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科教学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3
初中历史教学论文引言历史作为一门学科,对于初中生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教授历史知识,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并为未来做准备。
然而,传统的历史教学方式可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本论文旨在探索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从中受益。
问题陈述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学生往往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
这种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历史学科的抵触情绪,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因此,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改进初中历史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
方法1. 创造性教学创造性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学生们合作探讨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
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的魅力。
通过这些创造性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
2. 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历史教学带来更多元的表达方式。
教师可以利用投影仪、电子白板等设备展示历史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源,使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
这种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对历史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互动式学习软件和网站,学生还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和自主学习,拓展历史知识。
3. 融入现实生活将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增加学习的实用性。
教师可以设计与时事相关的历史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对现实社会的影响。
例如,可以通过讨论二战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当今世界的各种冲突和问题的根源。
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挑战。
结果讨论改进初中历史教学的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通过创造性教学、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以及融入现实生活等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并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共7篇)大文斗范文网会员为你整理了“教历史教育教学论文”7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篇一:历史教学论文历史教学专题论文摘要:本人主持的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高中历史新课程德育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已进入结题阶段,通过对我校高一、高二两个年级文科学生的调查研究,课题组对高中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做了讨论和分析,参见拙文《管窥高中历史课德育现状》,发表于《新课程》杂志20xx年第四期。
对历史课德育中存在的问题在此不再赘述,本文旨在探讨应对的举措。
关键词:高中历史;德育现状德育关系到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是中学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针对当今中学德育和历史课程德育的现状和困难,笔者也思考如下。
一、提高学生的品质境界在时代的影响下,当今学生“对人不感激,对物不珍惜”,与物的距离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拉远了,在他们身上缺失中华美德。
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说“美德即知识”,“知识在于教育”,对学生进行“境界”教育正是历史课和历史教师的责任。
在高中历史课中穿插典型的历史人物事例,对学生进行教育,可培养学生的品质境界。
爱是道德的'基础,仁爱是中华美德的象征,是普遍的道德标准,讲仁爱有利于家庭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孝悌是仁爱的表现,是做人做事的根本。
诸子百家思想是国学精华,孔子讲“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墨子言:“兼爱非攻”……古人认为“百善孝为先”,孝为首德,古代二十四孝的故事等等不胜枚举,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仁爱孝悌品德的良好素材。
我国向以礼义之邦著称于世,而“重义轻利”则是传统精神中一个重要的价值观念。
“舍生取义”、“见得思义”、“多行不义必自毙”等名言警语,几千年来一直被用以褒贬劝诫。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尚“礼”的传统,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建筑、科技……不论从哪一方面都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这种谦和礼让之气,翻开史书,此类的言论更是无处不在。
历史学科论文历史教学的本质与历史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
历史学科具有前瞻性、当代性、人文性、主客观统一性及科学性与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历史学科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科论文范文一:浅谈初中历史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摘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
如何作到有效教学,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试从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精心设计问题,联系现实(实际),使课堂教学生活化几个方面谈谈感受。
关键词:有效教学;创设情境;精心设问;生活化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
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
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我的教学实践谈谈。
一、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重温历史我们都明白一个现实: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却可以让历史“重演”,那就是创设有效的“历史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的方法很多,著名学者韦志成先生有如下论述:1.扮演角色体会情境;2.播放音视频渲染情境;3.联系生活展现情境;4.运用实物演示情境;5.借助图画再现情境;6.锤炼语言描绘情境;7.结合实际优化情境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不妨加以尝试。
我在讲授“三顾茅庐”时,采用扮演角色体会情境的教学方式。
课前找五个同学分别扮演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门童,向五个同学交代演出的内容:刘备如何三次拜访诸葛亮,张飞、关羽如何显得很不耐烦,最后刘备终于请到了诸葛亮并成就了一段佳话等。
学生结合平时从广播、电视等平台中获取的相关知识自编台词,我帮助修改,同时进行简单的布景设计,学生边看演出边体会刘备为成就大业而三顾茅庐的辛苦。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10篇1. 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本文主要探讨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的问题。
通过分析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材,探讨如何更好地教授中国近现代史,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中国的发展历程和变革。
同时,本文也会分析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材的不足之处,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2. 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历史文化遗产在高中历史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方法。
通过研究具体的历史文化遗产案例,分析如何将这些遗产融入到教学中,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3. 科技时代的数字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科技时代下数字历史教学的意义和方法。
通过运用多媒体、虚拟实境等数字技术,如何创新历史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和背景。
4. 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探讨跨学科教学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将历史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如语文、地理、美术等,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跨学科思维,使历史教育更加有意义和有效。
5. 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本文将分析创学方法对历史研究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通过引入案例分析、讨论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创新方法,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和思维能力,提高历史研究的效果。
6. 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本文将研究历史研究与社会实践的结合方式。
通过参观实地、实地考察等形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场景,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记忆,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7. 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本文将研究思维导图在历史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历史事件和人物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建立历史知识的框架,提高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
8. 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本文将探讨多元文化视角下的历史教学。
通过引入不同文化的历史案例,扩大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跨文化交流和理解,培养学生的国际和跨文化意识。
9. 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本文将探讨互联网时代下的历史教育变革。
历史小论文优秀5篇初中历史的小论文怎么写篇一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内涵和重要性教学是一项工作,同时也是一门具有很高技术性的艺术。
贯穿教学始终的根本路线是教育学生,其中包括对学生的激励、鼓舞等。
自从我国实施课程改革政策以来,我国教育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情景教学的出现,其不仅改变了以往教育中的“死板”问题,还给教学带来了一股创新之风。
大量实践已证明,情景教学的方式完全匹配新课标的教育要求和理念,是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
二、初中历史情境教学的实施途径1.积极构建和谐的课堂氛围,为情境教学的顺利开展营造平台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前提和关键。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要想提高学习历史的能力和历史教学的整体质量,如果仅仅依靠学生的智力因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注意力的集中度等。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尤其是情景教学则更需要人的参与。
因此,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使课堂的气氛更加融洽、和谐,进而会促进历史教学的质量得到切实的提高。
此外,教师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努力,即:(1)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彻底的改革,实现平等、公平、自由的教学模式;(2)改变传统的“师为贵,学为贱”的传统思想,教师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自己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学生的引导者;(3)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切不可将学生进行分门别类。
总之,教师在进行历史情境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们可以平等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使其在课堂中获得学习历史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只有这样,才可以达到情景教学的根本目的。
2.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我国著名的教学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王国维也曾经说过:“好之者优于不知者,而劣于乐之者。
”通过上述的两句话,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其思维正处在发展的阶段,逻辑性不高。
历史教学学术论文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与政治学科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学术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教学学术论文范文一:信息技术下高中历史教学模式改革摘要:历史教学能让学生熟悉世界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随着内容的深入,教学难度也有所增加。
提高高中历史的教学质量,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之一。
将信息技术运用到高中历史教学中,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减弱教师教学难度,帮助学生快速学习。
本文将通过分析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来论述如何实施高中历史教学的改革。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教学;信息技术;教学改革一、概论高中时期是一个人学习能力最强的时候,但同时也是学习任务最重的时期。
特别是对高中历史这样一门文字性内容较多、故事情节较多的学科,运用信息技术教学,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运用信息技术,改革历史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学习,还能方便教师教学,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作用1、使教学内容形象丰富。
在信息技术的使用下,可以获得更多网络信息资源,获取来自不同阶层对同一问题的解读方式,使教师更透彻的理解历史知识,从而更准确的传授知识要点。
如:对世界历史中的文艺复兴时期的古代欧洲贵族华美服饰及欧洲特色建筑风格的文化创作的教学,可以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将这种艺术类的历史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理解,有利于学生迅速掌握。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使得课堂教学不再只局限于书本和粉笔,扩大教学知识来源,通过视频、音频、图片等形式来传授教学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对教学知识的理解。
如:对一些抗战年代的历史事件,可以通过播放有意义的历史正剧来替代枯燥的文字叙述,刺激学生的感官,留下深刻的印象。
3、提高效率。
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最大的特点便是资料的共享。
历史教学小论文引言历史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历史教学既是传授历史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的过程。
然而,在当前教学中,我们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内容的繁杂和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偏差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的问题及改进方法,以提高历史教学的效果。
问题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当前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较低,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历史知识重复性强,学生对知识的兴趣难以持久。
2. 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脱节,学生难以找到学习历史的意义。
3. 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教学内容繁杂历史教学的内容庞杂,涉及到多个时期、多个国家和多个事件,这导致教师无法深入讲解每一个内容点。
而对于学生来说,大量内容的堆积容易使他们产生学习厌烦情绪,从而影响学习效果。
学生对历史的认知偏差在现实中,学生对历史的理解普遍存在偏差。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受到了一些片面或错误的历史观念的影响,也可能是因为他们对历史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思考。
改进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热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应采取以下方法: 1. 创设情境,使历史知识与学生现实生活相联系。
通过引入故事情节,或将历史问题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创造互动环境,给予学生更多参与的机会。
通过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学生对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历史事件的真实性,从而增加学习的乐趣。
精简教学内容,注重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教学内容繁杂的问题,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设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在每一课时中,教师将重点内容突出,并设置明确的学习目标,使学生知道重点是什么,从而集中精力学习。
2. 适当剔除冗余的内容。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剔除一些与教学目标无关的内容,使教学更加有效。
第1篇摘要:历史实践教学是高中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本文从历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当前高中历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
一、引言历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在我国高中教育中逐渐受到重视。
它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历史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和综合素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历史实践教学仍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教育中的重要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实施策略。
二、历史实践教学的重要性1. 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历史实践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
2.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历史实践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历史实践教学通过丰富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这种兴趣的激发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历史实践教学使学生在了解历史的同时,关注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这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三、当前高中历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1. 教师对历史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对历史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认为实践教学只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导致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2.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学校的历史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创新,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 实践教学资源不足部分学校实践教学资源匮乏,如场地、设备、师资等,导致实践教学难以开展。
4. 学生参与度不高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低,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成效。
四、历史实践教学实施策略1. 提高教师对历史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历史实践教学培训,提高教师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使教师能够将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5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一)更新教学观念,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同学的进展是课程实施的动身点和归宿”,所以着眼于同学全面素养的提高,正是我们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老师必需转变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要以同学为本,改革授课的方式、方法,构建先进而科学的课堂教学模式。
第一,改革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和科学化。
所谓多样化,即教学内容呈现不再单纯依靠老师的言传身教,而是大力提高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动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教学及电子课件的制作与使用上。
所谓科学化,就是不再单纯地让同学记忆并储存历史结论,而是结论与形成结论的过程并重。
新教材在这方面给师生们留下了较大的思维空间。
例如“洋务运动”这一节,新教材有意识地留下了对洋务运动的评价不写,却通过课后“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洋务运动的评价”的练习题把这个问题提出来。
这就需要老师和同学通过教学过程,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来得出历史的结论,从而提高同学的历史思维力量,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又如“新文化运动”这一节对旧教材中评价新文化运动前期成就进行了删除,而设计了一道课后习题对“打倒孔家店”口号的评价,并建议同学通过翻阅资料和文章加以分析得出答案,它的设问向开放性试题进展。
类似例子有很多,历史老师必需借此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同学探究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在过程教学中培育同学思索历史、诘问历史、评判历史的方法和力量,以激发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制造性。
其次,改革师生互动方式,转变以往同学被动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以改革历史课堂教学为突破口,营造一个实事求是、崇尚真理、追求真理的氛围,对同学提出的不同看法、看法、观点不任凭斥责或施加压力,以促进同学自主学习、独立思索,为同学的禀赋可潜在自由、充分进展制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尽可能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
高中学生历史教学论文10篇第一篇:高中历史自主学习意识培养一、实施先学后教,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先学后教模式是相对于先教后学模式而言的,该模式最大的亮点就是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是自学,有目的地自学,这样不仅给学生搭建了自主学习的平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大幅度提高。
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有效地将先学后教模式应用到课堂之中,以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本文以先学后教模式在《明治维新》教学中的应用为例进行概述。
先学:带着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反馈给我,并自主地将明治维新和清朝的“百日维新”进行对比学习。
当堂练环节:(1)日本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主导因素是____。
(2)试说明百日维新失败与日本明治维新成功的影响因素。
(3)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主要的成果是____。
……后教:我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以及当堂练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以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同时,也促使学生体会到自主学习带来的乐趣,进而,使学生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走进历史课堂,成为课堂发展的主体。
二、借助小组讨论,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组讨论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该方法不仅打破了传统教师的“一言堂”,而且,也有助于生生之间的交流,对高效率的历史课堂的顺利实现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实施小组讨论模式时,教师要选择有效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要鼓励学生自主发表意见、看法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知识的中心思想。
因此,在授课的时候,教师要立足于历史教材,要借助小组讨论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确保历史课程价值的最大化实现。
例如,在教学《毛泽东思想》时,为了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也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时候,我选择了小组讨论模式,首先,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行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也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历史教育论⽂范⽂3篇历史审美教育论⽂⼀、激发审美情趣学⽣的学习动机是满⾜个体所需的⼀种积极的内在动⼒。
只有诱导出学⽣的学习动机,他们才能够对所需的知识有乐趣。
⽽审美教育更要在兴趣的前提条件下来实施,所以,激发学⽣的审美情趣是我们历史教师⾸先实施的⼀步。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千次相信:没有⼀条富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全⾯的智⼒的发展。
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美使知觉更加敏锐,更能唤醒创造性的思维。
”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审美教育去感动学⽣,⽤那些具体⽽鲜明的美敲打在学⽣的⼼灵深处,从⽽激发他们美的效应,促进知识学习和情操陶冶。
⽐如,我们在教学中,⾃霍去病的那种“匈奴未灭,何以家还”⾄⽂天祥的“⼈⽣⾃古谁⽆死,留取丹⼼照汗青”的壮志雄⼼;“天下兴亡、匹⽆有责”的报国⾚诚之⼼,到“⽢愿为变法⽽喋⾎”的壮美情怀;特别是伟⼤的中国共产党,历经磨难,艰苦奋⽃,不屈不挠建⽴起来的伟⼤新中国,谱写了惊天地,泣⿁神的不朽篇章。
伟⼤的历史仁⼈⽆不表现出来那种⾼尚⽽壮美的道德情操,这些都可以对学⽣进⾏最好的审美教育,提⾼学⽣的审美能⼒。
⼆、从教材中寻找美的元素教材的编者是根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历史教学中要体现对学⽣的审美教育的功能”⽽选材的。
因此,教材的每个章节知识点都潜移默化地体现着审美教育的内涵。
我们在教学中要时刻把握审美教育教学,充分利⽤和开发历史课程中审美教育的资源,挖掘出那些蕴含在教材中的丰富审美教育的元素。
历史记录着⼈类⽣活过程,给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物质⽂明和精神⽂明的瑰宝,⽐如“先河的诗经楚辞,汉魏之⽂苑、晋之清淡、南北朝以后之书画与雕刻、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戏曲,明清的⼩说,还有那些著名建筑与各种美术⼯艺品,历史学上各时代伟⼤与都雅之⼈物、事迹,⽆不于智育之中蕴含美育之元素。
”那⾥就是美的所在,就是美的摇篮,就是美的宝库。
我们教学中就是要把它挖掘出来,交给我们的学⽣,让他们深深地感受着美的益处,提⾼学⽣的审美能⼒。
第1篇摘要:本文从历史教学实践的角度出发,探讨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分析历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提出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旨在提高历史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
一、引言历史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传承优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历史教学面临着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足、教学效果不理想等。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与对策,为提高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二、历史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1. 问题:教学方法单一对策:创新教学方法,如采用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 问题:学生兴趣不足对策:结合历史教材内容,引入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
3. 问题:教学效果不理想对策:注重教学过程,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4. 问题:历史知识过于枯燥对策: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将历史知识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5. 问题:教师专业素养不足对策: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历史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历史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三、历史教学的现状与不足1. 教学内容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忽视学生能力培养2. 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3. 教学评价方式单一,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4. 教师对历史教学的理解不够深入,教学效果不佳四、创新历史教学的方法与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创设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历史,提高学习兴趣。
2. 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问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4. 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5. 案例教学: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
6. 历史故事教学:通过讲述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历史素养。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历史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活动进程的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篇1浅议历史学科的主体性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见,在新课改的今天,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多么的迫切和重要,现就此谈谈自己在历史教学中的一点浅见。
一、鼓励和引导学生质疑,培养问题意识新课标提出,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新知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
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质疑精神。
我在上初一历史《建筑奇观》之长城时,就鼓励学生多提问题。
大多数初一学生能提出诸如秦朝和明朝修长城的时间、目的、意义等比较简单的问题,老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并且还要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思路、类比的思路和拓展的思路等再提问题,结果有些同学又提出:秦长城和明长城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秦始皇国势强大,为什么还要修长城?汉朝以下的朝代都修过长城,明朝为什么还要修长城?是否可以把长城看成一条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的边墙?长城究竟是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还是阻碍了经济的发展?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就在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中、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获得了真知,加深了理解。
一个又一个的问题,就好像一个又一个的谜团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激起了学生无穷的好奇心,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成为了他们解决问题的好方式,这样学生的参与面空前增多,基本实现了人人参与,充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性。
二、鼓励和引导学生竞争,培养竞争意识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是信息被动的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第1篇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本文通过对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探讨,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分析了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旨在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参考。
关键词:历史实践教学;高中历史教学;应用策略一、引言历史实践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历史素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历史实践教学的应用还存在诸多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以期为提高高中历史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二、历史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1.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学习环境中的其他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
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在实践中主动探究、发现和总结历史知识。
2. 行动学习理论行动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在实践中遇到问题时,通过行动、反思和改进,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提升。
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 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通过观察、模仿和内化,逐渐形成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历史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践中与他人互动,通过合作、交流,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三、历史实践教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历史图片、视频等,营造真实的历史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结合教材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历史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历史、感悟历史。
2. 走进历史,体验历史(1)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纪念馆等,让学生亲身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
(2)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扮演历史人物,体验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历史感知能力。
3. 合作探究,培养能力(1)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探究历史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七年级历史小论文范文第1篇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对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中七年级历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一、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的心理状态传统的历史教学方法可能很难适应现代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传统的课堂理论讲授只能挫伤初中生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地调动孩子对初中历史学习的积极性,很多时候不是中考的压力,许多学生就会放弃对历史的学习。
将一些历史故事加入课堂讲解中有利于孩子们学习兴趣的提高。
例如,我们的川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其中一课是《远古的传说》,在讲授之前可以准备一个故事——“大禹治水”,说的是大禹这个人物带领当地居民,与洪水作斗争的故事,大禹进一步总结前人的经验教训,认为洪水不是堵就能堵住的,需要进一步疏导,通过泄洪完成水患的治理,这样的一个故事开场将有效引导初中生从下课的兴奋劲中迅速安静下来,激发他们认真听故事的情绪,从而进一步过渡到整个《远古的传说》这个课程的讲解之中。
可以在课程讲解之中进一步穿插“大禹治水”的故事,让学生疲劳的神经进一步激发出学习的兴趣,课程结束之后,也可以进一步讲述“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引发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和思维拓展,培养学生“有了大家才有小家”的奉献精神。
二、讲故事更加符合现代初中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初中生的思维开发还不够完善,学习的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等还不是很全面,有时遇到一些抽象的问题,初中生很难理解其中蕴含的道理。
川教版教材七年级的《西周的兴亡》这节课中,讲了西周的崛起是因为商纣王的昏庸造成商王朝的落败最终成就了西周的崛起。
这个过程对于初中生来说,相对比较枯燥而且没有什么样的感性认识,商纣王是怎样的昏庸,没有具体的概念,当时的西周是怎样休养生息的,这些都是学生知识空虚的基础问题,建立在这样基础之上的知识结构就是海市蜃楼,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就将这段历史知识点还给教师,如果教师在商纣王如何的昏庸方面具体说一些故事,例如,酒池肉林、丞相比干迫害等这些故事可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商纣王昏庸无道的具体形象,也加深了学生对于商王朝覆灭的理解,这种理解将使学生对这《西周的兴亡》这节内容的记忆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有效筑牢了他们学习的根基,完全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因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关于古代历史的讲解时间跨度相对比较大,很多时候古人的想法和思维方式由于这个原因而很难被学生理解,通过对“姜尚垂钓”等经典故事的讲述,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西周兴起必然性的认识。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关键词:优选,教学论文,高中历史,范文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简介: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时代环境下,世界朝整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积极使用全球史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历史教学论文(优选范文6篇)本文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采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对于提升学生的全球意识,提高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当前时代环境下,世界朝整体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积极使用全球史观的教学方式,有效迎合了时代发展的需求,对于高中历史教学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主要从高中历史教学积极应用全球史观的重要性入手,针对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方式和策略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说明。
范文一:论文题目:全球史观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有效利用关键词:全球史观;高中历史;教学;应用;20世纪50年代,全球史观形成,针对世界历史上各个时期进行全面分析,主要是分析时代特征、总体趋势和发展主流等方面,能够从宏观的视角出发,针对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渗透和关联进行全面审视,在历史学界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全球史观,将其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和手段,满足了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历史教学的需求。
一、高中历史教学积极应用全球史观的重要性在开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充分应用全球史观的教学观点,能够有效拓展高中生的眼界,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同时对促进高中生逐渐增强自身的历史人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现阶段,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积极使用全球史观,具有很大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积极应用全球史观是当前全球一体化的必然要求。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要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制作时要有实用而简便的设计,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构思;操作时要适时而有度及导、思、练恰当的相互结合。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历史学科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历史学科教学论文范文一: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摘要“: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史需要我们每一个后代铭记。
对于丰富精彩的人类历史来说更应该学习。
初中作为学习历史的入门阶段学好历史对于学生自己的发展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以及认识了解世界都有着重大的意义。
情景教学法就是根据初中历史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具体教学目标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创造教学情境,以生动活泼的课堂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将从初中历史教学中情境教学法运用的优越性进行分析再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初中历史;情境教学法;优越性;建议情境教学法是教师在教授历史的过程中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一切可能的教学条件创造符合历史教材中的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联想逐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不仅能够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投入学习之中对老师来说也是教学方式的一种改革。
历史是一门比较具有情境性的学科,相对于数学、物理等学科,学生和老师可以在脑海中将其形象化,这样可以更好的理解教材,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能够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
1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优势1.1有利于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老师上课的方式有很大的关系,初中历史都是纯文字性的学科相对于化学、物理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初中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教师就需要将枯燥无味的历史书本用多种方式将历史情境演示出来。
历史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影视材料和图片等多种方式将历史尽可能的还原,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容易让学生设身处地的进行感受。
学生只要有了学习的兴趣、动力对于历史的教学来说就简单直接,学生自然也会积极的参与到学生的课堂中来。
有关历史教学的论⽂论⽂常⽤来指进⾏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章,简称之为论⽂。
它既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学术交流的⼀种⼯具。
它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
有关历史教学的论⽂1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传统的历史教学⾯临着变⾰,历史教学中要增加思维的不同性份量,发展创造性思维,才能适应今天的历史教学。
关键词:教学改⾰创新思维 近年来,随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法弊端⽇益突出,我国加⼤了对教育教学的改⾰。
从传统的历史教育教学法来看,它很容易扼杀学⽣的创造性思维。
那么,如何使这种创造性思维不被扼杀呢?这是我们⼴⼤历史教育⼯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笔者认为从以下⼏⽅⾯来解决这个问题: ⼀、重新定义教与学的意义 在传统的历史教学中,教与学要有⼀致性,这是历史教学中的基本规律,也就是要求学⽣要与教师的思维要有⼀致性。
但是,在教学中不仅要有思维的⼀致性,还要有思维的不同性,特别是逆向思维教学,⼀定要增加它的份量。
教与学既有相同也有不同。
在中学历史具体教学中虽然有这样的逆向思维,但是还远远不够。
当然这并不等于说单⼀性的教或学有悖于逆向思维能⼒的培养,在这⾥我们只是强调,只有明确地认识到处理好教、学过程中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有可能有的放⽮。
教师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主体,起主导作⽤;学⽣的逆向创造性思维是客体,具有能动协调的特性。
⼆者相互联系,互为制约,构成完整的回流思维体系,相互促进,相得益彰;重此轻彼,顾此失彼,则相互⼲扰,⼀损俱损。
教师逆向性创造思维诸要素与学⽣的逆向创造性思维因素成正⽐例,潜移默化,互为反馈。
教师只有⼤胆地追求并能动地运⽤逆向思维教学,才能实现教育教学的良性循环。
教学实践证明,教师的逆向创造思维起主导作⽤,只有正确处理好教学双边逆向性创造思维的辨证关系,才能卓有成效地实施并发展教育教学思维的不同性。
值得肯定的是,历史教学有⾃⼰的特异之处,它的内涵⼴博精深,有多层次、多功能的特点,正因为如此,在教学中要重视思维不同性的外部环境,即它的语⾔美感情境。
浅谈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在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运用
南京师大附中江宁分校张海鸥邮编:211102
【内容提要】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九年级历史复习中存在较多的问题,为了实践新课程理念,真正落实素质教育,笔者经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九年级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即教师讲为主导,学生读要指导,议要引导,练要辅导。
【关键词】四导教学法九年级历史复习课运用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历史系的戴安娜.诺维茨教授说:“没有历史头脑的民族是健忘的民族,一觉醒来,他们就不知道自己是谁了。
”一个没有普及历史知识的民族将会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孩子。
历史教学在中学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南京市在2006年将初中历史纳入中考,作为考查科目,与政治同场开卷考试。
纵观现阶段我们九年级历史教学的现状,教师单向灌输的多而学生主动学习的少。
尤其是复习中教师读学生划,教师教学生学,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考学生背,学生被动学习、死记硬背,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缺乏积极有效的教与学,甚至有的复习课堂波澜不惊,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不理想,终端成绩显示必然让社会、学校、家长不满意。
我们要改变这样的状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出发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复习能力,授课中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核心,以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复习课中的主体地位,将素质教育实施在历史复习教学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变革传统复习课的弊端。
笔者在长期实践教学中逐步总结出历史复习课中的“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
一、“讲”-------教师讲为主导
新课程改革以来,许多人对课堂上教师的“讲”产生反感甚至进行批判,于是对讲授式教学方式、接受式学习方式口诛笔伐时有所闻。
笔者认为,无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是优劣并存、瑕瑜互现的,历史学科具有知识性、过去性、时序性、综合性等等特点,必须要教师整合教学内容,创设情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趣味性、启发式的讲述来实践,尤其在初中历史复习课上,讲授式教学是其他所有教学方式选择与使用的基础与前提,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真正地学会学习,实现学习目标。
教师的讲显得尤为重要,必须发挥着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
在进行《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单元复习
时,“知识追溯---创设情景”需要老师来讲述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相关史实,才能引导学生去探究梳理归纳,复习目标需要老师来讲述内涵与要求,重点难点“三大改造”需要突破到位,零散的知识点需要老师来讲述引导串珠成线,师生合作共同建构出知识体系,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
在复习课中导入、师生互动、教学小结、练习反馈等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教师的讲述。
初中的课堂教师必须有驾驭、掌控课堂的高超教学艺术,“讲”是主导。
二、读----学生读要指导
目前南京市的中考中历史是开卷考试,一方面确实可以减轻学生负担,符合考查科目的需要,但是弊端也是非常明显的,开卷考试对学生的复习态度影响是恶劣的,绝大多数学生对教材有严重的依赖心理,“我平时不需要看书读书,考试时我翻书就是了”这是相当多孩子的看法,实际情况是考试时间2个小时,需要翻的历史书有6本,政治书有5本,还有大量的资料,时间紧张,翻的心烦意乱,成绩不理想是必然的。
在复习中必须让学生熟悉教材,引导其学会翻书。
复习中需要设计一定时间来让学生读课本,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
具体做法是:教师结合复习目标,考试要求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精心设计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内容,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时注意事件的内在联系,要做到先粗后精,适当勾划,注意归纳总结,读懂教材内容,标出疑点,理清线索。
如:复习《资本主义社会的确立、加强、巩固与发展》这一专题史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就这一专题去阅读教材,找出与之有关的重大历史事件,梳理出资本主义的酝酿、确立、加强、巩固、发展等五大方面,就思想运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加强的方式、资产阶级性质的文献等问题指导学生读书,独立思考,梳理归纳。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读书的过程中老师设问,学生也会去质疑设问,主动探究知识的内在联系,学生主体性地位得以凸显,课堂也会生动活泼高效。
三、议----学生议论要引导
议指在复习课堂中学生之间的议论,讨论。
是这个教学模式的关键环节。
开卷考试,试题的命制必然有开放性,以史为鉴,学以致用是历史教育教学的价值体现,复习中要引导学生适当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把历史学活。
南京市中考中比较注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重大历史事件对今天的启示等能力的考查。
在复习过程中借史明理,把历史性、时代性和思想性有机结合,就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是必要的。
议的方法可以由教师先提出疑点,引导学生思维,学生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或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点拨启发,开启学生的思路,当堂讲清疑点;也可以概括几种不同的看法,然后指导学生去查阅资料,交给学生解决问题的钥匙,让学生在课下寻求正确答案等。
例如复习新中国农业政策的调整,先指导学
生阅读教材梳理归纳相关知识点,然后设置问题“请你对今后我国调整农村政策应遵循原则提出建议”,将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在讨论的过程中对于敏感的问题教师一定要注意引导,如复习近代史上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时,学生往往出现偏激情绪,教师要引导学生意识到只有和平才能促进彼此以及世界的发展。
教材的观点是国家的观点,教师应代表社会的主流思想并超越时代发展。
《历史课程标准》要求“注重探究式学习,勇于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培养对历史的理解力”,激发、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在分析、探讨中形成竞争交流机制,使学生主动参与,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学会倾听,尊重他人的意见。
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整合者甚至是知识的运用者,而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
学生从学习过程中获得了很大的心理愉悦。
四、练---学生的练习教师要辅导
成绩最终是要学生考出来的,复习的效果必须经过练来体现。
尤其在复习阶段练是重要环节,课堂上要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及时巩固;课后延伸拓展作业回顾;检测考试查漏补缺。
练得到位与否决定了复习的成效。
首先要根据讲、读、议中呈现的问题,学生复习中的薄弱方面精心命制习题,这是练发挥作用的前提。
其次坚持“有讲必练,有练必阅,有阅必评,有评必讲”的原则。
最后至关重要的是要就练习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借题发挥”,找重点去扩散,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不仅要强调巩固本题,还要联系相近相关的内容加以巩固。
就答题的规范性、审题技巧、书写方面进行辅导强化。
如一轮复习中实行考点基础过关制:默写、训练、纠错,采用多种方法夯实基础。
讲、读、议、练四导教学法之路漫漫而修远,吾将上下而求索。
笔者坚信,在不断地探索之中,定能实践课改理念,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在复习中让学生做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带来和谐高效的复习课堂,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
实践证明:只要沿着“讲、读、议、练”的教学思路,定会迎来硕果累累的六月!
【参考文献】
1.卢家楣:《情感教学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2002年版;
2.刘军主编:《历史教学的新视野》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年版;
3.刘克明主编:《历史教学的理性思考》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4.《问题与问题解决》,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