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说课稿
- 格式:doc
- 大小:119.00 KB
- 文档页数:11
说
课
稿
课题:《劝学》
指导教师:千秋
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10级2班
姓名:
学号:
《劝学》说课稿
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的说课容是先诸子散文《劝学》。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板书设计几个方面来谈谈我对这篇课文的理解、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一、分析教材(说教材)
1、教材地位与单元要求:《劝学》是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三册(必修)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主要学习古代议论性散文。学习本单元,要理解课文的思想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与句式,品味古人议论的艺术,体会传统文化思想精华的宝贵。
2、学情介绍与课文特征:高中阶段的同学经过十几年的学习生涯对学习已经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然而,在学习过程中也常常遇到困难、挫折,陷入迷惘,沉思。《劝学》是一篇论述学习的重要意义,劝导人们以正确的目的、态度和方法去学习的论说文。如果能使学生很好的掌握课文的深层含义,对他们提高学习文言文的信心和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帮助。
3、教学目标
新课标中明确规定高中学生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容,能够梳理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意义用法,并注重在实践中举一反三。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课文特点以及高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本课学习目标为: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积累文言词汇。实词如:“劝”、“中”、“就”、“假”、“绝”等,虚词如:“而”、“焉”、“以”、“其”、“之”等,了解通假字的定义,积累几
个通假字。
1、掌握比喻论证的方法。
2、培养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理解重点词句含义。以及初步的研究分析能力。
3、掌握背诵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教师恰当的提升引导下,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形成谦虚好学的风气,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4、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特征和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
1、重点:掌握本文中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本文中比喻句的含义和各个比喻句之间的在联系。
下面,为了讲清重难点,完成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再从教学策略,也即教法和学法及教学手段上谈谈:
二、教学策略
1、说教法
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的教法如下:
(1)启发式研究性教学法。高中阶段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因此采用启发式教学,贯穿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新思维。采用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而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以小组的形式对复杂的问题进行探讨;采用点拨法针对学生学习中的疑惑,进行深入点拨,为学生解疑。
(2)朗读法。本文语言锤炼精深,许多语句千年不衰,学生可以通过朗读增强语感,更好的掌握诗词以及句式的用法。
2、说学法
(1)品读感悟法
“读书百遍,其义自现”,要在教学过程中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带领学生品读感悟,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教会学生合理有效的阅读。
1、指导学生在读中做好标记,采用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扫除基本的障碍。
2、引导学生参照注解,动口动脑,自问自答,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3、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2)合作探究法
在品读感悟,初步理解文意,基本掌握文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对较难的文言知识点和文本的深层含义还存在疑问,根据新课标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要求,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小组讨论和全班合作探究。
3、说教学手段
以教材为主,并以多媒体课件及黑板板书辅助教学。
接下来,进入说课的重点,我说一说我的教学程序。
三、说教学程序
《劝学》是一篇文言文,相对于白话文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而《劝学》又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性散文,具有典型意义,于是我设定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3分钟)
选择了格言切入的方式导入新课,由学生列举已知的劝学格言,自然导入新课,提示荀子的《劝学》将全面论述学习的意义和作用,告诉我们学习的方法和应有的态度。
这种导入方法能调动学生发言的积极性,为接下来的课堂营造良好的氛围。(二)整体感知,提出问题(19分钟)
通过让同学们读课文思考讨论,加之教师点拨指正的方式,使学生解决文言文“言”的问题,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虚词及文言句式并能准确的翻译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作者简介和解题
(1)、新课标指出应引导学生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努力做到知人论世,通过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与作品有关的作家经历、时代背景、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于是在导入新课后首先对《劝学》的作者荀子
作了简单的介绍。
(2)解题。使学生明确文章的主旨大意。
《劝学》中要突出一个“劝”字,“劝”的意思为鼓励,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
2、引导学生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读课文,并对照注释,让学生正字正音正义。
(1)学生自读课文,掌握句读,疏通文意,初步感知教材。
(2)学生分段齐读课文,教师分别对每段的疑难问题,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点拨讲析。
(三)分析理解,交流评议(23分钟)
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课文,抓住重点,也是难点,进入文言文“文”的层面,明确这篇议论文的论点、论证和论据,尤其掌握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技巧,掌握各比喻的含义和在联系。
1、搭建课文的框架,理清思路
第一步:引导找出本课的中心论点:“学不可以已。”
第二步:请学生探讨课文中每段的,从而引导学生提炼分论点:
学习的意义:学习可以提高自己,改变自己。
学习的作用:弥补不足。
学习的方法和态度:积累、坚持、专心。
2、学习第一段
(1)、提问: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2)、提示“已”的意义。
3、学习第二段
(1)、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段,再请一名学生点评前面的同学读的好不好,旨在纠正错误的字音与句读。
(2)、提领重点词句。
(3)、整合“于”的知识点
(4)、翻译本段课文
(5)、弄清设喻的涵
教师设问:找出第二段中的五个比喻句,并分析其含义和在联系如何?问题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再由小组推荐发言人在全班进行交流,最后由教师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体现重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合作能力与思维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