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quefortine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 格式:pdf
- 大小:682.36 KB
- 文档页数:9
异甾体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摘要:异甾体类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之一。
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百合科贝母属和藜芦属植物中异甾体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异甾体类生物碱化学结构特点及其药理作用,为异甾体类生物碱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西藜芦碱类;介藜芦碱类;药理作用异甾体类生物碱是甾体类生物碱按甾核的骨架分类的一种,有光学活性和显著的生理效应,如抗肿瘤、免疫调节、抗病毒、止咳等。
其母核是由1,2苯芴和一个含氮杂环骈合而成的,主要分布在百合科贝母属和藜芦属植物中。
异甾体类生物碱由于具有一定的生理活性,在国内外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就近年来人们对异甾体类生物碱的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1 异甾体类生物碱的结构分类异甾体类生物碱按化学结构特点可以分为西藜芦碱类(Cevine group)和介藜芦碱类(Jervine group)。
西藜芦碱类是由异甾核与喹喏里西啶骈合而成的六元环骨架,已发现的此类生物碱的A/B、B/C环均为反式,C/D环均为顺式,但D/E和E/F环的键合方式多有不同。
已分离出许多D/E和E/F键合方式不同的立体异构体,此类生物碱常以游离氨基醇的形式存在,环上羟基多为2~3个,其母核结构见 图1。
介藜芦碱类骨架与西藜芦碱类骨架的差别在于C18与氮原子之间无价键相连。
此类化合物大多数具有△5(6)、△12(13)结构,可分为有C17、C23氧桥者和无C17、C23氧桥者两型,前者在酸作用下可断裂形成异构化物。
其母核结构见图2。
1.1 西藜芦碱类西藜芦碱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百合科贝母属植物和藜芦属植物中。
近年来,有人对其做了大量的研究,分离及鉴定了多种西藜芦碱类生物碱。
目前已经在贝母属植物中发现,贝母生物碱绝大部分属于异甾体类生物碱,约占86%[1]。
张建兴[2]等从浙贝母(FritiUaria thunbergiiMiq)中分离出7种西藜芦碱类生物碱。
徐东铭[3]等从平贝母(suriensis Maxim)中分离出3种西藜芦类生物碱。
【最新】生物碱的研究进展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中。
近年来,关于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如下:
1. 生物碱的化学合成:传统的生物碱提取方法受到限制,研究人员开始尝试化学合成生物碱。
近年来,许多独特和高效的化学合成方法被开发出来,并且这些方法已成功地制备出多个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
2. 生物碱对疾病的治疗作用研究:生物碱在心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炎症等疾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高通量筛选和分子模拟等先进技术已经用于发现新的生物碱,并且许多生物碱的药理和毒理作用已经得到了深入研究。
3. 生物碱的结构作用研究:生物碱的结构对其生物活性至关重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不同结构的生物碱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和药理特性。
因此,通过生物碱结构的修改和优化,可以设计出更有效的药物。
4. 生物碱的生产:生物碱由于其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已成为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药物资源。
为了提高生物碱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更多的研究集中于开发新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策略。
综上所述,生物碱的研究进展涵盖了化学、药理、生产等多个领域。
未来,人们将继续深入研究生物碱的特性和应用,以期开发出更多有效的药物。
化学鸟住够3終2021,-------------------------------------------------------综施专论―Chemistry&Bioengineeringdoi:10.3969/j.issn.1672-5425.2021.03.001李林拮,姚彤,毛联岗,等.海洋天然产物喳啡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J].化学与生物工程,2021,38(3):1-5,19.LI L Z,YAO T?MAO L G,et al.Research progress in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 quinoline alkaloids[J].Chemistry &-Bioengineering,2021,38(3):1-5,19.海洋天然产物瞳咻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研究进展李林詰1,姚彤3,毛联岗',顾娜笃季春伟笃张珍明2,",李树安2"(1.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2.江苏海洋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江苏连云港222005;3.连云港杰瑞药业有限公司,江苏连云港222006;4.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江苏连云港222005)摘要:海洋天然产物摩咻类生物碱是从海洋生物中提取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新颖的化学结构和广谱的生物活性,是多种新药开发研制的先导化合物。
对海洋天然产物喳咻类生物碱的来源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海洋天然产物;喳咻类生物碱;生物活性中图分类号:062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425(2021)03-0001-05Research Progress in Biological Activity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 Quinoline Alkaloids LI Linzhe1,YAO Tong3,MAO Liangang3,GU Na2,JI Chunwei2,ZHANG Zhenming24,LI Shuan24*(1.School of Marine Science and Fisheries^Jiangsu Ocean University^Lianyungang222005,CAzna;2.School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9Jiangsu Ocean University,Lianyungang222005,C加na;3.J A RI Pharmaceutical Co.,Lul・,Lianyungang2220069China;4.Jiangsu Institute of MarineResources Development9Lianyungang222005^China)Abstract:Marine natural product quinoline alkaloids are secondary metabolites extracted from marine organisms9which are the leading compoun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new drugs with novel chemical structures and broad-spectrum biological activities.In this paper,we review the sources and biological activities of marine natural product quinoline alkaloids?and put forward a prospect of their development.Keywords:marine natural product;quinoline alkaloids;biological activity嗟咻类化合物具有优良的药理活性,在医药化学、农药等领域应用广泛。
异喹啉生物碱生物合成异喹啉生物碱(Isoquinoline alkaloid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和动物中的天然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是由多个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复杂代谢途径。
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过程通常起始于芳香族氨基酸苯丙氨酸或酪氨酸。
首先,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经过酚酸途径被氧化酶催化生成对羟基苯丙氨酸或对羟基酪氨酸。
接下来,通过脱羧酶的作用,对羟基苯丙氨酸或对羟基酪氨酸失去一个CO2分子,生成对羟基苯乙胺或对羟基酪胺。
在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一个叫做异喹啉合成酶(Isoquinoline synthase)的酶。
异喹啉合成酶催化对羟基苯乙胺或对羟基酪胺的环化反应,形成异喹啉环结构。
这个反应是通过酮醇互变机制完成的,首先生成一个酮型中间体,然后通过内环酯化反应将酮型中间体转化为环结构。
在异喹啉生物碱的生物合成过程中,还存在其他一些重要的酶催化反应,如甲基化、羟基化、氧化、还原等。
这些反应通过调控酶的活性和底物的选择,进一步改变异喹啉生物碱的结构和功能。
异喹啉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其中一些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
例如,白屈菜碱是一种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阿托品是一种常用的抗胆碱药物;吗啉胺是一种常用的抗组胺药物。
除了药理作用外,异喹啉生物碱还具有其他一些生物活性。
例如,一些异喹啉生物碱具有昆虫抗性活性,可以作为植物的天然杀虫剂。
此外,一些异喹啉生物碱还具有毒性作用,可以用于控制害虫和杂草的生长。
异喹啉生物碱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的天然产物。
其生物合成是由多个酶催化的化学反应组成的复杂代谢途径。
异喹啉生物碱的结构和功能可以通过调控酶的活性和底物的选择来改变。
异喹啉生物碱在药物研发和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同时,异喹啉生物碱还具有其他一些生物活性,如昆虫抗性活性和毒性作用,可以用于农业和环境保护领域。
海洋生物的生物碱探索海洋天然药物海洋是地球上最神秘、最广阔的生态系统之一,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
其中,海洋生物碱作为一类重要的海洋天然药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对人类健康产生着巨大的潜在价值。
本文将介绍海洋生物碱的研究进展以及其在海洋天然药物领域中的应用前景。
一、海洋生物碱的定义和特点海洋生物碱是一类来源于海洋生物体内的碱性化合物,具有多样的结构和生物活性。
这些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海洋生物体内,如海藻、海绵、海洋动物等。
与陆地生物碱相比,海洋生物碱具有独特的结构和特性。
研究表明,海洋生物碱具有抗菌、抗肿瘤、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对治疗多种疾病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
二、海洋生物碱的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学家们对海洋生物碱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通过采集海洋生物样品并进行生物筛选、化学分离和活性评价等方法,已经发现了大量具有潜在药用价值的海洋生物碱。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人们对海洋生物资源的认识,也为海洋天然药物的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三、海洋生物碱在海洋天然药物领域中的应用前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多样的生物活性,海洋生物碱在海洋天然药物领域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目前,已经有多种海洋生物碱被应用于临床医学,用于治疗癌症、炎症等多种疾病。
此外,海洋生物碱还被广泛用于医药中间体合成和新药开发等领域。
未来,随着对海洋生物资源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海洋生物碱将发挥更大的潜力,并为人类健康带来更多的福祉。
结论海洋生物碱是海洋生物体内的一类重要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药理作用。
其在海洋天然药物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通过对海洋生物碱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将有助于挖掘海洋生物资源中的更多宝藏,并为人类的健康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总结本文介绍了海洋生物碱的定义和特点,概述了其在海洋天然药物领域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通过对海洋生物碱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我们可以期待未来海洋天然药物领域的更多突破和创新。
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理活性及研究进展
邵顺波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07(011)003
【摘要】异喹啉类生物碱是生物碱类成分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生物碱数量多(目前发现有1000多种),结构类型复杂,药用价值大,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
本文对近年来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理活性及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为更好地利用和研究生物碱类成分防病治病、保障人民身体健康提供参考。
【总页数】2页(P254-255)
【作者】邵顺波
【作者单位】安徽省安庆卫生学校中药教研组,安徽,安庆,24600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紫堇属植物中异喹啉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J], 刘璐;吴立军;杨春娟
2.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李丹;蒋建勤
3.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的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J], 孟雪莲;李超;王姝;陈长兰
4.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在植物界的分布及生理活性研究概况 [J], 高光耀;肖培根
5.异喹啉类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和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J], 程轩轩;王冬梅;杨得坡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秋水仙碱分析方法的研究概述秋水仙碱是一种生物碱,广泛应用于医学和生物学领域。
其在痛风、癌症和癫痫等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准确、快速地分析秋水仙碱的含量和成分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秋水仙碱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前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秋水仙碱分析方法的研究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经典的化学分析方法上,如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和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等。
这些方法虽然可以满足大部分秋水仙碱分析的要求,但分析过程繁琐、耗时,且需要大量的样品前处理。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的秋水仙碱分析方法也不断涌现。
近年来,随着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秋水仙碱的分析研究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例如,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分辨率和快速分析等优点,能够准确地测定秋水仙碱的含量和成分。
一些新型的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如光谱技术和成像技术,也在秋水仙碱的分析中得到了应用,这些方法具有对样品无损、无需复杂前处理等优点。
在秋水仙碱分析方法的研究中,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立更加快速、准确和灵敏的分析方法,以满足实际应用中快速、准确的测定需求;发展更加环保、低成本的分析方法,以适应绿色化学的发展趋势;加强秋水仙碱体内分析方法的研究,以推动其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应用。
总之秋水仙碱分析方法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显示出分析方法的不断改进和创新。
虽然现有的分析方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应用秋水仙碱,未来的研究应该致力于开发更加快速、准确和环保的分析方法。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是一种先进的分离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
本文旨在探讨运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百合中提取秋水仙碱的工艺,为工业化生产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百合、秋水仙碱标准品、甲醇、二氧化碳实验设备:超临界流体萃取装置、高效液相色谱仪、分析天平、粉碎机、烘箱将粉碎后的百合置于烘箱中,在60℃下干燥3小时。
博落回生物碱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研究概况
崔志英;叶雪芳
【期刊名称】《广东饲料》
【年(卷),期】2010(019)004
【摘要】@@ 长期以来,抗生素的应用为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使用抗生素类添加剂的各种弊端日益显露,制约着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于此,抗生素替代物的研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天然植物提取物具有天然性、多功能性、低毒副作用、低残留、无抗药性等独特作用,是抗生素、激素和化学合成物的理想替代品.
【总页数】4页(P26-29)
【作者】崔志英;叶雪芳
【作者单位】广州天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000;广州天科科技有限公司,广州,51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16.7
【相关文献】
1.葡萄糖氧化酶的作用机理及其在单胃动物养殖上的应用研究 [J], 吴涛
2.博落回中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生物合成与代谢工程研究概况 [J], 刘金凤;黄鹏;唐昭山;曾建国
3.乳酸菌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研究进展 [J], 毛爱国
4.蛭弧菌的特性及其在动物养殖上的应用概况 [J], 李楠;倪学勤;潘康成
5.博落回生物碱的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概况 [J], 王亮;邹惠亮;陈晓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微生物对茶叶中嘌呤生物碱代谢的研究进展马存强1,杨 超1,周斌星1,2,*,任小盈1,李 静1,李发志3(1.云南农业大学龙润普洱茶学院,云南 昆明650201;2.安徽农业大学茶与食品科技学院,安徽 合肥230036;3.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茶叶技术推广站,云南 保山678000)摘 要:嘌呤碱是茶叶中重要的内含物质,常应用于医疗保健和食品饮料等行业。
在黑茶渥堆和茶叶微生物发酵期间嘌呤碱出现种类和含量的变化。
为探究微生物与嘌呤碱代谢的关系,本文对近年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发现不同微生物单菌种发酵对嘌呤碱含量和种类影响不一,顶头孢霉(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能显著提高茶叶中咖啡碱含量;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 )、乳酸菌(Lactobacillus )、醋酸型乳酸菌(acetic acid Lactobacillus )等对嘌呤碱含量影响不大;酵母菌(yeast )、聚多曲霉(Aspergillus sydowii )对咖啡碱有降低作用;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对嘌呤碱代谢影响存在争议;咖啡碱与茶叶碱存在消长关系。
关键词:茶叶;微生物;嘌呤碱;咖啡碱;代谢Recent Progress in Microbial Metabolism of Purine Alkaloids in Fermented TeaMA Cun-qiang 1, YANG Chao 1, ZHOU Bin-xing 1,2,*, REN Xiao-ying 1, LI Jing 1, LI Fa-zhi 3(1. LongRun Pu-erh Tea College,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650201, China;2. College of Tea and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hu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6, China;3. Yunnan Province Baoshan City Longyang Tea Technical Extension Station, Baoshan 678000, China)Abstract: As important substances present in tea, purine alkaloids are often employed in medicine and health care as well as drinks. The kinds and contents of purine alkaloids are potentially changed during microbial fermentation of tea. After reviewing recent literature regarding the association of microorganisms with the metabolism of purine alkaloids in fermented tea, this article finds that different strains, when used individually to ferment tea, have different effects on the kinds and contents of purine alkaloids. 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 can substantially enhance caffeine contents in tea, Aspergillus fumigatu , Lactobacillus , and acetic acid Lactobacillus have little impact on the contents purine alkaloids, and yeast and Aspergillus sydowii NRRL 250 can reduce caffeine contents. However, the effect of Aspergillus niger on purine alkaloid metabolism remains controversial. In addition, a trade-off relationship between caffeine and theophylline exists during tea fermentation.Key words: tea; microorganism; purine alkaloids; caffeine; metabolism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4)21-0292-05doi:10.7506/spkx1002-6630-201421057收稿日期:2013-12-27基金项目:“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07BAD58B03);保山市科技项目-保山市特种茶叶开发与研究项目作者简介:马存强(1988—),男,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茶叶加工与综合利用。
生物碱提取和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之阿布丰王创作摘要: 生物碱是一类具有生理活性的物质,是许多药用植物的重要有效成分之一.如何从天然产物中提取与分离生物碱是生物碱制备的关键环节.它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提取与分离方法也不竭地改进和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分歧的提取和分离方法在生物碱制备中的应用和进展.随着众对生物碱药用价值的认识提高,生物碱的撮与分离方法将更加高效、迅速、完善.关键词:生物碱;提取;分离;研究;进展1.前言生物碱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一年夜类碱性含氮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理功能,是许多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 ,目前运用于临床的生物碱药品已达80 种之多 ,相当多的生物碱具有抗肿瘤活性、低毒性和本钱低之特性 ,因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1 ].与此同时 ,人们对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方法研究也在不竭地深入和加强.随着各类生物碱的市场需求量的增加 ,经济效益的提高 ,提取分离生物碱的方法也在不竭改进和提高.2.生物碱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绝年夜大都生物碱是利用溶剂提取法进行提取.生物碱及其盐类的溶解度与生物碱分子中氮原子的存在形式、极性基团的有无及数目、溶剂种类都有密切关系.极性强的生物碱亲水性较强, 易溶于极性溶剂;弱极性生物碱亲脂性较强,易溶于弱极性溶剂.游离的生物碱年夜多亲脂性较强, 而生物碱盐一般亲水性较强.按极性强弱可将生物碱提取溶剂分为极性溶剂、半极性溶剂和非极性溶剂[2].2. 1 按所用溶剂分歧可分为以下几种方法2. 1. 1 水提取法(以水作溶剂)直接以水作为溶剂 ,采纳最佳的提取工艺来提取生物碱.此法把持简便 ,本钱较低 ,但提取次数多 ,水用量年夜.如蒙药忠论— 5 汤提取[3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 1. 2 酸性水溶液提取法对那些碱性较弱不能直接溶解于水的生物碱提取 ,就可采纳偏酸性的水溶液 ,使生物碱与酸作用生成盐而获得提取.2. 1. 3 碱性水溶液提取法对那些化学结构非常共同、化学性质与一般生物碱分歧且在酸性或中性条件下不稳定的生物碱来说 ,可以采纳此法.而原有的乙醇作为溶剂渗漉提取法 ,不单存在本钱高 ,而且存在防火品级高、提取时间长、能耗年夜等诸多问题 ,远不如使用稀NaOH溶液好.2. 1. 4 有机溶剂提取法(1) 乙醇提取法在生物碱的提取中应用较为普遍 ,对游离生物碱及其盐类一般采纳乙醇提取法.(2) 其他有机溶剂法是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对分歧性质的生物碱选取最佳的有机溶剂进行提取.可采纳单一有机溶剂进行分步提取 ,用分歧溶剂提取分歧成分;也可采纳混合溶剂、反应溶剂进行提取.2. 2 按提取条件分歧可分为2. 2. 1 煎煮法中药最早、最经常使用的制剂方法之一,将中药粗粉加水加热煮沸, 将中药成分提取出来的方法.此法简便易行,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 且对加热不敏感的药材, 能够提取出相对较多的有效成分.但含挥发性及有效成分遇热易破坏的中药不宜用此法.2. 2. 2 浸渍法将处置过的药材用适当的溶剂在常温或温热的情况下浸渍获取有效成分.该法一般是在常温下进行, 对热敏性的物质的提取很有利, 把持简单, 但所需时间长, 溶剂用量年夜, 有效成分浸出率低.尤其是水作溶剂时易发霉蜕变.2. 2. 3 热回流提取法本法是加热回流来提取生物碱的一种方法.使用的回流溶剂一般有水、醇及混合溶剂.此法把持简便 ,但效率不够高 ,有时可能不能一次完全提取生物碱 ,要反复回流提取.此方面的文献报道也有一些[4 ].2. 2. 4 索氏提取法此法是利用索氏提取器 ,屡次提取生物碱 ,可以反复利用溶剂 ,提取效率高且把持方便.索氏提取生物碱的方法已广泛为人们所利用[5 ,6].2. 2. 5 超声波提取法本法一般作为生物碱的辅助提取法 ,纯真采纳超声波提取法未几见.像李慧等[7 ]使用超声波辅助浸提北草乌生物碱 ,可以年夜年夜提高生物碱的提取收率 ,缩短浸提时间 ,而且能很好地坚持生物碱的特性和品质.2. 2. 6 膜提取法膜提取分离是一门高新技术 ,它对中草药提取浓缩、生物碱的提取分离及其他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具有不存在相转换、把持条件温和、提取分离效率高、不用添加化学试剂、不损坏热敏感物质、可极年夜的减少提取工序的优点 ,具有传统法无可比力的优势[8 ].2. 2. 7 超临界提取法超临界流体提取法有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和超临界流体色谱法等方法超临界流体萃取(Super2critical Fluids Extraction , SFE)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项新的提取分离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s ,SCF)为萃取剂 ,从液体或固体中萃取出待测组分.利用超临界流体是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流体 ,同时具有气体和液体的双重特性.利用其在临界点附近体系温度和压力的微小变动 ,使物质溶解度发生几个数量级的突变特性来实现其对物质的提取分离.通过改变压力或温度来改变 SCF的性质 ,到达选择性地提取各种类型的化合物的目的[9 ].繁多的 SCF 种类中以二氧化碳最为经常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SCF - CO2)具有超临界温度低 ,可在常温下把持 ,对年夜部份物质呈化学惰性 ,有效地防止热敏性和化学不稳定性成分的高温破坏和氧化;无色、无味、无毒 ,不残留于萃取物上 ,无溶剂污染;价廉易得 ,且易制成高纯度气体 ,不容易燃烧 ,使用平安;从提取到分离一步完成 ,把持费用低;选择性好 ,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力 ,可有针对性地萃取有效成分等特点.因而 SFE(CO2)技术在中草药有效成分的超临界流体萃取中应用较多[10 – 13 ].3.生物碱分离方法的研究新进展经过溶剂提取后的生物碱溶液除生物碱及盐类之外还存在年夜量其他脂溶性或水溶性杂质, 需要进一步纯化处置, 将生物碱成分从中分离出来.通常使用的是有机溶剂萃取、色谱和树脂吸附, 随着新技术如分子印迹、高速逆流色谱的发展和应用,年夜年夜简化了过程、提高了纯化效率.众所周知生物碱的分离方法简直很多 ,既有经典的分离方法 ,如溶剂萃取法、蒸馏法、沉淀法、盐析法、结晶法、膜渗透升华法等 ,也有较为现代、先进的分离方法 ,如色谱分离法.3. 1 色谱法也称层析法, 是一种物理分离方法, 可以用于分离纯化和鉴定中药有效成分.色谱法包括纸色谱、薄层色谱和柱色谱, 其中经常使用吸附柱色谱纯化生物碱成分, 一般使用吸附剂为硅胶和氧化铝.3. 1. 1 硅胶柱色谱分离法主要是利用二氧化硅作为填料,是较为经常使用的柱色谱分离方法.硅胶是中性无色颗粒 ,其性能稳定.硅胶层析柱适用范围广 ,既能用于非极性生物碱也能用于极性生物碱 ,且本钱低 ,把持方便 ,是罕见的生物碱的分离方法.比如董新荣等利用 GF254硅胶自制的硅胶柱 ,对北美黄连中的主要生物碱进行分离 ,可以获得99. 5 %的北美黄连碱.3. 1. 2 氧化铝柱色谱分离法以氧化铝作为填料的层析分离法 ,适合于酸性年夜、活化温度较高的生物碱的分离.比如采纳氧化铝层析方法正向分离非酚性粉防己碱与粉防己若林碱[5 ],其 Rf 值适中 ,展开后放置 10 min以显色剂喷湿润效果为最好且稳定 ,可获得较好的效果.这种柱色谱分离法也是较为经常使用的生物碱分离的方法之一.这是由于许多生物碱极性较小 ,氧化铝对它们吸附较小 ,而杂质常被吸附. 3. 2 年夜孔树脂分离法年夜孔树脂是一类有机高聚物吸附剂,具有年夜孔网状结构和较年夜的比概况积 ,可通过物理吸附从水溶液(或其他溶液)中选择性的吸附有机物.近年来 ,年夜孔树脂在中药成分(如生物碱等)精制纯化等领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14 - 17 ].用年夜孔树脂分离提取生物碱 ,已有较多的研究[17 ].例如Miller[18 ]应用Amberlite XAD - 4 年夜孔树脂自吗啡溶液中提取吗啡; Payne 考察了Am2berlite XAD - 4 ,XAD - 7 年夜孔树脂对吲哚生物碱的吸附作用; Robert 则应用 Amberlite XAD - 4 ,XAD - 7 年夜孔树脂在罂粟细胞培养中吸附血根碱;Hiroyuki 利用 Amberlite XAD - 4 ,XAD - 7 年夜孔树脂在阿拉伯咖啡细胞培养中富集咖啡因;刘俊红等利用 D - 101 ,DA - 201 ,WID - II三种分歧的年夜孔树脂分离提取延胡索生物碱.这些研究标明 ,年夜孔吸附树脂对生物碱具有良好的吸附效能 ,与传统的分离方法相比 ,具有工艺简单 ,能耗较少 ,制品体积小 ,产物质量稳定且具有良好的生理活性等特点.3. 3 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离子交换树脂对吸附质的作用主要是通过静电引力和范德华力到达分离纯化化合物的目的.随着人们对生物碱的认识和了解 ,离子交换树脂已应用于生物碱的分离提取中.离子交换技术设备简单 ,把持方便 ,生产周期短、能源省、本钱低、产物纯度高、不吸潮、不加辅料就可以成型等特点.而传统的水煮法和水醇法提取分离获得的制剂总是又黑、又年夜、又粗 ,使用极不方便;有机溶剂萃取方法 ,溶剂用量年夜 ,环境污染严重.因而离子交换树脂法在生物碱的提取和分离的研究与生产中的应用日益广泛. 3. 4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hight speed countercur2rent chromatography ,简称 HSCCC)是一种新的分离技术 ,它对生物碱的分离和制备具有很年夜的优势 ,特别是对进样量较年夜的样品具有共同的优点 ,其应用前景越来越引人注目.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具有两年夜突出优点:(1)线圈中固定相不需要载体 ,因而清除气液色谱中由于使用载体而带来的吸附现象;(2)特别运用于制备性的分离 ,每次进样体积较年夜 ,进样量也较多.目前 ,运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法来分离提纯生物碱的实例也有很多 ,比如袁黎明等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苦参中的生物碱 ,分离效果良好;宇敏等人采纳高速逆流色谱对红河青叶胆中总生物碱进行分离 ,一次进样可达 20 mg ,并能获得 3 种生物碱.4.结语生物碱是中药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重要组分, 快速高效、节省能源、简便易行的提取与分离工艺对中药工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陪伴着科学技术的不竭进步和发展、各种生物碱共同效能的不竭发掘及其广泛应用,生物碱的提取分离技术也将会获得更加深层的研究和开发.不竭探索和完善的提取与分离技术,将会使生物碱制备向具有绿色、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社会服务,为人类造福.参考文献[1] Lizuka N,Miyamoto K,etal.Inhibitory effect ofcoptidis Rhi2z oma and berberine on the proliferation of human es ophageal cancercell lines.[J],Cancer Letter,2001,48 (1):19 –25[2] 刘成梅, 游海.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分离和应用[M]. 北京: 化学工业出书社, 2003, 14- 17.[3] 王秀兰,白明刚,等.蒙药忠伦- 5汤提取工艺研究[J] .中国民间医药杂志,2001 ,52 :298 - 301[4] 董新荣,曾建国.北美黄连主要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J] .精细化工中间体,2001 ,3 :33 - 35[5] 李建萍,邸丽芝,许和.粉防己中非酚性生物碱的提取与分离[J] .中草药,2002 ,5 :402[6] 甄攀,杨凤珍.吴茱萸总生物碱提取条件的考察[J] . 中国中药杂志,2000 ,8 :504 – 505[7] 李慧,王剑锋. 北草乌生物碱的超生辅助浸提及含量测定[J] .年夜连民族学院学报,2002 ,4 (1) :1 - 12[8] 隋军,于红,刘丽杰.新工艺技术在中药制剂中应用[J] . 中成药,2001 ,23 (4) :297 - 299[9] 夏开元,阎汝南. 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的原理和应用[J] .中国药学杂志,1992 ,27 (8) :489[10] 卞俊,蔡定国.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洋金花中东莨碱的研究[J ] . 中国药学杂志,1996 ,31 (10) :588[11] 姜维祖,叶开纲,廖周坤等.超临界 CO2 萃取光茄子中秋水仙碱的研究[J] .中草药,1997 ,28 (3) :147[12] 卞俊,蔡定国,等. CO2 超临界流体萃取马钱子中士的宁的研究[J ]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7 ,28 (1) :5[13] 赵锁奇,石铁磐,等.硅胶柱超临界流体制备色谱分离极性化合物[J ] .西北年夜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1 ,31 (3) :229 - 231[14] 侯世详,田恒康.年夜孔吸附树脂在中药复方分离纯化工艺中的应用[J ] .中国新药与临床药理,2000 ,11 (3) :131[15] 米靖宇,宋纯清. 年夜孔吸附树脂在中草药研究中的应用[J ] .中草药,2001 ,23 (1) :911[16] 王瑞芳,史作清,施荣富,等. 超高交联吸附树脂柱色谱法分离提纯喜树碱及喜果甙[J] . 离子交换与吸附,2002 ,18(5) :412 - 418[17] 谢朝晖,张梅,蒋立东. 年夜孔吸附树脂对白芥子生物碱提取分离的应用研究[J] .湖南中医杂志,2002 ,18 (3) :69 - 70 [18]Miller W.L.,Kullterg M.P.,Biochem.Med.[J],1973,7(1):145。
生物碱的合成研究进展段玉伟,201220629,有机化学,导师郭媛摘要:生物碱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天然动植物中的碱性含氮有机化合物。
大多数生物碱具有显著的生理活性,是许多药用动植物的有效成分。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生各类物碱化学合成进展。
关键词:生物碱,化学合成,研究进展生物碱(alkaloids)一般指存在于生物体内的碱性含氮化合物,多数具有复杂的含氮杂环,有光学特异性和显著的生理效应。
生物碱因其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血小板凝集、抗心律失常以及抗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的功能,在卫生、医药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1生物碱的化学分类生物碱是生物体次生代谢产物中较大的一类,目前已分离出的生物碱约有1万多种。
而且不断有新的生物碱被发现。
生物碱按其化学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吡啶衍生物类,包括简单吡啶类及双稠派啶类。
如烟碱、金雀花碱、半边莲碱、槟榔碱、苦参碱等。
(2)吡咯啶衍生物类,此类生物碱指五环(吡咯烷)或六环(派啶)中存在一个氮原子的生物碱。
如红古豆碱、野百合碱等。
(3) 茛菪烷衍生物类,莨菪烷是由四氢吡咯和六氢吡咯并合而成的杂环。
莨菪碱是由莨菪醇和莨菪酸缩合而生成的酯。
如莨菪碱、阿托品、古柯碱等。
(4)异喹啉衍生物类,它们的结构基于四氢异喹啉核,主要由苯丙氨酸或酪氨酸生物合成而来。
这些生物碱都是芳香碱基,具有不同数量的羟基、甲氧基以及亚甲基二氧取代基。
如小檗碱、罂栗碱、吗啡等。
(5)菲啶衍生物类,如白屈菜碱、石蒜碱等。
(6)吲哚衍生物类,此类生物碱是从色氨酸生物合成而来,包括简单吲哚类和二吲哚类衍生物。
如长春花碱、麦角新碱、麦角胺、利血平等。
(7)吡嗪衍生物类,如川芎碱等。
(8)喹唑酮衍生物类,如常山碱等。
(9)嘌呤衍生物类,由嘌呤衍生的生物碱,在植物界分布较散。
如咖啡碱、香菇嘌呤等。
(10)喹啉衍生物类,由(邻)氨基苯甲酸生物合成而来,具有一个双环结构,即一个苯环与一个吡啶环相连接。
秋水仙碱类生物碱的合成及其活性研究秋水仙碱是一种来自秋水仙科植物的生物碱,以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生物活性而被广泛研究和利用。
这种生物碱具有极强的毒性和生物活性,在医学和农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秋水仙碱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特性、合成方法以及其在医学和农业领域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一、秋水仙碱类生物碱的化学结构和特性秋水仙碱类生物碱是一类含氮、芳香、杂环结构的天然生物碱,常见的有秋水仙碱、多叶秋水仙碱、顶冰花碱等。
它们的共同结构特征是由苯环、吡咯烷环和环氧基组成的特殊三环结构。
同时,它们具有高度的不对称性和光学活性,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手性分子。
秋水仙碱类生物碱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癌、抗菌、抗病毒、镇痛、止咳等。
然而,由于其剧毒和副作用,目前仅大部分应用于医学研究和兽药领域。
二、秋水仙碱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秋水仙碱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主要有天然合成法和人工合成法两种。
天然合成法是指在自然界中,一些微生物(如真菌)和植物自身可产生这些生物碱,同时在生物质合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生物学作用。
而人工合成法则是通过化学手段进行的。
人工合成方法包括从合成前体中构建骨架或直接从有机分子中构建骨架两种。
前者通常采用酚的氧化或醛/酮的加成作为起始反应,形成吡咯烷环后再进行环氧化反应。
后者则是以吡咯烷衍生物和环氧化合物为原料,经过戈p相转化、过氧化物溴化或铝催化醇醚交换等反应,制得秋水仙碱类生物碱。
三、秋水仙碱类生物碱的应用秋水仙碱类生物碱具有多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因此在医学和农业领域均有广泛应用。
在医学领域,秋水仙碱类生物碱主要用于治疗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它们的毒性和细胞毒性作用可导致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分裂。
同时,在心血管药物中,它们的镇痛、止咳和降压作用也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在农业领域,秋水仙碱类生物碱主要用于兽药和农药领域。
在兽药中,它们可用于治疗牛、猪等动物的蛔虫感染症;在农药中,秋水仙碱类生物碱可用于防治水稻、小麦等作物的病虫害。
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赵奇志;赵毅民
【期刊名称】《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年(卷),期】2006(018)002
【摘要】综述了近年来阿朴菲类生物碱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包括肾上腺素受体作用活性、离子通道作用活性、抗血清素活性、细胞毒性、抗氧化活性、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神经系统活性、免疫调节活性、抗病毒活性以及其他活性等十个方面,并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初步分析.
【总页数】9页(P316-324)
【作者】赵奇志;赵毅民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北京,10085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6.91;R285
【相关文献】
1.瓜馥木总生物碱及3个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抑菌活性研究 [J], 傅春燕;刘永辉;周中流;尹文清;陈凯玲
2.荷包地不容生物碱成分研究及3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毒性初步评价 [J], 晏菲;马云淑;汪波;陈成;王辉
3.UPLC-QTOF-MS/MS对乌药中阿朴菲类生物碱炮制前后差异的研究 [J], 佘波;向星亮;时庆欣;金姝娜;张丽君;宋成武;苏超;黄荣增
4.某些阿朴菲类生物碱及其氧化、去氢衍生物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 [J], 刘国卿;侯羽飞;潘丽华;鲁友明
5.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合成、抗黑色素瘤活性及其斑马鱼急性毒性评价 [J], 万怡莉;仲辉;陈莉;孙建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生物碱的研究进展摘要:检索大量文献基础上,对食物中常见生物碱的种类、主要活性及利用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概述,以及介绍了2000年以来海洋生物碱在抗肿瘤、抗菌、抗病毒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近几年国内外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绵和微生物中新发现的海洋生物碱及其生物学功能。
关键字:生物碱食物中的生物碱海洋生物碱药理作用生物学功能正文:生物碱(alkaloid)是存在于自然界(主要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于动物)中的一类含氮的碱性有机化合物,有似碱的性质,所以过去又称为赝碱。
大多数有复杂的环状结构,氮素多包含在环内,有显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
具有光学活性。
生物碱对人体的生理学作用生物碱对机体的作用具有特异性,且与摄入量有关。
适量对人体具有止痛、欣快、催眠等功效,过量或反复摄入,将导致成瘾。
毒品就是一大类特殊生物碱品种。
[1]1食品中常见生物碱及其利用价值1.1 罂粟壳中的阿片生物碱许多食品中都包含对人体有害的有毒生物碱,对这些生物碱的分析将有助于防止生物碱滥用或中毒。
罂粟壳中含有大量吗啡碱,易成瘾,不宜常服。
近年来,发现有不少在食品中违法添加罂粟壳,损害消费者健康的案例。
通过测定食品中阿片生物碱,可判断是否掺入罂粟壳,其测定方法主要有薄层扫描法、高效液相法、快速ELISA检测法、气相色谱法等。
1.2 番茄中的生物碱番茄中青果生物碱含量较高,具有抑菌抑虫、抗炎、降低胆固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作为天然食品防腐剂具有良好开发前景[2]。
1.3 绿茶中的生物碱茶叶中咖啡碱含量较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人体具有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
可取代部分添加剂和药物,有巨大开发潜力。
茶梗和纤维废料作为燃料使用没有经济价值,但是在特定条件下提取咖啡因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并且环保[3]。
1.4 荷叶中的生物碱荷叶总碱具显著降血脂和降胆固醇活性,在减肥降脂产品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研究其富集和分离方法、制定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阿朴菲类生物碱合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阿朴菲类生物碱是一类在天然植物和动物体内广泛存在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和生物活性。
这类生物碱在医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被广泛研究和关注。
阿朴菲类生物碱分子结构独特,含有多个环和官能团,拥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例如抗肿瘤、抗菌、抗炎、心血管活性等,因此受到了广泛的研究关注。
阿朴菲类生物碱合成的研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通过合成或半合成的方法,可以得到丰富的阿朴菲类生物碱样品,从而为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活性和药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材料。
然而,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这些困难主要包括高度复杂的结构、多步反应的合成路径以及低产率等。
因此,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求新的、高效的合成策略和合成方法。
通过深入研究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合成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为合成具有更好活性和选择性的生物碱提供理论基础。
此外,阿朴菲类生物碱合成的研究还为新药物的发现和药物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新途径。
对于药物研究人员和有机化学家来说,深入探索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合成机制和反应途径,有助于为药物研发提供新的方向和策略。
本文将着重介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定义和特点,以及其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和挑战。
通过阐述阿朴菲类生物碱合成的意义和应用,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医药领域的潜在价值和发展前景。
最后,本文将对未来阿朴菲类生物碱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本文将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首先在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阿朴菲类生物碱的研究背景和重要性,并介绍本文的结构。
接着在正文部分,将详细探讨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定义、特点以及其合成方法。
其中,2.1节将介绍阿朴菲类生物碱的定义和特点,包括其化学结构特征、生物活性以及生物合成途径等内容。
基于生物碱类药物研究的新药物开发随着科技进步和生物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研究人员在新药开发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
在近几十年的时间内,生物碱类药物逐渐成为研究者们极为关注的热点领域。
生物碱类药物以其优良的药物活性和低毒副作用而闻名于世,成为新药开发领域最有前途的应用研究领域之一。
生物碱类药物是从天然植物或土壤中萃取出来的一类含有生物碱类化合物的药物,它们可以通过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方式制成新的药物。
这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并被广泛应用于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和心血管疾病等疾病的治疗领域。
在新药开发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可以借鉴现有药物的化学结构,并进行适当的结构优化,以获得新的生物碱类药物分子。
基于生物碱类药物的研究,研究者们已经成功地开发出了许多新药物。
例如,奥拉帕尼(olaparib)和丰苯达(javlor)等,这些药物已经被证明在肿瘤治疗领域中极其有效。
生物碱类药物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大量工作。
例如,从天然植物和土壤中分离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构鉴定和优化,代谢途径研究,药物运输和转运研究等。
这些环节都需要大量仔细研究和精细操作,以确保新药物的高效性和药物的生产能力。
此外,为了加速新药物的研究和开发,新技术手段也不断被引入到生物碱类药物研究领域。
例如,分子对接、高通量筛选和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可以帮助研究者发现更多的潜在药物结构,并为结构优化和经验评估提供支持。
新药物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和时间。
但是,在生物碱类药物领域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
研究人员的工作得到了大量资助和支持,这也为生物医药领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苦地丁生物碱的研究潘溪庆;关美君;王健;方起程【期刊名称】《中草药》【年(卷),期】1988(0)8【摘要】中药苦地丁为罂粟科紫堇(Corydalis bungeana Turez.)全草,遍及南北各地。
中医用于清热解毒、活血消肿,治疗多种炎症。
试验证实苦地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
前报道,从总碱中分得紫堇灵(corynoline),右旋紫堇灵(d-corynoline),乙酰紫堇灵(acetylcorynoline),四氢黄连碱(tetrahydrocoptisine)和原阿片碱(protopine)。
近年,用碱性氧化铝干柱层析等方法,又从总碱中分出三个生物碱。
鉴定证明为右旋异紫堇灵(d-isocorynoline),右旋12-羟基紫堇灵(d-12-hydroxycorynoline)和消旋12-羟基紫堇灵(dl-12-hydroxycorynoline)。
分离从苦地丁总碱中已分离出五个单体的结晶母液,蒸干得残留物。
取10g。
【总页数】2页(P46-46)【关键词】苦地丁;生物碱;碱性氧化铝【作者】潘溪庆;关美君;王健;方起程【作者单位】山东省海洋药物科学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1【相关文献】1.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苦地丁中总生物碱的含量 [J], 伍蔚萍2.苦地丁总生物碱对小鼠Ⅱ型胶原关节炎的影响 [J], 张利;吴凯;葛亮;张家明3.苦地丁生物碱对小鼠致畸性的研究 [J], 于人江;谢根法4.HPLC测定苦地丁中6种生物碱含量 [J], 杨春娟;韩思莹;梁迪;王淑红5.苦地丁生物碱的化学成分 [J], 郑建芳;秦民坚;郑昱;陈从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第32卷第2期2013年4月中国海洋药物CHINESE JOURNAL OF MARINE DRUGSVol.32 No.2April,2013Roquefortine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汤枝鹏,朱天骄,顾谦群,李德海*(海洋药物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山东青岛266003)摘 要:Roquefortine是由真菌生产的一类结构复杂生物碱化合物,这类化合物来源于组氨酸和色氨酸,包含由吲哚吡咯二酮哌嗪骈合而成的四环母核,吲哚环的3位有异戊烯基取代,咪唑基通过单双键与四环母核相连。
此类化合物具有抗革兰氏阳性细菌和抗肿瘤活性。
本文主要从化合物的发现,生物活性,生物合成途径以及化学合成这几个方面对这类化合物的研究作全面的回顾。
关键词:Roquefortine;次级代谢产物;真菌中图分类号:R9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3461(2013)02-076-09 真菌次级代谢产物是天然产物非常重要的来源之一,它们具有丰富的结构类型和良好的生物活性,如抗菌,免疫抑制,促进生长等,是药物先导化合物的重要来源;同时某些次级代谢产物会对人和动物的健康造成损害,被称为真菌毒素[1]。
Roquefor-tine类生物碱都是从来源于各种环境下的真菌中分离得到的,roquefortine C在高浓度时具有神经毒性,是1种常见的真菌毒素。
该类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是包含由吲哚吡咯二酮哌嗪骈合而成的四环母核,吲哚环的3位有异戊烯基取代,咪唑基通过单键或双键与四环母核相连。
其复杂的结构特征引起了化学家的广泛兴趣,对于化合物的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研究工作正在广泛开展。
1 Roquefortine类化合物的发现Roquefortine C(1)是第一个被分离得到具有吲哚吡咯二酮哌嗪骈合而成的四环母核结构的roquefortine类化合物。
1975年日本的Ohmomo等人在1株Penicillium roqueforti中分离得到3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分别命名roquefortine A-C。
其中只有roquefortine C的结构符合本文论述的结构类型。
1976年法国的Scott等人在1株青霉中再次分到了化合物(1),并阐明了其化学结构,至此以后roquefortine C多次被不同的课题组重复分离[2-5]。
1978年Ohmono再次从上述真菌中分离得到了化合物(2)[6],它是化合物(1)的3位和12位双键被还原的产物,被认为是roqueforti-ne C生物合成的前体。
1994年Musuk等从来源于木薯的1株Penicillium verrucosum var.cy-clopium中分离得到化合物(3),它是化合物(1)6位N的甲醛基取代物[7]。
化合物(4)是Ko-zlovsky等于1996年分离得到的,它是化合物(1)14位N的乙基化衍生物[8]。
2003年Kozlovsky等从来源于俄罗斯冻土的Penicillium aureovi-rens中分离到了化合物(5),它是化合物(2)16N的羧乙基衍生物[9]。
化合物(6)是2005年由BenClark等人从澳大利亚土壤中的Gymnoascusreessii中分离得到,它是该类化合物中唯一从非青霉属的真菌中分离得到的天然产物[10],它是化合物(1)17位C上发生异戊烯基化的产物。
2009年Du等从1株深海来源的青霉属真菌F23-2中分离得到了4个化合物(7~10)[11-12],其中16位N上来源于乙酸甲羟戊酸途径的侧链取代以及11a位的甲氧基取代都是首次报道,也是首次从深海来源样品中发现该类化合物。
化合物(11)不是天然产物,而是化合物1在酸碱作用或紫外线照射的条件下发生双键异构化生成,其双键构型是Z式[13]。
*△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20100132120026);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BS2010HZ027);中国海洋大学“青年英才工程”科研支持经费资助 作者简介:汤枝鹏(1987-),男,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海洋微生物活性次级代谢产物研究。
*通讯作者:李德海,男,副教授Tel.:0086-532-82031619;fax:0086-532-82033054;E-mail:dehaili@ouc.edu.cn 收稿日期:2012-09-18DOI:10.13400/ki.cjmd.2013.02.0132期汤枝鹏,等:Roquefortine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77 图1 Roquefortine类化合物的结构Fig.1 The structures of roquefortines2生物活性2.1 抗菌活性1979年Bettina Kopp,H.J.Rehm报道了ro-quefortine C的抑菌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Roquefor-tine C能够抑制具有细胞色素呼吸链和过氧化氢酶的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生长,而对于缺乏血红素的革兰氏阳性细菌和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生长基本上没有影响[14]。
由此作者推测该化合物可能是血红素抑制剂。
对革兰氏阴性细菌没有抑制活性,合理的解释是化合物难以转运进入细胞,从而不能发挥作用。
1981年Bettina Kopp and H.J.Rehm的研究发现其能够显著的抑制细菌RNA的合成[15],而实验中也观察到的DNA和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认为这是RNA合成被抑制引发的连锁反应。
2001年Caroline Aninat等研究了roquefortine C以及常见的环二肽对细胞色素P450的抑制活性。
研究结果表明roquefortine C对小鼠的微粒体显示出了很强的亲和力,其Ks值在0.2~8μmol/L的范围变化。
对于人类P450酶的1A1,1A2,2D6和3A4亚型也显示出很强的亲和力,但是对NADPH细胞色素c还原酶没有作用[16]。
文章中提到含氮的咪唑基能够与与血红素铁相连接,从而发挥作用,另外roque-fortine C的脱氢组氨酸基团和稠合的三环结构对其抑制活性有重要的影响。
对于该化合物抑菌机制研究一直在进行,但是没有得到确定的结论。
2.2 抗肿瘤活性研究者们还对该类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活性筛选,例如对从深海菌株F23-2中分离得到的ro-quefortine F-I分别进行了A-549,HL-60,BEL-7402,MOLT-4肿瘤细胞株的抑制活性筛选[8-9]。
测试结果表明roquefortine F对4个细胞株有中等强度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4,33.6,13和21.2μg/mL,roquefortine G只对A-549,HL-60有微弱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42.5μg/mL和33.6μg/mL,roquefortine H和roquefortine I并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肿瘤抑制活性。
Ben Clark等对roquefortine E进行了抗肿瘤活性测试仅发现对小鼠细胞NS-1具有微弱的细胞毒活性,LD50为24μg/mL[7]。
3 生物合成研究3.1 生物合成相关机制的研究关于roquefortine C的生物合成途径研究开展地比较早也比较多。
这类物质的生物合成前体是色氨酸,组氨酸和甲戊羟酸(生物体内以二甲基丙烯焦磷酸酯的形式存在),并通过同位素标记实验得到了验证。
Barrow等曾报道过在Penicilli-78 中 国 海 洋 药 物32卷um roqueforti培养基里分别添加[2-14 C]标记的甲戊羟酸,[亚甲基-14C]标记的色氨酸和[2-14C]标记的组氨酸,检测出产物roqueforine C中掺入标记前体的比率分别为0.08%,0.15%和1.12%[17]。
此后,Gorst-Allman等也通过添加[1,2-13C2]标记的乙酸盐证明了化合物中的异戊烯基来源于甲戊羟酸。
研究者们还对异戊烯基引入的机制和组氨酸的脱氢化学机制进行了研究。
对异戊烯基的引入机制存在分歧,Barrow认为异戊烯基首先加在吲哚的1位或者2位,然后通过各种重排机制最终加到吲哚的3位上;另一种意见认为异戊烯基是直接加到吲哚的3位上。
目前第二种机制更被接受。
Bhat等[18-19]在Penicillium roqueforti培养物中添加L-[2,4,5,6,7-2 H5]色氨酸,通过1 H-NMR可以明显的检测到产物中存在着6位氚标记的roqueforine C,进一步联合质谱分析检测到产物中存在五氚代化合物(比例为8%)。
这一实验现象与之前Barrow等预测的中间体A和By-croftand Landon[20]预测酶偶联的中间体B相矛盾,之后Bhat等推断异戊烯基的引入方式是二甲丙烯基焦磷酸酯以SN2的机制直接进攻吲哚的C3位而来。
图2 预测生合成中间体结构Fig.2 The structures of postulatedbiosynthetic intermediate Vleggaar和Wessels[21]对roquefortine C中脱氢组氨酸部分脱氢作用的立体化学进行了研究。
实验方法分别对相同的青霉菌株添加(2S,3S)-[3-3H]组氨酸和(2S,3R)-[3-3 H]组氨酸前体,同时添加(2S)-[ring-2¢-14C]组氨酸作为内标,然后比较产物roquefortine中3 H∶14 C的比例。
研究者观察到标记的组氨酸很好的掺入到产物中,比例达到了1%~4%,并且得出结论pro-S-氢在此过程中消除了,因此产物中双键都是E式构型。
3.2 Roquefortine类的可能生物合成途径具体的生合成步骤首先是组氨酸和色氨酸在酶的催化下生成环二肽的结构(12),然后是异戊烯基的引入,甲羟戊酸通过SN2的机制从吲哚环的背面进攻,然后是一步环合的反应生成了ro-quefortine D;Roquefortine D在氧化酶的作用下发生脱氢作用就生成了roquefortine C,Roquefor-tine C继续衍生化依次能得到其它的该类化合物。
图3 推测的roquefortine的生合成途径Fig.3 Postulated biosynthetic pathway of roquefortines2期汤枝鹏,等:Roquefortine类生物碱的研究进展79 4 化学合成这类化合物特异的结构特征引起了化学家们广泛的兴趣,其中Madeleine M.Joullié小组已完成了roquefortine C,roquefortine D,isoroquefortine C和isoroquefortine E这4个化合物全合成研究。
4.1 Roquefortine D的全合成在1998年,为了确定roquefortine D的绝对构型,Wei-Chuan Chen等人第一次完成了该化合物的全合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