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 格式:docx
- 大小:17.79 KB
- 文档页数:2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实施专业“双师型”教师培训是“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重要内容。
为保证此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安徽省教育厅历年来对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都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并下发了多份相关指导文件,根据相关指导文件的精神,特此制定我校各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职业教育思想观念转变为先导,以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结合为核心,以应用型能力培训为重点,突出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体现应用型师资培训基地的特色。
二、培养目的通过培养,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实践教学能力,使学员了解职'也教育教学理论前沿和改革实践进展,贯彻“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的办学方针,学习机电技术应用“建立并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并实施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的课程体系,开发并实施以行动为导向专业核心课,形成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动共赢的长效机制”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和造就出一大批具有高尚师德修养、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手段及方法、具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的“创新型、实践型、研究型”的教师。
三、培养任务遵循“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规律,创设合格教师一教坛新秀一校级“双师型”一校级以上“双师型”的发展轨迹,为优秀教师的发展提供机会。
根据学校教育教学发展要求, 主动参加省市的各类培训,力争到校级“双师型” 6人,逐步建立一支师德高尚、观念超前、业务突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四、培养内容和途径1 .专业“双师型”教师培养根据学校教师总体培训方案的相关原则执行。
2 .培训方式主要是参加国培、省培及各类教育教学能力培训。
3 .承担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参与或主持开发校木教材、精品课。
4 .选派专业“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研发,并完成相应的证明材料,包括下企业实践申请、实践总结报告或论文等。
5 .参与或主持培养专业年青教师的培养。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是近年来在教育界备受关注的一个新兴话题。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传统的单一师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了“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旨在培养一批既擅长教学又具备行业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
这种模式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行业背景,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需求。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出现,不仅对传统的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也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引入专业背景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旨在对“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的探索和分析,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思考。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实际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其在教育领域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通过对该培养模式的定义、实施方式、优势和挑战的分析,我们希望揭示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经验。
本研究旨在为相关教育机构和教师培训机构提供指导,促进教师教育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
通过深入探讨“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模式对教师专业化能力培养的影响,为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最终,我们希望通过本研究为“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未来发展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和发展路径。
2. 正文2.1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定义“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的定义是指通过专业老师和行业专家的结合,共同培养出具备学术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人才。
在这种模式下,专业老师主要负责传授学科知识和教学方法,而行业专家则负责传授实际工作技能和行业经验。
这种模式旨在帮助教师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社会需求。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职学校对教师队伍的要求越来越高,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需求日益凸显。
双师型教师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指导实践操作,是提高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至关重要。
二、培养目标1.培养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
2.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
3.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培养对象1.中职学校在编在岗教师。
2.具备一定教育教学经验,愿意从事双师型教师工作的教师。
四、培养内容1.理论知识培养①学习职业教育理论,了解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规律。
②学习专业理论知识,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③学习教育心理学,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2.实践技能培养①参加企业实践,了解企业文化,掌握实践技能。
②参与学校教育教学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③参加各类教育教学竞赛,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3.教育教学研究①参与教育教学研究项目,提高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③参加教育教学研讨会,交流教育教学经验。
五、培养方式1.集中培训①组织专家讲座,传授教育教学经验和技能。
②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2.在职培训①组织教师参加在职研究生教育,提高学历层次。
②鼓励教师参加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专业素质。
3.企业实践①与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提高实践技能。
②邀请企业专家到校指导,促进教师与企业间的交流。
六、培养期限1.理论知识培养:1年2.实践技能培养:1年3.教育教学研究:2年共计4年。
七、考核与评价1.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培养过程进行全面监控。
2.定期对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评估,对优秀者给予表彰和奖励。
3.对培养效果不佳的教师,及时调整培养方案,确保培养质量。
八、保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项工作。
2.加大投入,确保培养经费充足,提高培养质量。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一、导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双师型”教师为代表的新型教师队伍正日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和重视。
双师型教师即指同时具备学科专业背景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旨在通过结合学科专业知识与教育教学理论,提高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全面有效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以满足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二、培养理念与目标1. 培养理念:综合素质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核心理念是综合素质教育。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双师型教师应既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在培养课程中,应包括学科教育、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内容。
2. 培养目标(1)学科知识的专业性: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胜任相应学科的教学工作。
(2)教育教学能力的掌握: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的知识,能够进行优质教学。
(3)学生发展的关注:培养双师型教师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关心学生身心健康,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三、培养内容与方法1. 学科知识的学习与研究(1)学科知识的学习:双师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
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深入学习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
(2)学科知识的研究: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学科研究的基本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学科研究项目,进行科研实践,培养科研精神和创新能力。
2. 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的学习(1)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双师型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
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相关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
(2)教育教学方法的学习: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学习和实践各种教学方法,并通过教学实习进行教学技能的训练。
3. 教育实践与教学实习(1)教育实践的开展: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实践能力。
培养过程中,学生需要参与学校教育实践活动、社会实践等活动,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社会背景。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方案
首先,培养方案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
教师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基础,而这需要在师范院校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加强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培养方案要设立课程开设、师资和教材建设等方面的目标,推进学科知识教学的质量提高。
同时,引入新的教育技术手段,提供学科知识教学的场景化,培养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的能力。
其次,培养方案要注重教学能力的培养。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技巧,能够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培养方案应设置教学设计、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等环节,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
此外,培养方案还应重视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
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知识,能够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培养方案要在师范生的课程设置中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学习,提高教师对于教育理论的认知和应用能力。
最后,培养方案要注重实践教学的环节。
实践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关键环节,需要通过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提供实践教学的机会和场景,使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认知。
培养方案要设立实践教学的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实践教学指导力度,确保教师能够得到充分的实践锻炼和指导。
综上所述,培养一支“双师型”教师队伍需要全面规划和系统推进的培养方案。
方案要重视学科知识的深入学习、教学能力的培养、教育理论知识的培养和实践教学的环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和实践环境,培养教师
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促进其成长为具备深厚学科知识和专业素养、良好教学能力和教育理论认知的优秀教师。
最新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精品文档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中职学校要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一、以“校本培养”为主导,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管理机制“校本培养”是指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方式。
中职院校不但有使用“双师型”教师的权利,更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义务。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应依据教育主管部门所确定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发挥中职院校自身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一)(二) 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当前一些中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主要停留在字面理解和简单叠加上,将“双证”持有者视为“双师型”教师,而不考虑“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性的本质特点,没有考虑该教师所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是否对口和所获取的途径,这就要求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遴选运用、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惩、教师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
(三)(四)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项目开发补贴,提高课时津贴标准、职称评聘优先等优惠待遇。
让“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以突出双师型教精品文档.精品文档师的优势地位,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以获得“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以获得“双师”素质为荣,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五)(六)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在设备、资金、人才和政策上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实验室、实习工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心等建设,为教师和学生开创模拟实际工作的场景以进行仿真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XX市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打造一支教育观念新,改革创新意识强,师德高尚,有较高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努力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根据《深化新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教师〔2019〕号)、《XXX关于印发的通知》(XX 政办发〔2020〕88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校师资队伍结构特点,特制订我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
一、组织机构为加强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组织和实施,成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主要职责:全面负责培养对象选拔、培训项目安排、培训经费落实和考核评估等工作。
教务科负责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实施方案,选拔培养对象,并负责“双师型”教师培训,下企业实践,统筹推进“双师型”教师培养工作。
招生就业科负责联系相关企业,建立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1为“双师型”教师提供实践岗位。
实训基地管理中心负责联系第三方考核评价组织,对“双师型”教师进行技能鉴定。
各专业部具体落实相关工作。
二、总体要求与目标一)总体要求保持把教师部队建设作为基础性事情来抓,支撑职业教育革新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成长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相联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优化专兼职教师部队结构,大力提升我校“双师型”教师部队建设水平,为我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供给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具体目标按照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至2025年,使我校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专业教师部队的70%以上。
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建成10个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可供给教师下企业实践岗位60个,严厉落实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制度,每学期企业实践不少于2个周。
广泛联系各类第三方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社会评价组织及1+X证书考核机构,从中挑选诺言良好、技术力量雄厚、社会认可度较高的三方机构作为我校专业教师定点考核评价机构。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引言:随着教育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的创新,传统的教师培养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求。
为了培养出更适应未来教育需求的教师,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一、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教育技能和教育科学知识的教师。
他们可以由两位教师组成:一位是学科教师,负责学科内容的传授;另一位是教育专家,负责教学设计、教育技能培养等。
他们通过紧密协作,共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1.高学科素养:培养学科教师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研发能力,能够驾驭复杂的学科问题,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学科指导;2.教育教学专业化:培养教育专家具备教育理论知识、教育心理学知识和教育管理知识,能够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处理教育问题;3.教育科技运用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知识和教育科技运用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教育工具和资源,提高教学效果;4.教学研究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教学研究能力,能够对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总结,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5.教育素养:培养双师型教师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素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1.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科教师的学科教学能力,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培养其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并配合教育专家的指导,将学科教学与教育技能相结合;2.教育科技培训: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教育科技培训,包括信息技术知识和教育科技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教育科技工具和资源的运用,提高教学效果;3.教学研究与教学分享:鼓励双师型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促进他们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和总结,并通过教学分享活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4.校内实习与外出交流: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校内实习和外出交流的机会,让他们能够观摩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学习优秀的教学经验;5.职业道德培养:注重培养双师型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育伦理素养,通过教育伦理知识培训和教师操守的示范,引导他们以身作则,做好榜样。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专业要发展关键在于师资。
职业教育决定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发展和教学改革的根本保证。
因此,必须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本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的总目标是:在3—5年内逐步建设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较强专业实践能力的,既能从事理论教学,又能指导实训教学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总体规划在三年内形成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合的有专业特色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专业知识结构、学历、职称规划见下表:1 .所有汽车专业课教师能胜任所有专业理论、实践课教学,40岁以下的专任教师要在3年内完成相关专业技能进修学习,并考取相关的技能等级证书,具备“双师型”素质,能够指导专业技能实训课。
2 .要求每一名教师平均每学年要完成至少一篇专业学术论文或参加教材编写,每三年要参加一项科研项目。
三、实施措施1.通过引进和内部培养,提高师资队伍专业知识结构、学历和职称。
根据专业发展需要,采用从企业引进、高校毕业分配以及内部进修等手段提高教师的知识结构、学历和职称结构。
3 .每年选派1一2位教师参加全国骨干教师培训。
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综合能力。
有针对性的选派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到先进国家参观、进修。
以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
4 .每年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专业学术研讨年会及其他有关的学术研讨会,加强学术交流,通过交流,了解行业发展状况,把握行业发展动态,提高专业教师的专业适应能力。
5 .每年定期选派5-8名专业教师下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三年内完成所有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的轮训工作,整体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6 .外聘生产一线的专家参与教学,提高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竞争力。
镇安县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技能型和实践性教学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按照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相应要求,结合我校总体发展规划,在近两年内,培养“双师型”教师42名,我校“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要达到专业教师队伍的90%以上,同时应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
1、基本素质:具备良好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对所任教的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2、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操作能力,并能应用于各种教学环节。
3、管理能力:熟悉企业或行业的管理规定,具备指导学生参与行业企业经营管理和参加基本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4、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二、具体目标1、专业教学能力:①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
②能胜任本专业两门以上课程的教学,并熟悉相关课程的内容。
③能胜任与专业相关的实验、实习、实训的组织与指导工作。
④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进行教学。
2、专业实践能力:①具有胜任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专业实践及创新能力。
②具有中级技工以上的生产操作能力,获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技术等级证书。
三、培养措施1、在职培养:(1)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
一是加强理论课教师培养。
在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学历层次的同时,要求参加学校实训教学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
二是加强实习指导教师培养。
在不断提高动手能力和操作水平的同时,加强专业理论培训,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
三是加强现有教师的专业理论培训。
鼓励青年骨干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以逐步提升师资队伍整体学历层次,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专业学科带头人。
(2)请专家、教授、企业技术人员到学校为教师进行系统的专业讲座培训;(3)大力开展教学竞赛、专业技能比武;鼓励教师通过自学、进修等手段,获取与专业和教学有关的专业技能证书或行业资格证书。
基于教学一体化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研究关键词:教学一体化“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0 引言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教学一体化,对教学环节进行整理和融合,将有关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结合成一个整体,进而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一定程度上对职业能力培养目标体系进行建立和完善,为实现整体的目标,需要在教学环节中全面贯彻落实教学一体化。
通常情况下,教师是实施教学一体化的基础和保证。
所以,本文从培养适合高职学院发展的“双师型”教师的角度进行阐述,同时围绕高职院校基于教学一体化为导向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进行研究分析,进而为建设高职类院校的师资队伍提供参考依据。
1 传统教学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的现状1.1 经费无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难发展。
目前国家没有对培养“双师型”教师设立专项经费,由于受资金条件的限制,在福利待遇方面,高职院校的教师相对较低,另外受院校管理制度的影响和制约,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职院校在吸引校外专业技术人员方面缺乏优势,又无力对现有的教师承担知识更新的任务,更无法满足教师到企业实践的要求,这样就造成了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不高,极大的影响了“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1.2 培训渠道相对单一,教师自身的素质难以提高。
为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需要进行深造,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任务相对比较繁重,导致任课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些教师能够参加培训,但是受到培训技能和培训时间的影响,往往都是虎头蛇尾,草草了事,拘泥于形式上的培训,其教学内容与教学实践彼此脱钩。
1.3 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在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进而制约了师资队伍的进一步发展。
不少高职学院基础性学科力量相对较强,分配的学时较多,教师数量较充足;而实践性学科力量相对较弱,分配的学时也较少,再加之教师规模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院校实践教学难以开展,实践教学即使开展,也敷衍了事,学生的职业能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高,这样对于教师的“一体化”实践教学也是不利的,“双师型”教师的潜能没有充分的发挥。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1. 引言1.1 概述随着高职院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也日益受到重视。
双师型教师即既具备专业知识又具备教育教学技能的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高职院校的教学需求,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服务。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旨在培养更多具有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的教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可以有效缓解高职院校教师短缺的问题,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教学水平。
双师型教师的出现也将促进高职院校与产业界、社会的联系,使教学更加贴合实际需求,为学生就业和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发展意义。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将成为助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
1.2 意义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的意义在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作为高职院校教师,既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和科研能力。
只有通过双师型培养模式,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既能胜任教学任务,又能积极参与科研活动的优秀专业人才。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还可以促进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水平提升,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高职院校的整体发展和提升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00字】2. 正文2.1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是指针对高职教育特点,培养具有高职院校特色和职业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
这种模式旨在打破传统教师培养模式的固化思维,以顺应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为高职院校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
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模式强调教师的双重身份,即既要具备优秀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又要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创新能力。
这种双重身份的教师更有利于与产业对接,将最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效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具有实用性的教学内容。
双师型教师相关管理制度
双师型教师相关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训机制:建立全面、系统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包括课
程设置、师资队伍培训等,确保双师型教师具备专业的教学技能和创造力,能够承担多元化的教学任务。
2.指导机制: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指导和支持,建立导师制度,
配备专业的辅导员和教研人员。
3.绩效考核机制:在绩效考核中加入双师型教师的评估和考核,以激励双师型教师积极投入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4.资源支持机制:提供充足的教学和研究资源,包括教室、教具、图书和科研设施等,以便双师型教师充分发挥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益。
5.职业发展机制:建立双师型教师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制度,鼓
励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能力,提升社会声誉。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为切实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既有较高理论教学水平又有熟练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促进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推动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国家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基本要求”所提出的要求及长沙市职业教育发展五年行动计划,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制定本方案。
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是指既有教师资格职称又有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的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即“教师资格职称+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主要包括通过国家组织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考试或评审,取得国家承认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以及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的技术职务或职业资格。
一、“双师型”教师的基本要求“双师型”教师是指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和教学艺术,又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胜任教学科研和生产实践双重职责的复合型教师。
1、教师素质:在所从事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教书育人素质,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和参加基本生产实践活动的能力。
2、职业素质:具备深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验能力,具备了把本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学过程的能力。
在专业教学中,注重学生的知识、技能、态度教学,学生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3、创新能力: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掌握创新的一般原理和技能,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创新活动。
能根据专业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人才培养模式先进,坚持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模式。
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与措施1、营造争当“双师型”教师的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岗前培训、师德建设、政治学习、座谈讨论、参观考察、专题讲座等教育形式,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激发专业教师争当“双师型”教师的意识,进而形成争当“双师型”教师的风尚。
“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学科专业知识,又具备教育教学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育和引导的教师。
下面是一份“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
一、基础教育阶段1. 学科专业知识:学生应该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来掌握学科所需的基本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技能等。
2. 教育教学知识:学生应该通过学习教育心理学、教学方法学、教育统计等课程来掌握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方法、技能。
3. 实习:学生需通过实习来接触教育实践,了解教师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义务,提升综合素质。
二、教师专业教育阶段1. 学科教育课程:教育学、心理学、教育管理与领导、教育技术等。
2. 专业教育课程:教育方法学、教育诊断与评估、课程设计与评估、班级管理与组织、教师职业规划等。
3. 必修实习:教师专业教育阶段的实习,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加深教育实践体验,提高教育教学素质。
三、继续教育阶段1. 专业提升课程:包括教育政策、教育学研究方法、教育法律、学科更新、教学方法论等。
2. 师资培训班:如教育卫视专家讲座、校内师资培训等。
3. 实践磨砺:通过教研活动、校内外比赛或在线教育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能力。
以上是“双师型”教师培养方案,希望能够对需要培养这种教师的学生和有志从事教育事业的教师提供一些借鉴和指导。
四、深入研究与扎实的教学实践对于“双师型”教师来说,继续的认知和技能提升过程中,深入研究和扎实的教学实践是重要的。
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必须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同时也要继续关注和掌握时下最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技术,并在教学实践中体现出来。
深入研究和扎实教学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教学案例研究通过研究性学习或跨学科、跨领域合作等途径对一些实际应用案例进行探究分析,可以帮助教师们不断提升他们的知识储备及综合能力。
通过多方位的研究,可以更加深入地洞察教育教学中困难问题的关键并针对性地解决它们。
2. 教育教学研究论文撰写通过撰写教育教学研究性论文的方式,可以使教师深入研究与掌握一个特定的教育教学问题,同时也有助于他们获得针对性的指导研究提高的方法和技能。
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CATALOGUE目录•双师型教师培养背景与意义•双师型教师培养目标与计划•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实施与管理•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保障措施•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成果与影响•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发展趋势与展望背景介绍教师队伍建设现状目前,教师的队伍建设存在一定的问题,如缺乏实践经验、教学方法单一等,需要进一步完善。
双师型教师概念提出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理论教学能力又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的教师。
这一概念的提出,为教师培养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目标。
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提高教学质量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能够提升学校的师资水平,促进学校的发展。
促进学校发展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推动教育改革双师型教师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意义03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创新与科研能力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提升教师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推动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01提升双师型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培养,使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满足现代职业教育对双师型教师的需求。
02增强双师型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教师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经验,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职业教育发展需求和学校实际,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认证制度,明确教师的职责和要求。
制定双师型教师标准定期组织专业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
组织专业培训与企业合作,安排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学习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和教学研究,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奖励,激发教师的创新热情和科研能力。
鼓励教师参与科研项目培训内容与方式加强双师型教师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提高其专业素养。
双师型教师培养机制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在于能否建设一支适合中等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队伍,中职学校要造就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关键是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机制。
一、以“校本培养”为主导,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
师成长的管理机制
“校本培养”是指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培养方式。
中职院校不但有使用“双师型”教师的权利,更有培养“双师型”教师的义务。
在双师型教师培养的过程中,中职院校应依据教育主管部门所确定的双师型教师认定的标准,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机制,发挥中职院校自身的主阵地和主渠道的作用。
(一)完善“双师型”教师管理制度
当前一些中职院校对双师型教师的内涵理解主要停留在字面理解和简单叠加上,将“双证”持有者视为“双师型”教师,而不考虑“双师型”教师所具有的实践性的本质特点,没有考虑该教师所持有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其所讲授的专业是否对口和所获取的途径,这就要求构建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师管理制度,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遴选运用、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惩、教师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制度相应的规章制度,使双师型教师的管理有章可循。
(二)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
专业教师成长为“双师型”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要使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还需要一个过程,这需要建立起能够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的激励机制,调动专业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
如获得“双师”资格的教师给予享受学术休假、出国培训、进修、项目开发补贴,提高课时津贴标准、职称评聘优先等优惠待遇。
让“双师型”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管理。
通过这些措施以突出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以获得“双师型”教师的优势地位,从而激励广大教师以获得“双师”素质为荣,促进双师型教师成长。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考核,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在设备、资金、人才和政策上向实践教学环节倾斜,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实
验室、实习工厂和计算机应用软件中心等建设,为教师和学生开创模拟实际工作的场景以进行仿真教学提供硬件保障。
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促使教师深入社会,熟悉企业和市场实际运作流程,了解行业态势,在教学中能自如的运用来自实践的生动案例,将实践教、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将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反思式教学和情景式教学等模式引进课堂。
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实践过程。
学校在日常教学检查时专门成立实践教学检查小组,结合实践性教学的环境,教师参与度和学生反映的情况等综合评价实践性教学的各个环节,跟踪实践性教学的质量,以促进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确立教师交流研讨机制
首先,在校内开展“传帮带”活动,以鼓励技术水平高的专业教师与动手能力差的专业教师结成师徒,进行技术上的传帮带。
促进动手能力差的老师向技能过硬的教师学习,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
其次开展校际之间观摩和交流,扬长避短。
借助外校的技能水平高教师来校指导或本校教师外出学习交流等方法。
同时不定期开展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
共同探讨,解决疑难问题。
二、以形成教师自主培训为落脚点,提高教师的认识和
参与积极性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至今很长一段时间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内容之一。
政府和学校所勾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蓝图,教师应转变观念,充分认识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发挥自身在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主动性,提高参与培训的自觉性,争取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以适应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教教师只有早日成为双师型教师队伍中的一员,参与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制度的策划、制定和修订。
群商群议,双师型教师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思想日渐深广。
如果教师不注重自培训、自我教育,就难以保证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始终处于领域的前沿,就不能为社会培养适用人才,教师一定要有危机感和紧迫感,学校需给教师一定的学习时间、推荐好的学习材料、组织学习心得交流,努力为教师的自主培训、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创造条件。
三、总结
总之,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是一项系统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构建社会、中职学校和中职教师三维一体的双师文化。
中职院校应将其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要从本校实际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强统一协调和管理,不断探索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新途径,新模式,实现由自发机制向自觉机制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