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
- 格式:doc
- 大小:353.50 KB
- 文档页数:22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专业简介: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于2006年经硕士学位点同意,2007年开始在经济学院招生。
该研究方向具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
学科研究方向带头人朱舜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累计科研成果250余万字,其中出版《县域经济学》、《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等专著、教材18部,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获省厅级以上课题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各10余项。
导师组成员近三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
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牢固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能力;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学年。
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期限,须由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后,最多可延长一学年。
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四、培养方式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一年级以教师讲授为主,二年级逐步从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结合过渡到以学生独立报告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开始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围绕毕业论文选题以专题讨论为主,报告学科前沿进展动向,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区域经济学研究生专业课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关系以及区域经济政策的学科。
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研究生,需要掌握的专业课程包括但不限于:
1. 区域经济学原理:这是区域经济学的核心课程,主要介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体系、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区域经济发展:这门课程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动力和路径,以及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 区域经济政策:这门课程主要介绍政府如何制定和实施区域经济政策,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缩小地区差距。
4. 城市经济学:城市经济学是区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与区域的关系等问题。
5. 空间经济学:空间经济学主要研究空间经济现象和空间经济关系,包括空间结构、空间过程和空间相互作用等。
6. 产业组织与政策:产业组织与政策是研究产业组织和产业政策的学科,主要涉及产业组织理论、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等方面。
7. 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主要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经济数据进行建模和分析,以揭示经济现象的内在规律和趋势。
8. 区域规划:区域规划是研究如何制定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的学科,主要涉及区域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发展措施等方面。
9. 土地经济学:土地经济学是研究土地资源利用、土地制度、土地市场和地价等方面的学科,与区域经济学密切相关。
10. 世界经济地理:世界经济地理是研究世界各国和各地区经济发展和相互关系的学科,主要涉及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的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和合作。
此外,作为一名区域经济学研究生,还需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编程、数据处理和可视化等方面的技能,以便更好地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
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坚持立足首都、服务全国,侧重研究首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培养适应在首都及大城市地区从事经济规划、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坚持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的学风,综合运用经济学、地理学、环境生态学及规划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和手段,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能够运用相关分析方法和技术手段解析区域经济问题、具备一定的制订和实施区域发展规划或战略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力求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胜任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决策咨询等部门相关领域的研究以及技术和行政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本专业设置“首都区域经济”、“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4个专业方向。
首都区域经济方向着重研究首都及首都经济圈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城乡关系与城郊经济方向着重研究大城市地区城乡格局的发展演化与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着重从学理上研究区域经济理论,探索创新区域政策构建方法与体系;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方向着重研究首都及大城市区域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学制为3年。
在修读年限内,学生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要求,修满规定的总学分,德、智、体合格即获得毕业资格。
学生在标准学制年限内提前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学分,符合毕业条件,经批准可提前1年毕业。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分为必修课(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选修课。
学院要求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修课程。
2.研究生最低学分要求为42学分。
其中:必修课为28学分,选修课为14学分,在导师指导下选择本教学计划所列的选修课应不少于8门课程。
3.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与考查。
公共课、专业基础课采用考试方式,其他课程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自行选择,经学院主管领导批准后确定。
4.必修课成绩达到70分(含)以上,其他课程的成绩不低于60分,才有资格申请硕士学位。
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一、引言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地域内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的一门学科,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区域经济学成为了热门专业之一。
本文将从就业角度出发,探讨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就业方向。
二、区域经济学专业概述1. 专业介绍区域经济学是应用微观和宏观理论及方法,研究地域内各种生产、流通、分配等经济活动的规律和特点。
主要包括: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城市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与管理、城市与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
2. 就业前景目前,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各级政府对于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开发建设越来越重视。
同时,新型城镇化也在不断推进。
因此,未来几年内该领域人才需求量将持续增加。
三、区域经济学专业就业方向1. 政府机构在国家发改委、省市发展改革委员会、城市规划部门等政府机构中从事城市和区域规划、土地管理、城市建设等工作。
2. 地产开发企业地产开发企业是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另一个就业方向。
毕业生可以在房地产开发公司中从事项目策划、土地评估、市场分析等工作。
3. 研究机构研究机构也是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各类研究机构中从事城市与区域规划、社会经济调查与分析等工作。
4. 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也是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之一。
毕业生可以在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中从事城市投融资顾问、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咨询等工作。
5. 外企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外企进入中国市场,这也为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就业机会。
毕业生可以在外企中从事市场研究、商务拓展等工作。
6. 自主创业过自主创办企业,从事城市规划、土地评估、投融资咨询等相关工作。
四、结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经济结构转型的深入,区域经济学专业的就业前景越来越广阔。
政府机构、地产开发企业、研究机构、金融机构、外企以及自主创业都是该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因此,该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就业前景。
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回复
就业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部门:区域经济学专业毕业生可以就职于国家、地方政府的经济规划、发展改革、城市规划、交通、环保等相关部门,参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制定、实施和监督。
2. 研究机构:毕业生可以到经济研究机构、大学、科研院所等从事区域经济学相关研究工作,参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策略、进行经济模型研究、编制区域经济报告等。
3. 金融机构:毕业生可以到银行、证券公司、风投机构等金融机构从事风险评估、投资决策、区域经济分析等工作,帮助机构制定投资战略和风险控制策略。
4. 地产公司:毕业生可以到房地产开发公司、地产咨询公司等从事地区性市场调研、项目策划、土地开发、楼市分析等工作,为公司提供区域经济数据和市场预测。
5. 国际组织:毕业生可以到国内外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等)工作,参与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并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此外,还可以选择创业或者自主就业,开展咨询、培训等相关业务。
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一、研究对象:第一种观点是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定义区域经济学,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
以胡佛为代表。
第二种观点主要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罗列。
第三种观点是把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界定为区际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第四种观点认为是“从宏观角度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发展及其相互关系的决策性科学”。
二、研究内容:1、研究区域经济演变规律,尤其是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发展变化规律。
2、研究在国家范围内建立多长经济区域体系,在发挥各地区优势的基础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整体经济效益最佳的途径,3、研究区域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转换升级、区域政策和效应规律。
4、研究区际经济关系发展变动规律,主要包括区际间的均衡与国民经济总效率的关系,区域分工与经济技术协作、区域差异与区际关系的调整等。
5、研究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和相关学科成果,完成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和开拓区域经济研究领域。
6、引进国外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加强国内外学术研究的交流。
简述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区域经济运行特征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性学科,亦称“空间经济学”。
它既是一门相对独立存在的又有其特殊研究领域的学科,又是正在发展的新兴学科。
但由于中外许多学者各自研究的着眼点不同,形成了许多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从地理学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第二种观点,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第三种观点,把区域经济学看成是研究某些特殊领域的经济学。
第四种观点,把区域经济研究分为区内和区际两个层次。
第五种观点,从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第六种观点,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第七种观点,从研究特定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第八种观点,从区域经济决策效应的角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1、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根据我们对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定义,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可以概括为区域经济发展条件、区域经济运行要素、区域产业结构、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区域经济管理、区域经济联系与区域经济合作、区域经济资源整合以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地方经济学与区域发展地方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的是地方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区域发展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地方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以地方经济学与区域发展为题,探讨地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一、地方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地方经济学是经济学中研究地方经济现象的学科,主要是研究各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经济增长、资源配置、人口流动、劳动力市场等问题。
地方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各个地方经济体,如国家、省、市、县等。
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1. 产业结构:地方经济学关注各地区的产业结构特点以及其变化趋势。
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因资源禀赋、技术发展、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差异化。
地方经济学通过研究产业结构的变化,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建议。
2. 经济增长:地方经济学研究各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和潜力。
经济增长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研究地方经济的增长机制和推动因素,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3. 资源配置:地方经济学研究不同地区资源的配置情况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资源的配置对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合理配置资源是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
地方经济学通过研究资源的配置问题,可以提供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和政策措施。
4. 人口流动:地方经济学关注人口在不同地区的流动情况,并研究人口流动对于地方经济的影响。
人口流动对地方经济的结构、就业、社会福利等方面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人口流动是地方经济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5. 劳动力市场:地方经济学研究各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就业问题。
劳动力市场是地方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劳动力市场的情况和问题,对于促进就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地方经济学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地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于区域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政策指导:地方经济学作为地方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对于政府的制定和实施地方经济发展政策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一、介绍区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是不同地区经济发展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随着全球化的加深和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对区域经济学的需求越来越大。
本文将深入探讨区域经济学在就业方向上的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
二、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旨在分析不同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并提供政策建议来促进经济发展。
它关注的范围不仅包括国家层面的经济问题,还涉及到地方和城市层面的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2.1 区域经济差异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经济差异,包括人均收入、就业率、产业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区域经济学通过研究这些差异,帮助人们理解各个地区的发展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2 区域经济发展政策区域经济学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指导,帮助他们制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政策。
这些政策包括金融支持、税收优惠、土地规划等方面的措施。
2.3 区域产业协调与竞争区域经济学研究不同地区之间产业的分布和竞争关系,以及如何实现地区间的协调发展。
这对于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和促进地区间合作至关重要。
三、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区域经济学作为一个专业领域,为就业者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
以下是一些区域经济学就业方向的案例:3.1 区域经济研究员区域经济研究员负责研究特定地区的经济现状和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他们需要具备较强的经济学基础知识和研究能力,能够进行数据分析和政策建议的撰写。
3.2 区域经济规划师区域经济规划师在政府部门或咨询机构工作,负责制定和实施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划策略。
他们需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具备市场调研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3.3 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师区域经济政策分析师在政府、研究机构或金融机构等单位工作,负责分析和评估各种经济政策的效果和可行性。
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数据分析能力。
3.4 区域经济项目经理区域经济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和执行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关的项目。
他们需要具备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的能力,熟悉项目策划、执行和监控的流程,能够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个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个人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引言: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而各地区内部的经济发展差异也愈发显著。
因此,区域经济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个人研究方向即是区域经济,本文将从区域经济的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意义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区域经济的背景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和内部结构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它在20世纪60年代起步,并逐渐形成了独立的经济学领域。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对区域经济差异的认识与需求的增加。
二、区域经济研究内容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区域发展的空间分布:通过考察不同地域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差异,揭示经济活动在不同地区间的空间分布差异。
2. 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不同地区经济增长的机制、速度和影响因素,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3. 区域产业结构与经济特色:研究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的特征,探索产业结构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4. 区域创新与科技进步:研究不同地区创新能力、科技资源配置以及创新对地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
5. 区域经济政策与规划:研究制定和实施不同地区经济政策与规划的方法与效果,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三、区域经济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学研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和论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通过引入空间自相关模型,对经济活动之间的空间依赖性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2. 横截面与面板数据分析:对不同地区的经济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揭示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现状和趋势。
3. 实证分析:通过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对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4. 空间规划与可视化分析: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和可视化工具,对区域的经济发展进行地理空间分析,提供空间规划和决策支持。
四、区域经济研究意义1. 促进区域均衡发展:区域经济研究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通过相应的区域经济政策和规划,促进各区域的均衡发展。
高婷婷区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区位论的概念、发展:1)以单个厂商区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2)研究①古典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韦伯、克里斯、廖什区位:厂商生产活动的位置;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的核心问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单个厂商发展为地区总体经济结构;理论推导转向区域模型;从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不仅考虑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到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2、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以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生产组织研究扩展到产业区位分析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配置。
3、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2)区域经济活动组织3)区域地域结构及其组成单元4)区际分工与联系5)区域经济政策4、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3)科技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选择最佳区域经济模式,提供了最好的区域经济环境;4)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区域经济学(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5、区域经济(名词):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第二章1、基本概念: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决策:决策主体的区位决策过程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绝对优势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2)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大国经济的区域发展规律):①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②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4)现代区域经济理论①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②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③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④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第三章: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合作,相互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部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收稿日期]2008-06-10[作者简介]胡晓鹏(5—),男,山东济南人,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所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
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与中国区域经济研究胡晓鹏(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上海200020)[摘要]在一般的经济分析中考虑的实际上是0维空间问题,但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却要在“时间-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二维层面上展开问题的研究。
伴随着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的深入,中国的区域经济研究逐步走向成熟。
这不仅体现在所使用分析工具、分析方法更突出了的计量化和模型化,而且也充分地反映在区域经济研究所赖以支撑的理论基础也更趋于多样化、完备化。
在我国范围实现不同区域间所谓的协调,其着重点:一是区域经济利益协调机制的设计;二是中国区域文化的整合并制定出与不同文化背景相适应的发展战略和政策。
[关键词]区域经济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西方区域经济理论[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8466(2009)01-00043-04在一般的经济分析中考虑的实际上是0维空间问题,如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企业的资源配置仅仅是一个具体时间点、具体时间段上的配置问题;但在区域经济分析中却要在“时间-空间”及其交互作用的二维层面上展开问题的研究。
①因此,如果说经济学解决的是经济变量在时间变动中“两难困境”折衷问题的话,那么区域经济学就是要在空间和时间的复合系统中处理经济变量的“两难”折衷。
本文通过对西方区域经济思想和理论演变轨迹的探讨,着重剖析了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区域经济研究的问题及其阶段性特征,并就区域经济研究本土化问题提出了笔者的基本看法。
一、西方区域经济的理论研究与发展目前,一些经济学家仍在努力把区域经济理论研究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视野,把空间因素引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模型。
从区域经济研究的基本理论来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一)古典区位论古典区位论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源头,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由杜能(Tunen ,1826)创立的区位理论。
在职研究生各专业研究方向一览
在职研究生在进行毕业论文选题时,要选定自己的研究方向,现将由各专业培养方案所确定的研究方向汇集在一起供学员参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发展)专业研究方向:发展经济学;民主、政治和法制;文化与社会发展。
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一、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体制改革;二、经济发展理论与生态环境优化;三、国际经济金融理论与对外开放;
四、农村现代化理论与城乡统筹建设。
政治学专业研究方向:比较政治学;国际政治学;当代中国政治
行政管理专业研究方向:比较行政体制;地方政府管理;中国行政管理现代化。
区域经济学专业研究方向:一、区域经济理论研究;二、区域经济发展暨浙江区域特色经济;三、区域经济规划与管理。
文化社会学专业研究方向:一、文化社会学基本理论研究;二、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研究;三、建设文化强省理论和政策研究;四、区域文化与浙江社会发展研究。
工商管理学专业研究方向:工商企业运营管理、现代金融市场管理、企业国际化运营与管理。
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方向:宪法与宪政研究、行政法理论、法治政府的理论与实践。
党政领导与管理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党政领导与管理基本理论
研究;当代中国党的建设与党政(国家)关系研究;当代中国党的建设与社会(组织)发展关系研究
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师资班)研究方向:一、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二、当代中国经济问题研究、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研究、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研究。
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华中师X大学2006年前言华中师X大学在恢复研究教育后的20多年,经过不断地探索与实践,已经建立了一整套科学规X、切合实际的研究生教学及管理规章制度。
各学科专业制订的研究生培养方案经过五次修订,日臻完善。
为了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对各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我校本着对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特色、提高办学效益、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原则,在原有的培养方案的基础上,第六次对全校的研究生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重新确立了各学科专业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拓宽了专业口径,调整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一步规X了培养过程。
这些工作无疑将对我校研究生教育今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但由于时间仓促,培养方案的修订仍有不完善之处,如部分课程简介不完整、少量学科专业的课程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等。
现将修订后的培养方案以单行本的形式印发、试用,在适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请以书面的形式,于2004年6月以前报研究生处培养办公室,以便进一步完善之后,于2004年9月结集出版。
研究生培养方案是研究生工作的指导书,是各学科专业指导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各学科专业一定要在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指导研究生合理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并保证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的完成。
2006年区域经济学(07)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稿)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区域经济学专门人才。
具体要求是:1.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德、智、体全面发展。
2.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悉本学科国内外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地区经济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1、城市经济管理2、区域经济理论与政策3、城市与区域经济管理4、区域开发与投资环境5、区域发展战略与模式6、城乡发展与规划三、学习年限与学分本专业学习年限为2—3年。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专业简介: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于2006年经硕士学位点同意,2007年开始在经济学院招生。
该研究方向具有一支实力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博士2人。
学科研究方向带头人朱舜教授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政治经济学研究,累计科研成果250余万字,其中出版《县域经济学》、《行政区域经济结构与增长》等专著、教材18部,在《经济学动态》、《经济学家》等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主持与获省厅级以上课题和优秀科研成果奖各10余项。
导师组成员近三年在国内核心、权威期刊上发表有学术影响的论文80余篇,承担省级以上课题10余项。
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为省级重点学科。
一、培养目标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牢固地掌握政治经济学科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从事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工作能力;具有求实、严谨、创新的科学作风。
3. 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学年。
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期限,须由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后,最多可延长一学年。
三、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四、培养方式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一年级以教师讲授为主,二年级逐步从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结合过渡到以学生独立报告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研究能力,开始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围绕毕业论文选题以专题讨论为主,报告学科前沿进展动向,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研究生每学年都应参加科研活动,并结合学习内容,在教师指导下撰写课题报告、学年论文和读书报告。
要求研究生在校期间在省级或省级以上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至少一篇。
此项任务完成后可取得2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政治经济学专业研究生学位课程修满36学分,学位论文及答辩合格,可取得硕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两大类,学位课程由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构成。
2.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6学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其中必修27学分、选修9学分以上。
以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西方经济学、经济思想史、区域经济学三门本科课程,每门课程按1学分计,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之内。
考核方式,学位课程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视为合格。
学位课程有一门为不合格,且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3.课程安排详见《课程设置计划》六、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以上(含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达不到10次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计2学分。
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所)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原则上校内4小时的专题讲座为一次学术活动,校内(外)参加的学术会议根据学术会议的天数折算,原则上一天为2次学术活动。
七、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1.中期考核: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进入论文阶段前,应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
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课程学习不合格、明显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应中止学业,作肄业处理。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
2.论文开题:研究生至迟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3.申请答辩的条件: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生,经导师的推荐可申请论文答辩。
4.预答辩:正式答辩前1个月左右,研究生必须通过预答辩。
5.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对学位论文的体例、抽检、评阅、答辩等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6.学位授予:论文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区域经济学专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学制为三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106专业简介: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人口和资源环境经济规律,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当前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研究领域。
该专业以我校实力雄厚的城市与环境学院、淮海发展研究院及经济学院为依托,教学和科研条件优良。
我校近年来在区域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等方向上,形成了一大批高水平研究成果,在全省乃至全国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目前该专业教师有15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全部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
本硕士点指导教师承担有多项国家、省、教育厅和横向科研课题,经费较为充足,为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一、培养目标(标题小四、黑体)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技能,了解学科发展动向,具备从事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教学、科研和工作能力。
3.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重在应用能力的培养。
4.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学制与学习年限本专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
在职研究生的学习年限可延长1-2年。
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优秀研究生提前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者,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提前毕业,但学习年限不得少于两学年。
正常情况下不能按时毕业者作结业处理;如遇特殊情况需要延长学习期限,须由硕士生本人提出书面申请,经导师同意、院长审核、研究生处批准后,最多可延长一学年。
三、研究方向(标题小四、黑体)A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B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四、培养方式本专业研究生采用讲授和讨论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一年级以教师讲授为主;二年级逐步从教师讲授与学生报告相结合过渡到以学生独立报告为主,培养学生的自学和独立研究能力,开始撰写学年论文;三年级围绕毕业论文选题以专题研讨为主,报告学科前沿进展动向,最后完成毕业论文。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1.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分学位课程(必修课)和非学位课程(选修课)两大类,学位课程由公共学位课、学位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构成。
2.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为37学分(含学术活动和实践活动等必修环节),其中必修21学分、选修6学分。
以同等学力和跨专业录取的研究生,必须补修《自然资源学概论》、《环境保护概论》、《西方经济学》三门本科课程,每门课程按1学分计,但不计入规定的总学分之内。
考核方式,学位课程一般采用考试形式,非学位课程采用考试或考查的形式。
所有课程考核成绩达到60分视为合格。
学位课程有一门为不合格,且参加补考后仍不合格,不得进入论文阶段。
3.课程安排详见《课程设置计划》。
六、学术活动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参加10次以上(含10次)校内外学术活动,达不到10次者不得申请论文答辩。
学术活动计2学分。
学术活动可以是校内各院(系、所)组织的学术讲座,也可以是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
原则上校内4小时的专题讲座为一次学术活动,校内(外)参加的学术会议根据学术会议的天数折算,原则上一天为2次学术活动。
七、学位论文与论文答辩1、中期考核:研究生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进入论文阶段前,应进行全面的中期考核。
考核内容包括思想品德、政治表现、课程学习、科研能力等。
思想政治表现不合格、课程学习不合格、明显缺乏科研能力、或因其他原因不宜继续攻读硕士学位者,应中止学业,作肄业处理。
中期考核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
2、论文开题:研究生至迟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完成开题报告。
3、申请答辩的条件:修完规定的课程,考核成绩合格,并完成学术活动或社会实践活动,获得规定的学分,完成学位论文的研究生,经导师的推荐可申请论文答辩。
3、预答辩:正式答辩前1个月左右,研究生必须通过预答辩。
4、学位论文评阅和答辩:对学位论文的体例、抽检、评阅、答辩等按照国家和学校的有关规定执行。
5、学位授予:论文答辩通过后,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批准授予硕士学位。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计划研究方向:A、资源环境与区域可持续发展B、人口流动与区域发展学制:三年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专业简介:我校区域经济学硕士点是全国首批、江苏省首家获批的本学科硕士点。
1999年开始招生,现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学校“拟建博士点学科”。
本学科拥有沈正平教授、安宇教授、朱传耿教授、苗天青教授、朱舜教授、蒋昭侠教授等学术造诣深、成就大的学科带头人和一批杰出的中青年学术骨干。
近年来,本学科共承担包括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30多项,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和译著20多部,科研成果获得10多项省部级奖励。
目前,本学科已形成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在国内具有较明显特色和一定优势,特别是关于经济带、行政区经济、区域产业结构、地域经济与文化一体化、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等领域的理论探索和江苏省、淮海经济区、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等区域的实证研究,在国内外已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本学科研究生培养质量高,区域经济学课程被确定为首批“江苏省优秀研究生课程”,有1人获得“江苏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毕业研究生大多就业于高等院校,部分考取中国人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重点高校博士生。
一、培养目标1.能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具有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求实、严谨、科学的作风;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研作风,具有合作精神,能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使研究生掌握区域经济学科扎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相关知识,具有开展区域经济理论与实证研究和担负专业教学工作的较强能力;具有全面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专业素质和创新、创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