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第九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5
《三峡》教案最新5篇《三峡》教案篇一《三峡之秋》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
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描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具体描述了三峡早晨的明丽、中午的热烈、下午的青色而透明、夜的宁静,表达作者了对三峡景色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安排在第四单元,该单元的重点是“训练学生读懂课文、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根据大纲要求和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内容特点,我制订教学目标以及重点、难点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二)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技能目标培养学生朗读、口语表达、审美、想象等能力。
【学习重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学习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情感。
【学具准备】网络教室、课件、麦克风等。
【课时划分】一课时【教学方法】观、读、说、写四结合。
【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设计理念】以“发展与创新”教育理论为指导思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来进行学习。
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想象,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发展,在读中创新。
【教学过程】一、检查预习,激趣导入《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
本教学设计中,我通过引导学生在课前到学校图书馆、看VCD、看电视、请教到过三峡旅游的人、上网等途径去搜集有关三峡的资料,实现了“大课堂、中课堂、小课堂的统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我们一定要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在此过程中,学生收集、处理信息和主动的获取知识能力得到养成,使他终身受用。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2)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对三峡热爱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1)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三峡美丽的景色,培养学生观察、想象的能力。
( 2)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培养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1)读懂课文,理解作者描写的三峡美丽的景色,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课前准备:(1)老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搜集有关三峡、长江的资料、图纸和彩笔。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略)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重点指导“橘、柚、漾、曳”的写法。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
教学过程:课前谈话: 1. 关于长江。
2. 关于本课。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三峡美、中秋美)二、初读,潜心会文。
(朗读美、绘画美)1.教师朗读课文。
(配音)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画连环画。
3.师生评价作品。
三、精读,体情悟美。
(解读美、感悟美)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
(多媒体)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
(多媒体)3.感受下午的三峡平静之美。
(多媒体)4 感受 . 夜晚的三峡宁静之美。
(多媒体)5.对比发现长江的变化美(多媒体)6.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多媒体)7.感受中秋美。
(多媒体)四、拓展,超越文本。
(欣赏美、升华美)1.欣赏三峡的风光。
2.感悟语言之美。
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勤劳的编辑帮大伙儿整理的三峡之秋优秀教学设计(7篇),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2、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2)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自读释疑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教师巡视指导。
三、指导朗读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
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作者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
五、作业: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教学后记[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六年级语文上册《三峡之秋》教案篇二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三峡吧?你对那里有哪些了解?生:那里有三峡水利工程;那里景色很美。
师:老师也带来了三峡的资料。
(课件播放三峡的美丽图片,最后一张幻灯片是三峡的简介:长江是我国最大的一条江,它起步于青藏高原,流经四川盆地,冲开崇山峻岭形成了壮丽的大峡谷。
长江三峡是有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两岸景色雄伟壮观,全长191公里。
)师:长江三峡就像一幅壮丽的画卷,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三峡之秋去领会三峡秋天的神韵,(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师:看了这个课题你有什么问题?生:三峡的秋天是什么样子的?作者为什么写三峡的秋天?三峡的秋天一定和我们这的秋天不同。
《三峡之秋》教案10篇《三峡之秋》教案1教学内容:三峡之秋教学要求:1、积累词汇;2、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写作顺序;3、了解三峡景物的特点;4、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准备: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2、准备三峡的风光片VCD,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学生介绍三峡你们对三峡了解多少,能向大家介绍介绍吗?(学生根据课前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汇报、交流)1、可以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老师将学生找到的地图投影,让学生介绍:三峡位于长江中游,西起四川奉节白帝城,东至湖北宜昌南津关,主要景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2、还可以让学生介绍其他资料。
3、引导背诵描写三峡的古诗,如:《早发白帝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看三峡?感受一下?教师播发三峡VCD三、新授看了刚才的影片,三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那么三峡的秋天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请大家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纠正读音,师生评议。
思考,回答: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文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写了三峡早晨、中午、下午、夜晚哪些主要景物?写出了三峡什么特点?组长注意做好记录。
4、集体讨论汇报交流,师做好板书。
5、你最喜欢这几个时间段里哪个景物?你能读读吗?师生评议。
6、思考:文章开头和结尾有什么作用?(开头总写三峡的秋天;结尾点明具体时间)7、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8、配乐朗读:你喜欢哪一段就读哪段。
四、小练笔模仿本文写法,写一个片段:《校园秋色》或《尚湖秋景》。
写完后,出示一到两篇交流。
五、作业:回家后,请你做一做小导游,将你今天领略到的三峡的景色介绍给爸爸妈妈。
《三峡之秋》教案2【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峡之秋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增强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文景观的描绘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三峡秋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
2. 引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身临其境地感受三峡秋景的美。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运用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采用小组讨论、分享心得等互动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五、教学准备:1. 课文:三峡之秋2.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3. 相关练习题4. 教学课件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简介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3.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4.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三峡相关知识。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二课时:1. 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体会作者对三峡秋景的描绘。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如观察角度、景物描写等。
3. 学生模仿作者的写作手法,描绘自己身边的景物。
4.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三课时:1. 学生讲述自己对三峡秋景的想象和联想。
2.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专业术语和地理知识。
3. 学生观看与三峡有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4. 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讨论三峡的开发与保护。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四课时:1. 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巩固对三峡秋景的认识。
2. 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4. 学生互相交流、评价,教师给予指导。
5.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第五课时:2. 教师组织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了解秋季三峡的特点和风景•学习表达秋天的景色和感受的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保护意识二、教学内容1.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2.秋季三峡的特点和风景3.描述秋天的景色和感受的词汇和句型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秋天景色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适当的词汇和句型表达秋天的景色和感受四、教学准备1.展示图片或幻灯片:三峡秋季风景的图片2.教学用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讲义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关于三峡的视频或展示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步骤二:介绍秋季三峡的特点和风景(10分钟)•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秋季三峡的特点和风景,如:清澈的江水、红黄交错的树叶、苍翠的山峦等。
步骤三:学习词汇和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秋天景色的词汇和句型,如:红叶、金黄、倒影、晴朗的天空、微风拂面等。
•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和让学生模仿的方式学习正确的发音和使用方法。
步骤四:小组活动(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张三峡秋天的图片。
•学生通过讨论和合作,用他们学到的词汇和句型描述所选图片的景色和感受。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描述,并和其他组进行交流和讨论。
步骤五:个人练习(15分钟)•学生个别进行练习,写一篇关于秋天三峡风景的短文。
•学生可以参考小组活动中的讨论和描述,加入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尽量用上所学的词汇和句型。
步骤六:展示和反馈(10分钟)•邀请学生来展示他们的短文,并提供建议和反馈。
•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列出一些好的句子和词汇供学生参考。
六、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学习秋天景色的重要性和如何保护自然环境的意义。
七、作业布置•布置学生以三峡秋天为主题,写一篇100字的文章,并要求使用课堂上学习的词汇和句型。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地图解读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2)运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三峡的秋景,培养学生欣赏美的眼光。
(3)采用小组讨论、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遗迹的认识和尊重。
(3)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3)欣赏自然风光和传统文化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对课文情感态度的把握。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长江三峡的图片、视频、文字资料等。
(2)制定教学计划,准备教学用具。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长江三峡的基本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长江三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光。
(2)邀请学生分享对长江三峡的了解和印象。
2. 课堂讲解:(1)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2)每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师生共同点评。
4. 欣赏与评价:(1)展示三峡秋景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知识面。
五、课后作业:1. 结合课文内容,绘制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图。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优秀教案教学目标:篇一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4、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关于三峡之秋教案(精篇二长江三峡旅游,可以从重庆顺流而下,快镜头地观赏三峡奇特风光,也可以从上海、南京或武汉逆流而上,慢节奏地饱览长江沿途美景。
然而,从长江三峡门户宜昌出发,畅游神奇美丽的长江三峡,是长江三峡旅游最佳起始点。
长江三峡东起湖北宜昌南津关,西至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由西陵峡、巫峡、瞿塘峡组成,全长193公里。
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神州山水中的瑰宝,古往今来,闪耀着迷人的光彩,无数中外游客为之倾倒。
朋友,让我们开始神奇壮丽的三峡之旅吧。
【西陵峡】风光绮丽的西陵峡,西起秭归县香溪河口,东至宜昌市南津关,全长76公里,是长江三峡中最长的峡谷。
因位于“楚之西塞”和夷陵(宜昌古称)的西边,故得名。
西陵峡以“险”出名,以“奇”著称,奇、险化为西陵峡的壮美。
西陵峡中有三滩(泄滩、青滩、崆岭滩)、四峡(灯影峡、黄牛峡、牛肝马肺峡和兵书宝剑峡),峡中有峡,滩中有滩,大滩含小滩,滩多水急,自古三峡船夫世世代代在此与险滩激流相搏。
“西陵峡中行节稠,滩滩都是鬼见愁”。
随着葛洲坝工程的建成蓄水,回水白里,水位上升,险滩礁石永睡于江底,加上解放后的航道整治,西陵峡中滩多水急的奇观、船夫搏流的壮景不复见了。
今天我们沿途可欣赏博大恢弘的三峡工程及西陵峡两岸的美妙景色。
【南津关】这就是南津关,长江三峡的起始点,长江上游的分界线。
这里有著名的西陵峡口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省级旅游渡假区。
主要景点有嫘祖庙、桃花村、白马洞、三游洞、下牢溪、龙泉洞、仙人溪和五洲休闲乐园等景点。
穿过南津关后,江面由2019多米骤然左右变窄到300米,展现在你眼前的便是色彩斑斓、气象万千的壮丽画卷。
【灯影峡】过南津关西行约10公里,就到了灯影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8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三峡之秋一天中美景的不同特点,积累好词佳句;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江三峡秋天之美;2、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3、学习根据时间挨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边读文边想象文中所描绘的秀丽景色,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怀,激发同学喜爱祖国山河,喜爱宏大祖国的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时间挨次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领悟抓住一天内同一景物不同时间的特点来描写三峡之秋的写作方法。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激发爱好,导入新课1、今日我们来“神游”一番金秋的三峡。
下面,结合大家课前搜集到的资料,哪一位同学来简洁介绍一下三峡?(生充分介绍)2、刚刚同学们介绍的长江三峡,“听起来很美”,那么,三峡的山究竟什么样?你们想不想去看看?老师预备了一段录像,请大家一起来观赏。
[放三峡风光片] 观赏了三峡的秀丽风光,大家印象最深的是什么?(美)3、录像中的三峡真美,方纪笔下的三峡更美。
今日这节课,就让我们连续走进三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板书课题)二、沟通感悟,感受美(一)、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扫瞄课文,思索: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同学自学][全班沟通]1、大家觉得课文是按什么挨次写的?(时间挨次)。
2、大家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早上”、“中午”、“下午”、“夜”。
)(二)、自主探究1、三峡的秋天有着怎样的气息呢?课文第一自然段总起全文告知了我们,请同学们齐读这一段,找到答案?(成熟)从哪里看出来?(同学充分说)三峡的秋景如此迷人,那么你们最喜爱哪个时间的三峡? 请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自学2-5自然段,找到答案。
出示自学提示:(1)自读课文,勾画描写三峡秋天景色及特点的语句。
(2)勾画出描写景色的比方句和拟人句,体会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优秀)《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在读文中感知作者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的意愿。
2.学习作者用词和比拟方法描写景物特点。
3.激发学生主动习作的欲望,尝试进行景色描写的习作。
教学重点: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生谈话。
板书秋字2.补充板书(三峡之秋)二、读中学写(一)引导学生感悟写景要选取有代表性的景物。
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作者在文中主要选取了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的?2.体会作者为什么选取了这三种景物来写。
3.师小结。
(二)引导学习写景如何突出景物的特点。
1.读描写橘柚树的部分(1)朗读课文1、2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橘柚树的?边读边画出描写橘柚树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学生汇报时强调:叶:绿得发黑果:累累、由青变黄、散发清香、(3)小结突出景物的特点的方法。
作者抓住橘柚树的颜色、形态、气味来描写,使“绿叶金实”的'橘柚树活灵活现,如置眼前。
2.读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部分。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长江水和中秋月的语句。
(2)学生读文后汇报。
描写长江水的部分:说一说不同时段的长江分别是什么样的。
读出相关语句。
描写中秋月的部分:对比句子,感受作者形象、准确、生动的描写方法。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洒到江面,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照到江面,像一块巨大的、磨平的、发亮的云母石。
像一块云母石。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
把它那清冽的光辉,一直泻到江面,就像一道道瀑布,凭空飞降;又像一匹匹素锦,从山上挂起。
三、随笔习作1.总结写作方法。
2.播放两段秋天的视频,激发写作兴趣。
3.学生写随笔。
4.学生随笔展读,师生评议。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2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三峡之秋》的主题思想,感受作者对三峡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习并掌握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熟悉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增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如默读、朗读、分角色朗读等,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三峡秋景图片,增强直观感受。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交流探讨课文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激发保护环境的意识。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主题,感受作者对三峡秋天美景的赞美之情。
学习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课文内涵,把握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
运用多种阅读方式,提高阅读效果。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三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学生分享对三峡的了解,引出课文《三峡之秋》。
2.课文阅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体会课文情感。
学生进行默读,深入理解课文内涵。
3.课堂讲解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分析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学生跟随教师讲解,做好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4.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
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其他学生补充发言。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提高写作能力。
6.作业布置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教师批改作文,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辅段1.多媒体展示展示三峡秋景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受。
播放三峡秋景视频,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课文描绘的景色。
2.课堂互动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独立思考能力。
3.情景模拟学生模拟课文中的角色,进行分角色朗读,增强课堂氛围。
五、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3.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品味文章优美的句子及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3、能力目标:理清文章的描写的顺序,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2、激发对长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
2、教师准备三峡风光片,课件。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描写三峡之秋的景色的?(板书:时间顺序)现在就让我们带着美好的情感乘着语言文字这艘小舟,去看看三峡美丽的景色吧!二、品读赏析。
(一)、请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
1、你认为哪些景物的描写最美,把你的感受批注在书上,并美美的读出来。
2、每个时间段的三峡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或感受是什么,用一两个词来说说。
(二)、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对文章进行讲解。
通过刚才的学习,相信同学们已经有了很多感触和收获。
谈谈你的感受吧!1、早晨(1)你来说说说早上三峡的特点?(板书:明丽)(2)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这个特点的?生读句子(3)你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是“绿叶金实”吗?(4)谁能用自己的体会,把这种明丽的特色读出来?2、中午下面谁来接着介绍其他部分的景物?(1)你能用书上的词语说说你的感受吗?(板书:热烈)(2)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长江的热烈?(3)出示改变了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照在水面上,长江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变一变,还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吗?(不能)(4)、出示完整的句子。
中午,群峰披上金甲,阳光在水面上跳跃,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同时又把它那激荡跳跃的光辉,投向两岸峭壁。
对照两个句子看一看,为什么变一变就不能感受到长江的热烈了呢?(关键词和比喻句,更能体会文章的感情,能使文章更生动、更形象。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秋天的美丽景色和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2.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课文中的美景。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三峡秋景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
(二)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把握课文大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梳理课文脉络,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段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
(三)课文分析与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如对比、拟人等。
2.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并讨论其作用。
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课文中所表现的三峡秋天的特点,以及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四)写作训练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以“三峡之秋”为题,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发挥想象,进行写作。
3.教师挑选优秀作文进行展示,并给予点评。
2.学生分享自己在写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3.教师布置课后作业: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四、课后作业1.阅读课文《三峡之秋》,完成课后练习题。
2.收集有关三峡的资料,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
3.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描绘三峡秋天美景的作文。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学生阅读课文、分析课文、写作训练,使学生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学习了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课后作业的布置,有助于学生对三峡的深入了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需注意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深入理解课文描绘的三峡秋天的景色,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和修辞手法。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探究和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优美。
2. 了解和感受三峡秋天的美景和风土人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并掌握文中的专业术语和相关文化背景。
2.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态度。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思考。
2. 使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和体验。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三峡秋天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兴趣。
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回答问题。
3. 内容探讨: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内容,理解作者的描述和表达。
4. 情感体验:通过情景模拟和小组讨论,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态度。
6. 作业布置: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进行探究学习。
六、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
2. 准备课文及相关阅读材料。
3. 准备教学用的地图和图表。
七、教学内容与步骤:1. 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2.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景色变化。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4.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三峡秋天对当地居民的影响。
5. 引导学生思考三峡秋天对旅游的意义。
八、课堂互动与评估:1.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见解。
2.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协作中的表现。
3. 通过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体验三峡秋天的美景。
2. 让学生进行三峡秋天风景的绘画或写作创作。
3. 引导学生关注三峡环境保护的问题。
十、教学反馈: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和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2. 通过与学生的交流,了解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感受和意见。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共5篇〕第1篇: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背诵重点段落。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大自然的教育。
3、理清本文的写作顺序,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重难点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知识链接三峡的资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思路:一、创境激情,诱发阅读兴趣1 我们先来欣赏一些优美的图片。
〔课件播放三峡风景的幻灯片〕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对了,这里就是三峡,看到这美丽的景色你有什么感受?或者想说些什么?老师想到了一首诗你对三峡又知多少呢?能结合课前预习说说你对三峡有哪些了解吗?2自古以来,有无数的文人墨客写下了很多关于三峡的诗文,这节课就让我们顺江而下,和著名作家方纪一起,领略他笔下的美妙迷人的《三峡之秋》。
〔板书课题〕 3 齐读课题。
再读。
“之〞是什么意思?对了,三峡之秋就是三峡的秋天,在作者的眼中三峡的秋天是怎样的呢?现在请同学们先看大屏幕,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去感受一下作者笔下的三峡之秋。
二、初读课文,思考: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景物的?2.画出表达顺序的词语。
3.三峡秋景总的特点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答复〕三、精读课文1.三峡早晨的特点是什么?2.出示自学提示一.自读课文,找出能概括三峡中午、下午、夜晚景色的词语。
二.为了突出这一特点,作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三.品读课文,看看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四.根据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学生自学〕●全班交流〔一〕中午1.中午的三峡有什么特点呢?〔热烈〕〔学生充分说〕2.你见过热烈的场面吗?课文那些句子是描写三峡热烈的特点的? 2.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拓展:还能把长江比作什么?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读出雄劲、热烈的气势,评读,男生读。
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1一、说教材《三峡之秋》一课是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方纪先生用他的亲身感受,向我们介绍了雄奇壮丽的三峡景色。
作者按照早晨—中午—下午—夜晚这一时间顺序,抓住不同时间景物的特点,描写流畅,韵律感强烈,琅琅上口,适合学生朗读。
学生自读课文,既让学生受到三峡美景的熏陶,培养审美情趣,又让学生在新闻记者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本文是这一单元的自读课文,针对文章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和学生实际,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来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
贪图三峡之秀丽雄奇的美景,产生热爱三峡,热爱祖河山的感情。
学习作者按时间顺序,抓住景物进行观察的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二、说教法为完成本课时教学目标,突破难点,宜将情境教学法贯穿始终,并辅以重点词语突破,图文结合,反复阅读等教学方法完成本课时教学。
三、说方法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所以本课时可引导学生应用“谈→思→议→读”,即:“初步了解深入体会→评议提高→诵读升华”这一学习方法,学习本课时内容。
四、说程序(一)创设情境感受美1、虽然巫溪地处三峡库区,但学生几乎都没有切身体验过三峡的雄奇壮丽。
因此,授课时可用1、语言描述激发学习兴趣(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里。
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2、听学生介绍搜集的资料;3、欣赏《三峡风光》等三个步骤,逐步引入本课教学。
(二)凭借情境鉴赏美在学生进入情境后,可引导学生按以下方法去鉴赏美。
教师把录像定格、让学生说出三责秋天的景物特点,并抓关键词句学文,重视比喻句的学习,抓住词句的形象点现象,体会景物的特点。
具体学习过程:①出示学习方法的要求:在书上圈圈重点词、划划重点句,注注自己的想法。
你知道作者写一天中的哪些影响,它们有哪些特点吗?②按照谈—思—议—读的方法,全班同学一起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三峡之美。
2. 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体会作者对三峡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2. 运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设计好针对课文内容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展示三峡的图片,让学生谈谈对三峡的印象。
2. 自主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3. 课堂讲解针对课文内容,讲解三峡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
4.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三峡的了解和感受。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搜集更多关于三峡的资料,下一节课分享。
六、教学拓展1.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峡的现状及其保护措施。
2.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评估学生作业的质量,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分享等方面。
八、教学反馈1.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家长反馈: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中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
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评价和教学反馈,对教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峡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1. 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语句。
2. 生字词的学习。
教学难点:1. 理解并体会作者对三峡秋天的喜爱之情。
2. 描写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相关三峡的图片或视频。
3.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三峡秋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
2. 教师简要介绍三峡的地理位置和秋天景色的特点。
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 学生相互交流,讨论生字词的学习。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生字词,让学生掌握并能够正确运用。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描写三峡秋天的语句,解释其中的修辞手法。
四、小组讨论(1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秋天的资料。
2. 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成员可进行补充。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和描写方法的运用。
2. 学生表达对三峡秋天的喜爱之情,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教学延伸:1. 学生课后写一篇以“三峡之秋”为主题的作文。
2. 学生可以进行三峡秋天风景的绘画或摄影创作。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生字词和描写方法,并对下次教学进行调整。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六、课堂练习(10分钟)1. 教师设计有关生字词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七、课文朗读(5分钟)1. 学生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进行朗读。
2.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朗读的语气和情感,体会作者对三峡秋天的喜爱之情。
八、描写练习(10分钟)1. 教师给出一个关于三峡秋天的场景,要求学生进行描写。
三峡之秋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特点及历史文化背景。
(2)通过观察三峡秋天的景色,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3)通过阅读相关诗词,感受诗人们对三峡秋景的赞美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采用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三峡的秋天景色。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诗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3)通过感受三峡秋景的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及特点(1)介绍长江三峡的地理位置,解释三峡的形成原因。
(2)讲解三峡的著名景点,如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等。
(3)引导学生了解三峡的历史文化背景,如古栈道、悬棺葬等。
2. 第二课时:三峡秋天的景色(1)展示三峡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观察三峡秋天的景色变化。
(3)讲解三峡秋天景色的特点,如红叶、秋水、秋风等。
3. 第三课时:诗词中的三峡秋景(1)选取与三峡秋景相关的诗词,让学生朗读并体会诗意。
(2)讲解诗词中的意境,帮助学生理解诗人们对三峡秋景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进行诗词创作,表达自己对三峡秋景的感悟。
4. 第四课时:三峡秋天的人文景观(1)介绍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如古镇、传统工艺等。
(2)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实地观察,了解三峡秋天人文景观的特色。
(3)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护和传承三峡地区的人文景观。
5. 第五课时:总结与反思(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三峡秋天的景色及人文景观。
(2)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观察、实践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三峡秋天的美景和文化。
三、教学资源1. 图片:长江三峡秋天景色的图片。
《三峡之秋》教案《三峡之秋》教案(14篇)《三峡之秋》教案1《三峡之秋》是修订后六年制小语教材人教版第九册新增的一篇精读课文。
在教学本文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层读书,层层深入,感受三峡之秋的奇丽景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1、通过各种读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能简单说说三峡之秋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了解三峡各个时段的景象特点4、了解本文的写作顺序。
1、了解作者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的景物。
2、能体会三峡之秋一天当中的景象特点。
多媒体课件、搜集三峡的图片、有关音乐一、导入课题,初读感知,质疑问难,从整体上感悟美⑴ 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
⑵ 交流读后的一些初步的感受。
⑶ 请学生默读课文并思考:作者描写了三峡之秋的哪些景象?(4)请学生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首先,学生自由朗读,重点是为了解决字音问题,把课文读通顺;然后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一些初步的阅读感受;再一次默读,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即从作者描写的几个时段的景象中感悟它的美丽。
这时,学生的感受一般是浅显的,在此基础上,请学生提出阅读中不明白的问题,以便调整下面的教学。
)二、读书想像,解决疑问,在细读中感悟美1、学生先自由朗读课文,再把读得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2、大家仔细听并展开想像,听完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这个环节以读代讲,读中想像,读议结合,将语言文字和生活观察相结合,巧妙地引导学生进一步感悟三峡之秋的美,避免了教师串讲串问。
)(在引导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同时,可以按照时间的变化有顺序地安排交流,利于学生有顺序地想像三峡景象,感悟秋景的奇丽,引导学生在读中自悟,培养语文能力。
)3、欣赏三峡的录像片断,请学生说说观后的感受。
〔这里运用电教手段,可以引导学生直观地感受三峡的美景,帮助学生丰富想像,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三、感情朗读,练习说话,在表达中升华美1、比赛: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朗读方式(引读,男女对读,表演读等),读出三峡之秋的美,大家评议。
[人教第九册《三峡之秋》教学设计]三峡之秋教学设计
14*三峡之秋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搜集关于三峡的资料录音带一、导语: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
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
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条理清楚。
五、作业: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感谢您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