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老年骨科手术患者麻醉与管理要点有哪些【术语与解答】①老年骨科部分疾病其手术治疗目的主要是解除病痛,改善或恢复相关运动器官的功能;②老年骨科手术范围大致包括四肢、关节、脊柱等,临床上以骨折为多见;③随着对运动器官功能研究的进展与手术技能以及器械的改进,其手术范围不断扩大,操作技巧也越来越精细,因此对老年骨科手术的麻醉要求也越来越高。
【麻醉与实践】通常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选择椎管内脊神经阻滞与部位神经阻滞居多,但较复杂的手术,以及出血严重的手术仍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为主。
1. 访视与评估①老年行骨科手术多为骨折患者,尤其高龄者常见,且常伴有心血管疾病、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肥胖等合并症,以及长期卧床现象,故麻醉前访视患者应详细了解病情与全身状况以及手术特点,只有做出准确的评估与充分的术前准备,方能使麻醉与手术顺利平安的进行;②长期卧床老年人常伴有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其心、肺代偿功能减退,其全身状况对麻醉与手术的耐受力显著降低,因此麻醉风险也随之增高;③高龄患者一般血液黏稠度高,加之长期卧床可因血液浓缩及血流缓慢而引起下肢静脉或深部静脉血栓形成,故在其活动、搬运或输液期间可能引起血栓脱落而形成流动的栓子,若栓子阻塞肺动脉,则可导致致命后果,应予以警惕。
2. 麻醉前准备①经术前全面体检与评估,尽量调整好其全身状况,使之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②伴有高血压老年人其抗高血压药物的长期服用可持续至手术日晨;③若患有病窦综合征或Ⅱ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老年患者应安装临时起搏器,以备安全;④6个月以内发生心肌梗死的择期手术患者应推迟为妥;⑤严重心律失常、有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应控制缓解后再考虑手术。
3. 体位安置骨科手术体位常有仰卧位、侧卧位与俯卧位,无论采取何种体位,由于老年人动、静脉血运流动较差,故体位摆放应自然、稳妥,且垫铺平整、柔软,以防止相关部位压伤等潜在隐患。
4. 上肢手术麻醉方法老年患者上肢外伤性骨折复位固定手术一般都能在臂神经丛阻滞下圆满完成,只是根据不同手术部位而选择不同的臂神经丛阻滞径路,如:肩部或上臂的手术通常选择肌间沟入路方法;前臂、手腕及手指的手术多选择腋窝入路方式(腋路法) ;而肘部手术既可采用肌间沟径路方法,也可选择腋路入径方法。
浅谈老年骨科患者手术的麻醉与康复1、骨科手术及麻醉的特点有哪些.手术种类多。
骨科的麻醉方法有很多,临床上要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其中包括气管插管全麻、局麻以及区域阻滞麻醉等。
患者手术创伤较大时一般选择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当行外周、末梢手术或手术范围较小时,一般选择局部麻醉的方式;如果是四肢手术的话在临床中大多数采用的是区域阻滞麻醉,该麻醉方式能在对病人机体影响最小的情况下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
对于老年人来说,身体很多器官都已老化,抵抗能力下降,在手术麻醉过程中需要注意更多的事项。
原则上,方法尽量简单,减少对患者的生理干扰。
麻醉手术中应抑制手术刺激,满足手术要求,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和供氧需求的平衡。
在局部麻醉和超声引导下,或配合神经刺激器定位,各种周围神经阻滞的麻醉方法更适合老年人的短小手术。
脊柱麻醉适用于老年人下肢手术;全麻更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手术,但老年患者一般术前情况较差,病情危重,不宜行椎管内麻醉。
老年患者也可选择全身麻醉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
这种全麻与硬膜外阻滞相结合的方式,因为是两种麻醉方法,可以发挥两者之间的优势,克服两种麻醉方法之间的缺点,可以减少全麻药物和局麻药物的用量,以维持各种系统功能的稳定,并可用于术后镇痛。
良好的术后镇痛也有利于老年人早期下床活动,减少一些相关并发症,有利于患者的快速康复。
2、骨科麻醉术前的准备与评估老年人自身合并症多、年龄较大,因此在手术前要收集患者的疾病史、用药史及过敏史等各项信息,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纠正贫血与低蛋白血症等。
结合患者的情况评估手术风险,根据病人在术前的生理状态分析其对手术及应激的耐受程度,并且完善各项术前检查。
评估心血管系统,询问患者是否有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评估呼吸系统功能,常年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会出现颈强直后活动受限,气管插管困难。
长期卧床、营养不良的患者通常伴有肺部感染;评估内分泌系统状况,糖尿病患者应在术前将血糖控制在指定范围内,手术当日应停用胰岛素或改为口服降糖药。
心衰病人的麻醉处理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心衰病人的麻醉处理是一个复杂而细致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病人的心脏功能、病情严重程度、并存疾病以及手术类型等因素。
合并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髋部骨折手术围术期麻醉管理2.曲靖市第二人民医院麻醉科邮编 6550003.曲靖市妇幼保健院麻醉科邮编 655000摘要:目的分析老年患者髋部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围手术期的麻醉管理及临床效果。
方法选用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符合诊断标准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开展以下研究,采用数字随机的方式分为AAA组和BBB组,每组40例,AAA组给予常规麻醉管理,BBB组实行围术期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 BBB组患者不良事件的发生率(10.00%)显著低于AAA组(1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髋部骨折合并心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在围手术期进行良好的麻醉管理具有优异的临床效果,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广泛使用。
关键词:合并心血管;老年患者;髋部骨折;麻醉管理髋部骨折是老年患者最为常见的骨折之一,严重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根据研究表明,髋部骨折患者人数逐年升高,且死亡率也在不断上升。
临床研究发现,绝大多数髋部骨折患者会合并一种或多种内科疾病,其中心血管疾病合并髋部骨折是最为常见的并发症。
因此,需要加强对患者进行麻醉及围术期管理,保护患者健康和积极预后。
本研究选取了80例患者开展相关研究,并从术前评估和术中管理和术后管理三个方面对围术期麻醉管理展开简单的阐述。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取的方式选用我院2021年2月-2022年3月收治的80例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研究,分为AAA组40例和BBB组40例。
其中,AAA组男21例,女19例,平均年龄为(62.78±1.79)岁;BBB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龄为(62.65±1.46)岁。
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2.1术前评估根据《中国老年患者围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重点在于对患者心功能、肺功能、呼吸系统等方面的评估,同时注意患者的皮肤状况、听力情况,并对患者的手术麻醉史和服药史进行全面的了解。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麻醉方法有哪些发布时间:2021-05-25T06:07:15.355Z 来源:《航空军医》2021年3期作者:李利[导读] 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常用麻醉方法是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两种方法。
全身麻醉就是气管插管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对老年人内环境影响非常大,所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方法对病人影响比较小,医院现在这类病人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尽管老年的患者,脊椎退变非常严重,插管困难,但还是应该尽量做到椎管内麻醉,让病人恢复快,围手术期好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李利(四川省绵竹市中医医院)老年人髋部骨折的常用麻醉方法是全身麻醉和椎管内麻醉两种方法。
全身麻醉就是气管插管方法,这种方法,因为对老年人内环境影响非常大,所以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应该尽量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
椎管内麻醉方法对病人影响比较小,医院现在这类病人多采用椎管内麻醉方法,尽管老年的患者,脊椎退变非常严重,插管困难,但还是应该尽量做到椎管内麻醉,让病人恢复快,围手术期好管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病死率。
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麻醉方法有哪些1.全身性麻醉麻醉医生会先给患者提供面罩吸氧,这样可以保证氧的补充,然后麻醉医生会快速给老人诱导气管插管,实现全身的麻醉,这种麻醉的药物主要是丙泊酚、咪达唑仑、芬太尼、顺苯磺酸阿曲库铵或维库溴铵和瑞芬太尼,当老人插管之后会进行机械通气,这时医护人员会严格关注和控制呼吸的参数。
麻醉时需要维持七氟醚或异氟醚吸入,瑞芬太尼的维持速度也需要仔细掌握。
在手术完成后要停止吸入麻药和瑞芬太尼的泵注,待患者呼吸恢复良好,意识清醒后拔出气管导管,这时候会用舒芬太尼起到镇痛作用。
这种麻醉方式患者比较舒适,缺点就是增加了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几率。
2.蛛网膜下腔与硬膜外联合麻醉这种麻醉方法下,麻醉医生会让老人采取侧卧位,然后在脊柱上找到指定的地方先进行硬膜外穿刺。
高龄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术前评估与麻醉管理摘要目的:研究高龄心脏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麻醉管理,从而确保此类手术的安全性。
方法:对入住的48例具有心血管疾病并行人工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麻醉方法、术前准备、监测方法、药物应用和围术期不良事件的预防及处理。
结果:本组腰-硬联合麻醉4例、硬膜外麻醉19例、全身麻醉25例,采用穿刺中心静脉监测患者占100%,桡动脉有创压监测测压占60.4%,结合病人疾病具体情况术中应用硝酸甘油、多巴胺进行治疗。
麻醉期间无死亡病例。
结论:加强高龄心脏疾病患者人工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重视术中监测,积极改善冠状动脉供血,维持术中循环稳定是提高关节置换术安全性的关键。
关键词高龄患者关节置换术术前评估麻醉管理现代社会,由于医学技术及人们的生活水平、医疗保健意识的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不断延长,心脏病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尤其在高龄人群中比例更高。
高龄人群由于身体机能减退,代谢功能下降,且常伴有心、脑、肾、肝肺等种疾病,对麻醉的耐受力及应激调节能力较差,这无形中增加了麻醉和手术的风险,给临床医师处理带来了极大的困难【sup】[1]【/sup】。
伴随着社会进步和临床骨外科手术技术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高龄合并心脏疾病的患者实施人工关节置换,使这类患者手术的麻醉风险大大提高【sup】[2]【/sup】。
本研究对我院的48例高龄心脏病患者的麻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此类手术的安全性。
资料和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选自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入住我院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且合并各种心脏疾病的48例患者,男31例,女17例;年龄69~91岁,平均81.5岁;ASAⅡ~Ⅲ级。
伤前合并高血压19例,合并冠心病24例,其中心肌梗死型6例,合并2型糖尿病20例;其中心电图ST-T波段不同程度改变19例,频发室性早搏4例,心房纤颤8例,窦缓6例,起搏器1例,术前安装临时心脏起搏器2例。
老年病人麻醉怎么处理?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我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在手术领域中,老年人手术量也随之增多,相关统计表明,超过一半的65岁以上老年人在去世前需要进行一次手术治疗,主要是由于老年患者受到疾病因素的影响,或者在衰老过程中器官功能发生改变,因此需要接受手术治疗。
而老年人在围手术期的死亡率与青年人相比要更高,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患者药物吸收代谢与排泄的过程要长于青年人,药物作用时间长,肾排泄功能较低,而且对兴奋性药物的反应力较差,因此在老年病人麻醉时要加强关注,采取恰当的处理方式,加强对老年病人的护理,减少麻醉后合并症的发生。
一、常见的麻醉药物有哪些?(一)吸入性麻醉药随着功能残气量的增加,患者在吸入麻醉时,加深速度较为缓慢,而苏醒过程也会随之延长,最低肺泡浓度会随着患者年龄的增加而降低,超过40岁以后,大约每10年降低4%,对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效果得到有效增强。
(二)静脉麻醉药物镇静药与麻醉性镇痛药的敏感性较强,高龄患者对地西泮、依托米脂等药物疗效增强,半衰期随之延长。
丙泊酚在应用时的诱导使用剂量2.0~2.5毫克/公斤,对于61岁以上的老年患者而言,诱导剂量为1.5~1.75毫克/公斤之间,麻醉药物使用的清除率会随之降低,从而要减少维持量。
而阿片类药物作用效果增强更为明显,因此老年人患者剂量的使用要降低50%。
(三)局麻药老年人患者在使用局麻用药时,剂量可能会减少,这主要是由于老年人患者的细胞膜通透性更高,易出现脱水,同时局部血流也会随之减少,缔结组织出现疏松,在进行药物麻醉时,很容易出现扩散。
由于老年人存在硬膜外阻滞的情况,在椎间孔推药时,药液不易进入,容易发生外泄,并在椎间孔内出现扩散情况,导致硬膜外局部麻药量较少。
(四)肌松药肌松药对高龄患者的影响与药代动力学相关,比如阿曲库胺主要是通过Holfman消除,因此随着年龄的增加并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琥珀胆碱主要是通过血浆胆碱酯酶水解,由于老年人血浆胆汁减酶活力会降低,因此最终剂量也会随之减少;维库溴铵主要是从胆汁排出,经过肾脏后会占用20%,对于老年人患者而言,并不会增加药效,偶尔会出现作用时间延长的情况。
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1例报道1. 引言1.1 病例介绍本文报告一例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过程。
患者为一名77岁女性,患有多年冠心病和心力衰竭,近期因肺部感染导致严重感染性休克。
由于患者年龄大、心功能差,手术风险较高。
在手术前,麻醉团队进行了全面评估,调整了麻醉方案,采取了综合麻醉管理措施,包括心率控制、血压监测、静脉输液等。
手术过程中,麻醉团队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确保麻醉深度和稳定性,及时应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麻醉团队继续监测患者情况,保障患者安全和舒适度。
感染性休克的处理包括抗感染治疗、循环支持等措施,以减轻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
在整个麻醉管理过程中,我们充分重视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力求降低患者的手术风险。
麻醉管理在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为患者的康复和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2. 正文2.1 手术前的麻醉管理手术前的麻醉管理是整个手术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
对于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其病情较为复杂,需要特别注意麻醉管理的细节。
在手术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心功能、肺功能、肝肾功能等方面的检查,以确保患者能够承受手术和麻醉的风险。
特别是对于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需要及时处理感染源,保证患者在手术前病情得到控制。
在确定麻醉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对于高龄患者,需要特别小心选择药物,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同时要考虑到患者心脏和肺部的功能,以保证手术过程中患者的稳定。
手术前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术前禁食禁水等准备工作,避免手术中发生误吸等意外情况。
对于高危患者,可能还需要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心功能的监测等额外准备工作。
手术前的麻醉管理对于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细致的评估和合理的安排,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性。
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麻醉管理1例报道摘要:本文报道了一例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过程。
患者因心力衰竭急性加重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术中发生感染性休克。
在麻醉管理过程中,我们采用了积极的循环支持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并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麻醉与药物管理。
全程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功能、呼吸功能和病情变化,最终顺利完成手术并成功脱离生命支持设备。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总结了在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麻醉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及注意事项,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感染性休克;麻醉管理引言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和慢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高龄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渐上升。
冠心病和心力衰竭是老年患者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中合并感染性休克的患者更为罕见,但危险性也更高。
对于这类复杂的患者,其手术麻醉管理尤为重要,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循环和呼吸功能,及时调整麻醉药物和生命支持设备。
我们报告了一例高龄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在手术中的麻醉管理过程,旨在总结经验并为临床提供参考。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81岁,因冠心病合并主动脉瓣狭窄伴心力衰竭入院。
入院时患者主诉气促加重,胸闷,心前区疼痛,活动耐受下降,不适已有2个月,加重10小时。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病史,长期未就诊及用药。
入院后行冠脉造影示:冠状动脉闭塞50%-70%,心脏超声示: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0.6cm²,伴主动脉瓣狭窄,瓣口面积0.8cm²,左心室收缩功能差。
考虑患者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为改善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决定行主动脉瓣置换术。
患者于入院后接受强化循证医学治疗,包括抗感染治疗、循证治疗心衰以及联合心内科、介入科、心外科多学科团队评估。
手术当日,患者持续佩戴氧气,吸氧3L/min,出现持续不稳定的血压高低波动,收缩压80-160mmHg,心率80-110次/min,痛苦不安,四肢冰凉,皮肤湿冷,尿量持续减少,血乳酸升高3小时,达3.0mmol/L,怀疑为感染性休克,需迅速行手术。
高龄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骨科手术的麻醉处理
作者:全立新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11期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 85岁,以“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收入本院。
拟行“左股骨粗隆间骨折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PFNA)”手术。
既往史:高血压10年,慢性心力衰竭2年。
查体:血压(BP)175/9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HR)104次/min,主要异常化验结果:NT-proBNP:>15000 pg/ml↑↑;心肌酶: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11 IU/L,肌钙蛋白I (TnI):1.0 ng/m↑,肌红蛋白(Myo)60 ng/m↑。
心脏彩超:EF 38%,肺动脉高压(60 mm Hg),心律不齐,左室前壁及下壁运动减弱,收缩及舒张功能降低。
心电图:①频发房性早搏伴偶发室性早搏;②下壁及前壁呈缺血型改变。
Hotter:①窦性心律,平均心率偏快(104次/min);②频发房性早搏伴偶发室性早搏,可见成对现象(2901次);③下壁及前壁呈明显缺血性改变。
胸部X线检查:双侧肺纹理清晰,气管居中,心影大小形态自然。
心内科会诊给予欣康、倍他洛克、地高辛、螺内酯治疗。
3 d后复查:NT-proBNP:5000 pg/ml↑, BP:155/84 mm Hg,心率(HR):84次/min。
骨折前活动耐量
麻醉选择: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复合浅镇静。
麻醉前准备:患者入室前备好治疗心力衰竭的可能用到的各种药物:多巴酚丁胺、硝酸甘油、速尿、硝普钠、肾上腺素以及合适的气管导管、喉镜等急救设备。
麻醉过程:患者入室时神清,安静。
BP:170/90 mm Hg, HR:95次/min, SpO2:94%。
缓慢静脉滴注钠钾镁钙葡萄糖注射液,给予咪达唑仑1 mg镇静,鼻导管吸氧。
在局部麻醉下行左侧桡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测量中心静脉压(CVP): 8 cm H2O(1 cm H2O=0.098 kPa)。
然后取右侧卧位,选择
L3~4间隙为穿刺点,以针内针行腰硬联合麻醉。
腰麻用药为轻比重0.5%罗哌卡因(耐罗品)1.8 ml(注入速度:60 s),经硬膜外针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
穿刺置管完成后,患者转为仰卧位。
发现有创动脉压降低(120/50 mm Hg), CVP降低(7 cm H2O)即稍加快液体静注速度,并开始泵注多巴酚丁胺[3 μg/(kg·min)]。
测得麻醉平面上界为T10。
术中给予磷酸肌酸钠1 g,根据血压和CVP数值调控液体输入量和多巴酚丁胺注入速度。
术中CVP 一度上升到18 cm H2O,立即给予速尿20 mg,并控制液体速度,后维持CVP在10~12 cm H2O。
手术历时1.75 h,出血量150 ml, ECG未发现明显异常变化,有创血压维持在140/65 mm Hg左右,心率在80~90次/min, SpO2 95%~99%。
术后患者意识清楚,无不适,连接术后镇痛泵,转送SICU。
7 d后出院。
2 讨论
2. 1 术前评估患者高龄,合并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肺动脉高压。
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为Ⅳ级;根据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1],患者心功能为Ⅲ级。
根据Goldman心脏危险指数[2]以及2009ACC/AHA围术期心脏并发症风险临床危险因素评估指南[3],该患者围术期发生严重心脏并发症的风险为高危。
手术方式为PFNA,预计手术时间为1.5 h、出血量150 ml左右。
根据非心脏手术外科方面的风险分类[1, 4, 5],骨科手术为中危手术。
可能发生的风险包括:严重低血压、心内膜下缺血、心力衰竭失代偿导致死亡。
2. 2 基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诊断,是否推迟手术?一些研究表明,心力衰竭与非心脏手术的不良预后相关。
Goldman等[6]的研究显示,存在第三心音(S3)和心力衰竭体征均可增加与非心脏手术的风险。
Lee等[7]的研究也证实,心力衰竭(定义为出现下列情况中的任何一项: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史、肺水肿或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物理检查提示双肺水泡音或S3奔马律或胸片提示肺部血管的重新分布)是独立的风险预测因素[5, 7]。
术前处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属ASAⅤ级,心脏已毫无筹备功能,心源性死亡率达70%以上,故除非紧急抢救手术,禁忌施行任何其他手术。
充血性心力衰竭于术前已经得到控制的患者,围术期再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危险很高[8]。
本病例患者属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无肺水肿、S3,胸片示肺部正常,心影大小形态自然。
提示处于心力衰竭代偿期。
所拟行的手术时间较短,出血量少。
而且,骨折患者术前痛苦异常,患者及家属均强烈要求手术治疗。
综合评价,手术给患者的益处更大。
2. 3 心力衰竭患者的麻醉选择区域阻滞对于肢体手术是首选的麻醉方法,因为不影响到交感神经系统,对外周阻力和血压无明显影响,不失为心力衰竭患者下肢手术首选的麻醉方法。
椎管内阻滞适用于下腹部和下肢的手术,椎管内阻滞完成后,可使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在一定程度上使心排血量增加。
但是必须注意对于严重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椎管内阻滞后外周阻力减少导致的血压下降,可能是不可预测的,甚至是无法控制的[8]。
小剂量腰硬联合麻醉同时具有腰麻与连续硬外麻醉的优点——麻醉效果确切,减少了局麻药用量和阻滞不完全的发生,麻醉阻滞平面和血压较易调控,较易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史艳燕等[9]证实小剂量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应用,循环功能稳定,不良反应少,对合并心肺血管疾病、高黏血症的高龄患者更为有利。
如果必须作全身麻醉,禁忌给予心力衰竭患者对心肌和交感神经系统抑制显著,引起外周血管显著扩张的麻醉药,如硫喷妥钠和丙泊酚,宜选用对心血管系统无抑制作用的依托咪酯或对心血管系统抑制轻微的咪达唑仑等静脉麻醉药。
2. 4 心力衰竭患者术中管理措施维持心肌氧的供需平衡,改善心肌的收缩状态,增加心排血量,是治疗心力衰竭的根本原则[8] 。
①必须始终维持满意的循环血容量,但又必须严格限制液体入量并使用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保证CVP
2. 5 术中管理总结对本例患者实施小剂量轻比重腰-硬联合麻醉,显效快速、麻醉效果确切、镇痛和肌松作用完全,麻醉阻滞平面在T10以下,术中严密监测,合理控制液体输入,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是确保麻醉及手术平稳顺利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吴新民.麻醉学高级教程.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9:221.
[2] YAO FF. YAO& ARTUSIO麻醉学问题为中心的病例讨论.王天龙,张利萍, Lee CC,等,译. 第6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346-372.
[3] 颜红兵,马长生,美国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疾病评估与治疗指南.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8:12.
[4] Eagle KA, Gibbons RJ, Antman EM, et al. ACC/AHA Guideline Update on Perioperative Cardiovascular Evaluation for Noncardiac Surger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2002, DOI: 10.1016/S0735-1097(01)01788-0.
[5] 董梅珍,余剑勇,王笑娟.高龄患者髋部骨科手术的麻醉方法分析.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1(11):1187-1188.
[6] Goldman L, Caldera DL, Nussbaum SR, et al. Multifactorial index of cardiac risk in noncardiac surgical procedures. N Engl J Med, 1977, 297(16):845-850.
[7] Lee TH, Marcantonio ER, Mangione CM, et al. Derivation and 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a simple index for prediction of cardiac risk of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 Circulation 1999, 100(10):1043-1049.
[8] 叶铁虎,吴新民,疑难合并症与麻醉.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85-88.
[9] 史艳燕,张雅琴,舒英,等. 0.5%轻比重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患者侧卧位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0(6):811-813.
[收稿日期:2014-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