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启示
- 格式:docx
- 大小:18.45 KB
- 文档页数:3
风险管理案例-法国兴业银行一、法兴银行案例简介进入2008年,世界金融市场接连传来坏消息。
由美国次级贷款危机所引发的全球性股灾余波未了,法国兴业银行又爆出丑闻:因其精通电脑的一位名叫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冲破银行内部层层监控进行非法交易,致该银行出现71亿美元巨亏。
成为迄今为止是史上由单个交易员所为的最大一桩案子。
法兴银行此次亏损金额超过了美国商品期货对冲基金AmaranthAdvisorsLLC在2006年亏损的66亿美元,同时也是巴林银行1995年14亿美元亏损的五倍多。
(事件后续:Jerome Kerviel入狱3年,被罚49亿欧元法国兴业银行是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是法国第二大银行,市值仅次于法国巴黎银行。
其总部设在巴黎,上市企业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证券市场挂牌,2000年12月31日它在巴黎股票交易所的市值已达300亿欧元,2000年12月的长期债务评级为“Aa3”(穆迪公司)和“AA,”(标准普尔公司)。
在全世界拥有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在全世界80个国家拥有500家分支机构,大约有50,的股东和40,的业务来自海外。
自2007年年初开始法兴银行的交易员Jerome Kerviel在股指期货操作对欧洲股市未来的走向投下巨注,“悄然”建立起预计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
Jerome Kerviel开始在欧洲股票指数上使用期货,豪赌欧洲市场将出现持续上升。
直到2007年的年末,Jerome Kerviel的交易还处于赢利水平。
但在2007年圣诞节及2008年新年假期后,市场开始走向了他的对立面。
他所交易的巴黎CAC-40指数开始大幅下挫。
这意味着他所持的头寸出现了较大损失。
2008年1月18日,德国DAX指数下跌超过600点的时候,盖维耶尔可能已经损失了20亿欧元。
法兴银行在此方面的损失曾受到了德国方面的警示。
同天,法兴银行的一位法务官员发现一笔超过该行风险限制的交易。
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概述法国兴业银行(Société Générale)是法国最大的银行之一,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广泛的业务。
然而,该银行在近年来卷入了巨额亏损的丑闻。
本文将就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进行详细分析,揭示造成亏损的原因,并探讨该事件对银行业以及法国金融市场的影响。
背景法国兴业银行于1864年在法国巴黎成立,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该银行在法国国内以及全球范围内都拥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并通过各种金融业务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然而,在2008年,这家曾经声名显赫的银行却遭遇了一次巨大的亏损。
事件经过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起因于一位叫做Jerome Kerviel的交易员的操作失误。
Kerviel在银行的交易部门工作,负责进行股票和期货交易。
然而,由于极度冒险的交易策略和无视风险的行为,Kerviel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进行高风险的交易,导致巨额亏损的产生。
根据调查结果,Kerviel在进行交易时操纵了银行内部的风险控制系统,隐瞒了交易额和仓位的真实情况,以便能够继续进行高风险的交易。
最终,这些交易造成了约50亿欧元的亏损,对法国兴业银行造成了重大打击。
影响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不仅对该银行本身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还对整个法国金融市场以及全球银行业产生了震动效应。
首先,这次巨亏使法国兴业银行的声誉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投资者和客户对该银行的信任受到了极大的动摇,导致了大量的客户纷纷撤出资金,使银行面临了严重的资金流失风险。
此外,法国兴业银行还被迫削减了大量的工作岗位,以降低成本并应对亏损。
其次,巨亏案给整个法国金融市场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这次事件让人们对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产生了质疑,引发了对金融监管机构的更高要求。
法国政府也被迫采取行动,加强对金融行业的监管力度,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最后,巨亏案对全球银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次事故再次提醒了整个金融行业对风险控制和监管的重要性,让银行业重新审视了其交易策略和内部控制机制。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为何容易失效?-法国兴业银行违规交易事件及其启示法国兴业银行于2008年1月24日宣布因一名交易员的违规操作导致该行蒙受高达49亿欧元的巨额损失,该事件被当日出版的华尔街日报称为“金融世界中罕见的事件”。
法国兴业银行将此有史以来最大的违规交易归咎于由于“一系列虚构的风险对冲交易”使得该行Delta 1号交易部门(主要从事股指期货和远期的套利交易)31岁的交易员杰罗姆· 凯维埃尔得以规避银行重重内控程序,从而最终招致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作为法国第二大银行和欧元区第七大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的市值约为350亿欧元,2006年利润额超过50亿欧元。
该银行在股权衍生品交易领域享有盛誉,曾连续5年在世界权威风险管理杂志《风险》评选的最佳股权衍生品交易金融机构中排名第一或第二。
“这个事件极好地告诉我们良好声誉和真实情况之间可能存在的巨大差异,法国兴业银行曾被视为现代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管理的缩影”。
施罗德公司负责欧洲股票交易的主管Gary Clarke如是说。
施罗德公司掌管了超过2700亿欧元的资金并且持有法国兴业银行的股份。
2008年2月20日,在法国兴业银行公布2007财年的年报和4季度报之前,由标致雪铁龙集团前任首席执行官Jean-Martin Folz领导的三人特别委员会向法国兴业银行董事会递交了一份名为“绿色使命”的调查报告。
该报告对凯维埃尔的违规交易活动、交易手法、交易动机、银行内控体系对违规交易活动发出的警告以及为何这些警报没有发生作用等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首先让人吃惊的是,凯维埃尔所从事的经营活动并不仅限于普通规定的股指期货套利交易,他同时还活跃在股票期权和权证的交易活动中。
股票期权和权证是法国兴业银行衍生品部门引以为傲的两项业务,而这并不属于凯维埃尔所供职的Delta1号交易部门的业务范畴。
凯维埃尔于2000年加入法国兴业银行,随后几年时间,他分别在银行不同的中后台部门工作,熟捻交易纪录、资金结算、交易确认以及其他涉及交易数据汇总分析方面的工作。
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的分析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分析一、案情2008年1月18日,法国兴业银行收到了一封来自另一家大银行的电子邮件,要求确认此前约定的一笔交易,但法国兴业银行和这家银行根本没有交易往来。
因此,兴业银行进行了一次内部查清,结果发现,这是一笔虚假交易。
伪造邮件的是兴业银行交易员盖维耶尔。
更深入地调查显示,法国兴业银行因盖维耶尔的行为损失了49亿欧元,约合71亿美元。
盖维耶尔从事的是什么业务,导致如此巨额损失?欧洲股指期货交易,一种衍生金融工具产品。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07年,盖维耶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从2008年开始,盖维耶尔认为欧洲股指上涨,于是开始买涨。
然后,欧洲乃至全球股市都在暴跌,盖维耶尔的巨额盈利转眼变成了巨大损失。
二、原因1.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金融监管机制有漏洞。
近几年,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证券市场和石油等大宗商品市场都出现了强的投机风潮,而在此背景下,一些金融机构和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放松,席卷全球主要金融市场的美国次贷危机根源即在于此。
法兴银行事件,风险管理意识弱化和监管机制存在缺陷,是酿成危机的重要原因。
2.银行的风险系统没能发挥作用,未及时觉察违规操作。
按照规定,银行的证券或期货交易员实行交易时,都会受到资金额度的严格限制法国兴银行内部风控很严,但交易员闯过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近一年没有被发现。
事实说明,再强大的安全系统也有漏洞,它给全球金融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再严密的规章制度,再安全的电脑软件,都可能存在漏洞、死角,银行系统的安全风控不可掉以轻心。
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案例分析一、案例概述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是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老牌欧洲银行和世界上最大的银行集团之一,多年来一直在全球银行业资产规模排前10位。
法兴银行分别在巴黎、东京、纽约的证券市场挂牌上市,拥有雇员55000名、世界上多达80个国家的分支机构500家,以及500万私人和企业客户。
它提供从传统商业银行到投资银行的全面、专业的金融服务,被视为为世界上最大的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也一度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
2008年1月,因期货交易员杰罗姆·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在未经授权情况下大量购买欧洲股指期货,形成49亿欧元(约71亿美元)的巨额亏空,创下世界银行业迄今为止因员工违规操作而蒙受的单笔最大金额损失,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暴跌。
无论从性质还是规模来说,法兴银行的交易欺诈案都堪称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曾指出:著名商业银行失败事件的原因,除了内部控制失效外,很难再找到其他因素。
法兴银行的内部控制同样成为众矢之的,与之相关的三大核心问题是:第一,内部控制“雷达”是如何被绕开的?第二,内部控制功能真地落空了吗?第三,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有何启示?二、内控漏洞-----普通交易员为何能连闯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在2007年至2008年年初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凯维埃尔在欧洲各大股市上投资股指期货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超过法兴银行359亿欧元的市值。
其中:道琼斯欧洲Stoxx指数期货头寸300亿欧元,德国法兰克福股市DAX指数期货头寸180亿欧元,英国伦敦股市《金融时报》100种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期货头寸20亿欧元。
法兴银行作为一家“百年老店”,享有丰富的金融风险管理经验,监控系统发达,工作权限级别森严。
一个普通的交易员为何能够闯过5道电脑关卡,获得使用巨额资金的权限,违规操作一年多而没有被及时发现?这是我们关心的首要问题。
天网恢恢,疏而必漏——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及其启示宋清华 黄赛男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曝出该行历史上最大违规操作丑闻,该行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Jérôme Kerviel)违规购入大量欧洲股指期货,给银行造成49亿欧元(折合71.6亿美元)损失。
此次法国兴业银行的损失金额是英国巴林银行当时损失金额的4倍多,是全球银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欺诈案之一,也是有史以来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法国兴业银行(为了与我国总部设在福州的兴业银行相区别,本文将法国兴业银行简称为“法兴银行”)欺诈案在法国乃至世界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法国总统萨科齐称法兴银行欺诈案只是一个个案,“法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没有受到影响”。
法国总理菲永(François Fillon)表示“这是一起严重的事件”,要求财政部长在8天内提供有关这一欺诈案的详细情况。
法国央行总裁诺亚相信法兴银行能够度过这场危机。
法国经济部长拉加德宣布将要求银行监管机构对银行进行“额外”监控。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虽已告一段落,但该案仍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该案是单独的个案还是系统性金融风险(或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的组成部分之一?股指期货会给其交易者带来哪些风险?盖维耶尔违规操作的动机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敢如此“冒险”甚至“铤而走险”?为什么此类案件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商业银行将来到底应如何防止类案件的再次发生?金融监管部门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一、事件起因法兴银行欺诈案起因于欧洲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没有股指期货的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很大,因为投资者无法对付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股指期货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使用者使用不当时会对自身的伤害。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法兴银行交易员盖维耶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从事欧洲股票指数期货。
欧洲股指期货市场是国际股票市场中流动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每日将围绕这些指数产生大约400亿~500亿美元的期货交易量。
法国兴业银行危机启示前言2019年1月下旬,历史悠久的法国兴业银行(下称法兴银行或法兴)被31岁的权证市场交易员凯维埃尔(Jerome Kerviel)拖入丑闻的阴影中。
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内,凯维埃尔以欺诈手段从事期货买卖,违规头寸高达500亿欧元,至1月23日被平仓,导致这家国有金融机构损失64亿欧元的巨款。
1月24日,法兴银行总稽核部受集团执行委员会委托,开始对凯维埃尔的欺诈交易行为展开内部调查。
力图从丑闻和损失中逆转劣势的法兴银行,在这次以“绿色使命”命名的内部行动中,共调查了全球股权衍生工具部门与固定受益、货币和大宗商品业务部门315名员工,并对他们所持仓位进行检查,以确信凯维埃尔之举的个体性,将损失精确化,同时也对自身的风险控制流程和执行进行重新审视。
四个月后,一份《“绿色使命”总结报告》出炉。
其中对凯维埃尔欺诈行为过程的还原,暴露了一再出现的管控漏洞和虚弱的风险控制执行力。
对于法兴而言,报告的结论足以令其庆幸,因为欺诈行为并未蔓延,并最终得到了较妥善的处理。
但观察者的目光则落于凯维埃尔事件的另一面。
凯维埃尔的真实交易头寸于2019年7月31日扭亏为盈,11月20日他靠违规头寸盈利15亿欧元并成功保持长达两个月。
假如他落袋为安并及时改变投资方向,或者市场继续按他的预期发展,今天盈利有可能已超过30亿、60亿欧元!如果事实如此,“滥权”和“欺诈”可能被人们抛诸脑后,凯维埃尔将成为法兰西的英雄,成为继巴菲特、索罗斯、罗杰斯、彼得・林奇之后又一颗冉冉升起的金融巨星。
然而,假如凯维埃尔盈利,必定有另外的“法兴”在世界的其他角落为他的违规头寸埋单。
衍生品市场都是“零和游戏”,金融交易只能转移财富却不能创造财富。
诚如凯维埃尔对检查官让-克洛德・马林提供的证词――“其他交易员也以相似的方式操作,并超越了他们的交易额度”。
凯维埃尔既非始作俑者也非终结者。
谁能保证这种心存侥幸的冒险不会蛊惑人心?或今后再也不会发生?或现在已经通过自查和监管而全部清仓呢?在“凯维埃尔事件”中,一再出现的监管空白或许正表明,金融机构风险防范思维已到了更新的时候了。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第一篇: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员扰乱全球金融系统摘要: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
法国兴业银行是法国历史最悠久、最具影响力的投资银行,该公司拥有13万员工和2250万客户。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
本文将从法国兴业银行交易弊案分析入手,分析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监控体系的漏洞,同时提出了对完善我国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议。
关键词:法国兴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监控一、案例简介2008年1月,法国兴业银行发现一名驻巴黎的交易员,在超过权限的情况下私自建立了违规的交易部位,并进行欺诈交易行为,造成了49亿欧元(约合72亿美元)的巨额亏损。
这起银行案件所造成的损失是法国银行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也是世界上目前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法国兴业银行巴黎交易员Kerviel被法国司法机关提起诉讼,Kerviel被立案指控的罪名共计三项,中包括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侵入信息数据系统等。
法国兴业银行被迫在全球股市大跌的环境下了结这些违规部位,涉嫌违规交易员Kerviel利用自己原来在银行中后台部门工作中对银行监控系统的了解,通过精心设计虚假交易,隐藏了这一巨额的违规头寸。
巴黎检控方后续调查显示,欧洲期货交易所(EUREX)早在2007年11月就已经质疑Kerviel的交易部位,并已通知法国兴业银行。
其实,Kerviel成功利用虚假文件表明其交易风险已被对冲覆盖,从而应付了来自法国兴业银行本身的质询。
法国兴业银行曾是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领导者,一直被认为是世界上风险控制最出色的银行之一,可就在这样一个老牌银行,悲剧却不幸地发生了,违规数额之巨大,损失之惨重,足以震惊世界。
二、法国兴业银行的管理弱点有人认为Kerviel事件绝非偶然,而是银行内部管理不到位、监管体制不健全的结果。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启示:作为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作为国际公认的风险管理最出色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的覆灭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个年轻交易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悲剧,但是问题不是如此简单,此后隐含的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入的反思。
一、金融机构必须理性认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作用与其他金融交易不同,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它是通过预测金融市场的未来走向,付出少量保证金而从事的一种典型的阿基米德式的以小搏大投机性活动。
因此,这种交易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能赚大钱,也能亏大钱。
法兴欺诈案表明,在监管不善、内控不力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交易会充分暴露其“魔鬼”的一面。
因此对于正在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准备推出股指期货的中国来讲,我们不可能因噎废食而否定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和推出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但是,关键是要努力防范和克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
特别是在市场起步时期,必须有效控制交易规模,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如果我们仅凭一腔热情,无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内在特性,在各项制度措施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不适当地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那么,很有可能重演法兴的悲剧。
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难题金融机构是一种接受风险、经营风险,并在管理风险中获取利润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金融机构通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模型工具,还不能进行有效量化,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比较原始,风险管理水平也比较低。
相对而言,操作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
法兴这次巨额欺诈案,以及此前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1999年日本住友公司、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等金融交易丑闻,都充分说明:一单业务的操作风险,就能摧毁一家信誉卓著的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日益显著,目前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备战综合化经营,在这种趋势下,未来的操作风险可能越来越大。
法国兴业银行•有人说,一开始,这件事像是一个玩笑。
如果一个交易员能够绕过层层监管,独自一人以“欺诈”的手段从事巨额股票衍生产品交易,那么,不但法国兴业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将受到质疑,整个金融业在公众心目中的信誉也都会大打折扣。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这个欧洲老牌的金融机构将面临重大困难,而它留给我们的则是关于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沉重思考。
任何一家机构,无论具有怎样雄厚的实力,一旦放松了对内部运作的控制,失去了对风险的警惕和防范,那么哪怕是一个级别很小的员工或者是一个小小的失误,都将有可能葬送整个企业。
•法国兴业银行创建于1864年5月,当年由拿破仑三世签字批准成立,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并最终成为法国商界支柱之一。
可就是这样一个创造了无数骄人业绩的老牌银行在2008年年初因一个底层交易员的违规操作而受到了重创,“金字塔”险些瞬间倾塌。
•2005年6月,该银行的交易员热罗姆·科维尔躲过了严密的监控系统,开始进行违规越权交易。
2007年到2008年年初,他擅自动用了高达500亿欧元(合733亿美元)的衍生品头寸,投资欧洲股指期货。
科维尔的欺诈行为暴露之时,正值2008年年初欧洲股市暴跌之际。
法国兴业银行进行了紧急平仓,整整抛售三天之后将损失定格为49亿欧元。
此次欺诈案的规模远远超过了历史上最为臭名昭著的巴林银行倒闭案。
•不论从性质上还是规模上来说,此次事件都堪称“法国历史上最大的金融悲剧”。
何以一个从法国三流商学院毕业、年薪不到10万欧元的年轻人能够撼动具有140多年历史的老牌银行的根基,并撬动了欧洲乃至全球股市?法国兴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到底发生了什么,致使科维尔一个人可以轻易绕过五重安全控制系统,躲过由2000多人组成的庞大监控队伍,挪用巨额资金在股指期货市场上赌博?从表面上来看,悲剧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交易员利用自身对公司风险管控系统的深入认识进行违规交易,而银行风险系统也没能及时觉察。
但我们进一步分析发现,公司的内部控制环境,尤其是激进的企业文化为此次事件的发生埋下了隐患,而管理人员与监控人员置之不理的行为也使其成了科维尔的帮凶。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案例“法国兴业银行巨亏案”分析一、案例介绍时间:2008年1月24日地点:巴黎,银行总部背景:①美国发生次贷危机,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动荡不稳。
②法国兴业银行,作为法国第二大银行,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已在次贷危机中亏损20.5亿欧元(包括11亿欧元与美国次贷市场相关的资产、5.5亿欧元与美国债券保险商相关的资产以及4亿欧元的其他损失)。
事件回放:一心想成为明星交易员的法国兴业银行负责对冲欧洲股市的股指期货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利用银行漏洞,通过侵入数据信息系统、滥用信用、伪造及使用虚假文书等多种欺诈手段,擅自投资欧洲股指期货,造成该行税前损失49亿欧元(约560亿人民币)。
该行股票当天下跌4.1%。
这次案件触发了法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金融震荡,并波及全球股市,引发暴跌。
早在2005年6月,他利用自己高超的电脑技术,绕过兴业银行的五道安全限制,开始了违规的欧洲股指期货交易,“我在安联保险上建仓,赌股市会下跌。
不久伦敦地铁发生爆炸,股市真的大跌。
我就像中了头彩……盈利50万欧元。
”2007年,凯维埃尔再赌市场下跌,因此大量做空,他又赌赢了,到2007年12月31日,他的账面盈余达到了14亿欧元,而当年兴行银行的总盈利不过是55亿欧元。
更致命的是,该名员工利用其在兴业银行工作的经验,轻而易举骗过了该行的安保系统。
涉案的交易员已经承认了自己的不当行为,而相关的解聘程序“已经启动”,兴业还对其提出了法律诉讼,相关部门的直接负责人也将离职。
欺诈事件曝光后,兴业董事长兼总裁溥敦(Daniel Bouton )曾提出辞职,但董事会拒绝了他的请求。
该行已就此次事件向全体股东公开致歉。
此次兴业银行的欺诈案可能也刷新了一项世界纪录,就是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该事件发生之后,兴业董事长兼总裁溥敦(Daniel Bouton )提出辞职。
该行已就此次事件向全体股东公开致歉。
法国兴业银行欺诈案分析2008年1月24日,法国兴业银行曝出该行历史上最大违规操作丑闻,该行交易员热罗姆•盖维耶尔(Jérôme Kerviel)违规购入大量欧洲股指期货,给银行造成49亿欧元(折合71.6亿美元)损失。
此次法国兴业银行的损失金额是英国巴林银行当时损失金额的4倍多,是全球银行业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欺诈案之一,也是有史以来单笔涉案金额最大的交易员欺诈事件。
一、事件起因法兴银行欺诈案起因于欧洲股票指数期货交易。
股指期货是一把“双刃剑”。
一方面,没有股指期货的股票市场系统性风险很大,因为投资者无法对付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股指期货本身具有高风险的特点,使用者使用不当时会对自身的伤害。
从2007年上半年开始,法兴银行交易员盖维耶尔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违规从事欧洲股票指数期货。
欧洲股指期货市场是国际股票市场中流动性最高的区域之一,在正常情况下,每日将围绕这些指数产生大约400亿~500亿美元的期货交易量。
截至2007年年底,盖维耶尔预期股票市场会下跌,因此一直大手笔做空市场。
由于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市场颓势与预期一致,盖维耶尔管理的账户在2007年年底时一度出现巨额的浮动盈利。
从2008年开始,盖维耶尔突然反手做多,豪赌市场会出现上涨。
然而,欧洲市场2008年年初以来的大跌使其交易账户反而出现巨额亏损。
由于他错误地估计市场将出现上涨,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因次贷危机出现新一轮动荡,迫使法兴银行在发现盖维耶尔在股指期货上建立起来数百亿欧元多头仓位后整整抛售3天,最终蒙受49亿欧元损失。
盖维耶尔在未被授权的情况下居然创建了超过500亿欧元(约合728亿美元)欧洲股指期货的多头仓位。
这一数字不仅超过法兴银行现有的大约350亿欧元(约合510亿美元)市值,而且与斯洛伐克整个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相当。
盖维耶尔之所以能够“悄然”建立起高达500亿至700亿欧元的多头仓位,是因为他除了兴业银行的正式账户外,盖维耶尔还在交易所内偷建了一个虚拟账户,挂在法兴银行名下。
法国兴业银行案例分析启示:
作为世界上最大衍生交易市场的领导者,作为国际公认的风险管理最出色的银行,法国兴业银行的覆灭表面上看是因为一个年轻交易员的错误操作造成的悲剧,但是问
题不是如此简单,此后隐含的更多深层次的问题更需要我们深入的反思。
一、金融机构必须理性认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作用
与其他金融交易不同,金融衍生品交易是一种保证金交易,它是通过预测金融市场
的未来走向,付出少量保证金而从事的一种典型的阿基米德式的以小搏大投机性活动。
因此,这种交易的不确定性非常大,能赚大钱,也能亏大钱。
法兴欺诈案表明,在监管
不善、内控不力的情况下,金融衍生品交易会充分暴露其“魔鬼”的一面。
因此对于正在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准备推出股指期货的中国来讲,我们
不可能因噎废食而否定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和推出股指期货的积极意义,但是,关键是
要努力防范和克服金融衍生品交易的风险。
特别是在市场起步时期,必须有效控制交易
规模,完善风险控制制度,健全风险控制体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
如果我们仅凭一
腔热情,无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内在特性,在各项制度措施和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尚未到
位的情况下,不适当地加快发展金融衍生品交易,那么,很有可能重演法兴的悲剧。
二、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是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难题
金融机构是一种接受风险、经营风险,并在管理风险中获取利润的企业,在经营
过程中,金融机构通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
对于操作风险,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模型
工具,还不能进行有效量化,风险管理的方法还比较原始,风险管理水平也比较低。
相
对而言,操作风险已成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最大风险。
法兴这次巨额欺诈案,以及此前1995年英国巴林银行、1999年日本住友公司、2002年爱尔兰联合银行等金融交易丑闻,都充分说明:一单业务的操作风险,就能摧毁一家信誉卓著的金融机构。
随着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趋势的日益显著,目前各家银行和金融机构正在积极备战
综合化经营,在这种趋势下,未来的操作风险可能越来越大。
如何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将
是所有金融机构面临的重大难题。
我认为,要有效管理操作风险,一方面要加强内部控制,健全内控体系,但更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根据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不断提升
操作风险的管理技术。
具体包括:一是要树立全面管理的风险管理理念,建立适当的操
作风险管理环境;二是要借鉴国际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完整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三
是注重技术创新,积极推进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四是健全人才队伍和激励
机制建设,为有效进行操作风险管理提供支持和保障。
三、金融机构强化内部控制必须“行”胜于“言”
法兴这次出问题,关键是内控制度的“言”(制度、系统)与“行”(实践、执行)脱
节了。
具体来讲,有两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人员配置不当。
从内控角度讲,银行的前
中后台必须保持部门、人员的绝对分离。
而且,做过中台、后台工作的人,不能再从事
前台的交易工作。
因为,一个熟知公司如何运作的人,一定会破解这个体系。
法兴就是
犯了这方面的错误。
2000年JeromeKerviel进入法兴后,在长达5年时间里,一直在中台和后台部门工作,他熟悉了后台的风险控制流程,接触到一些具体的操作程序,这为他
后来的舞弊欺诈提供了方便。
里森当年弄垮了巴林银行,也是因为他同时身兼交易及监
察二职。
这说明,如何从部门、职责和人员上严格执行前中后台的分离,是加强内部控
制的关键之一。
二是企业盈利模式与内控机制的冲突。
表面上看,目前各金融机构都建立了比较完
善的风险管理体制和内部控制体系,制定了严格复杂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审批程序。
其实,在实践中如果完全循规蹈矩,严格执行层层审批程序,那么,金融衍生品交易将缺乏效率。
基于盈利、效率和风控的权衡,现实中,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实行一种暗箱操作的授
权机制。
通常,金融机构会针对不同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行为,授予交易员不同的权利。
不过,在奉行“成王败寇”法则的金融衍生品交易领域,只要能获得巨额的利润,风险管
理部门对一些违规行为要么反应不及时,要么根本不会作出反应。
公司管理者一般也不
会追究违规交易员的法律责任。
反过来,如果业绩不佳,即使循规蹈矩,那么,交易员
也有可能受到公司管理者的批评。
其实,法兴对JeromeKerviel的违规手法早有觉察,只不过2007年他的交易为银行带来了可观的利润,故而对其操作可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事实上,JeromeKerviel绝不是个案,在许多金融机构,有许多交易员都是如此。
他们的
欺诈行为要么未被发现,要么发现了,但因盈利或亏损较少,而不了了之。
所以,如果
不改变金融机构的盈利模式,那么类似事件仍会发生。
四、交易人员的薪酬体制应与银行的稳健文化保持协同
许多人认为,与里森、井口俊英等“损公肥私”的欺诈案罪犯不同,JeromeKerviel的
犯罪动机并不是源自私利。
其实,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
在资金交易领域,交易员的
薪酬与其业绩表现直接挂钩,明星交易员甚至是严重挂钩,提成比例高达15%乃至20%。
表面上看,JeromeKerviel没有从这笔巨额交易中获取私利。
但是,如果JeromeKerviel交易成功,那么,他就会从盈利中获得巨额奖金。
在这种薪酬体制下,交易员的逐利动机
就会助长其冒险行为,在金融机构内部就会慢慢会滋生出冒险文化。
在投资失利时,交
易员往往陷入豪赌状态,甚至采取越权违规手段来掩饰、平衡账目,隐藏交易损失。
法
兴这次事件正是JeromeKerviel预测发生失误时,没有及时平仓止损,而是侥幸借助于银行的信用和庞大的资金,试图改变市场走向,所以投入的资金越来越大。
然而,由于投
机行为明显,再加上市场走向难以逆转,最终导致了巨大亏损。
由此看来,如果背离保守、稳健的银行文化,崇尚冒险、赌博,那么,任何金融机构迟早会陷入危机。
因此,如何塑造一种健康、积极、稳健的企业文化,并使这种文化与员工的薪酬体
制相协同,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个主要课题。
五、强化信息系统控制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可以通过建立健全多道风险控制防线来加强,监控方法包括
现场稽查、非现场稽查和电脑信息系统监测等。
从金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看,对金融交
易业务的监控将越来越依靠信息系统,这样不仅效率高,而且实时性、准确性都比较强。
但是,强化信息系统在内部控制的作用,需要信息技术部门不断完善电脑系统的安全控
制措施,切实防止系统密码被盗用和破解。
法兴在这次事件以前,内控系统通常是在交
易三天后才会对交易进行查核,同时,系统的开发人员、验收人员与IT管理人员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对内控和技术漏洞未能采取有效的措施,使得系统中的漏洞被JeromeKerviel 利用。
想从这方面加以改进,需要从加强内控角度出发,金融机构电脑系统的密码必须定
期更改,每个用户名和密码的使用也必须定期监控,电脑信息系统和发现管理系统必须
有严格的管理与控制程序。
JeromeKerviel能在长达一年时间里盗用多个系统、多个人员
的用户名与密码,说明法兴电脑系统的安全性管理比较松散。
如果电脑系统的安全性得
不到保障,交易风控的数据就没有准确性和完整性。
那么,银行的信用象征就会失去。
所以,强化信息系统控制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
六、金融机构必须建立健全危机事件的快速反应机制
尽管有人将法兴欺诈案夸大为一场西方银行体系的整体性内控危机,但我认为,这
件事不应被过度渲染,也不应该由此否定法兴在风险管理方面的典范地位。
此次欺诈案
是在例行检查中发现的,这说明其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体制还是健全的。
而且,发
现问题后,在短短三天时间里,法兴就关闭其高达500亿欧元的头寸,将风险损失控制
在49亿欧元。
在事件披露以后,法兴采取了增资等积极措施,重新恢复了市场信心,使法兴的股价表现平稳,评级机构尽管下调了股票级别,但仍然建议持有。
这说明,法兴
的内控体系是令人称道的。
不像巴林银行在公布其衍生品交易巨亏后,仍等待翻盘,没
有及时平仓,最后酿成大患。
法兴目前没有象巴林银行般倒下,在遵从丛林法则的国际金融市场,这是一项了不
起的成就。
考虑到国内金融机构对进军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的雄心,如何借鉴法兴应对
足以灭顶的衍生品交易亏损,重要性不言而喻。
法兴启示我们:建立严密的亏损控制和
善后程序,合理把握信息披露的时机,加强危机管理,是中资金融机构的一堂必修课。
最后,法兴式的悲剧未来是否能够避免?在经济金融运行不确定性程度不断提升的
背景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体制再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再健全、规章制度再严密、电
脑系统再安全,都会存在风险管理的漏洞和死角,我们难以消除此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但是,只要我们能够通过进一步增强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认识,不断强化操作风险管理
的制度、流程和技术,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执行力,积极致力于良好企业文化建设,那么,就完全可以有效防范此类事件的发生。
即使出了问题,也可以通过启动危机管理程序,将损失降低到最低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