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 格式:doc
- 大小:26.50 KB
- 文档页数:3
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
【摘要】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中医辨证治疗方法回顾分析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65例患者中,气滞型、瘀血型、阴虚型、虚寒型患者治愈有效率占95.38%。不良反应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均好转,不影响治疗。结论对溃疡病的诊治,要以中西医结合为重点,多角度全面认识病因病机。中医价格低廉,患者易于坚持治疗,是一种治疗本病较好的临床选择方案。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中医药疗法
消化性溃疡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消化系统多发病,对人体健康有着较大的威胁,特别是包括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在内的消化道溃疡性疾病,由于其病位较深、病情复杂、病势较重而直接危害病人的健康和生命,因而备受医学界的重视,成为医师和病人共同关注的重要疾病之一。2005-03-2010-8,笔者以敛口生肌、活血化瘀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5例患者均为我院经胃镜检查确诊的消化性溃疡病例,符合《内科门急诊手册》诊断标准。男52例,女13例;年龄19~70岁;病程6个月~25年;胃溃疡19例,十二指肠壶腹部溃疡41例,复合性溃疡5例;43例为初发病例,22例为复发病例;中医诊断及辨证分型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分为气滞型23例、瘀血型14例、阴虚型17例、虚寒型11例。
2 治疗方法
①气滞型:香苏散加味。药物组成:苏梗10g,香附8g,陈皮10g,半夏10g,厚朴8g,枳壳10g,佛手12g。加减:烧心、泛酸者,加海螵蛸、瓦楞子、海蛤壳。②瘀血型:失笑散加味。药物组成:五灵脂10g,蒲黄10g,丹参15g,延胡索15g,枳壳10g,青皮10g,砂仁10g,檀香6g,生甘草3g。③阴虚型: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药物组成:沙参15g,麦冬15g,生地黄15g,怀山药20g,玉竹10g,石斛10g,川楝子6g,延胡索15g,白豆蔻6g,生甘草3g。④虚寒型:黄芪建中汤加味。药物组成:炙黄芪20g,桂枝8g,白芍20g,炙甘草5g,生姜6g,大枣12g,饴糖30g,乌贼骨15g。服用方法:1d1剂,水煎服。治疗期间忌食过冷、过热及辛辣食物。1个月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 疗效判定标准
治疗后,按期复查胃镜。在胃溃疡患者的溃疡边缘及病灶部位行活检,以防恶变,同时观察药物毒副作用。治愈: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检查溃疡愈合,Hp检测阴性,随访1年未复发。显效:胃脘痛消失,其他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胃镜检查溃疡基本愈合,Hp检测阴性,并随访半年以上未加重。有效:胃脘痛明显减轻,其他临床症状改善,胃镜检查溃疡范围缩小50%以上,Hp检测弱阳性。无效:
胃脘痛及其他临床症状、胃镜复查、Hp检测无改变。
4 结果
气滞型:治愈13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1例。瘀血型:治愈7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阴虚型:治愈9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虚寒型:治愈4例,显效2例,有效5例,无效0例。有效率占95.38%。不良反应:腹泻2例、皮疹1例,经过临床对症处理均好转,不影响治疗。
5 讨论
胃、十二指肠的保护因子和攻击因子之间失衡,是消化性溃疡发生或复发的重要机制。其临床特点是有规律的上腹部疼痛。消化性溃疡属中医学“胃脘痛”、“胃痛”、“心下痞”、“呕吐”、“心痛”、“吞酸”、“吐血”、“便血”、“胃痈”范畴。它多由肝胃郁热、忧思郁怒、肝气横逆犯脾、脾胃虚寒、瘀血停滞、饮食不节、嗜食辛辣生冷,致使脾胃升降失调、气机不利、腑气不通而发病。其疼痛部位虽在胃,但与肝脾的关系甚为密切。当前西医常用抑酸制剂、黏膜保护剂、抗生素联合运用的治疗方案来治疗该病,治疗效果不满意, 1年复发率仍高达80%以上,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提高溃疡愈合质量、防治复发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脾虚是消化性溃疡之本,而肝郁是标,基本病机为脾胃虚于内,肝气横逆之,气郁可化火,久病可入络,致肝郁脾虚、气滞血瘀。所以治疗以理气和胃、温中健脾、理气活血为主,方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关键在于辨证,分清寒热虚实。不论何种类型,或治本为主、或标本兼治、或急则治标。但不论是消滞、行气、化瘀、清热、除湿、祛寒,均应不忘治本虚。要中病即止,切勿克邪过分而伤正。此外,治疗用药过程中,对病人的饮食、劳逸、精神因素等方面,都不可忽视。香苏散加味,方中苏梗理气降逆;香附行气活血;陈皮、半夏理气和胃降逆;厚朴、枳壳、佛手行气和胃止痛,宽中消痞除胀。全方配合能理气和胃止痛。益胃汤合一贯煎加减,方中沙参益胃生津;麦冬、生地黄滋阴清热,润肠通便;怀山药益气养阴,用于脾虚食少;玉竹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石斛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白豆蔻化湿消痞,行气温中,开胃消食。诸药合用滋肝阴以和胃,正切中病机。黄芪建中汤加味,方中黄芪补中益气;桂枝温中通络;白芍、炙甘草、饴糖缓急和中止痛;生姜、大枣调和脾胃;乌贼骨收敛止酸。诸药共奏温中健脾之效。失笑散加味,方中五灵脂、蒲黄活血祛瘀,通利血脉以止痛;丹参、三七活血化瘀;檀香、砂仁行气止痛;蒲公英清热解毒。诸药合用具有活血化瘀解毒之功。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同时,还应调养精神,保持乐观情绪,饮食有节,戒烟限酒,避免食用过热、过冷及辛辣刺激食物,起居有常,劳逸结合,适当参加锻炼,不断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综上所述,对溃疡病的诊治,要以中西医结合为重点,多角度全面认识病因病机。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辨证论治,注意标本关系,具有调和脾胃、滋肝和胃、活血化瘀、抑酸杀菌、敛疮生肌、益气生肌的功效,能够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恢复胃、十二指肠的正常运动、分泌功能,共同起到促进机体自我修复功能的治本作用,且能够避免西药的毒副作用,价格低廉,患者易于坚持治疗,是一种治疗本病
较好的临床选择方案。
参考文献
[1]吴爱勤.内科门急诊手册[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05.
[2]李曦明, 陈文娜.中医药“以痈论治”消化性溃疡浅析[J].光明中医,2006,21(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