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习题集10第十章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 格式:doc
- 大小:35.50 KB
- 文档页数:3
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行为成分D.价值成分2、个人品德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A.直觉的道德情感B.想象的道德情感C.伦理的道德情感D.道德责任感4、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5、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A.道德观念B.道德行为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6、道德的“两难故事法”由()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
A.科尔伯格B.皮亚杰C.布鲁姆D.克拉斯沃尔7、人们常由于莫名其妙的不安感或突如其来的荣辱感迅速地制止了自己不当的需要与行为,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想象性的道德感C.表象的道德感D.伦理性的道德感8、每当想起杨利伟、聂海胜等航天英雄,就会让人产生无比的爱国之情,并激励个人在工作岗位上努力拼搏,这种道德感是()。
A.直觉的道德感B.理想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想象性的道德感9、把道德的感性经验与理性认识结合在一起,对道德要求及其意义有较深刻认识都的最概括的情感经验,叫()。
A.理想性的道德感B.直觉的道德感C.伦理的道德感D.理念性的道德感10、沿着皮亚杰的研究路线对儿童道德性发展进行了实证性研究的心理学家是()。
A.沃尔特B.布鲁纳C.科尔伯格D.斯金纳1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认识缺乏B.道德意志薄弱C.道德情感异常D.道德行为不良12、认为儿童的道德性是从他律渐向自律按阶段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哈特斯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章志光13、准备对某对象作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称为态度的()。
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评价成分D.行为成分14、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品德B.态度C.技能D.意向15、科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后果来判断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平处于()。
1.学生不良行为的矫正要经历____、____和____。
参考答案: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2.在____阶段,学生的伦理道德开始形成,但又具有两极分化的特点。
参考答案:初中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四种基本心理成分: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4.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____和____,并具有坚定性,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参考答案:自觉性主动性
5.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态度
6.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在心理学上称之为____。
参考答案:品德
7.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的过程,称为____。
参考答案:内化
8.态度的____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参考答案:情感成分
9.在科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____。
参考答案:前习俗水平
10.___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参考答案:道德行为。
教育⼼理学试题及答案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 ( )A.道德信念B.道德情感C.道德认识D.道德情感2.采⽤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理学家是 ( )A.柯尔伯格B.⽪亚杰C.斯⾦纳D.巴甫洛夫3.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的思想观点⼀致,将⾃⼰所认同的思想和⾃⼰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体,构成⼀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策略系统D.价值体系4.与依从相⽐,认同更深⼊⼀层,它不受外界压⼒控制,⾏为具有⼀定的 ( )A.⾃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5.品德⼼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彩的成分是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为⼆、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品德学习的⼀般条件包括 ( )A.教养⽅式B.⼈际关系C.个⼈信念D.社会风⽓E.同伴群体2.品德学习的过程包括 ( )B.服从C.认同D.内化E.同化3.道德情感包含多⽅⾯的内容,其中,对于⼉童和青少年尤为重要的是 ( )A.爱国主义情感B.义务感C.责任感D.羞耻感E.⾃卑感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正确的内容)1.班杜拉的⼤量实验表明,__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常重要的作⽤。
2.________是进⾏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3.________是道德发展的最⾼阶段。
4.个体品德的核⼼部分是________ 。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包括三种:________ ,________ , ________ 。
6.态度的结构包括态度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________ 。
四、名词解释1.内化2.服从3.替代强化五、简答题简述良好品德的培养。
1.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____与内化三个阶段。
参考答案:认同2.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____,其出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
参考答案:模仿3.影响态度与品德的学习的内部条件是认知失调、态度定势、____。
参考答案:道德认知4.从众是指人们对于某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对行为的必要性缺乏____,跟随他人行动的现象。
参考答案:认识与体验5.遵从大多数人的定型意见,遵从惯常的角色行为,并能按人的意向进行判断。
这在科尔伯格看来,儿童的道德发展水平在____。
参考答案:习俗水平6.品德等同于道德。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出题思路】本题考查考生对道德与品德的关系的理解。
【参考答案】错误【名师点睛】品德也叫道德品质,是指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道德是依靠舆论力量和内心趋势来支持的行为准则的总和。
两者有联系也有差别:品德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道德的发生和发展有赖于社会的发展,而品德不同,它是一种个体心理现象,其形成和发展不仅受到社会发展规律的制约,更重要的是受个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制约,即有赖于个体的存亡。
因此,将两者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7.皮亚杰提出的儿童道德发展是从自律道德阶段到他律道德阶段的发展规律。
_____参考答案:错误本题解释:【答案】错误。
解析: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包含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1~2岁);第二阶段,他律道德阶段(2~8岁);第三阶段,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8~11、12岁);第四阶段,公正道德阶段(11、12岁以后)8.如果道德知识与道德实践的结果不一致,就会妨碍道德观念的形成。
_____参考答案: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
解析:这是道德品质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
通过道德实践,获得与道德知识相符合的道德经验。
道德知识在道德实践中被证实,道德规范便具有了可信性,学生的亲身体验会使外在的道德知识转化成内在的道德观念。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
A.心理特征 B.认知结构 C.倾向性 D.价值体系2.态度的()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3.()是态度的核心成分。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4.()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意向或意图。
A.情感成分 B.行为成分 C.认知成分 D.操作成分5.()是社会道德在个人身上的体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
A.道德 B.品德 C.价值观 D.情感6.品德反映了人的(),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
A.本质属性 B.社会特性 C.价值 D.情感7.品德具有相对的()。
A.可变性 B.稳定性 C.个人倾向性 D.独特性8.品德是在()的控制下。
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A.道德观念 B.个人动机 C.价值观 D.情感9.品德与道德都受()的制约。
A.年龄 B.教育水平 C.社会发展规律 D.智力10.品德则是()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1.道德是( )研究的对象。
A.哲学和心理学 B.伦理学、教育学与社会学C.哲学、伦理学与社会学 D.教育学与心理学12.( )主要是指一个人面对矛盾冲突的情境能自觉地意识到是非善恶,进而能就行动做出缜密的道德抉择。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3.( )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
它渗透在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中。
A.道德意识 B.道德认识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14.( )是个体在一定的道德认识指引和道德情感激励下所表现出来的对他人或社会具有道德意义的行为。
(练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教育心理学章节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社会学习品德理论是由()提出的。
A.埃里克森B.费斯廷格C.班杜拉D.皮亚杰2.受到他人或规范的压力,个体产生的符合他人或规范要求的行为称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3.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认同D.内化4.采用道德两难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心理学家是()。
A.斯腾伯格B.柯尔伯格C.埃里克森D.弗洛伊德5.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称之为()。
A.模仿B.从众C.服从D.认同6.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7.品德内化是指在思想观点生与他人的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体,构成一个完整的()。
A.新观点B.认知结构C.价值体系D.策略系统8.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时期大致在()。
A.一年级B.三年级C.五年级D.六年级9.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A.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B.积极性C.适应性和社会性D.内化性和意志性10.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称为()。
A.态度的认知B.态度的评价C.态度的情感D.态度的意向11.态度的情感成分是指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A.内化了的成分B.动力性成分C.非智力成分D.态度的核心成分1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向D.道德行为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单项选择题1. ______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A.能力B.态度C.道德D.情绪()2. 态度的核心成份是A.认知成分B.情感成分C.意志成分D.行为成分()3. 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4. ______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C.道德信念D.道德评价()5.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______A.内化B.行为C.实行D.反馈()6. 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的相接近,这种现象称为 ______A.从众B.服从C.认同D.内化()7. 品德心理结构中最具有动力色彩的成分是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8. 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的道德情感A.自觉的B.想象的C.伦理的D.行为的()9. 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______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0.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从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华生B.加涅C.柯尔伯格D.皮亚杰()11. ______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B.道德C.态度D.情绪()12. 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的人的影响。
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______ A.与他人基本相同B.与大家保持一致C.被他人认可D.与他人相接近()13. 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______A.柯尔伯格B.皮亚杰C.斯尔纳D.巴甫洛夫()14. 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5. 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6. 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______形成时期A.情感B.意志C.个性D.伦理()17. ______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A.自觉B.想象C.伦理D.主观()18. 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______A.依从B.接受C.认同D.内化()19. 从众行为的原因之一是______A.行为参照B.省力C.服从D.强迫()20. 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______A.动荡性B.平稳性C.过渡性D.适应性()二、填空题21. 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物的态度。
第⼗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中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般过程与条件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态度1 、定义: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影响个⼈的⾏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2 、实质:态度是⼀种内部准备状态,⽽不是实际反应本⾝态度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为的选择态度是通过学习⽽形成的,不是天⽣的3 、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为成分(⼆)品德1 、定义:使社会道德在个⼈⾝上的体现,使个体依据⼀定的社会道德⾏为规范⾏动时表现出来的⽐较稳定的⼼理特征和倾向.2 、实质:反映了⼈的社会特性,是将外在于个体的社会规范的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内在需要的复杂过程,是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性;是认识与⾏为的统⼀.3 、⼼理结构:道德认识 ----个体品德中的核⼼部分道德情感 ----直觉的、想像的、伦理的道德情感道德⾏为----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技能、习惯)(三)态度与品德的关系1 、相同点(实质、结构)2 、区别:范围不同:态度⼤;品德⼩.价值的内化程度不同:态度有五种⽔平(接受、反应、评价、组织、性格化); 品德是价值观念性格化时的稳定态度.⼆中学⽣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P156-161)(⼀)理论⽪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他律道德⾃律道德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两难故事法)三⽔平六阶段(⼆)基本特征伦理道德发展具有⾃律性,⾔⾏⼀致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三、态度与品德学习的⼀般过程与条件 (P162-1165)(⼀)过程依从认同内化(⼆)条件外部条件(家庭的教养⽅式、社会风⽓、同伴群体)内部条件(认知失调、态度定势、道德认知、个体其他因素)四、良好态度与品德的培养(P165-171)有效的说服树⽴良好的榜样利⽤群体约定价值辨析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教育心理学》平时练习题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一、选择题:2、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B 】P161A.初一年段 B.初二年段 C.初三年段 D.小学六年级3、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关键期是【 B 】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4、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认识是【 A 】P154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行为 D.道德意志5、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
这种道德判断属于【 C 】P157A.无道德阶段 B.他律道德阶段 c.自律道德阶段 D.前道德水平6、依据皮亚杰对儿童的道德判断的研究,儿童能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的年龄是处于【 B 】P157A.10岁以前 B.10岁以后 C.15岁以后 D.15岁以前7、心理学上把“人们对某一种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缺乏认识,跟随他人行动”称为【 A 】P162A.从众 B.认同 C.内化 D.顺从8、小学生在电影中看到雷锋雨中送大嫂时,深受感动,此时的道德情感属于【 B 】P155A.情绪 B.直觉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想象的道德情感9、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D 】P155A.情绪 B.直觉的道德情感C.想象的道德情感 D.伦理的道德情感10、学生在做好事时想起了雷锋同志,并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内心体验,这种体验是【 B 】P155A.直觉的道德情感 B.想象的道德情感 C.伦理的道德情感 D.道德情感11、儿童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进行道德判断,不把规则看成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东西,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沦中的哪一阶段【 C 】A.自我中心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权威阶段12、儿童的道德观念倾向于主持公道、平等等,属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的【 D 】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1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B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信念14、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B 】P153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行为成分 D.动机成分15、态度改变的先决条件是【 D 】 P164A.个体智力水平下降 B.道德认识水平下滑C.态度定势变化 D.认知失调16、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C 】P154A.道德动机 B.道德行为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17、只有到了哪一阶段,稳定的态度和品德才形成【 A 】P163A.内化 B.解冻 C.依从 D.认旧18、研究表明,能达到柯尔伯格后习俗水平的人数是【 C 】P160A.没有 B.多数人 C.少数人 D.所有人19、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C 】P159A.“好孩子”取向阶段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0、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阶段论的观点,只根据行为后果来对错的儿童,其道德判断发展水处于【 B 】P158A.“好孩子”取向阶段 B.惩罚和服从取向阶段C.良心或原则取向阶段 D.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阶段2l、老师说服学生时,对理解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教师最好【 B 】P165A.不要提供证据 B.提供正反证据C.提供正面证据 1).提供反面证据2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以下品德形成的哪个阶段【 D 】P163 A.认识 B.依从 C.认同 D.内化23、道德品质的基础是【 C 】A.道德信念 B.道德意志 C.道德认识 D.道德情感24、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的第二阶段是【 C 】P162A.依从 B.接受 C.认同 D.内化25、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对物的态度是【 D 】P153A.与生俱来的 B.在先天因素基础上形成的C.是遗传得来的 D.通过学习而形成的26、品德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它是【 D 】P154A.比较不稳定的 B.受先天因素制约的 C.时稳时变的 D.比较稳定的27、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B 】P153A.知识经验 B.观念和信念 C.道德认识 D.道德观28、态度的构成要素中处于核心地位的因素是【 B 】P153A.认知因素 B.情感因素 C.意向因素 D.情境因素29、态度的行为成分是指准备对某对象做出某种反应的【 B 】P153A.行为方式 B.意向或意图 C.行为习惯 D.语言或行为30、“亲其师、信其道”,主要表明了( )的作用。
辽宁教师资格考试之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相关推荐:教师招聘考试题库 2014辽宁教师招聘最新招考资讯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第一节态度与品德的实质及其关系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1.态度是一种内部准备状态,而不是行为反应本身。
2.态度不同于能力。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
(二)态度的结构1.认知成分;2.情感成分;3.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买质第一,品德反映了人的社会特性,是将个体以外的社会规范转化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过程。
第二,品德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个体偶然的表现不能称之为品德,只有经常地表现出一贯的规范行为,才是品德形成的标志。
第三,品德是在道德观念的控制下进行某种活动、参与某件事情或完成某个任务的自觉行为,即认识与行为的统一。
三、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道德情感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三种:(1)直觉的道德情感;(2)想象的道德情感;(3)伦理的道德情感。
3.道德行为第二节关于品德发展的理论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对儿童的道德批判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他律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自律阶段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系统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和方法,经过多年研究,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
柯尔伯格认为,个体的道德认知是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而且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有一定关系,但不完全对应。
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三、尤尼斯的道德实践活动理论美国心理学家万尼斯在继承和批判柯尔柏格道德认知理论、艾里克森自我同一性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道德发展的实践活动理论。
教师资格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单选题] 1、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
A 伦理的道德情感B 想象的道德情感C 直觉的道德情感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
[单选题] 2、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道德认识是个体品德的核心。
[单选题] 3、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
A 道德认识B 道德信念C 道德情感D 道德意志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形成道德品质的关键在于培养道德信念。
[单选题] 4、()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 能力B 性格C 态度D 气质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态度是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单选题]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 道德认识B 道德情感C 道德意志D 道德行为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道德意志是道德意识的内容之一。
它指人们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自觉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做出抉择的顽强毅力和坚持精神,人们坚持某种道德义务并决心践行它的时候,就会在内心产生一种坚强的信念和意志力,从而使人们严格要求自己,果断地做出行为抉择,并努力保持自己行为的稳定性和一贯性。
[单选题] 6、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
A 知识经验B 观念和信念C 道德认识D 道德观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态度的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所具有的带有评价意义的观念和信念。
[单选题] 7、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
A 品德B 态度C 意向D 技能正确答案:B答案解析: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行为选择的内容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称为态度。
[单选题] 8、根据柯尔伯格的观点,道德推理的最高阶段是()。
第十章态度与品德的形成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括号内,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A.能力 B.态度 C.道德 D.情绪
2.( )决定个体是否愿意完成某些任务,即决定行为的选择。
A.能力 B.性格 C.态度 D.气质
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
A.认知成分 B.情感成分 C.意志成分 D.行为成分
4.个体品德的核心部份是(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 )对道德行为有稳定的调节与支配作用。
A.道德情感 B.道德意志 C.道德信念 D.道德评价
7.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就属于( )的道德情感。
A. 直觉的
B. 想像的
C. 伦理的 D.行为的
8.衡量人的品德的重要标志是( )。
A.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 加涅 C.柯尔伯格 D.皮亚杰
lO.采用“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
A.华生 B.加涅 C.柯尔帕格 D.皮亚杰
11.在柯尔伯格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2.在柯尔伯格的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属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 后习俗水平 D.权威水平
13.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 )形成对期。
A.情感 B.意志 C。
个性 D.伦理
14. ( )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
A.直觉 B.想像 C. 伦理 D. 主观
15.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 )。
A.动荡性 B.平稳性 C. 过渡性 D.适应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态度的结构是较复杂的,其构成成分有 ( )。
A.认知成分 B.直觉成分 C.情感成分 D.形象成分 E.行为成分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 )。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规范 D.道德原则 E.道德行为
3.道德情感的内容主要有( )。
A.爱国主义情感 B.集体主义情感 C.义务感和责任感 D.事业感E.自尊感和羞耻感
4.道德情感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对于青少年儿童最重要的是( )。
A.集体主义情感 B.义务感 C.责任感 D.羞耻感 E.事业感
5.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主要包括( )。
A.直觉的道德情感 B.自发的道德情感 C.想像的道德情感
D.灌输的道德情感 E.伦理的道德情感
6.道德行为包括( )。
A.道德行为认知 B.道德行为技能 C.道德行为体验D.道德行为习惯 E.道德行为方式
7.克拉斯沃尔和布卢姆等将态度的水平分为( )。
A.接受 B.反应 C.评价 D.组织 E.性格化
8.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 )水平。
A.前习俗水乎 B.服从水平 C.习俗水平 D.观念水平 E.后习俗水平
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 )三个阶段。
A.强迫 B.依从 C.反抗 D.认同 E.内化
10.影响态度与品德学习的外部条件有( )。
A.认知失调 B.家庭教养方式 C.定势 D.社会风气 E.同伴群体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
)
l.态度可以影响某些行为的出现,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行为。
( )
2.态度与能力是相同的,二者都是内部倾向。
( )
3.态度是通过遗传继承的。
( )
4.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
5.品德是个体的先天禀赋。
( )
6.处于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认为规则是必须遵守的,是不可更改的,只要服从权威就是对的( )
7.发展到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开始认识到规则是绝对的、—成不变的。
( )
8.柯尔伯格认为年龄与道德发展阶段成正比关系。
( )
9.研究表明,学生的态度与品德特征与家庭的教养方式没有关系。
( )
10.研究者认为,人的价值观刚开始就能被个体清醒地意识到。
( )
四、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处填入正确的内容)
1.无论对人对己还是对事对物的态度,都是相互作用而形成改变的。
2.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和三个成分。
3.道德认识的结果是获得有关的、形成。
4.当个体对某一道德准则有了较系统的认识,感到确实是这样时,就形成有关的。
当认识继续深入,达到坚信不移的程度,并能指导自己的行动时,就形成了。
5.道德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产生的一种。
6.是进行道德教育和培养良好态度的依据与出发点。
7.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和。
8.皮亚杰认为,阶段的儿童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9. 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
10. 10岁以后的儿童,道德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
11. 自律道德阶段的儿童的思维已从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12.皮亚杰认为,在从到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和具有重大影响。
13. 柯尔伯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法。
14.是人生观开始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的两极分化的时期。
15. 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为主要形式、应用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
五、名词解释
1.态度 2. 品德 3. 道德行为 4. 伦理
5.从众 6.服从 7.认同 8. 内化 9.观察学习
六、简答题
1. 应从哪些方面理解态度的定义?
2.怎样理解品德的定义?
3. 简述态度与品德的关系。
4.中学生伦理道德发展的自律性与言行一致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七、论述题
1.试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 试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