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技艺将走进校园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1
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铸质量坡庄小学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提高,确定了“雅而有致”的文化主题,追求“小小学校,大雅之堂”的办学境地,把传统文化引入讲堂教课和德育活动的各个方面,使学校逐渐成为:主流文化的流传站、教育文化的演绎场、师生成长的幸福家园。
艺术引领传承非遗文化特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剪纸艺术,是我国非物质文化艺术宝库中一种拥有特点的民间艺术奇葩,已拥有着六七千年的历史。
一张彩纸、一把剪刀,就能够活龙活现地表现变化多端的自然形态,为所欲为地表达心里世界的美感。
它作为广为流传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表现着中国的根源哲学,即人类对自然自己的探究 , 是人类运用理智和思虑的力量 , 对宇宙实质的寻知,简单说就是思虑和探究。
它在表现形式上有着全面、美化、祥瑞的特点。
它用自己特定的表现语言,传达出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实质,对培育学生的思想能力、着手能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经过剪纸作品的学习赏识,试试剪纸工具、资料与制作过程,能够塑造体验剪纸学习的乐趣、方法,促使学生艺术的感知与赏识能力,艺术表现与创作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修养,培育学生热爱民间传统工艺的热忱。
因此剪纸也作为美育的一部分,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欢乐性能有效地调理学生心理,使之淡化厌学情绪,激发学习踊跃性,调换非智力要素,发展身心潜能。
鉴于这一点,我们本着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民族文化、塑造学生美好意灵的理念把剪纸作为学校艺术特点建设之一,与书法、中华精选朗读等优异传统文化一同整合到学科教课和德育活动之中,研发校本课程,从小培育学生们对剪纸艺术的喜欢,培育对国学经典的热爱,保护我们的民间珍宝。
找准定位确定阶段发展目标剪纸作为学校特点的创建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系统规划,常常训练,勤于操作,才能在训练中发现美、理解美、形成创建美的技术,给学生踊跃的影响、感染和熏陶,使学生目染耳濡、耳濡目染,遇到教育,健全人品。
联合校情我们确定了剪纸文化建设的三个阶段发展目标:一是初级阶段目标。
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润心田剪纸是我国最普遍、最古老的民间美术之一,它就像一首质朴动人的民歌,清新、活泼,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了中华民族的思想感情和独特的审美趣味。
为使剪纸这门艺术形式深入走进学生,我校将这一民族瑰宝引入到首届“传统文化节”的活动中,使学生通过创作、剪刻,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让同学们在剪纸活动的设计和创造过程中享受成功、感受快乐。
10月17日,我校在图书馆学生阅览室成功举办了剪纸大赛。
本次剪纸比赛采取现场创作的形式,让学生现场发挥。
比赛一开始,同学们便开始静伏桌面,折叠着彩纸,他们灵巧的双手挥动着刻刀和剪刀……经过近1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同学们可爱的、丰富的想象力在专注中变成了一幅幅作品,栩栩如生的人物、顽皮可爱的动物、形态优美的花草……比赛中,一位同学对记者说到,希望更多的人能体会到剪纸之美,只要深入了解,就可以发现它的乐趣。
我校师生也对剪纸大赛反响热烈,纷纷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活动。
它启示我们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剪纸工艺,突破传统,融文化于创新之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将剪纸艺术带进校园、带入课堂,让我们的学生—祖国的后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韩凤歧:刀刻剪纸细腻生动一张大红的剪纸上,十八个古代美女衣袂飘飘,或抚琴,或作画,虽然姿势和神态各异,但看起来都生动自然。
在民间工艺展示的现场,很多同学被细腻的剪纸吸引住了。
“这么细致,得费多大劲才能弄出来呀。
”一位女同学看了剪纸后忍不住问。
从事剪纸艺术20多年的民间艺术家韩凤歧告诉记者,剪纸是中国传统的民间工艺,根据不同的制作手法,分为很多种,有剪子剪的,刀刻的,还有用烟头烫的,他做的剪纸是用刀刻的。
作为制作剪纸的工具,不同型号的刻刀就有十几种,其中常用的大约有四五种。
而剪纸的内容既有静态的花草树木,也有动态的人物和鸟兽虫鱼,根据不同的需要而采用不同的刀法。
虽然技术熟练,但一张剪纸刻完,最简单的要用半天的时间,而复杂的则可能会用十几天,如展示的那幅《十八仕女图》他就用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才刻完。
让剪纸之花开遍校园作者:刘启伟来源:《黑龙江教育·教育与教学》2022年第08期摘要:剪纸艺术作为第四批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全国各地都在用行动证明剪纸艺术所带来的魅力。
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非遗进校园”意义深远。
近年来根据国家的倡导,民间文艺师、工艺美术大师、民间艺术家走进校园给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技艺、传承技艺的机会是普遍的做法。
这能够让更多的学生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让它在我们的校园中遍地开花,让校园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领域。
关键词:剪纸;非遗传承;校园艺术剪纸,也包括刻纸,是一种镂空艺术。
剪纸已经存在千年历史,在纸还没出现的时候这种剪刻方式就已经出现在皮革、金箔、锦绢、树叶等材料上,用雕、刻、剔、镂、剪等方法增添花纹装饰器物。
它的材料工具也很简单:一张纸、一把剪刀或刻刀,就能在方寸之间表现大千世界,展示出生活中的精彩瞬间。
“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正是剪纸艺术特色的体现。
美术课中最受欢迎的就是动手剪剪贴贴。
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我深知剪纸对学生智力开发的重要作用,也有责任和义务去继承和发扬剪纸艺术,让它在我们的校园中遍地开花。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尽可能将剪纸艺术引进美术课堂,合理有效地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在民间优秀文化艺术的熏陶中获得美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又给学生增加更多的动手实践的机会。
剪纸艺术在我国各地都展示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南方的剪纸细腻,陕北的剪纸古朴,而我们北方的剪纸粗犷直率。
虽然东北剪纸的历史不够悠久,底蕴不够深厚,但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影响也很深远。
在弘扬非遗传承非遗的大环境的影响下,在小学美术课堂中开展剪纸教学,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剪纸艺术,体会剪纸艺术的魅力。
让学生在探究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剪纸独特的艺术魅力,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表现生活的能力和与众不同的审美能力,还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从中感受剪纸带来的快乐,也为非物质文化的传承贡献出一份力量。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简报
一、活动背景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有力见证。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非遗面临着传承危机。
为此,我们策划了“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青少年对非遗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
二、活动内容
1. 非遗讲座:邀请非遗传承人及专家,为学生讲解非遗的历史渊源、技艺特点及传承现状。
2. 非遗体验:设置非遗技艺体验区,如剪纸、泥塑、糖画等,让学生亲身体验非遗技艺的魅力。
3. 非遗展示:组织非遗作品展示,包括传统工艺品、服饰等,让学生近距离欣赏非遗的艺术价值。
4. 非遗创意大赛: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运用所学非遗技艺创作出具有现代感的作品。
三、活动效果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非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纷纷表示要成为非遗传承与保护的中坚力量。
同时,活动也得到了学校、家长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为推动非遗的传承与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结语
“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非遗的保护与传承开辟了新的途径。
我们将继续开展此类活动,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并爱上非遗,共同守护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传统文化剪纸进校园成果总结
传统文化剪纸进校园是一项旨在推广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
通过在校园中开展剪纸制作和展览等活动,使学生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该活动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学生学习了剪纸的制作技巧和相关知识。
在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与剪纸制作、观摩和学习传统剪纸艺术的历史和发展,掌握了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制作方法。
他们学会了选择合适的剪刀和纸张,并掌握了不同样式和图案的剪纸艺术。
2. 学生了解了剪纸的文化价值和意义。
通过与老师和专业人士的交流和指导,学生们深入了解了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所代表的价值观和美学观念。
学生们明白了剪纸是一种传统的手工艺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
3. 学生通过展览和演出展示了自己的成果。
在活动的最后阶段,学生们有机会展示他们在剪纸制作方面的成果。
他们创作了各种各样的剪纸作品,包括动物、植物、人物等。
这些作品被展览在学校的教学楼和图书馆等公共场所,吸引了很多同学和老师的关注和赞赏。
此外,学生们还进行了剪纸演出,展示了他们对剪纸技巧的熟练掌握,并将剪纸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和魅力。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剪纸进校园的成果和效果是显著的。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剪纸的制作技巧和相关知识,还增加了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并展示了自己的剪纸作品和技巧。
这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创造力的平台,也为他们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剪纸进校园课题成果学术价值
剪纸进校园是一个可以带来很多学术价值的课题。
首先,剪纸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研究剪纸进校园可以促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这将有助于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培养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剪纸艺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研究剪纸进校园可以推动校园文化艺术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剪纸活动,学生可以感受到艺术的美,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并有机会展示自己的创造力。
此外,剪纸进校园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剪纸活动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培养他们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剪纸活动通常需要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完成,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最后,剪纸进校园还可以促进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剪纸艺术涉及到艺术、历史、文化等多个学科领域,学生在剪纸活动中可以跨学科学习和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和视野。
综上所述,剪纸进校园作为一个课题具有很多学术价值,可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促进跨学科的学习与研究。
非遗剪纸文化进校园课题过程评估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优秀的文化瑰宝。
只需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即可剪出姿态万千的人物、生机盎然的花草、栩栩如生的鸟兽、形态各异的建筑等。
宁强县北关小学“纸上花园”剪纸社团始建于2009年,最初是以特色班级的形式开展实践活动,2017年开始社团实践活动,吸纳全校三至六年级有兴趣的孩子参加。
基于中国非物质文化民间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社团旨在用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科学道理、人文知识和人生理想等,增强孩子们的设计能力、动手能力和文化素养,让孩子们潜移默化受到教育。
“纸上花园”剪纸社团课程的开设、研发、实践,让学生对剪纸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掌握了基本的折纸、剪纸方法,培养了观察力和专注力,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实现了德育、美育与传统工艺的有效整合,陶冶了他们的艺术情操、愉悦身心,让孩子们剪撷了童趣,找到了快乐。
剪刀作笔绘春秋,纸上乾坤吐虹霓。
为了弘扬我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更好推进学校“双减”工作的落实,“纸上花园”剪纸社团的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把把普通的剪刀,一张张鲜艳的彩纸,一双双灵巧的小手,一幅幅精美的作品,传承着剪纸文化,表达着生活乐趣,感受着校园幸福!“纸上花园”,让每一个孩子在动手制作、动脑创新中,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也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厚植于学生们的心中,孩子们的作品也越来越丰富!经过学习,一幅幅精美的剪纸作品跃然纸上,这是社团老师们辛勤的付出,也是孩子们精心的雕琢。
探索剪纸教学的方法,开发剪纸校本课程,编制《宁强县北关小学羌文化传承暨劳动教育“纸上花园”剪纸校本课程》。
学校多次举行各种形式的剪纸活动,创设了剪纸特色教学的环境,营造剪纸的艺术氛围,为激发学生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借助“缔造完美教室”、丰富校园文化墙、校县级“巧手剪大世界”现场剪纸比赛等活动,学生用自己的作品来扮靓自己的小房间、美化教室、馈赠同学,给班级其他爱好者当小老师等方式鼓励孩子们积极创作。
纳金小学校园文化活动
为了使西藏的学生们从小感受到中国剪纸文化的魅力,引导学生认知传统、尊重传统、继承传统,增进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7月6日,拉萨市文明办在城关区纳金乡小学开展了中国传承文化走进西藏校园活动,北京市剪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天使志愿者社团社长XX亲自教学生们剪纸技艺。
活动现场,XX为学生们讲解了剪纸的基本技艺,并进行现场一对一教学。
活动共有50名三年级小学生参与,XXX告诉记者:“我很喜欢剪纸,以前只在电视里看到过,现在,可以自己动手学习剪纸,还有老师手把手教我,感觉特别高兴。
”
据了解,“传承文化进校园”活动将不断拓展内容和渠道,探索符合西藏传统文化特色教育,打造有亮点、有创新、有成效的校园文化品牌,逐步将更多的传统艺术纳入活动内容,做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从娃娃抓起”。
“看到孩子们如此喜欢剪纸艺术,我也非常高兴。
”XX表示,下一步,天使志愿者社团更多的志愿者将到拉萨教给更多的孩子手工剪纸、面塑艺术,希望让更多的西藏孩子们学到更多更好的传承文化。
剪纸艺术传播中华文化,特色办学推动教育发展一所条件落后的乡村学校要想在全县同类学校中脱颖而出,必须要有自己的强项和特色。
剪纸艺术,作为中国汉族最古老的民间艺术之一,其本身为一种镂空艺术,在视觉上给人以透空的感觉和艺术享受。
基于此,我校根据自身实际,确立了“科研强校、特色立校”的战略,并决定将“剪纸艺术”引进课堂,使之成为我校的一大特色与亮点。
一、聚焦剪纸艺术,弘扬传统文化1.感受剪纸魅力,提升审美情趣。
剪纸走进课堂,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民间艺术的了解,还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培养学生的耐力和毅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同时,通过剪纸这项活动,形成学生“专心、细心、耐心”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其终身受益。
2.保证教学经费,制定教学方案。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艺术教育受到高度重视,为了搞好剪纸教学,我校拿出一定的经费,购置了纸张、剪刀、刻刀、塑封膜、装饰框等用品;成立了以业务校长张金宝为组长,以美术教师董月芹、李兆平为副组长,各班班主任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制定了剪纸教学计划和剪纸教学实施方案,具体指导剪纸教学。
3.定期开展活动,开阔学生视野。
我校要求各“剪纸兴趣小组”每周一次定期开展活动,包括教师点评、精品欣赏、经验交流、剪纸比赛等。
不仅如此,我校定期聘请剪纸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进一步开阔视野、激发灵感、提高技艺。
并在每学年编辑一本《师生优秀剪纸作品选》,作为一项精神财富,建档留存。
4.扎实剪纸教学,取得丰硕成果。
2008年“六?一”,在县教育局主办的“首届中学生艺术节”现场表演中,我校学生田莉、王文文、王春霞、姚吉杰、张家兴等的剪纸作品均获一等奖;而许璐璐的《夏荷》、谢苗苗的《少女》、李万彬的《耕牛图》、杜寒的《连年有余》、刘晓的《读书》等不少作品,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初战告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剪纸热情,在历年的剪纸比赛中,同学们屡获殊荣。
今年4月,在茌平县中小学书画剪纸比赛中,我校学生张雅曼、屠乔雅、范新岩、李艺的剪纸作品,都荣获一等奖。
校园活动剪纸大赛方案策划一、活动背景剪纸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为了传承和弘扬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了解和热爱,我校决定举办一场校园活动——剪纸大赛。
此活动将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现剪纸技艺的舞台,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
二、活动目标1. 增强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2. 提高学生对手工艺术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艺术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4. 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5. 增进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和联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活动内容1. 参赛类别(1)个人剪纸:学生个人以及教师个人均可参赛。
(2)团队剪纸:学生组队或班级组队参赛。
2. 参与条件(1)个人剪纸:参赛者需具备一定的剪纸基础,可以在学校指定时间内提交自己的剪纸作品。
(2)团队剪纸:每个参赛队伍由2-5名学生组成,队伍中至少有一名学生具备剪纸基础。
参赛队伍需提前提交报名表。
3. 比赛规则(1)以中国传统剪纸为题材,创作剪纸作品。
(2)个人剪纸:参赛者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作品主题不限。
评委将根据剪纸的创意、技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3)团队剪纸:参赛队伍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幅剪纸作品,作品主题不限。
评委将根据团队的协作能力、创意、技巧以及艺术表现力等方面进行评分。
4. 评审方式(1)个人剪纸:由学校聘请的专业评委进行评审,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课后公布评分结果。
(2)团队剪纸:由学校师生共同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审,依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将课后公布评分结果。
5. 奖项设置(1)个人剪纸: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名,优秀奖若干名,参与奖若干名。
(2)团队剪纸: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队,优秀奖若干队,参与奖若干队。
四、活动流程1. 活动策划阶段(1)确定活动目标和内容。
(2)制定活动方案。
(3)明确活动时间和地点。
非物质遗产剪纸进校园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进校园实施方案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是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在我国历史上,文化传承的主要方式是一般是通过民间艺人以师带徒的方式进行,这种方式的传承在一定程度上起着延续传统文化的作用,但因其局限性,使得一些传统文化在传承中因为种种原因而失传。
学校担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任务,同时也承担着传播、创造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使命。
同时,学校教育也为更好地继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和发展模式。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把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力打造“幸福教育”,推动“和美校园品质教育”的全面落实,不断丰富学校内涵,在落实三级课程体系的同时,积极开发实施富有特色的活动课程,推动课程建设,从而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
为了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发扬中华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我校积极开展“剪纸”系列传承活动。
以地方《传统文化》课程作为依托,探索传承中华优秀文化艺术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和管理方法。
通过学习实践,让学生了解“剪纸”艺术的发展脉络以及在各个历史时期的风格、形式、审美特征,通过学生亲身动手制作,让学生学会各类技巧,提高审美情趣,培养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鉴赏、认知能力。
在艺术传承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剪纸”系列优秀文化艺术教育的育人功能,将更多的德育内容融入其中,形成新的德育载体,并将其发展丰富,开发为我校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活跃了校园文化,践行了新课程的育人理念,实现了德育与艺术教育的有效整合,全面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我校实施剪纸进校园将采取下列目标、计划、策略和措施艺术教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
通过艺术教育,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剪纸艺术进校园传统文化铸品剪纸艺术进校园,是指将剪纸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引入学校,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剪纸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审美价值,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演变,如今已成为一种流行的艺术形式。
借助剪纸艺术的力量,可以增强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创造力和团队合作意识,提升整个校园文化的品质。
在剪纸艺术进校园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开展一系列有关剪纸艺术的活动。
首先,可以邀请专业的剪纸艺术家到校园进行讲座和示范,向学生们介绍剪纸的发展历史、技巧和艺术特点。
通过观摩艺术家的操作和创作过程,学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剪纸艺术的魅力,并激发他们对艺术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可以开设剪纸艺术课程,让学生们有机会学习和掌握剪纸的基本技巧和创作方法。
通过系统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们能够提高剪纸的技术水平,并能够创造出自己的作品。
同时,剪纸艺术课程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他们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可以组织校园剪纸艺术展览,展示学生们的剪纸作品,并邀请家长和社区居民参观。
通过展览的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剪纸艺术,推广中华传统文化。
同时,展览还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另外,还可以通过剪纸艺术比赛的形式,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剪纸艺术的创作和竞争。
通过比赛,可以激发学生们的竞争意识和创造力,并激发他们更深入地研究和学习剪纸艺术。
同时,比赛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艺术才能和创作潜力。
此外,还可以通过剪纸艺术的应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
例如,在校园活动中使用剪纸艺术作为主题元素,进行宣传和布置,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
同时,还可以利用剪纸艺术创作校园LOGO、横幅等文化铸品,提升学校的形象和知名度。
总之,剪纸艺术进校园是一种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学校教育相结合,可以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通过剪纸艺术的学习和实践,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可以增强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随着现代化的趋势不断扩大,传统文化的传承愈发受到关注和重视。
特别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宝贵的民间文化财富,其价值和意义更加不可替代。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这些非遗文化,推动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方案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施和推广。
一、非遗进校园的意义高尚的非遗文化不只是几种具体文化的代表性和保留性角色,更是民族、地域和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体现。
为此,大力推进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对于维护民族文化的连续性、集体文化的内聚性、社会文化的多样化以及世界文化的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进而,推动非遗文化进校园,可以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知,从而提高他们的自身素养与审美水平,塑造他们的良好品德和人文精神。
二、非遗进校园的方式传统文化包括很多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形式多样,内容全面。
将非遗文化进校园,既可以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也可以从专项文化体验和推广等多个角度进行。
我们简单列举一些比较常见的活动方式:1.非遗讲堂。
非遗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结合是青年学生了解非遗文化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讲堂主要注重传授非遗文化相关的知识和经验,也可以有名家讲师、国家级非遗保护传承人讲授相关知识、故事。
通过图文并茂的PPT、生动鲜活的讲述以及趣味性的互动,让学生们更好的了解和认识非遗文化2.非物质文化体验活动。
孔明灯、剪纸、春联等一些非物质文化的体验,可以为学生们提供简单易学、快速熟悉非遗文化内容的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在活动中接触到传统文化、制作过程、技巧、工艺和特点等。
体验活动的持续深入可以使学生不仅提高专项技能,而且对非遗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体会。
3.主题写作活动。
在非遗文化中选取主题,让学生进行写作活动。
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除了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表述的能力外,还增强了他们对非遗文化的认知。
比如,写一篇关于中秋节的文章、写一篇与传统非遗食物有关的,书写的同时也传承着非遗文化。
非遗剪纸进校园新闻稿嘿,各位小伙伴,今儿个得跟大伙儿聊聊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儿,那就是“非遗剪纸进校园”的盛况。
说起来,这事儿简直就像是一场传统文化和现代教育的甜蜜邂逅,让人看了心里头那个美呀,简直没法用言语来形容。
话说那天,阳光明媚,校园里头人来人往,热闹得跟过年似的。
孩子们一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兴奋和期待,为啥呢?还不是因为学校请来了几位剪纸大师,要给大伙儿上一堂别开生面的非遗文化课。
要说这剪纸啊,那可是咱们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每一剪每一刻,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智慧。
大师们一亮相,嘿,那气场,简直了!他们手里头拿着的,可不是普通的剪刀和彩纸,那可是传承了千年的技艺和匠心。
只见他们手法娴熟,灵巧地在纸上穿梭,不一会儿,一张张活灵活现的剪纸作品就跃然纸上。
有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有威风凛凛的龙凤呈祥,还有寓意吉祥的福字和窗花,看得孩子们一个个目瞪口呆,直呼“哇塞”。
要说这剪纸的魅力啊,那可不是盖的。
它不光能锻炼人的耐心和细心,还能让人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韵味。
这不,孩子们看了大师们的表演,一个个都跃跃欲试,迫不及待地想要亲自上阵,体验一把剪纸的乐趣。
于是,在大师们的指导下,孩子们纷纷拿起剪刀和彩纸,开始了他们的剪纸之旅。
刚开始,大伙儿都显得有点手忙脚乱,不是剪歪了就是剪断了,但谁也没有气馁。
毕竟,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得慢慢来,急不得。
渐渐地,孩子们的手法越来越熟练,作品也越来越有模有样。
有的剪出了可爱的小动物,有的剪出了美丽的花朵,还有的竟然剪出了复杂的图案和字样,真是让人刮目相看。
要说这堂课啊,不光让孩子们学到了剪纸的技艺,更让他们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不少孩子表示,以前总觉得传统文化离自己很远,很陌生,但现在看来,它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而且,通过亲手制作剪纸作品,他们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明白了任何技艺的掌握都需要付出辛勤的努力和汗水。
将剪纸艺术融入课内外作者:范美娅来源:《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年第11期摘要: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将其融入课内外,确保剪纸艺术教育常态化。
课内,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既使剪纸艺术在课内得以深化,又让学科教学呈现出多元化气象。
课外,通过美化校园类、竞技比赛类、服务社区类、感恩教育类活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树立自信、磨炼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无声”“正向”的教育。
关键词:剪纸艺术学科整合社团活动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力、培養学生的创造力等都大有益处。
我校把剪纸作为校本课程列入课表,将剪纸艺术融入课内外,确保剪纸艺术教育的常态化,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享受快乐、体验成功、树立自信,磨炼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无声”“正向”的教育。
一、课内:将剪纸艺术融入各学科教学在研究实践中,教师大胆地将剪纸艺术融入学科教学中,既使剪纸课程在课内得以深化,又让学科教学呈现出多元化气象。
本文仅以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为例,阐释剪纸艺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一)融入语文学科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文质兼美,充满诗情画意,尤其是古诗词、现代诗歌和散文所描绘的意境,更是令人心驰神往。
将剪纸艺术融入古诗词教学,能让古诗词意境更为直观、通透,让学生对诗词意境的领悟更便捷、深入。
例如,教学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古诗三首》中《山行》一诗前,教师先带领学生诵读几遍古诗,然后引导学生圈画出诗中的山中景物,如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马车、枫林等;接下来,利用课外时间指导学生以剪纸的形式剪出这些景物。
正式教学古诗时,教师让学生再次诵读古诗,并将这些景物汇成一幅秋天的剪纸作品。
学生在明意、悟境的基础上,分析组织画面内容,统筹安排构图。
在此过程中,他们越来越深入地走进古诗所营造的意境,将剪出的寒山、石径、白云、人家、马车、枫林等贴到了相应的位置。
由此,一幅由学生自主领会、自主摆设的“山行图”应运而生。
民间剪纸技艺将走进校园
发表日期:2015-05-07 11:48:45 发表人:新闻中心阅读次数:940
本网讯(通讯员刘晓健)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民俗艺术研究中心日前成立。
由民俗艺术研究中心策划、参与组织的剪纸、撕纸艺术作品展将于5月11日至12日在磬苑校区文典阁举行。
届时将邀请著名民间艺人现场展示剪纸、撕纸技艺。
民俗艺术是以“民俗”和“艺术”相交叉兼容的艺术种类,源远流长且历久弥新,作为其他优秀艺术的母体和重要源流之一,民俗艺术还将民间信仰、民俗事象和民族风情等文化现象有机地融汇其中,并以物态的、语态的、心态的等多种形式展现出来,把艺术、人心和生活交融其间。
长期以来,民俗艺术成为国人岁时节令、人生礼俗等传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形式,以纷繁的形态、丰富的主题、多重的内涵和复杂的成因,等待学界去寻幽、探胜、调查、研究。
民俗艺术研究中心将兼顾民俗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同时积极将民俗文化引入安徽大学校园。
中心将通过民俗艺术展演、民俗艺术调查、实践和研究等一系列活动,促进教师、本科生和研究生在民俗文化和本土艺术方面开展教学和科研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