战后起步)等方方面面,而且日本在资源贫乏基础上的经济振兴更是为世人所称道。
如何借鉴日本战后!"多年来的农村村镇建设经验,并探索“部分地移植、复制”到中国国内农村建设实践中,是具有非常意义的。
半个世纪多的时间里,日本农村从初期较大的城乡差距,发展到中期的城乡一体化,再到如今的更高层次的追求农村生活魅力、谋求可持续发展,充分展示了日本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和谐进程。
一、历史:分阶段推进的、长期坚持的农村综合建设从战后至今,日本的农村建设走过了一个长期的探索历程。
这个历程并不是预先就策划好的,而是不断学习探索的结果。
日方的山形县金山町是半个世纪以来日本农村村镇建设的一个典型。
作为一个国内、国际发展大形势影响下的农村地区,金山町的现代化建设经历了五个阶段,从消灭城乡差距开始,到推进农业生产环境整治,到提升农村生活水准,到着手营造农村景观,再到注重生态环境整治,经过了一个渐进的、长期的过程。
这种循序渐进的发展步骤,是现实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日本国内农村不断学习取经、研究总结、不断实践的结果。
二、外观:坚持传统及富有民族特色的、风貌精致且讲究生活情趣的、分散居住的、功能划分的、适应防震需要的住区建筑形态日本全国的建筑形态高度地趋于一致,坚持传统建筑特色,较少特立独行的建筑形态;新时期的建筑虽然融入了一些时代的元素,但在外形上也基本以日本传统建筑形式为原形和基准,同旧式建筑的风貌区别不是非常明显。
在交流中了解到,这是与日本工匠和农民积极参与的共同结果分不开的。
由于日本的工匠在日本建筑建造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他们也因此在日本国内很受尊重。
当然,农村居民在控制建筑风貌形态方面的积极参与,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日本的住宅风貌依旧保持原有的形态,在旧有建筑基础上配备现代化的生活设施,丝毫没有受西方建筑标准的影响。
二战后日本乡村规划发展历程对我国的启示作者:周力行刘宇来源:《安徽农业科学》2021年第04期摘要近年来在美丽乡村等乡村再造运动的发展和带动下,我国乡村土地的利用、规划以及原有环境的整改和优化等乡村建设,在取得了可观成果的同时也暴露出空间利用不充分、管理不合理等问题。
相比之下,同样面临人多地少等问题的邻国日本在70多年的乡村发展、建设和再造的过程中逐渐进行着乡村土地、空间的合理规划以及环境的整改,在完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时建成了均衡、稳定的乡村环境。
以日本乡村规划的演变历程、发展方向和采用的方法、手段为基础,探究这一过程的经验对中国的启示,以便为将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日本乡村;乡村规划;空间;土地;环境中图分类号 TU982.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1)04-0209-07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1.04.057The Enlightenment to China of the Development of Japanese Rural Planning after World War IIZHOU Li-xing,LIU Yu(Suqian College,Suqian, Jiangsu 223800)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motion of the rur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such as beautiful countryside, the rural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in full swing, including the use of rural land, planning and the rectific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original environment, which has made considerable achievements, but also exposed the problems of insufficient space utilization and unreasonable management. In contrast, neighboring Japan,which is also faced with the problems of large population, less land, has gradually carried out reasonable planning of rural land and space and environmental rectification in the process of rural development, construction and reconstruction for more than 70 years, and has built a balanced and stable rural environment while complet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Based on the evolution process, development direction, methods and means of rural planning in Japa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enlightenment of the experience of this process to China,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future research and practice.Key words Japanese Village;Rural planning;Space;Land;Environment作者简介周力行(1994—),男,江苏宿迁人,助教,硕士,从事风景园林规划设计研究。
日本乡村振兴的3大路径,4大措施,5个阶段,10个玩法日本乡村振兴是当前的一个重要议题,为了实现乡村振兴,需要制定合适的路径、采取有效措施,并分阶段逐步实施,最后通过一系列的玩法来推动乡村振兴。
本文将介绍日本乡村振兴的三大路径、四大措施、五个阶段以及十个玩法。
一、乡村振兴的三大路径:1. 农业发展路径:通过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销售渠道的拓展,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的增长。
2. 旅游发展路径: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开发农家乐、民宿等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城市人口前往乡村旅游,增加乡村的旅游收入,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
3. 产业多元化路径: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如手工艺品制作、有机农产品加工、山地水库渔业等,通过培育新兴产业和多元化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吸引年轻人留在乡村,促进人口流动和经济发展。
二、乡村振兴的四大措施:1. 政策支持措施:制定有利于乡村振兴的政策,包括资金扶持、减税优惠、土地政策优化等,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保障和经济支持。
2. 基础设施建设措施: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和建设,提高乡村的交通和通信便利性,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撑。
3. 教育培训措施:加强农民和乡村居民的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创业能力,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4. 合作社组织措施:鼓励农民和乡村居民组织成合作社,通过集体经济合作和资源共享,提高乡村经济的竞争力和发展速度。
三、乡村振兴的五个阶段:1. 规划阶段:制定乡村振兴的发展规划,明确发展目标和路径。
2. 建设阶段:进行基础设施改善和建设,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3. 培育阶段: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增加收入来源。
4. 提升阶段:加强乡村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提高乡村产品的知名度和销售渠道。
5. 持续发展阶段:加强监督管理,确保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
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成效何有良(杭州市农业农村局,浙江杭州310026)上世纪末,日本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了农产品自给率不断下降、农村人口老龄化、农村过疏化及凋敝现象严重、开放农产品市场的压力日益增大、农村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
为此,日本政府于1999年出台了《食物、农业、农村基本法》,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并采取措施积极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中央政府每五年制定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地方政府则负责编制本地区乡村振兴五年规划。
日本农林水产省牵头国土交通省、厚生劳动省、环境省、经济产业省,成立乡村振兴联席会议机制,指导地方编制乡村振兴规划,确保地方与中央规划的衔接和配合。
规划编制过程中尊重各方利益,包括农村居民、涉农企业、农民协脂肪酸是脂类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为机体主要能量来源之一。
脂肪酸不仅是肉食香味的重要前提物质,还是人体不能合成必须依赖食物供应的营养物质。
鱼肉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深海鱼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淡水鱼类,淡水鱼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受饲料中脂肪酸组成的影响较大些。
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为必须脂肪酸,也是重要的风味物质。
鱼肉中必须氨基酸中EPA和DHA含量高于其它肉类,DHA俗称脑黄金,由于它是人的大脑发育、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可补脑、健脑、保护视力。
EPA被称为“血管清道夫”,具有疏导清理心脏血管的作用,可防止多种心血管疾病。
4.4鱼腥味除了鱼肉品质的评价指标外,水产品本身及其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土腥味,淡水产品中的土腥味物质主要有:土臭素、二甲基异茨醇、E-2-壬烯醛、3-庚酮、8-正十七烯等物质,这些大多是受环境因素影响造成的,和养殖水体的水质、底泥、藻类种类、投喂的饲料质量等密切相关,比如养殖在带有土腥味的藻类水体环境中鱼体吸附。
鱼肉的品质评定指标主要有上述四类,但鱼肉品质评价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尚不完善,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摸索。
日本乡村规划经典案例赏析古川町,一个位于日本关西歧阜县的山城小镇,全城人口只有一万六千人。
四面翠绿的山脉及清澈的溪水,环抱着与世无争的山居岁月。
这风光明媚的小镇,最令人称道的倒不是四周的自然景观,而是历经四十年持续不断的社区营造。
古川町的全体居民例行改善了自己的生活环境,其成功多样的社区总体营造活动及成果,获得了日本的故乡营造大奖,也是古川町是日本社区营造成功的典范之一。
但日本的乡村并不是一直如此那么以前什么样?和我们现在一样古川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天然景观外,还有一条流经市区中央的濑户川。
一九六零年代的濑户川受到极严重的污染,不仅外观上有碍观瞻,更散发出扑鼻的恶臭,深深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经由町长的执着,发动了“使社会更光明,使街道更美丽”的运动,企图用绿化美化的方式来改造周遭环境,借着建立认同→形成责任感→达成共识→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企图透过全盘性规划来达成小区总体营造的目标。
古川町市区中央的濑户川是江户时代所挖掘出的人工渠,宽约1.5公尺,在1960年代,由于工业污染的造成古川町的淤泥满沟,脏乱不堪是有目共睹的,然而当地居民全体总动员,一起拿起水桶清理。
这项“使社会更光明,使街道更美丽的运动”获得热烈回响,古川町的小区改造运动因而萌芽,且共同把三千多只鲤鱼养的肥肥的,鲤鱼逆水而上的优雅姿态令人驻足,更不可思议的是居民还可用水沟里的水来洗手,清理庭院,沿岸铺着石板步道,是条宁静的散步街道。
在日本,锦鲤被称为“国鱼”,意寓吉祥欢乐,还象征着和平、友谊,常常出席各国的世界博览会。
因为锦鲤的出现,当地居民们开始重视起濑户川的环境来,每户居民从自家门前做起,晨昏两次固定清理河中的垃圾。
到了冬天,大家还要一起把锦鲤打捞起来送到较深的水塘里过冬,籍此,居民会再次合力彻底清理水塘,待春天再把锦鲤放回。
这样,养锦鲤成了当地居民共同的事务。
40年来,古川这个地方,在每一次改建时,匠师都想营造出不会输给邻居的建筑,光是古川町内,在1986年时就有123位飞驒匠师,在人口16,500人的聚落中,每130人中就有一位匠师,这个数字直到今天都没有发生变化。
日本乡村振兴战略概况近年来,日本正致力于乡村振兴。
该战略的目标是促进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乡村文化遗产。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旨在平衡城市与乡村的发展,促进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地方产业:政府鼓励创业者在农村地区创业,并提供财政援助。
2.保护环境:政府提供补贴,以帮助农户购买环保设备和进行环保改善措施。
政府此举旨在保护农民的生计,同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3.提升基础设施:政府承诺提升乡村的基础设施,以便更好地连接乡村和城市。
4.培养年轻农民:政府鼓励年轻人来到农村地区,在那里创业,并提供财政支持。
政府策划培养年轻农民的计划,以保证未来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5.提高观光业:政府倡导农村旅游,鼓励人们到农村进行休闲和体验生活。
政府扶持农村旅游业的发展以吸引游客,不仅刺激了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提高了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在解决城市与乡村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政府采取措施,提高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推动地方产业发展,并保护环境及文化遗产。
通过这些举措,政府希望提高农民的生计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
同时,政府还鼓励创业者前往农村地区,支持培训年轻农民。
乡村振兴的成败将影响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历程自1990年代以来,日本农村社会和经济遭受了严重的挑战。
其中一些挑战包括老龄化、年轻人移民城市地区、产业结构转型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政府于2002年推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旨在提高乡村地区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实力。
战略的第一阶段在2002年至2006年实施,期间政府鼓励农村事业的多样化和新生产活动的出现,推行小农户到大农户的扩张和合并,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化和销售,盘活土地资源,发掘旅游业、民俗文化、废弃物利用等新兴业务领域。
该战略的第二阶段从2007年到2011年实施,政府提高了对农林渔业的投资,实施了采用现代科技的农业和畜牧机械技术推广项目,公共设施建设增加到包括网络通信设施和水和环境工程等各个方面。
日本农村规划的历史、方法、制度、课题及展望作者:【日】系长浩司来源:《小城镇建设》2018年第04期摘要:本文介绍了日本农村空间的特征、历史变迁和农村规划的演进,并结合笔者实际参与的多个农村规划案例,阐述了农村规划的方法。
笔者认为,农村规划想要对农村有所贡献,在规划方法上要促进居民参与、景观和生态系统的和谐共生。
关键词:农村规划;课题;展望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8.04.002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章编号:1002-8439(2018)04-0010-04 文献标识码:AHistory, Methods, Institutions, Issues and Perspectives of Rural Planning in Japan: Public Participation, Landscape and Eco-villageKoji ITONAGA Translated by SONG Beijun[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haracteristic, historical transformation of Japanese countryside and the evolution of rural planning in Japan. The methodology of rural planning is advanced with some case practices by the author. Finally to promote public participation, landscape protection and eco-system conservation is the key method to contribute rural development for rural planners and rural planning.[Keywords] rural planning; research issues; forecast笔者曾做过从建筑到农村规划等领域的研究,涉及到农村地域与自然及农业并存的可持续生态农村集落规划;此外15年前在大学校园里启动了生态校园项目,这个项目至今仍在运行(见图1)。
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日本新农村建设成功的经验及案例10年前,日本超过1千个地方自治单位,制定与造町(村、里)相关的法令,期望严格的条件保护地方自然环境。
而民间主导的造町活动,也逐一发展出各地方的特色产业或观光资源。
从造町(村、里)出发,到重建家园新生命,日本的经验,或许能带给台湾一些启示。
一.认识环境与创造聚落特色的五大资源(一)人:地方意见领袖,有组织有活力唤起造村运动共识,带领农村建设者,以及著名的历史人物、拥有特殊技艺的人、有特色的带动地方住民活动。
如环境保护、国际交流、节庆祭典等活动。
(二)地:指自然资源,如特殊的温泉、青山、绿水、雪、土壤、植物、梯田、盐田、沙洲、湿地、草原、鸟、鱼、昆虫、野生动物等生态环境。
(三)产:指生产资源,农林渔牧产业、手工艺、饮食、加工品、艺术品‥,以及拓展产业机能之观光、休闲、教育、体验农业、市民农园及农业公园等。
(四)景:指自然或人文景观。
如森林、云海、湖泊、山川、河流、海岸、夕阳、星星、古蹪、地形、峡谷、瀑布、庭园、文化财、建筑等。
(五)文:各种文化设施与活动,如寺庙、古街、矿坑、传统工艺、石板屋、童玩,有特色的美术馆、博物馆、工艺馆、研究机植、传统文化与习俗活动等。
经过了30多年的淬炼,日本人慢慢发展出一套逻辑思考,认为地加的活化,必须从盘点自己的资源做起。
只要针对一、两项资源特色好好运用、发展,就可以让地方免于持续萧条。
(一)倾力捍卫文化遗产,化乡愁为雨露的妻笼宿长野县南木曾町的妻笼驿站,古畤曾经是官道上的驿站之一,车水马龙,繁华一时。
但自从镦路交通发达之后,妻笼就一蹶不振,人口大量外移。
缺乏地方传统产业的妻笼驆站,就像被人遗忘的古董,抖落不去一层一,层的灰垢。
当地妻笼的命运,并没有如此一路黯淡下去。
近两年,每年都有超过60万的观光客涌入妻笼,带来为数可观的观光收入,到底是什么缘故?原因其实很简单,过去30年,妻笼居民致力于维謢旧有驿站景观,成功地把妻笼变成充满历史风情的观光据点。
[设计家]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方面,是否有一些发达国家可以借鉴?相对于欧美诸国,近邻日本与中国有着在传统文化、人口分布、建设历程(战后起步)等方面诸多相似之处,那么,借鉴日本战后60多年来的城市化及农村村镇建设经验,并探索“部分地移植、复制”到中国的实践中,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
事实上在1965年之后,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产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日本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都市近郊农村快速城市化,农村地区人口逐渐稀疏化,居住区无序、混乱现象也比较严重。
随即,政府也出台了如同《土地改良法(修正)》、《新农业基本法》等法律来整备农村用地以解决诸多问题。
在这时,以丹下健三为代表的新陈代谢派设计师诞生,他们强调事物的生长、变化与衰亡,极力主张采用新的技术来解决问题。
而作为丹下的学生,八束一直致力于研究新陈代谢派对日本城乡建设的影响。
八束早年便开始研究包括中国城市在内的城市发展,在关心城市不断积聚人口的同时,更为关注的是日本社会人口的大规模迁移。
现在,他所关心的城市规划已经超越原来所谓的规划,也被称为“汎计划学”。
它是以预测未来为基础对国土计划等进行引申思考,这种“逆未来学”的研究手法也是他现在正在探索的。
当然,在日本的城乡规划中也出现过许多问题,八束说:“在日本,与中国一样,由于城市便捷的生活,导致了农村的活力下降。
”他告诉我们,希望中国在做乡村建设的时候,除了建设本身以外更应该注重乡村的活化,以避免走上日本的老路。
j a pa n ese ur ba n pl a n Is explo r atI o n o f th e c h a n g I n g ,a n d c hI n ese c a n n o t pur sue h I g h ef f I c Ien c y以“逆未来学”探索日本城乡规划,切忌不符实际快速发展——访日本知名建筑家八束初采访:《设计家》整理:金彦淇八束初1979年毕业于东京大学都市工学专业博士;1985年创立株式会社U PM (Urban Project Machine );1988年成为熊本县城乡规划总建筑师,担任芝浦工业大学教授,现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