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试题全国二卷分析暨2019年高考复习备考策略
- 格式:pptx
- 大小:12.92 MB
- 文档页数:54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9-2020年备考2018高考历史全国卷II评析高考历史试题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体现高考内容改革对“助推改变应试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积极作用,实现高考选拔德才兼备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要求。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卷主要体现了基础与创新并存的特点,创新主要体现在41题的主观题,选择题主要是忠实于基础史实的考察。
一、注重历史核心素养,弘扬家国情怀试卷中41题讲述了古今中外种植利用大豆的历史,展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和近代机器大工业背景下科技进步与社会生活变迁。
这要求考生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中外历史上大豆种植利用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对其作出合理的解释。
选择题24、26、29题,要求考生能够通过从所给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进而调动运动所学知识,认识史料作者意图,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史料实证精神。
非选择题42题开放性试题一改往年“提取信息”、“拟定论题”、“说明原因”、“提出建议”等问题要求,直接让考生“提炼一个启示”,并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集创新性、综合性、应用性于一体。
这不仅要求考生对史实有基本的理解和价值判断,还要求考生将对历史的认识延伸到自身发展、社会现实、国家兴衰的认识上,以史为鉴,学以致用。
二、关注社会经济生活,把握时代脉搏45题通过我国科技体制改革的叙述,反映了1977年恢复高考、国家重视人才培养、国家战略思想转变等史事。
展现了改革开放对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重大历史意义。
有助于我们认识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
这段历史既是国史,也是党史,也是改革开放史,更是社会主义发展史。
46题讲述了中国创建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历程,如今随着中国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这反映了当下中国作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在和平崛起的同时也承担着维护国际社会和平与发展的重大使命。
2019年高考历史复习方法及应试技巧一、2018年高考全国2卷命题特点:2018年全国卷新课标2文综历史,试卷考查内容和方式体现新课程理念,贴近中学历史教学实际,坚持对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的考查。
在有所变化的同时保持试卷结构和难度的平稳,延续新课标2文综卷的特色,题目平和、朴实,无偏怪题,难度控制理想。
1.考查方向保持稳定。
试卷重点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学科素养。
注重对历史主干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均为基础知识、基本内容,对考生的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较为全面。
试题把学科主干知识作为能力考查的主要载体,考生作答都须结合所学知识。
2.试题难度较为平稳。
命题材料简洁明了,没有大的阅读障碍。
材料体现的逻辑关系清晰贯通,指向性明确具体,考生容易归纳总结出材料主题。
选择题区分度较大,多数试题学生较容易做出正确判断;材料分析题中的第41题与42题,材料线索清晰,第42题设问开放,能让考生有话可说;选做题部分均能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归纳和联系所学知识来回答。
试卷较好地把握住试题与教材知识的契合点,在对材料信息进行归纳,明确主题之后联系教材有关内容来解答,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考生作答的难度。
3.注重能力考查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
从考查的学科能力来看,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均有考查。
对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的考查,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历史价值观等在试卷中也得到较好地体现。
如第24题借助历史地图考查学生的时空观念和历史理解;命题均以材料出题,考查学生“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如第25题和35题所体现的考查方向;对考生历史理解能力的考查在试卷中能够充分体现。
总体来看,试题较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学科能力和核心素养。
4.突出历史学科的现实价值,注重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
命题材料鲜活生动,丰富多样;从考查方向来看,关注学生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对历史现象的理性解读,引发学生对现实的思考。
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还!2019-2020年备考深度研究把握方向革新理念顺势而为——2018年高考全国文综卷历史试题评析与复课总结2018年全国高考文综历史试题,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新考试大纲有关规定,按照“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思路,注重历史关键思维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贴近现实,突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引领。
根据考生实际情况对考试内容进行了优化调整,注意对学科主干知识、基本能力和历史学科素养的综合考查,符合政治性、规范性和公平性规定,较好地发挥了高考的选拔功能和对中学教学的导向作用。
一、试卷结构2018年全国文综卷历史部分的试卷结构如下:1.中外史的比重(必修部分)范围分值(总计85分)比重(%) 选择题非选择题合计中国古代史Ⅰ卷16 21 37 43.5 Ⅱ卷16 15 31 36.4 Ⅲ卷16 12 28 32.9中国近现代史Ⅰ卷16 4 20 23.5 Ⅱ卷16 12 28 32.9 Ⅲ卷16 14 30 35.2世界史Ⅰ卷16 12 28 32.9 Ⅱ卷16 10 26 30.5 Ⅲ卷16 11 27 31.72.各模块内容比重(必修部分)范围分值(总计85分)比重(%) 选择题非选择题合计必修一Ⅰ卷28 25 53 62.3 Ⅱ卷20 0 20 23.5 Ⅲ卷12 0 12 14.1必修二Ⅰ卷16 12 28 32.9 Ⅱ卷20 37 57 67.0 Ⅲ卷16 25 41 48.2必修三Ⅰ卷 4 0 4 4.7 Ⅱ卷8 0 8 9.4 Ⅲ卷20 12 32 37.6从上述统计来看,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基本保持了“三分天下”的格局,中国古代史的比重略高。
必修一政治模块, 必修二经济。
从2018年高考阅卷看2019届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内容摘要]:如何进行有效的高三教学是所有高中教师一直思考与探索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高考的即将来临,我们如何进行新课程下的高三复习呢?在本文中,笔者将从高考评分细则看高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并通过在18年高考阅卷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诸如学生历史思维能力、解题能力等,来分析当前高三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从基础知识的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对新一届高三的历史教学提出一些自身的思考和建议,希望对新一届高三的有效复习有所裨益。
关键词:新课程、高三复习、历史能力近几年高考给我们高三老师的最大感受或许就是感叹“高三复习的有效性越来越差了”。
全省历史平均分,非客观题部分去年和今年都只有16分多,从中暴露出来的高中历史复习教学中的问题十分严峻。
笔者就从这次高考阅卷的过程来看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自身的一些思考,以期待大家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一、从18高考阅卷,分析高三历史教学中的问题1、从评分细则的制定看历史教学要求高考评分细则的制定遵循公平性和有效性(可操作性)原则,细则注重的是对标准答案的解读而不是修改。
从这样的原则出发,我们可以发现评分细则一般包含这样两个部分:(1)分层,即对高考答案思维角度的界定,也就是考查考生对历史的理解和历史思维能力。
(2)表达,即考查考生是否能用历史的语言准确的表述对历史的理解和历史思维过程的能力。
准确表达的一般包含:首先是逻辑正确,其次是关键词的呈现。
例1:37题(1),本题共6分,分为3个层次,每个层次2分,分层思维角度:通过对比明经科、进士科考查内容的差异性(一、二两层),体现进士科在得人才方面的价值(三层);逻辑:表达进士科“其得人亦最盛焉”的原因①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和解读;关键词:记忆、解读其他表述:明经科侧重对经义的记忆(或解读、或背诵、或死记硬背)2分进士科不仅需要对经义的记忆(或解读、或背诵、或死记硬背),而且(或更) (2)分②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和处理时务能力的考查;关键词:文学素养、时务能力其他表述:进士科侧重对文学素养(或诗赋、或诗文、或写诗作赋)的考查1分进士科侧重对时务能力(或能力、或才能、或政务)的考查1分③更有利于选拔人才;关键词:选拔人才其他表述:有利于人才选拔2分选出的官员素质高1分有利于官员的选拔1分④进士科难度大,录取名额少1分(倘若1、2均未得分的情况下才给此分)例2:37题(3),本题共6分,分为3个层次,每个层次2分,分层思维角度:首先工业革命引发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进而引发对政府管理职能要求的提高,进而引发对文官知识水平与管理能力要求的提高(我们可以看到,工业革命是一个大的背景,文官制度的出现体现了这一大背景之下社会的联动发展的结果):逻辑:表达中体现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之下的需求①经济规模扩大,社会分工更为复杂;关键词:规模、分工其他表述:经济规模扩大(或生产力发展、或经济迅速发展、或资本主义发展、或近代工业兴起、或社会发展)1分社会分工更为复杂1分②要求政府进行高效的专业化和制度化管理;关键词:政府、高效、专业化、制度化、管理其他表述:要求政府(或社会)进行高效(或有效、或专业化、或制度化)管理2分③要求文官具备较高的知识水平和管理能力;关键词:文官、知识水平、管理能力其他表述要求文官具备知识水平(或管理能力)2分社会需要人才1分官员具有文化素质(真才实学)1分2、从阅卷过程分析历史教学中的问题在这一部分中,笔者主要分析高考卷面反映的学生答题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
研究高考掌握规律科学应对——2018年高考全国卷历史二轮复习策略与建议2018.3一、研究高考试题1.试题构成的三大要素:立意、情境和设问。
2.选择题编制六大原则(1)答案具有唯一性。
例1:(2006年全国卷I·23)在14—17世纪的欧洲和中国,都产生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其中《堂吉诃德》和《水浒传》的相同之处是A.歌颂反抗斗争精神 B.揭露社会的黑暗C.推崇人文主义 D.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要求例2:(2014年新课标卷Ⅰ·32)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如果公民试图自杀,必须事先提出申请,以获得批准;未经允许的自杀被视为犯罪行为。
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A.法律体系已达到完备的程度 B.法律具有尊重生命价值的人文精神C.公民个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D.自杀有违崇尚自然法则的理性精神例3:(2013年新课标卷I·31)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表,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
胡佛采取的干预措施是A.斡旋劳资双方达成保持工资水平和不罢工的协议B.通过霍利—斯穆特法以提高关税和保护国内市场C.发起自愿减少耕地运动以维持农产品价格D.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一些银行和公共工程贷款(2)题干只有一个中心。
例1:(2012年新课标卷Ⅰ·3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
”这表明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A.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C.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例2:(2014年新课标卷Ⅰ·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命题的分析在新课程背景下,历史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科素养、学习潜力以及在科学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俗地说,命题源于教材,但绝不拘泥于教材,往往通过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考查学生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的能力,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特别是阅读和概括能力、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1.回归知识,考试内容多依托教材中重要的历史史实、历史概念和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线索。
因此在备考时切勿脱离课本,在考试中许多考生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不够严密,答题时出现漏洞,或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不清晰,语言表达不准确。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同学们阅读教材不仔细,知识点掌握不牢,观点理论理解不够深刻。
因此,一定要克服思维惰性和认知定势,能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整理知识,窜联知识,构建历史知识的网络结构。
2.重视能力,学科特色鲜明。
中学历史学科能力,主要包括历史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两个方面。
前者体现在如何获取知识(包括获取材料和阅读材料等),处理材料(提取、甄别、解释材料的能力)和组织交流能力(概述、叙述、论述等能力);后者主要包括辩证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思维、逆向思维、历史形象思维等思维能力。
我们常常借助于这些思维方式来解答主观题。
经过长期的训练和积累,能够提高我们的历史思维能力,有人简单地概括说:“记忆理解总结﹦能力”。
对教材和所学知识的准确记忆、深入理解、有逻辑性的完整表达、及时地总结感悟,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和训练环节,仅仅靠死记硬背和搞题海战术是难以大幅度提高历史学科能力的。
2018年高考历史全国卷的应对策略1.整合教材,提升综合能力。
目前高中历史是以专题史的形式呈现的,同一单元的各课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但专题史的教学明显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
因此在历史复习中,最好按通史体例重新整合三个模块的内容,构建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