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952.25 KB
- 文档页数:25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解决⽅案⽬录第⼀章总则 (1)1 ⽬的 (1)2 内容概要 (1)3 适⽤范围 (1)第⼆章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1 市共享交换平台定义 (2)2 市共享交换平台服务内容 (2)第三章对接总体流程 (4)1 准备阶段 (4)2 登记阶段 (5)3 对接阶段 (6)3.1 ⽬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6)3.2 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6)3.3 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7)3.4 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7)3.5 不同对接模式对⽐说明 (7)4 运维阶段 (12)第四章⽬录管理节点对接模式 (13)第⼀步:注册⽬录管理节点,实现与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 (13)第⼆步:获取⽬录服务或注册核⼼元数据 (15)第五章应⽤系统节点对接模式 (16)第⼀步:注册应⽤系统,获取平台服务 (16)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18)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18)2)信息交换 (19)3)为其他部门⽤户提供应⽤系统访问服务 (21)第六章前置交换节点对接模式 (24)第⼀步:建设本部门前置交换节点,获取平台服务 (24)第⼆步:利⽤平台服务进⾏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26)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26)2)信息交换 (28)第七章部门平台节点对接模式 (31)第⼀步:注册部门平台节点 (31)第⼆步:通过接⼝⽅式获取服务 (33)1)基础信息资源获取 (33)2)信息交换 (34)附件 (36)附件⼀:市共享交换平台业务流程图 (36)附件⼆:部门所需填写的申请表格 (43)附件三:实施建议⽅案及⼯作单 (44)附件四:前置交换节点服务器参考配置 (45)附件五:名词解释 (45)第⼀章总则1⽬的为促进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规范各部门共享交换节点与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下简称市共享交换平台)的对接,⽅便各部门获得市共享交换平台所提供的各项服务,按照中共xxx市委办公厅、xxx市⼈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作的若⼲意见》(京办发[2005]33号)有关精神,依据《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规划》和《xxx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使⽤管理办法》,制定本指南。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政务数据的积累与管理越来越成为一项严肃的问题。
面对政务数据海量、多样的特征,政府部门亟需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数据交换共享平台作为数据管理的突破口。
本文将针对“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展开论述。
1.平台建设的要求与目标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V2的建设目标是在加强数据的安全保密性、高效性和便利性的前提下,推进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的交换共享工作。
平台建设应具有可靠性高、容错性强、安全性好等多方面的技术特征,需与各地政务单位的数据管理系统实现接口,实现政务数据的全面互联互通。
2.平台建设的技术原理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V2的技术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OAUTH2协议实现对平台数据资源的授权管理和访问控制;二是运用分布式文件系统技术实现数据的分布式管理和备份;三是通过负载均衡技术保证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四是借助高级安全管理技术来实现平台数据的安全性监控和风险控制。
3.平台建设的实施步骤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V2的实施步骤主要包括:一是确定平台开发设计的目标和任务;二是对系统的需求调查和分析,挖掘潜在的政务数据交换需求;三是平台技术架构的设计与开发,包括数据资源接口的规划和实现、数据传输和存储技术的选用和实施等;四是对平台系统的实际结果进行测试和评价;五是发布和推广平台系统,并对平台
进行不断升级完善。
综上所述,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V2的建设是一项全面系统化的工程,在具体实现上需要积极解决技术和安全难点,同时重视与政务单位的协同配合。
只有通过精心策划和实施,才能助力数据管理与利用的高效化,为建设数字政府体系做出积极的贡献。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设计摘要
本文着重研究政府电子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的建设需求,提出了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采用了一种基于服务的
架构,包括了多层架构的建立、元数据的开发和管理、技术标准的确定、
基础设施的搭建、数据共享交换机制的建立、信息的安全和管理、系统的
应用和实施等六个方面,采用了多种技术服务,并结合当前市场现状和技
术发展情况,最终形成一整套健全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1、引言
当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政府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需求也日益
增长。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作为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会大大提升政府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缓解政府信息资源单调化的现状,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
因此,研究如何合理规划政务信息资源共享
与交换平台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2、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方案
本文主要设计了一种基于服务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与交换平台。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国发〔X〕5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X〕39号)和《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工作方案的通知》(X政办〔X〕139号)等文件精神,为进一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有效推进政务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切实解决各自为政、条块分割、信息孤岛等问题,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X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以X省政务云为依托,以实现政务基础信息资源库共建共享和政务服务事项统一管理为目标,基于统一架构、统一服务、统一技术平台,构建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打造覆盖省、市(州)、县(区)三级政府部门的数据交换、监管信息共享平台,政务数据共享门户,政务资源目录、政务数据资源、政务数据填报和政务服务事项管理系统,建立健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标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及配套的监督检查制度,形成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机制。
通过梳理对接省、市(州)、县(区)三级政府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库,为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及业务协同提供支撑。
二、建设原则(一)统一建设,分级使用。
省级统一设计、建设、管理和运维,省、市(州)、县(区)分级使用,建成全省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二)整合提升,共建共享。
整合、利用存量信息化资源,拓展、延伸、完善已有基础信息资源库,建成全省统一的基础信息资源库,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汇聚和共享。
(三)需求导向,分步实施。
围绕企业和公众的实际需求,抓住关键环节,合理安排工作进度,逐步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的覆盖面和应用深度。
三、主要内容及职责分工(一)建设全省统一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依托省政务云,建设省、市(州)两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政务资源目录管理系统、政务数据资源管理系统、政务数据共享门户、监管信息共享平台,建成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统一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和共享交换体系,实现全省政务信息资源统一管理和共享交换。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解决方案1. 概述在我国,政府职能正从管理型转向管理服务型,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宏观管理、综合协调的职能,如何更加有效地向公众提供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打破信息盲区、加强廉政建设已成为当前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家“十五”计划纲要要求“政府行政管理要积极运用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加快信息化进程”。
各级政府、行政管理部门都面临着利用信息技术推动政务工作科学化、高效率的新局面。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发展,政府拥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数据,如何建立政府信息资源采集、处理、交换、共享、运营和服务的机制和规程,实现分布在各类政府部门和各级政府机关的信息资源的有效采集、交换、共享和应用,是电子政务建设的更高级的阶段和核心任务。
信息资源只有交流、共享才能被充分开发和利用,而只有打破信息封闭,消除信息“荒岛”和“孤岛”,也才能创造价值。
目前各级政府都在进行政务资源数据的“整合”,但“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后做什么?将是摆在政府各级领导面前的首要问题。
北京华迪宏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凭借自身丰富的电子政务建设经验、自主创新的技术研发优势,为各级政府机构的实际需求提供了政务资源整合的综合解决方案——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
2. 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框架如下:由上图可以看出,华迪宏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交换体系共分为六个层次,分别是安全和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信息资源中心、共享交换平台、应用层和展示层。
(1)展示层通过建立综合信息集成门户系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用户界面,信息和应用通过门户层实现统一的访问入口和集中展现。
(2)应用层应用层提供满足面向各类用户依据实际需求开展业务的需要。
如支撑城市应急联动应用、辅助领导决策应用、城市管理应用、社会救助应用等。
(3)共享交换平台层共享交换平台层为城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所在位置,连接各类应用和应用所需的信息资源,组织和整合各类数据、组件和服务。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随着中国互联网和国内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政务数据被数字化,并积累在了政府系统中。
这些数据可以为政府、公众和企业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
为了更好地共享政务数据资源,建设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成为了现阶段重要的任务。
一、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意义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对于政府和社会的意义非常重大。
首先,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能够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提高政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其次,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可以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更准确、全面和实时的政务信息,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和提高服务水平。
最后,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有助于提升政府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保障政务数据的安全和保密,防范各种安全风险。
二、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方案V2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制定政务大数据管理规范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第一步是制定政务大数据管理规范,明确政务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共享和使用要求。
政务大数据管理规范应包括政务大数据分类管理、政务大数据采集标准、政务大数据存储和交换标准、政务大数据分析和挖掘标准、政务大数据共享和使用标准等内容。
步骤二:建设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的核心是建立一个数据交换平台,实现政府部门之间、政府部门与公众、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
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数据交换、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功能。
步骤三:完善政务大数据服务体系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之后,还需要建立完善的政务大数据服务体系,提供政务大数据的查询、分析、共享和使用服务。
政务大数据服务体系应包括政务大数据应用平台、政务大数据查询平台、政务大数据共享平台、政务大数据分析平台等。
三、总结政务大数据交换共享平台建设是当前政府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2.11.06•【字号】东府办〔2012〕162号•【施行日期】2012.11.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行政法正文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东府办〔2012〕162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市府直属各单位:《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业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东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2年11月6日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工作方案为配合全市“两建”工作的开展,加快“六个东莞”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我市将进一步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和开发利用,建立全市互联共享、高效集成的电子政务数据共享平台,促进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
为确保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两建”工作和建设“六个东莞”的要求,以信息化手段统筹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建立全市政务信息共享机制,建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和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对所有政务信息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减少部门“数据孤岛”,促进全市范围内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与综合利用,为提高政府整体决策能力、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完善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和市场监管体系建设,营造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提供有力支撑。
二、工作思路我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作按照《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和《广东省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试行办法》等规定要求,以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为基础,依托市电子政务网络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市政务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有序共享和综合利用。
各部门要按《东莞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目录》标准,梳理好各自的政务信息资源,并在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管理系统中注册登记,按目录规范向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提供数据,形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中心,为我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应急指挥管理、人口信息管理、数字城市管理等跨部门业务协同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和数据资源支持。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是以国家信息技术安全保障体系为依托,针对政务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信息孤岛、信息割裂及信息共享难等问题,为推进政务信息共享和交换的建设方案。
一、需求分析政府机构包括中央和地方的各级政府部门间需要共享大量政府信息,但由于地理分布、行业领域不同、信息系统不同等原因,政府信息资源被信息孤岛所隔离,从而影响了政务工作的协同和高效,所以需要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
二、平台结构设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设计分为前端、中间层和后端三层结构,其中前端是用户访问操作的界面,中间层是连接前端与后端,处理相应的数据交互,后端则是存储数据、提供数据服务的后勤支持层。
三、系统功能设计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具有政务数据共享和交换的功能,系统包括文件上传和下载、信息交换、信息查询、考核评估、数据清洗等多重功能,能够实现统一认证、安全通信、机构管理、权限管理等功能。
四、平台管理设计平台管理针对平台的应用管理、维护管理、安全管理、监测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划设计,确保平台的可稳定可靠运行。
同时,平台需要支持在线故障处理与维护、数据备份与恢复、数据质量监控等管理功能。
五、平台运营条件为确保平台的长期可持续运营,平台的运营应满足常规运维、业务运营、资金保障、人员培训等多方面条件。
需要完善的资源和财政支持保障,落实人员培训计划,完善机制和流程的制定、推行等。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的实施将极大地方便政府部门内部共享数据,从而有效提高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效率,更好地提升政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未来,政府通过制定全面科学规范的建设方案,注重统筹平台的安全、高效性和可持续性,将进一步应用这一方式,推动政务信息交互以及更高层次的信息化应用,提升政府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先进地位。
目录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原则 (2)三、建设目标 (2)四、建设内容 (4)4.1总体架构 (4)4.2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5)4.2.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5)4.2.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5)4.2.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6)4.2.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7)4.3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8)4.3.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8)4.3.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8)4.3.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9)4.3.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11)4.3.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2)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4)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4)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4)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6)一、建设背景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
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4)1.1项目建设目标、内容 (4)1.1.1项目建设目标 (4)1.1.2项目建设内容 (4)1.2编制依据 (5)1.3与政务职能相关的社会问题和政务目标分析 (6)1.3.1社会问题分析 (6)1.3.2政务目标分析 (8)1.4业务功能、业务流程和业务量分析 (11)1.4.1用户角色分析 (11)1.4.2业务功能分析 (12)1.4.3业务流程 (14)1.4.4业务量分析 (14)1.5信息量分析和预测 (15)1.5.1存储量分析 (15)1.5.2处理量分析 (19)1.5.3网络流量分析 (20)1.6系统功能和性能需求分析 (20)1.6.1系统功能指标 (20)1.6.2系统性能指标 (22)1.7信息系统装备和应用现状与差距 (22)1.7.1现状 (22)1.7.2差距 (23)1.8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第二章总体建设方案 (26)2.1建设原则 (26)2.1.1统一性原则 (26)2.1.2可靠性原则 (26)2.1.3可伸缩和可扩展性原则 (26)2.1.4开放性原则 (27)2.1.5安全性原则 (27)2.1.6高效性原则 (27)2.1.7友好性原则 (27)2.1.8可管理易维护性 (28)2.2总体目标与分期目标 (28)2.3总体建设任务与分期建设内容 (29)2.4总体设计方案 (30)2.4.1基础设施层 (32)2.4.2信息资源层 (33)2.4.3应用支撑层 (34)2.4.4应用层 (34)2.4.5服务层 (34)2.4.6安全保障体系 (34)2.4.7标准规范体系 (35)第三章项目建设方案........................................3.1标准规范建设 (36)3.1.1管理制度建设 (36)3.1.2标准规范建设 (40)3.1.3数据标准建设 (43)3.1.4标准规范索引 (46)3.2信息资源规划和数据库设计 (47)3.2.1信息资源规划 (47)3.2.2数据中心建设 (53)3.3门户系统建设 (69)3.3.1信息资源政务门户 (69)3.3.2信息资源开放门户 (73)3.4应用系统建设 (74)3.4.1数据汇聚平台 (74)3.4.2数据治理平台 (89)3.4.3数据运营平台 (102)3.4.4数据应用平台 (104)3.5四大基础数据库管理平台 (108)3.5.1人口库 (108)3.5.2法人库 (111)3.5.3经济库 (114)3.5.4地理库 (115)3.6应用支撑系统设计 (116)3.6.1统一用户管理 (116)3.6.2统一应用管理 (120)3.6.3统一服务管理 (121)3.6.4统一消息服务 (123)3.6.5统一日志服务 (124)3.7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24)3.7.1建设目标 (124)3.7.2安全体系架构 (125)3.7.3安全防护体系建设 (125)3.7.4安全管理体系建设 (133)3.8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和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6)3.8.1主要软硬件选型原则 (136)3.8.2详细软硬件配置清单 (137)第四章效益分析 (138)4.1经济效益 (138)4.2社会效益 (140)第五章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 (142)5.1风险识别和分析 (142)5.1.1组织风险 (142)5.1.2管理风险 (142)5.1.3业务风险 (142)5.1.4技术风险 (142)5.2风险对策和管理 (143)5.2.1组织风险防范对策 (143)5.2.2管理风险防范对策 (143)5.2.3业务风险防范对策 (144)5.2.4技术风险防范对策 (144)第一章需求分析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项目建设目标、内容1.1.1项目建设目标电子政务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项目建设目标是,依托统一的“云”数据中心建设统一的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
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及目标随着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政府机构中普遍存在着多个信息系统独立运行的问题,导致数据交换困难、资源浪费等情况。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进行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以提高政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
本方案的目标是通过整合共享,实现政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享,提高政府机构的信息化水平,提升服务效能。
二、整合共享原则与方法1.整合共享原则(1)遵循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确保整合共享与整体规划一致;(2)以功能需求为导向,根据业务特点进行整合;(3)确保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合理控制共享范围;(4)注重系统间的互联互通,数据交换顺畅;(5)系统集成与资源共享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2.整合共享方法(1)统一标准:建立并完善信息系统整合共享的标准规范,包括数据格式、接口规范等;(2)系统集成:通过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不同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确保数据的通畅流动;(3)数据集成:进行数据清洗、转换、整合等处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可靠性;(4)资源共享:将各个系统中的资源进行整合,形成资源池,提供给其他系统使用;(5)权限管理:根据不同用户的权限,控制数据的访问范围和权限。
三、整合共享的关键工作及步骤2.系统规划与设计:基于需求调研结果,进行系统规划与设计,确定各个系统的集成方式、数据转换规则等,建立整合共享的框架和架构。
3.系统集成与开发:根据系统规划与设计,进行系统集成与开发工作,确保各个系统能够互联互通,并实现数据交换共享。
4.数据清洗与整合: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清洗、整合等处理,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并形成可以供其他系统使用的资源池。
5.权限管理与控制:建立权限管理系统,对用户进行权限控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保护。
6.测试与验收:对整合共享的系统进行测试,验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完整性,并进行验收工作。
7.培训与推广:对政府机构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整合共享系统的使用能力,推广系统在政府机构中的应用。
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设方案2012年XX月目录一、建设背景 (3)二、建设原则 (3)三、建设目标 (4)四、建设内容 (5)4.1总体架构 (5)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 (6)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 (6)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 (6)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 (7)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 (9)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0)4.3信息资源交换体系 (11)4.3.1交换体系建设目标 (12)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架构 (12)4.3.2信息资源交换平台功能 (13)4.3.3交换体系内容建设步骤 (14)4.4政务信息资源库 (15)4.4.1政务信息资源库架构 (15)4.4.2政务信息资源库功能 (15)4.4.3资源库建设范例 (18)五.扩展主题应用 (24)六.建设步骤 (24)6.1准备阶段 (24)6.2信息资源调研阶段 (24)6.3系统软件建设阶段 (25)6.4内容建设阶段 (25)6.5培训阶段 (25)6.6验收阶段 (25)6.7服务阶段 (25)一、建设背景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国家战略大背景下,随着电子政务建设政策支撑环境快速发展和政府部门纵向系统日趋成熟,我县各部门间对于共享交换和信息资源的发开利用需求越来越迫切。
XXX县根据中办发[2002]17号、[2004]34号等有关文件的精神和国家电子政务“十二五”规划,并结合我县实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和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从而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提高行政质量和效率,带动全县行业、领域和社会信息化建设,加快我县振兴,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二、建设原则1、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分阶段分解建设任务,各参建单位按照规划的要求,明确建设目标、重点和步骤,分工负责,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2、需求主导,讲求实效从应用需求出发,紧密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突出重点,强化应用。
以应用带动电子政务和信息资源整合的工作的推进3、统一平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全县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加强资源整合,促进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共享,使有限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用。
4、统一标准,保障安全标准先行,用标准规范电子政务建设,促进信息资源整合、流程再造和应用系统整合;正确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综合平衡安全成本和风险,把强化技术手段与健全管理体制紧密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全县电子政务标准规范体系和安全保障体系。
在以应用为导向的前提下,拟规划建设XXX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完整的共享交换平台包含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和政务信息资源库),并选取人口、法人基础共享信息作为共享交换平台及资源库的示范应用(即人口、法人基础共享信息库的建设及其梳理、编目、共享、交换、服务),形成“2+2”建设模式。
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以达成以下具体目标:1.建立覆盖各参建委办厅局单位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对人口、法人共享基础信息进行梳理、编目,形成XXX县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示范应用,带动目录体系建设;2.建立覆盖参建委办厅局单位的信息资源交换体系,提供人口、法人共享基础信息的交换服务,为各政务基础信息交换落地成库、实现跨部门主题应用提供支撑。
同时为下一步交换体系横向覆盖更多的委办厅局单位预留接入接口;3.以现有的县政务外网和互联网为依托,融合公安、人社、计生、民政等厅局单位与人口相关的信息资源,形成全县人口共享基础信息库,为政府决策、公共服务系统等提供信息支撑;4.整合工商、税务、质监、编办等部门的法人相关信息,形成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全县法人共享基础信息库,为各监管部门进行“业务交叉稽核”奠定基础;5.建立符合我县实际的电子政务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制度规范,明确统一的数据共享格式,明确部门共享信息资源的责任与义务。
XXX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采取统一规划,阶段实施的原则进行建设,本项目将以参建各委办厅局业务急需的人口、法人相关政务信息资源为试点,实现共享交换、数据比对分析,同时为下一步交换平台横向覆盖更多的委办厅局单位预留接入接口。
通过本平台实际应用,不断总结完善,后期将通过不断扩大参建部门,不断扩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范围,逐步实现更大范围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
4.1总体架构总体架构图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总体架构在遵循《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的原则下,紧密结合本县实际,从结构上主要分为以下五层:1.基础设施层主要为目前县级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信息安全等基础设施系统;2.信息资源层包括各政务部门已有的业务系统数据库、基础数据库以及各类业务和信息资源3.共享交换层由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交换体系构建的统一共享交换平台作为支撑4.政务应用层基于信息资源的全面整合和共享以及共享交换平台,根据政务部门自身进行社会管理、宏观调控、公共服务、经济调节等方面履职的需要,向政务部门、企业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政务应用。
5.门户展现层主要通过政府门户和公务员门户统一进行对内与对外展现。
4.2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以元数据为核心、通过元数据与信息分类、主题词表的结合,对信息资源进行能体现其内在关联的分布式网状组织,以方便信息资源管理、识别、检索、定位和共享的应用服务体系。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是整个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设施之一,是政务信息资源有效开发利用和整合共享的基本前提,是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的雷达导航系统,是与EA理论一脉相承的一种信息化建设的方法论。
4.2.1目录体系建设目标以“两库”建设为着眼点和推动力,利用目录体系建设的方法,梳理清楚人口、法人等相关信息资源。
做到“业务清、资源清、部门清、共享需求清、应用清”。
资源目录体系建设的全局目标是建立“一个系统”,解决“两个问题”,支持“三个应用”,面向“四个服务”。
建立“一个系统”即建立一个分布的、可扩展的、可集成的、有统一数据模型、有多种用户视角的、可交换的和安全可靠的系统,对各类政务资源(信息、服务、模型、人力)进行组织和管理;解决“两个问题”即解决政务信息资源的发现与定位问题,解决政务信息资源规划与整理问题;支持“三个应用”即支持信息集成整合应用、各业务部门办公应用和面向突发事件的决策应用;面向“四个服务”即面向政务协作服务、专题信息服务、宏观决策服务、便民公众服务。
4.2.2目录体系标准建设在遵循国家标准的前提下,结合我县实际,制定XXX县《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地方标准,涉及的标准主要如下:《目录接口规范》◆《异构数据库接口规范》◆《政务信息资源分类规范》◆《资源标识码编码规范》◆《分布式应用系统间互联互通技术规范》◆《技术管理规范》◆《目录体系绩效测评制度》◆《法人单位共享基础信息库数据元规范》◆《法人单位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共享与应用框架》◆《法人单位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核查规范》◆《人口共享基础信息库数据元规范》◆《人口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共享与应用框架》◆《人口共享基础信息数据库数据核查规范》4.2.3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信息资源目录平台采用元数据对数量多、门类广、分散在不同部门的信息资源特征进行描述,在目录中心形成统一规范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通过对目录内容的有效组织和管理,形成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物理分散、逻辑集中的管理和共享模式,通过该系统建设,可以将信息资源目录以多种不同的分类形式提供给使用者,使用者可以通过适合自己的目录路径精确定位和获取相关信息资源。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架构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采用多层架构设计,自下而上共分为四层,依次为:基础数据层、信息资源层、整合服务层、门户应用层。
信息安全体系和管理体系覆盖到每一层的每个环节。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包含了构建在网络传输层之上的信息资源层和整合服务层,并通过面向门户应用层的数据访问接口为更多应用系统提供统一数据来源。
1)基础数据层:是系统应用的各种基本数据,存放在各种应用系统或数据库里。
2)信息资源层:提供信息采集以及异构数据、元数据的建立。
3)整合服务层:担负了对信息数据的特征提取、分类、编目等功能,同时起到数据描述与交互、资源服务与共享、注册管理、信息管理的作用。
4)门户应用层:提供相应的目录展现及应用。
提供多种数据检索方式以及数据接口。
目录内容服务业务流程图4.2.5信息资源目录平台功能根据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业务需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平台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子系统:1.目录中心管理系统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核心。
它充当管理者的角色,统筹规划体系内容,分配政务信息资源标识符前段码,负责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注册、发布与维护,提供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内容的查询服务。
信息资源目录中心系统功能包括:我的平台,元数据管理,分类管理,目录管理,系统配置,字典管理和系统管理。
2.目录前置系统信息资源目录前置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信息的源泉。
它充当提供者的角色,负责本部门(节点)的政务信息资源的编目,设置使用权限,注册目录并负责更新,并且负责提供与目当内容相关联的政务信息资源的定位。
信息资源目录前置系统功能包括:我的平台,后段码管理,编目管理和系统管理。
3.目录检索系统信息资源目录检索系统是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具体应用。
它充当使用者的角色,对获取的信息内容在授权范围内使用。
信息资源目录检索系统功能包括:检索模式,精确模式两种。
4.2.4目录体系内容建设步骤(1)建设思路目录内容建设(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编目和综合)是目录体系建设的关键环节,是一个工作量巨大、繁琐复杂、需长期维护的系统工程,为避免我县目录体系内容建设实践中普遍存在的有头无尾、止于表面的现象,建议采取如下工作思路:⏹面向应用,重点突出根据急用先行的原则,推动与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大应用系统开发相关的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的编制和应用。
⏹试点先行,稳步推开在部门信息资源全面梳理实践方面,可选择少量部门先行试点,总结经验,探索工作方法与实施途径,而后稳步推开。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在编目的广度和深度方面,可采取自上而下、由粗到细、由浅到深、由单个目录编制到系统性目录编制。
⏹构建合理的长效机制完善标准和制度建设,使政务信息资源目录编制工作向着制度化、程序化、持久化的方向发展。
(2)建设步骤1、业务和信息资源调查梳理业务和信息资源梳理的整体思路是:以各参建部门职能为依据,按照“机构职能业务事项信息资源资源元素”的顺序,将机构职能分解成业务事项,梳理出各业务事项对应的信息资源,最终按尽可能细的颗粒度将每一信息资源细化到资源元素(数据细化到信息字段,业务细化到所有流程和服务,非结构信息资源细化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