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准和测量能力范围new

校准和测量能力范围new

校准和测量能力范围new
校准和测量能力范围new

校准和测量能力范围(中文)名称:沈阳兴亚计量校准技术有限公司

说明:带*号的为可以开展在线检测项目。

架盘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

架盘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156-2004《架盘天平》 1.2 环境条件:温度:常温,无明显的气流和震动。 1.3测量标准:F 1等级砝码。 1.4 被测对象:100g/0.1g 架盘天平(JYT-1)。 1.5 测量过程:采用标准砝码直接来测量天平的示值之差,即为架盘天平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s m m m -=? 式中:m ?---架盘天平示值误差; m ---架盘天平示值; s m ---标准砝码值。 3、不确定度传播率 [][]2 2212 2 2)()()()()(s s s c m u c m u c m u m m m u m m m u +=?? ????????+??????????=? 灵敏系数 11=???= m m c 12-=???=s m m c 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本评定方法以100g 天平为例,其他称量点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参考本方法进行评定。 4.1 输入量s m 的标准不确定度)(s m u 的评定 4.1.1依据JJG99-2006《砝码》中所给出,F 1等级砝码100g 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允差1/3,即0.17mg ,包含因子k=2。标准不确定度 )(1s m u = mg mg 083.02 17.0= 4.1.2用于测量天平分度值的0.1g 小砝码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0.017mg ,包含因

子k=2。标准不确定度 )(2s m u = mg mg 0083.02 017.0= )(s m u =)()(2 2 2 1s s m u m u +=0.083mg 4.2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的评定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于天平的测量重复性,可以用同一砝码,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以天平最大称量点,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分度): 0.1、0.1、0.2、0.2、0.1、0.3、0.3、0.0、0.1、0.2。 ∑==n i i m n m 1 1 单次实验标准差 1 )(12 --= ∑=n m m s n i i )(m u =0.1(分度)=10mg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5.1 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于下表 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m 与s m 彼此独立不相干,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22m u m u m u s c +=?=10mg 5.3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 2=k

仪器设备校准规范

1技术要求 1.1仪器应有铭牌、电源开关、电源指示灯、关阀指示灯、开阀指示灯、卡座、保护开关、电流表切换开关、计数开关、电压调节旋钮、输入电压显示、检测电压显示、最大工作电流显示、静态工作电流显示、带撞针夹具 2校准用仪器 电压表(万用表)、标准燃气表主板一块、累加卡、开关阀卡、初始化卡 3校准方法 3.1将燃气表主板放入夹具中 3.2开启电源,观察电流表显示值应与标准值很接近 3.3旋转电压调节旋钮,看其输入电压小于5V是否关阀 3.4输入电压调回正常值,开启计数器,电路板显示屏中数据应减少2m3,之后关闭计数器 3.5观察两电压表头应与标准电压表值一致 3.6分别插入累加卡,开关阀卡,初始化卡,看燃气表主板显示屏是否有相应变化 4校准结果 经检验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为合格,校准记录由计量员保存,不合格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校准周期为半年。

1技术要求 1.1仪器应有铭牌…… 电源开关、配气键、停止键、系统键、数字选择键、左,右键、联机键、确定键、取消键 2校准用仪器 氢气分析仪、甲烷分析仪、丙烷分析仪、密封箱一个 3校准方法 3.1将气体助样仪、氢气分析仪与密封箱连接,开启电源。 3.2打开气体助样仪,分别往密封箱中注入低浓度、中浓度、高 浓度三种状态气体,看起显示值与氢气分析仪是否一致。 3.3把氢气分析仪分别换成甲烷分析仪和丙烷分析仪,方法同上。 4校准结果 经检验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为合格,校准记录由计量员保存,不合格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校准周期为一年。

1技术要求 1.1仪器应有铭牌、数字显示屏、开启键、保持键、调整旋钮、 检测输入端 2校准用仪器 标准万用表一块、标准报警器一台、电阻若干 3校准方法 3.1不通电情况下,用两表同时测不同值的电阻,看是否有误差值。 3.2通电后用两万用表同时测报警各不同电位的电压值,看是否有误差值 3.3用两万用表同时测报警器各支路的电流值,看是否存在误差值 4校准结果 经检验符合相应技术要求的为合格,校准记录由计量员保存,不合格时上报主管领导处理。

电子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

电子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评定 1 、概述 测量依据:JJG1036-2008《电子天平》。 环境条件:温度(18~22)℃,温度波动不大于℃/h ,相对湿度不大于80%RH 。 测量标准:E 2等级标准砝码。 被测对象:200g/电子天平,Max=200g ,Min=10mg 。一般情况下,校准天平的最大称量及最小称量。 测量方法 :采用标准砝码直接来测量天平的示值之差,即为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式中:m ?---电子天平示值误差; m ---电子天平示值; s m ---标准砝码值。 3、不确定度传播率 灵敏系数 11=???= m m c 12-=???=s m m c 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输入量s m 的标准不确定度)(s m u 的评定 输入量s m 的标准不确定度)(s m u 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依据JJG99-2006《砝码》中所给出,E 2等级标准砝码200g 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允差的1/2,即,包含因子2=k ,标准不确定度 )(s m u =mg mg 05.021.0=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的评定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于天平的测量重复性和天平的分辨力。 4.2.1重复性可以用同一砝码,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以天平最大称量点,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为(g ): 、、、、、、、、、 单次实验标准差 1 )(1 2 --=∑=n m m s n i i )(m u = 天平的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2)3 2/( ?=d u d = )(m u =2 2)(d u m u +=

磨合设备校准规范样本

HJ-M-153- 磨合设备校准规范 -11-20 发布 -12-01实行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质量保证部

本规范签署人员 编制: 校对: 审核: 审定: 标审: 批准: 发放单位及份数

代替 HJ-M-153-96 磨合设备校准规范 1.范畴 本规程合用于我公司新制造、使用中及修理后53F产品电刷专用磨合设备校准。 2.概述 3.引用文献 53F A定子组件工艺装备申请单(编号:95-8-147); Q/11CG6-9315.01计量器具管理规定; Q/11CG6-9315.04 专用工艺装备使用过程质量控制; Q/11CG6-9315.07计量器具修理质量控制。 4.技术规定 磨合转速范畴(500~600)转/分; 磨合转速仪表显示精度级别为5.0级。 5.校准环境 5.1环境温度:20℃±5℃,相对湿度:≤80% RH。 5.2电源电压:220V±22V、50H Z±1H Z。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质保部

6.校准项目及设备 6.1校准项目 外观、磨合转速范畴、磨合转速仪表显示精度。 6.2校准设备 XJP-10B型数字转速显示仪(含光电传感器)。 7.校准办法 7.1外观检查 用目测办法检查磨合设备有无明显划伤、锈蚀、油漆脱落等,运动部件应转动灵活,通电后应能正常工作。 7.2磨合转速范畴校准 将数字转速显示仪光电传感器对准磨合设备电机轴上(电机轴需作好黑白标记),启动磨合设备电机电源及数字转速显示仪电源,缓慢调节电机电源转速控制电位器并观测转速显示仪转速实测值。磨合设备磨合转速应能持续可调,转速控制平稳且能满足(500~600)转/分转速范畴规定。 陕西华燕航空仪表有限公司质保部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应用指南》学习总结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应用指南》学习总结 一.指南发布目的 部分校准实验室“测量和校准能力”表示方式不能满足CNAS-CL07:2011的要求。 本指南中的CMC示例仅作为CMC表示方式的示范,实验室应根据实际评估结果确定表示方式和数值。 二.文件要求 CNAS-CL07:2011等同采用ILAC-P14:2010的内容 7.对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要求 校准实验室在常规条件下能够提供给客户的校准和测量能力。 应是在常规条件下的校准中获得的最小的测量不确定度。 特别注意: 被测量的值是一个范围时,CMC通常可以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表示 a.CMC用整个测量范围都适用的单一值表示; b.CMC用范围表示,此时,应有适当的插值算法给出区间内的值的测量不确定度 c.CMC用被测量值或参数的函数表示 d.CMC用矩阵表示,此时,不确定度的值取决于被测量的值以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参数 (?) e.CMC用图形表示,此时,每个数轴应有足够的分辨率,使得CMC至少有两位有效 数字。 CMC应该用包含概率约为95%的扩展不确定度表示。CMC的单位始终与被测量一致,或者使用与被测量的单位相关的其他单位表示。当CMC单位域被测量不一致时,应给出必要说明。 二.CMC表示方式选择的原则和应用实例 (一)CMC表示方式选择的原则 1.应符合CNAS-CL07:2011第7.1的要求 2.科学、严谨、合理的选择CMC的表示方式,既简单明确,便于各方使用,又 与国际协调一致。 3.实验室应在对整个测量范围的CMC进行完整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CMC 的恰当表示方式。 4.实验室应根据不同校准参量的计量标准设备、测量原理、测量方法、数据处理 方法特点选择CMC的恰当表示方式、不宜不做区分均采用一种表示方式。 (二)CMC表示方式的应用示例 1.CMC用整个测量范围内都适用的单一值表示 使用单一的绝对值表示的CMC,一般情况下,该CMC的主要不确定度来源 较少或单一,且在整个测量范围内不变。 1.1整个测量范围内,单一的绝对值可以对整个范围都适用。 常见于来自计量标准设备或校准方法等占主导作用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 对应整个测量范围是单一的绝对值。 1.2测量范围分段,每个分段的CMC可以使用单一的绝对值表示。 1.3某些校准项目,校准方法明确规定了2-3个校准点,CMC可以直接对 应该校准点给出。(谨慎使用,不便于客户理解) 使用单一的相对值表示的CMC,应用范围较为广泛,其原则为,测量范围内 不同被测值的CMC与测量范围成线性关系,虽然绝对值不同,但换算为相对 值时,基本相同。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仪器设备检定和校准的区别 一、检定和校准的定义 1、检定是以保证量值准确统一、是否满足规程要求为目的的;校准是以保证量值统一、确定计量特征为目的的。 2、检定的特点是具有法制性;校准只要用户认可即可。 3、检定具有强制性,而校准是自愿的。 4、检定的依据是检定系统表和检定规程;而校准的依据是溯源链、校准技术文件、 5、检定的对象是强检类计量器具,校准的对象是非强检类计量器具。 6、检定所出具的证书为:计量器具合格出具检定证书,计量器具不合格出具检定通知书;校准所出具的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 7、检定的结论为合格;校准的结论是给出校准结果及测量不确定度。 8、检定结果须由已经建标且人员考核合格的进行确认;而校准只需经校准实验室认可即可。 9、检定的归属为量值传递;校准的归属为量值溯源。 二、检定和校准的相同之处 ⑴都是测量仪器的评定形式,是确保仪器示值正确的两种最重要的方式。

⑵都是实现单位统一、量值准确可靠的活动,即都属于计量范畴。 ⑶在大多数情况下,两者都是按照相同的测量程序进行的。 三、检定和校准的不同之处 ⑴法律制约力不同。检定具法制性,属计量管理的执法行为,对象是法制管理范围内的计量器具,人员应取得有关计量行政部门颁发的检定员证,收费执行国家法规的规定,无论强制检定和非强制检定,都属于法制检定。强制检定具有强制性。而校准无法制性要求,它是用户的自觉自愿行为,服务范围、服务收费通过双方协议的形式确定。 ⑵依据不同。检定必须依据检定规程,检定机构须对被检器具作出合格与否的结论。校准依据校准规范、校准方法或双方认同的其他技术文件,可以是技术规则、规范或顾客要求,也可以由校准机构自行制定,校准机构一般不需要作出符合性声明,由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根据校准结果对被校准的对象进行评价,必要时也可确定其某一性能是否符合预期的要求。 ⑶从保证量值准确一致的方式上,检定是自上而下地将国家计量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逐级传递给各级计量标准直至普通计量器具,校准是自下而上地将量值溯源到国家基准,可以越级,用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提供溯源服务的实验室、溯源时间和方式。 ⑷结果报告的形式不同。检定出具检定证书或检定结果通知书,校准通常发给校准证书

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

仪器设备校准和/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 一、目的 根据《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本所对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验证)和确认进行总体的规划和管理。确保本所使用仪器设备的量值能够溯源到国家基准和国际单位制。 适用范围 本所在用的所有仪器设备 职责 总工室负责提出在用仪器设备的溯源要求,根据要求完成年度计划中对仪器设备的校准、检定(验证)和确认的各项任务。 质量负责人组织一个临时的评审组,评价选择校准和检定服务的供应商,组织实施量值溯源工作,组织评价校准和检定证书等。 后勤需保障量值溯源工作的所有资源需求。 质量负责人负责监督检查所有工作。 要求 1.总则 《仪器设备校准和/或检定(验证)、确认的总体要求》是对本所所有仪器设备量值溯源工作分类指导的技术文件,对每一类、每一台仪器设备通过何种方式溯源作出具体规定,检定、校准、确认在文件依据、实施内容、结果判定、法律效力等方面存在不同,不需要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应进行功能和性能的验证。 2.实施依据 《质量手册》、《仪器设备管理与维护程序》、《仪器设备量值溯源

程序》 3.溯源方式 .检定/校准 管理范围:有国家或行业检定规程/校准规范且可找到送检单位的仪器设备。 管理措施:每年制定仪器设备检定/校准计划,送计量行政部门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溯源至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器具或者国家计量基准器具。 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送当地的技术监督部门的检定机构进行检定,检定周期由检定机构确定。 非强检的计量器具一般不超过检定规程的最长检定周期。对使用频率低或性能稳定的计量器具可适当延长检定周期,检定/校准周期由本所根据仪器设备使用情况确定。 .自校 管理范围:无法送检,但在检测中出具数据的仪器设备。 管理措施:按照国家有关标准技术要求或仪器设备有关技术计量特征编写自校方法,进行自校,对设备的校准绘制量值溯源图以保证量值能溯源至国家基准。 .检查 管理范围:检测设施或在检测中不出具数据要求的设备及非计量设备。 管理措施:仪器设备的状态用(绿)、(黄)、(红)三色标识管理。

设施设备验证和校准操作规程

一、目的:规范设施设备验证和校准程序 二、职责:质量负责人、质量管理部、委托第三方验证人员 三、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需要验证和校准的设施设备(目前指冷藏车、冷库、保温箱、温湿度监测设备) 四、主要内容: 1、冷藏车验证规程: a.温度传感器按照设计位置安装 b.正是采集数据前,确保验证设备数据传输稳定 c.开启温度采集器,采集各监测点温度值,采集时间间隔为2分钟,数据保存间隔为5分钟。 d.温度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将备份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软件。 e.完成采集后、逐点确认数据完整,正常,如出现问题进行补充测试。 f.将数据转移给技术指导,再次确认数据完整、正常。 g.接到技术指导拆除验证系统的指令后,才可拆除系统。 2、冷库验证规程: a.温度传感器按设计位置安装完毕并确认后,退出库房并关闭库门。 b.将空调启停条件设定为高于7摄氏度开,低于3摄氏度关。 c.开启温度采集器,采集各监测点温度值,采集时间间隔为5分钟。 d.温度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将备份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软件 e.在库房温度稳定在2-8摄氏度后,数据连续采集48小时,在此期

间每间隔2小时逐点确认一次数据的完整、正常,如有异常立即更换并补足中断的时间 f.完成采集后,逐点确认数据完整,正常,如出现问题进行补充测试 g.将数据转移给数据分析专家,在此确认数据完整、正常 h.接到数据分析专家拆除验证系统的指令后,才可拆除系统 I.数据稳定时进行断电作业,断电时间为二小时 j.数据稳定时进行开门作业,开门时间为二小时 3、保温箱验证规程 a.温度传感器按照设计位置安装 b.正是采集数据前,确保验证设备数据传输稳定 c.开启温度采集器,采集各监测点温度值,采集时间间隔为1分钟,数据保存间隔为5分钟。 d.温度采集器进行数据存储,同时将备份数据传输到数据管理软件。 e.完成采集后、逐点确认数据完整,正常,如出现问题进行补充测试。 f.将数据转移给技术指导,再次确认数据完整、正常。 g.接到技术指导拆除验证系统的指令后,才可拆除系统。 h.验证前务必按照说明书对保温箱进行细致检查。 4、温湿度监测设备验证规程 a.数据采集、传送,打开软件记录5个测点的数据 b.数据记录功能验证:点击软件历史记录按钮,可以查找所有历史数据,经过验证数据保存完整,无丢失。 c.报警功能验证:用嘴对准一号记录仪哈气,使记录仪湿度超过75%,记录红灯开始闪烁,同时蜂鸣器发出滴滴的响声,约1分钟后,相关责任人收到测点1湿度上限超标的短信。 d.测量范围和测量精度的验证:该产品有北京长城计量所出具的检定证书,符合文件要求。 e.测点终端安装数量及位置确认;每个独立的药品库或仓间至少安装两个测点终端,本公司共安装5个测点终端。 f.现场确认监测系统与空调等温湿度调节设备之间没有连线,完全独

自校设备校准规程

第七章自校设备校准规程 一、自校设备校验步骤 (一)水泥细度筛自检操作规程 1. 范围本规程适用于新的和使用中的水泥细度筛的检定。 2. 技术要求 2.1 新筛应带有铭牌,合格证和说明书。 2.2 筛布应绷紧,不允许有皱褶、松弛、断 丝、方孔成菱形等缺陷。 2.3 筛子外观不得有伤痕,脱焊或筛布堵塞等现象。 2.4 筛子修正系数应在 0.80—1.20范围内。3. 检定器具标准粉(国家水泥质检中心专售) 4. 检定周期:3个月5. 检定方 法 5.1 试验筛应用已知0.080mm标准筛筛余百分数的粉状标准样品进行标定。5.2 按照《细度检验操 作规程》测定标准样品在筛上的筛余百分数。重复测定两次,两次测定筛余差值大于0.2%时应测定第三次 ,取两次筛余差值在0.2%以内的平均值和修正系数. 5.3 计算细度筛的修正系数(准确至0.01): C=Fn/Ft 式中:C--------细度筛的修正系数;Fn ------标准样品给定的筛余百分数,%; Ft-------标准样品在细度筛上的筛余百分数,%。5.4 对细度筛筛余百分数进行修正: FCFC式中:FC-------试样修正后的筛余百分数,%;C--------细度筛的 修正系数;F--------试样修正前的筛余百分数,%。 6. 检定结果处理 6.1 技术要求 符合“2”中的规定,方可确认被检水泥细度筛合格。 6.2 水泥细度筛检定结果和结论,由检定员签字 后生效。 (二)比表面积仪自检操作规程 1. 范围适用于新的和使用中的比表面积仪的检定。 2. 技术要求用标准粉按检验方法标准中的规定 进行检测,其结果与原仪器采用的标准时间相差不超过2%。3. 检定用标准器具标准粉、秒表(分度值 0.1秒)4. 检定周期:12个月5. 检定方法按比表面积测定的作业指导书对标准粉进行检验,测定标 准粉的透气时间,精确至0.1秒,透气试验要重复称取两次标准粉分别进行,当两次透气时间的差超过1.0秒 时,要测第3遍,取两遍不超过1.0秒的平均透气时间,与原仪器采用的标准时间进行比较,相差不应超过2%, 否则,要重新确定标准时间和对仪器进行重新标定。6. 检定结论 6.1 技术要求符合“2”中的规定, 方可确认被检合格。6.2 比表面积仪检定结果和结论,由检定员签字后生效。 (三)比表面积仪标定操作规程 1. 范围适用于新的和使用中的比表面积仪的标定。 2. 标定用标准器具标准粉、秒表(分度值0.1秒)、分析天平(分度值1mg) 3. 标定周期:6个月 4. 标定方法 4.1 试料层

扭力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

扭力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评定 1、 概述 1.1 测量依据:JJG4-2004《扭力天平》。 1.2 环境条件:温度:(20±7)℃,湿度≤85%RH 。 1.3测量标准:F 1等级砝码。 1.4 被测对象:100g/10mg 扭力天平。 1.5 测量方法:采用标准砝码直接来测量天平的示值之差,即为扭力天平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s m m m -=? 式中:m ?---天平示值误差; m ---天平示值; s m ---标准砝码值。 3、不确定度传播率 [][]2 2212 2 2)()()()()(s s s c m u c m u c m u m m m u m m m u +=?? ????????+??????????=? 灵敏系数 11=???= m m c 12-=???=s m m c 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本评定方法以100g 天平为例,其他称量点的示值误差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参考本方法进行评定。 4.1 输入量s m 的标准不确定度)(s m u 的评定 依据JJG99-2006《砝码》中所给出,F 1等级砝码100g 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允差1/3,即0.17mg ,包含因子k =2。标准不确定度: )(1s m u = mg mg 085.02 17.0= 4.2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的评定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于天平的测量重复性,可以用同一砝码,通过

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以天平最大称量点,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分度): 0.0、0.2、0.1、0.0、0.1、0.2、0.3、0.3、0.1、0.2。 ∑==n i i m n m 1 1 单次实验标准差 1 )(1 2 --= ∑=n m m s n i i )(m u =0.11(分度)=1.1mg 5、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 5.1标准不确定度汇总表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汇总于下表 5.2 合成标准不确定度的计算 输入量m 与s m 彼此独立不相干,所以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可按下式得到 )()()(22m u m u m u s c +=?=1.2mg 5.3 扩展不确定度的评定 取 2=k 扩展不确定度为 U =k )(m u c ??=2.4mg 6、根据JJG46-2004规定,常规校准扭力天平示值为均布的五个点,其测量不确定度为:

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规范

1.8 监视和测量装置校准规范 1 引用文件 《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规程》 2 操作规范 2.1 以下监视和测量装置可进行内部校准:维修用万用表、钳形表、兆欧表、绝缘表电阻表;水泵压力表;发电机电流表、电压表、锅炉配套压力表。 2.2 根据“监视和测量装置周期检定计划”,由维修部门负责上述计量器具的检定和校准,保存检定或校准的记录并形成校准报告。 2.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对涉及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检测的计量器具进行统计、鉴于本组织所用计量器具均用于监视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的配套设施,无需直接向顾客提供计量数据,故对计量器具的校准根据计量器具检定的有关规定,结合本公司各小区的实际使用情况分别作如下规定: 2.3.1 对于常压热水器锅炉、水泵配套压力表在使用前作一次检定,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以后每年由维修中心自行检查一次,并做好检查记录。 2.3.2 对于其他压力表及维修用的仪表由维修中心根据的实际使用情况自行校准。维修中心应备有一只经检定有效的压力表作为校准依据。经校准的压力表应有校准标志。 2.3.3 对于只作通表用不出数据的万用表,作好专用标识,不再作检定。 2.3.4 对于经检定确定某项功能失准的万用表,在使用前应按检定报告内容作出失准功能项的禁用标志。 2.3.5 对作为校准依据的万用表,由计量部门作一次检定,检定周期不超过一年。 2.4 检定合格后,由校验人员贴上检验合格标签,并注明有效期限。 2.5 检定不合格者,应停用并由使用部门填写报修单后送维修中心维修。维修中心无法修复的,由工程部报总经理批准后送外修理。 2.6 维修完毕后,由工程部进行校验,合格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2.7 对于无法修复的设备,按《设备报废规程》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CNAS-GL37:2015《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

CNAS-GL37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Guidance on Expression of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Capability(CMC)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

前 言 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第7.1条规定了校准实验室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为指导相关各方正确理解和实施该要求,规范校准实验室认可能力的表述,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的附录A给出了部分校准项目的CMC表示方式示例,供使用时参考。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 1 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校准实验室在认可申请资料中规范表示校准和测量能力(CMC), 以及认可评审员对CMC的评审和在评审报告中规范表示CMC。 2 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2.1 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2011年第二次修订) 2.2 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2.3 GB/T 8170《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3 CMC的表示方式 3.1 总则 一般情况下,确定一个被测量或参数的CMC表示方式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a) 应符合CNAS CL07:2011第7.1条的要求; b) 应在对整个测量范围的CMC进行完整的评估和分析的基础上,选择CMC 的恰当的表示方式; c) 应对应测量范围给出完整的CMC,以准确地反映实验室的校准能力水平。 d) 可能时,可考虑CMC的简洁性和易于理解性,对CMC的表示方式适当地 简化,如用范围表示CMC。 3.2 CMC用整个测量范围内都适用的单一值表示 3.2.1 CMC用单一值表示时。该单一值可以是绝对值,也可以是相对值。 注:用“U=0.15%R x”(R x为测量结果)表示的CMC,一般情况下,可以省略R x,表示为“U rel=0.15%”。但对于U=0.15%FS (FS为被校仪器的满刻度值或最大测量值) 时,“FS”不能省略。 3.2.2适合用单一绝对值表示的CMC,一般其与测量值的大小“无关”;适合用单一相对值表示的CMC,一般其在测量范围内与测量值成线性关系。 3.2.3某些校准项目,校准点较少且校准方法(标准方法)明确规定了具体的校准点,可以逐一对应给出全部校准点的CMC,例如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 3.2.4 CMC用相对扩展不确定度表示时,测量范围一般不应包含“0”点,避免出现“0”测量值的CMC为“0”的情况。一般可以另行给出“0”点的CMC值,或采用类

计量设备校验操作规程

前言 为了更好地规范管理本公司水泥生产的全过程,根据行业有关规定及质量体系的相关要求,由生产部结合本公司实际情况,组织编写本《监视和测量装置自校规程》。 计量自校人员资质要求 计量自校工作人员具备以下条件: (1)自校人员必须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从事仪器仪表、计量设备维修工作三年以上。 (2)熟悉水泥生产工艺流程,熟悉仪器仪表、计量设备工作原理及校验方法,懂得仪器仪表、计量设备正确使用和维护维修方法。 (3)自校人员必须具有判断准确,应急处理仪器仪表、计量设备故障的能力。 (4)自校人员必须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高度的工作责任心。 计量鉴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 (1)鉴定人员必须具备自校人员的基本条件且从事电气维修工作五年以上。并对仪器仪表、计量设备的维护维修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2)鉴定人员必须经计量技术监督部门考核合格并取得计量资格证;或有同等工作能力初级职称以上的专业人员担任。 自校设备校准维护规程 (1)为了保证检测仪表检测正常、计量设备计量准确,使用单位应依据《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经常检查检测仪表是否完好;计量器具应无卡塞现象,不偏不靠,运行可靠。(2)检测正常、计量设备在运行过程中计量出现异常时应立即联系计量维修工鉴定,经鉴定不合格时应立即校验并做好相应记录。 (3)经校验后,任何个人或使用单位不得擅自更改相关参数,确保检测、计量准确。

(4)校准后的计量设备,由电气车间自校人员标示。合格者用绿色“合格证”标识牌。(5)检测仪表、计量设备应严格按照各个设备校验周期检验。 (6)经生产部相关人员鉴定,不合格的计量设备出具黄色“降级使用”牌,经电气车间抢修后仍不合格者,出具红色“禁止使用”牌,并停机检修。 (7)始终保持检测仪器仪表、计量设备上标识清晰、明显,易于识别。 CO检测仪安全操作规程 (1) CO分析仪正式投入使用时,应充分开机预热一小时后进行。 (2)检查气泵工作是否正常。气体通过LZB-3流量计时,浮子是否处于正常位置。(3)检查探头无堵塞或破裂漏气现象。 (4)检查采样管气路及接口封闭良好均无漏气现象。 (5)如采样管路的环境温度低于0℃,则应加热取样管路,以防止积水结冰堵塞管路。(6)为保证分析仪对气体分析的准确性,确保进入分析仪的被测气体温度一般应保持在 3.5℃-5℃之间。为提高冰柜对气体的恒温效果,请不要随便打开冰柜柜门。 (7)为确保CO分析仪使用精度(CO≤±1%跨度/周),系统设备的短期维修停运,请不要关闭CO分析仪。 (8)为确保电除尘器工作中安全可靠,根据窑尾烟气中CO气体的组分含量与窑尾标准气组分含量(mol/mol)CO 2.00%相比较。(煤磨中CO气体的组分含量与煤磨标准气组分含量(mol/mol)CO 1897×10-6相比较);检测仪能适时根据CO实测信息显示报警或切断除尘器高压静电。CO检测仪设定报警值为1.0%,当检测数据超过1.5%时,电除尘器控制跳闸。严禁CO百分比超出设定上限值跳闸后,再次起动高压静电,除尘器中待烟尘CO含量降低后再投入运行。 仪器、仪表安全操作规程 一、热电偶操作规程 (1)使用前检查热电偶管壁与偶芯绝缘良好。 (2)检查热电偶与变送器之间接线牢靠。 (3)更换新热电偶时要一段一段慢慢插入烟室,使热电偶逐步升温,避免热偶一次深入

测量设备校准规范

测量设备校准规范 文件编号:XGGLZ-JZ-Ⅲ-17 版次/修订号:1/0 主责部门: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 1目的 为保证公司范围内测量设备校准的准确及有效,为公司校准工作提供依据制定本校准规范。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范围内新安装、使用中和修理后测量设备的校准。 3术语和定义 3.1校准:在规定条件下,为确定测量仪器或测量系统所指示的量值,或实物量具或参考物质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由校准所复现的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组操作。 3.2 测量准确度: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 3.3 相对标准偏差:标准偏差与平均值的比值。 4引用文件 4.1 JJF 1071国家计量校准规范编写规则 4.2 JJF 1001 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4.3 GBT/T 8170 数值修约规则与极限数值的表示和判定 5职责 5.1 计检中心(自动化公司)负责公司测量设备校准规范的统一管理。 5.2 各单位负责本单位测量设备校准规范的修订。 6管理内容及要求 6.1 D型电动操作器校准规范

6.1.1计量特性 6.1.1.1准确度等级:1.5级 6.1.1.2输入信号:(4~20)mADC 6.1.1.3供电电源:~220VAC 6.1.2校准条件 6.1.2.1环境条件:一般温度(0~35)℃,相对湿度≤90%RH;或满足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6.1.2.2校准设备 a.标准电流表:1块,0.2级 b.信号发生器:1台 c.信号灯:2个, 6.1.3校准项目及方法 6.1.3.1外观检查 a.仪表外型结构完好无损,标志(名称、编号、规格型号、精度等级、生产厂、出厂日期等)应完整。 b.仪表内部电子器件无松动,插接件连接牢固,按钮无卡滞现象。 6.1.3.2校准程序 a.按使用说明书正确接线: b.示值误差校准:改变信号源,使输入电流为4mA、12mA、20mA,输入指示表应指示在0%、50%、100%处,并进行正发向校准。 c.偏差校准:自动/手动开关置手动位置,按下“开”钮,SD1灯亮,按下“关”钮,SD2灯亮。

环境试验设备校验规范

环境试验设备校验规范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发行日期: 核准:审核:申请:

变更履历页 文件名称: 文件编号: 建立单位:

1. 目的 确保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验的规范性及合理性。 2. 范围 2.1 鼓风干燥箱 2.2 恒温培养箱 2.3 霉菌培养箱 2.4 生化培养箱 2.5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箱 3. 权责 品工课为仪器校验的执行单位;品管为协助部门。 4. 参考文献 JJF 1101-2003 《环境试验设备温度、湿度校准规范》 5. 校验条件 5.1 环境条件 5.1.1温度:(15~35)℃,湿度:(30%~85%)RH 5.1.2 负载条件:需空载下进行校验 5.2 校验标准件:数显温湿度仪 6. 校验方法 6.1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设备的测试点的位置 测试点的位置应布放在设备工作室内的上、中、下校验面上,测试点与工作室内壁的距离不小于边长的1/10. 温度测试点位9个,为A/B/C/D/E/F/G/H/O点,O1点位于中心处。湿度测试点位3个,为甲/乙/丙。 6.2温度试验设备的测试点的位置 测试点的位置应布放在设备工作室内的上、中、下校验面上,测试点与工作室内壁的距离不小于边长的1/10.温度测试点位5个,为A/B/C/D/O点,O点位于中心处。

6.3 温湿度校验 6.3.1 按6.1/6.2的规定布放温湿度传感器; 6.3.2 将试验设备的温湿度控制器设定到所要求校验的温度,使设备正常工作; 6.3.3 待被校验设备到达设定的温度或温湿度且数值稳定; 6.3.4 每2min记录当前测试点的温度或温、湿度,在30min内共测试15次; 6.3.5 当前测试点后检测完成后,将温湿度传感器布放到下一测试点。 7. 注:“+” 7.1 温度试验设备的温度校验点:36℃、60℃、75℃ 7.2 高低温交变湿热试验设备的温度校验点:-40℃、25℃、60℃、75℃; 湿度校验点:60%RH、95%RH。 8. 数据处理 8.1 温度偏差结果计算 △t d--------温度偏差,℃; t d--------中心点n次测量的平均值,℃; t o--------设备显示温度平均值,℃。 8.2 温度均匀度计算 环测箱/老化箱在运行稳定状态下,在30min内(每2min测试一次)每次测试中实测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的算术平均值。 △t u--------温度均匀度,℃;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应用指南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的表示方式应用指南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于2011年2月15日发布了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并于2011年5月1日正式实施,该文件中关于校准实验室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等同采用了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ILAC)ILAC-P14:2010《校准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的政策》(2011年11月1日实施)的内容。目前CNAS认可的部分校准实验室“校准和测量能力”(以下简称CMC)的表示方式不能满足上述文件的要求,因此CNAS秘书处于2011年9月23日发文(认可委(秘)(2011)118号)要求校准实验室对CMC的表示方式进行核查和修改。 为了更好地完成此次CMC核查工作,CNAS秘书处组织编制了本文件,供校准实验室和校准领域评审员参考。在使用时应注意,本指南中的CMC示例仅作为CMC表示方式的示范,实验室应根据实际评估结果确定表示方式和数值。 一、文件要求 ILAC-P14:11/2010《校准领域测量不确定度的政策》[注1]相关条款: 注1:ILAC-P14:11/2010全文可从以下地址下载: https://www.doczj.com/doc/4b3431356.html,/documents/ILAC_P14_12_2010.pdf

CNAS-CL07:2011《测量不确定度的要求》第7.1条等同转化了ILAC-P14的如上内容: 注2:CNAS-CL07:2011目前已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文件正在审批过程中。修订内容之一就是将第7.1条中的“CMC通常可以用下列方法之一表示”,按照ILAC-P14的原文修改为“CMC通常可以用下列一种或多种方式表示”。因此在以下对CMC表示方式的内容中,对一个认可项目或参数,需要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表示。 注3:CNAS-CL07目前在修订中,考虑到便于理解,将“有效”改为“适用”。 二、CMC表示方式选择的原则和应用实例 (一)CMC表示方式选择的原则 1. 应符合CNAS-CL07:2011第7.1条的要求; 2. 科学、严谨、合理的选择CMC的表示方式,既简单、明确,便于各方使用,又与国际上协调一致;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 一、公正性 1.实验室应公正地实施实验室活动,并从组织结构和管理上保证公正性。 2.实验室管理层应做出公正性承诺。 3.实验室应对实验室活动的公正性负责,不允许商业、财务或其他方面的压力损害公正性。 4.实验室应持续识别影响公正性的风险。这些风险应包括其活动、实验室的各种关系,或者实验室人员的关系而引发的风险。然而,这些关系并非一定会对实验室的公正性产生风险。 5.如果识别出公正性风险,实验室应能够证明如何消除或最大程度减小这种风险。 二、保密性 实验室应通过作出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诺,对在实验室活动中获得或产生的所有信息承担管理责任。实验室应将其准备公开的信息事先通知客户。 人员,包括委员会委员、合同方、外部机构人员或代表实验室的个人,应对在实施实验室活动过程中获得或产生的所有信息保密,法律要求除外。 报告的通用要求的规定(除非实验室有有效的理由,每份报告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a) 标题(例如“检测报告”、“校准证书”或“抽样报告”); b) 实验室的名称和地址; c) 实施实验室活动的地点,包括客户设施、实验室固定设施以外的地点、相关的临时或移动设施;

d) 将报告中所有部分标记为完整报告一部分的唯一性标识,以及表明报告结束的清晰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联络信息; f) 所用方法的识别; g) 物品的描述、明确的标识以及必要时物品的状态; h) 检测或校准物品的接收日期,以及对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至关重要的抽样日期; j) 报告的发布日期; k) 如与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相关时,实验室或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抽样方法; l) 结果仅与被检测、被校准或被抽样物品有关的声明; m) 结果,适当时,带有测量单位; n) 对方法的补充、偏离或删减; o) 报告批准人的识别; p) 当结果来自于外部供应商时,清晰标识。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指导手册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 检定/校准指导手册 交通运输部 2018年3月

编制说明 一、适用范围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校准指导手册》(以下简称《指导手册》)适用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试验检测行业的计量管理,指导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含工地试验室)和水运工程水文勘察测绘机构开展仪器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仪器设备生产、使用等单位可参考使用。 二、引用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 公路水运工程试验检测机构等级标准(交安监发〔2017〕113 号) 水运工程试验检测仪器设备计量管理目录(交办科技〔2016〕56号) 测绘资质分级标准(国测管发〔2014〕31号) JJF 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CNAS-CL31:2001 内部校准要求 三、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手册。

(一)计量标准:具有确定的量值和相关的测量不确定度,实现给定量定义的参照对象。 (二)计量器具:指能用以直接或间接测出被测对象量值的装置、仪器仪表、量具和用于统一量值的标准物质,包括计量基准、计量标准、工作计量器具。 (三)内部校准:在实验室或其所在组织内部实施的,使用自有的设施和测量标准,校准结果仅用于内部需要,为实现获认可的检测活动相关的测量设备的量值溯源而实施的校准。 四、有关说明 (一)编号 “编号”是对本《指导手册》所列仪器设备的唯一标识,统一采用字母加数字的10位字符编码,其对应关系如下图。 10位编码中,除表示水运行业的 “SY”为英文字母外,其余均为数字,字母后两位表示仪器设备使用时所归属的专业,共分为三个专业:材料检测专业(01)、结构(地基)检测专业(02)和水文地质测绘专业(03)。 “项目”编码是指仪器设备所属“专业”中“试验检测项目”的顺序号,其中材料检测专业项目为01-19,结构(地基)检测专业项目为01-06,水文地质测绘专业项目为01-04。

电子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

电子天平校准和测量能 力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电子天平校准和测量能力评定 1 、概述 测量依据:JJG1036-2008《电子天平》。 环境条件:温度(18~22)℃,温度波动不大于℃/h ,相对湿度不大于80%RH 。 测量标准:E 2等级标准砝码。 被测对象:200g/电子天平,Max=200g ,Min=10mg 。一般情况下,校准天平的最大称量及最小称量。 测量方法 :采用标准砝码直接来测量天平的示值之差,即为电子天平的示值误差。 2、 数学模型 式中:m ?---电子天平示值误差; m ---电子天平示值; s m ---标准砝码值。 3、不确定度传播率 灵敏系数 11=???= m m c 12-=???=s m m c 4、 输入量的标准不确定度评定 输入量s m 的标准不确定度)(s m u 的评定 输入量s m 的标准不确定度)(s m u 采用B 类方法进行评定。 依据JJG99-2006《砝码》中所给出,E 2等级标准砝码200g 的扩展不确定度不大于允差的1/2,即,包含因子2=k ,标准不确定度 )(s m u =mg mg 05.021.0=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m u 的评定 输入量m 的标准不确定度来源于天平的测量重复性和天平的分辨力。 4.2.1重复性可以用同一砝码,通过连续测量得到测量列,采用A 类方法进行评定。以天平最大称量点,在重复性条件下连续测量10次,得到测量列为(g ): 、、、、、、、、、 单次实验标准差 1 )(1 2 --=∑=n m m s n i i )(m u = 天平的分辨力引起的不确定度分量为: 2)32/( ?=d u d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