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李煜词论文
- 格式:docx
- 大小:29.76 KB
- 文档页数:9
浅析李煜词中的孤独情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的一生是悲剧的,他选择了用自己一颗孤独坚强的心默默发出呐喊,用真实的笔触写下极具自然率真的词作,他的这种以真情入词使得其词溶入了真实感情与人生体验,具有高度的审美价值和独特的个性,对后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李煜孤独情感真情入词审美价值在整个唐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在词的发展史上最有影响的当推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自号钟隐,他是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
李煜极具才情,他工书善画,精通音律,而最受后人推崇的无疑是他在词的创作方面表现出的非凡成就。
他继位时宋已代周立国,南唐国运势如垒卵,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渡过了十几年醉生梦死的生活。
宋灭南唐后,他被俘到汴京,两年后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全力以词抒写他的个人生活和情感,随着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变化,他的词呈现出不同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不论是其前期词作中的深情绮丽还是后期词作中离愁别恨,都蕴含着一种深刻感人的孤独情感。
一、情感缺失的孤独李煜作为一代君主,“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对宫中沉溺声色的豪奢生活深有体验,一般说来这种优游度日的生活是享乐型的“众乐乐”的典范,是没有忧愁与孤独的。
然而他得词作中常描写在欢歌宴饮、相思情爱后透露出内心的忧虑与孤独。
结合李煜的身世,首先我们从他的词中感受到其深沉的孤独忧思:如“眼色暗相钩,秋波横欲流……宴罢又成空,魂迷春梦中。
”、“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
”、“桃李依依春暗度,谁在秋千,笑里低低语。
一片芳心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又如“东风吹水日衔山,春来常是闲,落花狼籍酒阑珊,笙歌醉梦间。
”作者对宴罢宾散后场面的描写,落花满地,杯盘狼藉,使人感到强烈的失落怅惘,与刚才的盛筵相比,越发显得凄凉孤寂。
”又如: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林风淅浙夜厌厌,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长穷!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作者开篇就指出所写为庭空客散之后的情景,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清,寂廖的氛围中,与作者此时孤独的心态密合。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仅供参考)1《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
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
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
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8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99 “三言”“二拍”中经商题材的时代特色104 秦观词的婉约风格105 《聊斋志异》的艺术特色106 《红楼梦》的悲剧精神108 论陆游诗歌的爱国主题109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110 论晴雯形象的人性内涵111 论林黛玉的人生悲剧113 王维诗中的禅趣114 浅析王熙凤的理家才能116 试析《红楼梦》人物——惜春117 浅谈《莺莺传》的写情艺术118 论《窦娥冤》的艺术特色121 浅论林黛玉的性格126 浅谈陶渊明的出仕与归隐128 浅谈王维诗中的禅趣130 论李贺诗歌的色彩表现艺术131 论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的艺术特色”134 论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变化135 薛宝钗形象塑造浅析136 论李白的山水诗137 《诗经》宴饮诗与礼乐文化精神研究140 浅析辛弃疾词中的豪壮之气141 论稼轩词的爱国主义精神142 浅析唐代诗人笔下的闺怨诗143 浅谈《金瓶梅》的讽刺艺术144 浅论李贺的诗风及成因145 浅谈陶渊明的人生价值观念146 浅析薛宝钗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147 浅论王维诗中的禅趣154 浅论魏延的性格悲剧155 浅论李清照词“别是一家”的思想156 论范成大的田园诗157 论陆游作品中爱国思想的一贯性159 《诗经》燕飨诗的场面描写160 《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161 《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162 《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163 论《诗经》中的婚恋诗164 《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165 《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166 《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70 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71 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78 《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179 《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182 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183 谢灵运山水诗的摹象特点193 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195 论李白的梦诗196 论白居易的感伤诗197 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198 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199 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200 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206 柳永词的语言特点207 苏轼对词境的开拓208 贺铸词的艺术个性214 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215 《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216 《水浒传》的忠义观217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219 论唐僧与孙悟空的矛盾冲突223 《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227 《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228 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229 “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230 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232 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233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234 《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235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236 大观园的文化意义237 《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238 《长生殿》的爱情观239 《桃花扇》的结构艺术244 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246 《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247 论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248 论归有光的散文创作252 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的影响253 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254 论明清小说题材的嬗变255 《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256 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257 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盛唐田园诗创作繁盛的原因1、隐逸之风。
王国维论文人间词话论文:由《人间词话》中的引词看王国维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摘要:王国维被人们称作中国文化和文论的但丁。
《人间词话》终结了传统文论,而《红楼梦评论》又开启了现代文论。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以“真”为审美标准,以自李白至近代词人的著名词作、词论为依托,将自己的美学标准和美学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王国维;《人间词话》;美学标准王国维著作《人间词话》中包含了他对词论、词品、词人、词史等各个方面的独到见解,四者交错,而以“句”品词,就“格”论人,复由诗而词,由词而曲,窥文体之兴替盛衰。
《人间词话》的理论核心是“境界”,而以“真”为审美标准,提出了“隔”与“不隔”等美学观点,这些既是王国维评价古今诗文成就,判别文学真伪的基本准绳,也是他以“境界”说建立其理论体系,超越于前人“兴趣”“神韵”等论说的美学基石,可以说“境界”既是其美学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其思想的归宿。
在《人间词话》中,王国维引用了自唐代至清代的著名词人的近百首词句及众多词论著作中的名言名句,来阐述自己的美学观点,或批评或褒奖,通过自己对美学独特的观点对这些词作进行逐字逐句的品评,大到时代的文学创作审美倾向,小到具体作家具体作品的具体字句,都有自己独到的标准和观点。
一、词论:“词以境界为最上”《人间词话》开篇名义,将境界视为核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境界不仅是词之“上”,而且是词之“本”。
“有境界者自成高格,自有名句”[1],有境界之词是时代之绝唱,词中之翘楚。
其著名范例“‘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通过北宋词人宋祁的《玉楼春》以及张先的《天仙子》中独特的用字用词,分别将沉郁和活泼的境界全盘托出。
“境界说”继承了古代传统文论的审美标准,同时又有所突破,王国维在提出“境界说”以后,不仅把境界当成艺术创作的根本,还当作判断作品好坏的最高标准。
此外,王国维对于“境界”,有其独创的观点“三境界”说。
汉语言文学(师范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参考文学类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唐部分1.论中国上古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2.论《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美3.《离骚》象征手法探微4.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5.孟子散文的论辩艺术6.论《庄子》的结构艺术7.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8.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9.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10.论李商隐诗歌中典故的运用11.论白居易感伤诗的生命意识12.论唐传奇中风尘女性的形象13.试论《李娃传》的情节艺术14.从《任氏传》看唐传奇作者小说创作的自觉意识15.从《枕中记》看沈既济入世出世的矛盾思想16.从《霍小玉传》看唐代的婚姻门阀制度宋元部分1.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2.论李商隐的“无题诗”3.论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4.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5.李贺瑰丽冷艳诗境浅论6.试论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7.王维“诗中有画”特色浅谈8.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9.秦观“情韵兼胜”的婉约风格论略10.苏轼婉约词的艺术风貌浅论11.略论苏轼对宋词发展的贡献12.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3.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4.辛弃疾的“以文为词”15.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16.清照词婉约清新的艺术特色浅论17.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18.《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19.汉卿悲剧艺术魅力探胜20.《赵氏孤儿》悲剧艺术浅论明清部分1.《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羽扇纶巾”形象及其人格内涵2.从官渡之战看曹操用人3.论《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特色4.从《三国志》到《三国演义》曹操人物形象流变研究5.《水浒》中鲁达、武松形象的对比分析6.从义军领袖到王朝忠臣看宋江的忠义观7.《水浒传》女性形象分析8.论《西游记》中的五行观念9.《西游记》师徒四人形象及其现代意义10.孙悟空与贾宝玉的“石头精神”探源11.《西游记》中女妖形象复杂性格研究12.《西厢记》对《金瓶梅》《红楼梦》的影响研究13.《金瓶梅》女性与家庭关系微探14.《金瓶梅》女性群像描写特点及其悲剧意义15.论“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特点16.《三言》《二拍》中商人形象的嬗变及其原因17.《聊斋志异》“异史氏曰”叙事形式的探析18.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女性观的矛盾性19.《任氏传》与《聊斋志异》美狐形象的文化内涵20.崔莺莺、杜丽娘、林黛玉叛逆形象之比较21.论贾宝玉的女儿观22.潇湘翠竹与黛玉形象之观照23.论《红楼梦》中黛玉、妙玉悲剧性格的共同性24.精美和谐典雅——论《红楼梦》的饮食文化特征25.试论《红楼梦》的女性人才观26.论纳兰性德的矛盾人格及其成因二、现代文学1.周作人散文的成就2.新月诗派的艺术探索及历史地位3.论闻一多的诗4.闻一多与新格律诗化运动5.徐志摩诗的审美个性6.评二十年代的乡土文学7.《伤逝》中的人物及其艺术特征8.鲁迅对妇女问题的探索9.叶圣陶小说的美学风格10.郁达夫小说的抒情风格11.论《女神》的艺术个性12.艾青的诗歌风格与地位13.《家》的艺术个性14.《家》的文学成就15.《骆驼祥子》的“北京味儿”16.虎妞论17.繁漪形象论18.《日出》的艺术新探索19.论陈白露形象20.《狂人日记》与果戈里同名小说的比较研究21.张爱玲与上海文化22.萧红小说的审美个性三、当代文学1.民俗学视角下的迟子建文学世界2.论朱苏进小说的意义3.跨艺术视角下的朱自清散文艺术4.《小二黑结婚》的民族化特色5.武侠小说中的“逆袭”叙事模式6.郭敬明小说的正面解读7.论韩少功的小说创作8.现实主义史诗——论路遥的《平凡的世界》9.“丑”字始终难戡破——余华小说的力量与苍白10.《妻妾成群》与《大红灯笼高高挂》比较四、外国文学1.中西抒情诗的一点比较:“无我”与“有我”2.试论古代神话与现代科幻小说3.中国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形象比较4.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5.荷马式的比喻与古代人思维模式6.《俄狄浦斯王》——古代先民的生命密码7.《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8.对“信仰”的真诚拥抱——重读《神曲》9.对列那狐形象的再认识10.西方文学中的骑士文学原型11.女权主义批评视角下的莎士比亚12.于连形象的当代性13.巴尔扎克小说创作的自然科学因素14.伏脱冷:“一首恶魔的诗”15.环境与人——谈谈巴尔扎克创作中的环境描写16.圣洁的天使:狄更斯小说中的儿童形象17.普希金创作的民族性与独创性18.从奥涅金看“多余人”的精神失落19.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心理现实主义与“意识流”20.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父亲形象21.安娜.卡列尼娜与女性文化意识22.《玩偶之家》(或《茶花女》)的女权主义解读23.当代俄罗斯文学的现状与前景24.《荒原》的“死亡情结”25.简爱和黛玉的爱情观之比较26.黑色幽默对传统幽默艺术的消解与颠覆(可以和莫言的《蛙》作比较)27.阿巴公、葛朗台、泼留希金形象比较。
古代文学:1.略论中国古代神话的人文关怀2。
论陆游山水田园诗中的人文关怀3。
试论“黍离之悲”的美学价值4。
《诗经》中的叠字及其变式研究5。
试论《诗经》怨刺诗6。
《离骚》象征手法探微7。
《离骚》神话研究8。
孟子的论辩艺术浅析9.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10。
《战国策》细节描写之艺术成就11。
《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12。
论《庄子》散文的结构艺术13.论屈原在抒情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14.屈原与庄子的浪漫主义精神之比较15。
浅谈《战国策》中策士的功利思想16。
论《左传》中的妇女形象17.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18。
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9。
从《史记》看司马迁的政治态度20。
《左传》与《史记》的战争描写艺术之比较21.汉赋审美情趣的演变22。
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23。
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24.汉乐府与《诗经》中弃妇形象比较25.论曹植乐府诗歌的创新性26.曹植诗歌中的神话境界初探27.曹丕、曹植诗风比较论28.从蔡琰的《悲愤诗》看其忧患意识与生命意识29。
从曹丕“文人相轻"看中国古代批评家的批评态度30。
从陶渊明、孟浩然看隐逸文人的济世情怀31。
试论陶渊明作品中的菊(或酒、鸟等)意象32。
陶、谢山水田园诗审美特征比较研究33.浅议鲍照乐府诗的“俊逸”特色34.论庾信前、后期作品文风的转变35.潘岳《悼亡诗》与元稹《遣悲怀》比较研究36.浅析《世说新语》对中古文人心态的描写37。
论中国古代创世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38。
论《韩非子》的寓言艺术成就39。
论《诗经》中的弃妇形象40。
《离骚》的历史意识与现实忧患41。
从汉赋的特点看汉人的审美观42。
不以成败论英雄——司马迁对历史人物的评价43.从庾信前后期文风的转变看生活经历对创作的影响44.浅谈六朝志怪小说与神仙道教之关系45.论玄言诗在山水诗形成过程中的作用46。
论《史记·项羽本纪》中范增形象的地域文化性及成因47。
浅谈古代文学论文范文古代文学作为我国文学教学学科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学修养和个人素质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古代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古代文学论文范文一:古代文学《试论中国帝王文学》从类群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古代文学,长期以来我们看到的有民间文学、妇女文学、宫庭文学或者贵族文学等,还有臣妾文学和圣哲文学等提法。
然而,一个十分显著的文学类群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这就是帝王文学。
不过,主要从经济效益着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诗集、文集的现象也有一些,但都谈不上深入的理论认识评价。
在中国文学经二十世纪初开始质的大变革至今历经百年、正待飞跃发展为新的中国文学伟大形态的今天,应当从文学自身本质规律出发来解析这一独立于中国文学主流但又起着特殊作用的文学类群。
一、一种独特的中国古代文学类群中国古代帝王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类群是一种十分独特而又悠久的客观存在。
在先秦文学中,帝王文学的现象已经非常突出。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有名姓的文学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学。
《古诗源》一书的开头,第一篇作品就是舜帝的《南风歌》。
还有这样一种说法是,伏羲“仰观天象,俯察地理",“画"出了我国哲学和文学融为一体的最早作品——八卦。
在我国第一部政治议论散文集《尚书》中,收集了孔子这个伟大的教育家和编辑家之前历代帝王中产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尧典》、《大禹谟》、《秦誓》等。
而在孔子编辑的文学教材《诗经》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诗歌。
在中央集权制的封建社会中,皇帝重视“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文学创作能力。
诗歌是中国人最重视的表情达意的工具,作为“万物皆备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
从中国文学史上看,封建专制社会自第一个皇帝秦始皇起,汉高祖刘邦、楚霸王项籍、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名的帝王,尽管“稍逊风骚"、“略输文采",但还是大都有诗歌创作传世。
帝王之中,也应当包括农民起义领袖中自立为帝的黄巢、洪秀全等人。
内容提要:本文分析词心理论,从词心的情感意蕴、情感的形成以及抒情取向三个层面比拟考察李煜、晏几道、的词作。
在情感意蕴上,后主词的亡国之恨、小山词的伤逝之痛、少游词的身世之悲是其词词心个性。
在情感的形成与抒情取向上,缺失性情感体验和真实深切是其词词心共性。
从词心比拟的视角揭示出三词人创作的异同。
关键词:李煜晏几道秦观词心比拟悲剧生命一、词心比拟的三个层面比拟是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常用方法,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它不是笼统的、抽象的,而是具体的、明确的,它必须立足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这是比拟的法那么。
同样,词心比拟也必须立足于词心理论,在词心理论所包含的角度或层面上进行。
词心这一概念,是晚清词论家况周颐的首创,他在《蕙风词话》中引人注目地提出:吾听风雨,吾览江山,常觉风雨江山外有万不得已在。
此万不得已者,即词心也。
而能以吾言写吾心,即吾词也。
此万不得已者由吾心酝酿而出,即吾词之真也。
非可强为,亦无庸强求,视吾心之酝酿何如耳。
吾心为主,而书卷其辅也。
(卷一)况氏从自己作词的经验出发来谈词心。
他所言词心首先是独立于风雨江山外的一种客观存在,即所谓的“万不得已者〞。
这“万不得已者〞当是一种蓄积于心、极为强烈而无法排遣的情感,它“酝酿日久,冥发妄中,万感横集,五中无主〞(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
因况氏论词境时有“斯时假设有无端哀怨枨触于万不得已〞之说,由无端哀怨枨触而生的便是这“万不得已〞之情。
人们一般仅以此来定义词心。
从况氏的表述中可知,他所言词心其次应为“吾言写吾心〞,即用语言承载的词作中的自我心灵感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万不得已者〞如果不进入审美创造的过程,不凝定于具有可感形式的词作中,就无所谓词心。
《蕙风词话》中还提到黄简《眼儿媚》“当时不道春无价,幽梦费重寻〞,说“此等语非深于词不能到,所谓词心也〞。
此句的意思是回首过去,在梦中寻觅昔日情事。
它写出了一种至深的感慨。
这里“所谓词心也〞的“词心〞也即是指表达于词作中的心灵感受,它是诠释况氏词心说的例证。
李煜词解作者:周露来源:《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年第10期摘要:南唐后主李煜因其特殊的身份、处境和创作,历来备受重视,有关他词作的编选不乏其集,以他为研究对象的论文和著作也不乏其篇。
褒词尤多,见解趋同,莫说不见新意,评价是否中肯也还有待商榷。
本文不拘泥于前人大家的看法,不怯于出乖露丑,贻笑大方,谨一己之见,新解李煜词。
关键词:南唐;李煜;词一、南唐后主,多情才子相较于政权更替,人事兴衰,历经各代,早化烟云。
至今为我们留下的南唐词人的文学作品,却能够跨越政治、经济与历史,成为永恒的时代缩影。
南唐地处江南,有着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南方肥沃的土壤、怡人的气候以及温润的地理条件,使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很快便恢复了往日的富庶繁盛。
经济的发展往往会带来文化的繁荣,以帝王为代表的皇亲贵胄有着非常高的文化修养和文学涵养,后主李煜的词作感情深挚、语言秀婉,为时人所重。
他的周围也曾聚集了韩熙载、徐铉、冯延巳等文艺之士,使得南唐形成了一个文艺中心,可谓富贵风流,一派名士气魄。
其中,后主李煜因他们特殊的身份、处境和创作,历来备受重视。
对于他们词作的研究,可以一探千百年前的江南风光、历史兴亡以及文人末世的情兼雅怨和耿耿衷肠。
李煜,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是南唐的最后一位国君。
李煜精通书法、擅工绘画、晓明音律,在诗文方面也有一定造诣,尤其以词的创作成就为最高。
李煜的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深婉,其亡国后词作更是曲意哀盈,含思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二、烛明画堂,笙歌醉梦前期李煜的创作题材大概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便是闲情之作,或写宫廷里的绮艳风光、寻常生活,或写与女子之间的情愫。
其二便是相思怀远之作,其三是伤春悲秋之作。
就闲情之作而言,体现了典型的花间传统,花间词往往把视野定格在日常的生活当中,通过一些细节的刻画描摹,表现内在的情感,集中体现的闲愁杂绪,是百无聊赖的单薄的惆怅和隐隐的自得。
李煜前期词中的愁毕业论文《愁毕业论文》是宋代文人李煜创作的一首词,通过描绘毕业论文所带来的压力和忧愁,表达了作者对于未来的迷茫和困惑。
下面,我将为您撰写一篇大约1200字的文章,来展示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解析。
《愁毕业论文》这首词以描绘李煜面对即将毕业的压力与思虑为主题,抒发了他对未来的迷茫和困惑之情。
在这首词中,李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婉的意境,将内心的焦虑与烦恼表达得淋漓尽致。
词的开篇便是“愁也悄然作秋雨”,用“愁”来形容论文时的心情,让人感受到一种郁积之情。
李煜进一步以“愁雨连绵,落叶冷冷,独坐寒窗”的形象,将忧愁的氛围勾勒出来。
雨水下个不停,仿佛在表达作者思绪的纷乱、心境的凄凉。
此时,在冷冷的寒窗前,孤独的李煜身临其境,思虑纷繁,心情愁苦。
接着,词中写道:“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
沉思往事立残阳,被酒莫惊春睡重。
”这里,李煜用“谁”引出了他孤独的意境。
他觉得自己的苦闷只有自己能够理解,也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助。
他意犹未尽地回顾往事,回忆着过去的岁月。
而后一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表明作者想要用酒来麻醉自己,摆脱现实的束缚。
然而,接下来的句子却带有更深的忧愁:“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这里,李煜用“赌书”一词来比喻自己投入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和写作论文,但却不知道是否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
此处的“赌书”隐含了一种迷茫和无奈,更加突出了作者对未来的担忧和焦虑。
然而,在当时,李煜却认为这些只是寻常的事情。
最后一段描述了作者在夜晚独坐窗前焚香、对自己的心灵进行了一次自我解脱:“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这里,李煜希望通过传统的艺术瑶琴,将自己的忧愁敷衍于琴弦上,寄托于音乐的抚慰。
然而,词中的“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又给人以一种无望的感觉,虽然想寻找解脱,但却没有找到知音。
最后,通过“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李煜的月亮词探微论文:李煜的月亮词探微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别号莲峰居士,又号钟山隐士,系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是南唐国主的最后一个,世称李后主。
诚然,李煜作为南唐的一个小皇帝,在政治上是个懦弱无能的、平庸的、不合格的国君,特别是在国难当头之日,他既不求振作,又无力匡正国事,惨遭国破家亡的悲惨命运。
他“疏于治国,在词中犹不失于南面王”,是忠于艺术、以身殉词、生为词宗、死为词魂的“绝代才人”。
李煜词的艺术魅力,至今仍深深地感染着我们,特别是词中月亮意象的运用更值得我们大为赞扬和借鉴。
李煜流传下来的三十余首词作中有十七首写了月亮,投下斑斑月迹,闪灼柔柔月华,流淌汩汩月韵。
月亮融入了李煜的词中,似乎成为他的词魂,他的词魂也化作了月亮,李煜与月亮合二为一了。
本文就李煜词中的月亮意象进行研究。
一、李煜月亮词的类别(一)表达真挚的爱情古人诗词中常借月亮的皎洁无暇来象征男女间爱情的纯真,月作为爱情的象征物,就这样地被人类所共识:只有月光下的爱情才会如月亮般美好、纯洁、永恒。
人们在月色下获得爱情,生殖的期望与崇高的爱情水乳交融,如月光一样无所不在、滋润人间。
李煜的爱情亦是与月亮相伴相随,因而出现了表达真挚爱情的词作,如《一斛珠晓妆初了》、《菩萨蛮花明月暗》、《后庭化破子玉树后庭前》等。
李煜与大周后娥皇的婚姻是瑕瑜互见的伉俪情爱的完美结合,在和谐、欢娱的气氛中,他们恩爱、美满地生活了十年,这其中不乏有表现纯真爱情的词作,如《一斛珠晓妆初了》。
待娥皇病重期间,为了唤起她对往事的回忆和人生的留恋,鼓励她与病魔抗争的勇气和力量,激励她对未来生活的向往和信心,李煜将一首《后庭花破子》书赠娥皇:“玉树后庭前,瑶草妆镜边。
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圆。
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长少年。
”李煜借庭前玉树和镜边瑶草,来比喻他们的美满婚姻和幸福生活,衷心祝愿娥皇和他延年益寿,白头偕老,岁岁年年,花好月圆。
但天不从人愿,娥皇终香消玉殒,李煜百般痛苦、万般不舍。
李煜议论文李煜议论文篇一:李煜作文素材李煜李煜,五代时南唐国君,世称李后主。
他在诗词方面造诣极高,有‘千古词帝’之称。
纳兰性德在《渌水亭杂说》中说道:“花间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量。
李后主兼有其美,更饶烟水迷离之致。
”李煜的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糜,语言明快,用情真挚,亡国后的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成为宋初婉约派的开山,被后世尊称为“词圣”醉生梦死,懦弱亡国南唐后期,国事颓废,宋金对南唐虎视眈眈,李煜的叔父和兄长争夺帝位,局势一片混乱。
然而,对权势无意的李煜踏歌而行,高唱:“花满渚,酒满瓯,万顷波中得自由。
”谁料,叔死兄亡的现实将最无心争夺帝位的他推上了权利的顶峰。
李煜正式继位时,年仅25岁。
他不谙政治,贪图安逸,沉迷佛教。
他生性懦弱,没有一统天下的豪情壮志。
他庸驽无能,卑屈事宋,岁时贡献,府藏为之空竭。
他念佛填词,醉生梦死,诗书画造诣日臻佳境,而南唐皇朝气息奄奄,日薄西山。
公元975年,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
李煜草率迎战,溃不成军。
自杀未遂后,有良知有爱憎的他以“不屠城,保民众”为条件,出城降宋,被俘至汴京。
为羞辱李煜,宋太祖赵匡胤封他为“违命侯”。
一夜之间,李煜便从显赫一时的君主沦为任人凌辱的阶下囚。
绝代才子,千古词帝清代评论家赵翼有言:“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
”国破家亡,李煜陷入了对故国的无限思念和对往日的不绝悔恨之中。
当比他早四年亡国,此时也在汴京的南汉国主刘鋹奴颜婢膝事宋时,他却在宋君臣面前始终保持沉默,“无言独上西楼”,任由“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在心头纷扰缠绕。
于是在寂寞梧桐的深深庭院,有他“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的苦苦追忆,在春意阑珊的冷冷秋夜,有他“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的切切悔悟,在“林花谢了春红”的满地狼藉中,有他“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无奈感慨。
春已逝,梦已空。
故国不再,情何以堪。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odern chinese2008.04南唐后主李煜,是唐五代最后一位杰出的词人,也是中国词史上最优秀的一位帝王词人。
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王国维《人间词话》)的没落皇帝,初为帝王之尊,后为阶下囚,人生际遇的巨大反差,使得他对人生的感悟比常人更加深刻。
而意象之于诗词意境理解的重要性,并且对诗作的蕴涵理解的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李煜一生留下来的38首词作中,有19首写到花,如此一个性情中人的短暂一生,经历了王子、太子、君王、臣虏的大起大落,经历了极尽风花雪月的皇亲贵族的显贵生活,又经历了亡国之痛的阶下之囚的浮浮沉沉。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心境,后主将不同的意义蕴含于他的词作意象之中,由此,其词作中的“花”意象,就有了丰富的意蕴。
通检李煜词作,“花”意象按照其中所蕴含思想感情的不同,可分为三类:一、寄寓率真欢愉情感意蕴的“花”意象此类意象基本存在于李煜前期作品中。
李煜降宋前,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沉迷于灯红酒绿之中自我麻醉,寄情于深宫的清歌艳舞,尽情享乐。
其与大周后、小周后的感情生活,也为他的诗词创作增添了养料。
此时,词作中的花意象,通常是清新活泼,欢愉真率的。
如《菩萨蛮》:花明月黯笼轻雾,今霄好向郎边去!衩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向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君恣意怜。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繁花盛开、月光淡淡的夜晚,一个少女与情人幽会的情形。
幽期密约,选在了一个花朦胧、月朦胧、雾朦胧,美好而又神秘的晚上。
后主选在月光朦胧,鲜花盛开的夜晚约见情人,可见后主至情至性,浪漫潇洒,伴着明月,闻着花香,怀抱恋人,好不惬意!李煜的这首词,感情极真,也极为动人,用浅显的语言呈现出深远的意境,虽无意于感人,而能动人情思,达到了王国维所说“专作情语而绝妙”的境地。
此时的李煜,沉浸在儿女私情,情深意重的率真欢愉之情当中。
又如一首《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学院成教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专业汉语言文学年级 **** 指导教师 **** 学员姓名 **** 学号 ****二0一0年十月十五日目录摘要关键词(中文) (1)摘要关键词(英文) (2)引言 (3)一、李煜——悲剧皇帝 (3)二、从人生的变迁看李煜词风的转变 (5)三、李煜词的艺术特点 (10)结束语 (13)参考文献 (13)****学院论文写作提纲浅谈南唐后主李煜其人其词内容摘要:王国维《人间词话》里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李煜的词,优美婉转,含蓄中凭添了几许忧愁、无奈,记录着他的欢乐,倾诉着他的悲哀,是最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他的词不加雕琢,写得非常真实、具体、率真,他的生活境遇、精神状况与文学素养诸因素熔炼出其词遗世独立的艺术风格,是中国文化宝库里珍贵的遗产之一。
关键词:李煜;真实率真;愁绪;离别Discusses the Southern Tang emperor Li Yu and His word Abstract:Wang Guowei, "Human World" says, "words to the beginning of Li Yu and great vision, emotion, then deep, then change the words of the workers Ling words for the literati." Li Yu's words, beautiful mellowed, implicit in the tales a dash of sadness, helplessness, a record of his joy, the sorrow of his talk is the most natural expression of real feelings. His words do not add polish, written in a very real, specific, straightforward, and his living conditions, mental health literacy factors and literature melting the word aloof from the world of its art style, is the treasure house of Chinese culture in one of the precious heritage.Key words:Li Yu; the real Frank;melancholy; separation引言李煜是公认的五代词人的颠峰,他与北宋词人柳永苏轼,南宋词人李清照辛弃疾,形成了词的历史上的三座高峰。
李煜词的内容及词境论文论李煜词的内容和词境作者:测控3班齐鹏飞尹好学摘要:南唐后主李煜是五代词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也是我国词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
他把词作为抒写自己心魂的重要手段,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获得了一种与众不同的艺术美感。
本文从李煜词的意象、情感和哲思意蕴的角度,分析李煜词的艺术美、并从中探寻李煜的词心。
首先他善于用优美的意象(如:月、水、歌女)和朦胧的艺术效果(如写梦境)创造出优美的意境,使人在读他的词时,情不自禁地走进他的词境中,或徘徊在柔美的月光下;或荡漾在如岁月般轻轻流逝的江水中;或梦游在歌女们漂亮的舞姿中。
其次李煜词注重真感情的自然流露,使他的词作既纯洁又感人,特别是他亡国后的词作,字字滴血,句句含泪。
他用细腻的笔法将他内心深处那种纯真的、悲伤的、感人的情感描述了出来,倾诉了他的亡国之音、亡国之痛、亡国之思。
同时李煜因为特殊的人生体验和善于思悟的个性,使他的词作,具有了一种含蓄、深沉的哲思意蕴,留给人们不少思考的空间。
关键词:李煜,真感情内心意象美,朦胧美,情感美一.李煜词的内容1.国君使命与诗人天性的尖锐矛盾南唐作为江南弱国.李煜作为南唐国主.若按“有道君王”的使命行事.本应摒弃儒弱多愁的性格.攻于政事和军事。
方能兴国。
然而李煜天生性格多愁善感,儿女情长.加之自幼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使得他酷爱诗词。
父亲李瑗“多才艺。
好读书。
善骑射”。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雄歌舞。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在25岁继位之前不问军国大事,。
惟覃思经籍”@,工书、善画、知音律、精鉴赏。
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艺术才华与诗人气质相结合,他不断思索着人生的困惑和解脱的途径.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2.亡国前后人生境遇的巨大变化亡国前,李煜过的是穷奢极欲的小皇帝生活。
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亡国后做了俘虏,囚禁期间受人施舍、生计维艰,而作为亡国贱虏的屈辱、哀痛、悲恨的痛苦他难以承受,“此中El夕,只以眼泪洗面。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从曹植与李煜看天才的质变)1. 引言天才在人们的印象中,总是被赋予一些很难以言说的伟大气质,但是,天才并非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和磨砺才得以实现。
本文以两位唐代诗人曹植和李煜为例,探讨天才的质变过程。
2. 曹植身世与诗歌创作曹植是曹操之子,出生于中国三国时期。
在不稳定的年代中,曹植的童年经历相当复杂,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曹植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追求诗歌创作,最终在唐代成为了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学巨匠。
曹植的诗歌作品含义深刻,富于表现力,并曾被誉为“魏晋之际文学的巅峰”。
为什么曹植的诗歌能够如此出色呢?造就曹植优秀诗歌创作的原因在于曹植的聪明才智,同时也是他对于诗歌创作的执着追求。
曹植的聪明才智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其执着追求却很容易被忽略。
曹植的父亲曹操虽然是一代名将,但却并不看好曹植的才华,甚至还反对他从事文学创作。
然而,曹植非常明确自己的人生追求,即使对于自己父亲的反对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决心。
正是这样的坚定和执着,造就了曹植的诗歌创作天赋。
3. 李煜的磨砺与诗歌创作李煜是中国南唐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出生在一个皇族家庭中,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尽管这样,李煜在自己的创作道路上仍然经历了许多磨砺。
南唐朝是一个非常繁荣的时期,但是在深夜里,李煜却常常独自思考自己的作品。
在这些夜晚中,李煜找到了自己诗歌创作的方向,同时也看到了许多创作的难题。
李煜的创作之路非常辛苦。
他不仅要应对家族权力斗争,还要面对外部势力的挤压,甚至还被困在了建康府的金陵城内。
然而,李煜心中的诗歌之路却依然稳健地前行。
在这些压力下,李煜不断地推陈出新,最终完成了《南唐二主词》等著名作品。
4. 天才的质变无论是曹植还是李煜,都是凭借着自己才华的基础,通过了解自己、追求梦想和不断尝试,才获得了更高的艺术成就。
在天才诞生之时,他们所受的栽培、所经历的磨砺,都在直接或间接地帮助着他们的成长。
在创作的实践过程中,他们积累了更多的经验,并逐渐改进和优化自己的创作技巧。
李煜词艺术特色论文摘要:李煜堪称中国古代文坛的绝代才子。
他的词虽然容易把部分读者带入低沉的伤感情调之中,但他的作品在生活深度上、艺术表现力上、美学表现形式上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对后代词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我们研究李煜,学习他的作品时要特别注意他的伟大文学成就。
李煜(937-978)字重光,南唐最后一个皇帝,世称李后主。
他即位之时,南唐靡弱,李煜一方面对自己朝廷的存亡忧虑不安,另一方又不思进取终日沉湎酒色,就这样做了十余年的皇帝。
最后宋朝终于灭亡了南唐,李煜从此便被囚禁起来,受到百般侮辱,过着“日夕以泪洗面”的日子。
这种生活的巨变使李煜在词创作方面的才气充分表露出来,成为一代词宗。
难怪有人评吊说“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命运的陡变使李煜在词创作方面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
下面就五个方面简单分析。
一、感情深厚、强烈、感人李煜被囚后屈辱的生活使他体味到常人所体味不到的那种生活滋味(从皇帝到囚徒),这就使他把悲伤表现得分外真切,格外沉重,进而在感情上震撼读者扣人心弦。
我们来看其千古绝唱《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综观全词,完全是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词中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
其感情是那样的纯真而深挚,又是那样的强烈而浓厚,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
一个处于刀俎之上的亡国之君竟敢如此大胆地直抒亡国之恨,真可谓史所罕见。
二、不假雕饰、纯用白描李煜的词特别是后期的词(做囚徒以后)洗尽了铅华,摆脱了尘俗的浓装艳抹,使人觉不到其雕饰的痕迹。
使我们读者感受到的都是作者从自己内心中自然流露出来的而不是“做”出来的,内心痛楚感情流露全是脱口而出,句句如口语,如诉如泣。
试看《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论李煜词论文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学习中心编号:174学习中心名称: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论李煜词》学生姓名潘愈丹学号类型网络教育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 2017年4月23日目录摘要 (3)一、李煜词创作的背景 (4)(一)李煜简介 (4)(二)李煜生活经历 (5)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一)李煜词前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6)(二)李煜词后期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7)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8)参考文献: (9)论李煜词摘要李煜生在在动荡的年代,唐诗已经走完了灿烂光辉的历程,晚唐的最后一抹晚霞也消失了它的光辉。
五代词人的星辉日渐闪亮。
其中最为耀眼的便是南唐后主李煜。
李煜的词,就数量上来说,可信为他本人所作的,不过三十余首,比起温、韦及冯延巳来,可说较少。
但他的词,却能以己少许,胜人多许。
人们对于李煜词的艺术成就,往往给予较高的评价,如清谭献在《复堂词话》中所说:“后主之词,足当太白诗篇,高奇无匹。
”李煜作为一个荒淫无能的亡国之君,他的词却能为人们长期传诵,引起许多人的强烈共鸣,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本文拟从李煜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对其思想内容及艺术成就等方面作一个较为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李煜,诗歌,艺术特色一.李煜词的创作背景(一)李煜简介评论文学作品必须“知人论世”,因为文学作品是作者的生活经历、思想情趣以及他所处的时代气息的反映。
尤其是诗词。
因此,要正确评价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就必须与他的人生遭遇结合起来。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又号莲峰居士。
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
文献太子卒,他以尚书令知政事,居东宫。
元宗十九年,立为太子。
元宗南巡,太子留金陵监国,九六一年继位,时年二十五岁。
在位十五年。
九七五年,宋将曹彬攻破金陵,李煜出降,第二年到汴京,封违命侯,后改封陇西郡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七夕被宋太宗用牵机药毒死,终年四十二岁。
李煜是个多愁善感的天才词人。
他自小便生活在一个艺术气氛浓厚的环境之中。
父亲李璟,“多才艺,好读书,善骑射,”他的书法学羊欣,善八分书。
“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
”两个弟弟(韩王从善与吉王从谦)富于文艺修养。
两位夫人(大小周后)精于音律歌舞。
大周后“通书史,善歌舞,尤工琵琶。
”曾补全霓裳羽衣残谱。
在这样的艺术氛围里,李煜更是博通众艺,造诣甚高。
工书:有《书述》一篇,自谓得卫夫人及钟王镫法,有聚针钉、金错刀、撮襟诸体。
黄庭坚《跋李后主书》谓其“笔意深婉”,《宣和画谱》说他的金错刀书“虽若甚瘦,而风神有余。
”善画:《梦溪补笔谈》卷二:“后主善画,尤工翎毛。
”(“墨竹清爽不凡。
”(都穆《寓意篇·题后主墨竹》)“所画林木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知音律:徐铉为李煜作墓志铭,说他洞晓音律,精别雅郑,“曾为文论乐,以续《乐论》”(徐铉《骑省集》)宋邵思《雁门野说》:“南唐后主精于音律,凡度曲莫非奇绝。
开宝中,国将除,自撰《念家山》一曲,既而广为《念家山破》,其谶可知也。
宫中民间日夜奏之,未及两月,传满江南。
”精鉴赏:雅尚图书,藏书十万余卷。
“多校雠精审,编秩完具,与渚国本不类。
”(马令《南唐书·朱弼传》)内府书画至多,“诸书画中时有李后主题跋。
”(《梦溪补笔谈》卷二)李煜“为文有汉魏风”,着雅颂文赋凡三十卷,又着《杂说》百篇,“时人以为可继《典论》。
”(马令《南唐书·后主传》)李煜的艺术才华与他的诗人气质相结合,更使他的词具有超出一般歌词之上的诗的特质,在李煜的艺术生涯中,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便是他的词。
(二)李煜生活经历李煜的生活历程可以亡国前后分为两个阶段。
亡国前,他过的是醉生梦死的小皇帝生活。
虽说在他父亲时代,就臣服于后周。
到了他自己,又成了宋主的附庸,国势日弱,在军事政治上毫无自主之力。
为苟全性命,免当亡国之君,对宋王朝百般委曲求全。
《宋史·南唐李氏》说:“煜每闻朝廷出师克捷及嘉庆之事,必遣使犒师修贡。
其大庆即更以买宴为名,别奉珍玩为献,吉凶大礼,皆别修贡助。
”由于他的妥协外交,才使小朝廷维持到开宝八年。
在这一时期中,他仍不失为一国之主。
过着奢侈淫佚的享乐生活。
《五国故事》云:“尝于宫中以销金红罗幕其壁,以白银钉、玳瑁押之,又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种梅花于其外。
”又《默记》云:“(李后主)宫中本阁至夜则悬大宝珠,光照一室如日中也。
”又陶谷《清异录》云:“李煜伪长秋周氏居柔仪殿。
有主香宫女,其焚香之器曰把子莲、三云凤、折腰狮子,金玉为之,凡数十种。
”洪刍《香谱》:“后主自制帐中香,以丁香沉香及檀麝香各一两,甲香一两,皆细研成屑,取鹅梨汁蒸干焚之,芳郁满室。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生活的富丽豪奢,这样的生活环境,对于他前期的作品有很大的影响。
另外,李煜还“酷好浮屠,崇塔庙,度僧尼不可胜算。
罢朝,辄造佛屋,易服膜拜,颇废政事。
(陆游《南唐书》)”直至曹彬率宋兵临于金陵城下,李煜还在净居寺听和尚念经。
李煜不是一个政治家。
《玉琴斋词序》云:“李重光风流才子,误作人主,至有入宋牵机之恨。
”正因为李煜耽于诗书音画,又纵情声色,疏于治国,尽管他想方设法与宋朝结欢修贡,在国内也曾减赋息役,以裕民力。
但终究未能逃脱阶下囚的命运。
于九七五年被宋所灭,李煜肉袒出降。
在九七六年又不得不白衣纱帽待罪于明德楼下,被封为违命侯。
李煜在汴京过了两年多的俘虏生活,被俘后,精神方面所受的痛苦与侮辱,自不待言。
宋史说:“太平兴国年,煜自言其贫”,他又与金陵故宫人书云:“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
(《避暑漫抄》)。
在这些话里,可以想像他处境的凄苦。
但是他的心并没有死,发之于词,表现出家国之痛和伤今忆昔之情,这在宋朝统治者的眼里,觉得是一种叛逆。
因此就遭了宋太宗的毒手。
他后期的生活环境,较之前期的宫廷生活是完全不同的。
从一个享乐的空气里堕入于一个求生不得的境界。
他这时才对政治、对人生有深一层的体会与领悟,而感到往日生活的舒适,精神的自由,故国江山的可爱,和过去种种错误的追悔了。
一切成了空,一切趋于毁灭,在这种沉痛而又是绝望的情感中,产生出来的作品,自然形成感伤低沉的情调。
二.李煜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一)李煜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李煜个人生活的巨大变化,决定了他的创作内容、创作基调的不同。
他前期词二十余首,内容大致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描写富丽的宫廷生活和浪漫的男女情事。
调子是欢悦轻快的,风格则是南朝宫体和花间词风的延续。
反映前者的典型词作有《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
佳人舞点金钗溜。
酒恶时拈花蕊嗅。
别殿遥闻箫鼓奏。
此首写江南盛时宫中歌舞情况。
上片先点外景,再写宴前准备。
下片极写宴乐:金钗舞溜,其舞之盛可知,花蕊频嗅,其醉之甚可知。
末句映带别殿箫鼓,表现处处都是繁华景象。
《玉楼春》: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
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此词将人生失意的无限怅恨寄寓在对暮春残景的描绘之中,是即景抒情的典范之作。
首句写出了作者伤春惜花之情,第二句点出林花匆匆凋谢的原因。
让人自然联想到对人生的理性思索。
人们生命之春的早逝岂不也是因为过多的栉风沐雨外景与内心浑然合二为一,花与人恍然相对,不胜缱绻。
下片把景物人格化,写出彼此眷恋难舍的情态。
结句又仿佛把自己个人的失意情怀与整个人类所共有的生命的缺憾相融合,使词极为让人感动。
又如:〈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
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感怀故国。
以追忆往事入笔,写眼前之景与回忆之景。
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物,作者却企盼它早日“了”,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消息,却引起了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引发了词人物是人非的惆怅,与他由一国之主沦为阶下囚的沉痛。
是十分真切而深刻的。
这些词写的都是他亡国后的内心剧痛。
在这些作品中,流露着沉痛与哀伤的情绪,但又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在这几首词里,“无限江山”也好,“往事”、“故国”也好,所指都不外乎他过去南唐小朝廷及旧日国主的生活,他留恋的是昔日帝王的享乐,苦痛的是而今囚徒的不幸。
所以说,李煜后期词作所反映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范围,基本上没有离开他那狭窄的帝王生活圈子,看不出有什么值得肯定的东西。
但是,由于生活的巨变和囚徒的生活感受,使他在这些词中熔铸了具有广泛意义的生活内容。
而且,在李煜的后期词作中,往往没有明确写出愁思的具体真实的内涵,而是仅仅是写它的外部形态,并写景色相融,使词中的愁绪概括了具有普遍意义的个人的悲伤和痛楚,从而使这些词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能使那些失去了自己美好生活或者被压抑的人受到感动,让他们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借用它来抒发自己类似的感情,从而产生强烈的共鸣,甚而至于对他的遭遇产生同情,这实在是艺术作品的客观效果超过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正所谓“形象往往大于思想”。
这正是李煜能在广泛的范围内得以千古传诵的主要原因。
(二)李煜后期词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就艺术特色来看,李煜后期的词在表达自己的深情巨痛时,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手法。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饷贪欢”、“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是他成为囚徒之后,触景生情,尽情倾泻自己昔日生活的逝去和国破家亡之感的表现,情真而思深。
他的抒情,是善于概括,富于暗示,感染力强,造境生动,对于周围事物具有特殊的敏感,因而构成一种特有的风格。
一方面由于他的文艺修养的深厚,同时由于他亡国以后对苦痛生活的深刻体验,形成了他这种卓越的抒情艺术。
其次,他善于抓住事物的特征,利用极其贴切的比喻,使非常抽象的“离愁”之类的感情形象化、具体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句,用“一江春水”来比喻愁之多,用春水来比喻愁之无限,形象而又生动。
又如:“流水落花春去也”等都是。
再次,语言准确精炼,形象鲜明,优美自然,接近口语,有惊人的表现力,进一步摆脱了花间词人那种镂金刻翠的作风。
最突出的是没有书袋气,到了后期,也没有了脂粉气。
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就如上文提及的“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都构成了画笔不能到的意境,写出了他对苦痛生活的深刻感受,也创造出了那些人人懂得的通俗语言而同时又是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
他后期的词已完全不同于温庭筠等人的雕章琢句,堆砌词藻,而有如出水芙蓉,使人格外感到清新明净。
三.李煜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李煜的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完全可以用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说的话来概括:“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