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本书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11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语文课外阅读是指在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之外,以学生自己的阅读为主,以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探索为中心,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研讨等形式,主动获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的研究活动。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1、精读法,即逐字逐句研读的阅读方法。
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惯,帮助学生牢固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增强语言修养,提高语文能力。
如有的文章语言隽永,运用典范,我们可以这些作品为凭借,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思、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惯。
例如学完《海底世界》一课后,让学生去探索海底的奥秘,查找有关资料来进行交流。
学生到图书馆检索书目,筛选有关书籍,找到有关海的书籍,再通过浏览,筛选有关章节,找到海底内容的部分,最后精读,筛选有关知识点进行交流。
这样的读书活动一般都能进行得十分成功,并使学生从中掌握这种阅读方法。
2、略读法。
现今科学突飞猛进,如果我们的学生只会字斟句酌地读,很难适应社会的飞速发展,因此,我们还应教给学生略读法。
以培养其迅速“筛选”有用信息的能力。
所谓略读法,就是翻看读物时首先要看看序言、目录或开头、结尾,然后从头至尾地浏览,力求迅速正确地从全局上掌控读物的脉络和主旨,明白内容。
平常要放手让学生围绕研究主题寻找信息,利用图书馆、书籍报刊、网络、电子读物。
当然,应让学生明白,略读不等于走马观花、漫不经心,而是要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扫视。
3、速读法,即不发音,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并能正确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在训练学生速读时,可教学生采用“扫视法”,培养以词句为单位的整体性阅读;也可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速读后解答,还可以用竞赛法,激发学生速读兴趣。
4、选读法。
就是不通读,有所舍弃,择其所需而读。
通常做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读。
支其所需,迅速捕捉信息。
5、批注法。
教给学生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常州路小学张海华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的建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然而,如果放任学生自由朗读,往往效果不能尽如人意。
此时,作为我们老师,如果能指导学生开展同一本书朗读,则效果会尤为突出。
那么如何进行整本书的课外阅读?整本书的阅读在于一个整体,不同于一篇课文的教学,学生阅读了一本书,留下些什么印象,感受到什么,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事先推荐书目,利用阅读课,进行读书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的是一个整体,不必关注每一个细节,强调整体的感知的同时,引导学生对精采的内容逐步深入的再阅读。
整本书的阅读,既要关注学生的个性的体验,又要通过细节的挖掘,帮助学生走进阅读,体会字词的精妙之处。
中高年级之后,书的篇幅长了,一节课的时间不够了,甚至一天、一周都不能解决问题。
教师推荐了一本书后,学生往往一开始兴趣很浓,但因为这个过程比较长,有些学生可能会逐渐失去新鲜感,逐渐倦态。
也有的学生会因为理解能力有限,看不懂或理解不深入,导致看书的质量不高,这时,就更需要老师在班级中开展读书活动,上好阅读指导课,引导学生更好、更深入地读好。
一、开展班级共读的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是最好的导读,书本身就是非常优秀的,对孩子很有吸引力,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开始阅读,那么好了,你的导读课完全可以不要,就是说,三分钟可以就不用五分钟,一分钟可以,就不用三分钟。
你如果只用三分钟的时间就能让孩子立刻投入阅读,那就只用三分钟,如果三分钟都不需要,那就干脆不用好了,二话不说,开始读吧,那当然是一种最理想的开始。
当然,有的时候还是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
《绿野仙踪》老师们很熟悉的,而这本书作者鲍姆本人的经历,也有些传奇色彩,在阅读之前给孩子讲讲作者的故事,尤其是他创作《绿野仙踪》的经过,就是个很好的导入。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拓宽视野、培养思维能力等。
对于一本书来说,如何有条不紊地进行阅读成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那么,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有哪些呢?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1. 线性阅读法:这是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也是最基础的一种。
从第一页开始,按照作者的篇章顺序,一章一章地往下阅读。
这种方法适合于小说、散文等连贯性较强的作品。
线性阅读法的优点是逐步提升了解整本书的内容与思想,缺点是时间较长,容易在长时间的阅读中产生疲劳。
2. 快速阅读法:快速阅读是通过提高阅读速度来迅速获取书本的大致内容。
这种方法适合于需要快速了解书本内容的情况,比如做读书报告、考试复习等。
快速阅读的关键是培养扫读与略读的能力,即快速浏览文字获取大致意思的能力,以及选取关键词句进行深入阅读的能力。
3. 主题阅读法:主题阅读法是通过选择与自己感兴趣或需要了解的主题相关的书本,然后对这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的阅读方式。
这种方法适合于专业学术研究、个人兴趣发展等情况。
主题阅读的优点是可以更加集中地学习一个领域的知识,缺点是容易产生知识的局限性。
4. 对比阅读法:对比阅读法是通过同时阅读多本相关性较强的书籍,将它们进行对比与比较,以达到更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思考。
这种方法适合于探讨不同观点、争议性较大的话题,帮助培养批判性思维。
对比阅读的优点是可以拓宽思维,了解不同观点,缺点是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5. 非线性阅读法:非线性阅读法是通过跳读、随机阅读等方式来阅读一本书,以获取个别章节或主题的信息。
这种方法适合于个别章节或主题的学习需求,比如查找特定资料。
非线性阅读的优点是节省时间,缺点是容易遗漏全书的整体思想。
以上就是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每种路径都有其适用的情况和特点,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时间来选择合适的阅读方式。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保持一种主动的阅读态度,并善于思考和总结,才能更好地进行阅读。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整本书阅读是指将一本完整的书籍作为学习材料进行阅读和学习的方法。
相较于阅读单篇文章或短篇小说,整本书阅读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把握全书的主题和内容,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观点。
以下是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帮助读者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
1.预览导读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可以进行预览导读。
预览导读的目的是快速了解全书的主题和结构。
可以通过读书的序言、目录、封面和背景介绍等途径获取信息。
可以浏览一些章节的开头和结尾,从中获取一些关键信息。
通过预览导读,读者可以对全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有助于后续的深入阅读和理解。
2.快速阅读快速阅读是指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通读整本书,了解全书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快速获取全书的整体印象,找出重点章节和内容。
可以忽略一些细节和次要内容,重点关注全书的主线思路和核心观点。
快速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标记重点句子和段落,方便后续的详细阅读和思考。
3.详细阅读详细阅读是指在参透全书的大致内容后,对每个章节进行详细的阅读和思考。
可以从作者的观点、论证方法、实例和证据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
可以结合自己的经验和知识,批判性地思考和评价作者的观点。
可以把一些关键句子和段落摘录下来,作为笔记和参考。
详细阅读的目的是深入理解全书的主题和内容,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深度。
4.集中讨论在进行整本书阅读后,可以组织集中讨论的活动。
可以和其他读者或者同学一起讨论全书的主题、观点和论证方法等。
通过集中讨论可以交流和分享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开拓思路和视野。
可以借助集中讨论的机会深入探讨和理解全书的内容,从而加深对全书的理解和把握。
5.写作总结在完成整本书的阅读后,可以进行写作总结。
可以写一篇读书笔记或者读后感,总结对全书的理解和评价。
可以从整体、主题和观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和总结。
写作总结的过程可以帮助读者进一步梳理和整理对全书的理解和观点,并加深对全书的记忆和把握。
整本书阅读是一种有深度的阅读方式,要求读者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
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课外阅读对于个人的学习和成长至关
重要。
然而,许多人可能会感到困惑,不知道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
阅读。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外阅读。
第一,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为了增长知识,更是为了兴趣和乐趣。
因此,选择读物时要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
行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持阅读的动力和热情。
第二,制定阅读计划。
制定一个合理的阅读计划可以帮助我们
更有条理地进行课外阅读。
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每天或每周
设定一定的阅读时间,逐步完成阅读目标。
第三,注重阅读质量。
课外阅读不仅要求我们阅读量大,更要
求我们阅读质量高。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做一些读书笔记,记录下
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样有助于加深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四,多角度思考。
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
思考和理解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吸收知识。
第五,与他人交流。
与他人分享自己的阅读体会,可以帮助我
们更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并且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见解。
总之,课外阅读是一项非常有益的活动,通过掌握一些方法和
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课外阅读,从中获得更多的知识和乐趣。
希望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多进行课外阅读,不断提升自己的知
识水平和阅读能力。
课外阅读的四种方法课外阅读的方法可分为4种,分别是线性阅读、略读、扫读和视读。
第一种方法叫作线性阅读法,就是我们最常用的,一个字、一个字从左往右地读。
这个方法是我们最原始的、最开始学习的一种方法。
虽然它很慢,但是很有效,适合阅读那种复杂的材料。
我们在读到重点部分的时候,也需要用这种方法来慢慢地磨,慢慢地想,边想边看,也可以边做笔记。
用这种方法,我们主要目的是为了加深理解。
第二种方法叫作略读。
其实就是选择性的线性阅读,每次只读段落的第一行。
这种方法它适合预览,比如说我刚拿到一本书,我们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读一遍,看看重点在哪儿,确定一下到底值不值得细读。
比如说你要做一个采访,你需要在短时间内快速地了解一个新领域的相关知识,那么你就需要用这种方法快速地做一个浏览,做一个大概的了解。
这样你在做采访的时候,你是不是心里就有底了。
那为啥只读第一行呢?因为大多数的写作结构,它的概括句都在第一行。
这个我们待会儿会细讲。
第三个方法叫做扫读,也叫作查找性阅读,它有点像查字典,就是找出书中你需要的观点。
比如说在做分析性阅读的时候,拿到一本书,它不是每一章都需要看的,只需要找到和你相关的问题、和你相关的内容就可以了,其他的章节可以直接忽略,其实就是一个查找资料的过程。
第四种方法叫作视读,它也叫作眼脑直映式的阅读方法。
啥意思呢?它是直接把文字转化成可理解的图片的一个过程。
你看我们一般人接收信息的方式通常有两种。
一种是听觉型的,这类人他善于倾听,他们对声音特别敏感,别人给他说了一个啥事,他一听就明白,容易懂。
还有一种叫作视觉性,就是对图片、颜色、对数字特别敏感,他们很容易就可以把文字直接转化成脑中的场景、脑中的图像。
比如说有人给你讲了一个什么事,你听完之后你会说,这个事情听起来不错,如果你老这样说,那就说明你可能是听觉型的。
如果你的表达方式是,这个事情看起来不错,那么你有可能就是视觉型的。
一般人他要么善于听,要么善于看,这两者都擅长的人也有,但是非常罕见。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对于一本全书的阅读,可能会有很多人会觉得比较无从下手,不知道如何开始。
下面提供几条教学路径,帮助大家有效的阅读一本书。
1.整体阅读法整体阅读法是最常用的读书方法之一,也是最基本的读书方法。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浏览整本书,快速地阅读介绍、目录、前言、后记等部分,了解该书的基本内容和结构。
接着,仔细阅读每一章节的主题、标题、摘要、关键词等,从整体上掌握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最后,再细读每个段落和句子,并以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以方便后续的回顾和总结。
整体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全面地了解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和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书中的知识和技巧。
2.逐章阅读法首先,对书籍的目录进行仔细的分析,了解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接着,挑选一章节作为进一步阅读的重点内容。
然后,一章章地逐步深入理解这些内容,认真思考其中的各个部分、概念、结论等,并进行笔记记录。
最后,对所理解的内容进行总结,包括章节的大意、细节、思想等方面,以检验并加强自己的理解。
逐章阅读法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每章节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并可以帮助我们加强自己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3.主线阅读法首先,通过整体阅读或逐章阅读,确定书籍的主要思想和主线内容。
接着,重点关注书中重要和难以理解的内容,思考解决的方法和策略,切实掌握其知识和技能。
最后,将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践,并进行总结和反思。
4.综合阅读法综合阅读法是一种大量阅读与深入阅读的有机结合。
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包括:首先,迅速浏览整本书,从中获取整体的印象和基本信息。
接着,按照主题和章节的分配安排,逐章节进行深入的阅读,进行笔记和总结。
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对重要内容进行再次阅读,并进行综合和归纳。
综合阅读法可以让我们兼具快速浏览和深入理解的能力,并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总之,教学路径是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每个人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目标来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浅谈阅读整本书的方法【摘要】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任务群1: 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中,其“学习目标与内容”提到:重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根据不同的阅读的综合运用精读、略读与浏览的方法阅读整本书。
本文介绍了《课标》中所提到的这三种阅读方法。
除此之外,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还整理总结了一些具有学习价值的阅读方法,以供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参考运用。
一、精读法、略读法与浏览法(一)精读法精读,又称研读法、品读法,是以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为目的的一种阅读方法。
这种阅读方法的特点是读得非常详细,要边读边思考,对文章的字、词、句进行深入地分析品味,通过读者的积极思维来把握读物。
精读有四种方式:1)四遍研读式:一遍细读全文,二遍默读,三遍连读,四遍选读,尤其适用于大中学生对课文的阅读和理解。
通过四遍的反复研读能极大地增进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
2)点面结合式:采用重点研读与全面阅读相配合的方式来阅读。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把握重点内容,而又不偏离书籍的中心主旨。
3)咬文嚼字式:采用逐字逐句细细研读的方式,对全篇文字都一一分析。
这种方法非常的耗时,适合对重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时使用。
4)比较鉴赏式:包括比较式精读和鉴赏式精读,一般指在已有基础上进行的深层次精读。
(二)略读法略读,是一种粗略地阅读的方法,在人们现实生活中运用地十分广泛。
可具体分为总览式、纲目式、跳跃式、重点式这四种方法。
1)总览式:即从一本书的内容简介方面去了解全文或全书的大略意思。
这是了解一本书内容的最有效的方法。
2)纲目式:用于一般书籍的浏览或带标题的长文章的略读,以“标题一目录(小标题)一全文”的顺序进行,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快速把握文章的框架结构,对文章建立起初步印象,有利于随后进行的深入阅读。
3)跳跃式:不把全依次通读下去,而是跳过某些部分断续地略读。
这种方法可以节约时间,省去不必要的部分,直击重点内容。
4)重点式:针对一本书或一篇文章的整体阅读而言,主用于分析性、理解性阅读的开始。
整本书阅读的三种方法我认为整本书阅读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第一,“连滚带爬地读”。
这是温儒敏先生的用语,我借用一下。
人在童年时代,开心的时候是不是手舞足蹈,是不是连滚带爬?连滚带爬有两层含义,一是读得开心,二是不必苛求字字落实,句句较真,借用陶渊明的话,那就是“好读书,不求甚解”。
包括浏览、快读、猜读、跳读,学生可以无师自通,但有老师指导一下,甚至纳入教学,就事半功倍了。
这可能是激发阅读兴趣的好办法。
记得小学四五年级读《西游记》,很多字都不认识,按照现代的语文教学的要求,不认识的字就要查字典,可是如果每隔几行就查字典,大概也就读不下去、趣味索然了。
所以我那时的读法就是跳着读,猜着读,大致能懂就一气呵成读下去。
小孩子嘛,看到写风景的跳过去,看到诗词也不去管,遇到写妖怪的就多看两眼,很快读完一本,就有信心了。
后来又读三侠五艺、七侠五艺、包龙图什么的,阅读面就上去了,读书的兴趣也有了。
对学生来说,课外阅读很重要,但不能都是精读,在很多时候,应当是“连滚带爬”地读。
语文老师应当鼓励,而且给方法。
第二,“绞尽脑汁地想”。
这个表达有点青面撩牙的感觉,但我的本意是要强调思考的价值。
如果是泛读,“连滚带爬”当然就够了;但若要让一本书进入我们的精神世界,那就需要深度的思考。
没有思考的阅读,其效益是值得怀疑的。
这就需要批判性阅读。
“绞尽脑汁地想”首先要精读,精读不是简单的物理堆砌,将书本上的知识照搬到头脑里,如果那样只是占用了脑容量而已,对学生的改变并没有多大意义;精读应该是化学的吸收,消化,就像我们吃东西一样,有用的东西吸引进学生的体内,进入学生语言的循环系统,没用的东西当成排泄物及时排泄出去,不要想着什么垃圾都存放在我们体内,这样是会生病的。
读书也一样,有用的东西融合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成为我们精神的一部分,没多大意义的东西及时淘汰掉,有时候适当清空是为了更好的吸收。
另外,在精读的时候,要在书上划线,将重点划出来,这样重读的时候就容易抓住重点,当然,重点可以是书中原本的重点,也可以是你自己觉得重要或有意思的地方。
课外阅读十条途径(推荐阅读)第一篇:课外阅读十条途径课外阅读十条途径——2011年10月名师工作室送培新罗区第五中学讲座稿罗红斌“大量的阅读让孩子的语文成绩遥遥领先”。
“他们取得这些令人惊讶的分数,不是语文老师的功劳,而应归功于阅读”。
“他们自己的阅读涵养、积累和感悟,提高了他们的语文成绩。
”——(李希贵:北京第十一中学校长)坚持一个观念:为学生养成终身读书的习惯蜜蜂采蜜的启示:读书面要广读书量要多读书环境要好落实两项要求:《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① 1-9年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
其中初中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② 1-9年级的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240篇(段)。
其中初中背诵优秀诗文80篇(段)构建三个工程:有效完成阅读任务方向明确按年级指定必读书目时间保证日读一小时:自由晨读、课前吟诵、午间阅读、亲子阅读周读一节课:以班为单位进图书馆共读一本书月读一下午:全校师生静读一个下午措施到位通过星级评价,激励学生自主读书抓住四个第一:激发阅读兴趣第一本拼音读物——《一千零一夜》第一部名著——《西游记》第一本宋词——《儿童宋词精选》第一部长篇小说——《红岩》读好五类丛书:全面提高语文素养1.读童话《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中国童话故事精选》2.读寓言《伊索寓言全集》《克雷洛夫寓言精选》《中国寓言故事精选》 3.读诗词《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初中生必背古诗文》4.读故事《成语故事精选》《中外神话故事精选》《中外历史故事精选》《中国少数民族故事精选》5.读散文、长篇小说《朝花夕拾》《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举行六项活动:为学生课外阅读推波助澜〔举行阅读成果汇报会〕〔举行课外阅读朗诵会〕〔举行读书笔记展览会〕〔举行优秀图书推介会〕〔举行班级图书“交易会”〕举行读书收获应用会〕【举办班级“读书节”】注重七个细节:家长会上语文老师一定要告诫家长:1.为孩子读书,一定要把书放在孩子面前。
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策略与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下面是关于整本书阅读的一些策略和方法:1. 设定阅读任务: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设定适当的阅读任务,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比如要求学生找出主要人物、掌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等。
阅读任务的设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进行判断,既要有挑战性又要可行。
2. 阅读前的准备:在开始阅读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预备活动,如观察插图、猜测故事内容、预测结局等。
这些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对故事产生更多的好奇心。
3. 分级阅读:对于比较长的整本书,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进行分级阅读。
先让学生阅读简单的部分,逐步引导他们阅读难度递增的内容。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成功感,鼓励他们继续阅读下去。
4. 多种形式的阅读:在整本书阅读中,可以采用多种形式来扩大学生的阅读经验。
比如学生可以互相交流自己的阅读心得,进行小组讨论,或者用绘画、手工制作等形式表达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5. 提供背景知识:有些整本书的背景知识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一些必要的背景知识,让他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情节和背景。
6.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学生阅读完整本书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并鼓励他们在思考中提出问题、探索更深层次的意义。
7. 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在整本书阅读中,重要的不仅是学生是否读懂了书中的内容,还有他们的阅读体验。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感受,分享阅读中的乐趣。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信心。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读一本书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思维活动,需要一定的方法和路径。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阅读教学路径。
一、线性路径线性路径是指按照书本的顺序逐章逐节地阅读。
这种教学路径主要适用于教科书或者内容较为严谨、层次分明的专业书籍。
通过线性路径的阅读,可以较为全面地掌握书中的知识。
1. 预览——先整体看一遍书籍的目录、封面、封底等,了解书籍的概要和作者的背景。
2. 概览——通读全书,不必深入理解每个章节的内容,主要是对书籍的结构和主题有一个大致的认识。
3. 细读——按照书籍的顺序,逐章逐节地仔细阅读。
可以做一些笔记,记录重点内容和自己的思考。
4. 总结——整理书中的知识点和自己的思考,形成自己对书籍的理解。
二、主题路径主题路径是以主题为线索来阅读一本书。
这种教学路径主要适用于文学作品、人文社科类书籍。
通过主题路径的阅读,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1. 确定主题——先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可以通过书籍的目录、封面、书后的简介等来确定。
2. 寻找相关章节——根据主题,选取书籍中与之相关的章节进行阅读。
可以跳过与主题关系较小的章节。
3. 梳理思路——对阅读的章节进行整理,形成主题的逻辑脉络。
三、批判路径批判路径是以评判和批判的眼光来阅读一本书。
这种教学路径主要适用于学术著作和有争议的书籍。
通过批判路径的阅读,可以对书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2. 分析论证——对作者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找出其论证的逻辑漏洞或者假设,并做相应的记录和思考。
3. 对比观点——将书中的观点与其他相关的观点进行对比,形成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4. 总结评价——综合分析和评判,形成对书籍的整体评价。
四、跳读路径跳读路径是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兴趣,选择性地阅读书籍。
这种教学路径主要适用于大量书籍或者时间较紧张的情况下。
通过跳读路径的阅读,可以迅速获取所需的知识或者信息。
1. 确定需求——明确自己的需求,找到与之相关的书籍。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阅读是学习、成长的必备技能,对于全面提升语言能力,增加知识储备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阅读的内容繁杂,人们在阅读时往往难以找到有效的教学路径。
下面介绍几种比较常见的阅读教学路径供大家参考。
一、线性阅读路径线性阅读路径是最常见的一种阅读方式,按照书中的顺序逐章阅读。
这种方式适用于小说、散文等连贯性较强的文本。
通过线性阅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并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主题阅读路径主题阅读路径是根据主题进行阅读的方式。
当读者对某个主题感兴趣时,选择相关的书籍进行阅读,逐渐深入了解主题内容。
这种方式适用于各种主题阅读,比如历史、科学、文学等。
通过主题阅读,可以加深对某一领域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标签阅读路径标签阅读路径是根据书籍的标签进行阅读的方式。
标签可以是作者、出版日期、文学流派等。
通过选择不同的标签进行阅读,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进而提高阅读积极性。
标签阅读路径还有助于学生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分类和整理,提高学习效果。
四、比较阅读路径比较阅读路径是通过对比不同的书籍进行阅读,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不同书籍之间的异同之处。
通过比较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提高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五、阅读挑战路径阅读挑战路径是为追求阅读挑战的学生设计的一种教学路径。
通过选择难度适中但超过学生实际水平的书籍,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和自信心。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每种教学路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和适用范围,选择合适的路径有助于提高阅读效果。
不同的学生可能适合不同的路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阅读目标选择最适合的教学路径。
鼓励学生尝试多种阅读路径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多元思维和综合能力。
整本书阅读的几大教学路径阅读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也是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的有效途径。
针对整本书的阅读,可以采取以下几大教学路径:1. 教师导读法:教师可以先对整本书进行导读,介绍作者、背景、主题等基本信息,引导学生了解整本书的整体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师还可以讲解一些关键词汇和常见句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书籍。
2. 段落分析法:学生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段落分析的方法。
即将整本书分为若干个段落,每次阅读一个段落,理解其中的主题、论点和论据等内容。
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段落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提高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把握。
3. 细读与泛读相结合法:在整本书的阅读中,可以结合细读和泛读的方式。
细读是指对书中文字、句子的仔细阅读,注重理解每个细节和推理的逻辑关系;泛读是指对整个篇章和全书的整体了解,注重把握整体结构、主题和中心思想。
学生可以在阅读时根据需要,灵活运用细读和泛读的方法,提高对整本书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反思与讨论法:在阅读整本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和讨论,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和阅读体会。
学生可以思考书中的问题、争论点和思想启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与他人交流和讨论。
这样可以加深对整本书的理解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5. 多媒体辅助法:在整本书的阅读过程中,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听取演讲或音频资料来丰富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和认知。
学生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搜索相关资料和讨论,进一步扩大阅读的广度和深度。
在整本书的阅读教学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素养。
学生需要能够运用词汇猜测、上下文推测等技巧解决生词或理解问题;学生需要善于提问、思考和总结,发挥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学生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扎实的基础知识、正确的阅读态度和坚持不懈的阅读量等。
在整本书的教学路径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密切配合,建立起积极的学习氛围和互动环境。
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阅读效果,提高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
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的方式方法分析摘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在小学语文的整本书阅读中投入了更多的目光和关注。
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时候,学习到更多的相关内容,丰富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学习技能和阅读兴趣,让自身对一些相关的语文阅读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对今后的学习和发展都能够带来巨大的有利影响。
但是在进行整本书课外阅读的时候,还出现了一些问题,本人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能够为广大教育事业工作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整本书课外阅读;教学方式;方法分析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阅读知识的教学内容占据了重要的一部分,其能够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增加课外阅读知识,让更多的优秀阅读内容能够在学生的学习中得到有效的体现和吸收。
但是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深化改革,一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迅速的当今时代,所以部分教师在进行教学工作的时候,就无法有效的将整本书阅读教学方法运用的科学合理,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无法掌握更多更有效的知识。
对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为各位教师提供教学参考。
1.建立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因为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良影响,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知识的教学工作时,没有注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只是一昧的进行填鸭式的知识灌输,学生被动的接受,长久以往,学生很容易产生厌恶抵触的心理,对语文阅读知识的学习就无法主动的进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同样,也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合理,使小学生很容产生害怕的心理,在教师的教学课堂上就无法全身心的投入,出现走神溜号的不良现象,教师的教学目的无法达到,就不能心平气和的对学生展开教学,如此恶性循环,使课堂学习氛围变得更加僵硬,师生间的关系被扯远,学生无法对学习产生兴趣,使阅读知识无法被学生所吸收汲取。
针对这一点,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合理利用新型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开展语文阅读知识的教学工作,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培养。
一、如何开展整本书阅读?(一)通读与重读通读是一种最基本的阅读方式,就是从头到尾、一页页地硬读下去。
没有这种硬啃的功夫,就无法获得整本书阅读的巨大红利。
好书还需要反复读,在一遍遍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得到不同的收获,可以使自己的感受更加精微、认识更加深入。
(二)生活化阅读“生活化阅读”大致有如下两层意思。
1.阅读整本书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天读几页书,持之以恒,一直读完全书。
这就像在生活中完成一项任务,经历某种生活一样。
一旦将阅读作为日常生活之必需,每天坚持读一点(例如15分钟),那么,我们的整本书阅读就有可能出现奇迹。
如果每天阅读15分钟会出现什么奇迹呢?假设一个中等程度的读者,阅读一本一般性的书。
通常每分钟阅读300字,一天15分钟就能够阅读4500字。
一周七天就能够阅读31500字,一个月就是126000字,一年阅读量就达到150万字。
按每本书平均10万字计算,只要每天坚持阅读15分钟,一年至少可以阅读15本书。
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这是整本书阅读的应有之意。
2.平常心对待整本书阅读许多同学面对整本书阅读之所以难以坚持,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平常心。
以整本书阅读《红楼梦》为例:面对中国文学的巅峰之作《红楼梦》,许多同学往往会产生望而却步的畏惧心理,事实上,多数经典都淳朴得如同生活本身,你能感受生活,你就能欣赏名著——只要你具备最基本的阅读能力——而你从小学开始的近十年的阅读经验早已养成了阅读的基本能力。
细细地读《红楼梦》,其实就是细细地品味生活,或者说,是在体验一种你从未经历过的生活,这又有什么可畏惧的呢?例如,当我们面对“红楼梦”时,我们只需从最基础的地方入手,从作品本身去欣赏它。
摆脱所有的教条,不去计较太多作品以外的因素,全身心地投入到《红楼梦》所描绘的生活场景中去,去呼吸、去感受其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倘能如此,你就已经在欣赏《红楼梦》了。
不要刻意求深、求新,不要过多关注名家学者如何评价。
三大策略解锁整本书阅读作者:***来源:《课外语文》2024年第07期★整本书阅读就像是一场奇妙的冒险,每一本书都是一个等待探索的宝藏。
让我们用三大策略作为钥匙来解锁整本书阅读的奥秘。
策略一: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探寻书中的宝藏。
任何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广泛影响力的作品,都值得读者通过仔细品味文中要旨来充分感受作品的魅力。
在有限的时间里,精读与泛读结合的策略可以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全面理解和欣赏更多作品。
以老舍的《骆驼祥子》为例,泛读是对作品进行快速浏览,了解故事的大致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精读则是深入细致地阅读作品,逐字逐句地品味文字背后的意义。
通过泛读,我们可以获得对《骆驼祥子》的整体印象,熟悉祥子命运的大致轨迹以及他所处的社会背景。
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敝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
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
这一选择让我们初步了解到祥子的朴实和他对生活的积极追求。
泛读让我们领略到小说整体的风格和氛围,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
我们能体会到祥子生活的困苦,以及社会对他的压迫。
然而,仅靠泛读是远远不够的。
在精读《骆驼祥子》时,我们会对一些具体的描写有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当祥子终于拥有了自己的车时,书中这样描写:“祥子的手哆嗦得更厉害了,揣起保单,拉起车,几乎要哭出来。
拉到个僻静地方,细细端详自己的车,在漆板上试着照照自己的脸!越看越可爱,就是那不尽合自己的理想的地方也都可以原谅了,因为已经是自己的车了。
”这段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祥子对自己新车的珍视和喜爱,他为了这辆车付出了太多的努力和汗水。
精读还能帮助我们深入探讨小说的主题。
小说通过祥子的命运,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以及普通人在那个时代的无奈和挣扎。
精读与泛读的结合使得阅读《骆驼祥子》变得更加丰富和有意义。
例如,祥子的爱情经历。
他对虎妞的感情是复杂的,既有无奈,也有感激。
这种复杂的情感在小说中的描写非常细腻,需要我们通过精读来体会。
整本书课外阅读的途径与方法
“在阅读一事的本身,教师没给一点儿帮助,就等于没有指导。
”可见在叶老心中阅读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在现实中也是非常需要的。
“我们可并不是说‘指导’就是由教师一个人这样从头到尾讲下去。
‘指导’得在讨论里。
”指导要注意方式,要在学生需要的时候进行(一)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原则。
1.注重阅读方法的应用和获得。
“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
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
”“一目十行地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
”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这么回事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
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生能够理解和领会的东西,教师完全可以不讲。
学生了解不透彻领会不深的地方,才需要教师给以指点和引导,但是也不宜讲得很多很琐碎。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多动脑筋。
”重视方法的获得,但是这个方法不是教师教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通过教师设置的情境,通过教师的追问,自己感悟到的。
2.注重学生的自主阅读。
阅读是个性化的过程,对阅读速度,阅读时间等不做硬性规定,
应该有较宽松的时间。
对于阅读方式方法不进行太多的限制,应该顺应学生的规律,以学生愿意接受的方式进行。
学生对阅读方法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经验。
“阅读要靠自己的力,自己能办到几分务必办到几分。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学生们多思考,多讨论,多练习”,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能够根据自己经验读到自己的收获。
3.注重个别指导。
因为学生的阅读水平存在差异,教师在集中指导的基础上,应该关注到学生之间阅读水平的不同。
“对于资质较差,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的个别指导,尤须有丰富的同情与热诚。
”对于个别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谈话,看读书笔记等方式给予关注。
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多听听能力较低学生的见解,给他们阅读的信心。
同时,私下提示注意其他同学是怎样阅读的,帮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感悟读书乐趣,吸取读书经验。
以兴趣引领他们,让他们能够在持续的阅读中,不断得到锻炼,从而提高阅读能力。
(二)整本书阅读指导的内容。
“书籍的性质不一,因而略读指导的方法也不能一概而论。
”就一般说,应该指导的有以下几项。
1.版本指导。
进行版本指导,就能使学生“将来读书不但知道求好书,并且能够抉择好本子,那是受用无穷的。
”版本指导,有利于学生选择书籍,对书籍本身具有鉴别能力,能够实现读书与生活的联系,实现终身阅读,终身受益。
“哪种本子校勘最精审,哪些本子是作者的最后修订稿,都得给他们说明,使他们遇到那些本子的时候,可以取来复按,对比。
”教师要具备广阔的阅读视野,还要有比较深厚的功底,能够鉴别,并且把自己的经验传递给学生。
“这方面的指导,宜运用校勘家、目录家的知识,而以国文教学的观点来范围它。
”在小学阶段虽然版本指导不必高深,但是对语文教学有益的部分还是要指导的,比如:有些著作是翻译过来,哪个翻译家翻译得比较好;有些是文言文注解的,哪些人注解得好;台湾翻译的作品与大陆翻译的作品的区别;修订版与初版的区别。
版本之间的比较,对于语文教学的功用是使学生能够知道产生不同的原因,通过比较阅读,推敲出这样写比那样写的好处,提高作品的鉴赏能力
2.序目指导。
“读书看序文是一种好习惯”“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
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
”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
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
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的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情事件发生的脉络。
“教师指导,要教学生先看序文,要审查序文的重要程度,与以相当的提示,使他们知道注意之点与需要注意力的多少。
”序文的提示了书的主要内容,有利于了解梗概。
如果是自序的话,能够清晰体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顺着序文可以探究作者的思维线路;如果是他人作
序,对书的内容有一些评价,提示读者注意书的价值,同时也有利于阅读时注意重要部分,可以得出自己的判断与序文作者进行比对,得出自己的结论。
3.参考书籍指导。
“参考书籍,包括关于文字的音义,典故成语的来历等所谓工具书,以及与所读书有关的必须借彼而后明此的那些书籍。
”参考书籍的作用一是帮助理解,而是帮助比对借鉴,帮助阅读向更深更广的程度进行。
通过参考别的书籍,“从小的方面说,阅读一书而求其彻底了解,从大的方面说,做一种专门研究,要从古今人许多经验中得到一种新发现,一种系统的知识,都必须广博地翻检参考书籍。
”参考别人的,可以彻底理解当下要了解的这本书,同时通过比较获得阅读经验,为将来阅读打下基础。
4.阅读方法指导。
“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要紧的还在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轻放过,务必发现它的特性。
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意蕴,没有一点含胡。
也唯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字造句的好习惯,下笔不至有误失。
”在叶老看来,所谓的阅读方法并不是真正的方法。
真正的阅读方法不是工具化、形式化的,而是比较、归纳、揣摩、体会的过程。
对于一字一句的比较、揣摩、体会,然后归纳,形成自己的认识,才是方法。
能够发现文字的特性,才是真实的阅读,才能够锻炼语感,才能够对阅读有帮助。
因此,教师在指导阅读的时候,着力点应该放在学生不太注意,学生自己不能发现的语言点上,通过这样的点激发学生,让学生思维更加深入。
“不论短篇与书本,性质相近的,就该用同一读法去读。
”教师可以有意识引领学生用相同方法读类似的书,或者让学生自己阅读相近的书获得这样的体验。
但是,阅读方法又不是拘泥一种的。
“文字各式各样,阅读方法字也不能一律。
多读些文字,练习到的方法就多些。
”“阅读方法又因阅读材料而不同。
就分量说,单篇与整部的书应当有异,单篇宜作精细的剖析,整部的书却在得其大概。
”方法的多样性在于读物的多样性,整本书阅读在于突出一两种方法,精细的地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面面俱到也难有什么深刻印象了。
(三)整本书阅读指导的过程。
(四)按照叶老的阅读教学过程理论,整本书阅读指导也要大体经历“预习──讨论──练习”的过程。
对整本书阅读指导而言,“包括阅读以前对于教材的阅读方法的提示,阅读以后对于阅读结果的报告和讨论。
”这是很明晰的指导过程,有读前和读后的指导,其实在阅读过程中也可以有指导。
对此,
叶老还作了更为细致的说明:
“略读教材若是整本的书,每一堂略读课内令学生报告并讨论阅读那本书某一部分的实际经验;待全书读毕,然后令作关于全书的总报告与总讨论。
至于实际阅读,当然在课外。
”
1.阅读前提示方法。
阅读指导从阅读前就已经开始了,“文字浅显明白的,不妨少点工夫,看下去就是。
文字深微曲折的,就得精细得解说,周到的剖析,达到透彻了解的地步,才歇。
”“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阅读有时候不止于要了解大意,还要领会那话中的话,字里行间的话──也就是言外之意,不能读得太快,得仔细吟味;这就更需要咬文嚼字的功夫。
”这都是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的。
2.阅读中进行指导。
学生在课外自由阅读,教师可以限定大致的进度,等到读到某个阶段的时候进行一次讨论交流,可以看到学生读的进度,可以通过讨论提示一些方法,让学生有更深的感悟,有利于下面读得更好更深入。
阶段汇报以后,学生根据获得的经验再读。
3.阅读后组织讨论。
等全体学生都读完以后,再次组织交流讨论,汇报整本书的阅读收获。
“成本的书分量多,不便在教室里精细讨论,所以教学生根据精读的经验,自己去读。
略读的‘略’字表示学生所受教师的指导简
略一点的意思,并不是说马马虎虎地读。
”要重视学生的自读与自悟,讨论是交流收获,交流经验。
除此之外,“文字最好能读熟”“文字又最好能复习”,交流讨论以后,可以形成文字材料,也可以指导学生再读,读出更多的感受,这样不但能把一本书读通读透,而且可以防止学生浅尝辄止,有利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