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地预防与控制教案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67.50 KB
- 文档页数:37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第一篇: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机体内在因素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2、医院环境医院是各类患者聚集的场所,其环境易受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污染,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导致感染(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2、患者自身3、动物感染源4、环境储源(二)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3、注射、输血传播4、饮水、食物传播5、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3. 学习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4. 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防控能力二、教学内容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1.1 定义: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发生的一切感染性疾病,包括在医院内感染和在医院外感染但与医院有关1.2 分类:根据感染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分为两类1.2.1 医院内感染:指患者在入院时不存在、入院后发生的感染1.2.2 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在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与医院有关2.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2.1 发生原因:2.1.1 病原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2.1.2 易感人群:免疫力低下、老年人、儿童、慢性病患者等2.1.3 医疗操作:手术、插管、输液等2.2 传播途径:2.2.1 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手、器械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2.2.2 空气传播:病原体通过飞沫、尘埃等空气途径传播2.2.3 消化道传播:病原体通过食物、水等消化道途径传播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分类、发生原因、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医院感染的认识3. 讨论法:分组讨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分享心得体会4. 实践操作法:演示和练习手卫生、无菌操作等预防医院感染的操作技能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2. 案例分析:评估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提出的见解4. 操作技能:检查学生手卫生、无菌操作等实践操作的熟练程度五、教学课时本教案共需5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六、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1. 手卫生:严格遵循手卫生规范,使用肥皂和水或免洗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清洁。
2. 严格无菌操作:在诊疗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 消毒灭菌:对医疗器械、患者用品等进行定期消毒、灭菌。
【课题】医院感染【授课时数】3学时【授课类型】理论【教学方法】讲授法启发法【教具】多媒体黑板【教学目标】 1.了解医院感染的主要因素2.掌握医院感染的概念、分类及形成3.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学重点】医院感染的概念、分类及形成【教学难点】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学过程】Ⅰ.组织教学(2分钟)师生问好、班长报告出勤、检查着装II.复习提问(5分钟) 1.常用的卧位方法有哪些?2.怎样协助患者更换卧位?III.讲授新课(105分钟)第10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第1节医院感染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医院感染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者。
其内涵包括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
感染的对象包括一切在医院活动的人群,如医生、护士及患者家属,但主要是住院患者。
(二)医院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通过直接或间接感染途径,病原体由一位患者传播给另一位患者而形成的感染。
如患者与患者之间、患者与医务人员之间或医院职工之间的直接感染,以及通过水、空气、医疗器械等的间接感染。
2.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自身体内的正常菌群。
如皮肤、口咽、泌尿生殖道、肠道的正常菌群或外来的定植菌,正常情况下,它们对人体无感染力,也不致病,但是当人的免疫功能下降,菌群失调或正常菌群发生移位、使它们成为条件致病菌时就可引起感染。
二、医院感染的形成(一)感染源感染源是指病原微生物生存、繁殖及排出的场所或宿主(人或动物)。
在医院感染中,主要的感染源有:1.已感染的患者是最重要感染源,病原微生物从患者感染部位的脓液、分泌物中不断捧出,这些病原微生物往往具有耐药性,而且容易在另一易感宿主体内生长和繁殖。
2.病原携带者是体内的病原微生物不断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是另一主要的感染源。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章节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1.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2. 掌握医院感染的分类3. 理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4. 了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章节二:医院感染的风险因素1. 学习患者自身的风险因素2. 学习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风险因素3. 学习医院设施与设备的风险因素4. 学习医院感染流行的风险因素章节三:手卫生与感染控制1. 学习正确的手卫生方法2. 掌握手卫生的重要性3. 了解手卫生产品的选择和使用4. 学习手卫生的监测与评估章节四:无菌技术操作1. 学习无菌技术的基本原则2. 掌握无菌操作的步骤与技巧3. 了解无菌技术的应用场景4. 学习无菌技术的监测与评估章节五:医疗设备的清洁、消毒与灭菌1. 学习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基本原则2. 掌握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方法和技术3. 了解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监测与评估4. 学习医疗设备清洁、消毒与灭菌的记录与反馈章节六:医院环境的清洁与消毒1. 了解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重要性2. 学习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基本原则3. 掌握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方法和技术4. 了解医院环境清洁与消毒的监测与评估章节七:医院感染监控与报告1. 学习医院感染监控的方法和流程2. 掌握医院感染报告的标准和规范3. 了解医院感染监控与报告的数据分析与应用4. 学习医院感染监控与报告的持续改进策略章节八: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1.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背景2. 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要求3.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执行要点4.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法律法规监督与评价章节九: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与教育1. 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需求分析2.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计划与实施3.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方法与评价4. 学习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培训资源与支持章节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未来发展趋势1. 了解全球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发展趋势2. 学习我国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政策与发展3. 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新技术和新产品4. 了解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挑战与机遇重点和难点解析章节一: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难点解析:医院感染的隐蔽性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联性。
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危害2. 掌握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和传播途径3. 学会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4. 提高临床医护人员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二、教学内容1. 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2. 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3.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4.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5. 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发生原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控制措施等基本知识。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探讨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3.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在我院实际工作中应用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
4. 操作演练:现场演示洗手、戴口罩、穿脱隔离衣等基本防护操作。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生对医院感染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分析实际案例的能力。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团队中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 操作考核:评估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教材或指南。
2. 案例: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医院感染案例。
3. 视频:制作洗手、戴口罩、穿脱隔离衣等基本防护操作视频。
4. 幻灯片:制作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PPT课件。
5. 隔离衣、口罩等防护用品:用于现场操作演练。
六、教学活动安排1. 课时:共计20课时2. 教学活动安排如下:课时1-2: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与分类课时3-4:讲解医院感染的发生原因课时5-6:分析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课时7-8:讲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课时9-10:讨论医院感染监测与报告课时11-12:案例分析与讨论课时13-14:小组讨论与汇报课时15-16:操作演练与考核课时19-20:考核与评价七、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学生掌握医院感染的基本概念和预防控制措施。
2. 培养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对医院感染的防控意识。
3. 强调洗手、戴口罩、穿脱隔离衣等基本防护操作的重要性。
4.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提高沟通与协作能力。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教案教案主题: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教学目标:1. 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常见种类;2. 了解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3. 掌握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4. 提高学生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或展示板;2. 教师准备医院感染的案例或图片;3. 学生准备纸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医院感染的案例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和重视。
第二步:讲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常见种类(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并列举常见的医院感染种类,例如手术切口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第三步:讲解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10分钟)教师讲解医院感染的主要传播途径,包括直接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血液传播等,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进行演示或解释。
第四步:讲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20分钟)教师向学生讲解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包括:1. 注重手卫生,勤洗手,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2.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如勤换洗衣物、保持整洁的头发、剪指甲等;3. 使用安全无菌的医疗器械和药品;4. 采取正确的采样和处理方法,避免交叉感染;5. 加强环境清洁和消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6. 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滥用;7. 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医院感染防控意识;8. 积极参与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第五步:总结与讨论(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并讨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控。
第六步: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调查一家医院的感染防控措施,并撰写一份感想和建议。
教学延伸:1. 演练医院感染的常见传播途径和控制措施;2. 邀请医院感染防控专家进行讲座,并组织学生参加,深入了解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后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和结果;2.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机体内在因素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导致感染(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2、患者自身3、动物感染源4、环境储源(二)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3、注射、输血传播4、饮水、食物传播5、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教案1. 引言医院感染是指在接受医疗服务的过程中,患者在医院内感染疾病。
医院感染的发生不仅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还增加了医疗费用和对医院资源的消耗。
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是医疗卫生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教案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策略。
2. 教学目标•了解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掌握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学会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和消毒杀菌方法3. 教学内容3.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的分类3.2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患者管理方面的措施–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遵守规范使用抗生素–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定期消毒和通风–垃圾分类和处理•医疗器械使用和消毒杀菌–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杀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医疗器械–切实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理4. 教学步骤4.1 医院感染的定义和分类医生通过讲解和示意图的方式,向学员们介绍医院感染的概念、发病过程以及常见的分类。
4.2 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4.2.1 患者管理方面的措施在课堂上,医生向学员们详细讲解以下预防和控制措施,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讨论和分析。
- 手卫生制度的重要性和正确的洗手方法 -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和方法 - 无菌操作和消毒措施的正确做法4.2.2 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医生通过幻灯片展示和实地参观的方式,向学员们介绍以下医院环境管理方面的措施。
- 保持医院环境清洁和干燥 - 定期消毒和通风 - 垃圾分类和处理方法4.2.3 医疗器械使用和消毒杀菌医生通过实际操作的方式,向学员们演示以下医疗器械使用和消毒杀菌的方法。
- 根据不同器械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消毒杀菌方法 - 学会正确使用医疗器械 - 切实做好医疗废弃物的处理5. 教学评估5.1 知识测试在教学结束后,通过书面测试或在线测评的方式,对学员掌握的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知识进行考核。
5.2 实践操作组织学员进行医疗器械使用和消毒杀菌的实践操作,并通过观察和评估,对学员的操作技能进行评估。
第十一章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第一节医院感染概述医院是各种患者集中的场所,病原微生物种类繁多且耐药性强,大量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广泛使用,以及各种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等,导致医院感染不断增多,这不仅使医院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也增加了患者的身心痛苦,因此防治医院感染成为当务之急。
一、医院内感染的概念及分类(一)概念:医院内感染(医院获得性感染):指患者、探视者和医院职工在医院内受到感染并出现症状(二)医院内感染的分类1、外源性的感染(交叉感染):病原体由一个人传播给另一个人而形成的感染2、内源性感染(自身感染):指患者自身携带的病原体引起的感染二、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一)机体内在因素1、生理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等。
2、病理因素由于疾病使患者对病原微生物的抵抗力降低。
3、心理因素个体的情绪、主观能动性、暗示性作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可影响其免疫功能和抵抗力。
(二)机体外在因素1、诊疗活动现代诊疗技术和先进的药物应用对医学的发展具有强大推动作用,在造福人类健康的同时,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危险性。
(1)侵入性诊疗机会增加:现代诊疗技术尤其是各种侵入性诊疗的增加。
(2)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治疗过程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
从而增加医院感染的机会。
3、医院管理机制医院感染制度不健全,或者虽然建立了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但只是形式主义;医院感染管理资源不足,投入缺乏;医院领导和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对医院感染的严重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等都会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
三、医院感染发生的条件三个基本条件:感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宿主、三者同时存在并相互联系就导致感染(一)感染源:医院内感染主要包括以下感染源1、已感染的患者及病原携带者2、患者自身3、动物感染源4、环境储源(二)传播途径1、接触传播:外源性感染的主要途径方式:直接接触、间接接触2、空气传播:以空气为媒介,有飞沫核传播、菌尘传播3、注射、输血传播4、饮水、食物传播5、生物媒介传播(三)易感宿主: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因此,医院感染常见的人群主要有:①婴幼儿及老年人;②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者;③营养不良者;④接受各种免疫抑制剂治疗者;⑤不合理使用抗生素者;⑥接受各种侵入性诊疗操作者;⑦手术时间长者;⑧住院时间长者;⑨精神状态差、缺乏主观能动性者。
四、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一)建立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加强三级监控医院感染管理机构应有独立完整的体系。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不同科室的相关负责人组成;主任委员由医院院长或主管医疗工作的副院长担任。
应在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的领导下,建立层次分明的医院感染管理体系,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做到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汇报、及时处理。
(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依法管理医院感染依照国家行政部门颁发的法律法规、规范及标准来健全医院感染各项管理制度。
(三)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阻断感染链落实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必须严格执行消毒技术规范、隔离技术规范,切实做到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四)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督促各级人员自觉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落实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重视职业暴露的防护。
第二节清洁、消毒、灭菌(一)清洁: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表面污垢、尘埃和有机物的方法(二)消毒: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或杀灭除牙胞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数量减少到无害程度的过程(三)灭菌: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灭全部微生物,包括致病的和非致病的微生物,以及细菌牙胞的过程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1、热力消毒灭菌法是利用热力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凝固和变性,细菌膜发生改变,酶失去活性,以达到消毒灭菌的目的。
分干热法(燃烧法、干烤法)和湿热法(煮沸消毒法、压力蒸汽灭菌法)(1)燃烧法常用于a、无保留价值的物品。
如纸张、敷料等直接在焚烧炉内焚毁。
b、金属器械:在火焰上烧灼20秒c、搪瓷容器:倒入少量95﹪—100﹪乙醇,点火燃烧至熄灭d、培养用的试管或烧瓶。
(2)干烤法(干热法)利用特制的烤箱,通电升温后进行灭菌,其热力传播与穿透主要靠空气对流和介质的传导,灭菌效果可靠。
适用于玻璃、金属、搪瓷类物品、油脂及各种粉剂等的灭菌。
消毒:箱温120~140℃,时间10~20分钟;灭菌:箱温180℃,时间20~30分钟。
(3)煮沸消毒法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消毒方法。
如在水中加入1%~2%碳酸氢钠,沸点可达105℃,除增强杀菌作用外,还有去污防锈的作用。
适用于金属、搪瓷、玻璃、橡胶类等。
(4)压力蒸汽灭菌法利用高压下的高温饱和蒸汽杀灭所有微生物及其芽孢,灭菌效果可靠,是物理灭菌法中最有效的方法。
方法:当压力在103—137kpa,温度可达121—126℃,经20—30分钟可达灭菌目的。
适用于如敷料、手术器械、搪瓷类物品及其某些药品、细菌培养基等。
效果监测:物理监测法、化学监测法、生物监测法(最可靠)2、光照消毒法(辐射消毒)(1)日光曝晒法:将物品放在直射日光下曝晒6小时、定时翻动,可达消毒目的。
(2)紫外线灯管消毒法空气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2m,时间30—60分钟物品消毒:有效距离不超过1m,时间不少于30分钟以上记时从灯亮后5—7分钟开始计时,如需再次使用,关灯后需间歇3~4分钟再启。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1、理想化学消毒剂应具备的条件杀菌谱广;有效浓度低;作用速度快;性质稳定;作用时间长;易溶于水;低温下使用;无剌激性;腐蚀性;过敏性;无色、无味、无臭;毒性低;价格低廉等2、化学消毒剂使用原则(1)根据物品性能及不同微生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消毒剂。
加盖。
(3)消毒剂应定期更换、易挥发的要加盖、并定期检查、调整浓度。
(4)浸泡前将消毒物品洗净擦干,全部浸泡在消毒液内,注意打开物品的轴节或套盖、管腔内注满消毒液(5)浸泡消毒后的物品,于使用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气体消毒后物品,应待气体散发后再使用,以免药物刺激人体组织。
3、化学消毒剂的使用方法(1)浸泡法物品洗净、擦干→浸没于消毒液中、在标准浓度与时间内达消毒目的用于人的体表、锐利器械、化学纤维制品、精密仪器等。
(2)擦拭法用于桌椅、墙壁的消毒。
(3)喷雾法用于空气和物品的表面(桌椅、墙壁)的消毒。
(4)熏蒸法使消毒剂成气体、在标准浓度与时间内达消毒灭菌作用。
(5)环氧乙烷气体密闭消毒法是利用灭菌剂气体,在密闭容器内,经标准的浓度、温度和时间达到消毒灭菌作用。
第三节手卫生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手卫生:是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2、洗手:指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
3、卫生手消毒:指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
4、外科手消毒:指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
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
(二)手卫生的管理1、制订管理制度2、配备必要设施3、定期开展培训4、加强监督指导5、开展效果监测(三)手卫生设施1、洗手与卫生手消毒设施(1)流动水洗手设施:(2)清洁剂:(3)干手物品:(4)速干手消毒剂:2、外科手消毒设施(1)洗手池:(3)手消毒剂:(4)干手物品:(5)其他:计时装置、洗手流程及说明图。
二、洗手有效的洗手可清除手上99%以上的各种暂居菌,是防止医院感染传播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目的】清除手部皮肤污垢和大部分暂居菌,切断通过手传播感染的途径。
【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2、环境准备3、用物准备【操作步骤】1、打开水龙头,调节合适水流和水温,水龙头最好是感应式或用肘、脚踏、膝控制的开关。
2、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但需注意水流不可过大以防溅湿工作服。
3、关上水龙头并取清洁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
4、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具体揉搓步骤为(图11-1)5、打开水龙头,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
6、关闭水龙头。
【注意事项】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污染时,应用清洁剂和流动水洗手。
2、洗手方法正确,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洗到、冲净,尤其要认真清洗指背、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部位;冲净双手时注意指尖向下。
3、注意调节合适的水温、水流,避免污染周围环境。
清洁部位时;③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④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⑤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⑥穿脱隔离衣前后,脱手套之后;⑦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⑧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三、卫生手消毒【目的】清除致病性微生物,预防感染与交叉感染,避免污染无菌物品和清洁物品。
【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2、环境准备3、用物准备【操作步骤】1、按洗手步骤洗手并保持手的干燥,并且要符合洗手的要求与要点。
2、取速干手消毒剂于掌心,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必要时增加手腕及腕上10cm。
3、按照揉搓洗手的步骤揉搓双手,直至手部干燥必须保证消毒剂完全覆盖手部皮肤。
4、揉搓时间至少15秒,等手自然干燥即可。
【注意事项】1、卫生手消毒前先洗手并保持手部干燥,遵循洗手的注意事项。
2、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时方法正确,注意手的各个部位都需揉搓到。
3、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下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①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后;②接触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③直接为传染患者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后;④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四、外科手消毒【目的】清除指甲、手部、前臂的污物和暂居菌,将常居菌减少到最低程度。
抑制微生物的快速再生。
【操作前准备】1、护士准备2、环境准备清洁、宽敞。
3、用物准备【操作步骤】1、摘除手部饰物,修剪指甲。
2、调节水流,湿润双手,取适量的清洁剂揉搓并刷洗双手3、流动水冲洗双手、前臂和上臂下1/3。
4、消毒【注意事项】1、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①先洗手,后消毒;②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
2、洗手之前应先摘除手部饰物和手表。
3、在整个手消毒过程中始终保持双手位于胸前并高于肘部。
4、用后的清洁指甲用具、揉搓用品如海绵、手刷等,应放到指定的容器中。
5、术后摘除外科手套后,应用肥皂(皂液)清洁双手。
第四节无菌技术无菌技术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项基本而重要的技术,其基本操作方法根据科学原则制订,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违反,每个医务人员都必须熟练掌握并严格遵守。
一、概述(一)概念1、无菌技术: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人体和防止无菌物品、无菌区域被污染的技术。
2、无菌区:指经灭菌处理且未被污染的区域。
3、非无菌区:指未经灭菌处理,或虽经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