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10
工资总额管理—难点解析+实操关键点随着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等系列政策,国企工资总额改革迎来前所未有的持续推进及深化发展期,那在实际推进过程中有哪些难点和关键点呢?难点一、工资总额备案制落地难工资总额备案制是一项政策红利,是国有企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表现。
但是到实操层面,一级向二级、二级向三级等层层落实的过程中,有新的困难和挑战。
首先,这是因为集团公司内部企业参差不齐,实行工资总额备案制后,原有的平衡型、调和型的分配模式要打破,就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式,这个过程很艰难,需要时间和努力。
其次,国有企业的特殊属性,国有企业毕竟不能单纯的追求经济效益,还肩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家和社会责任,科学技术重大任务等等非经济效益直接相关的工作职责和任务。
如果工资总额管理完全放权,难免会有目标导向的副作用。
再次,工资总额背后关系到的是企业用工总量,工资总额的管控,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控制国有企业的用工数量。
这也是强调三项制度改革到位和增人不增资等要求的目的。
建议:对于工资总额备案制落实,分层分类管理,中央企业根据自身特点考虑是否申请工资总额备案制,中央企业对于下属企业,可以按照业务类型和市场化程度的不同区别对待采取核准制和备案制,或者是两者可选的形式。
难点二、工资总额决定机制分类联动难《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中提出要"完善工资与效益联动机制",有利于国有企业进一步与市场接轨,一切以效益说话,有利于提升国企效率,促进国企绩效提升。
在国有企业当中,设计工资总额决定机制,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
效益联动指标,无法制定统一标准。
政策要求,国有企业总体以《国务院关于改革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的意见》为分类操作基础。
中央企业总体以《中央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为分类操作基础。
各省直辖市、建设兵团等地方国有企业以区域发文为实际操作导向。
免圾n 抡M 么[作探w三个聚焦破解国有企业统战工作重点难点问题◊文/广西百色市委统战部研究室卢兆龙进入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任 务更加繁重,多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日益频 繁,筑牢和巩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础更加重要。
百色市委统战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顶层设 计,厘清各方责任,突出特色亮点,提升国有企 业统战工作的整体水平,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 凝聚广泛共识和力量。
聚焦制度规范,强化顶层设计。
通过对调研 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出台改进统战工作 制度。
一是调研破题。
历时3个多月分类分层调 研,梳理汇总23家驻百色中直、区直国有企业和 18个市属国有企业统战工作基本情况,召开座谈 交流活动16场、访谈对话180余人次,掌握“第一 手”鲜活素材,为国有企业统战工作奠定坚实的 基础。
二是深入剖析。
召开首次全市国有企业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传达学习广西自治区党委常 委、统战部部长徐绍川同志7月31日在自治区国有 企业统战工作现场推进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开 展国有企业统战经验交流,深入剖析国有企业统 战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发放《典型案例汇编》, 推动互学互鉴。
三是出台制度。
市委统战部会同 市国资委联合下发《百色市国有企业统战工作 联席会议制度(试行)》。
从主要职责、成员单 位、组织运行等方面提供宏观指导,着重发挥联 席会议成员7家国有企业示范效应,破解统战工作 制度不规范的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国有企业 统战工作提档升级。
聚焦实际效果,厘清各方责任。
市委统战 部、市国资委及各国有企业明确分工、协作配 合,确保统战工作出成效。
一是厘清三方责任。
28 2021 年1期n i備市委统战部发挥牵头抓总、推动 实施的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统 战工作的理论政策研究和业务指 导;市国资委研究制定国有企业 统战工作规划,指导企业党外代 表人士队伍建设;企业党委(党 组)把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纳入中 心组学习内容,纳人企业宣传教 育计划,定期研究、部署、检 査、总结统战工作。
关于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方案【三篇】第一篇: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方案的重要性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旨在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化运营能力。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改制顺利进行,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首先,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改制的目标和原则。
目标是指国有企业改制的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竞争力、改善企业治理结构等。
原则是指制定改制方案时应遵循的原则,如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公正等。
其次,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改制的步骤和时间表。
国有企业改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分阶段、有序推进。
实施方案需要明确每个阶段的具体工作内容和时间节点,确保改制工作按计划进行。
再次,实施方案需要确定改制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
国有企业改制面临着一系列的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如国有资产评估、人员安置等。
实施方案应制定相应的措施和政策,解决这些问题,确保改制的顺利进行。
最后,实施方案还需要确定监督和评估机制。
国有企业改制属于重大决策和工程,需要有监督和评估机制来监督改制工作的进程和效果,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方案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要保障,它的制定需要明确目标和原则,确定改制的步骤和时间表,解决重点工作和难点问题,以及建立监督和评估机制。
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才能保证国有企业改制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篇:国有企业改制实施方案的关键要素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实施方案的制定涉及众多关键要素,下面列举几个重要的要素。
首先,设立改制总目标。
改制总目标是制定改制方案的基础,也是改制工作的出发点。
总目标应考虑到国有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明确改制后企业的定位、发展方向和主要任务。
其次,确立改制的组织架构。
组织架构是改制工作的框架,包括改制方案的起草组织、主要责任部门等。
在制定组织架构时,应考虑到改制工作需要的专业知识和实操经验,确定相应的职责和权限。
再次,制定改制的具体措施。
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与对策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有企业改革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我们来寻找对策解决。
本文将就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问题在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我们面临着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我们的改革成果。
1.管理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后,一些企业的管理水平并没有提高,反而出现了一些管理混乱的情况,如:某些领导者滥用职权,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企业职工对企业领导信任度低,企业内部出现纷争等。
这种管理问题的存在,导致一些国有企业仍然难以与市场化企业竞争。
2.经营问题国有企业在国家的一些扶持政策下发展壮大,赢得了市场份额,却也因此而成为一些管理者的摆设,缺乏动力去创新改革,难以跟上市场的需求。
经营困难让企业无法做出好的投资决策,无法顺利转型,进而出现亏损的情况,这也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难点。
3.财务和资产问题国有企业的资产与财务问题也是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之一,很多企业的财务状况不甚理想,资产负债率也比较高,很难为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产品。
另外,国有企业的管理和效率也有待提高,这也成为了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因素之一。
二、解决国有企业改革的对策针对以上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的对策去解决:1.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水平可以让国有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出更好的投资决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为此,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方案:(1)完善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理清企业的职权与责任,建立更加公平和公正的激励机制。
(2)推进重大决策的公开决策,使企业决策透明度提高,避免管理者任意行事。
(3)开展职业培训,营造良好组织文化,通过培训和定期考核,提高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提高企业效益提高企业效益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然后改造自己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的需求。
提高企业效益需要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下手:(1)推行市场化改革,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发挥重要的作用,政府仅扮演相应的调节者。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3年)》一、背景与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有企业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我国决定在2023年启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本行动方案的总体目标是:通过改革,推动国有企业从“大而全”向“优而强”转变,实现国有企业治理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改革任务与措施本行动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任务和改革措施:1. 深化企业治理机制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法制化进程,完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升决策能力和规范化运作水平。
- 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优质民营资本,促进国有资本与非国有资本的有机结合。
- 强化企业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管,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治理框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效益。
2. 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鼓励国有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提升核心技术和核心竞争力。
- 鼓励国有企业加强内部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企业产业链价值。
- 支持国有企业加强国际合作,开拓国际市场,提升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3. 深化员工激励机制改革- 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灵活多样的员工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力。
- 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培训、评价和晋升机制,提升员工的职业发展机会。
4. 发挥国有资本在优化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加强国有资本运营监管,提高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和竞争力。
- 推动国有资本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中的重点布局和发展,推动国有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组织机制与保障措施为了确保国企改革行动方案的顺利推进,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将加强协调与合作,建立完善的组织机制和保障措施:- 设立国企改革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国有企业改革工作,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和难题。
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及对策建议当提到国有企业时,人们往往会想到国家控股的企业,这些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然而,尽管国企在中国经济中起着关键作用,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障碍,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解决。
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国企在市场竞争中面临的压力较大。
由于一些历史原因,国企在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等方面与私营企业存在一定的差距,导致在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较弱。
另外,国企内部管理体制不够灵活,难以及时做出调整,对市场需求反应不敏感。
其次,国企在技术创新方面存在短板。
相比于一些私营企业,国企在技术研发和创新方面投入不足,对新技术、新产品的引进和应用能力有限。
这导致国企在市场上难以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再次,国企在人才培养和管理方面亟需改革。
一些国企在员工激励、晋升机制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员工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受限。
此外,一些国企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也存在困难,难以吸引优秀的人才加入,导致人才队伍结构单一,难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最后,国企在资金管理和运营效率方面也存在一定问题。
一些国企财务状况不够稳定,存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影响企业正常经营。
另外,国企在设备更新、管理运营等方面也亟需改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针对国企高质量发展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堵点痛点,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对策建议:首先,国企需要加强市场化改革,提高在市场竞争中的适应能力。
国企可以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服务水平等方式,增强市场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
同时,国企应加快内部管理机制改革,提高决策效率,增强市场竞争力。
其次,国企应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自主研发能力。
国企可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合作,引进优秀的研发团队,提升企业技术水平。
同时,国企可以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支持技术创新项目,实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再次,国企应加强人才培养和管理,激励员工积极性和创新能力。
国有企业改⾰浅谈我国国有企业改⾰浅谈我国实⾏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国有企业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形式,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柱,在国民经济的关键领域和重要部门中处于⽀配地位。
巩固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加强国有经济对国家重要⾏业和关键领域的控制⼒;发展公有制经济,主要是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
国企是共和国的长⼦,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的贡献。
在建国初期,我们为了优先发展重⼯业和加快实现国家的⼯业化,拥有了国有资产和国有企业。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建⽴,国家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的⽬标更多地转化成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对⼤多数国有资产进⾏处置,将其变现充实社会保障基⾦或者直接⽤于社会救济,从实物或账⾯上来看,国有资产没有了,但这种处理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局,那么,这种处置应该同拥有国有资产和发展国有企业具有同样的效果。
事实上,这种处置⽅式正是我国国有企业改⾰的长期⽬标取向。
但是,在这种处置⽅式尚没有完全铺开之前,⼤型、特⼤型国有企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量。
我国是世界上拥有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数量最多的国家,⼏乎涉⾜国民经济各领域所有⾏业。
改⾰开放后,伴随中国社会经济体制改⾰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在数量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但是,国有企业的资产总量⼀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
国有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柱和依托,是国家财政收⼊的很重要来源,是国家经济命脉的控制者,是国家经济竞争和综合国⼒的主要体现⼒量。
我国⽬前国有企业总体效益较差,发展状况与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及所占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极不相称,国有企业的改⾰尚有许多难点未取得实质性突破,致使它所掌握的资源未得到充分有效利⽤,反⽽出现经营亏损和资产流失。
在中国近30⼏年的经济体制改⾰的进程中,国有企业改⾰⼀直是⼀个焦点。
⼀、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管理体制不合理我国传统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不合理,突出表现为政企不分。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的问题与改革措施探究1. 引言1.1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管理体制过于僵化、权责不明确、决策效率低下等方面。
由于国有企业多数处于垄断地位,管理体制相对官僚化,决策程序繁琐,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国有企业内部权责不清晰,存在职责不明、权力寻租等问题,造成决策混乱、责任推诿现象严重。
国有企业在管理体系上往往存在过分集权、缺乏监督、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导致决策偏差、管理失控的情况频现。
国有企业在管理中还存在着腐败问题、管理能力不足等方面的困扰,给企业的发展和改革带来了极大的阻力。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亟需进行深化改革,以提升管理效率、优化决策体系、增强内部监督机制,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1.2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在于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相对滞后,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度依赖政府资源、管理效率低下、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导致国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难以适应市场变化和国际竞争的挑战。
必须进行行政管理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改革可以帮助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管理效率和创新能力,激发员工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企业发展转型升级。
改革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效益提升,推动国有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改革是当前的迫切需要,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对实现国有企业整体改革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权责明晰不够,部门之间职责边界模糊,导致决策不够及时和有效;二是管理体制僵化,过多的层级和繁琐的程序使决策缓慢,难以适应市场变化;三是缺乏有效的绩效评价机制,导致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效率低下;四是存在腐败问题,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普遍存在,严重损害企业形象和市场信誉;五是信息不对称,决策者缺乏全面准确的信息支持,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
国企三项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针对国有企业内部劳动、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创新工作的重点。
三项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深化劳动制度改革,建立员工择优录用、能进能出的用工制度;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管理人员竞聘上岗、能上能下的人事制度;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建立收入能增能减、有效激励的分配制度。
”可以看出,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是进一步健全企业内部管控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企业良好发展的催化剂,是提高经济效益、劳动效率,团结公司员工,以实现公司与员工的“双赢”的重要举措。
那么企业如何正确的推进改革,达到预期的目标与成效,我认为需要着力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进改革要稳妥。
深化企业三项制度改革是当前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紧迫任务,为了将改革中实际完成任务与预期效果之间的差距最小化,一步一个脚印的扎实推进才是根本。
企业需要通过科学理性的自我剖析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阶段目标并适时地进行阶段效果评估,切不可偃苗助长。
而部分企业在其每一阶段目标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步子迈得过快,为了完成任务偏颇地追求速度,无端地压缩所需的时间周期,在有限的时间里开展大量违背科学规律,缺乏实际效率的工作,但往往欲速则不达。
试问没有扎实的根基,又怎么能结出硕果呢?二、设立目标要明确。
不同的企业在制定三项制度改革的具体目标时,应着重审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寻求适合于自身改革发展的应对策略。
比如对于新起步的企业来说,构建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完善选人用人制度体系是主要改革方向。
而对于某些有着数十年以上业绩的老企业来说,劳动制度改革中最基础的一项内容“实现劳动合同签订全覆盖”竟也成了老大难问题。
即便这项条款是我国《劳动合同法》中明确规定的保障劳动者权益的主要内容,但短期之内却难以彻底解决。
尤其是临时人员和劳务派遣人员扎堆的企业,最初管理的不规范、企业经营范围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以及对于人工成本的过度压缩等隐患日积月累,导致了这一矛盾不断加剧,可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问题研究【摘要】西藏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重要的课题,但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本文通过对西藏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分析发现,存在财务困难、人才匮乏和政策制约等问题。
财务困难主要表现为企业亏损严重,资金短缺。
人才匮乏问题则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与创新。
政策制约方面,政策不够完善、执行力不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面对这些难题,我们需要展望西藏国有企业改革的前景,提出相关建议并制定有效的策略规划。
只有充分认识到问题的严峻性,并采取有力措施,才能推动西藏国有企业改革迈向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西藏、国有企业、改革、困难、挑战、财务、人才匮乏、政策制约、前景展望、建议、策略规划。
1. 引言1.1 背景介绍西藏作为我国的自治区之一,国有企业在其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中国政府对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以提高其竞争力和效益。
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作为全国改革的一部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西藏地处高原,资源环境相对脆弱,加之交通不便、人口稀少等因素,使得该地区的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独特的困难。
西藏的国有企业多为传统行业,面临市场需求下降、技术更新落后等问题,需要进行改革以适应新的市场环境。
本文将针对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展开研究,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探讨财务困难、人才匮乏问题以及政策制约等方面的具体情况。
结合西藏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提出前景展望、建议和策略规划,旨在为西藏国有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难点问题,并分析其中存在的困难与挑战。
通过对西藏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进行分析,重点关注其中的财务困难、人才匮乏问题以及政策制约等方面,以期为未来改革提供合理有效的建议和策略规划。
通过本研究,我希望能够帮助相关部门深入了解西藏国有企业改革中的关键问题,为推动企业改革进程提供思路和支持。
通过对西藏国有企业改革的难点问题进行研究,我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地区类似情况下的企业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发展。
摘要:当前中美经贸摩擦、新冠疫情,复杂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深远。
而经济下行阶段是企业改进管理的最佳时期,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苦练内功正当时。
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进一步破解当前制约国有企业发展的一些难题和瓶颈,进一步增强国有企业的发展活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以目前一些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情况为例,浅谈国企深化改革过程中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
关键词: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问题;应对措施目前,随着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市场空间有限、业务结构单一、盈利能力不足、公司管理体系建设亟待加强等制约国有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逐渐显现。
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对创新管理机制、增强管理效率,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一、推进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对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目的与意义认识不到位很多国有企业不能充分认识到改革对提升改革内生动力,推动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还在等上级要求、等尚方宝剑,原来等改革政策,现在等配套办法、等实施细则,等待观望别的单位案例、典型示范,等等,一“等”就懒、就慢下来了,就出现了慢作为、懒作为的心理,不愿改。
(二)深化改革动力不足我国国有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普遍效益好、丰衣足食,许多人就满足于躺在温床上吃老本、满足于企业的行业地位、满足于企业有名气自己有身份有面子、满足于“即使工资减,但还是不少”的收入状况、福利待遇、旱涝保收等,“满”生庸惰,就容易安于现状,得过且过,出现了不愿作为的心理,认为没有改革的必要,在思想、在观念上动力不足。
很多企业怕不稳定影响大局、怕引起不满、怕别人告状、怕犯错误、怕国有资产流失、怕秋后反悔秋后算账等等,不改不出错,不改还是老问题,一改还可能改出新问题,所以“怕”字当头,就出现了不敢作为的心理,不敢改。
很多企业存在“等、靠、要”的问题,攀比、内心不平衡,新的大锅饭、铁板凳、新的平均主义等等诸多思想、心理、观念,五味杂陈,在改革上很难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形成共识。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取得了巨大的成效,但是仍存在着国企改革理论认识上不足,改革不彻底,垄断行业坚冰难破等问题。
面对新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等决议,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攻坚之战打响了决胜性的一枪。
国务院国资委今年7月15日宣布,在中央企业启动4项改革的试点,分别是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混合所有制经济试点、董事会授权试点、向央企派驻纪检组试点.这标志着国企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新一轮国企改革拉开大幕。
一、国企改革中面临的问题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国有企业资产不断壮大,质量不断提高,一批大企业、大集团不断涌现,为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但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国有企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公司重要政策,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而实际上,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国资监管部门任命、提名,虽然批着“推荐"的外衣,但事实上是在股东会、董事会上“跑跑龙套,走走程序”,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和气一团”,相互制衡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二)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3年底,全国2500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50%以上。
这足以说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单一,即使一些股权改制企业,虽然也实行了股权多元化,但多元化主体仍然是国有股,没有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三)国有企业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家精英队伍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核心作用,但也不排除存在少数能力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腐败堕落分子,在中央强势反腐背景下,有10多名中央企业负责人相继落马,这些落马企业负责人掌管少则几百亿,多则几千亿,个别上万亿的国有资产,其腐败行为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目前,由于经理市场、资本市场远未成熟,这样就难以公正地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公司价值,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不了竞争压力和动力。
中国改革的重点以及难点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走过了30多个年头。
今天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综合国力日益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改革开放发展的今天,中国的改革仍然存在很多难点。
比如,医疗保障、物价上涨、反腐败、大学生就业困难、国企深化改革等等。
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
医疗保障改革。
当前我国的医改存在三个方面的主要问题,外部问题是人口老龄化给统筹基金带来的支付压力和部分企业仍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内部问题是医保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高,基础管理比较落后,配套改革方面的问题是医疗机构改革、药品生产流通体制改革和其他改革尚未到位。
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主要总结为五个方面,医疗机构改革难到位,资金筹措渠道难统一,社会统筹难操作,账户管理难分开,筹资比例难确定。
鉴于我国现在医疗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水平不高,大众购买不起,所以必须参考国民经济状况,保持医疗投入的适度增长。
我国现在的医疗消费水平还很低,全国医疗费占GDP比重只有3%左右(1990年),不仅与发达国家平均的9.2%难以比拟,在发展中国家也不算高,如印度为6%,亚洲平均为4.5%。
改革实践中有效地控制医疗费中不合理的因素,可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改效率。
目前已采取了一些有效的措施,如行政干预、加强保险机构的监督作用等。
今后还可以参考美国的作法(或设想),加强对医患双方的制约机制。
物价上涨。
物价水平的连续上涨,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从根本上看不在于物价本身。
分析物价上涨的原因可以找出许多条,然而起支配作用的、最重要的是国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通货膨胀推动物价上涨的。
通货膨胀已成为制约价格改革的难点,也是整个经济改革顺利进行的主要障碍。
由于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经济的各方面又相互密切联系,因此治理经济环境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抓住重点,又要进行综合治理,既要有长期持久的措施,又要采取应急措施。
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原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在2019国企管理年会上指出,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坚持市场化方向,聚焦深层次难点,突破制度性障碍。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聚焦和突破难点国企管理智库理事长、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季晓南——开幕篇·主旨演讲独家·第四届国企管理年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国有企业改革攻坚克难,取得了重大进展。
国有企业发展砥砺前行,在国内经济压力逐步加大的形势下取得新的成效。
1-11月份中央企业净利润同比增长9%,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投资总额同比增长9.4%,为国民经济保持在合理运行区间发挥了“稳定器”和“压舱石”的作用。
在充分肯定国企改革和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国有企业改革仍面临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国有企业发展离高质量发展还有不小的差距。
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提出,要抓紧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2019年12月10-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强调,要制订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一方面,这表明围绕国企改革重点难点从试点探索转向全面行动阶段;另一方面,也表明国企改革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着眼于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和高质量发展,制定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要聚焦难点,突破重点,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年行动,四大难点要聚焦坚持问题导向,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原则。
深化国企改革,必须聚焦难点问题。
着眼于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动力、促进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需要聚焦的难点问题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
难点之一,长期存在的政企不分问题尚未得到较好解决。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了政企分开的思想。
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国内最先提出政企分开思想的是董辅礽教授。
1978年,改革开放春风从农村吹起,董辅礽教授就提出,要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进行改革,处理好政府和企业的关系。
国有企业改革年终总结范文7篇篇1一、背景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国国有企业紧紧围绕国家发展战略,以深化改革为总基调,积极推进各项改革措施的实施。
本文旨在回顾和总结国有企业改革在一年中的进展、成效、经验及教训,并提出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和目标。
二、改革进展与成效1. 产权结构改革本年度,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取得显著进展。
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股权多元化改革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经济比例进一步提升;二是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股权结构优化;三是员工持股计划试点范围扩大,有效激发了员工积极性。
2. 市场化机制建设国有企业市场化机制建设步伐加快,主要成效包括:一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二是推进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和考核激励;三是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实现人员能进能出、岗位能上能下。
3. 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一方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同时,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产效率。
三、经验与教训1. 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市场化改革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只有顺应市场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 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既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又要尊重市场的主体地位。
3. 加强内部管理与创新国有企业应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与创新,提高运营效率。
通过完善治理结构、优化管理流程、强化风险管理等措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四、下一年度工作重点与目标1. 深化产权结构改革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多元化改革,完善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实现股权结构更加合理。
2. 加强市场化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经理人市场。
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激发企业活力。
3. 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关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梳理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在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下的重要调整和完善。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与难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重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也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关键举措之一。
改革的目标是通过引入外部资本,改变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益。
重点是确定改革的方向和路径,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以及建立健全的监管机制,确保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符合国家战略和公共利益。
2. 难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如何确保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安全。
引入外部投资者可以增加企业的资本实力和技术水平,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比如资本流失、技术转移和信息泄露等。
因此,如何确保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安全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难题。
必须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加强对外部投资者的准入和监管,以及加强信息安全和国家安全的保护。
3. 重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重点还包括优化国有资产配置和经营管理机制。
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所有权结构将发生变化,企业经营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也需要相应调整和完善。
重点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育具有良好治理结构和市场竞争力的国有企业。
此外,还需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提高国有企业的资产运营效益和社会效益。
4. 难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难点之一是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益保护问题。
混合所有制改革意味着不同所有制形式的企业将共同经营,而各类股东、投资者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冲突可能会引发一系列问题。
如何确保各类股东和投资者的权益平等,避免利益冲突,并建立健全的纠纷解决机制,是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难点。
总的来说,混合所有制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平衡和权益的保护。
重点是明确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选择好的合作伙伴,优化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管理机制。
难点是确保外部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国家安全,以及解决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权益保护问题。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政企分开问题一、国有企业改革政企分开的概念(一)政企分开的含义及实质。
政企分开职能层面上的含义是指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与社会经济管理者职能相分离,即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政企分开的实质是要使企业成为市场的运行主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使政府成为市场的调控主体。
(二)政企分开的原则。
国企实行政企分开必须坚持的原则是,确保国有资产的控制权和剩余索取的不可转让,坚持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不改变国有企业的性质。
对于所有者来说,尤为重要的是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
二、国有企业政企分开的障碍和措施(一)政企分开的障碍1、来自于政府作为所有者其目标多元化与企业要求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之间的矛盾。
政府作为所有者主体承担着许多社会责任,不可能把追求利润作为唯一的或主要的目标。
然而,企业要想成为市场主体,必须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为此,必须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避免政府干预。
政府应当放弃所有权职能或将所有权转化为债权,只保留收益权。
否则,企业难以摆脱政府的干预,而这又存在使国有企业名存实亡的危险。
2、来自国有企业产权的不可能转让性与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必须确立法人财产权之间的矛盾。
市场经济是一种交易经济,而交易的本质是产权交易。
国企成为市场主体,就要确保其法人财产权,成为独立法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一旦企业破产或被兼并,不仅法人财产权连同所有权都得转让,这时国企的性质就难以保证了。
若国企产权不可转让,企业产权交易也就无从谈起,企业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主体。
在实践中也确实存在政企难分的问题。
如政企分开在委托代理关系下,政府对其财产失控(企业出现内部人控制),加之各种制度不健全,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即使在西方国家也存在国有企业政企难分的问题。
政企合一是国企的制度特征,西方国家国企的领导人也是政府任命的,国家通常以政企合一作为实现其所有权的方式。
(二)政企分开的主要措施1、构造国企交叉持股模式,组建企业集团。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提要国有企业改革自1979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间困难重重,问题不断,但总能在正确的对策中化险为夷,继续前进。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总路线和国企内部改革两方面论述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总路线1、国有企业总体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总体改革思路:其一,对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企,将其转化为非公有经济,即实现国有经济的非公有化。
这方面改革较快的是以产品制造业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改革相对较慢,前者的设备、机器制造业,后者的能源开发都将逐渐实现非公有化;其二,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要实现股份化,即不再搞独资企业,而是发展混合经济,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以银行为例,目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2007年四大国有银行将全部完成股份化。
同时,由于国有独资企业实行的是低效率的无限责任制,违背国际《公司法》要求的有限责任制,所以国有经济股份化也成为我国经济同国际接轨的必要条件。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第一阶段: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3年)。
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等弊端,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
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企业下放部分权力,扩大企业自由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
第二阶段: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83~1985年)。
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企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和“拨改贷”,目的是硬化预算约束,增强企业动力。
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规定扩大了企业10项自主权;1985年又补充了继续扩大自主权。
第三阶段:基于“两权”分离理论上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阶段(1985~1992年)。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了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目标:“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国有企业改革与绩效管理的研究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绩效管理的重要动力。
在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中,国有企业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与绩效管理展开探讨。
一、国有企业改革的背景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难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国有企业的效益和绩效管理问题一直存在。
国有企业改革是为了提高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推动国有企业的创新发展。
二、国有企业改革的理念与模式国有企业改革的理念主要包括市场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管理。
国有企业应当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逐步实行市场化经营,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提高企业效益。
同时,国有企业应当依法经营,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法治化的企业制度和规章制度。
最后,国有企业应当推进现代化管理,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
国有企业改革的模式主要包括改革与发展、改革与创新和改革与整合。
改革与发展是指通过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推动国有企业的转型升级。
改革与创新是指通过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改革与整合是指通过资产重组和重组整合,优化国有企业的资源配置和布局结构。
三、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与难点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是提高国有企业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的关键。
绩效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和工具,通过对企业的目标设定、任务分解、责任考核和激励约束,推动企业实现良好的经营绩效。
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意义在于激发企业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然而,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和问题。
首先,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质,往往存在着目标制定不清、责任不明、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
其次,国有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容易受到政策导向和政治影响,无法真正实现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
再次,国有企业的绩效管理中缺乏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体系,难以客观准确地评估企业的绩效表现。
国有企业改革中重点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国有企业是指由国家所有或者控股的企业,在中国的经济体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重点之一。
国有企业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法治化、现代企业制度方向转变,加快国有经济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建设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国有企业。
国有企业改革不仅关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和保值增值,也关系到国家经济实力和竞争力的提升。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着。
在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重大挑战和问题,如体制机制不完善、市场竞争力不足、管理体制混乱、国有企业监管不力等。
深入研究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点问题,寻找解决之道,对于推动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提高国有企业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达到200字】1.2 研究意义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有企业改革关乎国家经济命脉,直接影响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因此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国有企业改革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整体利益,涉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社会资本的有效配置等方面,因此研究国有企业改革的意义在于提高国家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国有企业改革对于提升国有企业的竞争力、效益和创新能力至关重要,有助于推动国有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研究其意义有助于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治理机制和市场化运作机制,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
2. 正文2.1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回顾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国有企业改革也成为了当时的重要议题。
在改革初期,主要是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和激励手段,推动国有企业的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的几个重点难点问题
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明确提出了一系列路线、方针和政策,指导国有企业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
各地区、各部门和国有企业广大干部职工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许多方面实现了突破与创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取得了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
概括起来,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
目前,全国已有%以上的国有及国有控股大型骨干企业改制为多元股东持股的公司制企业,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进行了投资主体多元化的股份制改革。
一批大型国有企业先后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有些还实现了主营业务资产整体上市,促进了机制转换和管理创新。
国有企业普遍实行了全员劳动合同制、全员竞争上岗和以岗位工资为主的工资制度,一些企业还探索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企业经营者年薪制和股权期权激励制度,初步建立起干部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的新机制。
在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对减轻企业负担发挥了重要作用。
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确立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分别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所有者权益,权利、义务和责任相统一,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决定设立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负责监管企业国有资产的国有资产监管机构,第一次在政府机构设置上实现了政府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的分离,使国有企业改革进入由出资人依法推进,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
国务院国资委成立以来,在推动各级国资监管机构建立、完善法规规章、加强业绩考核、规范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健全治理结构、加快结构调整、探索选人用人新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国有企业改革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步伐进一步加快。
二是国有经济总量不断增加,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近年来,国有企业户数不断减少,但资产总量和实现利润大幅度增加。
年到年,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户数从万户减少到万户,减少了%;国有资产总额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增长了%;净资产从万亿元增加到万亿元,增长了%;实现利润从亿元提高到亿元,增长了倍。
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集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年至年,中国进入世界强的企业由家增加到家,其中内地的家企业全都是国有企业。
上海宝钢集团由年的第位上升到第位,成为我国竞争性行业和制造业中第一家连续两年进入世界强的企业。
南方电网、一汽集团等两家中央企业首次进入年度世界强。
国有大型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电信技术已成为的国际标准。
四家大型中央冶金企业连铸比达到%。
国资委直接监管的家中央企业中,共有技术研究院、技术中心、研究开发中心等技术创新机构家。
年至年,中央企业共获得各类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项,投产的新产品个,采用新工艺项,实现重大工艺改进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年共申请专利项,平均每天项;获得授权专利项,平均每天项。
上海宝钢目前累计获专利授权件,拥有企业技术秘密项,一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宝钢技术已成功输往马来西亚、法国、德国等,累计技术贸易额达亿元。
三是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得到优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逐步趋于合理。
从行业分布看,国有经济更多地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分布在基础性行业的资产达到万亿元,占全部国有企业资产总额的%;分布在石油石化、煤炭、冶金、电力、交通、通信等骨干基础性行业的资产为万亿元,占全部资产总额的%。
从企业分布看,国有资本更多地向大型企业集中。
年,户国有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万亿元,户均资产达到亿元,其中资产总额前家的特大型企业资产总额为万亿元,占国有大型企业资产总额的%;户均资产亿元,是国有大型企业户均资产的倍。
目前,国有经济在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占有主导和支配地位。
大型国有企业原油产量占全国的%;发电量占全国的%;水运货物周转量占全国的%;民航运输总周转量占全国的%。
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和骨干作用进一步显现。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户数只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资产总额占%,销售收入占%,实现利润占%,但上缴税金占到%。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虽然取得了重大成就,但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步伐相对滞后,核心竞争力不强、经营效率不高的问题仍很突出。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
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针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深入研究,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努力取得突破与创新。
二、关于企业经营业绩考核
建立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考核,是落实国有资产经营责任的重要手段,也是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针对中央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有任命没有任期,有职务没有考核,薪酬同业绩不挂钩”的状况,国务院国资委一成立,就着手研究如何层层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对中央企业负责人实施业绩考核的问题。
在年底制订并颁布了《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初步形成了针对中央企业的业绩考核体系。
我们在制订考核体系时,遵循“依法考核、分类考核、激励与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原则,将年度考核与任期考核相结合、结果考核与过程评价相统一、业绩考核与奖惩紧密挂钩。
对处于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规模和发展基础的各类企业,在指标设置、目标值确定、难度系数等方面都作了相应的考虑,把分类考核原则真正落到实处,也使考核办法更符合中央企业的实际,更具操作性。
一是在具体指标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企业共性和个性的要求。
无论年度考核指标,还是任期考核指标时,都把指标分为基本指标和分类指标两大类。
基本指标主要是作为出资人对所有中央企业的共性要求,在年度考核中,主要突出了利润和企业投资回报水平即净资产收益率,在任期考核中,主要突出企业的保值增值率和企业发展后劲的指标。
分类指标主要是反映企业所处行业、地区、发展基础等方面的差异,体现企业的个性特点。
二是在目标的确定上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
结合企业的不同发展水平,考核指标的确定主要由企业自树目标、自加压力。
但确定了一个基本原则,即企业的目标值原则上不得低于企业该项指标前三年实际完成值的平均数。
对于发展基础较差的企业,这样能够较为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