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课教学设计《晨景》

  • 格式:docx
  • 大小:999.70 KB
  • 文档页数:1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欣赏课《晨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欣赏《晨景》

教材分析:

一、音乐作品分析

《晨景》是挪威作曲家爱德华·格里格于1888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的五幕话剧《培尔·金特》写了二十三段配乐,后选择其中八段改编为两个组曲。本曲就是《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第一首。这原是第四幕中主人翁培尔·金特流浪到摩洛哥时,描写日出和清晨景色的音乐。

乐曲以田园风的快板,描写摩洛哥海岸清晨的气氛。原为诗剧第四幕第五场的前奏曲。远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贩运黑奴,往中国贩运偶像,一时成了富商。这时,培尔·金特来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个山洞前面,他用独白披露自己的内心活动。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小提琴的波浪式音型使音乐的跳跃感强,很活泼,色彩明亮清新,感觉像金色晨光穿过薄薄的云雾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又向下穿透林间,一缕一缕地洒向草地。乐曲高潮时朝阳喷薄而出,谧静的森林渐渐苏醒,鸟鸣声令人陶醉。这醉人的画面在主题的重复中消失,给人以梦境般的朦胧曼妙,充满浓郁的诗情画意。

乐曲由单一主题发展而成,经过整个管弦乐队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反复变奏而成。乐曲为单三部曲式:A B A1

主题旋律:

第一部分0:00—0:46

乐曲具有牧歌风格,由单一的田园风味主题加以自由而精心的发展构成。一开始长笛奏出清爽悠扬的主题,紧接着双簧管再一次奏出主题。随后乐曲以向上移调的方式再次重复主旋律,仍然由长笛,双簧管主奏,共重复了主题旋律四次。紧接着长笛与双簧管分别奏出主题旋律的第二小节,相同乐句进行四次重复,力度由于弦乐组的加入逐渐增强。

第二部分0:47—01:52

随后乐曲发展为整个管乐队的演奏,气势磅大,弦乐和管乐的进入,旋律进一步在主题旋律基础上发展变化,力度时弱时强的变化运用,给人以太阳时而被云层遮挡,时而出现感受。连续两次音区向上升高,给人以太阳跳出海面的感受。

第三部分01:53—03:32

在一个短小的有弦乐主奏的过渡乐段后,主旋律继续变化发展。这一部分为A 部分的再现。运用管乐的效果,圆号音色圆润,大提琴音色温柔而连贯,他们在中音区的演奏让人体会日出后的温暖,阳光照在海面上波光粼粼,双簧管奏出的颤音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受,长笛奏出的上波音好像是鸟儿的歌声在欢唱,森林渐渐苏醒。在一个以圆号为主奏乐器的长音后,主旋律最后由长笛和双簧管再次奏起,主题材料任然运用了主题旋律的第二小节。结尾音区升高,结束在一个强音上。

作家介绍:格里格出生于一个非常美丽的国家,那里有银色的雪山、美丽的海岸线,秀丽的庄园、质朴而坚强的人民,那就是北国挪威。格里格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他一生创作了许多音乐作品,大部分音乐中都表现了北国挪威壮丽、俊秀的自然风貌,农村山区的民间生活和童话传说中的奇幻形象。格里格是挪威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

二、教学内容分析

通过以上作品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这样的一些音乐线索:

1.乐曲为单三部曲式:A B A1 乐曲由单一主题发展而成。

2.整首乐曲运用四小节旋律动机,采用转调、力度变化,经过整个管弦乐

队采用不同的演奏方式反复变奏而成。

3.主题调性布局形成三度调关系,E大调-#G大调-B大调,将主题形象在

第一部分做了三次模进转调,形成主题色彩的对比与呼应,运用三度不

断模进转调来象征旭日东升。

4.主题出现的三次在配器上体现不同。主题第一部分出现时由木管组演奏,

主题第二部分是由弦乐组承担演奏,主题第三部分是弦乐单簧管合奏完

成。音响的层次性形成声部的呼应,进一步加强了视觉上的明亮感受。

基于以上线索和四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确定为:

1.感受6/8的韵律感。

通过对主题旋律的演唱,感受6/8拍的韵律感及舞蹈性、旋律性的特点。

2.采用多种手段感知旋律动机的发展

结合音乐作品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活动方式引导学生感知主题旋律动机的发展,从而感受主题所描绘的画面。

3.感知音乐要素在作品中的作用。

在音乐作品中,力度和乐器的运用非常巧妙,不同的力度不同的音色带来不同的感受。在整个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感受力度和音色对作品所起到的作用。

4.由于学段特点弱化的音乐线索

由于四年级学生还没有认识管弦乐,对作品中出现的乐器不熟悉,因此弱化了听辨主奏乐器这一音乐线索。但做了一定了解。

学情分析:

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需哼唱主题旋律感受6/8拍的韵律感和旋律性。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识谱能力。在教学中,采用先感受聆听,然后再视唱主题旋律的方式进行学习。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听辨乐器音色的能力,但在本课中所呈现的乐器,四年级的学生还未认识,所以在学习中弱化了对乐器听辨。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感受音乐要素的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进行音乐情绪的表达。在本课的学习中需要学生感受乐曲中旋律、力度、音色、音区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在本课中需要学生跟随音乐划旋律线。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能力。

学习目标:

1.在聆听管弦乐《晨景》中能展开想象,从音乐中感受并描述“晨曦微露”、“太阳冉冉升起”的晨景。

2.通过聆听、演唱、律动等活动,熟悉并能哼唱乐曲的主题音乐,了解主题的转调、变化重复、乐曲的曲式结构。

3.通过聆听音乐,体会音乐要素在音乐中的作用,了解不同乐器的音色、表现手法和运用意图。

学习重难点:

1.记住主题旋律,感受主题旋律的发展变化。

2.体会旋律、力度的变化在音乐中的作用。

评价方式:

1.表现性评价——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结果、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等通过语言,面部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给予评价。

2.交流式评价——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反馈学习效果,在不断的追问中引发学生思考,最后老师给予小结评价。

3.诊断式评价——在课堂中通过检测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差异情况,从而判断学生学习目标是否达成。

4.结果性评价—一般会用在一个教学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和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综合性评价,并找出改进的方向。

教学年级:四年级

课时: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熟悉主题音乐

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要向你们推荐一首我特别喜欢的曲子!最初听到它,是因为一个动画片《金色的琴弦》的一句短短的音乐。

教学行为:播放柚木梓马的《晨景》演奏视频

1.了解长笛

师:你知道他演奏的乐器叫什么?怎么演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