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3
生活中藏着隐喻也布着陷阱《匿名》是王安忆继长篇小说《天香》发表四年后又一部极具叙事特色和思辨意味的长篇佳作,也是王安忆文学创作四十周年之际又一次全新探索。
他是上海退休职员,受聘在一家私人企业工作。
一次偶然事故,阴错阳差,他被绑匪带走。
绑匪为了消灭踪迹,将他弃于山坳。
这个山坳在七十年中曾因地理位置成为民间的一个集贸地,后来经济开放,村民逐渐走出山坳,村庄荒落。
他一人在此地挣扎生活,度过了一秋一冬。
春天时,他不慎酿成山火,出逃后遇救,被送往山镇养老院,不期然遇到当时的绑匪;又寻机去往县城福利院,辗转找到上海家人。
但在即将回家时,他坠入江中,顺江河流向大海。
此一遭际中,无数的人和事进入他的生活。
而他因应激反应失去了记忆,像一个初生的孩子,重新认识了世界和人生,最后成为一个新人,汇入了永恒的时间。
王安忆通过他从人类原始状态一步步自我进化、自我命名、自我建构所处的世界的过程,来探讨人类自我与历史、语言与文字、文明与时间之间的玄妙关系。
对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局,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解读,关于“匿名”本身的解读同样也会因人而异,本书责编评价:“生活中藏着隐喻,也布着陷阱。
读者,你要小心。
”他想,事情是怎么发生的?手机铃响,接起来,是快递公司,有东西送到。
什么东西?淘宝网上订购的吸尘器。
他没有上过淘宝网,也没有订过吸尘器,但是其他人甚或至于老板自己下的订单也未可说。
应该说,这是第一个疑点。
一边与手机那头通话,询问车停在什么地方,一边出公寓乘电梯下楼。
电话里说,小区车多,不让停,所以是在小区外面的马路上。
走在小区里,他想到公寓的门没有锁,于是脚下便匆忙起来,有一个念头闪过——其实是第二个可疑之处,那就是小区里并没有太多的车。
下午两三点钟光景,空廓而且宁静。
走到小区门口,果然见马路对面停靠一辆小型客货两用车,驾驶座里的人正对着手机说话,就知道是和自己通话的人。
这是最大的嫌疑所在,而他偏偏放下心来。
吸尘器呢?他问。
隐喻的语言学作用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通过词语和句子的组合,我们可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然而,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隐喻,却可以更加生动地传达信息,使人们对事物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隐喻在语言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既在日常交流中的应用广泛,也在文学和修辞手法中发挥着独特的魅力。
首先,隐喻在日常交流中具有普遍的应用。
比如,我们常用“一帆风顺”来形容一件事情进展顺利,尽管事实上并没有真的帆船参与其中,但这种隐喻使得表达更加生动形象,让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另外,隐喻还可以用来描述抽象概念。
比如,我们常说“他的笑容像阳光一样灿烂”,用阳光来隐喻笑容的明亮和热情,使得表达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隐喻在文学中具有重要地位。
文学作品中丰富多样的隐喻,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有趣,读者可以通过隐喻的比喻,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例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经常使用隐喻来描绘爱情、权力等主题。
他的名著《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用“世界是一个舞台,我们都是演员”来表达了人生是一场戏剧,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且暗示了现实世界和舞台世界的相似性。
这种隐喻给予读者深刻的思考和感悟,让人们对生活和人性产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此外,隐喻还在修辞手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修辞手法中的隐喻能够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深入,并且更具艺术性。
例如,诗歌中常见的隐喻手法是将自然界的事物与人的感受和情感相连结。
在杜甫的《登高》中,他以“平铺直叠几千里,不闻机杼动轩轩”的隐喻形容了崇山峻岭,让读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丽和深远。
这种隐喻的运用,既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形式,也使读者能够通过隐喻的意义感悟到更多的情感和思考。
隐喻的语言学作用是多维度的,它可以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同时丰富了语言的形式和内涵。
通过隐喻的运用,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将抽象的事物转化为具体的形象,使得接受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悟。
隐喻在日常交流、文学作品和修辞手法中的广泛运用,使得语言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并丰富了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隐喻手法的魅力与独特性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隐喻。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象征和暗示等手段,将一个事物或概念与另一个事物或概念进行联系,以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隐喻手法的魅力与独特性令人着迷,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其中的奥秘。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个陌生的城市,你会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力量在引导着你。
这个城市看似平凡无奇,然而,当你细心观察时,你会发现它有着独特的气质。
这座城市就像一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街道就像她的长发,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光芒。
她的建筑就像她的身体,高耸入云,展现出她的威严和力量。
她的居民就像她的灵魂,多姿多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梦想。
这个城市仿佛是一个巨大的隐喻,通过对比和象征,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它的独特之处。
隐喻手法不仅存在于语言表达中,也可以出现在艺术作品中。
想象一下,当你走进一座艺术馆,你会被那些充满想象力的画作所吸引。
其中一幅画作特别引人注目,它描绘着一片茂密的森林。
这片森林就像一个神秘的世界,隐藏着无数的秘密和故事。
树木高大挺拔,仿佛是巨人的身影,给人一种威严和力量的感觉。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犹如一束束温暖的光芒,给人以希望和温暖。
而那些小动物们则在森林中自由穿梭,它们就像是森林的灵魂,传递着生命的力量。
这幅画作仿佛是一个隐喻,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将森林与人类的内心世界进行联系,让我们感受到自然的美妙和生命的奇迹。
隐喻手法还可以出现在文学作品中,给读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想象一下,当你读一本小说时,你会被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所吸引。
其中一个人物特别引人注目,他叫做小明。
小明是一个平凡的年轻人,他过着普通的生活,每天都在重复着相同的事情。
然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小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超能力,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时间。
于是,他开始利用这个能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
他回到过去,修复了曾经的错误;他穿越未来,看到了自己的梦想成真。
论隐喻建构社会现实的功能隐喻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不仅是语言交流中非常常见的现象,更是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语言手段。
隐喻建构社会现实的功能,在社会中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隐喻可以起到对社会现实的呈现和解读。
隐喻语言的应用可以对复杂问题进行解释和说明,为人们认识社会现实提供便利。
比如,“社会结构如同一张网,每个人都是这张网上的一只蚂蚁。
”这则比喻,可以让人们更直观地认识社会结构的神秘和复杂性。
其次,隐喻可以用于社会现象的暗示和暴露。
社会现象往往是多层次、多维度的,隐喻的运用可以对某些层次的现象进行把握或隐含暗示。
比如,“社会如同树林,有好人好事就像是林中的绿叶花朵,能够光鲜亮丽地展现在众人面前。
但是,痛苦难忍的现象就如那生活在黑暗中的树干和枯枝一般,不断地消磨着人们的精神和意志。
”这则对比喻,就表现了社会现象中“美丑对立、鲜活灰暗”等多层次特征。
再次,隐喻可以用于创造和再现社会现实。
隐喻语言的运用可以让人们在头脑中快速地形成具有感性色彩的形象,从而快速建构关于社会现实的概貌和形态。
比如,“社会中充满着各种交错的角色,有浅薄的笑容,也有严肃的挑衅;有鼓舞人心的振奋,也有令人窒息的压抑。
”这则隐喻,通过刻画社会角色之间的人际关系体现了社会中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最后,隐喻可以用于社会现象的抒发和引领。
某些社会现象本身就带有感性和个性化的特征,通过隐喻语言的运用,更可以吸引人们的情感与共鸣。
比如,“社会中,人际关系犹如一张复杂的交织网,每个人都在这张网中编织着自己的场景和经历。
”这则隐喻,将社会现象与人们的情感结合在一起,从而引领着人们对社会的感悟和反思。
综上所述,隐喻建构社会现实的功能十分广泛,其应用也是无处不在。
在社会交流中,人们可以通过隐喻语言更好地理解和认知社会;在社会变迁中,隐喻语言的运用也有助于引导人们的认识和实践。
虽然隐喻语言并不总是适用于所有情况,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迁,隐喻语言的重要性也必将越发凸显。
隐喻——人类的认知工具隐喻的认识论转向传统的隐喻观认为隐喻是比喻辞格的一种类型,与明喻相对,建立在相似性的基础上,把本体直接说成喻体。
它是一种语言运用的现象,属于发生在词语层次上的修辞方式。
隐喻一直沿着这一传统前进,作为一种修辞手段得到人们的认同。
尽管有一些西方学者,包括哲学家和语言学家,都对隐喻的认知功能作过一些论述,但似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
到了20世纪30 年代,英国修辞学家理查兹( L.A.Richards )开始在句子层面上加以考虑,真正突破了隐喻的修辞论局限,并且认为隐喻在人类语言中无处不在,是人们进行思维的工具。
自此,隐喻的认知论成为学者的热门话题。
隐喻普遍存在于语言之中。
认知语言学家把人类的语言整体看作是一个充满隐喻的符号系统。
借鉴其他科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在更广阔的语言环境中寻找隐喻意义的支点。
Lakoff 和Johnson 在《我们所赖以生存的隐喻》中说:“隐喻无处不在,在我们的语言中,思想中,其它我们人类的概念系统就是建立在隐喻的基础上的。
”语言是思维的参与者,它自身也是思维的结果,思想在思维的过程中产生,又通过语言表达出来。
人类的认知在思维系统中得以加工,隐喻隐身于思维,通过语言这一形式来认识周围的世界。
隐喻的三种类型隐喻可通过人类的认知和推理将一个概念域系统地、对应地迎合到另一个概念域,因此,概念系统是通过隐喻的方式建立起来的。
隐喻是人类形成概念系统的基本手段,它在语言中的表现是多种多样的,Lakoff 和Johnson 把它们概括为三种类型:1 本位隐喻本位隐喻是利用人类对客观物质世界感知的基本经验来理解那些抽象经验,比如,思想,观念,行为等。
人们经常谈到这样的例子:“通货膨胀正在降低我们的生活水平”。
其中的通货膨胀被看作是一个实体,这是人们把物价上涨的实体化,实体化的过程也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抽象的经验被表达的具体生动。
如果把大脑的思考实体化为机器,我们就可以得到许多有关大脑和机器联系的表达,比如:“我的脑子不转了”,“我脑子好像生锈了”等。
[隐喻在语境中的理解] 语境隐喻摘要:隐喻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
它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隐喻作为一种语义异常句,它违反了某种语义的选择限制,很难从字面上去理解,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隐喻才能得到解释。
关于如何理解情境中的隐喻,本文从心理学的角度谈谈隐喻的识别,隐喻的情境推断及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
关键词:隐喻语境隐喻识别情景推断1.引言修辞学家认为,隐喻是一种修辞格,是一种修饰话语的手段。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做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想象。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认知现象。
从心理学角度看,类推和隐喻式推理是所有认知活动的基础。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语言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体现了人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观念系统的本质特征,是人们认识、思维乃至行为的基础。
隐喻的理解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直接的过程。
基于不同能力层次可区分为语义正常句和语义异常句。
隐喻属于违反了语义选择限制的异常句,只有在一定的话语情境中,隐喻才能得到解释和理解。
本文从隐喻的识别、隐喻的情境推断和影响隐喻理解的因素方面谈谈如何理解情境中的隐喻问题。
2.隐喻的理解隐喻理解过程包括在一定的语境中听话者如何识别隐喻及如何推断隐喻的意义两个方面的内容。
2.1隐喻的识别在话语的理解过程中,有两种模式,一为“自上而下”,另一为“自下而上”,前者是听话者/读者对语境非常熟悉,听话者根据对说话者的了解、对话题的了解,可以预测说话者将要表达的大概意思,然后根据说话者的实际话语,对原来的期待进行修正并作出反应,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后者是听话者/读者对语境的熟悉程度很低,对话题和说话者的了解几乎为零,这时他对话语的理解主要依靠对实际话语的解码,再根据话语的字面意义判断话语的语境意义和说话者的意图(束定芳,2000)。
言语交际中,某些词可作为隐喻出现的话语信号和标志,如:领域信号或话题标志,元语言信号,强调词信号,模糊限制词,表明隐喻转换的上义词,明喻,以及引号。
“隐喻”在生活中的运用
作者:佚名 | 文章出处:牛头领域
这个方法两个人以上用是最好,一个问,一个答,其他的帮助回答的。
“隐喻”就像是打比方,它是事物在人们潜意识中的反应,nlp通过修改其在潜意识中的表象,改变人们在意识中的理念,十分有效。
第一步,问:“xx对于你来说像什么?”(此处xx是指对方需要改变的事物,或担心的事物。
)比如有人说“生命像蜡烛”,“婚姻像房子”
第二步,问:“yy对你来说有什么好处(或优点)?”(此处yy 是指对方说xx像的事物)比如上例中的蜡烛,房子。
第三步,问:“yy对你来说有什么缺点(或不好的地方)?”
第四步,问:“如何让yy既有你说的那些优点,又能避免你说的那些缺点?”在这里需要重复对方刚才说的话。
注意在进行第二三四步时,不要让对方将yy和xx再联系起来,这样才能有更深的意义。
nlp说:“人不能说服任何人,人只能自己说服自己。
”。
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
标题,生活中的10个隐喻。
生活中处处都充满了隐喻,它们是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的一种表达方式。
下面我将分享生活中的10个隐喻,希望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发和思考。
1. 生活就像一杯咖啡,有时浓郁,有时清淡。
我们需要学会享受每一种味道,包括苦涩和甜蜜。
2. 友情就像一棵树,需要精心照料才能茁壮成长。
在困难时,朋友就像树根一样支撑着我们。
3. 爱情就像一场旅行,有时充满了风景和美好,有时会遇到坎坷和波折。
但只要心中有爱,就能走得更远。
4. 成功就像一座冰山,只有露出水面的一小部分,其下的付出和努力却是无法想象的。
5. 失败就像一面镜子,它能让我们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陷,也能让我们更加坚强和成熟。
6. 时间就像一条河流,它总是向前流淌,不会停留。
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刻,因为时间的流逝是无法挽回的。
7. 希望就像一盏灯,它能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披荆斩棘,迎接未来的挑战。
8. 心灵就像一片田地,需要不断的耕耘和播种才能收获丰硕的果实。
只有用心去呵护,才能收获丰收的喜悦。
9. 知识就像一把钥匙,它能打开我们心灵的大门,让我们拥有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思考。
10. 生命就像一场旅程,充满了未知和惊喜。
我们要学会珍惜每一次相遇,每一次离别,因为生命的旅程是短暂而宝贵的。
生活中的隐喻是无处不在的,它们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世界,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走向未来。
希望这些隐喻能够给你一些启发和思考,让你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刻。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兴湘学院 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
(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
(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
(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
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
”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
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兄弟们,生命不息。
”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
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 ,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
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
评析《我生活的故事》中的隐喻
《我生活的故事》是一部值得钦佩的作品,它广泛地涉及了生活中的各种隐喻。
作者通过角色的隐喻及无数的自然因素的应用,深入地把握了现实世界的真正本质,展现出美好的一面。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析《我生活的故事》中的隐喻的种类和作用。
首先,《我生活的故事》中的角色隐喻是最显著的。
角色隐喻是使用某种人物来反映某种特定情况或思想的一种文学手法。
其中,绝对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主角:安迪。
安迪象征着一种对人类生活现实的最伟大的认识,他代表了不服从也不妥协的精神,和勇敢地与周围的世界抗争的意志。
他的愿景是希望在漫长的黑暗中找到一线光明,让自己的生命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此外,《我生活的故事》中还有许多自然因素的隐喻。
自然因素隐喻表达了一种知识或思想观点。
例如,无论是西部的大草原,还是芝加哥的沼泽,作者都隐喻了光明和黑暗,喻示了理想与现实、希望与绝望的双重面貌。
此外,湖泊和树木也反映了情感的纠缠,犹如游荡于大江之中的小船,对挣扎的生活,而且展示了安迪最终能够走出黑暗中的希望。
最后,另一种隐喻是文字隐喻。
文字隐喻是通过把某种词组用来反映某种状态的一种表达手法。
例如,作者的主题句“我的生活只是一条流淌的小河”,比喻了安迪当时的环境,也犹如他在现实生活中不断挣扎的状态。
总而言之,《我生活的故事》中各种隐喻的使用赋予了作品独特
的生命力,从而使读者们能够更加全面地理解作者最终要传达的观点,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深受许多读者喜爱的原因所在。
有趣的空间隐喻例子一、身体空间隐喻我们经常会说“满腔怒火”,这就是把身体内部的空间当作容器,来隐喻愤怒这种情绪像液体一样充满在这个容器里。
还有“满脑子想法”,大脑这个空间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想法。
又像是“心里装满了爱”,心这个空间成为了存放爱的容器呢。
二、建筑空间隐喻比如说“知识的大厦”,把知识比喻成大厦,那大厦的根基就像是基础知识,大厦的楼层就像是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
再看“情感的避风港”,家或者某个安全的建筑空间就成了情感可以躲避风雨的地方,就像在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家能给我们温暖和安全感。
还有“心灵的城堡”,城堡是坚固的,这就隐喻心灵像城堡一样有着很强的防御能力,不轻易被外界攻破。
三、方位空间隐喻“走上人生巅峰”,这里的“上”就是一种方位空间隐喻,把成功或者好的状态隐喻为高的方位。
而“陷入低谷”,“下”这个方位就被用来隐喻不好的状态,像掉进了低的地方一样。
“在光明的前途里”,光明这种空间里的视觉感受就被用来隐喻美好的前途,相对的“黑暗的未来”,黑暗就代表了不好的、充满未知恐惧的未来。
四、容器空间隐喻“整个城市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城市就像是一个大容器,欢乐这种情绪就充满了这个容器。
还有“那个小镇弥漫着悲伤的气息”,小镇成为容器,悲伤的气息在里面弥漫开来。
“班级里充满了活力”,班级这个空间被活力所充满。
五、路径空间隐喻“在成长的道路上”,把成长比喻成一条道路,我们沿着这条道路前行,会遇到不同的风景,就像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经历。
“通往成功的路”,这也是路径空间隐喻,成功被视为终点,我们要沿着这条路去到达。
“探索知识的小径”,知识像是一片神秘的领域,我们要通过小径去探索。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兴湘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网住的鱼儿上岸就当助教,然后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
(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
(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
(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
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
”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
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兄弟们,生命不息。
”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
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
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
隐喻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何霞
【期刊名称】《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0(021)003
【摘要】隐喻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本文以涉及人体五官和常见动物名称等两方面的词汇为例,说明隐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可分割.不仅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离不开隐喻,熟悉隐喻更是对于英语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页数】3页(P65-67)
【作者】何霞
【作者单位】集美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俄国形式主义陌生化在文学作品与日常生活中的体现
2.日常生活中的教育与非日常生活中的教育
3.互信息原理在日常生活中的体现与应用
4.高中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的体现
5.高中物理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用电的体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引用
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常用来比喻或象征某种概念,使语言更
加生动形象。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隐喻引用无处不在,它们可以是
文学作品中的比喻和象征,也可以是我们日常用语中的隐喻表达。
比如,“一帆风顺”中的“一帆风顺”就是一个隐喻,意指一切顺利,这个隐喻来源于航海时期的帆船顺风航行。
另外,“绿叶成荫”中的“绿叶成荫”也是一个隐喻,比喻后代兴旺,繁荣昌盛,这个
隐喻源自植物生长的景象。
在文学作品中,比如《红楼梦》中的
“林黛玉”就是一个隐喻,她的名字暗示了她的性格和命运。
在政
治演讲中,领导人常常使用隐喻来形象生动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决心,比如“和平鸽”就是代表和平的隐喻。
总之,隐喻引用贯穿于
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创作之中,是丰富多彩的语言表达方式。
通
过隐喻引用,我们能够更加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使语言
更加生动有趣。
浅谈隐喻和比喻隐喻,是人类优秀文化的最高成就之一。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大概所有文化财富都与隐喻有关。
新疆岩画中极为夸张的生殖器官,是否隐喻着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呢?埃及金字塔是否隐喻着一种数学、物理、生物、几何以至天文、历史、政治等多方面的深奥的思想呢?《圣经》里的“屋顶在上,地板在下”、《周易》里的“天尊地卑”和太极图阴阳小鱼、原子结构、宇宙天体等等,不必一一列举,我们完全可以说,越是高深的文化,越和隐喻休戚相关,没有隐喻思维,就没有这些文化成就,没有隐喻思维,就不能掌握这些成就。
越是伟大的思想家,越善于隐喻。
《论语》中的隐喻比比皆是。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涂也”——因材施教原理的愤激语。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学问要精益求精。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告诸往而知来者。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本指玉加工由粗到细的几道工序,所隐喻的基本原理是“循序渐进、不断上进”。
诸子百家善于取譬,多有寓言,人所共知。
毛泽东善用隐喻。
“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反动派你不打他就不倒。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的革命力量可以迅速发展壮大。
“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主观主义都缺乏实际基础,缺乏内在思想,只会空喊。
艺术家运用隐喻,使艺术作品呈现出绚丽的色彩,生动无比。
诗人用隐喻把心意写的含蓄有味。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再如陶渊明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景依依以将入,鸟倦飞而知还。
”更有《桃花源记》。
左思的“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
”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李白的《蜀道难》,这些都是隐喻的杰作。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又能激起人们多么复杂、多么丰富的联想。
如何运用隐喻与象征增添作品意境隐喻和象征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它们能够通过隐含和象征的意义来丰富作品的意境和表达深层的情感。
运用隐喻和象征可以为作品增添更多的艺术魅力和想象空间。
本文将探讨如何巧妙地运用隐喻和象征,以增添作品的意境。
一、隐喻的运用隐喻是通过比喻或类比的方式来描述事物,使用隐喻可以使作品的意境更加生动深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隐喻运用方式:1.生活隐喻生活中的各种事物、场景和情感,都可以成为隐喻的对象。
例如,用花朵来隐喻爱情的美好,用火焰来隐喻激情的炽热,用河流来隐喻时间的流逝等等。
通过这些隐喻可以创造出绚丽多彩的意象,使读者更加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2.自然隐喻自然界中的种种景象也是隐喻的常见来源。
例如,用春天的花朵来隐喻新生和希望,用秋天的落叶来隐喻衰老和离别等等。
自然界的隐喻常常带有一种深邃的哲理,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描绘,可以使作品更具有诗意和思考价值。
3.文化隐喻文化中的符号和象征也可以成为隐喻的依托。
例如,用白色来隐喻纯洁和善良,在东方文化中,白色往往象征着神圣和庄重;用黑暗来隐喻恐惧和阴险,在西方文化中,黑暗往往代表着未知和危险。
通过对文化隐喻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二、象征的运用象征是通过特定的符号、动作或者场景来代表抽象的意义,使用象征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奥义。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象征运用方式:1.物体象征物体可以具有特定的象征意义。
例如,用玫瑰花来象征爱情和浪漫,用钟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珍惜,用鸟儿来象征自由和追求等等。
通过对物体象征的使用,可以使作品更加贴近生活,让读者在具体的形象中感受到抽象的情感和思想。
2.动作象征人物的动作和行为也可以成为象征的表达方式。
例如,用打破镜子来象征破碎的梦想,用倒吊的鲜花来象征毁灭的美丽等等。
通过对动作象征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具有戏剧性和冲击力,让读者在情节的张力中思考和体验。
3.场景象征特定的场景和环境也可以成为象征的源泉。
浅谈隐喻作者:睢琳琳来源:《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8年第10期摘要: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 We Live by”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即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Lakoff&Johnson ,1980)。
由于东西方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差异。
本文将对由于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等的不同所导致的东西方隐喻模式的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隐喻文化差异一、引言“隐喻”是人人都无法回避的,它就像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每日与我们如影随形。
假如一天晚饭后你去朋友家,一见面他便问:“吃了吗?”你回答:“吃了。
”他马上手指沙发:“坐。
”于是,你坐下,两人开始聊天。
显然,这是十分常见的日常口语对话,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相信没人会对此提出疑议,更没有人会去追究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涵义。
朋友问你“吃了吗?”只是一个表象,或者就是一个喻体,他不是直接打比方,而是用了隐喻。
我们不妨进入此短语的内部:首先,他是在表示关心,担心你如果没吃饭会引起饥饿。
其次,如果他正在用餐,势必邀请你一起吃;如果他这时刚刚吃过,而你来晚了,你回答说还没吃,则意味着他要为你准备一顿。
另外,他也可能只是寒暄、应酬,因为吃饭时间已经过了,这样问就只是单纯地打个招呼,仅此而已。
虽然有时我们觉得这样的问题纯属“废话”,但此类“废话”却透露着大量信息——你与他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你是不是受欢迎等等。
无疑,上面谈到的这些意思都是“话外音”,也正是隐喻所“隐”之意。
肯定有人会听不见,也肯定有人在你话刚出口就已了然,这就是会意。
对空白的倾听表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如同前面你回答“吃了”,朋友说“坐”,你们不假思索地就理解了对方语言所省略的种种。
从这个最平常的例子中就可以感受到隐喻的威力:“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我们的思想和行为中。
生活中10个隐喻的例子
1. 生活就像一场旅行:每一步都是一个新的经历,每一个地方都是一个新的发现。
2. 生活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是一段新的故事,每一个章节都是一段新的经历。
3. 生活就像一把钥匙:它可以帮助你打开你的心灵,解开你的梦想。
4. 生活就像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你的真实内心,提醒你做出正确的选择。
5. 生活就像一幅画:它可以把你的心情和情绪描绘出来,让你更好地理解自己。
6. 生活就像一把尺子:它可以帮助你衡量你的行为是否正确。
7. 生活就像一支笔:它可以帮助你把你的想法和感受写下来,留下永恒的印记。
8. 生活就像一把锤子:它可以帮助你打破旧有的思维定势,思考新的可能性。
9. 生活就像一张网:它可以把你和你所爱的人联系在一起,让你们永远不会分离。
10. 生活就像一把雨伞:它可以把你遮挡在安全的地方,让你免受风雨的侵袭。
浅谈生活中的隐喻现象
兴湘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最近看了李亚伟写的一首诗:《中文系》,其中用了许多隐喻的修辞手法,比如“浅滩边,一个教授和一群讲师正在撒网 网住的鱼儿 上岸就当助教,然后 当屈原的秘书,当李白的随从 当儿童们的故事大王,然后,再去撒网 ”其中将中文系的学生比喻成鱼儿,用的是隐喻的修辞手法。
这是在诗歌中用到隐喻的修辞的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到许多的有关隐喻的修辞,现在我就日常生活的一些例子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校园文化的隐喻现象
每个寝室都有各自的寝室文化,文化和语言是相通的,伴随而来的就是寝室语言。
我收集了一些同学们喜欢在寝室里讨论的话语,其中就用到过不少隐喻的修辞:1、兄弟们,生命不息。
(意思是晚上坚持奋战。
)2、今天有没有抽水?(意思是今天有没有点名?)3、甲:你快起床,要迟到了!乙:我今天不去了,给我顶上。
(意思是代我点到啊,写张请假条也行。
)4、谁借我点钱呀?江湖救急。
(形容情况紧急)等等,这样的例子很多,我就不全部列出来了。
现在仅就几个例子来讨论,比如“兄弟们,生命不息。
”这一句语言使用中的隐喻只是一种表层的现象,真正起作用的是深藏在概念系统中的隐喻概念,即深层隐喻。
正如朱军教授所说的:隐喻在人类认知方面有两大作用:创造新的意义;提供看待事物的新视角。
“兄弟们,生命不息。
”就给我们提供了看待事物的新视角,因为根据日常习惯我们认为生命不息是一种向上的进去行为,但这一句表现的仅仅是一种活动的延续,这属于临时性隐喻,同时具有一定的模糊性,对语境具有一定的的依赖性。
再如“今天有没有抽水?”,这里将人比喻成水,本来意图是说抽查人的意思,但“抽水”是日常惯用语,有与抽查在语音上有类似关联,故产生了隐喻的意象与思维。
这些新出现的事物以及相关的一套术语常会被借用到一般
的生活领域,起到特殊的修辞和社会效果。
二、农事生产活动的隐喻现象
我出生在农村,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发现人们善于利用一些谚语来把握生活生产规律,人们对事物的发展过程和事物之间关系的知识也是隐喻理解的一个重要依据。
例如一些气象谚语:“月生鸡眼天气变。
”指的是天气虽未有云,却见月身紧裹几圈小光环,形似“鸡眼”,表明空气湿度开始增大,有利于雨云生成。
而随着天空展布丝状的卷云或薄纱般的卷层云,月亮周围映出视角半径较大的晕圈,表示高空水汽、冰晶继续增多,天气开始转坏。
如观测到罕见的夜虹,则天气更不稳定。
其中用到了隐喻现象将月身紧裹的几圈小光环比喻成“鸡眼”,使得该谚语不仅读来生动有趣而且便于记忆。
“四季东风是雨娘(湖南)。
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湖北枣阳)。
”两句讲的是温带区域和它的北面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气旋带来的。
气旋的行动,老是自西向东的,在它的前部,盛行着东北风、东风或东南风。
故气旋将到的时候,风向必定偏东的。
所以东风可以看做气旋将来的预兆。
因为气旋是一种风暴,是温带区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们看到吹东风,使知是雨天的先兆。
这两句更是生动有趣,将东风比喻成“雨娘”、“精”,生动的显现出东风是雨天的先兆这一特征。
这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观察气象的经验总结。
另外还有一些农事谚语:“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其中“盖三层被”并非真正将三层被盖上去的意思,而是说麦子被铺上了厚厚的雪,是将厚厚的积雪比喻成三层被。
农谚“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当年就还钱”,不仅以生动的隐喻修辞来阐明农事规律,而且还科学地说明枣树具有早花早果早期丰产的习性。
如果不考虑隐喻使用者,不考虑隐喻使用的社会或语言环境,要明确判断隐喻的意义,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理解的关键是发现说话者使用隐喻的意图的线索。
所以笔者认为在理解这些农事谚语的时候,我
们应当对农事活动有一定的了解。
当然,生活中关于隐喻修辞运用的现象有很多,深入地研究隐喻修辞是很有必要的,通过隐喻,人们可以用已有的词语来谈论新的、尚未有名称的事物。
同时,通过隐喻,人们还可以表达一些事物间细微的差别,更加形象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这也是笔者的心愿。
我也希望通过对语言学修辞的学习来掌握一些语言运用的知识,并且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文学修养。
兴湘学院2009级汉语言文学班王洪浩学号:2009960101
2010年5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